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个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3月,汽车整车进口同比小幅下降。3月汽车整车进口5.3万辆,环比增长12.8%,同比下降6.6%;进口金额28.6亿美元,环比增长6.9%,同比下降24.2%。 2024年1-3月,汽车整车进口15.7万辆,同比下降4.1%;进口金额89.1亿美元,同比下降17.7%。
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指出,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希望中法关系、中欧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欧作为两支重要力量,应该坚持伙伴定位,坚持对话合作,深化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凝聚战略共识,开展战略协作,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欧关系有着强大内生动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希望欧盟机构树立正确对华认知,制定积极对华政策。双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维护中欧关系政治基础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双方要筹办好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以及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高层对话,打造稳定互信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用好中国对欧洲国家免签政策和外籍人员来华便利安排,鼓励民间和地方交往、教育和科研合作,改善中欧关系的民意基础和舆论氛围。 习近平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 马克龙表示,今年是法中建交60周年,法中合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很高兴在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第三次国事访问期间举行法中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这既是以往几次法中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的延续,也是应对各种国际挑战的紧迫需要。当前世界面临重大挑战,国际局势处于关键转折点,法国和欧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同中国加强合作,这事关欧洲的未来。法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对话合作,增进法中、欧中之间的互信和友谊。欧方不认同“脱钩”,欢迎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合作,希望同中方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欧洲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法方希望同中方紧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多样性等全球性挑战。 冯德莱恩表示,欧中关系良好,明年是欧盟同中国建交50周年。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地位作用举足轻重,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欧盟至关重要,也将决定能否更好应对气候变化、乌克兰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欧盟希望和中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增进互信,避免误解,共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繁荣。欧方赞赏中方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认同中方在维护自身发展方面的正当权利,希望同中方持续坦诚对话,加强合作。 相关阅读: 》从末端到榜首 中国汽车产业巨变下产能过剩论是谬论! 》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 》商务部:有关“产能过剩”的炒作毫无道理 中方坚决反对 》国家发改委: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见证了中国从一个汽车生产后进国,逐渐崛起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领头羊。 对比1999年和2022年全球汽车产量前十国家的占比来看,中国从1999年3.3%的占比跃升为2022年的最大占比31.8%,不得不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速度之快而赞叹! 从下图可以看出,除了中国,印度也是快速成长的国家,墨西哥、巴西、泰国,从1999年的榜上无名,到2022年的占比分别达到4.1%、2.8%、2.2%。 有增就有减,在以上国家成长的背后,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生产大国悄然萎缩。 中国汽车产销变化 1978年,中国整年的汽车产销量仅为10余万辆,几乎没有私人汽车。1994年,中国汽车的销量超过135万辆。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2013年突破2000万辆。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双双首次突破3000万辆,跃居全球榜首位置。 新起之秀——新能源汽车 回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可谓是恰逢历史的契机,当全球变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时刻,中国率先主动承担了减少燃油消耗和CO2排放的重任,快速实施能源转型战略,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过渡转变,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崛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1.8万辆,2023年已达到958.7万辆,占中国汽车总产量的32%。 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增长 汽车总出口表现: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出口311.1万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2023年出口491万辆,超越日本的430万辆,跃升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在新能源车的带动下,中国汽车出口整体表现抢眼。一季度中国累计出口汽车132.4万辆,同比增长33.2%。 此前,中汽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鉴于中国汽车产品已经靠产品力征服了国外的消费者,预计2024年出口销量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再增加60万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更为乐观地称,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应该能够达到增长20%,大概在650万台左右的规模上。