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229

  • 紫金矿业2024年净利同比预增约51.5% 2025年计划产矿产铜115万吨

    紫金矿业1月21日晚间公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20 亿元,与上年同期211.19亿元相比,将增加约108.81亿元,同比增加约51.5%。 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314 亿元,与上年同期216.17亿元相比,将增加约97.83亿元,同比增加约45.3%。 对于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紫金矿业表示: (一)2024年度,公司矿产铜107万吨(含卡莫阿铜业权益产量19.5万吨;2023 年度:101万吨);矿产金73吨(2023年度:68吨);矿产锌(铅)45万吨(2023 年度:47万吨);矿产银436吨(2023年度:412吨)。 (二)2024年度,公司主营金属矿产品量价齐升,成本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境外权属企业运营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增强。 紫金矿业还公告了公司2025年度主要矿产品产量计划: 公司提出2025年度主要矿产品产量计划如下:矿产铜115万吨,矿产金85吨, 矿产锌(铅)44万吨,当量碳酸锂4万吨,矿产银450吨,矿产钼1万吨。 紫金矿业1月16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紫金国际控股拟以35元/股的对价,收购藏格创投、四川永鸿、林吉芳、新沙鸿运合计持有的藏格矿业3.92亿股股份,对应股权比例为24.82%,交易金额共计137.29亿元。本次交易前,公司已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藏格矿业0.18%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整体持股比例将达25%,紫金国际控股将取得藏格矿业控制权,并实现对其财务并表。公司表示,本次收购有利于优质资源整合,提升紫金矿业与藏格矿业投资价值。 藏格矿业核心资产包括青海察尔汗盐湖项目 100%权益,老挝万象巴俄矿区钾 盐项目、塞塔尼县钾盐项目 70%权益,西藏麻米错盐湖 24.01%权益,西藏龙木错 盐湖、结则茶卡盐湖 21.09%权益,西藏巨龙铜矿 30.78%权益。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在发布2025年新年致辞时表示,刚果(金)卡莫阿铜矿三期提前半年建成投产,达产后矿产铜将提升至60万吨以上,成为非洲最大、全球第三大铜矿,配套的50万吨非洲最大铜冶炼厂将在2025年上半年投产;塞尔维亚佩吉铜金矿上矿带新增3000吨/日选厂技改提前两个月竣工并成功试车,下矿带和JM铜矿崩落法采矿前期工作全面提速;巨龙铜矿新增二期20万吨/日(一期15万吨/日)扩建工程加紧建设,力争2025年底投产;朱诺铜矿项目建设获核准,争取2026年6月建成投产。萨瓦亚尔顿金矿建成投产,贵州紫金、山西紫金、哥伦比亚大陆黄金、澳大利亚诺顿金田等项目技改扩建,将推动黄金产能进一步提升。 国联证券发布有色金属行业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分析指出2024年初至2024年12月30日,申万有色金属行业指数涨幅为6.10%,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位列第15;其中,工业金属、金属新材料及小金属板块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15.27%/10.71%/9.84%;能源金属板块跌幅居前,跌幅为18.48%。基金持仓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至三季度有色金属板块基金配置比例分别为6.04%/6.11%/5.41%,配置比例处于历史高位;其中,铜、铝、黄金板块获机构增配显著,2024年第三季度持股市值分别为384.55亿、178.85亿、173.40亿元。铜:矿端紧张向冶炼端传导,看好铜价继续上行。短期来看,铜矿供给受主产区供电紧张、生产事故等因素扰动不断;中长期来看,资源品位下降、矿产资本开支不足对铜矿供给形成约束。预计2024-2026年全球铜精矿产量分别为2279万、2319万、2370万吨,分别同比增加43万、40万、51万吨。矿端供给增量远小于冶炼产能增量,2025年铜精矿冶炼加工费长单价格大幅下降,冶炼厂或将实质性减产,矿端供给紧张逐步向冶炼端传导。2025-2026年全球精炼铜供给过剩幅度持续收窄并转为紧缺,支撑铜价继续上行。 中国银河12月31日发布研报,给予有色金属行业推荐评级。投资建议:决定性宏观逻辑扭转,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国内经济复苏由预期成为现实,有望带动有色金属行业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目前 A 股有色金属行业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市盈率位于近10年历史 16.64%的估值分位。建议关注中期金价上涨逻辑继续演绎的黄金板块,推荐山东黄金;铜矿供应缺口扩大,最受益经济复苏与流动性宽松的铜板块,推荐紫金矿业; 行业迎来利润底部拐点等多周期共振向上的电解铝板块,推荐神火股份、云铝股份;供需改善,价格、盈利底部回升的稀土板块,推荐北方稀土。

  • 11月爆买43吨黄金!高盛爆出“神秘黄金买家”:一家匿名央行绕道瑞士

    去年年底,场外黄金买盘猛增,出现一位“神秘买家”。 在1月19日发布的研报中,高盛分析师Lina Thomas和Daan Struyven发现,近日场外的央行黄金需求意外增加,因此上调了今年对央行买盘的预测。 高盛在报告中表示,根据最新估算, 11月,央行及机构在伦敦场外交易市场(OTC)的黄金买盘达到117吨,远高于此前预期的46吨。 具体而言,中国央行仍是最大买家,11月共购入了50吨黄金,其次 是一家匿名央行通过瑞士渠道购买了43吨的黄金。 基于此,高盛将2025年央行的月均购金量预期从38吨上调至41吨,为2022年前17吨水平的两倍多。 不过,尽管上调了央行需求预期,但高盛仍维持对2026年二季度金价达3000美元/盎司的预测,主要是因为该行预计美联储今年的降息力度将有所收敛,带动黄金ETF需求下滑。 报告显示,高盛预计美联储年内的降息幅度将从75个基点降至50个基点, 预计少降息一次相当于减少60吨黄金ETF的持仓量,大致抵消了年内央行的潜在需求上涨。

