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端到榜首 中国汽车产业巨变下产能过剩论是谬论!

来源:SMM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见证了中国从一个汽车生产后进国,逐渐崛起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领头羊。

对比1999年和2022年全球汽车产量前十国家的占比来看,中国从1999年3.3%的占比跃升为2022年的最大占比31.8%,不得不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速度之快而赞叹!

从下图可以看出,除了中国,印度也是快速成长的国家,墨西哥、巴西、泰国,从1999年的榜上无名,到2022年的占比分别达到4.1%、2.8%、2.2%。

有增就有减,在以上国家成长的背后,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生产大国悄然萎缩。


中国汽车产销变化

1978年,中国整年的汽车产销量仅为10余万辆,几乎没有私人汽车。1994年,中国汽车的销量超过135万辆。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2013年突破2000万辆。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双双首次突破3000万辆,跃居全球榜首位置。


新起之秀——新能源汽车

回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可谓是恰逢历史的契机,当全球变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时刻,中国率先主动承担了减少燃油消耗和CO2排放的重任,快速实施能源转型战略,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过渡转变,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崛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1.8万辆,2023年已达到958.7万辆,占中国汽车总产量的32%。


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增长

汽车总出口表现: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出口311.1万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2023年出口491万辆,超越日本的430万辆,跃升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在新能源车的带动下,中国汽车出口整体表现抢眼。一季度中国累计出口汽车132.4万辆,同比增长33.2%。

此前,中汽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鉴于中国汽车产品已经靠产品力征服了国外的消费者,预计2024年出口销量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再增加60万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更为乐观地称,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应该能够达到增长20%,大概在650万台左右的规模上。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因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产品质量的快速提升,高性价比、客户接受度提高等因素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呈现逐年大增的趋势。

2020年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仅为7万辆,2023年已达到120.3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23.8%。


中国汽车大多内销 出口占比较小

虽然中国汽车出口延续了高增长态势,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但从出口量占比总产量比例来看仍较低,2023年中国汽车总出口量占比总产量的16.3%,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占总产量的12.5%。由此可见,中国汽车的主要消费力量还是中国本土,远不及日本的出口占比。

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约为442万辆,占本国汽车产量49.12%。可见日本将近一半的汽车都用于出口。


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国并非欧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菲律宾、泰国、阿联酋和西班牙。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出口国并非欧美发达国家。所谓的中国汽车产能过剩,其实并不影响到欧美市场。


中国汽车总产量占全球比例:近几年变化并不大!

虽然中国近几年汽车产量持续增加,但这是时代发展进程下的正常表现,随着全球需求的增加,全球汽车产量也在相应增加。

据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比例为29.8%,2023年仅小幅增加至32.2%,而在此期间的占比变化较小。

综合来看,中国汽车产量相对全球汽车总量的变化来看属于十分正常地同比增长趋势,而出口增加得益于全球市场的需求同步增加所致。而中国产量虽然增加,但多是受益于本国需求的大幅增加自产自销,其次是其它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加带动。此外,中国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传统汽车市场占比转换而来的,中国汽车总产量在全球占比变化并不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原因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缘起于全球环境保护、降碳降排的呼吁下,中国率先扛起大旗,主动快速进行能源转型,将新能源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政策措施和目标,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模式快速向新能源汽车模式过渡,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环境保护贡献重要的力量。

而中国车企则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力度。许多中国车企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等核心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出了一系列性能卓越、价格实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广泛满足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车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乎人类未来。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同时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中国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正是主动回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要求,承担大国减碳责任的结果和体现。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迫切且艰巨,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仍存在巨大绿色产能缺口,需要世界各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努力,中国新能源产业将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查看全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了?

当下能源转型是全球大势所趋,中国也是响应全球号召及时转型,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纵观全球汽车产业,其新能源化转型之路还有较长的时间和空间,现在就断言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为时尚早。

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5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5倍多。

国家发改委金轩发文称,面对全球绿色产能存在的巨大缺口,中国现有的新能源产能不是像有些人说的过剩了,而是远远不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类的共同挑战,中国有能力有责任发挥新能源产业方面的优势,在大力推动自身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为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方案,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优质高效的产品,加速全球绿色转型。

展望未来,各国车企更多应考虑的是,谁的产品更先进、更实惠、质量更过关、服务更好、更有性价比,毕竟在自由化竞争的市场下,购买权还是由客户而定。


国家发改委: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托庞大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技术迭代创新而形成的,是中国企业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要看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绿色转型,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倡议和共同实践,世界各国都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有些国家更是通过立法对新能源产业提供大量补贴,如美国《基础设施和就业法案》安排75亿美元资金支持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通胀削减法案》规定对最终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提供每辆最多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无论从国际分工、全球供需还是市场规律看,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不过是有的国家精心炮制的话题陷阱,试图以此为由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不仅不能让自身获利,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损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查看全文

相关阅读:

》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代表的是先进产能 都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