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个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2024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快速增长。2024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2024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 2024年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3.6万辆,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37.3%。2024年1-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万辆,同比增长34.4%。 2024年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1.4万辆,环比下降8.6%,同比增长13.3%。2024年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42.1万辆,同比增长20.8%。
去年曾将华为智选车“拉出泥潭”的首功之臣——问界新M7,迎来了新版本车型。 5月17日,AITO汽车宣布问界新M7 Max焕新版开启预订。“我们刚参加完(问界新M7 Max焕新版)专项培训回来,这一早上很多人在问,开启小订后一个多小时里,已经订出去20多台车了。”有华为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问界新M7 Max焕新版的展车预计会在5月25日左右到店,5月31日上市并公布售价。“现在是1,000元小订,如果到时候转到大定,订金可以膨胀到2,000元,如果不转就随时退。” 于5月15日刚刚开启批量交付的问界新M5,在封闭式中网、外观配色、内饰细节、智驾能力、驾乘舒适性等多方面进行了升级,其可作为问界新M7 Max焕新版“真容”的重要参考, 问界新M7 Max焕新版届时会推出M7 Max五座后驱智驾版、M7 Max五座四驱智驾版、M7 Max六座后驱智驾版、M7 Max六座四驱智驾版四款车型,预售价分别为29.8万元、31.8万元、31.8万元及33.8万元。四款车型将标配高阶智驾(192线束激光雷达),高配两款车型将标配0重力座椅。“外观颜色有星际蓝、鎏金黑、天青蓝、深空灰及冰晶银等,内饰分为赤茶橘、琥珀棕、韶华杏三种,轮毂样式有21英寸双十辐运动轮毂和20英寸双7辐星烁轮毂可选。”前述销售人员介绍道。 “提前预告一下,问界新M7 Max焕新版带来重磅升级的内外饰设计,而且还新增了星际蓝配色。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带来更强大的智驾能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以及更丰富的舒享配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 4月单月交付10,896辆、上市170天累计交付10万辆的问界新M7,并不会因为焕新版车型的上市而退出市场。记者获悉,问界新M7 Max焕新版上市后,现款车型将会与前者采用“同堂销售”的模式。 在完成产能爬坡后,AITO汽车旗下另一款“爆款”问界M9亦迎来新里程碑。鸿蒙智行表示,上市136天后,问界M9累计大定已突破8万台。
据外媒报道,菲律宾政府经济委员会在5月16日表示,菲律宾已将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的零关税政策延长至2028年,以使该国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推动其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由总统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 )担任委员长的委员会还将优惠税率范围扩大到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 马科斯于2023年1月首次批准将电动汽车、货车和公共汽车等的最惠国关税降至0%。此前,这些车辆的进口关税为5%至30%。 马科斯的任期将于2028年结束,他已将可再生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其政策议程的核心。菲律宾比较容易受到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因此马科斯希望在该国推广更清洁的替代能源。根据其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菲律宾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5%。 当前,菲律宾的汽车行业主要依赖进口燃料。该国还从国外购买石油和煤炭以满足其发电需求,这使其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 菲律宾经济规划部长Arsenio Balisacan表示:“通过鼓励消费者采用电动汽车,我们正在推广一种更清洁、更有韧性且更环保的交通方式。” 对电动汽车的零关税税率将每年进行审查,以确保其对该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影响。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期,且在不断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但与此同时,车企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新品发布,成本支出越发高涨;另一方面价格战愈演愈烈,各大车企不得不下调车价以跟上节奏,以致于在盈利与发展中双面承压。 进入2024年,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各方本身所持有的优势差距也已越来越小,传统车企智能化布局愈发亮眼,新势力车企资金、渠道、品牌力也已慢慢跟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的盈利能力、研发投入、现金流等情况备受市场关注。进入5月,国内A股上市公司车企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报相继披露完毕,电池网整理24家新能源上市车企财报发现,车企盈利能力较去年相比发生不少变化。 