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226

  • 澳大利亚镍业公司寻求投资者入股印尼工厂 邀请特斯拉、松下参观

    澳大利亚镍业公司(Nickel Industries)首席执行官周一表示,该公司正在邀请包括特斯拉(TSLA.US)在内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到其印尼工厂投资,为该工厂寻找潜在投资者。 这家镍生铁生产商正在向电动汽车行业的高纯度镍领域扩张,并正在印度尼西亚的莫罗瓦利建造一座价值23亿美元的工厂,该工厂将供应硫酸镍、高冰镍和混合氢氧化物沉淀(MHP)等产品。 澳大利亚镍业公司拥有该工厂55%的股份,其余股份由中国不锈钢生产商青山控股持有。 澳大利亚镍业公司首席执行官Justin Werner表示,在合作伙伴青山控股稀释其持有股份之际,公司正在寻求投资者入股至多20%的股份。 Werner表示:“我们对汽车制造商入股持开放态度。”并补充道,特斯拉、松下(PCRFY.US)和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等公司已经或即将参观印尼工厂。 据了解,随着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在印尼站稳脚跟,印尼的镍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预计到本十年末,印尼的镍产量将占全球供应量的近四分之三。 今年3月,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F.US)与淡水河谷印尼公司和华友钴业(603799.SH)斥资45亿美元入股印尼一家镍加工厂。 Werner表示,澳大利亚镍业公司的高压酸浸(HPAL)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底完工,每年将供应约7-8万吨镍产品,并补充道,该工厂预计将在2024年年中与客户签约。 他还指出,根据市场情况,该公司将寻求投放约0.7-0.8万吨MHP、约1万吨一级高冰镍,以及3-4万吨MHP、阴极镍或硫酸镍。

  • 据外电11月27日消息,以下为11月27日LME镍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 吨) 文华财经编辑:宋丽梅

  • 需求萎缩 沪镍跌至2021年4月以来最低

    据外电11月27日消息,沪镍周一跌至两年半低点,受累于不锈钢行业需求萎缩以及国内供应增加。 上海期货交易所基准1月期镍合约收跌5,840元,或4.5%,至每吨122,780元,盘中最低触及121,880美元,创主力合约2021年4月来最低。 LME三个月期镍目前下滑1.6%,至每吨15,875美元,盘中低见2021年3月以来最低价位每吨15,865美元。 一期货公司认为,不锈钢行业的亏损状况导致了更大范围的减产,并压低了原材料价格。电动汽车的镍消费量也低于预期。 市场还受到库存上升的影响,印尼和中国的产能均有所增加。 截至上周五,上期所镍库存增加16.4%至12,623吨,较年初水平约增加了四倍。 其他基本金属周一涨跌不一。LME三个月期铜下滑0.3%,至每吨8,407美元。 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力1月期铜合约收涨120元或0.2%,至每吨68,100元。 投资者将焦点转向关键的美国经济数据。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将于本周四公布,预计通胀率将放缓至2021年中期以来的最低点,这将强化市场对利率接下来将下降的押注。 LME三个月期铝上涨0.5%,报每吨2,227.50美元。 LME三个月期锡持稳于每吨23,875美元。 LME三个月期锌上涨0.1%,至每吨2,557美元。 LME三个月期铅下滑0.6%,至每吨2,183美元。

  • 明年铝供需缺口将翻倍?高盛预计:铝价有望涨超16%

    在国内铝供应持续受限、需求回暖的背景下,高盛集团继续看涨铝价,并预期2024年全球铝短缺将进一步扩大。 铝缺口或大幅扩大 当地时间周日(11月26日),高盛分析师尼古拉斯·斯诺登(Nicholas Snowdon)团队发布报告称,在冶炼厂产能达到上限以及中国云南地区电解铝的减产等多重因素支撑下,明年中国国内铝材的产量可能只会增长2%。而与此同时,铝需求将大幅增长,这将使得铝供需缺口在明年大幅扩大。 高盛预计, 明年全球原铝短缺将达到123万吨,几乎是2023年供应缺口的两倍。 高盛预计, 在未来12个月内,铝价格将升至每吨2600美元 。而据LME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一发稿,三个月期铝价格交投于2226美元左右,这意味着高盛预期铝价明年有望上涨超16%。 最近几周,随着中国密集出台房地产行业相关支持政策,铝价已经有所上涨。同时,鉴于中国铝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一半以上,近期因冬季水电短缺导致云南电解铝减产,中国冶炼厂产能达到上限,铝价预期继续受到支撑。 总体看好大宗商品 本月早些时候,高盛曾发布报告称,由于美联储鹰派货币政策立场削弱、经济衰退风险降低等因素,明年大宗商品的需求预计将被提振,价格也将随之上涨。 高盛建议在2024年做多大宗产品,并重点看涨原油、铜、铝等大宗商品。 该行预计,标普高盛大宗商品指数(S&P GSCI)的回报率将在21%左右。 在周日的最新报告中, 高盛预计铜价将在12个月内攀升至每吨1万美元。 截至本周一发稿,LME三个月期铜价格交投于8407美元左右,这意味着高盛预期铜价在未来一年存在近19%的上涨空间。 不过,高盛预计镍价将跌至每吨1.5万美元。截至发稿,LME三个月期镍报15890美元,为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 瑞银2024年基本金属展望:铜将出现供应缺口 铝价2024年晚些时候将走高 铅锌将小幅过剩

