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5个
据外媒报道,6月30日,索尼集团与本田汽车的电动汽车合资公司——索尼本田移动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 Inc.)披露,在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中,该公司的年度运营亏损翻倍至520亿日元(约合3.62亿美元),而上一财年亏损为205亿日元。 由于合资公司尚未有产品上市,该公司在截至3月的财年与前一财年相同,均未录得营收。不过鉴于两家母公司的规模,上述亏损额度相对较小——索尼集团和本田汽车在最新的财年中合计运营利润超过2.6万亿日元。 据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级分析师吉田达夫(Tatsuo Yoshida)分析,新车开发需巨额投入,包括制造原型车和投入研发资金,而豪华车型销量通常有限,因此索尼本田移动公司未来盈利面临挑战。 他表示,“尽管索尼本田移动公司似乎计划通过设定高价来回收成本,但可能无法完全覆盖开支。” 对于上述消息,索尼本田移动公司的代表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电子与娱乐企业巨头索尼与汽车制造商本田于2022年宣布合作,成立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由本田与索尼各持股50%,目标是通过整合本田的车辆开发和制造能力与索尼在图像传感器和娱乐领域的专长,进军高端电动车市场。当前,双方正筹备于今年推出首款车型AFEELA。 索尼本田移动公司在今年1月宣布,将通过官网销售其AFEELA品牌的首款轿车,并放弃使用传统经销商网络。这款新车预计将基于本田研发的专用电动车平台打造,计划在本田汽车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座现有工厂生产。 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索尼本田移动公司发布AFEELA品牌首款车型 AFEELA 1。该车型将提供两种配置版本,起售价89,900 美元,包含为期3年的部分功能与服务免费订阅。目前消费者可通过AFEELA官方网站支付200美元订金(可全额退还)进行预订。
据外媒报道,据多封邮件及一份公司文件显示,陷入困境的日本车企日产汽车已请求部分供应商允许延迟付款,以期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这一举措凸显出日产汽车正急于改善现金流。 据往来函件及知情人士透露,日产汽车近期已向英国与欧盟地区部分供应商提出延长付款周期的要求。相关邮件显示,此举旨在增强公司在第一财季(4至6月)末的现金储备状况。据悉,在今年3月上一财年结束前,日产也曾向供应商提出类似要求。 企业向供应商请求延长付款期限并不罕见。日产在给路透社的声明中称,此次是通过提供激励措施的方式,与部分供应商达成更灵活的付款条件安排,旨在优化企业现金流,且无需供应商承担额外成本。 日产明确表示:“供应商可自主选择立即收款,或选择附带利息补偿的延期收款方案。” 邮件显示,日产为供应商提供两种选择:一是接受延期付款并获得更高金额;二是按时收款,这种情况下汇丰银行(HSBC)将先行支付,日产随后向银行偿还本金及利息。汇丰银行在日产今年3月提交的文件中被列为合作银行之一,该行拒绝对客户事务置评。 这些函件信息详细揭示了日产的短期现金储备策略,尽管这意味着未来可能需要向供应商支付更多款项。根据领英(LinkedIn)资料,这些邮件往来主要在日产英国和欧盟员工之间进行,涉及采购和财务部门人员。 本月,一名员工在邮件中告诉同事,日产供应商“再次”被要求延长付款期限,这符合“日产首席执行官自上而下要求”的增强自由现金流的目标。不过日产对此表示,其首席执行官并未对各地区的职能任务作出具体指示。 该员工称,6月的付款将延迟至8月15日,随后补充称部分款项将推迟至9月。该员工还表示,相关请求已于本月初发出,但供应商不会被强制要求接受延期付款。 东海东京情报实验室高级分析师Seiji Sugiura表示:“这显示出日产在融资方面面临困境,他们似乎想尽可能推迟当前开支。” 日产则在声明中称,正采取紧急行动恢复业绩,重塑更精简、更具韧性的公司架构。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公司旨在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转型成本和偿还到期债券。” 日产预计本季度汽车业务自由现金流将录得5,500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的负值,较去年同期3,030亿日元的负值进一步恶化。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Jeremie Papin 5月曾表示,按典型季节性规律,第一财季预计是日产最具挑战性的时期,但公司目标是在2026财年实现自由现金流转正。 目前尚不清楚日产是否也向其他地区供应商提出了类似请求、联系了多少供应商以及寻求的延期期限。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日产此前已因监管机构发现其存在对数十家供应商违法少付款项的情况,面临付款问题的审查。 日产2024年10月的一份公司文件显示,通过与英国和欧盟十多家公司延长付款条款,预计可增加至多5,900万欧元自由现金流,其中包括ManpowerGroup英国子公司和商船三井(Mitsui O.S.K. Lines)等。 截至今年3月底,日产持有2.2万亿日元(约151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而本财年面临约7,000亿日元的债务到期。三大评级机构均已将日产债务评级降至“垃圾级”,日产本月在文件中称,任何进一步降级都可能使其未来融资计划复杂化。
