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2个
在今年全球央行纷纷大举加息的背景下,依然始终秉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立场的日本央行,毫无疑问成为了一个最为显眼的“另类”。而围绕日本央行未来是否会在行长黑田东彦明年任期结束后作出重大政策转变的猜测,在今日彻底引爆了日本市场。 周一亚市早盘,由于日媒周末爆料称,日本政府明年可能与央行共同修改通胀目标相关声明,美元兑日元汇率和日经225指数在日内双双出现大幅跳空低开。不过,据截止北京时间10:09的最新消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已出面否认了相关媒体报道。 最初引发日本市场动荡的报道出自于日本共同社。共同社上周六从多名日本政府相关人士处获悉,日本岸田文雄政府已基本决定,将首次修改那份为实现稳定经济增长而规定政府和央行职责的联合声明。 关于声明中提出“尽快实现”的2%通胀目标,未来将以更加灵活为方向展开探讨。 相关报道指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与明年4月9日上任的央行新行长磋商后作出最终决定。 日本政府与央行之前的联合声明于2013年公布,共同社表示这将是首次修改。日本央行现任行长黑田东彦近十年来为实现目标而推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而这也几乎是当时“安倍经济学”的一大标志。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预计,声明的修改可能会发展成修改宽松政策。 上述消息引发日本交易员高度重视,美元兑日元在今日一开盘就大幅低开了近70点,一度失守136关口,日内亚洲时段跌幅曾达到约0.6%。而日经225指数也一度大幅低开逾1%。 日本政府官员紧急出面辟谣 不过,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最新已否认了相关媒体报道。 松野博一指出,没有计划修改与日本央行的联合协议。政府希望继续与日本央行密切合作,在联合声明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并希望日本央行继续朝着价格目标努力。 在松野博一出面作出表态后,美元兑日元一度短线迅速回升至了136关口上方。日经225指数则处于午盘休市阶段,预计在下午开盘后可能也将出现较大波动。 对于日本决策层而言,长期以来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将利率保持在极低水平来支撑经济,但近年来这一政策已明显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例如在年内所引发的日元大幅贬值,一度导致日本政府不得不在本世纪以来首度出手干预以捍卫日元。 日元是今年表现最差的G10货币,因为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始终坚持无限量购买债券以捍卫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CC),这意味着日本国债收益率将保持在低位,而全球其他地区的债券收益率则随着各自央行加息以对抗通胀而飙升。 (日本央行与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差异) 除了日媒外,上周欧美媒体也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央行明年可能会进行政策审查,有关薪资增长的情况和全球经济的任何放缓都将被仔细研究。 Resona Holdings Inc.驻东京的首席策略师Shinsuke Kajita表示,“甚至在共同社的报道之前,对日本央行-政府声明的可能修订已经成为了明年的市场主题。 但该报道仍然刺激了今日日元买盘,因为本周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上周美国和欧洲相对鹰派的货币政策声明,已进一步凸显了与日本央行鸽派立场间的强烈对比。” 日本央行将于北京时间周二午间时段公布12月利率决议,目前市场普遍预计该行将在年底的最后一场议息会议上将按兵不动。 下任行长有力竞争者“造势”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央行前副行长山口广秀在周末也为日本央行明年可能作出的政策转变“造势”。他表示,如果日本经济要能够承受住海外风险,日本央行必须使其货币政策框架更加灵活,并随时准备在明年提高长期利率目标。 山口广秀被认为是下一任日本央行行长的有力竞争者。他表示,日本已经看到了“源自国内”的通胀的迹象,不断扩大的价格上涨加剧了公众对通胀将长期持续上升的看法。 