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11

  • 【SMM分析】 钠电池关键突破:煤基硬碳迈向量产,成本挑战仍存

    SMM 11月14日讯: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而备受关注。在钠电池核心材料中,硬碳作为负极材料是目前商业化应用的最优选。 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硬碳材料的原料,曾经主要用于燃烧发电的煤炭,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赋能能源存储领域。然而,从“燃料”到“材料”的转化之路,仍面临着清洁化转化的成本挑战。  01 资源瓶颈下的必然选择 锂资源的稀缺性和地理分布不均已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潜在风险。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储量极其丰富,且成本低廉,使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硬碳材料因其资源丰富、成本效益高和碳转化率高,已成为钠离子电池中极具潜力的负极材料。 在多种硬碳前驱体中,煤基硬碳因其低廉的原料成本和高碳转化率,成为硬碳前驱体中极具竞争力的材料。煤炭作为全球储量最丰富且使用最经济的资源之一,在“双碳”背景下,探索其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02 性能与成本的平衡挑战 煤基硬碳的性能直接关系到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其中,煤中固有的灰分杂质成为制约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因素。 灰分中的金属矿物杂质不仅会“毒化”电极界面,增加副反应,消耗活性钠,导致首次库伦效率降低;还会阻碍电解液浸润,增加内阻,影响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科学界也在探索多种改性策略。通过炭化过程控制-精准调孔-包覆-二次炭化-纯化等关键技术开发,研究人员不断优化煤基硬碳的微观结构,但每增加一道纯化工序,都意味着成本的上升。  03 酸洗成本:产业化的关键瓶颈 在煤基硬碳的实际生产中,酸洗除灰环节已成为制约成本的关键因素。 根据产业化实践,煤基硬碳的生产成本中,原料预处理和酸洗纯化环节占比显著。 特别是对于高灰分煤种,需要采用 “盐酸+氢氟酸”组合方案才能实现深度脱灰。虽然此法能将无烟煤的杂质去除率提升至90%,但氢氟酸有剧毒,对设备和操作要求极高,会显著增加成本和安全风险。 04 原材料选择与成本优化策略 面对酸洗成本压力,原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后续纯化难度和成本。 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炭作为前驱体,对硬碳结构的调控方式和电化学性能有着显著差异。 低阶煤(如褐煤、长焰煤) 因其高反应活性和丰富的氧含量,更利于构建储钠所需的孔隙和缺陷结构,是更有前途的硬碳前驱体。新疆理化所就成功利用当地准东低阶高碱煤,开发出高性能硬碳。 一项创新思路是对褐煤等进行预酸洗,提前去除大部分矿物质,从源头减轻最终生产阶段的除灰压力。东北大学的研究则通过引入茶褐素富含的氧官能团,与烟煤在低温下进行异质交联反应,优化碳结构形成路径。 05 低成本除灰技术的前沿探索 为降低酸洗成本,学术界和产业界正在积极探索多种创新方案。 添加剂辅助脱灰是一种有前景的方向。在碳化/活化前添加特定硝酸盐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能与灰分中的矿物在高温下反应,使其在后续酸洗中更易被脱除。 原料优选与精准预处理同样关键。选择本身灰分较低或矿物成分更易处理的煤种,或利用如“Hyper-coal”这类通过溶剂预提取得到的低灰分煤萃取物,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后续除灰压力。 06 产业化进程与成本展望 规模化生产仍面临经济性考验——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控制成本,特别是酸洗纯化环节的成本。 多家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硬碳负极材料的产业化。 未来,随着产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艺优化,煤基硬碳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若煤基硬碳的成功量产,为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全新路径,但成本控制特别是酸洗纯化环节的经济性,仍是产业规模化必须跨越的障碍。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储能电站用上基于煤基硬碳的钠离子电池,我们将目睹煤炭完成从“能源载体”到“工业粮食”的身份蜕变。这一转变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经济高效的清洁煤转化路径。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 【SMM热点】从“扩产”到“抢存量”:中国冷轧产业步入高端化与绿色化新阶段