小米汽车YU7的“爆单”效应,持续引发行业“互动”。6月30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文称,自己已下单小米 YU7,并表示“静候交付”;对此,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迅速回应“力争早点交车”,并预祝小鹏 G7发布会成功。 两位车企掌门人的互动,再次侧面印证了小米 YU7的热度。然而,互动的背后却隐藏着这一热门车型产能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目前,蔚来、阿维塔和极氪均推出针对已预订包括小米YU在内的多个品牌车型的用户如转而购买自家产品,可享受退订补偿的相关政策。其中,蔚来、阿维塔以“抵扣车价”的方式进行全额补偿,极氪则奖励相应金额的积分。 同日,记者来到一家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小米汽车销售门店。尽管当天是工作日上午,但前来预约试驾的客户仍旧络绎不绝。 “试驾可以提前预约时间,如果是临时想试驾,现在只能安排已经缴纳定金的用户。”一位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店里有3辆试驾车,半小时是一个周期,上周末两天时间已经全排满了。” 自6月26日小米 YU7发布后,市场反响极为热烈。据小米汽车官方信息,上市18小时,小米 YU7便实现锁单24万辆。如此亮眼的成绩,展现了小米汽车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但也让其交付压力陡增。记者从小米汽车订购页面看到,YU7 标准版锁单后交付周期为57-60周,Pro 版为50-53周,Max 版为37-40周。 目前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年产能仅15万辆,且 SU7已占据大量产能;二期项目尽管已完成规划验收,但量产时间不明。即便二期项目迅速投产,面对24万份锁定订单,部分消费者提车时间也将迟滞至明年。届时,用户或将面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 为防止“黄牛”倒卖,小米汽车要求开售后24小时内,准现车和定制新车各限购1单;支付定金后的168小时(即7天)内,可随时修改YU7的车辆配置;满168小时后,车辆订单自动锁定。小米汽车同时强调,订单锁单后,配置、车牌所有人、交付中心等订单信息无法再修改,定金不退。 然而,小米YU7开售后,部分社交媒体和二手交易平台涌现出大量转让订单的信息。随着交付周期的延长,转让小米YU7订单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溢价高低与交付周期直接挂钩——交付周期越短,溢价越高。 “黄牛” 的大量涌入,使得交付周期进一步拉长。对于迫切欲提车用户,除以更高价格从 “黄牛”手中购买转让订单外,只能选择退订或购买其他品牌,而这无疑给了其他车企 “截胡” 的机会。 “看完YU7发布会,可以放心选乐道L60了。空间更大,屏幕更大,能耗更低,价格更香,52L超级大冰柜,还能换电直达珠峰。”蔚来高级副总裁兼乐道汽车总裁沈斐为自家产品“带货”称。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也参与了关于小米YU7的讨论,“自己昨天本来心情很好,因为看到零跑的订单量很不错,结果晚上看了雷总的发布会,1小时卖那么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得益于公司主营业务增长强劲,休闲车制造企业涛涛车业(301345.SZ)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喜。 涛涛车业晚公告称,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至3.6亿元,同比增长70.34%到97.81%;预计同期扣非净利润为3.07亿元至3.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97%到99.96%。 关于业绩增长的原因,涛涛车业称,报告期内,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销售渠道的持续完善、经营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良好的增长。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Q1公司实现营收6.39亿元,同比增长22.96%;归母净利润为8621.04万元,同比增长69.46%。据此计算,今年Q2公司净利约2.24亿元至2.74亿元,同比增长70.99%到109.16%。 