  • 澳新银行:短期内大宗商品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铜供应挑战预计将延续到2025年

    文华财经据外电1月17日消息,澳新银行(ANZ)周五公布报告显示,短期内大宗商品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澳新银行表示,铜供应挑战预计将延续到2025年。 澳新银行预计铜需求量将按年增长3.5%,达到2,800万吨,市场供应缺口为50万吨(占年需求的 2%)。 该投行表示:预计镍价将在每吨16,000美元附近找到底部。 在贵金属方面,澳新银行预测,2025年黄金均价将高于每盎司2,738美元,年底价格目标维持在每盎司2,900美元附近。 澳新银行表示,预计到年底白银价格将升向每盎司36美元。 澳新银行表示, 预计铂金将在900-950美元/盎司之间探底;钯金的上涨空间受限。

  • 美联储降息预期回暖 贵金属期股联袂上涨 沪银涨超3%【SMM快讯】

    SMM1月16日讯: 美国核心CPI通胀数月来首次回落,激发市场乐观情绪,市场对美联储今年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升温,美联储6月会议降息至少25个基点的可能性加大,贵金属期股均出现上涨,截至1月16日15:05分,COMEX黄金涨0.46%,报2724.6美元/盎司;COMEX白银涨0.46%,报31.675美元/盎司;沪金涨0.83%;沪银涨3.06%。 股市方面:贵金属板块1月16日出现上涨,截至1月16日收盘,贵金属板块涨1.1%,个股方面:湖南黄金涨4.36%,湖南白银、中金黄金以及赤峰黄金等涨幅居前。 消息面 当地时间周三,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因能源产品成本上升,美国12月整体CPI涨幅略高于预期。但核心CPI数据几个月来首次出现放缓,激发了市场的乐观情绪。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2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2.9%,符合市场预期,前值为2.7%,为连续第三个月反弹,至2024年7月以来新高;12月季调后CPI月率录得0.4%,高于预期的0.3%,前值为0.3%。剔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CPI同比上涨3.2%,低于市场预期的3.3%,这一数据自2024年9月以来一直保持在3.3%的水平。12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符合市场预期。得益于核心CPI意外回落,利率期货交易员增加了对美联储6月降息的押注,2025年美联储第二次降息的可能性上升。放眼全年,掉期交易员将2025年累计降息幅度的预期重新推高至了38个基点左右——换言之,市场开始重新相信美联储有可能像其12月点阵图暗示的那样在今年降息两次,这一概率目前已重新回到了50%左右。(财联社) 进入2025年以来 白银现货价格涨逾5% 》点击查看贵金属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现货市场方面,SMM1# 白银1月16日上午出厂参考均价为7819元/千克,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15元/千克,涨幅为2.83%。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年末效应渐显,市场成交较少。 进入2025年以来,白银现货价格重心出现上移。1月16日7819元/千克的均价与2024年12月31日的均价7440元/千克相比,上涨了379元/千克,涨幅为5.09%。 机构评论 Spartan Capital Securities首席市场经济学家Peter Cardillo评论称,美国整体CPI上行,令人失望,但这可能是由于食品价格。核心CPI年率有所降温,是个好消息。针对12月的CPI报告,我不认为这会改变通胀前景,也不认为这会改变美联储保持谨慎的前景。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固收客户投资组合管理部门负责人Tina Adatia认为,尽管最新的CPI数据可能不足以让美联储重新考虑在1月份降息,但它仍帮助强化了美联储降息周期尚未结束的说法。 光大期货研报认为:美国12月CPI同比上涨2.9%,预期值2.9%,高于前值2.7%,该数据也是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2%,低于预期3.3%和前值3.3%。虽然美国通胀有所升温,但美联储更关注的核心通胀降温,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押注有所升温,受此影响,昨晚海外金融市场交易情绪随之转变,美元指数先抑后扬变动不大,但美股以及原油、黄金、铜等主要大宗商品均实现一定涨幅。美国新任领导人正式入驻白宫在即,但市场预期受通胀影响关税政策将是渐进的,市场情绪也有所缓和,关注持续性。对黄金来说,一方面受益于市场情绪缓和,美元指数若高位回落,可能成为一大助力,但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缓和、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是否充分消化应予以谨慎。春节长假临近,面临复杂的环境,宜谨慎,暂以高位震荡偏强格局看待。 国泰君安分析建议黄金全年战略性超配。中长期看,美国本身财政削减困难较大,美元信用或仍受质疑,全球央行仍在阶段性配置黄金。在逆全球化扩散与全球秩序发生改变的宏观背景下,预计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率将维持高位,避险情绪易升难降,并持续支持黄金表现。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基于其黄金价格分析框架,看好2025年金价。全球央行购金行为有望持续,央行宣布购金的宣示效应可能更加明显。全球市场黄金投资热情可能延续,结构上或为“亚洲下,欧美上”。2025年中东、俄乌等地缘冲突可能更不稳定,有利金价上行。中期内,加密货币和黄金在避险配置中尚不构成竞争关系。根据模型预测,中性假设下,2025年年中COMEX黄金期货价格可达到3100美元/盎司以上。 摩根大通在2025年伊始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今年金价将涨至每盎司3000美元这一史诗级的里程碑关口。

