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33

  • 前三季度5446家上市公司营收53.46万亿 盈利面近八成

    11月1日,中上协发布中国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经营业绩报告。截至10月31日,除公告延迟披露外,我国境内股票市场(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全市场”)共544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3.46万亿元,净利润4.7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5.50%。全市场共418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近八成,3182家公司营收正增长,2467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1957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 分季度看,第三季度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3.82%、11.45%,环比增长2.40%、14.12%,增速较上半年显著提升,逐季向好态势继续巩固。 前三季度,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2486.28亿元、10142.07亿元、1450.68亿元,净利润2446.61亿元、441.25亿元、92.03亿元,其中创业板营收、净利润增速均超10%。上市公司含“科”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场总市值达107.32万亿元。 中上协分析称,前三季度,19个门类行业中,17个行业实现盈利,9个行业营收正增长,10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7个行业营收、净利双增长。实体经济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先进制造成为重要增长极。文生视频模型加速迭代,AI数据存储需求扩张,存储芯片产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长16.08%,净利润增长26.44%。 全固态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有望跃升,两产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10%,净利润增速超20%。 全球资源贸易扰动因素增多,超硬材料、稀土等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0.48%、7.11%。“反内卷”治理成效显现,光伏设备、水泥等重点行业控产提质,多家上市公司实现减亏。

  • 再生铅:精铅货源报价数量有限 散单交投活跃度变化不大【SMM铅午评】

    SMM 11月3讯: 今日SMM1#铅均价较上周五持平为17225元/吨,散单主流贴水价格对SMM1#铅均价减50-0元/吨,不含税主流出厂报价15900-16000元/吨,持货商出货意愿变化不大,报价数量仍有限。下游电池生产企业刚需采购,观望情绪浓厚。今日再生精铅采购情绪为0.66,出货情绪为1.32(历史数据可以登录数据库查询)。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11.3锂电快讯】多家新势力车企月交付突破4万辆|机构看好储能全球共振大趋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治理无序竞争成效逐渐显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10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治理无序竞争成效逐渐显现,重点产品价格、企业效益等指标都有所改善。多晶硅、硅片、碳酸锂等产品的价格明显提升。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财联社) 【多家新势力车企月交付突破4万辆】 截至11月2日,已有多家车企披露10月销量或交付数据,在“金九银十”车市旺季的推动下,多家车企销量表现强劲。零跑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小米汽车月交付均超过4万辆。部分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创下月度新高。业内专家表示,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对市场拉动效果显著,全年产销量预期有望上调,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600万辆。