    政策与需求双重推动,钢厂生产结构改善 冷轧产能在过去十年增长 60% 。从 2015 年开始到 2020 年冷轧产能稳步快速增长,年均增长 9.7% ,增速在 2020 年达到历年峰值约 11% 。从 2021 年开始发布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中提到推动了冷轧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冷轧产量显著提升,冷轧产能增速放缓, 2021 年到 2024 年年均增速放缓至 2.9% 。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冷轧从扩产进入了抢存量的阶段,另一方面也促使钢厂生产更高端化的产品以抢占市场。随后, 2022 年起工信部“先进钢铁材料”专项给予超高强汽车钢补贴; 2023 年商务部把冷轧电工钢、高强汽车板列入“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白名单;以及下游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冷轧高端汽车钢的需求。政策和需求的双重刺激带动钢厂生产结构改善,根据 SMM 调研,钢厂品种钢利润高于普冷,且品种钢接单情况更好,钢厂在排产时会优先关注品种钢的生产,适时减少普冷的生产。 2015-2025E 中国冷轧产能图   数据来源: SMM 破局“东材西运”需长期规划 从冷轧产能分布来看,华东和华北地区冷轧产能超 60% ,是冷轧两大产能集聚区域,牢牢把握供给主导权;华南与东北规模紧随其后,但规模仅占华东和华北的三分之一;华中、西南、西北三者相加不足 15% ,产能密度低,但制造业需求较多,是较为明显的冷轧资源输入地。整体来看,冷轧产能集中在长江与沿海地区,西部地区边缘化严重。 展望未来,随着西部地区汽车、家电的集聚及发展,需求带动冷轧产能向西偏移,且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 2025 年本)》中支持电炉生产,但高炉仍需遵循产能置换要求,“东材西运”格局的改变仍需要长期的规划。 2025 年我国冷轧产能分布    数据来源: SMM “长六短四”格局看似不变,实则内有玄机 从 2020 年到 2025 年冷轧长短流程产能占比变化看, “ 长六短四 ” 的格局六年没变,印证了前面我们所讲 2021 年的冷轧产能置换使得冷轧钢厂从扩产进入了抢存量的阶段。因此, 2020-2025 这六年,冷轧产能表面看似没有大波动,但实际冷轧产能内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20 年和 2025 年冷轧长短流程钢厂产能对比图   数据来源: SMM 六年内,短流程占比虽仅新增 1% ,但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短流程钢厂淘汰年产量少的产线,取而代之的是年产更高、效率更高的产线,从而减少吨钢能耗提升利润。同时长流程钢厂也进一步优化了内部的生产体系,延长了生产线的长度,逐渐形成了钢水 - 热卷 - 冷卷的内部闭环,将基料利润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当碳成本遇上绿电溢价,钢铁行业何去何从? 此外,绿色发展是当下钢铁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长流程煤耗高、电耗低,短流程以电耗为主,但在 “ 双碳 ” 背景下,钢铁行业深度脱碳必然要求长流程占比降低、短流程占比提升。据 SMM 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长流程钢厂推进绿电生产模式,如酒钢“十四五”以来启动 2400 兆瓦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绿电占比达 31.2% ,年减标煤 210 万吨;宝钢湛江将于 2025 年底建成国内首个“氢基竖炉 + 电炉”短流程冶炼生产高等级薄钢板的近零碳生产线,预计年产约 180 万吨零碳板材,每年减少碳排放 314 万吨以上;宝钢从 2018 年开始启动绿电交易,目前可以实现部分外购绿电价格低于火电价格,等等。 从碳成本来看,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信息, 2024 年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在 69 元 / 吨至 106 元 / 吨之间波动,年底综合价格收盘价稳定在 97.49 元 / 吨。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测算及 SMM 进一步计算,长流程钢厂的吨冷轧钢碳排放量约为 2.2 吨二氧化碳,短流程电炉炼钢的吨冷轧钢碳排放约为 0.7 吨二氧化碳,两者相差  1.5 吨二氧化碳 / 吨。结合 2024 年年底碳市场综合收盘价计算,短流程比长流程少付约 146 元 / 吨的碳成本。从绿电溢价看,短流程用绿电生产一吨冷轧受到钢厂电炉冷轧工序能耗、绿电价格的影响,且因钢厂技术、地区政策而有所区别,绿电冷轧钢材比普通冷轧钢材市场价也高出一部分,存在较大百分比范围的溢价。 从碳成本和绿电溢价来看,随着双碳政策的继续推行,绿电生产成本会逐渐下降,而碳成本会逐渐上升,长短流程生产曲线逐步发生变化,短流程未来产能占比会进一步扩大。 总结来说,过去十年,中国冷轧行业的发展主线已清晰地从 “ 量的扩张 ” 转向 “ 质的提升 ” 。产能增速的放缓与利用率的提高,标志着行业竞争正式步入以技术、结构、效率为核心的阶段。在政策精准引导与下游高端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产能置换推动了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产品高端化趋势不可逆转,而 “ 双碳 ” 目标则正在重塑行业的生产逻辑与成本曲线,为短流程和绿色冶炼技术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展望前路,破解产能区域分布失衡的 “ 东材西运 ” 困境,以及平衡绿色转型的成本与效益,将是行业面临的关键挑战。  

