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储能电池正成为产业界的“必争之地”,作为储能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占据储能价值链60%-70%份额,掌握电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储能降本的“密码”。另外,在光储融合趋势下,储能电池关乎新能源发电能否发挥更大价值,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伴随储能电池的价值性和重要性双升,入局储能电池环节的企业数量和种类,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 。 包括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等在内的储能电池新势力 ,成为2022年以来储能电池赛道上引人关注的“风景线”。分析人士指出,其一,在于惊人的增速,其二在于,大手笔“扑入”锂电池。据相关媒体不完全统计,“新势力们” 已经规划了890GWh储能电池产能 ,此外还有几家主要是来自 其他关联行业的龙头企业 。宝丰能源于2022年投资200GWh储能电池,已开工尚未投产。三一锂能是三一重工控股企业,亦于2022年入局锂电,储能电池尚未投产。 但蓬勃发展的背后同样暗流涌动, 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吹响,市场洗牌开启 。近日,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公开表示,到今年底,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同比降本约40%。业内人士称, 0.5元/Wh的不含税价格对于部分电池厂来说是亏本的。目前市场上多家头部电池厂商已经先行一步 ,以0.5元/Wh(折合含税价格0.565元/Wh)开始销售。而且采购量大的话,还能再打折扣。显然,楚能新能源降价的举措已经扰动了整个储能电池市场。2023年是新增电池产能开始释放的元年,业内人士还表示, 目前市场上储能电芯的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已经在路上了 。 ▌ 储能电池军备赛“打响” 四方势力“短兵相接” 储能产业正加速发展,数万家企业争先涌入赛道掘金。机构GGII将储能电池市场的玩家简单分为了四大类, 一类是动力电池企业 进军“储能电池赛道”。两者在制造工艺上有着相似之处; 第二类是光伏玩家 跨界入局造储能电池。第三类是新崛起的储能电池“新势力”企业,包含了海辰储能、宝丰集团、楚能新能源、盛虹动能、三一锂能等,其中不少都是有实力的产业集团从其他能源赛道跨界而来; 第四类则是一些储能电池领域的“老兵” ,它们较早入局储能领域,并逐渐将储能电池上升为主营业务。 数据显示,在2022年, 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名中 ,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等均 归属于动力电池阵营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中创新航、欣旺达、蜂巢能源、力神电池、拓邦股份、正力新能等已经实现储能电芯出货;而孚能科技、天能电池、星恒电源等则发布了储能电芯产品。 可以看到的是,动力电池前十企业几乎全面进入储能领域 。根据鑫椤锂电,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产量近140GWh,其中宁德时代产量46.2GWh,占比33%,行业CR3接近50%。 以龙头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为例 ,近日其发布的半年报显示, 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较去年增长14.89%,是所有产品中毛利率增长幅度最大的。从侧面反映出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动力电池企业大都采取动储双产线,但对于布局储能电池的动力电池企业, 技术的差异性正在逐步加大 ,依旧需要投入研发力量,生产出符合储能赛道需求的产品。分析人士指出,动力电池企业加码储能赛道,在下游客户来看,跟动力领域重叠度不高, 所以动力电池厂家入局储能电池的短板亦在于出货渠道 。当前,电池厂商可从参与集采、框采,或者与储能系统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进击储能市场。 第二类跨界玩家包括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光伏组件企业 ,以及上游硅料协鑫集团均大举进军储能电池领域。光伏企业尽管深谙一体化操作,但锂电池是资金、技术“双密集”行业。而相较于光伏产业,锂电产业链更长。知情人士表示,对光伏企业来说,涉足锂电池制造意味着, 在硅料价格波动之外,也将承受锂矿等原材料价格震荡带来的风险 。此外,当前储能产业仍存在产能过剩风险、毛利率下降、商业模式不清晰、新能源配储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且多数储能企业尚处在盈利边缘挣扎。光伏企业此时入局锂电池制造,在提前卡位赛道获得先发优势的同时,前期的巨大投入也将使企业承受更大的营收压力。但从下游客户来看, 光伏下游终端与储能下游终端重叠性比较强。这亦是众多光伏企业布局储能的重要初衷 。 第四类大举聚焦储能领域的南都电源、鹏辉能源、派能科技、赣锋锂电等企业,亦是锂电池行业“老兵”,并将在2025年形成超200GWh产能规划。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看,较早专注储能赛道的“老兵”不仅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积累,而且与储能领域的重要客户形成了绑定关系。 