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226个
格林美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营收为72.89亿元,同比减2.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1.34亿元,同比减58.65%。前三季度营收为202.28亿元,同比减5.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5.48亿元,同比减45.56%。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材料制造+城市矿山开采”双轨驱动业务体系稳步发展,公司踏浪前行,攻坚克难,以斗争的精神应对全球行业各种挑战和不利因素,维持了核心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的核心地位,有效遏制了销售与业绩的下滑速度,为2024年业绩重回高增长通道铸底。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一期已以世界行业先进水平运行,并达产达能,实现良好效益。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二期如火如荼加快建设,将在2024年全面投产,为公司三元前驱体的全球市场竞争力提供充足的保障。公司建立与印尼本土红土镍矿矿主共同开发印尼镍资源并生产新能源原料的合资通道,有效应对IRA法案,打开了通往欧美市场的大门,将保障公司全球化战略利益需要。公司跑步完善动力电池业务模式,实现动力电池业务大幅增长,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2023年1-9月,公司核心产品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120,227吨,同比增长14.5%,出货量稳居全球市场前二。公司通过超高镍新一代前驱体等创新产品占领了全球高端三元市场,维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稳定与提升,有力保障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奔向全年预期目标。 2023年1-9月,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累计回收19,732.36吨(2.10GWh),同比增加54%,销售收入64,255.66万元,同比增长39%,并在全行业盈利能力下滑与挑战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彰显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模式的抵制行业不利因素的强大韧性与未来盈利能力。公司积极推动完成下属公司武汉动力再生的社会化股权混改,引进高瓴投资、ECOPRO等全球战略投资者,与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建立从绿色报废端到绿色产品端的定向循环模式,公司“动力电池回收—电池再利用—材料再制造—电池再制造”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模式不断升级。动力电池回收的技术研发持续深化,智能柔性拆解线3.0正式启用,CTP电池包数字化除胶工艺技术与装备取得重要突破进入产业化实施,采用超精准定向提取技术、内源铝氟吸附纯化技术等创新技术成功实现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中全组分金属回收到电池级原料的高效再制造,解决了传统工艺中锂回收率低的难题,锂的回收率突破93%,公司正在全力挑战锂回收率超过95%的超高水平,并打通了与比亚迪等核心电池厂的锂镍钴定向循环通道。 2023年1-9月,公司印尼青美邦镍资源项目实现出货17,360金属镍的MHP,为公司贡献良好收益,将保障全年完成26,000金吨镍的产量。印尼青美邦镍资源项目标志全球首例由公司自主设计、自主运行的红土镍矿高压湿法冶金技术项目在印尼成功运行,帮助印尼实现由红土镍矿直接生产新能源原材料的产业升级。印尼青美邦镍资源项目投资产出率、产品质量与运行成本均居世界行业先进水平,碳排放大幅低于现行的火法工艺,成为公司利润新增长点,标志公司在全球镍资源湿法冶金技术领域的先进地位。 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走向全面扩容建设新阶段,并打通与印尼本地镍资源矿主深度融合合作之路,夯实公司三元前驱体核心业务竞争全球市场的底盘,为2024年业绩重回增长通道铸底。镍资源项目二期全面进入建设状态,印尼镍资源产能扩产到9.3万吨金属镍,镍资源项目总产能计划达到12.3万吨金属镍,2024年将全面投产。2023年9月24日,格林美与印尼镍资源行业巨头PTMerdekaBatteryMaterialsTbk(以下简称“默迪卡”)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签署了《关于建设新能源用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镍中间体)(30,000吨镍/年)的合资协议》。默迪卡是印尼核心红土镍矿SCM矿山的控股股东,SCM矿山拥有非常丰富的红土镍矿储量。