  • 受隔夜国际金价重回2700美元利好,港股黄金股走强。截至发稿,灵宝黄金(03330.HK)、紫金矿业(02899.HK)、中国黄金国际(02099.HK)分别上涨5.40%、3.73%、2.79%。 注:黄金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当地时间周三,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因能源产品成本上升,美国12月整体CPI涨幅略高于预期。但核心CPI数据几个月来首次出现放缓,激发了市场的乐观情绪。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2月未季调CPI年率为2.9%,符合市场预期,前值为2.7%,为连续第三个月反弹,至2024年7月以来新高;12月季调后CPI月率为0.4%,高于预期的0.3%,前值为0.3%。 在这一数据公布后,市场增加对美联储6月降息的押注,今年降息两次的可能性上升。受此刺激,贵金属表现强势,现货黄金昨晚站上2700美元/盎司关口。 截至发稿,Comex黄金涨0.28%,报2725.50美元。 注:Comex黄金的表现 紫金矿业回应称列入实体清单不构成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下跌超5%的紫金矿业也在今日出现反弹。 注:紫金矿业的表现 消息方面,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在疆部分权属企业被列入UFLPA实体清单。紫金矿业表示,公司及在疆部分权属企业被列入UFLPA实体清单预计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公司将与美国法律专家团队合作,研究相关救济程序,并积极与美国相关政府部门沟通以解决相关误解,争取将公司及在疆部分权属企业从UFLPA实体清单中删除。

  • 中国黄金国际发布铜金产量指引:预计2025年甲玛矿铜产量约6.3万吨至6.7万吨

    中国黄金国际1月16日股价出现上涨,截至1月16日10:28分,中国黄金国际涨2.21%,报43.9港元/股。 1月13日,中国黄金国际在港交所发布了2025年年度产量指引,并报告公司所属甲玛铜金多金属矿(甲玛矿)生产运营未受西藏自治区地震影响。 2025 年年度产量指引 · 甲玛矿:预计铜产量约139百万磅至148百万磅(约6.3万吨至6.7万吨),金产量约69,124盎司至73,947盎司(约2.15吨至2.3吨); · 长山壕矿:预计金产量约77,162盎司至83,592盎司(约2.4吨至2.6吨)。 公司报告,2025年1月7日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的地震未对公司位于500公里外的墨竹工卡县的甲玛矿造成影响。按照安全操作规定,甲玛矿各采区立刻采取了预防性安全措施。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晨光先生评论说:中国黄金国际在2024年成功恢复了甲玛矿的生产运营并在第三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2025年,公司将在稳步生产的同时,落实甲玛矿既定的发展规划并加快长山壕矿深部资源开发进程,以更佳业绩为股东提供更高回报。 中国黄金国际预期于2025年3月底披露其经审计的2024年度财务报告、注释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中国黄金国际2024年12月30日披露其2024年初步生产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9日,甲玛矿铜产量约4.63万吨,金产量约1.66吨,超过年度产量指引;长山壕矿金产量约3.35吨,符合年度产量指引。 2024 年初步产量结果 根据公司截至2024年12月29日止生产情况,甲玛矿2024年产量将超过于2024年3月28日披露之年度产量指引,而长山壕金矿(长山壕矿)2024年产量符合于2024年3月28日披露之年度产量指引: · 甲玛矿:铜产量约102百万磅(约4.63万吨),金产量约53,370盎司(约1.66吨); · 长山壕矿:金产量约107,737盎司(约3.35吨)。 中国黄金国际在发布2024全年初步生产结果及甲玛矿长期发展规划概要时,还对甲玛矿长期发展规划进行了公告: 公司将适时提供2025年度产量指引。然而,公司希望就甲玛矿运营情况提供最新进展。 2024年,公司成功恢复了甲玛矿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持续优化甲玛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案,整合已探明的井下高品位资源,加快潜在新增资源的勘探进度。甲玛矿长期发展规划分为三个阶段: · 在新尾矿库(「尤隆布尾矿库」)建设完成之前,甲玛矿二期选厂将维持目前3.4万吨/日矿石处理能力,确保与果朗沟尾矿库的库容能力保持一致(注:甲玛矿一期选厂已于2024年5月停止营运)。 · 尤隆布尾矿库将于2027年投入营运,届时甲玛矿产能将进一步提高。 在未来两年内,作为井下资源整合计划的一部分,甲玛矿将在安全许可的前提下申请提高采矿许可证的证载能力。目前甲玛矿采矿证的证载能力为1440万吨/年(按330日计算,约4.4万吨/日)。若政府批准提高证载能力,在尤隆布尾矿库投入运营后,甲玛矿的矿石处理量将能够恢复至5万吨/日,与选矿厂的设计处理能力保持一致。在做出上述努力的同时,甲玛矿还将通过合理调配井下高品位矿石比例,努力将产量恢复至尾砂外溢前的水平。 关于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国际为一家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注册成立的黄金及基本金属矿业公司。公司主要运营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山壕金矿及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甲玛铜金多金属矿。中国黄金国际的发展目标为通过提高现有矿山的产量、扩大资源储量及获取并开发国际新项目,从而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公司于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股份代号:CGG)以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股份代号:2099)上市。