    据外电11月24日消息,瑞银(UBS)周五表示,随着2024年的临近,预计基本金属短期将大体区间内波动。 对金属的供应与需求的预估显示,基本面大体平衡。 预计明年铝市场将大体平衡,有短缺倾向,这可能推动铝价在2024年晚些时候走高。 预计镍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因为供应过剩的情况将加剧,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瑞银表示,对于锌和铅,预计将出现小幅过剩,库存有增加的风险。 对于镍而言,供应过剩量可能约占需求的6%。 今年全球铜需求料增长2.2%,低于此前预期的增长2.7%;明年全球铜消费量料增长3.3%。 瑞银表示,铜供需预估显示,未来将出现小幅短缺,今年的供应缺口估计为10.8万吨,大于之前预估的10.5万吨,2024年将出现7.3万吨供应缺口,之前预期为短缺5.4万吨。 预计2024年一季度铜价为每吨8,500美元,二季度为每吨9,000美元,三季度为每吨9,500美元,四季度为每吨9,500美元。 预计2024年一季度铝价为每吨2,250美元,二季度为每吨2,300美元,三季度为每吨2,350美元,四季度为每吨2,450美元。 预计今年全球精炼铝供应将仅扩大2.2%,2024年将增长2.7%。 2023年铝市将从之前预期的短缺48.4万吨转为过剩8.9万吨,2024年料短缺0.7万吨(之前预期为过剩38.5万吨)。 预计2024年一季度镍价为每吨16,500美元,二季度为每吨16,250美元,三季度为每吨16,000美元,四季度为每吨15,750美元。 瑞银称,镍供应强劲增长预计将令镍市今年供应大幅过剩20.1万吨,2024年过剩20万吨,分别高于此前预期的过剩10.5万吨和0.4万吨。 预计2024年一季度锌价为每吨2,500美元,二季度为每吨2,500美元,三季度为每吨2,600美元,四季度为每吨2,600美元。 瑞银预期2023年全球锌消费量将增长0.3%,低于之前预期的增长2.08%;2024年消费量预计增加2.8%,低于之前预期的3.9%。 预计2023年锌市场将出现19.2万吨左右的过剩,此前预估为短缺1.4万吨;2024年过剩量可能扩大至18.3万吨,此前预估为过剩1.1万吨。 预计2024年一季度铅价为每吨2,150美元,二季度为每吨2,150美元,三季度为每吨2,150美元,四季度为每吨2,20美元。 瑞银估计今年全球铅市场趋于平衡,之前预估为过剩3.8万吨;预计明年将出现6.2万吨过剩,之前预期为过剩5万吨。