老牌国企盈利下降 造车新势力差距拉大 营业收入方面,统计在内的24家车企,2023年营业收入总计约2.18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907.75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有16家,其中,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5家超千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有18家,其中一汽解放增幅最高达66.71%。 2024年一季度,24家车企营业收入总计4804.14亿元,平均营业收入200.17亿元;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18家,其中,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一汽解放、江淮汽车、赛力斯10家超百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有17家,其中赛力斯增幅最高达421.76%。 净利润方面,统计在内的24家车企,2023年净利润总计650.28亿元,平均净利润27.08亿元;有16家实现盈利,超10亿的有9家,其中净利润超百亿的为比亚迪、上汽集团及长安汽车,分别为300.41亿元、141.18亿元及113.27亿元;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为15家,其中福田汽车增幅最高达1262.27%。 2024年一季度,24家车企净利润总计141.75亿元,平均净利润5.91亿元;有17家车企实现盈利,超1亿元的有13家,其中净利润超10亿元的为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5家车企,比亚迪以45.69亿元净利位列首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为14家,其中长城汽车增幅最高达1752.55%。 可以看到的是,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盈利能力在一众车企当中独占鳌头。 电池网注意到,2022年,上汽集团与比亚迪的净利润都在160亿元左右,而一年过后,比亚迪成为盈利超300亿元的车企,领先上汽集团一倍之多。 国信证券此前研报指出,比亚迪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以及极致的产业链控本能力,盈利能力保持稳健。在主流车型整体降价的背景下,得益于“扎实的成本管控能力+规模效应释放+碳酸锂价格下降+出口占比提升”等多重因素,比亚迪单车利润下滑幅度优于ASP下降幅度,整体基本实现单车盈利环比企稳。 而反观上汽集团,2023年销量突破500万辆,位居国产车企之首,综合营收超过7000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2.5%,其背后的原因主要被合资品牌所拖累。同时,另一老牌车企广汽集团也遭遇盈利下滑的困扰。 广汽集团2023年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业绩沟通会中曾表示,2023年公司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到终端价格竞争加剧及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重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港股的东风集团股份净利润迎来十年来首次亏损,达-39.96亿元,同比暴跌138.9%。东风集团股份表示,2023年,东风集团股份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为集团自主乘用车销量约34.74万辆,同比降幅30.2%。同时,合资业务因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市占率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偏爱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明显,但老牌国企大多新能源渗透率较低。 “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不如特斯拉和比亚迪。”3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时说道。 随后,张玉卓喊话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三大央企,将对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对此,东风旗下新能源品牌岚图做出回应,直言“单独考核”政策有利于新能源车企“放开手脚,大干快干”。 此外,同样位于港股的四大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盈利能力也差距越发加大。从营收方面来看,四家造车新势力2023年营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2023年,理想汽车实现了历史最佳财务业绩,成为中国第一家千亿营收新势力车企,收入总额为1238.5亿元,较2022年的452.9亿元增加173.5%。蔚来、小鹏汽车及零跑汽车则分别实现营收556.18亿元、306.8亿元、167.5亿元。 从净利润方面来看,2023年,理想汽车净利润为118.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蔚来、小鹏汽车及零跑汽车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蔚来净亏损进一步扩大43.5%至207.2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为103.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3.6%;零跑汽车净亏损42.16亿元,相比于2022年净亏损有所收窄(51.09亿元)。 从现金储备来看,四大造车新势力现金储备均较为充足,截至2023年末合计达2260.6亿元。其中,理想汽车现金储备为1036.7亿元,充裕的在手资金和不断提升的自我造血能力,将支持理想汽车不断扩大研发投入、拓展业务规模。 日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目前汽车行业的利润主要依赖于出口和高端豪华车市场,其他大部分企业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下滑剧烈。