但相较于动力领域,其在大规模制造方面,仍整体弱于动力电池企业 。除了上述主流势力外,还有消费电池龙头纷纷布局储能电池。其中德赛电池储能电池已于5月投产;珠海冠宇储能电池已小规模供货;宁德新能源目前储能电池已小规模供货。 储能TWh时代即将到来,储能电池正在成为多方势力争夺的“高地”,新产业格局正加速到来 。 ▌ 储能电池将迎来行业洗牌 熬过结构性过剩才有机会 今年以来,尽管国内外储能市场的装机量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但储能电池的产能增幅更大,从而造成了储能电池产能的阶段性供应过剩 。分析人士指出,市场需求赶不上扩产的速度,今年有新增产能的厂商,销售压力都比较大。另外, 过剩的一个直观的表现是,目前国内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 。机构GGII的数据显示,由于行业扩产积极,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200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 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其中户储电池产能利用率连3成都不到 。 目前,因为各类硬性成本的限制, 一二三线厂商之间的价格差并不大,彼此之间不到10% 。分析人士指出, 储能电池产品同质化特别严重 ,大大小小的厂商产品几乎都是一个模样,已经完成全产业链布局或全国产能提升的企业相对安全,但新锐厂商及小厂在品牌知名度、技术积累等不及传统龙头企业的情况下,在下游客户环节的接受度不高; 新增产能已经投产的厂商急迫需要消化产能 。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四面八方的新玩家不断涌入,老玩家们的产能还在不断扩张。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 市场洗牌的风险也在酝酿 。在此背景下, 熬过结构性过剩才有机会,储能电池的过剩是阶段性过剩 ,这与传统产业、夕阳产业的产能过剩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作为一个有着潜在万亿级市场空间的新兴赛道, 储能市场仍在快速成长当中 ,且具有巨大的成长潜力——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主要是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的新增装机量接近过去10年装机量的总和。业内人士亦表示,储能市场正处在投入期,现在还不是追求利润的时候。新能源的下半场是储能,未来行业格局稳定后利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务之急是尽快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
SMM 8月25日讯:本周钴系产品依旧未能逃过下跌的命运,且电解钴再度陷入连跌的“窘境”。不过相比而言,在上周因供需双弱而出现市场空白成交的四氧化三钴,在本周跌势更为突出……SMM整理了自8月18日以来国内钴系产品报价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解钴 继续延续此前下跌的态势,录得连续多个交易日的下行。截止8月25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跌至23.5~27.8万元/吨,均价报25.65万元/吨,较8月18日累计下跌7500元/吨,跌幅达2.84%。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近期市场表现方面,部分贸易商由于对未来悲观预期主动下调金川钴报价以达成成交。 基本面来看,据SMM调研显示,成本端,钴中间品及钴盐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对电解钴成本支撑较弱。供需端,目前冶炼厂生产稳定,下游磁材及高温合金需求较弱,刚需采购为主,部分冶炼厂库存有所增加。此外,钴盐与电解钴价差有所扩大,后市或将存在一定回调,市场无利好炒作消息支撑钴价, SMM预计下周电钴价格或继续下跌。 硫酸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硫酸钴 现货现货报价继续呈现缓慢下跌的态势,截止8月25日, 硫酸钴 现货报价跌至3.5~3.6万元/吨,均价报3.55万元/吨,较8月18日下跌1500元/吨,跌幅达4.05%。 据SMM调研显示,成本端来看,钴中间品价格仍在下行,对硫酸钴成本支撑走弱。据SMM现货报价显示,钴中间品现货价格在本周累计下跌0.1美元/磅,价格依旧处于下行通道。 供应端,部分回收企业出货意愿仍高,推动报价走低。需求端,头部三元前驱体企业维持刚需采购,议价能力较强。部分贸易商认为硫酸钴价格下行空间有限,囤货意愿渐起,询盘较为积极。在此背景下, SMM预计后市硫酸钴价格或将暂稳。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在首个交易日短暂持稳后继续下行,截止8月25日,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跌至14.5~15万元/吨,均价报14.75万元/吨,较8月18日累计下跌1万元/吨,跌幅达6.35%。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SMM调研显示,成本端来看,钴盐及中间品仍在下行,对四氧化三钴成本支撑仍弱。供应端,由于前期成交清冷库存增加,四氧化三钴企业挺价意愿走低,报价下行。 需求端,部分钴酸锂企业前期库存有所消化且近期四氧化三钴原料端跌速放缓,询单及采买需求增加。