(财联社) 【中信建投:持续看好储能全球共振大趋势不变】 中信建投研报称,市场有所恢复,看好储能全球共振大趋势不变。国内储能全面迎来经济性拐点,投资极为旺盛,主要是新能源市场化+容量电价推动,持续性上,中信建投认为储能累计渗透率尚不足10%,上调明年国内新增装机至300GWh。海外最大的机会来自数据中心带来的储能需求,龙头企业已有大量订单。储能将带动锂电需求明年增速超过30%,对应材料、电池、集成均存在投资机会。(财联社) 【盛新锂能:拟引入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募资不超过32亿元】 盛新锂能(002240.SZ)公告称,公司与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集团分别签署了《附条件生效的战略合作协议》,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引入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中创新航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动力及储能电池企业之一,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同比增长22.7%,排名全球第四、国内第三。中创新航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芯出货量实现大幅增长,排名全球第四。华友控股集团是全球锂电正极材料和三元前驱体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此次合作旨在深化产业链合作及协同,加快实现公司成为全球锂电新能源材料领先企业的战略目标。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 》点击查看详情 【比亚迪:前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3.88%】 比亚迪(002594.SZ)公告称,2025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41,706辆;本年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3,701,852辆,同比增长13.88%。此外,公司2025年10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7.362GWh,累计装机总量约为230.613GWh。2025年10月出口新能源汽车合计83,904辆。(财联社) 【海南调整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海南省商务厅2日发布《关于调整2025年海南省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公告》,对所报废旧车登记地和所购新车注册登记地作出要求。《公告》明确,自2025年11月4日0时起,在海南省申请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的个人消费者,所报废旧车登记地(旧车车牌所属地)和所购新车注册登记地(新车首次上牌地)均应为海南省。(财联社) 相关阅读: 锂电池产业链热情持续高涨 固态电池、储能指数刷新高 天际股份两连板【SMM热点】 【SMM分析】2025年10月SMM国内碳酸锂总产量延续增势 已突破9万吨! 【SMM分析】10月国内氢氧化锂产量环比增加6% 11月产出预期微抬 【SMM分析】10月三元前驱体产量环比上升4.92% 【SMM分析】10月三元材料产量环比上升11.58% 钴系产品涨势暂歇 电解钴单周下跌1万元 硫酸钴市场短期维持博弈?【周度观察】 【SMM分析】近期锂电回收市场行情简析 10月磷矿石产量创新高 新能源需求驱动磷化工行业转型【SMM分析】 海外固态电池十月突破:多家企业技术验证、原型交付与高温应用齐头并进【SMM分析】 10月固态电池行业分析:硫化锂材料放量与海内外企业竞速【SMM分析】 日产全固态电池新突破 与LiCAP合作干电极技术瞄准2028年量产【SMM分析】 韩德美三强携手固态电池开发 三星SDI、宝马与Solid Power达成合作【SMM分析】 【SMM分析】米莱中期选举大胜 为阿根廷解锁锂铜资源注入新动力 海外固态电池进展 多家公司有新突破【SMM分析】 【SMM分析】安徽回收项目新动作 【SMM分析】内蒙古又一回收项目开工 【SMM分析】锂电回收市场10月采购量环比持续上涨 【SMM分析】近期锂电回收事件新进展:10.27-10.31 【SMM分析】迪诺思与亿纬锂能共同构建全国锂电池回收网络 【SMM分析】2025年10月,SMM硫酸钴产量环比上涨2.17%,同比增长19.62% 【SMM分析】申请换车人数持续猛增 电池回收如何面对退役潮? 【SMM分析】中方暂停锂电池及材料出口管制一年 业内预计短期市场情绪趋稳 【SMM分析】2026年磷酸铁锂能否完成逆袭 从平凡走向尊贵? 拉涨逾5%!能源金属板块指数刷逾两年新高 多家锂矿企业业绩报喜!【SMM热点】