按照协议,默迪卡提供镍矿并占股55%,格林美提供技术并占股45%,实现“印尼资源—中国技术—欧美市场”的合作模式,有效应对美国IRA法案的挑战,建设以印尼资源为主导、由印尼企业控股的红土镍矿HPAL工艺制造新能源原料的首家企业,实现印尼资源与中国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满足格林美全球化战略利益需要,也必将推动印尼镍资源开发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为了应对全球行业市场竞争需要,维护公司全球市场核心地位,实现“把红土镍矿投进去,把电池材料炼出来”的矿产高技术应用的理想,把红土镍矿到新能源三元材料的全产业链在印尼完全打通,2023年9月24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印尼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的议案》,由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福安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新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印尼投资建设印尼第一条年产3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利用印尼青美邦镍资源项目自产的氢氧化镍钴锰混合物(MHP)为原料,实现“红土镍矿—MHP原料—三元前驱体材料”的红土镍矿直接到动力电池三元材料全产业链建设。该项目是印尼第一条三元前驱体产线,将于2024年4月投入运行,是公司在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的严峻形势下,抢占先机,率先将三元前驱体的核心产能出海布局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将有利于降低物流与制造成本,直接面向欧美市场,有效提升公司核心业务的全球竞争力,良好满足欧美等海外市场对动力电池用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的需求,有效应对全球行业市场的竞争挑战,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格林美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营收为72.89亿元,同比减2.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1.34亿元,同比减58.65%。前三季度营收为202.28亿元,同比减5.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5.48亿元,同比减45.56%。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材料制造+城市矿山开采”双轨驱动业务体系稳步发展,公司踏浪前行,攻坚克难,以斗争的精神应对全球行业各种挑战和不利因素,维持了核心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的核心地位,有效遏制了销售与业绩的下滑速度,为2024年业绩重回高增长通道铸底。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一期已以世界行业先进水平运行,并达产达能,实现良好效益。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二期如火如荼加快建设,将在2024年全面投产,为公司三元前驱体的全球市场竞争力提供充足的保障。公司建立与印尼本土红土镍矿矿主共同开发印尼镍资源并生产新能源原料的合资通道,有效应对IRA法案,打开了通往欧美市场的大门,将保障公司全球化战略利益需要。公司跑步完善动力电池业务模式,实现动力电池业务大幅增长,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2023年1-9月,公司核心产品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120,227吨,同比增长14.5%,出货量稳居全球市场前二。公司通过超高镍新一代前驱体等创新产品占领了全球高端三元市场,维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稳定与提升,有力保障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奔向全年预期目标。 2023年1-9月,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累计回收19,732.36吨(2.10GWh),同比增加54%,销售收入64,255.66万元,同比增长39%,并在全行业盈利能力下滑与挑战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彰显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模式的抵制行业不利因素的强大韧性与未来盈利能力。公司积极推动完成下属公司武汉动力再生的社会化股权混改,引进高瓴投资、ECOPRO等全球战略投资者,与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建立从绿色报废端到绿色产品端的定向循环模式,公司“动力电池回收—电池再利用—材料再制造—电池再制造”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模式不断升级。动力电池回收的技术研发持续深化,智能柔性拆解线3.0正式启用,CTP电池包数字化除胶工艺技术与装备取得重要突破进入产业化实施,采用超精准定向提取技术、内源铝氟吸附纯化技术等创新技术成功实现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中全组分金属回收到电池级原料的高效再制造,解决了传统工艺中锂回收率低的难题,锂的回收率突破93%,公司正在全力挑战锂回收率超过95%的超高水平,并打通了与比亚迪等核心电池厂的锂镍钴定向循环通道。 