考虑到目前四氧化三钴与钴盐价差仍大, SMM预计后市四氧化三钴价格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间。 消息面上, 8月18日晚间,国内领先钴生产企业之一的腾远钴业发布其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据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52亿元,同比下降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79.94万元,同比下降85.24%。 据其公告中披露,公司钴产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4亿元,同比下降33.79%,毛利率为2.92%,同比下降37.39个百分点。 据悉,腾远钴业对财联社曾透露道,受宏观环境影响钴价持续回落,公司年初结余存货较大,单位成本较今年高,一季度在不断消耗年初存货,在钴市下行背景下,跌价金额较大。公司表示,2023年中报减值参考价格为6月30日钴产品价格,后续随着产品的销售部分计提会转销,期末在库部分若市场回弹有冲回的可能。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截止6月30日, 电解钴 现货均价报29.3万元/吨,较2022年12月30日的32.3万元/吨下跌3万元/吨。 对于未来钴价走势,8月22日腾远钴业表示, 短期内国内电解钴和钴盐价格近期略显平稳,但买卖双方博弈心理较为明显。现在价格已接近矿山成本价,预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价格趋于稳定,对于市场、对于公司都是好事,下游可以大方用钴,公司也可充分发挥产能和冶炼优势。 据悉,腾远钴业的钴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消费电子、航天军工等领域。腾远钴业认为,从需求面来看,一方面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量空间巨大,且消费电子市场大厂不断推新,VR/AR、AI智能家居等领域也在快速迭代,此外,航天军工方面随着国力日益昌盛,高温合金、硬质合金的市场越发广阔。 对于2023年的产销目标,腾远钴业表示,2023年公司计划完成1.66万金属吨钴产品、4万吨铜产品的产销目标。上半年公司钴、铜产品的产销量均已完成公司既定半年度目标,且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且公司表示,近期钴价已有企稳回升之势,且基于在冶炼、产能、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公司将具备较快的业绩反弹能力。 据SMM报价显示,2022年上半年电解钴现货均价在51.25万元/吨上下,而2023年同期,该现货报价便已经跌至28.48万元/吨,跌幅达44.43%。 值得一提的是,受2023年上半年钴价大幅下跌影响,国内钴生产企业业绩承压运行,除了腾远钴业,此前寒锐钴业也曾发布财报表示,受经济周期、供需情况的影响,钴金属价格下降影响,公司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8.39%。
SMM8月25日讯: 8月24日晚,浙富控股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3.54亿元,同比增长19.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8亿元,同比增长13.94%;基本每股收益0.14元。 从浙江桐庐走出来的浙富控股,目前已成为国内清洁能源装备业务与环保业务协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拥有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无害化处理—资源深加工”前后端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危废综合处理技术与设施。同时,公司在水电、核电等领域已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产品远销海外多个国家。 近年来,浙富控股一直致力于“高温熔融”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应用。目前在危险废物处理领域,拥有175万吨/年高温熔融处理能力,处于同行业第一。在建产能主要包括:湖南郴州(37万吨,2020年4月已取得环评和土地证)、辽宁大连(30万吨,2021年5月已取得环评和土地证)、四川德阳(30万吨,开拓中,尚未取得环评),与目前已投运的产能合计275万吨。 半年报显示,目前,浙富控股正在积极布局动力蓄电池回收拆解单位产生的废液、废渣等危险废物的处置市场。公司已经通过环评批复的与汽车锂电池材料级别相关的产能规划包括:1.5万吨精制硫酸镍(Ni≥22.0%)、1.5万吨精制硫酸钴(Co≥20.5%)和790吨碳酸锂(Li2CO3≥98.5%)。截至半年报披露日,浙富控股规划的“4万吨/年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拆解项目”已完成备案,新增废旧动力蓄电池拆解生产线4套,年拆解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4万吨。 据SMM调研,目前国内诸如浙富控股这样跨赛道现行已在建或预计规划布局锂电池回收再利用项目的企业数量上半年较同期呈现明显增加。预计增加新能源行业战略布局的企业群体中,以危废处理相关企业,石化企业以及下游终端车企居多。这一趋势可能进一步体现在不同企业预期切入新能源锂电回收赛道的角度差异性上。从目前来看,侧重于以相关设备设施赛道切入的企业意向程度相对较高。但从目前国内现有回收企业已投产项目所配备的相关设施来看,不同量级的企业设备前期投入及技术水准尚存在一定差异,随之带来的各家企业技改频率的差异和后续技改资金投入的不同。