日本内务省上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0月份不包括生鲜食品的消费者价格(CPI)同比上涨3.6%,超出分析师预期的3.5%。这是日本自1982年以来最快的物价涨幅,同时也已连续七个月超过了日本央行2%的通胀目标。 山口广秀预计,未来日本薪资工资也可能在企业利润强劲的情况下上涨,这可能会使通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央行2%的目标之上。而一旦通胀预期根深蒂固,央行就很难控制它们。这是日本央行应该警惕的风险。 对于当前备受市场争议的YCC政策,山口广秀表示, 如果日本经济能够承受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本央行明年就应上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 “日本央行会发现,一次性放弃YCC风险太大。如果是这样,自然的答案是逐步调整YCC。一个想法可能是提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一个允许区间。” 山口广秀还表示,日本央行必须放弃继续增加印钞速度直到通胀“稳定超过”2%的承诺,这样才能在必要时灵活地应对经济变化。从本质上讲,这是在回归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 不过,山口广秀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改变日本央行与政府的联合声明。 山口广秀曾在黑田东彦的前任——白川方明的领导下担任过日本央行副行长5年,并参与起草了2013年政府与央行的声明承诺——即日本央行将“尽早”实现2%的通胀目标。
当地时间周四(12月15日),欧洲央行将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这是该央行今年第四次加息,其利率也达到了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三项主要利率中,再融资利率升至2.50%,边际贷款利率为2.75%,存款利率为2%。 欧洲央行发表声明称:“管理委员会认为,利率仍必须以稳定的速度大幅上升,以达到足够严格的水平,进而确保通胀及时回到2%的中期目标。” 在欧洲央行7月加息50个基点之前,欧元区经历了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代。欧洲央行随后在9月和10月均加息75个基点,这是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 为了应对创纪录的通胀率,欧洲央行不得不采取该央行史上最有力的货币紧缩政策。欧洲央行12月放缓加息步伐表明,通胀已显示出见顶迹象,并且经济衰退隐现。 明年3月开始缩表 欧洲央行还宣布,将于明年3月以审慎有度、可预测的速度启动量化紧缩(QT),明年二季度期间每月从资产购买计划中减少150亿欧元的再投资,并从7月开始调整资产负债表缩减的步伐。 欧洲央行强调,将在明年2月公布有关减持资产购买计划的更多细节,并将定期评估减持速度,以确保其与货币政策战略一致。 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表示,考虑到有关量化紧缩的措辞和明确的开始日期,这是一次强硬的加息,与英国央行形成鲜明对比。不过,他们也指出,欧洲央行在缩减资产负债表方面落后于其他央行。 终端利率将落在何处? 对投资者而言,利率最终会升到多高是一个核心问题,不过政策制定者对这个话题守口如瓶。而货币市场押注的终端利率为2.9%。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Greg Fuzesi指出,一个关键的困难在于,欧洲央行不知道利率必须升到多高,这反映出通胀前景和货币政策传导的巨大不确定性。 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通胀略有放缓,但11月年通胀率仍达到10%,是欧洲央行2%目标的5倍。 在利率决议公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非常明显的一点是,根据我们目前的数据,稳步大幅升息意味着我们应该会在一段时间内以每次50个基点的速度保持加息”。 拉加德称,“量化紧缩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效的,可以配合我们的关键货币政策工具,也就是利率。” 拉加德强调,任何以为欧洲央行政策将转向的人都料错了,需要有足够的限制性水平来达到目标,货币政策目前在整个欧元区传导得很好。