据涛涛车业6月20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截至目前,公司总体销售良好,2025年Q1公司业绩增长较快,对于Q2的经营业绩,公司也有充分的信心取得较好的表现。随着全球化布局的不断完善,北美本土化运营能力的进一步加强,以及自有品牌影响力的提高,公司总体的盈利能力也将持续提升。 谈及公司Q2电动高尔夫球车的销售情况,涛涛车业表示,受双反调查影响,目前中国厂家出口到美国的电动高尔夫球车数量急剧下降,当前公司电动高尔夫球车的销售情况良好;公司非美市场的销售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主要系全地形车销售在继续扩大。 根据公司2025 年度经营计划,涛涛车业加速推进东南亚产能布局。其中,今年公司越南工厂将持续提升电动高尔夫球车产能,同时加大销往美国的其他产品在越南生产;推进泰国工厂筹建进程,力争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2026年进入试生产。 涛涛车业最新披露表示,预计6月越南电动高尔夫球车的产量将达到新的高点,7月开始还将继续提升。公司越南产能的提升,将为美国市场的销售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主营业务之外,涛涛车业着手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据涛涛车业公众号6月19日发布的动态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Tao Motor Inc与美国DPSH SYNDICATE.(下称“K-Scale”)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核心资源,融合K-Scale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本体+AI大模型”优势与涛涛车业在北美市场的“本土化制造+渠道”能力,共拓发展新机遇。 涛涛车业近日在接受调研时表示,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玩家,K-Scale Labs致力于打造开源机器人AI平台,其核心技术优势在于通过开源架构与AI大模型创新,实现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向低成本、高智能、平台化、生态化方向跃迁。公司美国子公司RevEdge Inc.将向K-Scale投资200万美元。 针对公司进入机器人行业的规划,涛涛车业表示,公司先以机器人本体切入市场,通过承接合作伙伴的机器人本体制造业务,快速构建美国本土化制造能力,并以本体作为商业化核心载体,深度整合场景需求与技术生态,最终以前沿技术赋能主营业务智能化升级。 6月27日,涛涛车业公众号宣布,由公司制造的首台人形机器人样机(K-Scale人形机器人K-Bot)近日成功下线。 公开资料显示,涛涛车业是一家休闲车制造企业,公司聚焦智能电动低速车和特种车。其中智能电动低速车以道路用车为主,包括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等新能源智能系列产品;特种车以非道路用车为主,涵盖全地形车和越野摩托车等燃油类产品。公司产品主要用于休闲运动、智能出行、特种作业等方面。
小米汽车6月30日晚间在最新一期答网友问中表示,小米SU7 Pro、Max和小米SU7 Ultra估计会在7月下旬开始推送1000万Clips版本的辅助驾驶功能。 以下为小米汽车答问全文: 01 小米YU7搭配不同型号尺寸的轮胎或轮毂,续航分别是多少? 小米YU7提供多款轮毂轮胎组合可选,其搭配的 CLTC 续航里程会有所不同,以满足您对续航、静音、舒适、运动的不同需求,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详情您可参考下表: 02 小米YU7各个版本的离地间隙分别是多少? 小米YU7作为豪华高性能 SUV,拥有出色的通过性:其中小米YU7标准版离地间隙为185mm;而Pro版和Max版搭载闭式双腔空气弹簧系统,离地间隙范围为147mm - 222mm(支持5挡高度调节,总调节范围达75mm),其中147mm最低离地间隙适用于高速及良好路面行驶,222mm最高离地间隙则能轻松应对城郊颠簸路面等路况,灵活胜任多种不同驾驶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YU7 Pro和Max版搭载的闭式双腔空气弹簧系统除了可以调节离地间隙外,还可以快速调节悬架刚度,最大高低刚度差超40%,在满足通过性的同时还能调节底盘软硬程度,可以做到保持路感的同时也更加舒适。 03 我能直接去当地的小米汽车门店试驾小米YU7么? 小米YU7试驾车已于前段时间抵达全国各大小米汽车展厅,但由于当前试驾需求火爆,我们建议您前往门店前,先与您的销售顾问进行预约,确认好可试驾的时间段后再前往体验。少量门店或许可以接待临时到店的试驾请求,但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04 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什么时候能用上1000万Clips版本的辅助驾驶功能? 小米SU7 Pro、Max和小米SU7 Ultra估计会在7月下旬开始推送1000万Clips版本的辅助驾驶功能,敬请期待!