因此,SMM预测,伴随锂电回收行业的继续发展,中小型回收企业将成为回收设备消费的主力资金来源,而头部回收企业势必将成为推动技术革新的主力军。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8月25日讯:据中国海关网数据,7月六氟磷酸锂出口数量达2023吨。 六氟磷酸锂目前产地以中国为绝对核心。六氟进口方面:国内电解液企业对于六氟磷酸锂的进口需求较低。以常熟宇菱等外资企业在国内生产基地为代表存有部分进口需求。六氟出口方面:以国内电解液企业在海外建设的工厂以及海外电解液企业的需求为主。 据SMM统计:海外各地区电解液企业分布如下 波兰电解液产能虽然较高,但由于包含亿恩科、新宙邦、国泰等新投放不久的产能,产能爬坡、客户验证需要一定时间,故对于六氟磷酸锂的需求在5月前较低。韩国、日本两国由于电解液生产历史已久,对于六氟磷酸锂需求量最高。 未来随着海外新建电解液产能持续释放,但海外六氟产能极为有限,预期未来对于六氟磷酸锂出口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8月24日晚间,亿纬锂能(300014)披露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9.76亿元,同比增长53.93%;净利润21.51亿元,同比增长58.27%;基本每股收益1.05元。其中,亿纬锂能上半年动力电池营收121.19亿元,同比增长71.92%;储能电池营收70.72亿元,同比增长120.17%。 分业务板块来看, 动力电池方面 ,上半年,亿纬锂能出货量达12.65GWh,同比增长79.46%。实现收入121.19亿元。同比增长71.92%。 动力电池技术方面,亿纬46 系列大圆柱电池商业化进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46 系列大圆柱电池产品,是亿纬乘用车市场再上一台阶的重要抓手。46 系列大圆柱电池凭借其在安全性能优势、更低的制造成本,是国际头部车企的重要选择,且已得到更多主流车企的认可,将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重要发展方向。在该系列产品上公司具备显著的技术和产能建设优势,在获得了海外一流车企的重要订单后,陆续在国内外更多车企上实现定点,现已取得未来 5 年客户意向性订单合计约 472.31GWh。 图片来源:亿纬锂能公众号 分业务板块来看,储能电池方面 ,上半年,亿纬锂能出货量达8.98GWh,同比增长102.30%。实现收入70.72亿元,同比增长120.17%。 储能电池技术方面,公司率先发布领先技术产品 LF560K。 LF560K 采用超大容量(单体电芯容量达 560Ah)的 CTT(Cell to TWh)电芯方案,是行业目前普遍采用的 280Ah 电芯容量的 2 倍,同时循环次数超过 12000 次,有效满足储能尤其是中大型储能电池系统对长循环寿命的要求,有效降低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LF560K 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同时以“更便捷(Easier)、更安全(Safer)、更经济(Super Economic)”三大优势重新定义 ESS(Energy Storage System),可有效满足 TWh 时代趋势,解决大规模电站时代的管理复杂化、热失控及经济性等问题。该产品发布后,广受客户好评,目前已获取 5 年内的意向性客户需求超过 140GWh,公司规划的行业首个单体规模最大的 60GWh 超级工厂,已正式启动建设。 图片来源:亿纬锂能公众号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辛鑫 021-51595829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王一帆 021-20707914 周致丞021-51666711
SMM8月25日讯: 【磷酸铁】 本周,磷酸铁月度谈开启,价格试探中。 本周,散单零星成交,多用于产品验证。 本周原料价格继续上涨,磷酸和工业级磷酸一铵出厂价上调,成本高企 。原料端:磷酸铁供应充足,成本高企抑制磷酸铁的生产积极性。下游磷酸铁锂厂采购减量导致磷酸铁备货意愿不强,按订单生产。需求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仍然以消化原料库存为主,减少原料采购,需求减弱。磷酸铁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难扭转,生产成本上行超出预期,生产企业开始以提高售价的方式向下游传导。预计,下周磷酸铁谈单尘埃落定,价格或小幅上行。 本周五SMM磷酸铁价格为1.14-1.30万元/吨,均价1.22万元/吨,较上周五持平。 【磷酸铁锂】 本周,磷酸铁锂材料, 有企业主动降价出货,以改观下游电芯厂提货不积极的状态。 本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较上周五下跌6000元/吨。 主原料碳酸锂价格的稳中下行,下游和终端观望情绪仍然较浓。 成本端,本周,磷酸铁锂生产成本小幅走低。供应端,货源充足,磷酸铁锂企业仍然以去库为主。需求端,动力端的需求面临瓶颈,增量有限;储能端,按需提货。 预估后市,磷酸铁锂价格仍将随锂盐价格走弱。 本周五SMM磷酸铁锂动力型价格为7.30-7.70万元/吨,均价7.50万元/吨,较上周五8.10万元/吨下跌0.60万元/吨。 若对磷酸铁锂有任何问题,欢迎致电021-20707860(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欧盟电池法生效 商务部:希望不要形成新的贸易壁垒】 在8月24日下午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就欧盟电池法规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束珏婷表示,“已注意到欧盟电池法规已于近期生效,中方对此高度关注。”