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9

  • 11月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 全年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一期产销数据,2024年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3.7万辆和331.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4.7%和8.6%,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7%,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 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3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汽车产量增速较1-10月扩大1.1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扩大1个百分点。 “11月的数据非常鼓舞人心,12月也将保持不错的发展状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希望这样的政策能在明年持续,继续发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对11月的车市销量表现如是说道。 以旧换新持续发力,乘用车月销量首超300万辆 具体到各细分市场的表现,11月,乘用车共销售300.1万辆,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15.2%,这是我国乘用车市场月度销量首次超过300万辆;1-11月,乘用车共销售2443.5万辆,同比增长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自今年9月开始,乘用车市场的月度销量均呈现不错的发展势头,这主要是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和企业促销活动持续发力,加之年底冲刺,助力乘用车市场持续走强,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 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均突破200万份,合计超过400万份,并且日均补贴申请量持续保持高位。 在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看来,今年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比2022年的车购税减半政策还要好。“除了国家层面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地方置换更新政策也在跟进,预计全年拉动汽车销量超过140万辆。其中报废更新拉动100万辆,地方置换更新拉动40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以旧换新政策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有所拉动,对传统燃油车同样有带动作用。今年11月,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121万辆,虽同比下降8%,但环比增长16.2%。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表示,目前燃油车仍然是多数消费者的首选车型,同时作为车企的资金利润来源,具有较大的降价空间。在车市价格战主旋律下,燃油车降价幅度超预期,对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也让燃油车市场整体销量表现好于预期。 再来看中国品牌方面,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05.1万辆,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31.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8.3%,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8.6个百分点,但环比上个月有所下降。 对此,陈士华指出:11月当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有率微降,这说明在合资品牌加快转型、年底促销等竞争环境下,中国品牌面对更大的压力。 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590万辆,同比增长22.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5.1%,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9.3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除韩系品牌销量小幅增长外,其他四大主要品牌销量均呈两位数下降。 新能源月产销均破150万辆,累计渗透率首超40% 11月,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月度产销再创新高。 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50万辆,分别达到156.6万辆和151.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1%和5.7%,同比分别增长45.8%和47.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6%。 陈士华指出,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30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新车销量的月度占比已经连续6个月超过50%,且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增速非常快,起到拉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作用。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2024年有百余款插电混动车型上市,特别是7-15万价格区间爆款新车密集上市,这推动着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快速增长,加速对ICE和HEV等车型替代。 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燃料电池汽车产销下降明显,当月产销量分别为393辆和381辆,同比分别下降45.5%和41.1%;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则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插混月销量超过60万辆,同比大涨86.8%。 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3%。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纵向对比此前的渗透率可知,今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渗透率首次超过40%,说明市场的电动化转型仍在进一步推进。若以销售区域来定义,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销量占比更高。 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42.9万辆,同比增长53.8%,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0.6%,这是其连续四个月在国内销量占比超过5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137.2万辆,同比增长55.5%,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3.1%;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7万辆,同比增长20.6%,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3.4%。 1-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012.1万辆,同比增长40.3%,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4.8%。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965.9万辆,同比增长40.8%,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8.5%;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46.2万辆,同比增长31.1%,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17.2%。 受海外政策影响,出口环比下降9.5% 11月,汽车出口49万辆,环比下降9.5%,同比增长1.6%。分车型看,11月,乘用车出口41.9万辆,环比下降9.9%,同比增长3.2%;商用车出口7.1万辆,环比下降7.3%,同比下降6.6%。 陈士华表示,11月出口环比微降,这说明国际市场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政策的变动,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我国汽车的出口。不过,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今年出口仍有望达到580万辆规模。 分燃料类型看,11月,传统燃料汽车出口40.7万辆,环比下降1.6%,同比增长5.6%;新能源汽车出口8.3万辆,环比下降35.2%,同比下降14.1%。 拆解开来,11月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出口5.8万辆,环比下降43.8%,同比下降29.2%;插混汽车出口2.5万辆,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74.3%。 对此,陈士华指出,目前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纯电在海外的不太容易,没有里程焦虑的插混汽车具备更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1-11月,汽车出口已达到534.5万辆,同比增长21.2%。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52万辆,同比增长21.5%;商用车出口82.6万辆,同比增长19.3%。 分燃料类型看,1-11月,传统燃料汽车出口420.3万辆,同比增长26.7%;新能源汽车出口114.1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89.4万辆,同比下降10.8%;插混汽车出口24.6万辆,同比增长1.8倍。 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11月,奇瑞出口量达10.5万辆,同比增长10.5%,占总出口量的21.4%。与上年同期相比,江苏悦达起亚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达1.7万辆,同比增长52.4%。 从增速上来看,1-11月,比亚迪出口36.3万辆,同比增长68%;长安出口50.5万辆,同比增长54.8%;北汽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51.9%。 另据海关总署数据,10月,汽车出口58.5万辆,环比下降3.9%,同比增长11.1%。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9.8万辆,环比增长8.5%,同比增长2.5%。 1-10月,汽车出口528.5万辆,同比增长24.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72.1万辆,同比增长19.6%。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汽车出口量位居前三。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巴西和英国。 小结: 伴随政策累积效应不断显现,各地及企业促销活动持续发力,加之最后一月收尾冲刺,协会预计12月汽车市场将会持续向好,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1300万辆。 另外,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明年政策环境依然偏暖,有利于汽车行业保持健康发展,因此中汽协继续呼吁相关促汽车消费政策明年继续延续,并及早出台。 日前,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二级调研员宋英杰在2024汽车金融产业峰会上透露,为稳定市场预期,商务部将在继续落实已出台的补贴政策和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前谋划明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接续政策。