北京时间周四20:00,英国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在经济放缓、高通胀和劳动力市场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英国央行无疑面临着艰巨任务。目前市场普遍预计,英国央行将加息50个基点,使主要银行利率提高至3.5%,较11月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33年来的最大加息幅幅)有所放缓。 根据周三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10月份创下41年来的新高后,11月份放缓至10.7%。这与美国和德国等其他主要经济体通胀见顶迹象一致,但整体通胀率仍处于高位,远高于英国央行2%的目标。 这让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MPC)面临着将通胀拉回目标水平,同时需保持对经济疲软敏感度的艰巨任务。目前,英国经济受到多种独特的国内压力和全球负面因素的困扰。 这一点在本周早些时候英国最新的劳动力市场数据中也得到了证实,该数据显示,失业率和工资增长都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由于工人们要求加薪以应对通货膨胀,英国在假日季期间还面临着广泛的罢工。 对此,巴克莱的经济学家预计,在会议上,MPC将在支持加息50个基点、继续实施量化紧缩政策以及调整前瞻性指引方面存在分歧。 巴克莱还预计,在明年2月和3月的会议上,英国央行将分别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和25个基点,使本轮紧缩周期结束时的终端银行利率达到4.25%。 另外,英国央行于10月开始出售英国政府债券,并希望通过积极出售400亿英镑资产和停止对到期证券的再投资,在未来12个月内将其资产负债表减少800亿英镑(合990亿美元)。 巴克莱预计这些量化紧缩目标将保持不变,但表示MPC可能会调整其前瞻性指引。在上一次会议上,英国央行采取了不同寻常的举措,直接挑战市场对基准利率峰值的定价。 巴克莱首席欧洲经济学家Silvia Ardagna认为,MPC将再次强调,通胀在11月之前见顶是不现实的,同时将不再提供对当前物价的参考。 通胀见顶 但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尽管近期的GDP和通胀数据略显意外,但高盛资产管理宏观策略师Gurpreset Gill表示,广泛的通胀压力意味着英国央行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放松货币政策。 她指出:“作为服务业通胀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目前英国的工资增长约为6%,是英国央行2%通胀目标水平的两倍。” “人口老龄化、净移民人数较低、提前退休人数增加以及疫情后长期患病人数增加引发的结构性供应问题表明,工资增长可能会很棘手。” 高盛还预计,英国央行将在2023年初进一步加息,直到通胀势头开始消退,这与英国央行的评估一致,即价格压力将在2023年年中和2024年初显著缓解。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表示,周三的CPI数据表明,通胀在经历了动荡的几个月后已经见顶,这将把焦点转移到通胀何时开始回落以及回落的速度。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首席经济学家Raj Badiani表示:“我们预计,通胀将在2023年上半年保持高位,这意味着消费者信心和实际收入将持续受到打击。” “此外,实际工资面临的压力依然严峻,公共部门员工的生活水平经历了一生中第一次下降。” 不过,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预测,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正常化带来的基数效应”,12个月的通胀率很可能在2024年年中降至低于英国央行2%的目标。 Badiani的团队还认为,随着英国“努力摆脱2023年上半年由消费者主导的衰退”,需求下降有助于缓解国内价格压力。 然而,他们认为MPC将在2023年初将终端利率上调至4%的峰值,然后,预计从2023年底开始“自由落体”的通胀将使政策制定者从2024年初开始降息,最终在当年11月将银行利率恢复到2.5%。
DoubleLine Capital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表示,美联储在今天之后不应再继续加息。但他表示美联储未来仍可能还会继续加息25个基点。冈拉克称,即将来临的经济衰退可能性超过75%,许多明显的经济衰退指标表面目前经济状况已经进入衰退周期。 通货膨胀方面,冈拉克对通货膨胀一旦开始下行就会停止在2%的观点持怀疑态度,称利率在达到该水平后会横盘整理是“完全不可信的”。此外,他还认为通货膨胀率下降的速度可能比大多数人认为的要快的多,甚至可能在未来降至零。债券市场的价格变化也反应出通胀已经见顶并正逐渐回落。 谈到标普500指数,冈拉克表示似乎市场投资者均预期该股指能达到4250点的目标,但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标普500指数能否达到高水平的成长仍有待验证。