2023年1-9月,公司印尼青美邦镍资源项目实现出货17,360金属镍的MHP,为公司贡献良好收益,将保障全年完成26,000金吨镍的产量。印尼青美邦镍资源项目标志全球首例由公司自主设计、自主运行的红土镍矿高压湿法冶金技术项目在印尼成功运行,帮助印尼实现由红土镍矿直接生产新能源原材料的产业升级。印尼青美邦镍资源项目投资产出率、产品质量与运行成本均居世界行业先进水平,碳排放大幅低于现行的火法工艺,成为公司利润新增长点,标志公司在全球镍资源湿法冶金技术领域的先进地位。 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走向全面扩容建设新阶段,并打通与印尼本地镍资源矿主深度融合合作之路,夯实公司三元前驱体核心业务竞争全球市场的底盘,为2024年业绩重回增长通道铸底。镍资源项目二期全面进入建设状态,印尼镍资源产能扩产到9.3万吨金属镍,镍资源项目总产能计划达到12.3万吨金属镍,2024年将全面投产。2023年9月24日,格林美与印尼镍资源行业巨头PTMerdekaBatteryMaterialsTbk(以下简称“默迪卡”)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签署了《关于建设新能源用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镍中间体)(30,000吨镍/年)的合资协议》。默迪卡是印尼核心红土镍矿SCM矿山的控股股东,SCM矿山拥有非常丰富的红土镍矿储量。按照协议,默迪卡提供镍矿并占股55%,格林美提供技术并占股45%,实现“印尼资源—中国技术—欧美市场”的合作模式,有效应对美国IRA法案的挑战,建设以印尼资源为主导、由印尼企业控股的红土镍矿HPAL工艺制造新能源原料的首家企业,实现印尼资源与中国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满足格林美全球化战略利益需要,也必将推动印尼镍资源开发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为了应对全球行业市场竞争需要,维护公司全球市场核心地位,实现“把红土镍矿投进去,把电池材料炼出来”的矿产高技术应用的理想,把红土镍矿到新能源三元材料的全产业链在印尼完全打通,2023年9月24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印尼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的议案》,由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福安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新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印尼投资建设印尼第一条年产3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利用印尼青美邦镍资源项目自产的氢氧化镍钴锰混合物(MHP)为原料,实现“红土镍矿—MHP原料—三元前驱体材料”的红土镍矿直接到动力电池三元材料全产业链建设。该项目是印尼第一条三元前驱体产线,将于2024年4月投入运行,是公司在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的严峻形势下,抢占先机,率先将三元前驱体的核心产能出海布局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将有利于降低物流与制造成本,直接面向欧美市场,有效提升公司核心业务的全球竞争力,良好满足欧美等海外市场对动力电池用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的需求,有效应对全球行业市场的竞争挑战,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17日16时14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北纬5.55度,东经125.15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70千米。 周边城市: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2座大中城市,最近为达沃(纳卯)(Davao),距震中约178公里。 据公开资料显示,菲律宾的镍矿集中分布在棉兰老岛的Davao Oriental省和巴拉望岛Palawan,储量分别为4.757亿吨(占总储量43.69%)和4.071亿吨(占总储量37.38%)。 其它有较大规模镍矿藏的省还有棉兰老岛的东达沃省(Surigao del Norte)的诺诺克岛(Nonoc)和吕宋岛的三描礼士省(Zambales)。 主要的镍矿出口港为三描礼士港,还有棉兰老岛的苏里高(Surigao)--Da vao Oriental省-巴拉望-东达沃省-Zambales。 SMM将持续跟踪报道。
隔夜LME镍跌2.06%,沪镍跌2.41%。库存方面,昨日LME镍库存增加750吨至44262吨;国内SHFE仓单维持8782吨。升贴水来看,LME0-3月升贴水维持负数;进口镍升贴水维持-100元/吨。消息面,据WBMS,2023年9月,全球精炼镍产量为26.99万吨,消费量为26.9万吨,供应过剩0.09万吨;9月,全球镍矿产量为30.4万吨。 不锈钢方面,供应减产,需求疲软,上周全国主流市场总库存101.49万吨,周环比下降2.14%,以200系、300系资源降量为主,库存仍处较高水平,成本端受镍铁产量供应增加,且面临一定库存压力,成交价再度下跌,对不锈钢的成本支撑减弱。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终端销售数据放缓或将进一步传导至中上游,11月正极材料产量预计环比小幅下滑,拖累硫酸镍需求。同时,随着MHP供应紧张缓解,硫酸镍价格有所下跌,电积镍理论成本线下移。纯镍基本面供强需弱,成本支撑趋弱,价格或震荡偏弱运行,但低位或有一定韧性。