  • 【SMM分析】EVLO宣布成功交付12.8兆瓦/64兆瓦时电池储能系统,用于首个加州项目

    系统集成商EVLO Energy Storage(EVLO)已完成12.8MW/64MWh加州电池储能系统项目的交付,这是该公司在该州的第一个项目。 该项目于12月10日宣布,将在2025年春季由未具名的项目业主投料。该公司与南加州社区选择聚合商(CCA)达成了承购协议。 EVLO作为Hydro-Québec的子公司,已在加拿大和欧洲的电池储能系统项目中取得成功。2023年,该公司被选中在安大略省提供60MWh的电池储能系统。 加州电池储能系统由64个EVLO 1000装置和16个功率转换系统(PCS)装置组成。EVLO的专有能源管理系统(EMS)EVLOGIX将负责管理该项目。 其5小时的储能时间值得注意,因为加州的大多数电池储能系统项目都是4小时系统。 虽然公司网站上没有关于EVLO 1000的详细信息,但Hydro-Québec在2021年的一份公告中指出,“EVLO 1000是为大型项目设计的1MWh电池储能系统。” “该系统主要针对发电商、输电提供商和分销商,具有多种应用,包括可再生能源集成、微电网、调峰、备用电源和电网弹性。” 在发布时,尚未公布有关CCA的详细信息。然而,EVLO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onia St-Arnaud确实表示,最终客户在“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St-Arnaud的肯定和交易证据表明,客户对项目的要求已得到满足。 11月,EVLO的可配置电池储能系统EVOFLEX按照弗吉尼亚州公用事业公司Dominion Energy的要求,重新获得了UL9540标准的认证。 加州的目标是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并将人为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水平的85%以下,近期已有大量电池储能系统项目上马。 开发商Strata Clean Energy于12月初完成了70MW/280MWh内陆帝国储能项目,Fengate Asset Management与Alpha Omega Power合作,于11月下旬与美国合众银行影响金融部门达成了400MWh Caballero储能项目的税收公平承诺。 EVLO在美国的第一个项目是8月份在佛蒙特州特洛伊市投料的3MW/12MWh电池储能系统,该项目与包括佛蒙特州电力合作社在内的佛蒙特州公用事业公司签订了为期20年的长期服务协议。佛蒙特州电池储能系统也由16个EVLO 1000装置和4个PCS平台组成。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 【SMM分析】下游市场持续升温 11月隔膜价格弱稳运行

    SMM12月13日讯: 11月,中国锂电隔膜价格弱稳运行。由于四季度下游电芯端抢装情绪较重,对隔膜材料需求超出预期,因此下游为保证原料稳定供应,压价力度有所减少,同时隔膜企业为保证交付,排产处于较高水平,且当前新产能投放较少,在企业开工率多有所保证情况下,行业间竞价也有所减少,使得隔膜价格趋于稳定。 12月,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年终节点将近,国内外客户仍然维持较为高涨的备货情绪,虽然电芯产量有所下滑,但同比仍有较明显增长,对隔膜材料需求也有一定支撑;从供应端来看,隔膜企业对于12月排产普遍较有信心,预计隔膜整体产量或将仍处较高水平,因此当前主要基调仍是保证产销量级,而非竞价,因此预计隔膜价格12月或仍较为稳定,但考虑到年底作为新谈单周期,且下游降本将持续推进,因此后续隔膜价格或仍有下行可能。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 美国11月车市: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2% 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强劲

    今年11月份,混合动力车型和轻型卡车给美国汽车销量带来了提振。GlobalData在一份初步报告中称,美国11月轻型车销量同比增长12%至137万辆,其中零售销量为116万辆;车队交付量为21.3万辆,占美国轻型车总销量的15.5%。 专家表示,美国轻型车销量的上升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原因是美国下一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威胁要对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轻型汽车征收新的关税,这加大了汽车售价上涨的可能性,一些美国购车者想赶在特朗普上台前购买汽车,以避免后续车辆涨价。 Cox Automotive高级经济学家Charlie Chesbrough表示:“未来几个月,美国汽车销量数据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被压抑的美国消费者需求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因为美国总统大选已过,美国消费者开始关注更低的贷款利率、更好的融资交易和更多的激励措施。在经历了一个汽车销量增长相对缓慢的夏季之后,美国汽车零售市场似乎在今年年底开始活跃起来了。” Motor Intelligence和GlobalData表示,今年11月份,美国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汽车年化销售速率(SAAR)为1,667万辆,这是自2021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1,590万辆至1,650万辆”的预期范围,且较去年同期的1,549万辆大幅上升,并已连续第三个月突破1,600万辆。 美国1 1 月车市:福特汽车 、 本田汽车和现代汽车成最大赢家 今年11月份,公布月度销量的7家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市场的交付量总计同比增长了11.3%,因为不断增加的新车库存以及一系列促销和年终优惠正吸引消费者购买汽车。 福特汽车 表示,今年11月份,在美国市场,该公司销量同比增长了14.5%;其中,就品牌而言,福特品牌销量同比增长了13%,林肯品牌销量同比增长了48.7%;而就车辆类型而言,该公司的混合动力车型表现强劲,交付量同比上升了18%。 同样受混合动力汽车强劲销量的推动, 丰田汽车 北美公司11月在美国市场的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4.8%,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滑态势;其中,就品牌而言,丰田品牌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4%,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下滑;雷克萨斯品牌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9.3%。 在轻型卡车和电动车型需求上升的推动下, 本田汽车 11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4.5%,其中,本田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5.9%,讴歌(Acura)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6%。据悉,讴歌品牌此前在美国的销量已连续10个月下滑,这主要是由于本田汽车对美国俄亥俄州工厂的设备进行了更新,导致供应紧张。 现代汽车 和 起亚汽车 11月份在美国市场的新车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同比上升10.5%和20.2%,这主要得益于零售和跨界车需求强劲,且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的电动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现代汽车的豪华品牌捷尼赛思(Genesis)也在11月份创下了美国销量纪录,同比增长35%至8,003辆,连续第二个月上升,这得益于市场对其跨界车的强劲需求。 现代汽车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Randy Parker称,今年11月份是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非凡销售月份”,而这归功于多元化的产品线,包括汽油车型、混合动力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电动车型,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Randy Park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大选后,现代汽车的展厅客流量也略有上升。 斯巴鲁 11月在美国市场的交付量同比增长8.2%至57,690辆,连续第28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最畅销的两款车型Crosstrek和Outback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3%以上。 马自达 表示,其11月美国销量同比增长20.6%至33,422辆,这是该公司连续第七个月在美国实现销量同比增长。 继连续六个月的下滑后, 沃尔沃汽车 11月美国销量终于扭转了颓势,同比增长5%至12,259辆;其中,沃尔沃 电气化 车型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8%,占沃尔沃在美国市场汽车总销量的39%。 美国电动汽车政策或改变,消费者心态从“等一等”到“现在就买” 影响美国11月汽车销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特朗普团队正在考虑是否取消或修改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一些汽车经销商正积极推动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并鼓励消费者在特朗普上台之前锁定7,500美元的美国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优惠。 Cox Automotive首席经济学家Jonathan Smoke表示:“美国总统大选后,消费者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从‘最好等一等’转变为‘最好现在就买’,这很可能推动了汽车零售的上升势头。” 影响美国11月汽车销量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汽车平均交易价格随着激励措施的增加而下降。虽然在美国市场,消费者仍然面临汽车售价和借贷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但随着汽车库存不断增加,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纷纷试图提供更大的折扣,以及比往年更早的假日优惠,以吸引更多持币观望的消费者。 J.D. Power和GlobalData称,今年11月份,美国每辆新车的平均补贴预计同比增长42%至3,291美元,比今年10月份高出174美元。 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更高激励以及零售商提供的更多折扣继续给汽车平均零售交易价格带来下行压力。分析人士表示,更多消费者选择了尺寸更小且更实惠的车型。根据J.D. Power和GlobalData的数据,美国11月汽车平均交易价格趋向于45,471美元,同比下降了150美元或0.3%。 J.D. Power数据和分析部门总裁Thomas King表示:“在美国市场,更实惠汽车的供应改善或将继续维持销量上涨趋势,同时,汽车平均交易价格预计将继续下降,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盈利能力预计也将略有降低。尽管美国汽车市场还面临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和二手车价格下跌等挑战,但美国新车市场的整体销量依然强劲。”