他进一步分析称,燃油车市场虽然仍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市场萎缩速度较快;新能源车市场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亏损情况较为普遍,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从趋势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车市增长的主要动力,也将是车企未来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不过进入2024年一季度,各家车企加大降价力度抢占市场份额,叠加销售淡季,导致车企业绩继续承压。 当然,目前多数车企对于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抱有乐观态度,并不妨碍各车企的战略规划,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新能源竞争白热化 车企未来应该怎么走 提起2023年,我们见证了多个中国汽车市场里程碑事件。2023年,得益于近些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量、质齐升,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比亚迪秦系列车型超越日产轩逸登顶中国A级轿车销冠,在一众老牌合资热门车嘴边抢下市场...... 据Clean Technica数据显示,在2022年重返榜首后,比亚迪2023年以显著优势击败了特斯拉,凭借56%的同比增长率,从而使其领先优势超过100万辆。 位于第二位的特斯拉在2023年交付也突破180万辆,值得一提的是,数年来,特斯拉的电动车平均售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其市场份额缓慢下降,预计特斯拉未来可能会稳定在10%左右。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如果想再次占据第一的位置,就需要使其产品线多样化。 由于上半年表现不佳,上汽通用五菱份额下滑至第六,取而代之是宝马,继2016年之后再次夺得第三位排名。紧跟宝马的则是广汽埃安,以78%的同比增长率快速增长,但公司目前还没有找到方法来复制Aion S和Y在其他车型上的成功。 此外,理想汽车利用2023年12月交付量使得全年交付上升至第7位,相比于2022年上升了11个位次;长安、吉利、上汽集团则分别位于9、10、11位。 从市场份额来看,在此次Clean Technica公布的2023年新能源汽车20强榜单当中,中国品牌占据了9个位次,其中比亚迪正在疯狂吞噬其它车企的份额。消息称,比亚迪将在2024年大举押注海外市场,巴西和泰国等地的工厂将上线,海外销售是该品牌增长的预期途径。其次,上汽、广汽、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销量也在稳步增长,造车新势力当中理想汽车、蔚来、零跑汽车上榜。 进入2024年,比亚迪率先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带动一众车企加入“血拼”时刻,加速替代燃油车进程。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4月1日至4月14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达到26万辆,渗透率达50.39%。这一历史性的节点比许多人的预期要快,也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正如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2月18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所言,从2020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保持翻倍式增长,去年全年达到35%,年底单月突破40%,预计今年单月会超过50%。 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电动化变革继续驶在快车道,智能化变革开始换挡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 此前,崔东树表示,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步缩小,庞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矛盾带来更激烈的价格战。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 崔东树认为,近期乘用车市场价格战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过程,在建立市场新秩序过程中,新老厂商替代的竞争激烈,预计这一过程会持续几年的时间,直到新的格局形成。规模决定成本和企业生存状态,多数厂商优先保份额,必然形成价格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近期,北京车展顺利闭幕,来自组委会的数据,本届北京车展全球首发车117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台),概念车41台,新能源车型278个。能够看出,在全球不可逆转的电动化发展趋势下,为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全球主流车企已将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放在了新能源汽车。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西方国家多次谈及中国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依靠补贴大量出口,过剩产能冲击国际市场。同时,在5月14日,美国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事实上,以“产能过剩”为借口抹黑打压中国,实际是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反映的是相关国家的焦虑心态。 新的汽车市场格局已经逐渐形成,我国自主品牌正在加速取代合资品牌,成为市场主导者,而合资品牌正在面临一场“寒冬”,被新能源品牌全面包抄。