  • 国际金价高位震荡 机构预计2025年波动区间或在2300-3000美元

    在2024年大涨27%后,国际黄金现货价格今年以来继续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尽管美联储降息预期放缓,但再通胀预期及避险预期升温近期推动金价上行。机构预计,2025年黄金转为高位震荡的概率上升,市场波动也会进一步加大,波动区间预计在2300-3000美元之间 截至今日17:00,伦敦金现货价格上涨0.28%至2684.70美元/盎司。本周一,国际黄金现货价格一度回调,此后已连续两日反弹。 上周,受美国再通胀预期及避险预期升温的影响,国际金价曾连日上涨。伦敦金现货价格一周上涨了1.95%,接近2690美元/盎司。 东方金诚指出,美联储公布的12月会议纪要提及担忧特朗普政府可能带来新的物价压力风险,同时12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强劲,指向美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加之特朗普发文辟谣关税缩水传闻,市场继续交易潜在的关税与移民政策带来的再通胀预期,推动金价上行。此外,上周中东、俄罗斯等多地地缘政治频繁扰动,持续提振市场避险需求,亦对黄金有所支撑。 不过,通胀预期升温也降低了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这对金价是一利空因素。 华安基金ETF公号指出,尽管美国就业数据强于预期,强化了人们对美联储今年可能不会大幅降息的预期,但围绕即将出台的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提升了黄金的避险吸引力。 短期来看,本周还将公布美国12月CPI通胀数据。东方金诚认为,在假期消费提振下,CPI同比料将有所上涨,这将强化市场二次通胀预期,继续支撑黄金价格,预计金价将高位震荡。 2024年,黄金是表现最为亮眼的大类资产之一。伦敦金现货价格年内最高涨幅达35%,接近2800美元/盎司。尽管11月美国大选落地后金价有所回调,回撤最多也仅3%。 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黄金市场主要围绕四大主题“美联储降息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大选/特朗普交易”、“逆全球化下美元对冲/央行购金”的多重交织和牵引。不同主题在不同时期内呈现主次之分,共同铺筑了2024年黄金震荡走高的行情。 图:2024年国际金价走势回顾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财联社整理) 展望2025年,华安基金ETF认为,黄金依然是值得重视的大类资产。除了美国面临中长期的再通胀和逆全球化下央行延续购债的原因,黄金在当前国内低利率环境下呈大类资产维度的低相关性。黄金长期增长的本质依然是货币属性,美国在债务压力和高利率环境下信用风险加剧,黄金可对抗美元信用。 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黄金上涨最快的时期已经过去,2025年转为高位震荡的概率上升,市场波动也会进一步加大,波动区间预计在2300-3000美元之间。

  • 白银集团铜业公司2024年阴极铜、电金、电银等产品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2024年,白银集团铜业公司阴极铜、电金、电银、硫酸累计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100.33%、103.47%、108.80%、110.53%,均创出历史新高。 一年来,白银集团铜业公司聚焦阴极铜36万吨、黄金15吨、白银500吨的产量目标任务和白银炉达产达标、对标管理、降本增效、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以开展“抓现场、抓管理、抓指标、抓能耗、抓安全、抓环保”行动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生产组织平稳高效 产品产量超额完成 白银集团铜业公司全力克服原料供应紧张和系统并行下工艺技术、能源分配、人员统筹等难题,强化各部门协作,推行物料管理“日计划”、结存“日盘点”,实施全方位、全流程的工艺梳理,系统运行质效全面提升,生产组织保持平稳高效,闪速炉+白银炉生产负荷达到240t/h以上。其中,闪速炉单炉生产负荷达到160t/h,单日矿产粗铜突破1166t,系统作业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累计矿产粗铜、阴极铜、电金、电银、硫酸产量全部达到历史新高。 全面对标补齐短板 各项指标全面突破 该公司闪速炉作业率完成96.3%,白银炉作业率完成97.5%;阴极铜质量持续向好,2024年11—12月份,A级铜品级率分别完成97.28%、97.57%,实现该系统投产以来的最高水平;艾萨法系统阴极铜成功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完成品牌注册;Ic-Au99.99和Ic-Ag99.99品级率连续26个月完成100%。 多点发力推进技改 生产质效显著提升 2024年1—3月份,该公司通过调整白银炉烟气通道口径、降低炉体隔墙高度、调整燃烧器位置等10余项技改措施,解决了制约白银炉生产的一系列问题,实现白银炉按期达产达标;11—12月份,该公司组织实施白银炉上升烟道、炉拱、隔墙、放铜口等部位以及炉体结构技术改造;开展闪速炉热修及锅炉技改工作,解决影响生产的关键问题隐患;组织实施配料皮带无人值守,开展闪速炉、白银炉第一灰斗改造和闪速炉筛上物自动转运等一系列优化生产系统项目,提高生产安全性和可靠性,彻底解决了生产区域烟尘逸散难题;实施阳极泥过滤管道输送改造、微波干燥系统技术改造,浸出效率提高30%;100吨黄金产能提升项目一次性打通工艺并投产,建成国内最大粗金生产线。 精准施策挖潜增效 系统潜力充分释放 该公司实施“10个500万”降本增效行动,节约水、电、煤、天然气等消耗。开展闪速炉环集脱硫系统利用制酸系统干吸低温位热加热离子液改造,每小时节省蒸汽5t~8t;废酸处理系统液体NaHS代替固体NaHS,降低药剂成本;开展闪速炉炉体循环水“回水上塔”、振动筛筛上物转运改造等,电耗和维护成本持续降低;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项目,回收软化水并实现热量回收利用;外购粗铜实现堆场现场取样,实现样品倒运费用。 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中间占用全面下降 该公司持续攻关,提升低品质物料处理能力,闪速炉低品质物料配比达到15%以上,实现自热熔炼,白银炉低品质物料配比达到10%以上;不断调整优化转炉、阳极炉系统生产模式,提升转炉生产效率、阳极炉生产效率,降低冷料产出率,实现闪速炉、白银炉并行下的冷料平衡;坚持“快进快出”理念,精细化生产组织调度,原料到货即处理,确保不占用、不积压,铜精矿结存突破多年瓶颈,外购粗铜、阳极、残极、阳极泥保持“零库存”。 安全环保常抓不懈 坚决守牢红线底线 该公司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安全环保法律法规、操作技能、事故案例警示等培训;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攻坚行动,紧盯动火作业、检维修、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和外委施工队等环节,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修订下发安全管理制度13项;强化环保设施日常运行、维护和新建项目投运调试工作,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废气、废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稳定达标。