  • 星源卓镁:预计2025年、2030年镁合金整车占比将分别达到2%、4%

    SMM12月13日讯: 星源卓镁12月13日股价逆势上涨,截至13日10:40分,星源卓镁涨2.27%,报57.16元/股。 消息面上,星源卓镁公告的12月12日接受机构调研的记录显示: 1、公司收入结构拆分及产品应用方向? 星源卓镁回应:公司主要镁合金压铸产品包括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汽车座椅扶手结构件、汽车中控台骨架、汽车车灯散热支架等,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为主。 2、公司是否有向医用镁合金类产品发展的相关计划? 星源卓镁回应:目前暂无相关计划。 3、镁合金产品目前的单车用量及如何看待下未来发展趋势? 星源卓镁回应:目前镁合金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相对较少。根据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了我国轻量化分阶段目标。 根据该汽车技术路线图,预计2025年、2030年单车镁合金用量将分别达到25kg、35kg,镁合金整车占比将分别达到2%、4%。 4、铝压铸相关竞争对手是否能快速地切换到镁合金赛道? 星源卓镁回应:由于镁合金与铝合金在材料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镁的粉尘、碎屑、轻薄料如遇明火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因此,镁合金压铸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基础。镁合金压铸生产的安全与防护措施涉及镁合金熔炼、压铸、后道处理、精加工等生产工序以及对应粉尘、碎屑、轻薄料的储存和处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操作人员专业性以及生产设备质量均提出较高要求。 镁合金压铸在制造工艺方面与铝合金不尽相同。因此,在镁合金压铸生产工艺方面的深度理解与经验积累也构成行业转型的主要障碍。 5、海外泰国基地及奉化子公司的进展情况? 星源卓镁回应:目前上述项目均处于稳步推进过程中,公司会充分考虑市场、人才供给、原材料供应、日常管理等相关因素,稳健推进新扩产能建设。 6、泰国新工厂主要产品种类?主要客户有哪些? 星源卓镁回应:公司泰国基地主要从事轻量化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务,以辐射海外业务为主。 7、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类项目开发情况有什么新的进展? 星源卓镁回应:公司重大项目定点情况敬请关注后续披露的相关公告。 8、公司与同行业比较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星源卓镁回应:公司主要产品为镁合金精密压铸件。由于镁合金压铸工艺技术难度较高、在汽车行业市场应用起步较晚。公司系国内镁合金压铸件应用于汽车行业的较早进入者之一,形成了一定的先发市场优势,同时公司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优化、模具制造、压铸及精加工生产、表面处理等一体化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培养优质的客户资源,细分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开拓新领域应用的创新研发能力,以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实现公司在行业内领先地位。 星源卓镁11月29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国内某汽车零部件厂商出具的供应商定点通知邮件,公司将为该客户开发并供应新能源汽车镁合金动力总成壳体零部件。根据客户规划,项目预计从2025年中旬开始量产,预计未来7年(2025—2031年)销售总金额约为7.1亿元。 此前被问及“公司和奇瑞汽车有合作吗?”星源卓镁11月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镁合金显示器支架应用于奇瑞旗下部分车型。 星源卓镁此前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3.54%;归母净利润5608.01万元,同比下降3.72%;扣非净利润5116.54万元,同比下降0.8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11.71万元,同比增长105.93%;报告期内,星源卓镁基本每股收益为0.70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23%。 甬兴证券11月3日发布的点评星源卓镁的研报指出:24Q3单季度营收同比约+26.89%,环比约+3.49%。公司是镁合金压铸领域先行者,公司围绕镁合金、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电动化以及智能化方面的应用,国内外同步发展,并将现有产品推广至其他品牌汽车。24Q3,公司实现营收约1.05亿元,同比约+26.89%,环比约+3.49%;归母净利润约0.19亿元,同比约-1.15%,环比约-0.93%。从客户端来看,上汽智己24Q3同比有所增长。据Marklines,24Q3智己旗下车型L6、L7、LS6、LS7累计产量16951辆,同比约+228.64%,环比约-3.58%。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承压 24Q3公司毛利率约33.33%,同比-3.32pct,环比+0.99pct;我们认为毛利率环比改善主要系24Q3的原材料价格较24Q2有所下降。24Q3公司净利率约18.28%,同比-5.19pct,环比-0.82pct。24Q3公司费用率合计约12.38%,同比-2.25pct,环比+1.49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环比分别约-0.08pct/-0.23pct/-0.19pct/+1.98pct。其中,财务费用率变化主要系本期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减少。 顺应行业轻量化趋势,有望实现量价齐升。量: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2024年9月,公司收到新能源汽车镁合金减速器壳体产品定点,预计从2025年6月开始量产,2025~2027年销售总金额约为1.7亿元人民币。价:公司关注大中型零部件的持续转型。公司成功开发和量产动力总成壳体、显示器背板和中控台骨架等中大型镁合金零部件,其均价约为镁合金铸件均价的4~5倍。风险提示:下游客户产销规模下降风险;镁合金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两位数增长 机电产品出口前11个月同比增8.4%【SMM专题】