并且,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制造工业在苦修内功后,市场活力逐步被激发,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摆脱以往的刻板印象,逐渐被国际市场认可。 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将为全球碳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美东时间5月10日,极氪敲响了纽交所的钟声,正式挂牌上市,这是继2020年蔚小理齐聚美股,过去四年里造车界少有的一单IPO。近几年,只有零跑在2022年抓住港股上市窗口期,但融资金额也不及预期;而包括广汽埃安、岚图、阿维塔等大厂赋能的新能源子品牌则还在努力突围,以借着上市实现龙门一跃。 此外,小米汽车的首发成功,让诸多车企也看到了雷军的“流量武器”,从部分媒体公布的用户画像来看,小米汽车下订用户更多的是盲订用户,首先是认可雷军,其次才是关注车辆的颜值以及性能。这也就导致现在的车圈CEO不得不频频出来营业,试图获得更多流量来俘获用户。 流量时代,抓住流量非常重要,但本质要有核心产品,否则流量反噬也将十分迅猛;内卷时代,销量决定输赢,拥有雄厚的资产实力无疑是赢得淘汰赛的必要条件。在新一轮的竞争环境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看似繁华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焦虑与危机,还在亏损中挣扎的车企,在生存面前,“面子”是可以丢的,毕竟眼前的坎都迈不过去的话,是没有机会谈未来的。
据媒体报道,丰田、日产、本田等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将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汽车软件,以汇集他们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报道称,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在一项即将公布的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中呼吁汽车制造商之间开展合作,以此作为本十年(到2030年)新一代汽车发展的路径。 车企们将签署战略协议以启动合作,在竞争激烈的数字化竞赛中,共同探索降低成本的方案。 这项战略将侧重于 “软件定义汽车”(SDV) ,即通过软件而不是发动机或零件这种硬件来改进汽车的概念,SDV还可以通过OTA的方式进行更新和提供服务项目,有望明显提升车辆的安全和便利功能。 这也意味着,部分汽车问题可以通过更新软件来解决,类似于智能手机。目前来看,构建智能汽车新生态,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共识。另一方面,汽车软件业务也将成为车企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斯拉等公司在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电动汽车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随着半导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在探讨如何在这一趋势下,保证自家车辆具备全球竞争力,丰田、日产等已计划从2025年起推出SDV。 本周早些时候,本田与IBM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长期联合研发未来SDV的半导体芯片和软件技术。谅解备忘录显示,预计从2030年起,智能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速推广应用,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创造新机遇。 最新的报道称,为了支持发展和市场扩张,日本政府正在鼓励汽车制造商在 七个领域 开展合作,分别是芯片、连接车辆软件和系统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虚拟仿真、可实现汽车自我检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针对网络攻击的安全措施、用于自动驾驶的高频高精度3D地图,以及测量车辆与物体或行人之间距离的技术。 如果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各自研发自己的SDV,那么将出现不同的产品规格,成本和开发时间也可能会激增。日本经济产业省呼吁车企们至少在这七个领域实现标准化,车辆使用的操作系统则可以由各公司自主开发。 媒体分析称,如果SDV技术在日本变得更加普及,车企也将能够从软件更新中获得收入,而不仅仅是汽车销售。但如果在汽车软件开发方面落后,零部件和材料等相关行业可能会受到重创。
5月16日,盖世汽车获悉,智己L6上市48小时,锁单即突破6,000辆。 作为智己汽车第四款量产车,智己L6于5月13日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了5个版本,官方指导价为21.99万元~34.59万元。 同时,智己还推出了一系列上市权益:6月15日前锁单,最高可享总价值56,600元的上市权益,包括2,000元意向金兑换22,000元购车现金抵扣券,3,000元个性外饰选装基金等。 在此基础上,智己L6 Max标准版上市权益价低至19.99万元,智己L6 Max长续航版为23.99万元,智己L6 Max超长续航版为25.59万元,智己L6 Max超强性能版为28.59万元,智己L6 Max光年版为32.59万元。 在产品力上,智己L6 全系配备6大科技配置,包括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系统、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NVIDIA DRIVE Orin X芯片、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ISC智慧灯语系统。换言之,即便是19.99万智己L6 Max标准版,也将同时搭载这几项智电黑科技。 正是得益于出色的产品力和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据智己此前公布数据,自4月8日正式开启预售,截至5月13日,智己L6预售订单累计已突破29,000辆。 不过,考虑到当前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最终智己L6能否顺利扛起智己汽车下一阶段的销量增长大旗,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