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因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产品质量的快速提升,高性价比、客户接受度提高等因素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呈现逐年大增的趋势。 2020年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仅为7万辆,2023年已达到120.3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23.8%。 中国汽车大多内销 出口占比较小 虽然中国汽车出口延续了高增长态势,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但从出口量占比总产量比例来看仍较低,2023年中国汽车总出口量占比总产量的16.3%,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占总产量的12.5%。由此可见,中国汽车的主要消费力量还是中国本土,远不及日本的出口占比。 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约为442万辆,占本国汽车产量49.12%。可见日本将近一半的汽车都用于出口。 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国并非欧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菲律宾、泰国、阿联酋和西班牙。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出口国并非欧美发达国家。所谓的中国汽车产能过剩,其实并不影响到欧美市场。 中国汽车总产量占全球比例:近几年变化并不大! 虽然中国近几年汽车产量持续增加,但这是时代发展进程下的正常表现,随着全球需求的增加,全球汽车产量也在相应增加。 据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比例为29.8%,2023年仅小幅增加至32.2%,而在此期间的占比变化较小。 综合来看,中国汽车产量相对全球汽车总量的变化来看属于十分正常地同比增长趋势,而出口增加得益于全球市场的需求同步增加所致。而中国产量虽然增加,但多是受益于本国需求的大幅增加自产自销,其次是其它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加带动。此外,中国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传统汽车市场占比转换而来的,中国汽车总产量在全球占比变化并不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原因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缘起于全球环境保护、降碳降排的呼吁下,中国率先扛起大旗,主动快速进行能源转型,将新能源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政策措施和目标,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模式快速向新能源汽车模式过渡,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环境保护贡献重要的力量。 而中国车企则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力度。许多中国车企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等核心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出了一系列性能卓越、价格实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广泛满足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车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乎人类未来。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同时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中国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正是主动回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要求,承担大国减碳责任的结果和体现。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迫切且艰巨,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仍存在巨大绿色产能缺口,需要世界各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努力,中国新能源产业将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查看全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了? 当下能源转型是全球大势所趋,中国也是响应全球号召及时转型,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纵观全球汽车产业,其新能源化转型之路还有较长的时间和空间,现在就断言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为时尚早。 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5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5倍多。 国家发改委金轩发文称,面对全球绿色产能存在的巨大缺口,中国现有的新能源产能不是像有些人说的过剩了,而是远远不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类的共同挑战,中国有能力有责任发挥新能源产业方面的优势,在大力推动自身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为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方案,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优质高效的产品,加速全球绿色转型。 展望未来,各国车企更多应考虑的是,谁的产品更先进、更实惠、质量更过关、服务更好、更有性价比,毕竟在自由化竞争的市场下,购买权还是由客户而定。 国家发改委: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托庞大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技术迭代创新而形成的,是中国企业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要看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绿色转型,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倡议和共同实践,世界各国都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有些国家更是通过立法对新能源产业提供大量补贴,如美国《基础设施和就业法案》安排75亿美元资金支持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通胀削减法案》规定对最终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提供每辆最多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无论从国际分工、全球供需还是市场规律看,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不过是有的国家精心炮制的话题陷阱,试图以此为由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不仅不能让自身获利,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损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 》查看全文 相关阅读: 》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代表的是先进产能 都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极氪汽车更新红鲱鱼版招股书,并计划于5月10日正式以“ZK”为股票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目标估值最高为51.3亿美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极氪拟发行1750万份ADS,预计每份ADS发行价格介于18美元至21美元,募资规模将介于3.15亿至3.675亿美元之间,若执行超额配售权后的募集规模至多为4.22亿美元。 ▍仍未走出亏损 招股说明书披露,极氪2021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人民币65.28亿元、319亿元、516.7亿元,同比增长62%,营收的增长主要源于车辆销量的增加;毛利分别为人民币10.38亿元、24.72亿元、68.5亿元;毛利率增幅较为明显,分别为1.8%、4.7%和15.0%。与同行相比,2023年,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特斯拉毛利率分别为9.5%、-1.6%、21.5%、18.2%。 虽营收和毛利持续向好,但和国内众多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的处境一样,极氪同样处于连续亏损的状态。 招股书显示,极氪2021年至2023年净亏损为45.14亿元、76.55亿元、82.64亿元。同行方面,国内除了比亚迪和理想外,蔚来、小鹏和零跑等多数新能源车企也仍处于亏损状态。 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支撑产品领先和快速迭代,近三年极氪的研发费用正在逐年增加,成为公司亏损的原因之一。招股书显示, 2021年至2023年极氪研发费用分别为31.60亿、54.46亿、83.69亿元,同比增长72.3%、53.67%。此外,销售及行政支出也是导致亏损的另一原因,分别为22亿、42.45亿、69.2亿元。 尽管亏损金额有所增长,但极氪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全年净利率为-15.99%,相比2022年的-24.00%有所回升。 根据招股说明书, 2023年末,极氪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32.6亿元,难以覆盖下一年的研发和营销费用。 为缓解极氪的资金压力,吉利集团曾通过贷款的方式给予极氪资本支持,维持极氪企业运营和研发。招股书显示 ,2022年4月15日,极氪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签订10年期贷款协议,总额97亿元,截至招股说明书发布之日无未偿余额。2022年11月30日,宁波Viridi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再次签署10年期贷款,总额16亿元。 一方面,贷款能缓解吉利在现金流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增加的贷款也变向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根据最新招股书, 极氪2023财年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132%。相较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负债率(小鹏汽车57%、理想58%、蔚来75%),相比之下,极氪的资产负债率较高。 不过,面对持续的亏损,公司仍持乐观态度。在2023年吉利汽车业绩会上, 极氪CEO安聪慧表示:2024年极氪还将推出三款新品,对全年23万台交付目标充满信心,在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极氪力争2024年实现香港财务报表准则下扭亏为盈的目标。 在汽车行业当中,规模效应是维持盈亏平衡的关键。2023年极氪汽车的销量为11.9万辆。然而,仅在2024前四个月,极氪汽车的销量就达到了49148台,同比增长超110%。其中,4月销量为1.61万辆,同比增长99%,创下历史新高。销量的攀升也为营收带来了正面效果,2021年至2023年,汽车业务收入分别为15.443亿、196.712亿和339.118亿元。 ▍早就有意登陆资本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不过在2020年9月吉利汽车申请科创板IPO时,已经在筹划极氪的成立了。 由于科创板IPO政策的收紧,吉利汽车于2021年6月撤回了IPO申请材料。同时,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将探索不同外部融资方案,实现极氪可持续发展。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极氪在成立后,先后完成了5亿美元的Pre-A轮融资和7.5亿美元的A轮融资,其中投资方包括英特尔投资、哔哩哔哩、宁德时代、博裕资本以及Mobileye Global的创始人兼CEO Amnon Shashua等 。 在2021年8月完成Pre-A轮战略融资后,极氪汽车的估值约为90亿美元。随后,在2023年2月完成A轮融资后,其估值飙升至130亿美元,超过了900亿元人民币。 据美国证监会文件,极氪于纽约时间2022年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交会递交可能进行首次IPO的注册声明草案。在2023年8月,极氪的境外上市申请成功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认可,此进展标志着其打通了至关重要的行政环节。仅三个月过后,极氪便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 极氪目前IPO的估值最高被定在大约51.3亿美元,低于此前预期。按照最初的IPO规划,极氪原本期望能筹集到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 然而,今年年初,这一预期金额被调整为5亿美元。时至今日,极氪最终确定的IPO募资规模已经缩减至至多3.675亿美元。 行业方面,2021年高估值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经历了两年多的降温。截止目前,像蔚来、小鹏等新型新能源车企的股价已经下跌约80%。投资着的谨慎态度或成为极氪两年来估值下跌的原因。 虽然估值有所下降,但多方投资者仍对极氪上市表现出充足的兴趣,包括吉利汽车、Mobileye和宁德时代在内的一些现有股东和第三方投资者已表示,有兴趣认购极氪IPO发行的高达3.49亿美元的存托股票。 德勤中国4月8日发表的《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4年第一季度回顾与前景展望》显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为13家,较去年持平。 如果极氪如预期一样能够在本周五成功上市,仅成立三年的极氪汽车,将成为史上最快IPO的新能源车企。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需求端考验,曾被称为“越南版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厂商VinFast如今似乎也过得较为凄惨。 行情数据显示,尽管周一自低位反弹了约6%,但这一在美上市的越南造车新势力的股价,在今年仍累计暴跌了65%…… VinFast此前计划今年将车辆交付量提高近两倍,达到10万辆,但公司在第一季仅完成了该目标的十分之一。同时,考虑到在北卡罗来纳州、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建厂的计划,该公司还需要为全球扩张筹集资金。 行业分析师Ken Foong表示,“VinFast此前过于雄心勃勃,随着其迅速在海外扩张,可能会继续面临挑战。他们在越南可以做得很好,因为那里没有太多竞争,但在美国和其他地区,竞争可能会更为激烈。” 