    编者按: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机电产品作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引擎,其前11个月的出口数据继续亮眼!前11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占我出口总值的5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两位数增长。回顾今年以来的出口数据,占据出口总值“半壁江山”的机电产品一直巩固着自己的优势地位。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未来机电产品出口又将有何种表现,SMM汇总了各方声音,以便查看! 今年前11个月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8.4% 进口同比增7.5%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6万亿美元,增长3.6%。其中,出口3.24万亿美元,增长5.4%;进口2.36万亿美元,增长1.2%。 海关总署在介绍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时提到: 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两位数增长 前11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7万亿元,增长8.4%,占我出口总值的59.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1.33万亿元,增长11.4%;集成电路1.03万亿元,增长20.3%;手机8744.5亿元,下降0.9%;汽车7629.7亿元,增长16.9%。 同期,出口劳密产品3.84万亿元,增长3.2%,占16.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03万亿元,增长0.9%;纺织品9159.6亿元,增长6%;塑料制品6810.9亿元,增长6.9%。出口农产品6573.4亿元,增长4.6%。 前11个月,我国 进口机电产品6.35万亿元,增长7.5%。其中,集成电路5014.7亿个,增加14.8%,价值2.48万亿元,增长11.9%;汽车63.7万辆,减少11.3%,价值2564.3亿元,下降14.9%。 回顾今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的表现 机电出口数据亮眼 回顾今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的表现可以看到,机电产品出口今年以来表现优异,3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6.8的增幅是目前今年以来增速最小的月份,可见机电产品出口对我国出口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在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回应: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亮点。从10月份情况看,在政策带动下市场需求回暖,企业预期改善,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制造业升级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其中,工业平稳较快增长。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增速略有放缓,主要是由于9月份受到极端天气冲击,电力行业生产加快,10月份正常回落所导致的。从工业三大门类看,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速出现回落,采矿业和制造业增速都比上月加快。从增势看,10月份市场回暖带动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2个点。同时, 出口对生产的拉动继续显现,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7%,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 付凌晖回应:从进出口看,在全球贸易增长趋缓背景下,我国货物贸易竞争优势继续显现,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1.2%,加快9.6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60219亿元,同比增长5.2%。1-10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3.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1%。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9.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1%,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4%。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 在海关总署2024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前三季度进出口呈现的特点时提及:前三季度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四成。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03万亿元,增长8%,占出口总值的59.3%。其中,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43.4%,集成电路、汽车、家用电器出口分别增长22%、22.5%、15.5%。 此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13万亿元,增长2.8%。 王令浚谈到: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取决于供需两个方面:先从需求方面看。从国际看,最新的世贸组织报告上调了对全年货物贸易量增速的预测,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机构认为,全球经济正在企稳,外需回暖为我国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前三季度,我国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了4.2%,对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了12.3%、13.7%。从国内看,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带动前三季度煤、天然气、铁矿砂进口量分别增加了11.9%、13%、4.9%。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性上行,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模组等进口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延续平稳增长态势,特色水果、葡萄酒、服装等消费品进口分别增长了7.1%、28.9%、6.1%,有效对接了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从供给方面看。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非常明显,创新让中国制造受到更广泛的青睐。从高端化看,中国制造展现过硬实力,比如,近期我们出口了全球最大的生产储卸油平台,单价就超过了百亿元,按排水量计算,相当于5艘航母的排水量,这代表了全球海工装备的最高水平。从智能化看,像扫洗拖一体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可以自行调制十余种口味的全自动咖啡机等一大批智能家电广受海外客户欢迎。前三季度,家用电器出口增长了15.5%。从绿色化看,我国新能源产业有效对接全球绿色发展潮流,风力发电机组、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了73.9%、22%。 关于下一步的走势。王令浚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还有最后三个月,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速低于本世纪初前20年的平均水平。主要经济体持续增长动能不足,9月份美联储、欧央行均调低了今年各自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此外,部分国家频繁对我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国内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近期也出现了一些波动,这也给外贸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潜力大、经济韧性强等有利条件没有改变,而且相信大家也都关注到,近期各部门各地区正加紧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决策部署,积极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和经营主体健康发展。随着政策协同发力,我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向上、向优、向好,我们有条件、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的目标。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 外贸产业持续提质升级。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出口机电产品1.18万亿元,增长13.3%,增速高于全国同类产品整体水平。