5月15日晚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其中提出,2024年5月—12月,选取适宜农村市场、口碑较好、质量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开展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动,丰富消费体验,提供多样化选择。东海证券表示, 2024北京车展新车密集发布将提振消费者购车情绪,“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各地促销政策落地将降低消费者换购成本、扩大内需,在政策和车展双重催化下,2024年汽车销量高景气预期有望强化。 具体来看,通知提出,2024年5月—12月,选取适宜农村市场、口碑较好、质量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车型目录见附件),开展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动,丰富消费体验,提供多样化选择。组织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以及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补齐农村地区配套环境短板。落实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将“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 与此同时, 近期新能源汽车板块相关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5月1日表示,将促进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加快落后企业和产能退出,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化重组。 商务部5月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可以和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购车金融信贷支持、企业配套优惠等叠加享受。 4月26日中央发布“以旧换新”政策细则:即日起到12月31日,符合一定报废标准并购入新能源车、燃油车将享受1万元、7千元补贴。据中信证券预估,政策有望拉动今年100万辆新增需求,对应国内汽车总销量约4%。 从行业层面来看, 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亮眼,多因素提振产业景气度。 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售69.4万辆,同比+36.1%,渗透率同比上涨10.0pct至44.2%,已经超过去年12月43.0%的高点。1-4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94.0万辆,同比+32.3%,渗透率达32.4%,较一季度继续回升,比亚迪、问界、小米、极氪等车企在手订单充裕,新能源车市受3月积压需求释放影响较小。 具体车企而言,5月1日,鸿蒙智行公布,4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29632辆,蝉联中国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其中问界M9、智界S7、问界新M7均取得亮眼表现,问界新M5上市24小时累计大定4031台,上市即热销。同日,小米官方公布小米SU7的4月交付量达7058台,累计锁单量达到88063台。雷军称公司正全力扩充产能、加速交付,确保完成今年交付10万台的任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4Q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09万辆(yoy+31.8%),随着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陆续落地,叠加北京车展众多新车型亮相并引发较高关注,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潜能有望进一步释放。 银河证券指出, 当下中央“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落地,补贴范围普及全国车市,配合地方政府与车企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降低消费者换购成本,叠加北京车展圆满落幕,消费者对新品上市预期基本落地,预计后续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将明显降低,车市销量有望继续迎来增长。 财信证券认为,随着中央补贴落地,叠加后续将陆续公布的地方政府补贴以及汽车企业提供的补贴后,预测在5-20万价格区间内,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较高的自主品牌车企将最大程度受益。建议关注在5-20万价格区间内,拥有具备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自主品牌车企。 相关概念股: 比亚迪股份(01211):4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31.3万辆,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3.6%。1-4月累计销量94万辆,同比增长23.2%。 理想汽车-W(02015):4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25,787辆,同比+0.4%,2024年1-4月交付106,187辆,自交付以来累计交付量739,551辆。 小鹏汽车-W(09868):4月,小鹏汽车共计交付新车9393台,同比+33%,环比+4%,2024年1-4月累计交付31,214辆,同比+23%。