据外电11月16日消息,以下为11月16日LME镍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 吨) 文华财经编辑:李志伟
隔夜镍价继续走弱,主力2312合约收于135620元/吨,跌2.41%。从成本端来看,新能源领域需求疲弱,叠加印尼湿法、火法项目产量持续释放,不管是从高冰镍、MHP还是硫酸镍来看,成本支撑力度都不够。随着国内新增及扩建的精炼镍项目产量持续释放,全球精炼镍已进入过剩阶段。海内外库存已进入累库阶段,供应过剩将压制镍价重心继续下移,可考虑逢高建立空单。 本周不锈钢库存小幅下降,但目前不锈钢库存仍处于较高位置,不锈钢上方压力较大。而且近期镍铁、镍矿价格回落,不锈钢成本继续下移。成本下移背景下,钢厂利润回升,后续减产力度存疑。整体在成本下滑影响下,不锈钢价格重心或继续下移,建议逢高建立空单。
东方电热表示,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布局:新能源业务(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加热元件、锂电池材料)、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及光通信材料业务。总体发展情况: 1.公司目前的净利润大多数是新能源板块业务创造。未来3至5年,新能源板块将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有希望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及光通信材料业务以保持稳定为主。为提升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的毛利率,公司从技术创新、工艺改善、提升生产效率、拓展新应用领域等多方面大力推行挖潜增效,降低成本。长远来看,随着新能源业务收入的提升,家用电器元器件及光通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逐步下降。 关于锂电池材料业务 1.募投项目中的连续退火线已完成两次试车,其中9月中旬第一次试车,主要工艺参数及重点质量指标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相关工艺、设备经整改完善后于10月中旬进行了第二次试车,整体工序运行情况良好,产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新下线的产品已经给相关的客户送样做进一步验证,部分产品也直接销售给了客户。 2.关于客户最新进展: (1)46系列大圆柱方面,公司正严格按照国外某重点新能源车企的要求,持续推进材料验证对接。国内部分客户也在积极验证中。根据了解的各方面信息,公司综合分析预测明年二季度开始、最迟三季度,46系列动力电池的需求批量释放的可能性较大,届时公司的预镀镍材料需求有望快速增加。 (2)消费电子方面,江苏海四达采购量稳步增加;海金杜门碱性电池的负极材料验证通过,已开始下订单,计划明年1月份对壳身应用开始验证;国内LG也在加紧对接,有望明年上半年开始切换。 3.由于圆柱电池采用的是预镀镍钢壳材料,具有安全性高、抗压强度大、耐腐蚀性强、能量密度相对较高的优点。 4.公司预镀镀材料定价策略采用的是成本加成,对标进口材料在国内的报价并保持一定的价格优惠。公司认为,未来随着大圆柱电池的需求放量,预镀镍材料需求有望远大于供应,供需关系可能会成为价格的决定因素。 关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 1.目前,新能源装备业务的业务来源主要为多晶硅还原炉及多晶硅冷氢化用电加热器,随着多晶硅价格回落,跨界投资者减少,短期内投资出现下降。但原来的多晶硅上下游企业开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寻求企业内部的产业一体化。预计行业未来将逐步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 2.熔盐储能及高炉炼钢高温高效电加热器有望带来可观的业务收入。熔盐储能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的调峰配套,公司已经完成示范化项目验证,客户十分认可;今年开始已有产业化项目逐步落地,同时有多家电厂找公司进行方案设计,后续市场增长空间较大;高炉炼钢高温高效电加热器及相关产品的开发验证在持续进行,潜在的市场空间预计在百亿以上,后面增量可观。 关于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 1.目前,正常情况下,一辆新能源汽车用两套PTC电加热器系统:一套用于电池(以水暖为主),另一套用于空调(以风暖为主)。 2.目前,新能源市场的市场渗透率在30%左右,当前的产销量绝对值已较大,未来增速下降是大概率的事。公司原有产能较小,目前是产能快速提升,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公司今年目标是销售超100万套,明年目标是销售200万套至300万套。 3.公司去年完成了多家车企的新车型定点,今年又新增了几家。公司一直在进行客户开拓,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是公司的目标客户。 4.公司规模化量产的膜加热器已经开始得到客户的认可,批量用于新能源汽车。 5.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PTC电加热器平均单价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毛利率总体保持平稳。