  • 美联储降息预期“缩水” 黄金牛市尚未结束

    2024年,黄金市场的核心交易逻辑为去美元化和二次通胀。去美元化体现了黄金对冲美元信用风险的功能,二次通胀导致今年黄金上涨的过程中,美元和实际利率同时上涨。黄金既能对冲通胀风险,也能抵御经济衰退风险。伴随着金价的上涨,美元和利率也由于利率预期抬升而上行。从长周期视角来看,实际利率和黄金的负相关性依然成立,利率和美元指数依然是决定黄金长期价格中枢的主要因素。 黄金需求总量高速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黄金供应总量为3762吨,较2023年同期增长2.7%,增速维持较高水平。 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原料黄金产量为268.068吨,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1.17%。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原料黄金111.207吨,同比增长15.51%。全国共生产黄金379.275吨,同比增长3.2%。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统计,2024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为1238吨,2023年同期需求为1206吨,同比增长2.64%,与供应增长持平,增速同样维持高位。 根据WGC的定义,黄金需求结构分为4个部分:珠宝首饰(消费)、工业需求、投资需求和央行购金。随着2024年金价的持续上涨,消费需求明显下滑。全球黄金ETF持仓量减少25吨,2024年三季度大幅增持95吨,反映出金价在2024年第一波上涨后,黄金投资需求明显抬升。另外,全球央行保持净购金态势。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官方黄金持有量净增694吨,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历史数据来看,ETF持仓反映了贵金属投资需求,贵金属投资需求与贵金属价格相关性较高。但在2024年年初贵金属的上涨行情中,ETF持仓并未打破2020年以来的下行趋势。这背后的原因,一是其他资产吸引了资金,包括2024年大幅反弹的美股以及高息环境下的各类现金及债券类产品;二是各国央行购金行为也带动了贵金属价格的上涨。 2024年二季度后,随着黄金价格不断抬升,ETF持仓低位企稳,并逐步开始回升,和2024年下半年的上涨行情出现共振现象。目前,ETF持仓和金价的相关性基本恢复。 2024年年初至今,全球黄金ETF累计流入约26亿美元。由于金价持续上涨,以美元计价的全球黄金ETF资产管理持仓总规模增长28%。从地域划分来看,亚洲地区持续净流入,欧洲地区持续净流出,北美地区则基本持平。 从总体来看,根据WGC的黄金供需平衡表,截至2024年三季度,黄金消费需求同比下降7.4%,而投资需求同比增长21.6%、工业科技需求同比增长11.6%,共同支撑黄金总体需求增长2.7%。供给端相对稳定,基本跟随需求增速变动。 市场预计美国经济增速放缓 2024年,美国经济增速较高,通胀也保持较高黏性。从具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美国实际GDP同比增长2.9%,增速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由于经济增速大超预期,市场机构不断上调2024年美国全年的GDP预测。截至2024年12月初,市场预期的美国2024年GDP增速均值已经大幅提升至2.9%,2025年也明显上升至2.1%。不过,从结构上看,市场依然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增速会逐渐下降。 2024年,美国CPI下行速度十分缓慢。虽然核心CPI绝对水平相比前两年已经大幅下移,但整体通胀黏性依然较高。 就业方面,2024年,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维持下滑趋势。截至2024年11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月度均值约18万人,处于近3年以来的低位,绝对水平并未脱离历史均值区间。美国失业率缓慢抬升,目前在4.2%,位于近3年以来的高位。美国整体劳动力市场不断走弱,但距离衰退仍然有不小的空间。 展望2025年,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速下降和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放缓,核心CPI大概率会延续下行趋势。从具体来看,CPI中占比最大的分项是住房,而美国房价和租金指数都已在2022年见顶回落,CPI住房分项将维持下行趋势。另外,超级核心服务通胀的回落速度也至关重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薪资增速的变化。尽管目前薪资增速仍徘徊在4%左右,但美国就业市场供应紧张程度不断缓解,未来薪资增速仍有回落的空间,将带动超级核心通胀收缩。 2024年,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较大,市场从年初的过度定价降息幅度,切换至过度交易滞涨概率,再转向衰退交易,最后强势的经济数据又导致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落。截至2024年12月初,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已经回调超75个基点。当前,美联储2024年年底降息落地后,市场预期2025年仅降息两次,每次降息25个基点。 央行购金行为将继续支撑金价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1月7日更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报7329万盎司,较2024年11月末增加了33万盎司。这是2024年11月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第二个月增持黄金储备,且增持规模较2023年11月份的16万盎司明显增加。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增持黄金142万盎司,为连续第三年增持黄金。 中国人民银行从2022年底开始增持黄金,随后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2024年5—10月份暂停购金,11月份又重新开始增持黄金,表明中国人民银行此轮购金行为仍未结束。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增持黄金后,黄金价格往往都会开始上涨或延续此前涨势。 除中国人民银行外,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例如土耳其央行、印度央行等,也都在持续购买黄金。这种战略性举措或将持续较长时间,这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支撑金价。 2025年黄金将延续牛市 在长周期视角下,实际利率和黄金的负相关性依然成立。从目前来看,二次通胀并未真正成为现实,因此,实际利率和美元指数仍然是决定黄金价格的首要因素。从利率角度出发,假设本轮美联储降息周期的终点在3.5%左右,意味着实际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此外,全球央行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央行购金量逐步上升也支撑了黄金价格。 从总体来看,美国经济当下虽然较为强势,但是通胀回落和就业市场放缓的长期趋势也同时存在,实际利率距离本轮降息周期终点还有一段距离。在利率正常化的进程中,实际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外加全球央行的购金行为将明显降低黄金价格的回撤幅度,因此,即便黄金短期内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长期牛市的根基并未动摇。 (作者单位:海通期货)