“价格战”已经由国内“卷”至海外。 盖世汽车注意到,试图成为“亚洲底特律”的泰国,正成为中国车企价格比拼的新“战场”。 很多人说,听闻此消息,仿佛嗅到一丝早前中国摩托车企业低价竞争越南市场的味道,难免生出中国车企出海“重蹈覆辙”的担忧。 那么,降价互卷真的屡试不爽吗?中国车企要想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一家优质的全球化车企,除了性价比,还有哪些“制胜法宝”? 降价到底“卷”到了谁? 泰国市场对中国车企而言,意义非凡。 很大程度上来说,以泰国为代表的东盟汽车市场,将会是中国整车产品全球化出海的重要典型。与此同时,泰国也成为不少国内车企走向海外市场的第一站。 无论是外资车企还是国外媒体,皆在关注中国汽车产品在泰国车市的动态,以据此分析中国车企要在海外市场“怎么走”、能“走多远”。 近日,有日媒报道称,在泰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价格竞争的帷幕正在拉开。 据悉,比亚迪将主力车型的新款车价格下调了20%;重庆长安汽车也将以超小型的低价位纯电动汽车“LUMIN”展开攻势,该款车续航里程约为300公里,价格约为48万泰铢,处于泰国市场的最低价位。 此外,合众新能源汽车的纯电动汽车品牌也宣布,将推出约55万泰铢起价的小型纯电动汽车,相较于比亚迪的小型纯电动汽车“海豚”便宜3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盖世汽车观察到,这不是中国车企与日本车企首次在泰国出现“价格对抗”。 2023年以来,大部分在泰国的日本车企都已开始降价,这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 去年年底,外媒报道称,面对中资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动则十多万铢的降价幅度,对此,以丰田为代表得日系车纷纷推出种类繁多的购车优惠。 比如,丰田开出长达8年的分期付款优惠;本田拿出5200万铢做买车送车抽奖活动;铃木和日产分别给出两年助贷和赠加油卡等。 本田泰国首席执行官Hideo Kawasaka曾坦言:“与中国品牌的竞争影响了C和D级市场(本田思域和雅阁)”,据悉,本田自去年开始便对City、Civic、HR-V和Accord车型进行“大幅促销”,买家可以选择0%利率,或者2-3万元的现金折扣。 除乘用车市场外,中国新能源车还对几乎被丰田垄断的泰国巡游出租车市场发起进攻。2023年,埃安与泰国石油公司(PTT)以及泰国本地的出租车运营公司EV ME合作,对此,丰田立刻将专门针对出租车公司的丰田花冠车型降价30%。 甚至有消息称,某在泰日系车企,向泰国工业部投诉,认为中国电动车的价格“太过低廉”,属于对泰倾销,因此呼吁泰国制定电动车的最低限价,以免对泰国日系燃油车造成降维打击。 泰国市场已然是一块“大蛋糕”,虽然日系车在此盘踞已久,但大多停留在燃油车市场。不可忽视的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中国车企在泰国,还要面对来自特斯拉的竞争。 但如今,特斯拉也在承受中国车企的价格冲击。 亚洲日经指数报道显示,由于比亚迪、长城汽车和其他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准备在泰国开始生产,特斯拉在泰国的汽车市场价格下跌了9%至18%。据悉,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在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拨款了14.4亿美元的新生产设施。 换言之,中国新能源车降价举措已然在泰国市场形成蝴蝶效应。那么,此降价行为的背后,中国车企有何底气? 中车掀起“价格战”,是被迫还是主动? 根据盖世汽车观察,中国车企能够在泰国市场掀起“价格战”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泰国市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加持。 早在2022年,泰国就与中国签署了一项贸易协定,几乎取消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这项税费落实在欧洲进口油车上可以高达80%,而日本车则是20%左右。 据悉,彼时,本应同等价位的长城欧拉与尼桑Leaf电动车,在泰国的价差可以高达人民币5万元。 根据新政策,2024—2027年,泰国政府将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辆最高10万泰铢的购车补贴。2024—2025年,售价不超过200万泰铢(约为人民币394,640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进口关税将降低40%;售价不超过700万泰铢(约为人民币1,381,240元)的进口新能源汽车消费税将从8%降至2%,享有此项优惠的汽车制造商2026年要在泰国生产其出口量两倍数量的新能源汽车,2027年需在本地生产3倍数量的新能源汽车。 此外,在税收方面,规定了若生产纯电动车且投资额不低于50亿泰铢,包括给予享有100%外资控股、可获得永久所有权地契、免征最高8年的企业所得税等,如果投资研发还可获得额外的优惠权益。 另一方面,泰国政府还斥资29.23亿铢作为购车补贴以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电动车。例如满足条件的电动车,给予7万-15万泰铢(约合人民币1.33万-2.86万元)的价格补贴。 其次,中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优势,正在帮助主机厂有效控制成本。 要知道,日本燃油车在泰国深耕已久,径直导致泰国本土零配件供应商多擅长燃油车零配件。除了内饰、轮胎等技术能力要求较低的零部件,泰国本土制造商短时间内无法为中国电动车供应核心零配件。 再加上,泰国对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亦有补贴扶持,这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也选择进驻泰国,服务中国车企。 据悉,在电动车用电池产业链方面,目前泰国有18个在建项目,涉及电池生产、模块生产、模块组装等。在泰国与电池相关的项目投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3900万美元。泰国对于模块生产的原材料进口税进行一定减免,减免幅度最高达90%。 盖世汽车注意到,4月17日,泰国BOI(投资促进委员会)公布,在泰国优惠措施激励下,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因湃电池、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等7大电池巨头,都纷纷表示对来泰投资很感兴趣。 在今年,至少有两家中国电池巨头,将落地泰国,带来超过300亿泰铢的投资。也就是说,中系电动车的产业链,将更为完善。 最后,盖世汽车还观察到,相较于国内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泰国收获了更高的单车利润。 