东方电热表示,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布局:新能源业务(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加热元件、锂电池材料)、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及光通信材料业务。总体发展情况: 1.公司目前的净利润大多数是新能源板块业务创造。未来3至5年,新能源板块将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有希望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及光通信材料业务以保持稳定为主。为提升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的毛利率,公司从技术创新、工艺改善、提升生产效率、拓展新应用领域等多方面大力推行挖潜增效,降低成本。长远来看,随着新能源业务收入的提升,家用电器元器件及光通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逐步下降。 关于锂电池材料业务 1.募投项目中的连续退火线已完成两次试车,其中9月中旬第一次试车,主要工艺参数及重点质量指标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相关工艺、设备经整改完善后于10月中旬进行了第二次试车,整体工序运行情况良好,产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新下线的产品已经给相关的客户送样做进一步验证,部分产品也直接销售给了客户。 2.关于客户最新进展: (1)46系列大圆柱方面,公司正严格按照国外某重点新能源车企的要求,持续推进材料验证对接。国内部分客户也在积极验证中。根据了解的各方面信息,公司综合分析预测明年二季度开始、最迟三季度,46系列动力电池的需求批量释放的可能性较大,届时公司的预镀镍材料需求有望快速增加。 (2)消费电子方面,江苏海四达采购量稳步增加;海金杜门碱性电池的负极材料验证通过,已开始下订单,计划明年1月份对壳身应用开始验证;国内LG也在加紧对接,有望明年上半年开始切换。 3.由于圆柱电池采用的是预镀镍钢壳材料,具有安全性高、抗压强度大、耐腐蚀性强、能量密度相对较高的优点。 4.公司预镀镀材料定价策略采用的是成本加成,对标进口材料在国内的报价并保持一定的价格优惠。公司认为,未来随着大圆柱电池的需求放量,预镀镍材料需求有望远大于供应,供需关系可能会成为价格的决定因素。 关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 1.目前,新能源装备业务的业务来源主要为多晶硅还原炉及多晶硅冷氢化用电加热器,随着多晶硅价格回落,跨界投资者减少,短期内投资出现下降。但原来的多晶硅上下游企业开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寻求企业内部的产业一体化。预计行业未来将逐步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 2.熔盐储能及高炉炼钢高温高效电加热器有望带来可观的业务收入。熔盐储能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的调峰配套,公司已经完成示范化项目验证,客户十分认可;今年开始已有产业化项目逐步落地,同时有多家电厂找公司进行方案设计,后续市场增长空间较大;高炉炼钢高温高效电加热器及相关产品的开发验证在持续进行,潜在的市场空间预计在百亿以上,后面增量可观。 关于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 1.目前,正常情况下,一辆新能源汽车用两套PTC电加热器系统:一套用于电池(以水暖为主),另一套用于空调(以风暖为主)。 2.目前,新能源市场的市场渗透率在30%左右,当前的产销量绝对值已较大,未来增速下降是大概率的事。公司原有产能较小,目前是产能快速提升,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公司今年目标是销售超100万套,明年目标是销售200万套至300万套。 3.公司去年完成了多家车企的新车型定点,今年又新增了几家。公司一直在进行客户开拓,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是公司的目标客户。 4.公司规模化量产的膜加热器已经开始得到客户的认可,批量用于新能源汽车。 5.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PTC电加热器平均单价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毛利率总体保持平稳。
宏观面,美国10月CPI低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指数下挫,提振有色金属盘面。 基本面,在供应过剩、需求不振及电积镍成本松动因素下,镍价持续承压。精炼镍产量仍在继续释放,库存延续累库趋势,过剩压力愈发凸显。随着不锈钢厂11月继续减产,镍的需求趋弱。电积镍成本在中间品供应增量预期下松动。 综合来看,镍基本面供大于需格局较明晰,中长期对镍保持看空思路,但短期来看,镍价在连续下行后估值偏低,且绝对低位库存和生产成本为镍价提供一定的支撑,镍价或在宏观利好情绪提振下小幅修复后震荡偏弱运行。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