  • 钴酸锂:需求支撑仍存,价格高位企稳

    本周钴酸锂市场延续高位运行态势,常规型号产品报价仍维持在37.0-38.0万元/吨。当前价格支撑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原料端氯化钴、四氧化三钴价格传导效应仍在,成本支撑稳固;二是下游电芯企业采购需求依然旺盛,部分消费电子企业为明年备货,订单周期拉长,持续释放刚性采购需求。短期来看,在原料价格整体持稳的情况下,钴酸锂价格仍将持稳,短期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有限。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王照宇021-51666827

  • 精废价差收窄幅度始终有限 再生铜杆社会库存不断提高【SMM再生铜日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 11月13日        今日11:30期货收盘价8729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630元/吨,现货升贴水均价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降5元/吨,今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上升200元/吨,广东光亮铜价格78500-787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200元/吨,精废价差3723元/吨,环比上升412元/吨。精废杆价差1795元/吨。据SMM调研了解,由于铜价重心始终上移,不少贸易商利用再生铜杆期现套盘后,精废价差收窄幅度始终有限,令不少再生铜杆堆放在公共仓库,再生铜杆社会库存量仍在不断提高。

  • 【SMM分析】钠电池引爆汽车启停市场,千亿级产业变革正加速到来

    SMM 11月13日讯: 01 市场爆发:启停钠电池为何增速强劲? 当锂资源面临地缘政治和成本高企的双重挑战时,钠电池凭借其独特优势在启停市场快速崭露头角。 钠离子电池天然契合汽车启停系统技术要求:高倍率性能、宽温域工作能力及长循环寿命。 汽车启停电池需要在发动机启动瞬间提供强大电流,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能量补充,钠电池恰好具备优异的倍率性能。 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每年更换启停电池的需求巨大,这为钠电池作为升级换代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另外还有摩托启停、农机启停也为钠电的增长带来空间。 02 技术突破:从极寒启动到超长寿命 钠电池能够在启停市场快速扩张,根本在于技术突破解决了传统电池的长期痛点。 极寒环境下的卓越表现是钠电池的第一大优势。而传统锂电池在20℃环境下的容量保持率通常不足70%。 安全性能是钠电池的另一核心优势。宁德时代进行的多面挤压、针刺贯穿、电钻穿透等实验显示,其钠电池做到了“不起火、不爆炸”。 旭派钠电的NFPP聚阴离子技术创造了“创新三维骨架结构,实现零热失控,过充、穿刺、高温等极端测试均不起火不爆炸”。 钠电循环寿命远超传统铅酸电池。易事特第三代钠电池的循环寿命更超过3000次,完美匹配整车10年使用周期,让车主实现“一次选择,十年省心”。 03 成本优势:规模化后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钠电池的另一个杀手锏是成本优势。 目前钠离子电池量产成本约0.5-0.6元/Wh,规模化量产后可降至0.3元/Wh左右,比现在成本降低。 除了材料成本优势,钠电池的长寿命也显著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成本。