据外媒报道,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近日提出税收预算法案修订案,计划提前终止现行的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政策。根据这份最新提案,针对新电动车销售及租赁的每辆车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政策将于今年9月30日正式取消,同时每辆二手电动汽车最高4,000美元的抵免优惠也将同步终止。 按照提案规定,新车税收抵免将在提案生效后180天后终止,而二手车优惠则额外设置了90天的过渡缓冲期。值得注意的是,提案一旦生效,将立即取消对不在北美组装且不符合其他要求的租赁车辆的税收抵免资格。 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提出的另一版本提案则建议采取不同的过渡方案。众议院版本主张将7,500美元的新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延续至2025年底,对于尚未售出20万辆电动车的车企,该政策可进一步延长至2026年底后全面终止。 这一政策转向标志着共和党人对电动汽车态度的重大变化,与前总统乔·拜登(Joe Biden)政府推动电动车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方针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期,共和党人已在多个层面针对电动汽车发起政策攻势。除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外,参议院提交的提案还包含其他重要条款。其中最具争议的是拟取消对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标准不达标的处罚,这一条款被认为是在为传统燃油车生产商松绑,降低其转型电动化的合规压力。 另外,参议院提交的提案还规定,在2028年前,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新车的贷款利息可享受免税优惠,但对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个人纳税人将设置阶梯式退坡机制。 另外,在参议院法规专家作出裁决后,共和党人最终撤回了要求美国邮政总局(USPS)废弃数千辆电动车及充电设备的提案条款。目前USPS拥有7,200辆电动厢式车,包括福特电动版全顺及Oshkosh Defense公司特制的新一代配送车辆。该机构曾警告称,若强制报废这些电动车,将造成1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据外媒报道,今年5月份,尽管面临美国对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的挑战,日本汽车出口量和产量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其中丰田汽车公司更是创下了月度交付量的新纪录。然而,陷入困境的日产汽车公司对北美地区的出口量却大幅下滑。 整体来看,今年5月份,在美国开展业务的6家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的总出口量达到了274,806辆,同比增长3%;且今年前5个月这些日本车企的出口量也同比增长了3%,达到150万辆;其中,日本出口至北美市场的汽车数量依然稳健,部分原因是美国消费者在汽车制造商涨价以抵消关税成本之前提前购车。 这一坚挺的表现对于丰田汽车公司和本田汽车公司等汽车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一线生机,尤其是在日美贸易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不过,对于马自达汽车公司、斯巴鲁公司和三菱汽车公司等规模较小的日本车企,6月26日发布的月度产销量数据显示,因这些车企的全球销量中出口占比更高,他们的业绩表现喜忧参半。同时,由于日产汽车公司正经历旨在削减全球产能的激进重组,其今年5月份的出口量、产量和全球销量均出现下滑。 丰田汽车公司5月出口量与销量继续领跑 就具体车企而言,今年5月份,丰田汽车公司的出口量同比增长10%至142,501辆,其中出口至北美的数量同比增长31%至49,922辆;丰田汽车公司的全球销量也因混合动力车型的强劲需求而同比增长7.5%至955,532辆,其中包括即将迎来全面改款的RAV4跨界车,这是丰田汽车公司连续第五个月实现全球销量同比增长。 作为出口量较低的日本车企之一,本田汽车公司今年5月份的出口量同比激增64%至10,875辆,其中出口至北美地区的汽车数量从去年同期的62辆猛增至3,262辆;值得注意的是,约有2,900辆出口至美国,而去年同期这一数量仅为12辆。 斯巴鲁公司和三菱汽车公司今年5月份的汽车出口量也有所增长,不过这两家公司均未公布出口至北美地区的具体数据。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未在美国进行本地化生产的三菱汽车公司5月的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1%。 相比之下,日产汽车公司今年5月份的表现则令人失望:出口量同比下滑30%,其中出口至北美地区的数量同比大跌42%;全球产量同比下降17%,其中日本本土产量同比减少17%,海外工厂产量同比下降16%;全球销量也同比下滑6%至256,159辆。 从整体来看,6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全球产量呈现下降态势。今年5月份,这6家日本车企的全球工厂总产量同比微降3.5%至167万辆,不过减产主要发生在海外,日本本土工厂仍保持运转;据悉,这6家日本车企的本土产量仅同比微降0.5%,而海外工厂的产量则同比下降4.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也加入了日产汽车公司的行列,削减了日本本土产量,本田汽车公司的本土产量同比下降3.5%至49,348辆,而马自达汽车公司的本土产量则同比下降8.8%至50,620辆。 日本汽车制造商面临110亿美元关税成本重压 面对特朗普关税,日本汽车制造商仍在苦苦思索应对之策。在今年5月份发布的最新财报中,日本车企警告称,由于关税影响,未来一年的利润将至少受到总计110亿美元的冲击。 