周四,欧央行开启年内最后一次加息会议,北京时间今晚21:15,欧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按照欧元区通胀数值的顽固劲头来看,市场预期本次将加息50或75个基点。 摩根士丹利、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德意志银行旗下子公司DWS近期认为,在经济数据转好的情况下,欧央行将放缓加息步调,在12月会加息50个基点。但北欧联合银行、奥地利银行等机构的分析师则押注欧央行仍将在12月加息75个基点,以确保通胀继续下行。 而据一名消息人士透露,欧央行预计在未来三年中的通胀水平将一直保持在2%的目标之上,暗示央行与通胀的战争远未结束。 即将公布的利率决策和新的季度经济预测将为投资者提供更清晰的方向,用以判断欧央行接下来的加息次数和加息幅度。 内部预测 消息人士表示,欧央行内部的新预测中,欧洲通胀率将在2024年继续高于2%,并在2025年略高于2%。 一些人认为欧央行的预测虽然准确率不高,但会作为欧央行货币决策的重要参考。且由于欧央行旨在控制中期的通胀水平,其货币政策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持续发力,因此欧央行对未来的看法本身远比其看法是否准确要重要得多。 但欧央行内部也有人认为这一预测并不“靠谱”,尤其是支持更高利率的鹰派人士,他们呼吁关注当下的通胀率数据,而不是用“难测”的未来来确定当下的政策。 丹麦最大银行Danske的经济学家Piet Christiansen表示,12月的会议将讨论欧洲11月的经济数据,包括通胀水平。如果核心通胀率很高,那么鸽派很难仍坚持经济放缓的论点。 11月,欧元区调和消费者价格指数HICP同比仍上涨10%,但环比下降了0.1%,且同比数据也低于市场预期的10.6%。但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欧元区核心HICP同比上涨了6.6%,环比上涨了0.2%。 这一数据对判断欧洲通胀走向仍过于模糊,也让市场很难确认拐点是否到来。 鹰鸽相争 欧央行经济学家Isabel Schnabel是典型的鹰派人士,她反驳了12月小幅加息的想法,认为允许通胀保持高位的时间越长,它扎根的可能性就越大。 她呼吁欧央行在工资-价格螺旋上升的情况发生之前就掐断这种可能性,因为工资正在相对快速地上升。 然而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Lane却表示,经济数据使加息75个基点的论点不再存在,且新冠疫情和能源价格飙升导致的通胀狂飙,实际上可能已经出现拐点,相关预测也在显示通胀将迅速下降。 Natixis的经济学家Dirk Schumacher则认为,如果欧央行想要将通胀率迅速降至2%,那么就需要利率峰值达到5%,这远高于欧央行此前表态的3%峰值利率。 Schumacher进一步指出,5%的利率意味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3%的利率水平很可能只是欧央行在虚张声势。欧央行也清楚他们想要既保经济又降通胀,需要更多的运气。
在连续四次超激进加息后,美联储如市场所料开始放慢加息的步伐,同时上调了利率峰值的预期水平,预计利率在加息后会达到的最高水平将超过5%,暗示未来几个月将继续加息。 美东时间12月14日周三,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后宣布,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3.75%至4.00%上调到4.25%至4.50%,加息幅度50个基点。和7月、9月及11月的前三次会议一样,本次的加息决策得到了FOMC投票委员的全票赞成通过。 这是美联储今年3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首次放慢加息速度,也是自5月初以来联储首度一次加息50个基点。在本周会议前,自6月到11月,联储已连续四次会议每次都决定加息75个基点、保持着1994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次加息幅度。 本次美联储的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会议纪要显示,11月初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大多数与会联储官员认为,可能很快适合放慢加息。本周会议前静默期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态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11月会后所说的最早12月放慢加息。