  • 印尼不锈钢出口量9月环比降幅约33.23%  2023年除中国外印度和越南表现亮眼【SMM分析】

           2023年印尼不锈钢月出口量基本维持在30万吨以上,9月不锈钢出口至中国约12.53万吨,环比降幅约33.23%,同比降幅约43.79%;出口至中国环比累计出口至中国的总量约109.52万吨,同比降幅约40.61%,2023年受不锈钢消费整体消费疲弱影响,印尼当地部分不锈钢产线调整生产节奏,2023年1-9月印尼不锈钢总产量约304.03万吨,同比降幅约19.18%。        分国别来看,中国、中国台湾、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意大利、土耳其、泰国、美国仍是出口占比前十国家和地区,总计占比在99%以上。1月出口至中国仍保持在16万吨以上,从2月开始随即下滑,主因从2月开始印尼德龙逐步调整开工率,另外国内不锈钢库存高位,整体供需矛盾凸显,出口至中国总量下滑。6月印尼镍矿配额收紧事件发酵,中国不锈钢市场预期较强,出口至中国总量开始爬坡,但受不锈钢需求疲弱预期落空,9月中国占比大幅下滑。整体来看,中国仍是印尼的第一出口大国。除中国外,印度和越南较为亮眼,在出口总量下滑较为明显的5月和7月,出口至印尼总量不减反增,而越南则保持平稳的消费月总量保持在2.5万吨以上。2023年1-9月印尼出口至印度总量约49.64万吨,同比增幅约69.48%,出口至越南总量约32.1万吨,同比增幅约26.68%。         分型态来看,9月不锈钢废料出口量约0.32万吨,环比降幅约25.01%;不锈钢钢坯出口量约12.18万吨,环比降幅约24.94%;不锈钢热轧出口量约12万吨,环比增幅约6.08%;不锈钢冷轧出口量约7.33万吨,环比降幅约28.84%;不锈钢线棒材出口量约0.39吨,环比降幅约93.1%。1-9月累计不锈钢废料出口量约2.58万吨,同比降幅约9.15%;累计不锈钢钢坯出口量约91.41万吨,同比降幅约33.21%;累计不锈钢热轧出口量约121.45万吨,同比降幅约6.66%;累计不锈钢冷轧出口量约84.39万吨,同比增幅约4.29%,累计不锈钢棒线材出口量约86.78吨,同比增幅约57.01%。   》点击查看SMM不锈钢数据库

  • 昨日镍及不锈钢继续走弱。 宏观方面,海外市场情绪偏弱,持续施压镍价;近期国内重提地产政策,但对不锈钢提振有限。 纯镍方面,随着镍价持续下跌,近期现货市场成交略有好转,但是电积镍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跌破,关注企业投产意愿变化;INSG数据显示,9月全球镍过剩14200吨,过剩进一步加剧。 硫酸镍方面,需求持续偏差,价格再度走弱,市场活跃度不高叠加企业资金回流需求,盐厂挺价心态有所走弱。 镍铁方面,供应端铁厂库存偏高,供需较为宽松,原料端对不锈钢的打压仍在持续。 不锈钢方面,成交继续偏弱不见好转;本周库存继续去库,但幅度有所放缓,主因市场到货不多。 操作上,镍及不锈钢空单继续持有。