  • 上市车企三季报:上汽集团净利润猛涨六倍 广汽、江淮、北汽蓝谷待靠华为“翻身”

    今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市场表现及研发投入,成为影响各车企业绩走向的核心因素。 截至10月31日,财联社记者统计了10家A/H股上市整车企业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其中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实现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9月刚刚登陆港股的奇瑞汽车,在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比亚迪、长城汽车和赛力斯现“增收不增利”;广汽集团、江淮汽车、北汽蓝谷和众泰汽车则持续呈现亏损状态。 上汽、长安营收、净利“双增长” 上汽集团第三季度实现总营收1694.03亿元,同比增长16.19%;归母净利润20.83亿元,同比增长644.88%。前三季度,上汽集团实现总营收4689.9亿元,同比增长8.95%;归母净利润81.01亿元,同比增长17.28%。 对于利润水平的大幅提升,上汽集团表示,“公司通过全力开拓市场,销量实现较快增长;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高运营效能,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并进一步加强了资金管理。” 今年以来,上汽集团汽车销量持续回升。1-9月上汽集团累计销量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3%。“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成为拉动上汽集团销量增长的“新三驾马车”。其中,1-9月,上汽自主品牌累计销量204.4万辆,同比增长29.2%,占公司销量比重达64%,较去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 新能源领域,上汽新能源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08.3万辆,同比增长44.8%,其中9月单月销售19万辆,创下历史新高。海外市场上,累计销量76.5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上汽MG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超过22万辆,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季度净利增长的长安汽车,当季实现营收422.36亿元,同比增长23.36%;归母净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2.13%。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收1149.27亿元,同比增长3.58%;归母净利润30.55亿元,同比下降14.66%。 营收增长的核心支撑同样来自销量。1-9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206.6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2.4万辆,同比增长59.72%;9月单月新能源销量更是突破1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87%,创年内单月新高。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同时,长安汽车为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加大营销投入。前三季度,长安汽车销售费用同比激增56.25%,远超营收与销量增长幅度。公司表示,费用上涨主要因新能源销量提升带来的销售服务费增加,以及新品上市推广、品牌宣传等广告费用增长。 三家车企身陷“增收不增利” 比亚迪、长城汽车和赛力斯在三季度共同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则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另一个侧写。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比亚迪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949.85亿元,同比下降3.05%;归母净利润78.23亿元,同比下降32.60%。从销量看,比亚迪1-9月累计销量326万辆,同比增长18.64%。相比去年的一路高歌猛进,比亚迪单月销量增长明显放缓,直至9月销量同比下降5.52%;自2024年3月以来则首现单月同比下降,终结了连续18个月的增长态势。 三季报显示,比亚迪前三季度研发费用高达437.5亿元,同比增长31.3%,成为直接拖累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不过,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提到,“公司现有技术仍有较大储备。如天神之眼B,二代刀片电池,兆瓦闪充,云辇等存在下放可能,DM-i技术也存在迭代可能,2026年仍有机会。” “公司海外才是未来的核心增长点,公司目前海外势能依旧较强。”上述研报认为。数据表明,1-9月,比亚迪海外销量达70.16万辆,同比增长132%,已超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总和。在日前开幕的东京车展上,比亚迪全球首发为日本市场量身定制的K-EV BYD RACCO,并同步推出“纯电+混动”双线策略,正式引入其在日本市场的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海狮06DM-i。 长城汽车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12.47亿元,同比增长20.51%;归母净利润为22.98亿元,同样出现了三成左右的同比下跌。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长城汽车解释称,“因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导致收益波动。”从成本上来看,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的销售费用为79.5亿元,研发费用为66.36亿元,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 三家“增收不增利”的车企中,赛力斯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81.33亿元,同比增长15.75%;归母净利润23.71亿元,同样出现了同比1.74%的小幅下降。销量方面,赛力斯1-9月累计销量为34.07万辆,同比下滑7.79%;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0.46万辆,同比下滑3.82%。 华为或成扭亏“关键先生” 在前述主要乘用车上市10家车企中,广汽集团三季度净亏损额最大,到达17.74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27.02%。广汽集团表示,业绩变动是综合因素所致,包括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需求结构快速升级导致汽车销量与盈利下滑,上年同期如祺出行港股上市估值溢价等。 数据显示,1-9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118.4万辆,同比下滑11.34%。在至关重要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广汽集团前三季度累计销量26.83万辆,同比下降4.99%。以往作为“利润奶牛”的合资品牌,广汽丰田累计销量54.32万辆,同比微增4.89%;广汽本田则持续降至至22.39万辆,同比下降27.58%,为集团内销量下滑最显著的品牌。 面对颓势,广汽集团从2024年底启动“番禺行动”,官宣“进入战时状态”。与华为加强合作成为广汽集团破局的关键。10月,广汽集团和华为乾崑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成立。根据双方规划,启境汽车将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最先进的智能技术,由华为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用户生态和品牌营销方面的实力,结合广汽在三电技术与整车制造领域的专长。 另一家选择与华为合作的江淮汽车,目前尚未度过“阵痛期”。江淮汽车三季度营收115.13亿元,同比增长5.54%;归母净利润亏损6.6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03.95%。江淮汽车解释称,公司高端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尚未实现规模效益。光大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尊界S800 订单表现验证产品力,看好产能爬坡+后续新车型推出带动边际改善,静待与华为合作的高附加值产品放量修复主业盈利能力。” 同样选择与华为合作的北汽蓝谷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8.67亿元,同比下降3.45%;归母净利润亏损为11.18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收窄。 北汽蓝谷目前已明确了“极狐+享界”的双品牌战略——享界上攻高端,极狐覆盖主流。享界品牌由北汽蓝谷与华为联合打造,“北汽all in享界,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富此前在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北汽蓝谷要在组织架构、资源投入、研发投入、渠道布局、品牌共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享界品牌,以确保商业成功。