由越南首富潘日旺(Pham Nhat Vuong)控股的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正试图打入全球市场。但眼下,中国的电动车企正在增加出口,同时特斯拉也在上个月宣布了降价,这令该行业的竞争正愈发加剧。 自去年8月在美国市场的IPO一鸣惊人(两周内股价飙升 700%)以来,这家迄今仍未实现盈利的公司已经折损了90%以上的市值。 潘日旺拥有该公司近98%的股份。2017年,潘日旺的Vingroup正式宣布入局新造车行业,并成立VinFast汽车公司,这也是越南第一家自主车企。他承诺将至少再向VinFast投资1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 潘日旺此前曾预测,这家汽车制造商在第一季度亏损6.183亿美元后,将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或毛利润转正。 不过,到目前为止,VinFast在今年前三个月仅交付了9689辆汽车,相较去年并未能实现增长——其在2023年共交付了34855辆汽车。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大部分买家都是公司的关联方。 鉴于越南市场有限,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24年底在全球多达50个市场销售。据汇丰全球研究公司的估计,今年越南的电动汽车年销量可能都不到100万辆。 JSC Automotive Consulting公司总经理Jochen Siebert表示,“ VinFast可能会实现生产目标,但无法实现销售目标 ,因为他们在本土市场太弱了。他们的本土汽车市场并不大,而且他们销售的汽车对于豪华市场来说相当昂贵和小巧。” 该公司股价已从去年年底的每股8.37美元跌至目前的约3美元,表明了投资者对其的怀疑态度。 VinFast目前正押注于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20亿美元的综合生产基地——预计到2025年底完成,并在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计划建厂。但这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资产负债表的负担,因为截至3月底,该公司的净债务约为29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233亿美元。 Foong表示,VinFast的扩张计划可能需要更多资金。考虑到目前的运行速度和行业竞争,该公司在2025年实现毛利盈亏平衡的目标可能具有挑战性。 不过,一些分析师目前仍然看好该股 ,理由是公司在扩大经销商和加快交付速度方面取得了进展。 Chardan Capital Markets LLC高级研究分析师Brian Dobson在4月18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该公司在越南的设施足以实现今年的目标。该券商维持对该股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3美元。
河南省商务厅等19部门近日印发《河南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力争到2025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 其提到,推动汽车报废更新。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要求,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车主综合油耗、故障率、维修成本、车辆残值以及更新补贴等情况,自主淘汰符合引导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 强化政策支持引导。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落实全国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由消费者通过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系统网站或“汽车以旧换新”小程序提交补贴申请,各地按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受理审核,财政部门按国家相应政策标准和程序发放补贴。(省商务厅、财政厅、税务局、公安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回收拆解体系。因地制宜优化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业布局,引导企业提升回收服务水平,推广上门收车服务模式。鼓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非法拆解等违法活动,有效防范安全环保风险。支持各地争取将资源循环利用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范围。 以下是具体原文: 河南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及《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在全省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顺应消费市场新趋势,以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工程,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联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让利、金融支持等方式,畅通消费品更新换代链条,推动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力争到2025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二手车、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更加规范完善。 二、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工程 以支持汽车报废更新为重点,加快老旧汽车淘汰,鼓励二手车置换和出口,全链条促进汽车以旧换新。 (一)汽车报废更新行动 1.推动汽车报废更新。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要求,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车主综合油耗、故障率、维修成本、车辆残值以及更新补贴等情况,自主淘汰符合引导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省公安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省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和航空港区管委会均为责任单位,不再列示) 2.强化政策支持引导。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落实全国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由消费者通过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系统网站或“汽车以旧换新”小程序提交补贴申请,各地按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受理审核,财政部门按国家相应政策标准和程序发放补贴。(省商务厅、财政厅、税务局、公安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回收拆解体系。因地制宜优化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业布局,引导企业提升回收服务水平,推广上门收车服务模式。鼓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非法拆解等违法活动,有效防范安全环保风险。