日本汽车行业是该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内雇佣约550万人。然而,日本作为汽车出口国的威胁性已逐年减弱。随着日本车企在北美推进本土化生产,他们对美国的出口量持续下滑。2006年,日本向美国出口了约230万辆汽车,但到2023年,这一数字已降至150万辆。 尽管如此,日本国内经济对外部贸易冲击极为敏感。汽车出口占日本对美国总出口量的约30%。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自1982年本田汽车公司成为首家在美国建厂的日本车企以来,日系车企在美国的累计投资额已达到约6,640亿美元。 如今,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的年产量已达约330万辆,较1990年的150万辆实现大幅跃升。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的直接雇佣员工达11万人,较1990年增长超两倍;同时间接带动了美国220万个就业岗位。 另外,6月18日发布的官方贸易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从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价值同比下降了24.7%,尽管出口至美国的汽车数量仅同比下降了3.9%。这些数据表明,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特朗普关税实施前降低了汽车价格,以自行消化关税成本,而不是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然而,这种策略对于大部分企业都无法长期维持。
6月16-17日,泰国·曼谷 素万那普机场凯悦酒店 近年来,东南亚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环节,蕴藏着丰富的供需商机。作为区域领头羊,泰国吸引了众多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关注。自2012年起,上汽集团便与正大集团合作在泰国建立生产基地,随后长城汽车、比亚迪、哪吒汽车等中国车企陆续进入该市场。同时,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以及精诚工科等零部件企业也在泰国设立了工厂,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此背景下,2025 SMM第二届东南亚汽车供应链大会将在曼谷召开,我们诚邀行业精英共同探讨这些挑战与机遇,携手推动东南亚及全球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值此重要时刻, 上海博翼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发言嘉宾将盛装出席本次大会 , 诚挚邀请行业内的新老同仁,参加 2025年SMM东南亚(泰国)汽车供应链大会 。点击 报名表单 立即登记参会,我们期待在会议上与您相遇,共同推动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上海博翼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2699万元,总部座落于上海青浦,具备普货运输、危险品运输、大件运输资质,通过IS09001/14001/45001三体系认证。2024年企业营收7.8亿元,在2024年中国供应链及合同物流排行榜中位列77名。提供“仓网+运网+包装+协同云+精益供应链”一体化精准供应链服务,配送网络覆盖全国各乘用车主机厂及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同时为国内汽车品牌出海提供专业的国际物流服务。 官网链接 www.shboyilogistics.com 会议联系人 吴超俊 wuchaojun@smm.cn
据外媒报道,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 Motors的临时首席执行官(CEO)Marc Winterhoff近日在接受《美国汽车新闻》采访时表示,那些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新兴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应获得尽可能长的宽限期,以享受当前面临被美国国会取消风险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 Marc Winterhoff在6月25日的Daily Drive播客中强调,将7,500美元的美国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延长至2026年,对Lucid等新入场的电动车企来说是公平的,毕竟老牌车企已经享受这一政策多年。 美国国会共和党人正在审议两版预算议案:美国参议院提议所有汽车制造商在180天内终止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而美国众议院则提议允许未达20万辆销量上限的新兴车企,延续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至2026年,但已超过这一上限的车企将于今年年底失去电动汽车税收优惠资格。 Marc Winterhoff称:“众所周知,Lucid尚未售出20万辆电动车,但过去多家车企曾达标并享受税收抵免。为何如今政策突变,让市场新入局者举步维艰?” 据悉,Lucid于2021年底推出的Air轿车在2021至2024年间的累计销量约为2.1万辆。该公司预计今年(含新款Gravity跨界车)销量将达到2万辆。尽管Lucid的车型售价超出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价格上限,但通过租赁规则仍可获得7,500美元补贴。 Lucid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卡萨格兰德(Casa Grande)的工厂生产Air和Gravity车型,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纽瓦克(Newark)。