  • 再生精铅持货商报价积极性不高 再生铅冶炼利润有收窄趋势【SMM再生精铅周评】

    SMM 10月31日讯: 本周再生精铅散单主流出厂报价对SMM1#铅均价减50-0元/吨,华中地区报价差异较大,升水20元/吨与贴水100元/吨报价均存。另外,再生铅炼厂成品库存未有明显积累,散单货源有限报价积极性不高。下游电池生产观望慎采,周内精铅成交情况一般。 因废电瓶价格尚未普遍跟涨,铅价亦窄幅震荡,目前多数炼厂仍可盈利。截至2025年10月31日,规模再生铅企业综合盈亏理论值为160元/吨,中小规模再生铅企业综合盈亏理论值为-56元/吨(模型中的副产品收益不包括锡、锑)。值得关注的是,下周个别大型炼厂复产叠加新扩建产能投产,再生铅供应或逐渐宽松;若废电瓶竞争压力增加抬高企业原料成本,再生铅冶炼利润或恶化。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炼厂废电瓶采购价格稳定 粗铅进口盈利收窄还原铅货源依然有限【SMM废电瓶&还原铅周评】

    SMM 10月31日讯: 周内再生铅炼厂废电瓶采购价格相对稳定,仅部分炼厂出现上涨。废铅酸蓄电池报废端相对稳定,回收商目前送货积极性尚可,多数炼厂表示原料到货量超过当日铅锭产量的60%。再生铅炼厂废电动主流含税价格稳定在9950-10100元/吨,短期企稳。 周内LME铅库存去库超过1万吨,伦铅震荡上行;国内铅价因下游铅锭采购意愿下滑而转弱,粗铅进口盈利收窄。国产还原铅货源依然有限,普通货源报价较少,含有少量锑、锡的还原铅价格高于普通货源100-200元/吨。截至2025年10月31日,还原铅主流出厂不含税价格为15950-16100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再生铅炼厂复产以及新增产能投产 下周再生铅成品库存增幅有望扩大【SMM再生铅库存周评】

    SMM 10月31日讯: 截至2025年10月30日,再生铅周度成品库存环比小增0.02万吨为0.39万吨。本周复产的再生铅炼厂主要以长单交付为主。目前在产炼厂的产量,除了满足下游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需求外,还需额外承担停产炼厂的长单交付任务。因此,再生铅炼厂的成品库存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不过,随着复产炼厂数量的增加以及新增产能的逐步投产,预计下周再生铅成品库存的增幅有望进一步扩大。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SMM再生铅冶炼厂周度开工率(2025.10.24-2025.10.30)【SMM铅周评】

    SMM 10月31日讯: 2025年10月24日-2025年10月30日SMM再生铅四省周度开工率为43.42%,较上周增加1.21个百分点。安徽地区个别炼厂复产,因此本周开工率小增,下周另有某大型炼厂复产,预计周度开工率环比增加5.94个百分点。河南地区某炼厂本周原料到货好转,产量增加;江苏和内蒙古地区周度开工率维稳。目前废电瓶市场供应情况尚可,叠加铅价震荡运行,再生铅炼厂冶炼利润稳定,同时下周仍有炼厂复产,下周再生铅开工率或维持增势。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期铅价格周度回顾(2025.10.27-2025.10.31)【SMM铅周评】

    SMM 10月31日讯: 本周伦铅开于2017美元/吨,盘初轻触低位2010.5美元/吨后震荡上行,周中LME铅去库超1万吨,下半周伦铅探高至2034.5美元/吨,截至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1日15:00,终收于2017美元/吨,涨幅0.02%。 本周沪铅主力2512合约开于高位17640元/吨,周初围绕17540元/吨宽幅震荡,因国内个别大型电池生产企业发布停产通知,停止铅锭采购,沪铅震荡下行后维持盘整态势,期间低位17315元/吨,终收于17390元/吨,跌幅1.17%。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中国稀土: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194.67% 稀土产品价格回升带动营收增长