其中,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了6.7%、27.2%,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30%和22.7%;刚才提到的“新三样”产品西部地区出口增长了7.9%;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用装备相关产品出口增长32.6%。此外,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扎实推进,中国与共建国家共享机遇、共同发展,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助力相关国家发展,给当地人民生活也带来便利。前三季度,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是15.2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3%,增速是高于总体。其中,出口8.49万亿元,增长7.1%;进口6.72万亿元,增长5.3%。从出口产品来看,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拉美地区出口小型发电机增长16.6%,对非洲地区出口风力发电机组增长1.3倍,推土机、压路机等筑路机械增长44.8%,这些促进了共建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共建“一带一路”东欧地区出口乘用车、摩托车分别增长34.6%、37.9%,便利了当地人民的出行,满足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 各方声音 中银证券研报介绍:11月出口同比增幅有所收窄,一定程度上受去年同期较高基数影响。从环比数据看,2024年11月我国出口当月环比增速实现1.1%,延续环比正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下,部分9月待出口商品运输推迟至10月,10月出口环比增长1.8%,而在这种情况下,11月出口环比仍延续正增长,“抢出口”有望支撑年底出口增速表现。汽车产业链、机电产品出口表现仍然较好。1-11月,多数工业半成品出口同比增速维持正增长;其中,中游机械出口增速表现较好,1-11月通用设备、船舶、汽车及汽车零件出口同比延续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实现12.9%、63.6%、15.8%和5.8%,汽车产业链在去年全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仍延续较好增长,汽车产品出口优势延续。高技术产品方面,1-11月集成电路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同比增速分别实现18.8%和9.9%,均高于当期我国出口同比增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优势延续。 开源证券研报预测:近期高频指标指向12月出口或回升,“抢出口”规模或扩大。1.短期看,12月出口或有回升,主要受“抢出口”影响。根据截至12月10日的数据,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AIS高频数据一致性指向12月出口同比或将有所回升,而结合外部领先指标与海外经济情况,外需呈韧性回落特点,与出口回升方向相悖,因此我们判断外贸企业“抢出口”规模或已有所扩大,带动短期出口逆势回升。2.外需仍有韧性,预计2025年出口节奏或受关税因素扰动。2024年11月美国ISM制造业PMI录得48.4%,较前值有所回升,指向当前外需仍具一定韧性。中长期看,美国大选尘埃落定,2025年对美出口或面临一定关税压力,从历史经验看,其一,外部关税政策执行或需一定时间,且或将视施行效果渐进式推进;其二,关税政策施行前存在“抢出口”效应,将短期内抬高出口增速。初步预计2025年出口节奏或受关税政策扰动,但年内总体出口金额下行压力仍然可控,中性条件下,2025年出口同比仍有望实现正增长。 甬兴证券研报指出:1.出口增速相对高于进口增速,贸易顺差运行在年内较高水平。11月出口当月同比仍在累计同比增速之上,带动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升至5.4%,保持稳定增长。但进口当月同比连续两个月为负值,拖累进口累计同比增速降至1.2%。合力之下,10月至11月贸易顺差运行在950亿美元以上的较高水平,而1至11月的平均值为802.5亿美元。2.从量价分解来看,出口与进口都在面对价格下行的压力。截至10月数据,HS2出口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为94.8,仍然运行在100以下,出口数量指数为117.3,处于较高水平;进口价格指数为97.6,进口数量指数为98.7,都处于100以下。特别是进口价格指数结束了2月至8月一直100以上的状态,9月至10月连续运行在100以下。3.出口产品结构:1-11月机电产品出口额累计同比7.0%(前值6.9%),占出口额比重为59.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累计同比4.9%(前值4.7%),占出口额比重为24.8%。重点商品:1-11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累计同比15.8%(前值18.6%)、集成电路出口额累计同比18.8%(前值19.6%)、家用电器出口额累计同比14.1%(前值14.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额累计同比9.9%(前值9.2%)甬兴证券提示,进口当月同比连续两月为负;出口同比仍然保持正值,但未来全球总需求可能受到美联储降息进程、通胀率回落等因素的影响。 中邮证券研报显示:虽然极端天气消退的回补效应和圣诞节日效应逐步减弱,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扰动,但 11 月我国出口增速仍保持较高景气度,我们理解,或是我国出口商品存在相对价格优势、特朗普预期交易下的“抢出口”行为以及东盟对我国商品存在较高的产业链依存度等多方面原因共同推动。从出口重点商品看,液晶平板显示模组、船舶、集成电路、家电出口保持一定韧性。向后看, 预期 12 月出口增速或维持 6%左右水平。 一是我国对美国出口仍将保持稳定, 或受益于特朗普预期交易下“抢出口”行为将持续,以及去年出口基数有所回落;二是我国对韩国、东盟、巴西出口或因去年基数抬升而小幅回落,但因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以及东盟对我国出口商品存在较强依赖, 边际变动或并不显著;三是我国对欧盟出口或延续边际走弱,或仍受欧盟相对疲软的经济拖累,如德国经济持续放缓、法国政治不确定性增大制约经济修复等,或对我国出口产生较为明显影响。 平安证券研报表示:11月份中国出口单月同比增速回落,但绝对水平仍然较高。出口增速回落的原因在于,10月份中国出口受到9月台风天气过后出口顺延的推升,这一影响在11月份消退。从结构上看,“抢出口”的支撑仍然较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进一步提升,其贡献在主要经济体中居于首位;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被重点加征关税的计算机、纺织鞋服等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增强,可侧面体现相关行业对关税加征的担忧。回顾2018到2019年间的“抢出口”,进出口商对加征关税的预期越强、筹备越早,或美国制造业需求越强,抢出口效应的带动越强。着眼于未来一到两个月,外贸“抢出口”的确定性相对较高,而近期美国制造业PMI回升,对“抢出口”也有加持。分产品来看,11月中国出口中,计算机(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纺织鞋服相关产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有所增强。据PIIE统计,2018-2019年美国利用301条款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主要冲击落在电子和电气机械、机械类和纺织服装等品类,相关企业对加征关税的担忧可能较强,短期内“抢出口”成为主线逻辑。不过,中国竞争优势较强的汽车(包括整车、底盘和汽车零配件)、船舶等运输设备,以及家用电器、家具及其零件两类房地产后周期相关的消费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减弱。 国信证券研报谈及:12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1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6.7%,前值增12.7%;进口下降3.9%,前值下降2.3%;贸易顺差974.4亿美元,前值957.2亿美元。11月出口增速当月同比+6.7%,较上月+12.7%的水平出现回落,但仍然维持较高增速水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8月份以来,我国出口国别增速出现趋势性变化,表现为对发达国家(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出口增速连续逐渐走高,而对新兴经济体则有所回落。这与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变化有关。后续来看,年内出口高增长已成定局,明年出口情况、特别是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则需要观察美国等经济体降息后的复苏节奏及外部贸易政策调整情况。商品结构方面,横向比较来看,本月出口金额累计同比绝对增速较高的商品仍是船舶(+63.6%)、集成电路(+18.8%)、汽车(+15.8%)等相关产品。但是,从边际变化上看,本月中高端制造业产品增速普遍回落较大,如汽车较上月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船舶回落8.9个百分点、集成电路也回落0.8个百分点。反而上游资源品和中游中间产品增速相对稳定或略有上升。与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相适应,国别结构也继续发生变化,对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出口增速分别为+3.9%、+2.4%和-3.4%,较上月分别提高0.6、0.5和1.0百分点。