美联储宣布本次利率决议的前一天,本周二公布的11月美国CPI连续第二个月增长超预期放缓,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本月就开始放缓加息的预期。 点阵图显示近九成官员预计明年利率超过5.0% 超七成预计后年利率高于4.0% 本次会后公布的美联储官员预期未来利率水平点阵图显示,相比今年9月发布的上次点阵图,本次美联储决策者预计的明后年利率水平都高于9月预期,显示明年的紧缩程度超过联储此前预期水平。 19名提供预期的官员中, 本次只有两人预计 2023年、即 明年的政策利率将低于5.0% , 共有17人、占比超过89%的官员预计 ,明年的政策利率 将超过5.0% 。其中,十人预计明年利率在5.0%到5.25%之间,五人预计利率在5.25%到5.50%,两人预计在5.50%到5.75%间。而 上次没有一名官员预计明年利率会超过5.0%。 本次共有14名、占比近74%的官员预计 ,2024年、即 后年的政策利率将高于4.0% ,其中,七人预计届时利率超过4.50%,另七人预计利率在4.0%到4.25%之间。有七人预计后年利率在3.75%到4.0%之间,两人预计利率低于3.50%。 上次只有六人 、占比逾31%的官员预计,后年政策利率会 超过4.0% ,13名官员都预计利率会低于4.0%。 对于 2025年 的政策 利率 水平,本次 预计 届时还 高于3.75%的共有四人,比上次多三人 ,其中一人预计届时利率超过5.5%,两人预计利率在4.0%到4.5%之间,一人预计利率在3.7%到4.0%之间。本次预计2025年利率低于3.0%的有七人,上次这样预期的有十人。 美联储继续上调明后年利率预期 明年达到的利率峰值上调50个基点至5.1% 本次会后公布的更新后经济展望显示,美联储官员继续上调2023年、即明年和2024年的利率预期, 预计的三年间利率最高水平中位值超过5%, 联储还上调了2025年的利率预期水平,显示届时利率中位值还远超联储的通胀目标2%,较目标高出100个基点以上。 本次美联储公布的预计利率峰值基本符合华尔街预期。本周三稍早华尔街见闻提到,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明年美联储会将政策利率将保持在5.1%左右。摩根士丹利预计,联储将明年初加息50个基点,明年剩余时间,利率将稳定在4.75-5.00%,与货币市场的定价一致。巴克莱预计,美联储明年初和3月分别再加息50个和25个基点,而后暂停加息,将利率保持在5.0-5.25%的峰值直到年底。 本次经济展望中,美联储预计的中位值分别为: 2022年的联邦基金利率保持不变,和9月时公布的预期值一样,均为4.4%。 2023年的联邦基金利率为5.1%,较9月公布的预期值4.6%上调50个基点。 2024年的联邦基金利率为4.1%,较9月预计的3.9%上调20个基点。 2025年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期值为3.1%,较9月预计的2.9%上调20个基点。 继续下调明后两年GDP预期,上调今明后三年PCE通胀预期,预计2025年PCE通胀接近联储目标 经济展望还显示,不同于上次的9月展望,美联储未继续大幅下调今年的GDP增速预期,而是小幅上调。但联储还继续下调了明后两年的增速预期,其中明年的预期增速不足9月预期的一半。 同时,联储下调了今年的失业率预期,明年到2025年这三年间的失业率预期均上调,并将今年到2025年四年间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通胀预期和今年到后年的核心PCE通胀预期也都上调,2025年的PCE通胀与核心PCE通胀都接近联储的通胀目标2%。 预计2022年GDP增长0.5%,9月预期增长0.2%,2023年和2024年的GDP预期增速分别为0.5%和1.6%,9月预计分别为1.2%和1.7%,2025年的增速预期保持不变,仍为1.8%。 2022年失业率预期从9月的3.8%下调至3.7%,2023年和2024年的失业率预期都从4.4%上调至4.6%,2025年的预期从4.3%上调至4.5%。 2022年PCE通胀率预期从9月的5.4%上调至5.6%,2023年的PCE通胀率预期从2.8%上调至3.1%,2024年的预期从2.3%上调至2.5%,2025年的预期从2.0%上调至2.1%。 2022年核心PCE通胀率预期从9月的4.5%上调至4.8%,2023年核心PCE预期从3.1%上调至3.5%,2024年的预期从2.3%上调至2.5%,2025年的预期保持不变,仍为2.1%。 重申利率指引:承认加息影响有滞后性、强烈承诺让通胀降至2%、认为适合继续加息 利率指引方面,本次会后的决议声明中,美联储重申了今年11月上次会议新增的两句话。以下两句话的表述承认了加息的影响有滞后性,一度在11月会后点燃了联储的转向预期: “(FOMC)委员会预期,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立场有足够的限制性,让通胀能随着时间推移回落到2%,(政策利率的)目标区间持续上升是适宜的。 