NESDB 发布的2024年经济前景报告中指出,2023年泰国电动汽车新增注册量为76,538辆,较2022年的9,617辆增长695.9%。其中,比亚迪注册量为30,467辆;哪吒注册量为12,777辆;名爵注册量为12,462辆;特斯拉注册量为8,206辆;长城注册量为6,746辆。 换言之,在泰国2023年电动汽车注册量前五名车企中,有4家中国车企位列其中,且占据了前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从产能来看,2024年经济前景报告显示,泰国电动汽车产能全部自中国车企,其中哪吒产能最大,达到20万辆。 也正是泰国市场,正在为哪吒汽车提供较高的单车利润。 相关行业数据显示,以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定价来看,比亚迪Atto3(国内版本为元Plus),泰国定价为109.99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2.53万元),国内定价为13.98万元(补贴后),溢价约61%。 NETA V(哪吒V)的泰国定价为76万泰铢(约合人民币15.56万元),国内售价为7.39万元(补贴前),溢价约110.6%。 也就是说,相比国内,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利润空间更大。且对比比亚迪Atto3来看,哪吒汽车整车产品也在泰国市场的溢价空间也更大。 据此,我们或许可以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市场的降价举措,主动的意味更多。 价格战怎么打?高定价,后降价?低定价,后涨价? 然而,卖得多、赚得多,就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降价吗? 实则不然。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泰国市场掀起“价格战”,除了力敌日系燃油车和特斯拉电动汽车产品之外,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现象。 首先是降价速度太快对服务体系的伤害。 有泰国汽车经销商曾告诉业内相关媒体:“中国车企频繁降价已经对当地消费市场产生冲击,一方面不利于已经购买车辆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当地市场的良性竞争。” “车企降价降得太快,经销商承压,利润艰难,更别提做好服务了。”售后服务的缺失,将消耗消费者的口碑和品牌认可度。 其次是“自家互卷”。 有媒体在泰国市场实地调研后发现,有长城泰国门店销售表示,因为其他中国车企更短的交车周期,确实存在欧拉的订单转向比亚迪海豚和深蓝的现象。“特别是比亚迪!他们总是承诺,一周内就能提到车。”该受访人士表示。 此外,泰国头条新闻媒体报道称:泰国市场对中国国内的动态关注度很高,无论是2023年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的事件,还是近期小米汽车发布,以及多家车企领导的言论,都在泰国引发关注。 也就是说,内部斗争已然会损害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整体口碑。 再次,降价促销急于求成,极容易忽视长期主义。 要知道,作为汽车出海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日本车企的优势是体系能力和服务能力。 日本汽车出海注重车企和车企、车企与零部件企业互相协同,还有汽车业务与金融服务、股权投资、法律、文化培训、公关传媒、信息情报的紧密结合。 据悉,泰国的汽车行业咨询公司大部分都是日资背景,他们从日本汽车企业收取咨询费用,为日本车企在泰国搜集信息、制定战略,甚至可以影响泰国政府的政策制定。 最后是被刺老车主。 不得不承认的是,降价是销售整车产品最直接的方式,但也是最伤害老车主的手段之一。毕竟,降价将直接影响品牌保值率。频繁降价的特斯拉,保值率下降便是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 对此,有经销商告诉媒体,中国车企应该借鉴丰田的定价方式:在整车定价时将价格拉低,随着市场稳定,再一点点把价格增加回来,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会对品牌的价值认定越来越高,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总之,汽车销售绝非“一锤子买卖”,切记不要把汽车品牌消耗成“快闪店”。
5月14日,Stellantis集团和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零跑汽车”)宣布:两家公司已通过关于成立“Leapmotor International B.V.”(下称“零跑国际”)的所有必要性审批,由Stellantis集团主导的零跑国际正式组建完成,该合资公司由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分别持股51%和49%。 零跑国际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由来自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管理团队的忻天舒担任零跑国际CEO,其领导的合资公司管理团队目前正在筹备T03和C10两款电动车型在欧洲的成功推出。 与此同时,零跑国际将于2024年9月首先在欧洲开启销售,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其在欧洲的销售网点扩展至200家,并计划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将上述车型投放于印度和亚太(不含大中华区)、中东和非洲以及南美市场。 据悉,2023年10月,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宣布,Stellantis集团将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1%的股权。2023年,零跑汽车在中国电动车企新势力品牌年度排行榜中排名前三。上述交易同时也确定,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将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独家拥有向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其他所有市场开展零跑汽车的出口和销售业务,以及独家拥有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通知提出,2024年5月—12月,选取适宜农村市场、口碑较好、质量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开展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动,丰富消费体验,提供多样化选择。