支持各地争取将资源循环利用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范围。(省商务厅、生态环境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公安厅、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汽车置换更新行动 4.鼓励二手车置换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市县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的方式支持汽车置换更新,对转让本人名下的乘用车(取得有效的《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并购买新汽车的消费者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和方式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补贴标准原则不超过报废更新补贴金额),省财政根据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给予适当奖补。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各市县可根据实际加大对置换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力度。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二手车置换补贴和叠加优惠让利活动,与市县财政补贴形成叠加效应。(省商务厅、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支持二手车销售由经纪转经销,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破除各类隐形障碍。推动新能源二手车动力电池检测和估值平台建设,引导二手车经销企业提供并展示车辆状况表,明示车辆基本信息、重要配置、价格等内容。(省商务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扩大二手车出口。落实二手车出口管理措施,提高二手车出口质量,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二手车出口资质。优化二手车出口许可证办理、报关通关、车辆注销等流程,支持其提升国际竞争力,持续拓展海外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对二手车出口业务给予奖励支持。(省商务厅、交通运输厅、郑州海关、省公安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汽车流通消费创新行动 7.健全汽车消费配套措施。统筹省级相关专项资金,鼓励各地出台支持政策,完善充电、停车、智慧交通等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国家城市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建设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系统。支持汽车改装、汽车租赁、汽车赛事、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汽车后市场规范发展,促进汽车从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转变。支持各地继续对辖内新购汽车的消费者给予补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体育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工程 以支持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改造提升为重点,打造回收网络化、运管数字化、服务便捷化、循环产业化的回收体系,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 (四)家电回收体系提升行动 8.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建设国家级、省级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充分利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现有资金渠道,改造提升家电回收网络,支持回收网点、分拣中心、拆解设施等项目建设,提高回收、中转和集散效率。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相关资金政策,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发展,畅通回收处理全链条。推广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的做法。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及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生态环境厅、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完善回收网络规划布局。强化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公益属性,各地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科学布局“社区回收点、街道中转站、县(区)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推动生活垃圾收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方面“两网”融合。鼓励大型家电生产、销售、回收、拆解等企业建立社区直营回收网点,延伸回收链条。鼓励回收企业以连锁经营、协议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承担废旧家电回收责任,整合个体回收经营者,提高组织化程度。(省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培育多元化规模化回收主体。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典型城市,省财政给予支持。引导家电生产企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或委托家电回收、拆解等第三方企业回收。鼓励商超、家电卖场、电商平台等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发挥产销衔接、商品集散的渠道优势,促进废旧家电回收。支持企业利用售后维修服务网络开展逆向回收业务。(省商务厅、财政厅、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探索创新回收模式。支持回收企业综合运用专业APP、应用小程序等开展“线上预约、线下回收”,提供家电收旧、送新、拆装“一站式”服务。支持各地推广“以车代库”等灵活回收模式,指导流动回收车定点、定时进入街道、社区回收废旧家电。支持供销社等回收企业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废旧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统一回收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供销社等回收企业推广“公物仓”模式。(省商务厅、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绿色智能家电换新行动 12.举办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鼓励各地对消费者交售废旧家电并新购绿色智能家电、智能电子产品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和方式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省财政对各地实际财政支出按照不超过30%给予奖补。