  • 自然资源部:我国铜、铝、铁等大宗矿产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西藏有望成世界级铜资源基地

    自然资源部今日发布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表示,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矿产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大宗矿产是制造业的粮食,我国铜、铝、铁等大宗矿产找矿取得重大突破,资源储量大幅增长。 铜矿:创新大陆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引领西藏铜矿取得系列找矿重大突破,仅西藏地区预测资源超亿吨,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西藏巨龙新增资源量1978万吨,多龙新增资源量784万吨。黑龙江铜山铜矿深部新增资源量365万吨,矿山后备资源接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铝土矿:贵州汪家寨矿区新探获全隐伏大型铝土矿资源量5300万吨,山西孝义新发现我国最大单体铝土矿,预计新增资源量1.08亿吨。同时,通过加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共伴生镓资源量大幅增加,新增镓资源14.45万吨,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 铁矿:冀东、鞍本、西天山等地区取得一批重要找矿进展,鞍本地区新增资源量17亿吨。河北、山东、新疆等地新发现一批富铁矿,山东齐河—禹城地区已成为亿吨级富铁矿勘查开发基地,我国富铁矿找矿前景良好。 金矿:三山岛、多龙、北衙等24座矿山深边部共新增资源量1570吨。莱州西岭金矿累计查明资源量592吨,成为我国最大单体金矿床,胶东地区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地位进一步巩固。近期,辽宁盖州大东沟地区发现低品位、超大型金矿,预估资源量超1000吨。 磷矿:云南镇雄县羊场—芒部地区新增资源量27.6亿吨,是亚洲迄今探明的最大规模隐伏单体富磷矿床,有望形成滇东北磷矿大型资源基地。 原文如下: 自然资源部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袁宏] 各位媒体朋友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自然资源部今年第一次的例行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的主题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要成果。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黄学雄,矿业权管理司副司长杨永刚,科技发展司副司长何凯涛,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主任邱海峻,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请熊自力司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2025-01-14 15:02)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自然资源部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然资源工作论述,坚持立足国内,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坚持科技创新和装备建设引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难利用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大宗紧缺矿产和战略新兴矿产国内保障程度大幅提升,优势资源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基础持续巩固,端牢能源资源饭碗,做到“手里有矿,心中不慌”,应对能源资源领域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显著增强。 一、加强组织实施和顶层设计,加快政策供给 加大组织实施力度。自然资源部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成立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会同有关部委、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协同推进,构建央—地—企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全国找矿一盘棋,针对找矿难度较大的矿种,制定“一矿一策”方案,从地质找矿、资源再评价、科技攻关三方面一体推进,矿业企业、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勇于担当、为国找矿已成为行业共识。 加大政策供给。完成《矿产资源法》修订,部省出台《关于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的通知》《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关于鼓励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提供勘查区块建议 促进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通知》等80多个政策文件,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释放制度红利,鼓励和支持矿业权人快速增储上产。 加大探矿权出让力度。加快构建区块来源广泛、评价快速、出让有序的工作机制,积极拓展区块来源,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 2024年,首次向地方下达探矿权出让计划,设定探矿权出让数量底线,全年提供战略性矿产勘查区块超过1400个,创近十年来历史新高,重点围绕油气、锂、铜、金、铁、煤炭、铝土矿、钾盐等矿种,投放在新疆、甘肃、河南、广西、湖北、内蒙古、江西、河北、山东、四川等省(区)。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财政部出台支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新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7.4万平方千米、1:5万矿产地质调查18.6万平方千米,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拉动和引领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十四五”累计投入找矿资金4000亿元,其中社会资金超过90%,2023、2024年连续两年超千亿元。(2025-01-14 15:14)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 二、找矿行动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紧紧围绕增强国内能源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聚焦能源矿产、大宗矿产、战略新兴矿产,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和大型油气盆地,加强工作部署,西部地区新增一大批能源资源基地,中东部地区老基地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实现了一系列找矿重大突破,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能力显著提升。 (一)我国能源矿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稳定供应和结构调整事关国计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常规油气和铀矿勘查不断取得新发现,深层煤层气、超深水天然气等非常规油气实现重大突破,油气储采比稳步上升,铀矿资源量大幅增加,清洁能源自给能力显著提升。 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入快车道,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3个千亿方级深层煤层气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突破5000亿立方米,接近该地区以往煤层气探明总量的70%。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琼东南海域陵水36-1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标志我国在超深水超浅层气领域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分别达到57亿吨、3.9万亿立方米、1.3万亿立方米、7000亿立方米,新发现富满、庆城等10个亿吨级油田,安岳、蓬莱等19个千亿方级气田。三门峡盆地实现油气调查新突破,获得日产17.13吨高产工业油流,对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铀矿资源量大幅增加,夯实了伊犁、鄂尔多斯等5个大型铀矿基地的资源基础,探获10个大型铀矿床。通过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衔接,实施油铀兼探,在甘肃泾川发现特大型铀矿,有望形成新的铀矿大型资源基地。 (二)大宗矿产找矿增储为制造强国奠定资源基础。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矿产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大宗矿产是制造业的粮食,我国铜、铝、铁等大宗矿产找矿取得重大突破,资源储量大幅增长。 铜矿:创新大陆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引领西藏铜矿取得系列找矿重大突破,仅西藏地区预测资源超亿吨,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西藏巨龙新增资源量1978万吨,多龙新增资源量784万吨。黑龙江铜山铜矿深部新增资源量365万吨,矿山后备资源接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铝土矿:贵州汪家寨矿区新探获全隐伏大型铝土矿资源量5300万吨,山西孝义新发现我国最大单体铝土矿,预计新增资源量1.08亿吨。同时,通过加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共伴生镓资源量大幅增加,新增镓资源14.45万吨,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 铁矿:冀东、鞍本、西天山等地区取得一批重要找矿进展,鞍本地区新增资源量17亿吨。河北、山东、新疆等地新发现一批富铁矿,山东齐河—禹城地区已成为亿吨级富铁矿勘查开发基地,我国富铁矿找矿前景良好。 金矿:三山岛、多龙、北衙等24座矿山深边部共新增资源量1570吨。莱州西岭金矿累计查明资源量592吨,成为我国最大单体金矿床,胶东地区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地位进一步巩固。近期,辽宁盖州大东沟地区发现低品位、超大型金矿,预估资源量超1000吨。 磷矿:云南镇雄县羊场—芒部地区新增资源量27.6亿吨,是亚洲迄今探明的最大规模隐伏单体富磷矿床,有望形成滇东北磷矿大型资源基地。 (三)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我国锂、锆铪、氦气、稀土等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均取得大突破。 锂矿:我国锂资源类型多样,总量巨大,盐湖型、锂辉石型、锂云母型都有广泛分布。新发现西昆仑—松潘—甘孜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预测资源潜力达3000万吨。在内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四川雅江木绒探获亚洲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单体锂矿,青藏地区成为全球第三大盐湖型锂资源基地,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超千万吨。2024年,我国自产锂资源增幅超30%,成为平抑国际锂矿市场价格的“稳定器”。 锆铪:新探获锆英石资源量8.5万吨、铪资源超千吨,同时我国内蒙古、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还有巨大找矿潜力,为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奠定重要资源基础。 