组织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以及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补齐农村地区配套环境短板。落实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将“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鼓励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金融机构、充换电设施企业、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积极参加,结合以旧换新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制定促销方案,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以下是具体原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工信厅联通装函〔2024〕1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商务主管部门、能源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加快补齐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短板,提升居民绿色安全出行水平,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组织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一、活动主题 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赋能新生活,乐享新出行 二、活动时间 2024年5月—12月 三、活动内容 选取适宜农村市场、口碑较好、质量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车型目录见附件),开展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动,丰富消费体验,提供多样化选择。组织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以及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补齐农村地区配套环境短板。落实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将“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 四、组织方式 (一)活动进一步下沉到县域,选取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比例不高、未来市场潜力大的典型县域城市,举行若干场专场活动;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结合地区实际开展若干场特色活动,形成“1+N”活动布局。 (二)鼓励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金融机构、充换电设施企业、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积极参加,结合以旧换新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制定促销方案,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三)活动采取“现场+云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活动通过典型县域专场活动与周边乡镇特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活动主要包括线上展销、直播互动等,通过电商、互联网平台配合线下活动开展。 (四)系列活动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充电联盟牵头组织实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商务、能源主管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协同,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落实。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动员企业、机构积极参与,确保各项活动取得实效。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节俭办活动。 (二)做好安全保障。严格遵守当地社会治安管理规定,试点地区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制定工作方案、安全防范工作应急预案,细化措施、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加强安全防护,严防事故发生。 (三)注重舆论引导。相关部门、地方要综合运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广播电视、新媒体短视频等渠道,开展活动全过程全覆盖宣传引导,加大新能源汽车科普宣传力度,加强活动前预热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联系方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姜建娜 18610271728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仝宗旗 18614242868 附件: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目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24年5月15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