即便是长期停放的车辆,再次启动时也无需担心亏电。这意味着车主可省去频繁更换电池的费用与麻烦。 对于电池经销商而言,钠电池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产品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铅酸起动电池,为经销商提供更丰厚的利润空间。 高毛利价值链、庞大存量市场和技术替代机遇共同构成了钠电池在启停市场的三重红利。 04 标准建设:中国主导国际技术规则 2025年10月,对于钠电池启停领域是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由骆驼股份作为牵头提案单位,联合北京中科海钠、天能电池等企业提议的《用于汽车起停应用的12V钠离子电池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实验方法》国际标准提案,获IEC/TC21的17个P成员国全票通过立项。 这是首次由中国企业牵头的关于汽车起停应用的12V钠离子电池标准的提案。 天能集团作为主要起草方之一,将产业实践经验融入标准框架设计,该标准明确了12V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循环寿命等核心指标。 标准的建立不仅彰显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产业标准制定中的重要影响力,更为钠电池在启停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技术规范和评价准则。 随着国际标准的制定,钠电池在启停领域将进入更加规范、快速的发展轨道。 05 企业争锋:巨头布局钠电启停市场 面对钠电池在启停领域的巨大潜力,各大电池企业纷纷加大布局力度。 天能于2025年8月18日发布了钠离子汽车电池新品,具备超高倍率、高安全、长寿命等六大核心优势。 易事特推出的第三代汽车启停钠电池系列产品,以“极寒启动的硬实力、十年长寿的可靠性、安全环保的新体验”为卖点。 旭派钠电则通过七大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钠电池的性能边界,包括全温域适应技术、5C超速充电技术和30C瞬时功率输出等。 宁德时代在2025年4月发布了名为“钠新”的钠离子电池,并推出第一款产品——宁德时代纳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从主流电池制造商到新兴企业,钠电池启停市场的竞争大幕已经拉开。 06 前景展望:从启停市场到全生态布局 钠电池在启停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 未来3至5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化出货阶段,出货量有望达到十GWh级别,市场规模将迈上新的台阶。 除汽车启停外,钠电池还在储能、轻型动力、通信备电、特种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 十年前,铅酸电池主导着汽车起动市场;五年前,锂电池试图分一杯羹却因成本和安全性受阻。 今天,钠电池以独特的特性,正在重写市场格局。 随着国内钠电玩家的产品批量上市,以及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落地实施,钠电池不再只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化进程。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 市场区域分化加剧 高库存下供应端现调整迹象【SMM氧化铝周评】