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开展叠加让利,对家电以旧换新的消费者给予优惠。支持大型平台企业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省商务厅、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全面提升售后服务水平。遴选培育一批实力强、模式新、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家电售后服务领跑企业,进一步扩大规范售后服务覆盖范围。引导家电售后服务企业提供在线下单、预约上门、配件自选等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维修服务规范化水平。(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家装厨卫“焕新”工程 以支持房屋装修、改造为切入点,推动家装厨卫消费品“焕新”,促进家居消费潜力释放。 (六)智能家居“焕新”行动 14.培育家居消费新增长点。鼓励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局部升级改造、适老化改造、加装采暖设备等,推动智能家居在智慧厨房、健康卫浴、家庭安防、养老监护等更多生活场景落地。鼓励企业创新打造体验式、交互式家居消费场景,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鼓励各地对购买绿色智能家居产品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和方式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省财政对各地实际财政支出按照不超过30%给予奖补。(省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民政厅、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提升便民服务水平。鼓励街道、社区和居民小区设置“家装便民服务点”,开展“诚信家装进社区”活动,提供家具临时存放、家装信息咨询等服务。鼓励企业与社区共建公益维修队,开展入户检修、评估,提供家装服务和家具产品团购套餐。推广“互联网+回收”等模式,支持企业提供家居厨卫等消费品上门“送新”、返程“收旧”服务。(省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抓好组织实施 (七)加强组织领导。 省商务、财政、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会同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监管、体育、机关事务管理、人行、税务、海关、金融监管、供销等部门单位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各地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细化落实举措,明确任务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强化要素保障。 各地要加强对中央财政、省财政相关资金安排使用的指导监督,抓好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强化对参与企业的教育、指导和监督。对弄虚作假骗补行为,要追回补贴资金,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加大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建设项目用地支持力度,将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设施用地纳入地方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因地制宜,对废旧家电、家具等回收车辆通行区域、上路时段等予以支持和规范。各地可参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相关做法,研究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省商务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公安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优化金融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具体发放比例,开展智能家居、家庭装修等消费信贷业务,给予更优惠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鼓励保险机构进一步丰富汽车保险产品和服务,合理确定新能源汽车等保险费率,为消费者提供有效充足的风险保障。(省委金融办、人行河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河南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办好促进活动。 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宣介汽车、家电、厨卫电器、灶具、洁具等消费品的建议使用年限、维修保养周期等标准和信息,倡导绿色、安全消费理念。突出“消费促进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支持举办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家电换新消费季、家居焕新季等活动,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各地每季度末报送消费品以旧换新情况。(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点击链接查询: 《河南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5月4日,理想汽车宣布,理想L6上市16天,累计定单突破30000台。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4月18日,理想汽车正式发布家庭五座豪华SUV——全新理想L6,新车提供Pro和Max两个版本,理想L6 Pro售价24.98万元,理想L6 Max售价27.98万元,即日起开启定购,4月内开启交付。 外观设计方面,理想L6同样采用了家族化的设计,和理想L7没有太大的差异。车身尺寸上,理想L6长宽高分别为4925/1960/1735mm,轴距为2920mm,相对理想L7要小一号。 动力部分,理想L6将继续搭载由1.5T四缸增程器+前后双电机智能四驱系统所组成的增程式混动系统,其中1.5T四缸增程器最大功率113kW,配备35.8kWh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172km。此外,理想L6两个动力电池版本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电池供应商分别为欣旺达与宁德时代。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此前表示:“理想L6的推出源于消费者真实的需求。无论理想ONE还是L系列,理想汽车产品的售价都在30万元以上,车身长度都超过五米。随着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很多朋友希望我们推出一款尺寸更小、造型更动感、价格更实惠的SUV,同时保留增程四驱、大空间和领先的智能体验。我们用超过3年的时间研发,确保最高品质的要求,用心打造出这款30万元以内最具用户价值的产品。” 按照理想此前的预期,理想L6目标挑战月销3万辆。从目前的定单表现来看,理想L6已可以承载这样的销量重任。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在碳中和背景下,汽车碳足迹将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量,推动全产业链脱碳;汽车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包括零部件及材料生产、整车制造、车辆使用等环节。