  • 分析人士:明年镍市延续供应过剩局面

    11月23日,沪镍加速破位下跌,主力合约NI2312盘中最低录得126440元/吨,为2021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收报127720/吨。当前距9月的镍价高点173750元/吨已回撤27%左右。 中信建投期货有色分析师王彦青表示,近期镍价加速下跌主要受宏观与产业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宏观方面,近期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疲软,财政支持力度也有所减弱,市场担忧海外经济陷入下行周期,同时近期人民币表现强势,使得沪镍较伦镍跌幅更为明显。产业方面,随着镍中间品产能释放,转产电积镍成本持续下滑,带动镍价中枢不断走低。 从供需角度看,王彦青认为过剩压力依然不减,一级镍产能持续增长,国内企业暂未表现出明显的减产或推迟投产的意愿,需求端除了合金板块外,下游消费均表现偏弱。镍市过剩压力下,库存正不断累积。 一德期货有色分析师谷静表示,近期沪镍期货屡创新低的底层逻辑是今年镍市的全面过剩,国内外纯镍库存明显增加。近期加速下跌是因为下游表现持续低迷,市场看空情绪较浓。她认为当前镍市依旧供强需弱,预计2023年全面过剩,2024年将延续过剩格局。 “事实上,纯镍过剩从年初纯镍生产企业产能投放计划中已现端倪,只是市场对新能源及国内需求恢复抱有一定期待,库存也始终在低位徘徊。”海通期货有色研究员袁正向记者表示,从现实情况看,下游需求尤其是不锈钢及新能源的需求增长远不及镍系产品产能投放的增速。 他表示,从最近纯镍库存持续增长的表现看,基本确认了镍市过剩,且尚未有纯镍生产企业减产,因而过剩局面仍将持续。另外,印尼结束矿业调查后镍铁供应恢复、过剩预期兑现和成本坍塌是近期镍价破位下行的重要因素。 王彦青认为,目前镍产业链主要面临两大压力:一是此前中间品偏紧格局不断缓解,可能导致转产电积镍成本走弱,将驱动镍价继续下移;二是国内生产企业未表现出明显减产或推迟投产意愿,在需求偏弱格局下,镍市过剩压力不减。 袁正表示,镍产业链当前面临的主要压力是下游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预期兑现,库存持续上升使得现货升水的情况逐渐改变。 “当前硫酸镍、纯镍生产利润被快速挤压,但部分技术路线仍有利润空间,企业减产意愿不足。价格持续下行不断试探成本线,在供给过剩格局扭转之前,预计价格将进一步下探,直至达到纯镍供需平衡点。目前产业链上游的镍矿及中间品尚有利润,但负反馈持续进行,上游成本支撑对后续镍价表现尤为关键。”袁正说。 谷静表示,从电解镍生产利润看,目前不同原料外采高冰镍、MHP以及硫酸镍都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意味着这部分产能在不远的将来会出清,但当前电镍累积的库存并不足以支撑这部分产能出清后的需求,生产积极性下降势必对供应造成影响。 细分看,镍主要下游不锈钢厂前期累积的库存依旧没能有效去化,而新能源对镍的需求增速下滑。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三元前驱体总产量在74.8万吨,同比下降3.75%,年内三元前驱体总产量同比呈下降趋势,同时海外需求疲弱,出口数据下滑且短期看不到好转迹象,市场对新能源耗镍量的预期远低于年初的预估。 在谷静看来,2023年镍市进入全面过剩格局,预计2024年过剩量有增无减。但从估值角度看,电镍价格在击穿硫酸镍价格支撑后,继续向下寻找成本支撑,按当前价格折算成本在128500元/吨,结合当前盘面价格看,下方空间有限。由于当前产业链利润均较差,势必对镍第一生产大国印尼造成影响,后期需关注其关于镍矿的政策变动。 不过袁正认为,从目前产业链负反馈进一步加深、过剩情况传导至上游镍铁端的情况看,期镍主力合约仍有向下的空间,将逐渐试探产业链各生产技术的成本线,目前下一个成本支撑在120000元/吨,能否突破需观察实际供需表现。 他表示,后续需观察以下几方面情况:宏观方面关注美国的就业、通胀数据;事件方面关注印尼矿端政策调整;供需层面关注镍厂投减产计划、库存变动等。 展望未来,王彦青表示,短期镍价支撑位在125000元/吨附近,过剩逻辑下中期镍价仍将趋势性下跌。他提醒投资者关注以下几点:第一,美债收益率见顶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市场情绪修复对镍价的阶段性支撑。第二,转产电积镍成本变化对镍价的影响,以及转产利润收窄对企业投产的影响。第三,人民币汇率走强对镍价造成的压力。