    SMM 11月13日讯: 价格回顾: 截至本周四,SMM氧化铝指数2850.94元/吨,较上周四下跌10.2元/吨。其中山东地区报2,770-2,810元/吨,较上周四价格持平;河南地区报2,850-2880元/吨,较上周四价格持平;山西地区报2,820-2,860元/吨,较上周四价格持平;广西地区报2,890-2,960元/吨,较上周四下跌45元/吨;贵州地区报2,910-2,980元/吨,较上周四下跌35元/吨;鲅鱼圈地区报2,860-2,940元/吨,较上周四价格持平。 海外市场: 截至2025年11月13日,西澳FOB氧化铝价格为320美元/吨,海运费23.00美元/吨,美元/人民币汇率卖出价在7.12附近,该价格折合国内主流港口对外售价约2839.95元/吨左右,低于氧化铝指数价格10.99元/吨。当前氧化铝进口窗口持续开启。 国内市场: 据SMM数据,截至本周四,全国冶金级氧化铝建成总产能11032万吨/年,运行总产能8955.91万吨/年,全国氧化铝周度开工率较上周下跌0.81个百分点至81.18%,国内氧化铝厂维持高位运行。其中,山东地区氧化铝周度开工率较上周持平在89.29%;山西地区氧化铝周度开工率较上周下跌0.26百分点至75.08%;河南地区氧化铝周度开工率较上周下跌1.67百分点至60.8%;广西地区氧化铝周度开工率较上周下跌3.85百分点至87.01%;贵州地区氧化铝周度开工率较上周持平在83.33%。 现货方面,本周现货市场共成3笔成交,现货交易情绪寡淡,成交价格对网价贴水明显。当前氧化铝现货市场价格呈现区域分化,北方价格周内持稳,下行阻力明显;南方延续跌势。本周北方询得2笔氧化铝成交,新疆地区采招2万吨氧化铝,到厂价格为3120-3145元/吨。南方询得1笔氧化铝现货成家,云南地区现货氧化铝成交,出厂价格为2890元/吨。 整体来看,本期氧化铝市场维持供应过剩,现货价格跌势持续但有所放缓。行业利润进一步收缩,已导致晋豫地区部分高成本企业面临亏损风险。供应方面,国内运行产能仍处高位。据SMM调研显示,供应端,国内运行产能虽处高位,据SMM调研,行业出现动态调整迹象,部分企业正通过降低焙烧炉负荷或关停部分产线来优化运行,致周度产量环比下降1.7万吨至171.8万吨。库存方面,据SMM统计,截至本周四,电解铝厂氧化铝原料库存为328.1万吨,较前一周累积1.6万吨,本周氧化铝总库存环比增加7.9万吨至479.3万吨。氧化铝库存持续攀升,加剧了本已过剩的供需压力。后续需重点关注价格走势,若其进一步下跌,可能触发更大范围的企业减产,从而缓解当前的市场压力。整体而言,本周市场呈现南北格局分化,北方市场初现筑底迹象,价格于低位持稳;南方市场跌势未止,价格继续下探。   【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市场交流、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SMM进行加工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

  • SMM七地锌锭社会库存减少0.17万吨【SMM数据】

    》点击查看SMM锌产品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交割前期现差扩大 铅锭社库或仍有一定增量空间【SMM铅锭社会库存】

            SMM11月13日讯:据SMM了解,截至11月13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3.49万吨,较11月6日增加0.31万吨;较11月10日增加0.22万吨。         距离沪铅2511合约交割仅2个交易日,交割铅锭陆续抵达仓库,铅锭社库厂持续上升。另根据沪铅2511合约的持仓量,预计本次铅锭交割量在1.5万吨附近。而近两日,沪铅大幅攀升,截至11月13日上午收盘,沪铅2511合约最高至17795元/吨,铅期现价差扩大,部分持货商有意增加交仓量,预计到下周交割前铅锭社库仍有一定增量。 数据来源声明: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市场交流、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SMM进行加工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  

  • 铜价震荡整理 再生铜杆市场成交不佳【SMM再生铜日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 11月12日        今日11:30期货收盘价8666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降50元/吨,现货升贴水均价5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保持不变,今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保持不变,广东光亮铜价格78300-785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保持不变,精废价差3311元/吨,环比下降50元/吨。精废杆价差157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有企业反映,随着年末临近,有个别地方政府建议再生铜杆企业控制生产量,而铜价今日震荡整理之下,订单表现不佳,市场成交平平。

  • 铜价微涨 再生铜杆成交平平【SMM再生铜日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 11月11日        今日11:30期货收盘价8671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180元/吨,现货升贴水均价5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保持不变,今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上升200元/吨,广东光亮铜价格78300-785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200元/吨,精废价差3361元/吨,环比下降34元/吨。精废杆价差157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日内再生铜杆成交平平,据再生铜杆企业反映,目前仍有部分企业由于政府奖补尚未能落实,因此都在完成历史订单为主,不会过多接新增订单。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