  • 【12.13锂电快讯】力拓扩大阿根廷Rincon锂项目产能|蔚来预计明年销量翻番

    【力拓将投资25亿美元扩大阿根廷Rincon锂项目产能】 力拓12月12日宣布,已批准出资25亿美元扩建位于阿根廷的Rincon锂项目。Rincon的年产能为60000吨电池级碳酸锂,由3000吨的启动工厂和57000吨的扩建工厂组成。扩建工厂计划于2025年中期开工建设,但需获得许可。预计将于2028年首次投产,然后经过三年的提升达到满负荷生产。 【华泰证券展望2025年锂电板块:聚焦主产业链周期向上和新技术】 华泰证券展望2025年锂电板块时表示,国内市场政策端叠加企业端共同发力,欧洲2025年碳排放考核加码,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维持稳定增长。叠加储能高速增长带来的拉动,预计2024年/2025年全球电池需求将达1544GWh/1937GWh,同比+30%/+25%。进入四季度,动力与储能需求向好,锂电部分环节价格已出现企稳迹象,看好供需格局偏紧与差异化较强的环节,相关企业明年业绩有望量价齐升。新技术方面,固态电池持续测试推进,复合铝箔明年有望量产,锂钠混用技术逐步落地,快充渗透率有望提升,建议关注新技术产业进展。(财联社) 【国轩高科:拟合计不超25.14亿欧元投建斯洛伐克和摩洛哥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 国轩高科公告,公司拟以自有和自筹资金在斯洛伐克投资建设年产20GWh高性能锂电池及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2.34亿欧元。同日公告,公司拟以自有和自筹资金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20GWh高性能锂电池及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2.8亿欧元。 【欣旺达:子公司与厦钨新能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欣旺达公告,子公司欣旺达动力与厦钨新能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各自发展战略,就固态电池用系列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量产、市场开发等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开发、固态电池用电解质及其相关材料的开发、固态电池合作开发以及产业化合作。 【蔚来李斌:蔚来明年销量将翻番 超40万辆】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蔚来明年销量翻番没有问题。“明年蔚来有三个品牌,仅乐道一个月即可实现2万辆交付量,萤火虫品牌单月也可实现几千台交付量,蔚来品牌还会有一些增长,即可达到超40万辆的年交付量。”李斌称。(财联社) 【金龙羽:公司进行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 金龙羽在2024年度深圳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活动上表示,公司进行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并致力于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公司已投资设立子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固态电解质量产线、固态电池及其他关键材料的扩大中试线等。截至目前,项目仍处于研发阶段。 相关阅读: 【SMM分析】磷酸锰铁锂产量环比下行 11月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SMM分析】储能直流侧电池舱的价格保持稳定 【SMM分析】本周钴酸锂价格维持稳定,预计12月产量小幅下行 【SMM分析】动力PACK价格暂时维稳,厂家利润水平较低 【SMM分析】又跌!碳酸锂现货价格持续回落 【SMM分析】本周储能电芯价格继续下探 年末海外需求仍维持高位 【SMM分析】本周动力电芯价格小幅下跌 年末新能源汽车冲量效果显著 【SMM分析】11月动力电芯产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年底需求未减! 【SMM分析】11月锂电材料需求增量超预期 磷酸铁锂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SMM分析】POSCO 与 Hancock 签署 3 万吨锂业务合作 【SMM分析】POSCO宣布重大合作 【SMM数据】2024年11月六氟磷酸锂开工率上行 钴系产品报价齐跌 供大于求现状仍存 当前市场钴盐价格能否挺住?【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碳酸锂呈现供需双强 价格变动跌宕起伏 【SMM分析】宁德时代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计划 【SMM分析】赣锋锂业在四川达州锂辉石提锂项目竣工投产 【SMM分析】2024年11月份三元材料产量超预期,环比增加 【SMM分析】11月四氧化三钴产量小幅增长 预计12月将有所下滑 【SMM数据】11月电解液产量环增 次月产出预计略有下跌 【SMM分析】瓦锡兰被选中交付澳大利亚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三阶段

  • 理想超充站累积上线数突破1200座

    12月11日晚,理想汽车宣布,第1200座理想超充站上线。 此前,在12月5日,理想汽车宣布,全国理想超充站突破1100座,高速理想超充站突破600座。 据公开资料显示,理想5C超充站的高速超充充电速度为12分钟500km,单桩峰值充电功率可达520kw;城市超充充电速度为25分钟500km,单桩峰值充电功率可达250kw。并且,超充站提供800V的高效补能、其充电枪重量仅3.3kg,女生也能提动。充电噪音小、停车空间大。 此外,理想5C超充站的车位配备独立摄像头,自动完成车辆占位感知、自动降地锁、安全问题识别上报等功能;运行状态、充电情况自动回传到云端,由后台加以分析并挖掘潜在问题。 另在11月底,理想汽车宣布,为了使用户拥有良好的补能体验、提高充电站的服务效率,将在 2024 年 12 月中旬对所有理想超充站逐步引入超时占用费功能,适用于所有品牌充电车辆。根据当时的公告显示,若车主在充电完成后15分钟内未能将充电枪归还至充电桩,将开始产生超时占用费,费用标准设定为每分钟2元,且单次收费设有上限,即200元。 按照规划,理想汽车将在2024年底上线超2000座超充站,超10000根充电桩;一二三线城市核心城区计划覆盖率超过90%;国家级高速干线计划里程覆盖率超过70%。 截至12月11日,理想已累计上线高速超充站650座,贯通国家级高速9条、城市超充站550座,布局城市77个。

  • 电池制造商ACC计划贷款扩建法国超级工厂

    据路透社报道,电池制造商ACC(Automotive Cells Company)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计划签署一项新的贷款协议,为其法国北部超级工厂第二个生产区域的建设提供资金。尽管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低迷,但ACC仍在提高电池产量。 两名知情人士称,这笔贷款由ACC的两大主要股东——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担保,贷款金额约为10亿欧元(约合10.5亿美元)。 由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缓慢,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上个月已申请破产,这引发人们对欧洲其他正在建设的电池厂的质疑,但尽管如此,ACC仍在扩大其法国工厂的规模。 目前,ACC法国超级工厂已有一个生产区域投入了运营,最大产能为15千兆瓦时。同时,该工厂正在建设第二个生产区域,计划产能为13千兆瓦时。 12月10日,ACC表示,其法国工厂生产镍钴锰电池(NMC电池),ACC计划继续扩大该工厂的产能。不过,ACC的发言人表示,在其法国工厂建设第三个生产区域的计划尚未确定。据悉,该计划将使ACC法国工厂的总产能达到40千兆瓦时。 另外,ACC搁置了另外两个在德国和意大利的超级工厂项目,以重新考虑这两家工厂将使用的电池技术,并将在2025年上半年公布这两家工厂的路线图。 针对上述报道,Stellantis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尚未回应置评请求,而ACC较小的股东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拒绝置评。 此前,宁德时代(CATL)与Stellantis共同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拟联合在西班牙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在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萨拉戈萨市建设一座大型磷酸铁锂(LFP)电池工厂。 据悉,NMC电池和LFP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的变体。NMC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但却更昂贵,适用于车型尺寸更大的豪华电动汽车。相比之下,LFP电池虽然能量密度较小,但却更便宜,适用于小型电动汽车。