氦气: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医疗、核工业等领域,“十四五”期间,我国氦气勘查开发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飞跃,大幅降低我国氦气外采率。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0.7亿立方米,苏里格、涪陵、靖边、安岳、东胜和泸州等6个气田氦气探明地质储量均超过2亿立方米。 稀土矿:我国稀土资源在全球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山东省郗山矿区新增资源量102万吨。四川凉山州牦牛坪稀土矿预计新增496万吨,进一步夯实我国第二大稀土矿资源基础。云南省红河州南部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有望成为我国最大中重稀土矿。 同时,钨、钼、锑、萤石、石墨等我国优势矿种资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我国将和全球其他资源生产国一道,共同推动市场稳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繁荣,满足世界需求。(2025-01-14 15:20)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 三、综合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量“非矿”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共伴生矿多、贫矿多、综合利用潜力大的特点,为落实全面节约资源国家战略,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综合利用率实现大幅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已达国际领先,钨、锡、钒、钛、镓、锗等近半数金属矿产来源于综合利用,有力保障了国内矿产资源供应。近期,我们又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选矿技术攻关力度,攻克了一系列共伴生、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并工程化应用。例如,首次突破低品位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盘活竹山—竹溪地区铌资源92.9万吨,创新超微细粒钛铁矿高效回收技术,盘活攀西地区钛资源8700万吨。二是根据矿产资源采选冶新技术,组织开展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评价,点石成金,变废为宝,将一大批“呆矿”变“活矿”、小矿变大矿、一矿变多矿,大幅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如镍矿增加超300万吨,钴矿超150万吨,铼矿超2800吨,钾盐超1.6亿吨,有效应对外采率居高不下的风险。三是推广应用300多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企业的平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均提升9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提升15个百分点,矿业产值增加超过3700亿元。四是发布了125种矿产的开发利用“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标准,划定资源利用底线,引领和激励矿山企业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25-01-14 15:24)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装备建设,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 “十四五”深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实施,“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启动实施,“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研发专项完成任务部署,能源资源有关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地质矿产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得到显著优化,对资源安全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力不断强化。 一是理论创新方面有突破。创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型、胶东金矿热熔伸展成矿理论和阶梯式成矿模式、三门峡盆地油气成藏新认识、锂矿“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成矿理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内生外成”理论和多期多阶段角砾岩型稀土成矿模式,建立了一批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模型,为指导地质找矿实践,推动资源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地质找矿方向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336位优秀人才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近千位青年科技人才进入后备名单,科技创新力量不断壮大。二是在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方面,增强自主创新和迭代集成创新。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部;自主研制出航空重力、航磁矢量等全系列技术装备和地球物理软件系统,创建了第三代综合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体系;形成了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技术体系。三是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提高了矿产勘查的深度、精度和效率。自主研制的岩心钻机基本满足4000—5000米地质钻探需求,初步构建了“星—空—地—海—井”技术体系,助力一批大型矿床的发现及资源基地的增储上产,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2025-01-14 15:26)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 五、统筹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自然资源部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统筹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一是制定发布绿色勘查行业标准。会同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的通知》,全面推行绿色勘查。二是加快构建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找矿突破的现代化装备体系。印发《关于加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装备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荒漠戈壁区和森林覆盖区典型场景,研发模块化钻机、以钻代槽、一基多孔、泥浆不落地等新技术、新装备,召开绿色勘查找矿装备示范现场会,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绿色勘查工作逐渐形成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从“行政推动”到“标准引领”、从“倡导引导为主”到“激励约束并举”的局面。三是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会同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利用土地、金融、财税等政策,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国已建成超4700家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并对绿色矿山实施动态管理,持续巩固和提升建设水平,将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矿山及时移出,促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发展。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继续深入学习、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资源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二是做好“十四五”总结评估,科学谋划“十五五”工作部署。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培育矿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四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通过以上工作,进一步推动矿产资源增储上产,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5-01-14 15:28)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袁宏]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们提问。(2025-01-14 15:33) [人民日报记者] 基础地质工作对于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先行性和引领性作用,在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如何发挥基础地质作用,怎样加强基础地质工作?(2025-01-14 15:35)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主任邱海峻] 强化基础地质工作,进一步发挥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的先行性、引领性作用,以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为主线,深化央地企协调联动新机制,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工作部署,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和重要含油气盆地,一是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科学谋划和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填图计划,在重点成矿区带内更新形成全国数字地质图,解决制约找矿的基础地质问题,发现一系列矿化点和异常。二是聚焦紧缺战略性矿产,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区块优选调查评价和找矿预测等工作,圈定一批找矿靶区和油气有利区,提交一批勘查区块建议,进一步有效衔接基础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促进新增和巩固一批大型资源基地。三是开展紧缺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聚焦铬铁矿、锰矿等“十四五”完成难度较大矿种,加大“找、评、攻”力度,按照“一矿一策”分类施策,支撑目标任务完成。(2025-01-14 15:36) [央视新闻频道记者] 矿产资源科技创新如何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2025-01-14 15:37)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何凯涛] 感谢你关注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是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自然资源新质生产力、引领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战略先导和根本支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讲话精神,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要锚定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实现自然资源科技自立自强为总目标,聚焦支撑和促进行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业务支撑保障能力、关键技术攻关能力、重大战略引领能力三个方面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以四个融合提升业务支撑保障能力方面。