为了加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深度合作,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上海有色网将于2024年5月28-31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2024 SMM(第三届)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博览会暨驱动系统三电技术论坛” 。本次大会主题“低碳引领 共驱未来”。 大会由SMM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聚焦“动力系统、800V电驱动、三电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举办。大会设立高质量开幕式、高层晚宴、颁奖典礼、采供对接会、新能源产业游学,“1+2+3”场特色论坛等形式。 点击 报名表单 立即登记参会,届时, 河南省亚安绝缘材料厂有限公司 将盛装出席此次大会,与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把本次大会打造成为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标志性盛会,预计将有超过万名新能源汽车行业精英共襄盛举,共同探讨行业趋势,携手开创绿色出行的新篇章。 展馆:电机电控馆 展位号:E58 E48 河南省亚安绝缘材料厂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现代化电气绝缘材料生产企业。始建于1986年。2009年并购许昌文峰绝缘材料厂。2015年,公司投资成立“许昌亚安绝缘进出口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在省会郑州投资成立“河南亚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投资成立“许昌市亚安电气绝缘漆厂有限公司”。 三十余年来,借着中国经济腾飞的大势,公司得以不断发展,形成了完善的生产和检测品控体系,产品涵盖电气绝缘漆系列、电气绝缘柔软复合材料系列、绝缘树脂浸渍纤维制品系列、菱格涂胶绝缘制品系列、绝缘绑扎制品系列、电气用聚酯纤维非织布系列等六大类共计五十余种单品,广泛服务于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发电机等电气行业。 公司产品绝缘系统为美国UL认证的B\F\H级绝缘系统(UL档案号:E310670),部分产品通过欧盟REACH认证、欧盟ROHS环保认证。 2000年,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7年,公司获得“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8项。 2019年,公司通过“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020年,公司通过“IATF16949国际汽车行业技术规范”认证。 2021年,获得“专精特新”企业认证。 2021年,获得许昌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称号。 绝缘漆、胶、树脂类 电气绝缘柔软复合材料类 环氧预浸和萎格上胶电气绝缘材料类 绝缘膜系列 片材模切加工系列 绝缘套管系列 绝缘绑扎带系列 电气用聚酯纤维非织布 绝缘纸、板系列 长按扫码立即报名 “2024 SMM(第三届)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博览会暨驱动系统三电技术论坛” 联系我们
传闻已久的比亚迪车险服务,这一次应该会很快和消费者见面了! 5月6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挂出对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财险)关于报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和费率的请示作出公开回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称,同意比亚迪财险在安徽、江西等地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 比亚迪财险再进一步 今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批复中指出,同意比亚迪财险在安徽、江西、山东(不含青岛)、河南、湖南、广东、陕西和深圳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还表示,比亚迪财险应高度重视交强险业务,严格执行交强险财务核算、费用分摊、准备金评估、单证及标志管理、系统管控和信息披露等各项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和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出上述批复的日期为2024年4月22日。 对此,某券商非银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车险仍然占据当前财险公司业务的大头,而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未经监管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目前全国有超20家以上的主流车险公司。当然,按照要求交强险在所有车险公司的基准保费标准并无差别,但不同类型的车辆缴纳的交强险费用仍有不同。 本次监管对比亚迪财险在安徽等地的交强险业务的审批,应当可以看作比亚迪在上述地区可以提供相应服务。 从永安财险转变而来 比亚迪财险营业“五一”已有传闻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3年5月6日,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受让易安财险100%股权。 2023年5月12日,易安财险更名为比亚迪财险。不过,自收购批复以来,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比亚迪财险的身影。据其官网披露的偿付能力报表,2023年比亚迪财险全年保费收入合计-0.69万元,几乎相当于没有开展业务。 从规模类指标看,比亚迪财险去年前四季度签单保费为负数,这说明该公司经营仍处于恢复状态。 当然,比亚迪方面一直在紧锣密鼓的为比亚迪财险的发展作准备。2023年9月13日,比亚迪财险增加注册资本30亿元,由10亿元变更为40亿元;2023年11月8日,监管部门正式批复,比亚迪财险业务范围增加了“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业务,这意味着比亚迪由此正式进入车险市场,而易安财险的原经营范围并不包括车险。 财联社记者还注意到,在今年“五一”之前,市场上就传闻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险即将营业的新闻,并一度冲上热搜。今年4月,比亚迪刚发布消息并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核准,王勇已正式起任深圳比亚迪财险总经理。另外,据媒体公开报道,5月3日,比亚迪已经在官方APP中设立了保险服务入口,不过目前该功能还不支持在线投保。比亚迪在APP中介绍,比亚迪保险的服务范围包含7个主要类别及15个细分的车辆保险产品,其中就有交强险和商业险,而且商业险明确指向新能源汽车。 上述分析师认为,结合上述信息来看,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保险预计将很快正式大范围开放。 新能源车险成“拦路虎” 多家车企已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高成本和存在燃烧起火的风险,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在投保时遭遇不少阻碍。近期就有不少车主抱怨在知名财险公司投保新能源汽车,遭到拒绝。“没有出险,保费却涨了2000块”“新能源车开了一年后,被告知无法续保了”“多花2000元购买了座位险,才给自己的新能源车顺利投保”……等新闻一度冲上热搜。 监管部门对此也保持高度重视。