  • 【SMM分析】磷酸锰铁锂产量环比下行 11月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SMM12月12日讯: 在11月,磷酸锰铁锂市场的需求未达预期。虽然汽车制造商在LMFP材料方面的活动较为活跃,但短期内未出现显著的需求增长。整体来看,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尽管锂价有所波动,但由于需求依然疲软,价格总体仍是下行。在生产方面,11月的磷酸锰铁锂产量略有减少。 价格方面,11月LMFP的市场价格略有波动,平均价格已降至5万元以下,预计在12月价格将继续走弱下行。 汽车行磷酸锰铁锂LMFP市场供需方面:普通压实产品供应大于需求,压实高的产能不足,需求市场尚未放量。 磷酸锰铁锂(LMFP)市场供需情况 普通压实产品:供应:充足,需求:相对较低,市场状态:供大于求。 高压实产品:供应:产能不足;需求:潜在需求高;市场状态:供不应求。 整体市场趋势: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行业趋势: 磷酸锰铁锂市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扩张将持续推动对磷酸锰铁锂的需求。然而,目前LMFP电池仅在少数车型中应用,并且通常以约30%的比例混合使用。部分汽车制造商正在努力提高其在电池中的比例,甚至达到70%。目前,磷酸锰铁锂主要用于小型动力市场。 2024年有关磷酸锰铁锂的市场动态(部分): 【磷酸锰铁锂:容百已完成1万吨磷酸锰铁锂固相产能项目建设】2024年12月12日,容百科技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国内产能:已完成1万吨磷酸锰铁锂固相产能项目建设,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00%,在行业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海外扩张:韩国已完成2万吨产能项目论证,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欧洲正在规划配套磷酸(锰)铁锂产能。 【10万吨磷酸锰铁锂材料项目即将投产】位于山西省长治高新区的锂电产业园制造基地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自今年2月份开工以来,加紧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的95%。 【江西格派磷酸锰铁锂生产项目顺利完成投料仪式】11月11日上午,江西格派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磷酸锰铁锂项目的中试线投料仪式在基地内隆重举行。本次投料仪式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了阶段性完成的重要里程碑,进一步推进了公司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发展。 【LMFP专利:湖南裕能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锂电池”】2024年10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项由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该专利名为“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锂电池”,公开号为CN 118754089 A,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使用高温焙烧塔,包括高温焙烧炉和烧结炉。高温焙烧炉装有喷雾器、加热器和粒径调节器。具体步骤如下: (1)将铁源、磷源与盐酸混合制成第一溶液; (2)将锰源与盐酸生成第二溶液; (3)将第一、第二溶液与分散剂混合形成第三溶液,并在高温焙烧炉中处理以制备具有至少两种预设粒径的磷酸锰铁前驱体。 (4)将前驱体与第一碳源在第一烧结区进行初次烧结以形成煅烧体; (5)将煅烧体与锂源、掺杂剂及第二碳源在第二烧结区进行二次烧结,获得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 该方法通过调整液滴在加热区的悬浮时间来控制前驱体的粒径,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磷酸锰铁锂:英国Integrals Power公司宣布LMFP有突破性进展】2024年10月14日,英国初创公司Integrals Power宣布在磷酸锰铁锂(LMFP)正极材料的研发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而言,材料中的锰含量提升至80%,比容量达到150mAh/g,工作电压达到4.1V。 【磷酸锰铁锂:裕能二期16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预计在2024年四季度陆续投产】湖南裕能在2024年10月10日的投资者接待日活动中宣布,公司目前产销两旺,随着新产线陆续投产,公司将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云南裕能二期16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预计在2024年四季度陆续投产。此外,公司表示,其正极材料能够应用于固态电池,并且正在积极对接固态电池厂商,专注于符合固态电池性能的正极材料的研发和储备。【磷酸锰铁锂:裕能在云南基地规划布局了磷酸锰铁锂】裕能公司在磷酸锰铁锂的研发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积极与客户进行对接。同时,公司已在云南基地规划布局了磷酸锰铁锂的生产。在其生产线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与磷酸铁锂生产的兼容性,这将有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 【磷酸锰铁锂:锂源LMFP研发项目立项】2024年9月25日消息,锂源科技的子公司贝特瑞(天津)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宣布,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天津理工大学合作的《高功率型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项目,已成功获得院市合作项目的立项。 【磷酸铁锂:容百科技透露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的下一代升级产品】容百科技(688005.SH)在9月23日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的下一代升级产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以及更优异的低温性能。目前,公司多款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已实现动力、两轮、储能和消费等领域的销售。新一代低成本产品的开发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并获得了终端客户的认可。混合使用体系已通过国内两款车型的工信部备案,纯用体系也获得了海外电芯客户的指定认证。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磷酸锰铁锂的出货量将大幅提升,同比增幅超过160%,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将继续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磷酸锰铁锂电池:力神展示两款锰铁锂电池】在7月15日的科技展上,力神电池展示了两款新产品:三元锰铁锂电池和磷酸锰铁锂电池。力神的三元锰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接近传统三元电池,但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更强的成本竞争力,支持纯电动乘用车实现900公里以上的续航,可完全替代现有的三元电池产品。力神的磷酸锰铁锂电池相比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能力提升了15%,能够满足800公里以上车型的续航需求,并在低温性能方面表现更佳。 【磷酸锰铁锂LMFP:万润磷酸锰铁锂正处于试生产和验证阶段】2024年7月18日万润新能源(股票代码:688275.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虽然磷酸锰铁锂(LMFP)理论上具有比磷酸铁锂(LFP)更高的能量密度,但目前LMFP的实际性能指标仍显著低于LFP。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进步,LMFP的性能有望得到提升,从而实现与LFP的互补和部分替代。万润的磷酸锰铁锂产品目前正处于试生产阶段,生产线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现正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磷酸锰铁锂LMFP:湖南裕能磷酸锰铁锂产品的研在锰溶出等性能方面取得较大突破】2024年7月19日湖南裕能(301358.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成功推出多款磷酸铁锂LFP新产品。首先,公司的CN-5系列新产品主要用于储能领域。经前期推广和客户试用,这款产品在循环寿命、能效、能量密度方面展示了显著优势,部分指标优于先前产品。其次,YN-9系列产品以高能量密度为主要特点,专用于动力电池,并已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此外,公司在磷酸锰铁锂(LMFP)产品的研发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锰溶出、高温循环和压实密度等性能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同时持续优化其他重要性能。 【磷酸锰铁锂:国轩高科展示磷酸锰铁锂电池】近日,国轩高科公司签订了一份总量达2GWh的储能项目订单,这标志着其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在展会上,国轩高科展示了其创新的5MWh液冷大储产品Gotion Grid、磷酸锰铁锂电池以及46系列圆柱电池产品。 【百利工程公告之特瓦时10万吨磷酸锰铁锂EPC合同执行:项目未启动】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其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所发布的监管问询函进行了回复,并特此公告。