一是深化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加快实现自然资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落实“管行业一定要管行业科技进步”要求,进一步统筹调动优势科技力量,一体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二是加快构建矿产资源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利用的科技供给。探索建立地质矿产领域科技领军企业清单,推动项目、人才、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以及重大科技创新组织等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潜能。深入实施部省合作项目,加强人才联动、政策联动、资金联动、管理联动,切实推动矿产资源精细勘查、绿色开发、高效选冶、高质利用等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好服务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以举国体制提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一是高位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围绕国家资源安全和产业链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靶向发力,顺应新形势下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贯穿“探测、开采、选冶、监测、保护、治理”全链条,部署“高精尖缺”攻关任务,推动原创理论、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仪器装备等成果产出。二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大资源”“大行业”,奔着最急需、最紧迫的问题,部署实施“深地”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建立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协同、央地协作、院企融通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格局。三是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实施矿产资源专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深化科教融合,推进校所合作,打造战略型、引领型高水平人才队伍,使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以国际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一是以全球视野推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GEO地球观测组织,借助已有国际合作项目和平台的经验与优势,在地质矿产等自然资源优势领域谋划培育新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二是协同推进“深时数字地球”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发挥地矿领域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作用,积极研制中国主导的地矿领域国际标准,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技术、服务、产品、方案“走出去”,为国际社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2025-01-14 15:42) [中国日报记者] 地勘单位、矿山企业是增储上产的主力,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如何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他们的作用?(2025-01-14 15:44) [自然资源部矿业权管理司副司长杨永刚]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如这位记者所说,地勘单位、矿山企业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找矿行动成败的关键,我们下一步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是加快起草《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加快出台相关条款配套政策规定,为矿业市场松绑减负,让更多的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参与进来。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开展矿产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和标准规范宣传培训,派出院士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赴找矿一线,帮助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解决找矿技术难题。三是落实《关于鼓励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提供勘查区块建议 促进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通知》等已出台政策,鼓励利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等成果和地质资料,提供区块来源。四是加强“央、地、企”协调联动,在编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五五”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听取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意见建议和诉求,将他们急需的调查工作纳入财政出资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安排,将他们的工作部署纳入整体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全国找矿“一盘棋”布局。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找矿突破。(2025-01-14 15:4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中,在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还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取得哪些重要成果?下一步就该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考虑?(2025-01-14 15:46)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黄学雄] 节约资源是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自然资源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的作用。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有关要求,在系统总结近年来“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实践经验基础上,2022年发布《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国家标准,首次明确了“三率”定义、统一计算方法。2024年,发布实施了125个矿种的“三率”行业标准,分别设置了“领跑者指标”,“一般指标”,划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低指标”要求,用高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如铁矿、铜矿: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最低指标分别从81%提高到84%,从75%提高到80%。 二是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在充分试点基础上,2024年印发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办法(试行)》(自然资发〔2024〕29号),主要是对矿产资源开发“三率”指标、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低品位、难选冶资源利用等进行综合调查,评估矿山企业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时摸清资源利用家底,采用差别化政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助力找矿增上产。这是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一项重点工作。 三是大力开展矿产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我部于2022年8月启动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工作,优选了57个矿产类示范县。从中期评估情况看,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81、1.59和3.48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税收贡献率分别提高了2.77和3.97个百分点。各示范县市在出台激励约束政策、探索数字赋能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促进形成精深加工一体化产业链和创新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新模式等涌现出一批创新实践成果。如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在制度、政策、技术、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创新成果,为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一是强化“三率”标准实施的监管。将“三率”标准利用情况纳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管理,发挥信用管理和社会监督作用,营造依法诚信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环境。二是持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新一轮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发布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推进产学研对接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全面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推动落实激励约束政策。四是深化矿产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创建,提升全域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平。(2025-01-14 15:47)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袁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5-01-14 15:50)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