  • 供应过剩拖累沪镍刷两年多新低 短期镍价仍偏弱 关注供需变化及原料企业盈利状况【SMM分析】

    》2023 SMM东南亚镍铬锰不锈钢产业大会 SMM11月23日讯:延续10月以来的弱势,11月沪镍主连接连下挫。11月23日刷2021年5月以来新低至126440元/吨,连续六日飘绿,截至日间收盘跌3.24%,较月初跌11.72%。 伦镍走势亦然,11月走势偏弱,23日刷以来新低至16335美元/吨,截至16:14分跌0.73%,跌幅较沪镍小,较月初跌9.22%。 沪、伦镍走势变化: 》点击查看金属期货走势 现货市场 11月以来, SMM 1#电解镍 现货均价延续10月弱势,11月23日报128600元/吨,较前一日跌2.77%,较月初已跌约11.65%。 据 SMM调研 显示,11月23日沪镍主连大幅下降,现货升贴水较昨日相比小幅上升,现货市场成交有所好转。 SMM 1#电解镍现货价格变化走势: 》查看SMM镍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基本面 成本端: 在非一体化电镍生产企业亏损运营近三个月的背景下,镍价的理论价格支撑位随之下移到一体化企业生产电积镍的成本线。目前镍价跌破13万元/吨,预示着以高冰镍为原料生产电积镍的一体化成本线也被打破。当前价格下,生产纯镍几乎均面临着亏损。 供需端: 当前镍价持续下行的主要动力是纯镍供应持续过剩的基本面格局。 产量方面,今年以来国内电解镍产量呈持续增加的走势,10月产量共计2.4万吨,环比增8.9%,同比增55.7%。预计11月国内电解镍产量2.4万吨,环比持平,主因年内大部分新增产能均在10月达成满产,其余新增产能预计将在2024年投产,因此后续产量增量或集中在2024年。整体来看,2023下半年国内电积镍放量符合预期。 国内电解镍产量变化走势: 2023年国内纯镍产量同比增产约34%。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电解镍产量增幅仅4.4%,而电积镍产量同比增约12倍。而下游需求端来看,纯镍的下游需求几乎只依靠合金板块的增速,电镀行业方面因环保原因行业无法快速扩张,不锈钢行业对纯镍的需求随着NPI等其他原料的经济性优势扩大影响,在2023年纯镍仅占不锈钢原料的2%左右且预计明年下跌到1.75%左右。 因此,面临纯镍供应持续增加但下游需求宽度缩窄,在仅依靠合金一个板块的情况下,未来纯镍过剩预期或将走阔。 目前镍价大幅跳水或将导致未来纯镍供应增速放缓。目前生产电积镍的主要原料分别是MHP与高冰镍。据SMM测算,预计2024年全球用高冰镍生产电积镍的产量占比约占全部电积镍产量的40%。在此基础上,目前的镍价已经跌破部分原料为高冰镍的一体化生产电积镍企业的成本线,据SMM数据库显示,11月冰镍为原料的一体化企业生产电积镍的利润率为-3%。企业的持续亏损生产或影响目前的产量减产,同时更有可能导致新增产能的推迟投产。 》SMM:镍价跌破13万关口 部分一体化生产企业开始亏损 综上: 尽管目前市场上暂无生产企业减产或停产,但镍价三个月以来陆续跌破外采原料价格以及自有原料(高冰)价格,目前已经开始下探自有MHP生产电积镍的成本线。若所有成本线均被打破,或将导致部分生产企业选择减产或停产。 库存: 今年以来国内分地区纯镍社库总量持续增加,11月10日约为11.44万吨触及年内高点,17日有所去库,其中镍豆库存累库70吨吨,镍板去库630吨。上周期价低位震荡下行,现货升水在期货低位局面下仍保持较低水平叠加下游需求缓慢恢复,周内存有零星成交,纯镍社会库存去库。 国内分地区纯镍社库变化走势: 》点击查看SMM镍产业链数据库 SMM展望 基本面供应端过剩,需求相对偏弱,成本端电镍生产企业面临亏损。供应过剩是当前镍价走弱的主要原因,11月末镍价或维持弱势运行,关注供需端的变化,以及原料企业的盈利状况。

  • 据外电11月23日消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镍价格周四上涨,受到美元走软的支撑,但日内早些时候镍价曾触及两年半来的最低水平,这是因为供应过剩相关担忧难消。 截至北京时间17:27,LME三个月期镍上涨0.33%,至每吨16,490美元,该合约日内早些时候一度触及2021年4月以来最低的16,280美元。 沪镍主力2312合约收低3.24%,至每吨127,720元,日内早些时候一度下挫逾4%至126,440元,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 沪镍与伦镍今年迄今已下跌约四成,成为上期所和LME市场表现最差的基本金属。 **镍市供应过剩量扩大** 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球镍市场供应过剩23,900吨,去年同期供应过剩14,200吨。2023年8月全球镍市场供应过剩15,300吨。 数据显示,2023年前九个月,全球镍市场过剩155,000吨,去年同期过剩60,500吨。 印尼供应激增,盖过了需求,导致市场过剩。 一家期货公司称:“短期镍价将受到持续供应过剩以及成本支撑影响。” 上期所上周五发布的库存周报显示,沪镍库存为10,847吨,徘徊在2021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其他基本金属** 受美元走软支撑,LME基本金属大多上涨,LME三个月期铜上涨1.10%,至每吨8,445.50美元;期铝上涨0.25%,至每吨2,224美元;期锡下跌1.80%,至每吨24,220美元;期锌上涨1.60%,至每吨2,535美元;期铅上涨0.09%,至每吨2,223.50美元。 美元走软,令以美元计价的基本金属价格对于其他货币持有者而言变得相对有吸引力。 上期所基本金属主力合约悉数收低,沪铜主力2401合约下跌0.32%,至每吨67,800元;沪铝主力合约下跌0.48%,报每吨18,725元;沪锌下跌0.57%,报每吨20,935元;沪铅下跌1.28%,报每吨16,530元;沪锡下跌2.64%,报每吨202,070元,稍早触及五个月低点200,600元。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宋丽梅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