公司于2024年1月9日与山西特瓦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西特瓦时”)签订了《山西特瓦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EPC合同》,合同暂定金额为8.38亿元。截至目前(2024年6月25日),该项目还未启动,公司也未收到项目预付款,亦未支付任何采购预付款。山西特瓦时的实际控制人为孙琦,内蒙古乾运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山西特瓦时同为孙琦实际控制。 【磷酸锰铁锂:投资3亿的1.5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签约】晶石公司计划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人民政府签订《年产1.5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项目投资协议》,将控股子公司“四川晶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在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的磷酸锰铁锂生产线,总投资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 【磷酸锰铁锂:万润磷酸锰铁锂与现有磷酸铁锂产线共用】6月11日消息,万润新能表示,公司目前开发的第二代高比容量磷酸锰铁锂产品采用更精准的大小颗粒级配,碳层更薄、更均匀的原位立体碳包覆技术和多元离子体相掺杂技术,有效增强离子扩散和电子导电能力。此产品可以与现有磷酸铁锂产线共用,转产所需资金和时间较长。 【年产1万吨!珩创纳米磷酸锰铁锂项目试生产】珩创纳米年产1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已开启试生产,项目第一批产品于5月29日正式下线。据悉,珩创年产1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于2023年启动建设,建成后珩创盐城基地将拥有年产1.5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新增岗位百余个。目前,珩创纳米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近5亿元。拥有全球磷酸锰铁锂核心组分的唯一企业。到目前为止,珩创纳米开发出的磷酸锰铁锂系列产品,已在两轮电动车及消费电子领域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应用。2023年,珩创销售收入近亿元,出货量超千吨。2024年出货量预计会逆势强劲增长,相比2023年实现5倍以上的增长。 【欣旺达:已顺利实现向海外知名车厂量产交付HEV产品】欣旺达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研发的HEV产品,具有高功率、长寿命、高安全等特点,满足HEV电池的高门槛技术要求。目前与国内主要HEV整车厂商均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顺利实现向海外知名车厂量产交付HEV产品。公司秉承着“聚焦+差异化”策略,除聚焦方形铝壳电池外,还布局动力大圆柱电池,覆盖BEV、PHEV/EREV动力和储能两大应用市场。公司在新技术方面保持持续投入,在持续研发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硅负极高比能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先进电池产品。 【磷酸(锰)铁锂:富临精工(江西升华)江西基地现有磷酸铁锂年产能14万吨】富临精工(300432.SZ)5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子公司江西升华现有磷酸铁锂年产能14万吨,公司依托现有的产品及技术体系支撑可满足客户和市场对高压实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铁锂的多元化需求。 【磷酸铁锂:当升磷酸铁锂及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适用于固态电池】当升科技5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磷酸铁锂及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适用于固态电池体系。 【磷酸铁项目签约:规模未知】5月13日,九墨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在长沙成功签约,将落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经开区。主要开发一种全球领先的新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为磷铁正极厂商提供下一代低成本、高性能的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所需的核心关键原材料。当前,长沙已经有磷酸铁企业:如湖南雅城,产能11万吨。 格林美磷酸锰铁锂已经进入产线吨级调试阶段,正在与下游客户进行认证中。 【容百海外磷酸锰铁锂进展:韩国基地二期项目中的2万吨LMFP加速推进建设】容百在韩国JS基地已有一期项目年产2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目前已达到每月百吨级批量出货,JS二期产能规划包含年产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和2万吨磷酸盐材料,目前正加速推进建设。预计一期项目在今年的三、四季度产能会逐渐爬坡,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迎来大规模量产公司一季度向海外客户累计交付产品近5000吨,占总出货量比例约20%下半年随着韩国基地量产规模提升,加之国内基地向海外客户的销量增长,两者均会带来海外客户销量占比的大幅提升,带动全年销量和利润的增长。 【久辰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LMFP)项目开工奠基】总投资40亿元的新疆久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建设项目开工奠基,地点新疆伊犁霍城县。项目一期于2024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建成2条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并投产;二期计划2025年建成2条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及2条前驱体生产线并投产。相较于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提升约25%,成本只增加约5%,主要运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 【鹏辉能源申请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产品形貌和粒径可控】2024年4月16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17894960A,申请日期为2024年1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锰盐化合物、铁盐化合物、锂盐化合物和磷源化合物混合后经水/溶剂热反应得到悬浊液;将悬浊液分离后得到的沉淀物质洗涤干燥后得到亚微米前驱体;对亚微米前驱体干燥并进行一次烧结得到一次烧结物料;加入去离子水、碳源和导电剂,混合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预处理前驱体颗粒;经二次烧结后即得。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和控制,产品形貌和粒径可控,极易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通过该合成方法,能够有效克服磷酸锰铁锂的缺点:电子电导率低、离子电导率低、锰溶出,有望助推磷酸锰铁锂材料的推广应用。 【星恒推出磷酸锰铁锂LMFP电池】高容量、高密度,星恒推出24Ah磷酸锰铁锂体系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星恒24Ah磷酸锰铁锂体系的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主要参数: 型号:IMP17/119/129(24)EA; 额定容量:24000mAh@0.5C; 标称电压:3.75V;标称能量:90Wh; 交流内阻:≤4mΩ。 【德方纳米:公司补锂剂产品是固态和半固态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 已在部分客户中实际应用】德方纳米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生产电池。公司现有产品纳米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及补锂剂等高性能辅助材料适用于固态电池体系。公司的补锂剂产品是固态和半固态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目前已经开始在部分客户中实际应用。按照测算,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对补锂剂的添加量和比例均大于目前的液态电池体系。此外,公司在固态电池电解质及其他添加剂材料方面也有技术储备和专利布局。相关事项如达到披露标准,公司将会及时对外披露。 【德方纳米:磷酸锰铁锂产品已率先上车应用 出货量逐渐增加】德方纳米在互动平台表示,磷酸锰铁锂作为新一代正极材料,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023年,首款搭载“三元锂离子+磷酸铁锰锂电池”的车型智界S7上市,2024年,陆续新增了星途瑶光、享界S9、智界R7等新车型,磷酸锰铁锂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公司的磷酸锰铁锂产品已率先上车应用,产品性能和产能规模行业领先,具备大规模供货应用能力,出货量根据客户需求节奏逐渐增加。   磷酸锰铁锂资讯和行业分析: 【SMM分析】“磷酸锰铁锂+三元”开辟正极材料新路径 【SMM分析】2024H1低速陪跑 磷酸锰铁锂在动力汽车上的应用回顾 【SMM分析】电池技术迭代焕新--磷酸锰铁锂的未来还有多远? 【SMM分析】从容百全球战略发布会看磷酸锰铁锂的市场情况 中国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产能汇总表(不断更新中……)【SMM分析】 新秀将落地Model 3  磷酸锰铁锂电池到底有多猛【SMM分析】 高纯硫酸锰的更多应用——磷酸锰铁锂【SMM分析】 磷酸锰铁锂的锰原料居然这么多!快看看有没有你不知道的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75吕彦霖,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