2024年1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向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要求商业保险公司不得拒保交强险,商业险愿保尽保,同时要求险企全面排查整改,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等。 3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甘肃监管局发文称,指导辖内财险公司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指导各级保险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对新能源车险拒保、变相拒保、拖延承保交强险或捆绑搭售商业险的行为形成持续跟踪、从严问责的自律态势。 上述分析师认为,客观来看,新能源车险面临高出险、高赔付以及盈利难的问题,这也是当前多家车企“被动”进军财险市场的原因。比亚迪拿下永安财险,其目的也在于此,通过新能源汽车销售和保险的绑定,可以打消部分车主“投保难”的担忧,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新能源汽车往往具备一定的用户粘性,依托互联网渠道,也可以减少第三方中间费用,节省运营成本。 依据公开资料,目前已经不少车企入局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2018年7月,小鹏汽车成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2020年,特斯拉成立保险经纪公司;2022年1月,蔚来出资5000万元注册成立蔚来保险经纪;2022年年中,理想通过旗下子公司受让一家保险经纪公司100%股权。 从市场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市场拥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据权威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78.3万辆,同比增长33.3%。此外,东吴证券近期还发布研报称,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4541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32.1%。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传统险企对车企入局存保守态度。人保财险总裁于泽此前曾提出,车企涉足车险业务,对保险业影响有限。“保险行业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并不是有企业和销售渠道就可以。车险对承保和理赔服务网点要求很高,庞大的网点服务体系对进入到车险行业的车企而言挑战很大。”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在碳中和背景下,汽车碳足迹将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量,推动全产业链脱碳;汽车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包括零部件及材料生产、整车制造、车辆使用等环节。为了加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深度合作,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上海有色网将于2024年5月28-31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2024 SMM(第三届)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博览会暨驱动系统三电技术论坛” 。本次大会主题“低碳引领 共驱未来”。 大会由SMM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聚焦“动力系统、800V电驱动、三电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举办。大会设立高质量开幕式、高层晚宴、颁奖典礼、采供对接会、新能源产业游学,“1+2+3”场特色论坛等形式。 点击 报名表单 立即登记参会,届时, 宁波百沃精工轴承有限公司 将盛装出席此次大会,与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把本次大会打造成为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标志性盛会,预计将有超过万名新能源汽车行业精英共襄盛举,共同探讨行业趋势,携手开创绿色出行的新篇章。 展馆:电机电控馆 展位号:E52 高端精密轴承制造商 百沃精工是一家专业研发与生产高精密微型轴承的高新科技企业,通过IATF16949、IS09001、ISO14001、ROHS、REACH等质量认证。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公司生产的轴承钢系列精度可控制到P5Z4V4以上(精度≤5μm,噪音≤22db);不锈钢440系列耐腐蚀强度与噪音控制在国内处在顶尖水平,寿命不亚于国际一线轴承品牌,产品出口美国、瑞士、德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或者地区,主要配套新能源汽车、摩托车、智能家居家电、精密仪表、工业风机等行业。 NBVO is a high-tech company majors in development and producing high precision miniature ball bearing, which is certified with IAFT 16949, ISO9001, ISO14001, ROHS, and REACH quality certificate. With rigorous working attitude and continuous improving spirit, NBVO chrome steel series accuracy could be controlled upon P5Z4V4 (tolerance≤5μm, noise≤22db ),the stainless steel 440 series anti-corrosion and noise level is leading in China, working life is not less than international top bearing brands. NBVO bearings are exported to the country or area such as USA, Switzerland Germany, Japan, Korea and Taiwan, which are applicated on new energy vehicle, motorcycle, smart home appliance, high precision instrument, industrial fans industry, etc. 产品特点: 轴承钢系列精度可控制到P5Z4V4以上(精度≤5μm,噪音≤22db);不锈钢440系列耐腐蚀强度与噪音控制在国内处在顶尖水平,寿命不亚于国际一线轴承品牌。 NBVO chrome steel series accuracy could be controlled upon P5Z4V4 (tolerance≤5μm, noise≤22db ),the stainless steel 440 series anti-corrosion and noise level is leading in China, working life is not less than international top bearing brands. 产品用途: 汽车,摩托车,智能家居家电,精密仪表,工业风机等等 Auto, motorcycle, smart home appliance, high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industrial fan etc. 长按扫码立即报名 “2024 SMM(第三届)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博览会暨驱动系统三电技术论坛” 联系我们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