为了判断未来目标区间的上升步伐,委员会将考虑到,货币政策的累积紧缩、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胀的滞后性,以及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 ” 此外,利率指引的其他内容不变。美联储继续重申FOMC寻求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通胀达到2%的双重目标。在表示为支持以上双重目标而决定加息75个基点后,联储继续重申今年3月的表述:“(FOMC)委员会预期,让上调目标利率区间继续下去会是适合的。” 本次会后声明 继续重申了6月声明新增的 这句话: “(FOMC)委员会 强烈承诺,将让通胀率回落至2%这一目标。 ” 继续重申高度关注通胀风险、缩表按5月计划进行 本次会议声明继续重申3月声明首次提到的俄乌冲突的影响表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造成巨大的”经济困难,但稍微改动了7月以来的说辞——俄乌冲突“相关事件正在对通胀制造新的上行压力,并正在对全球经济活动施压”,改为俄乌冲突“相关事件正在助长通胀的上行压力,并正在对全球经济活动施压”。 紧接着上面那句俄乌冲突影响后,本次声明 再次重申了5月追加的那句FOMC“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 在评价经济时,本次声明继续重申了6月所说的“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低位”,并继续重申3月声明对通胀的评价: 通胀依然高企,体现了新冠疫情、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大范围价格压力相关的供需失衡。 今年5月美联储公布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路线,从6月1日起减少债券持仓,最初每月最多减少300亿美元美国国债、175亿美元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三个月后月度减持最高规模提升一倍。 和前四次会议一样,本次会议的声明未重申上述路线,而是说,将继续按5月公布的缩表路线减持国债、机构债和机构MBS。
当地时间周二早晨,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发布11月CPI数据,其中 名义通胀率7.1%,预期值为7.3%;核心通胀率6%,预期值为6.1% 。 (来源:BLS) 作为昨天天数据的一大看点,11月CPI也如预期跌破今年1月(7.5%)的通胀最低值,恰逢美联储利率决议前夕,给市场带来一丝慰藉。受此影响,数据公布后三大期指短线集体拉高,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一度暴涨4%,标普、道指期货均涨超2%。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更为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短时下跌超14个基点至4.25%,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同样跌破3.5%。 (美国名义、核心CPI数据,来源:tradingeconomics) Interactive Brokers首席策略分析师Steve Sosnick解读称,今天的数据可谓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市场的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今天就是看涨前景发挥作用的一天。 股市就喜欢美联储放缓加息、美元走软这样的故事 。 从具体分项来看, 能源价格走弱仍然是CPI数据下滑的主要原因,11月能源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6% ,其中汽油价格下跌2%;不过食品价格环比走强0.5%,同比增速达到10.6%。在核心CPI项目中,令各方心心念念的住房价格依然环比上涨0.6%,同比涨幅达到7.1%。单单住房这一项,就占到CPI比重三分之一。 随着近几个月美国CPI数据明显走出“见顶回落”的形态,有关这一轮通胀见顶的判断也被坐实。疫情期间一直推动CPI失序走高的二手车价格,在过去的11月下跌2.9%,同比数据更是下跌3.3%,也是所有大类分项中,第一个跌入同比负值的项目。 但在2022年即将结束之际,美国通胀的范式也在发生转变,从疫情、供应链造成的商品价格走高蔓延至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招工难”的背景下,工资的上涨也推动服务业价格持续走高。