    中国稀土10月30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94亿元,同比增长27.73%;实现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194.67%。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下降22.40%;实现归母净利润3047.52万元,同比下降26.43%。 中国稀土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加主要原因系稀土产品价格回升,公司调整了销售结构以及子公司正式生产影响。 中国稀土还在三季报中公告了其他重要事项: (一)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与 2024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并注销其法人资格的议案》,同意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华泰鑫拓。目前,公司已完成对华泰鑫拓的工商注销手续,华泰鑫拓的独立法人资格已被注销,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公司继承。具体内容详见2025 年1月17 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的《关于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并完成工商注销登记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02)。 (二)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稀土的全资子公司中稀永州新材 5000t/a 稀土分离加工项目整体竣工验收,转入正式生产运营。具体内容详见 2025 年 1 月 25 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的《关于5000t/a 稀土分离加工项目整体竣工验收暨转入正式生产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11)。 (三)根据中国稀土集团与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关于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无偿划转协议》,中国稀土集团拟将其持有的中国稀土 100,587,368 股股份,约占本公司股份总数的9.48%无偿划转给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5 年 4 月 25 日,公司接到中国稀土集团和广晟控股集团的通知,本次权益变动于2025年4 月 25 日取得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本次权益变动涉及的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于 2025 年 4 月 24 日办理完毕,过户数量为 100,587,368 股股份,约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9.48%,股份性质为无限售流通股。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中稀发展,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稀土集团,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亦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持续经营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具体内容详见2025 年4 月28 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的《关于股东权益变动进展暨股份完成过户登记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29)。 (四)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与 2025 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并注销其法人资格的议案》,同意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中稀赣州。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稀赣州的法人资格将被注销,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将由公司继承。具体内容详见 2025 年 8 月30 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的《关于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并注销其法人资格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50)。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对于主要业务和产品,中国稀土曾在其半年报显示:公司经营范围为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深加工产品经营及贸易;稀土技术研发及咨询服务;新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销售;矿业投资;矿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及贸易。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稀土矿、稀土氧化物等产品的生产运营,以及稀土技术研发、咨询服务。通过开采和外购稀土原料等方式进行分离加工,主导产品包括混合碳酸稀土、稀土氧化物混合精矿、高纯的单一稀土氧化物及稀土富集物等。混合碳酸稀土为稀土矿初级产品,进一步灼烧后得到稀土氧化物混合精矿,经过分离冶炼后得到高纯的单一稀土氧化物等。公司产品凭借优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晶体材料以及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 中国稀土在其三季报提及今年前三季度稀土产品价格回升等促进了营业收入的增加,回顾今年前三季度的碳酸稀土价格表现可以看出: 碳酸稀土今年9月30日的均价为45550元/吨,与其2024年12月31日的均价32250元/吨相比,上涨了13300元/吨,涨幅为41.24%。 》点击查看SMM稀土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10月31日,稀土市场产品价格涨跌互现。具体而言,稀土精矿整体出现下跌,其中,碳酸稀土报42900~43100元/吨,其均价为43000元/吨,较其前一交易日跌1.83%。氧化物方面:氧化镨钕价格下调至53-53.2万元/吨,氧化镝价格上调至155-160万元/吨,氧化铽价格上调至655-660万元/吨,氧化钆价格稳定在16-16.2万元/吨;氧化钬价格稳定在49.8-50.2万元/吨,氧化铒价格继续在33.6-33.8万元/吨之间波动。 当前,稀土市场呈现出价格分化的趋势:镨钕价格有所下降,而镝铽价格则持续上涨。具体来看,在镨钕市场中,随着交易情绪逐渐回归理性,下游实际需求并未显著增加,对高价镨钕产品的接受度较低,这导致了高价成交变得困难。因此,部分持有者主动降低了报价,使得镨钕金属及其氧化物的价格均出现了回落。至于中重稀土市场,在头部企业集中采购的推动下,氧化镝的价格继续小幅上升;同时,由于低价氧化铽货源减少,其报价也略有上调,不过涨幅相对较小。然而,对于中重稀土金属而言,由于询盘活动依然冷清,整体价格保持稳定。总之,在市场情绪趋于理性之后,因交投活动不活跃,镨钕类产品价格出现下滑;而镝、铽等中重稀土氧化物得益于采购活动的增加,价格呈现轻微上涨态势,但金属产品价格维持平稳。预计短期内,受市场交投状况影响,稀土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的走势。 推荐阅读: 》市场情绪回归理性 稀土价格出现分化【SMM稀土日评】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