Marc Winterhoff表示,这一布局充分体现了对特朗普政府推动汽车生产本土化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我们多年前就已决定在美国本土全面推行垂直整合战略。我坚定支持美国政府尽可能延长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并将20万辆销量上限维持不变。” Marc Winterhoff指出,电动汽车制造商终将摆脱政策扶持实现自主发展,且这是必然趋势。但他同时强调,当前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正经历结构性转型的阵痛期,这种阶段性挑战在重大产业变革中实属常态。“我认为这是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诸多其他技术推广案例中,我们也曾目睹类似情况。” Marc Winterhoff坦言,尽管数年前消费者对公共充电设施的担忧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首要障碍,但当前的核心痛点已转向价格因素。随着电动汽车生产规模的扩大,售价将逐步降至可与传统燃油车竞争的水平。“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必由之路,我们对此坚信不疑。” 与传统车企不同,Lucid无需平衡燃油车与混动车型的资源配置,也无需在业务版图中为电动车寻找定位。Marc Winterhoff说道:“事实上,纯电动战略定位恰恰是Lucid的优势,因为这使我们能够完全专注于单一赛道。反观其他传统车企,当前却面临关键资本决策困境:是彻底回归内燃机?转向混动技术?还是聚焦电动车?” Marc Winterhoff称,尽管销量基数较小,但Lucid已在竞争激烈的大型豪华轿车细分市场取得成功,且其最近推出的Gravity跨界车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Marc Winterhoff表示,Lucid计划通过其全新中型平台打造一款跨界车型,并以此进军主流豪华车市场。据悉,该款车型不含运费的定价约为5万美元,预计将于明年晚些时候上市。目前,Lucid Air车型含运费的起售价为71,400美元,而Lucid Gravity车型含运费的起售价则为96,550美元。 Lucid将基于新平台架构投产三款车型,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Marc Winterhoff说道:“我们已为三款车型制定了具体规划,其中两款将几乎同时推出,第一款计划于2026年底上市。这正是我们当前全力聚焦的产品,因为这将为我们带来需求和销量。与此同时,Lucid正在加速生产Gravity跨界车,尽管进度较预期有所滞后。” Marc Winterhoff还指出,关税逆风波及整个美国汽车行业是该公司起步缓慢的因素之一,但他同时也强调Lucid希望以“完美品质”交付其新款跨界车。同时,Marc Winterhoff补充道:“当下我们正持续交付更多车辆,市场反馈堪称非凡。在我整整25年的汽车行业从业经历中,我从未见过如此积极的反响。” 值得注意的是,Marc Winterhoff于2023年12月起担任Lucid的首席运营官,今年2月在前CEO Peter Rawlinson辞职后被任命为临时CEO。当时,Lucid宣布将遴选正式CEO,而Marc Winterhoff正在角逐该职位。此前,Marc Winterhoff曾担任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的高级合伙人长达12年。 当被问及高管遴选进展时,Marc Winterhoff称:“目前能担任这一职务,我深感荣幸。我的工作重点并非角逐CEO职位,而是切实推动业务发展,确保Lucid取得成功。”
据路透社报道,6月29日,越南电动车制造商VinFast启动了其第二家本土工厂的生产,旨在增加平价微型城市车型的产量。而此举正值其全球扩张计划面临延迟之际。 VinFas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新工厂位于河静省中部,初期年产能为20万辆,占地面积达36公顷(约合90英亩)。VinFast母公司Vingroup的首席执行官Nguyen Viet Quang说道:“VinFast河静工厂投产后,将推动VinFast实现年产100万辆汽车的目标,以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VinFast已设定在美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市场建厂的目标。然而,该公司在全球扩展中遇到了需求减弱和激烈竞争等挑战。据悉,VinFast去年宣布,其美国工厂的运营将延迟至2028年。该公司此前还称,其在印度的组装厂预计将于下月投入运营。且该公司预计到今年10月份在印尼开设工厂。 当前,VinFast设定了2025年交付20万辆汽车的目标。今年前五个月,VinFast销售了约5.6万辆汽车(主要在越南本土市场)。去年,VinFast的全球销量为97,399辆汽车,其中87,000辆的销量是来自越南本土市场。在该公司2024年的销量中,超过一半的车辆是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售出,主要是得益于其免费充电计划的延长和缩短保险索赔时间的措施。未来,VinFast的零售客户将能够使用该公司的免费充电服务,直到2027年6月30日。 另外,今年6月份,VinFast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其净亏损达7.124亿美元,较上一季度的13亿美元亏损有所收窄,但比去年同期扩大了20%;营收同比激增150%至6.56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VinFast宣布从本月起下调11款车型的价格,降幅在2%至14%之间,并将逐步淘汰电动汽车电池租赁服务。报道称,此次降价是为了降低客户因被强制购买电池而增加的初始成本,折扣最大的是该公司的高端车型VF 9 Eco,将降价1.81亿越南盾(约合7,050美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