鲍威尔此前也表示,去除住房在内的服务业价格趋势反映出广泛经济中的通胀压力,在衡量未来通胀路径时格外重要。 当然,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当口上出现通胀利好,自然也是难以忽略的重磅消息。凯投宏观北美首席经济学家Paul Ashworth表示 ,美联储可能忽略好于预期的10月CPI数据,但11月数据进一步放缓显示出目前通胀回落的趋势更难以被无视。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明天(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将放慢至50个基点,使得联邦基金利率升至4.25%-4.50%。但更为关键的是鲍威尔对于明年利率路径的描述,任何有关降息的暗示都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狂欢。 在CPI数据公布后, 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明年三月加息至5.25%的概率大幅下跌至20%,这也反映出对美联储“终值利率”止步5%的殷切希望。 (来源:CME)
知名美国宏观记者、被称为“新美联储通讯社”的尼克·蒂米劳斯 (Nick Timiraos)周一发表最新文章,着重体现了今年最后一次加息前,美联储内部面临的分裂和挣扎。 在鹰派和鸽派更激烈碰撞的背后,也点出了鲍威尔不得不公开解释的两大难题: 从现在开始还要加息多少?为了压制通胀还要把利率维持在高位多久? 别忘了,鲍威尔也曾多次给自己下过指标: 既要避免加息不到位引发通胀复燃,又要避免政策引发不必要的经济痛苦。 美联储官员分歧愈发显现 鲍威尔的抉择之苦也与美联储的加息进程有关。年初至今美联储累计加息已经达到375个基点,使得鲍威尔成为沃克尔后加息力度最猛的美联储主席。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也是本轮加息中最容易做出的抉择,在此过程中鲍威尔几乎获得了公开市场委员会所有同事的支持。 然而随着加息进入第二阶段,官员们需要放慢脚步,并在未来几个月里最终决定终值利率。按照目前主流预期,联邦基金利率在本周加息后将达到4.25%-4.5%,后续的加息空间已经非常局促。 按照大多数官员的预期,这个阶段只会维持到明年春天或夏天。然后本轮加息周期将进入维持利率不变的阶段,直到通胀切实地滑向2%区间。 (美联储9月点阵图,来源:FOMC) 美联储官员们决定的利率,也与全球经济,乃至大多数人息息相关。如果鲍威尔们决定将打压经济增长的利率维持更长时间,就业以及消费市场的逆风也将持续更久。 正因如此,鸽派和鹰派的意见分歧,也在目前的时间点上变得更加尖锐。 作为鸽派思想的代表,费城联储主席哈克强调 美联储快速加息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检验政策效果,而且美联储等得起 。如果事实证明美联储仍需要加息,届时再动手也不晚。 波士顿联储主席科林斯则强调, 经济下行的后果是需要每个个体来承担的 ,失业率走高的结果会落到具体的人头上,这也是一件值得严肃对待的事情。 但在鹰派这一边则截然相反,主流的想法依然是3%-4%失业率不太够。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如果就业市场不出现明显放缓,现在的情况是明年涨薪5%可能都留不住劳动者。堪萨斯联储主席乔治也表示,如果不出现实质性的经济放缓,美联储恐怕完不成通胀目标。 鹰派们还有一招杀手锏——避免重蹈上世纪80年代的覆辙。包括鲍威尔也承认, 如果到2023年晚些时候发现通胀复燃,不得不继续加息,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可能会更加糟糕。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也强调, 由货币政策对抗通胀引发的经济衰退,后续的恢复也会很快 。卡什卡利早些时候一直是美联储鸽派的代表,但在本轮加息周期中,他已经成为最为鹰派的几名委员之一。 在美联储之外,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美联储已经“加息过了头”。瑞银经济学家Alan Detmeister预测,随着经济陷入衰退,2023年末美国核心通胀将降至2.1%,2024年进一步回落至1.6%。Detmeister此前曾担任美联储研究部主管,主要的工作包括预测价格走势。 Detmeister表示, 与上世纪60-70年代“工资-价格螺旋”相比,目前的高通胀更像是上世纪40年代战争动员结束后的状态。 就像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大量超额储蓄、劳动力市场动荡和消费模式转变,这样的通胀飙升在一年之后会自己回落。 但是美国银行的全球经济研究主管Ethan Harris也提出了另外一层担忧, 即美国通胀降到3-4%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要切实回到2%可能会是一件未来几年都看不到的事情 。 Harris强调,以往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就会降息,但这次的衰退是美联储故意制造的,所以自然会无动于衷,这一点可能会吓到投资者。 鲍威尔在想些什么? 上个月鲍威尔曾表示,他倾向于放慢脚步,慢慢摸索到合适的水平,然后在高位保持更长时间,不要过早放松政策。 对于这句话,前美联储副主席、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与鲍威尔一同在财政部共事的夸尔斯解释称, 鲍威尔已经下定决心,避免重蹈亚瑟·伯恩斯的覆辙 。伯恩斯在1970-1978年担任美联储主席,亲手将美国送入大通胀时代。 夸尔斯表示, 人们会错误地把鲍威尔当作一个居间调节的好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有非常清晰的观点,并且致力于按照法律要求行事,这里指的是降低通胀。 夸尔斯还给听众们讲了个故事:有一回他在美联储办公室内误触警报,新来的安保人员对他挂在墙上的画非常感兴趣,所以他开始解释为什么要在办公室里挂一张伯恩斯的抽象画。但安保人员回应他说:这就是让通胀失控的那个家伙。 夸尔斯表示, 在美联储自上到下都知道,搞砸通胀问题是一项重大罪过,足以让50年后的每一个人都记住你。
为应对高企的通胀压力,美联储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利率升至高位。正值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举行期间,欧美加息节奏、主要币种币值走势等话题引发中外经济学家热议。 对于市场预期的美货币政策转向,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美联储从过去的‘鸽派’,突然转成非常激进的‘鹰派’,加息会产生的后果我是有所担心的。美国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给冲击造成的,不完全是由需求过度造成的,因此如果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很容易使其经济陷入滞胀”。 欧美加息将在明年结束 2024或开启降息 展望欧美货币当局的加息步伐,法国兴业银行董事长Lorenzo Bini SMAGHI表示,明年一、二季度,欧央行和美联储必须考虑在经济放缓和通胀放缓的情况下,是否还要继续加息,如果选择继续加息,就会很有挑战,因为随着通胀可能放缓,经济可能会进入衰退。 国际金融协会(IIF)主席、德国央行原行长Axel WEBER对欧元区的加息节奏作出预判:“对通胀的担忧可能会驱使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预计存款储蓄率在12月份将会加息50基点到2%,在2月份也会加息50基点,可能在明年还会有两轮25基点的加息来控制通胀。” 谈及加息止步的“时间表”,Axel WEBER表示,预计在2023年的夏天,加息周期会结束,不止是欧元区,美国也会如此,而且通胀的势头会比今年有所缓和。 经济基本面向好是人民币汇率的坚实支撑 人民币汇率是否将进一步波动,是近期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上周,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今年9月破“7”以来首次收复7.0关口。 市场观点认为,美元回落是人民币近期走强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美元指数已从11月初的110高位滑落至近期的104附近。对此,余永定在峰会上表示,美联储已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调整,使得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正在减少。 “本轮人民币贬值从2022年5月开始,可以看到人民币一路贬值,但到了10月份开始回调,在这过程中,市场并没有出现任何恐慌,甚至也没有紧张情绪,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日趋成熟的表现。”余永定表示。 长期来看,余永定认为,人民币汇率关键要看中国经济表现,最重要的是重新振兴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货币自然会企稳。 记者:徐川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