束珏婷说,中国是电池生产和出口大国,欧盟是中国锂电池等绿色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中国的绿色产品为欧盟绿色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束珏婷强调,中方希望欧盟相关法规的实施应秉持公平、公正、透明原则,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形成新的贸易壁垒。 【各地继续出台促汽车消费政策 大力激发市场潜能】 日前召开的沈阳市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透露,沈阳市拟提出一批新的突破性举措,持续激发汽车市场活力。近期,除沈阳外,不少地方继续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举措。业内人士表示,政策支持对汽车消费市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振效应明显,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保持汽车市场平稳增长态势。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前十中国占6席 6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超60%】 2023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吉瓦时),在前十名榜单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六席,市场占有率为62.6%。此外,我国动力电池出口持续增长,今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为67.1GWh。 【消息称比亚迪与KG Mobility就在韩国成立电池合资企业进行谈判】 消息人士透露,比亚迪和韩国KG Mobility正在洽谈在韩国联合建设电动汽车(EV)电池工厂的事宜。双方希望通过合资企业获得稳定的电池供应,该工厂计划于2025年1月开始大规模生产。 【永兴材料:暂无氢氧化锂生产线 公司锂云母提锂制备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正在研发中】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贵公司有没有碳酸锂进一步加工为氢氧化锂的项目。永兴材料8月2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暂无氢氧化锂生产线,公司锂云母提锂制备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正在研发中。 【电池企业涌入集成赛道 储能行业竞争加剧】 近日,储能系统招投标市场再现低价,集采4小时储能系统最低报价跌破0.9元/Wh。中证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随着电池企业加入储能系统集成赛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储能系统投标报价不断走低。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电池厂商而言,进行业务拓展,渗透储能电芯乃至集成领域是必然趋势,但也让原本竞争激烈的系统集成市场更加白热化。目前业内已经出现了较为激烈的价格战,预计到年底储能系统的价格仍会在低位徘徊。 相关阅读: 【SMM分析】8月磷酸铁原料价格持续上涨 生产成本持续跟随上行 【SMM分析】原料现货波动 锰酸锂订单好转 好景能否持续? 【SMM分析】终端需求增量无明显提振 负极价格偏弱运行 【SMM分析】新加坡电池回收公司NEU Battery Materials获370万美元融资 加速部署自动化回收 【SMM分析】进出口走势趋势相左 7月三元材料出口环降5% 【SMM分析】盐湖竞拍价格符合市场预期 碳酸锂市场后市走向如何? 不同渠道碳酸锂未来增量如何?【SMM分析】 【SMM分析】赣州龙凯:铁锂回收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推动“循环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SMM分析】海关数据:2023年7月钴原料到港总量环减24% 未锻轧钴进口量小幅环增 【SMM分析】7月碳酸锂进口量环比微增 进口价格增加明显 【SMM分析】7月终端市场偏弱运行 人造石墨进出口总量均环比下滑 【SMM分析】7月锂矿进口量稳步增长 预期后续需求持续增加 【SMM分析】海外订单下滑 7月氢氧化锂出口量环比下降 【SMM分析】磷酸铁锂4C快充电池科普与解读 “跌跌不休”?钴系报价继续下行 四氧化三钴市场现成交空白【SMM周度观察】 充电桩板块盘初活跃 多地出台充电桩顶层设计 产业进入爆发期? 【SMM分析】腾远钴业半年报披露 铜产品收入占比超过钴 【SMM分析】单线产能提升两倍!第五代超级湿法线入住南通星源! 【SMM分析】帕瓦股份半年报发布 新增2.5万吨产能为下半年业绩释放蓄力
8月23日,宁德时代5MWh EnerD系列液冷储能预制舱系统率先成功实现了全球首套量产交付。 据悉,EnerD系列产品采用了宁德时代新一代储能专用314Ah电芯,配备宁德时代CTP液冷3.0高效成组技术,优化电芯的成组结构和导电连接结构,同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采用更加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设计,实现20尺单舱电量从3.354MWh提升到了5.0MWh,相比于上一代产品,全新EnerD系列液冷储能预制舱的占地面积节约20%以上,施工工程量减少15%,调试运维成本下降10%,并且在能量密度和性能方面也得到显著提升。
锂盐价格腰斩下,去年的“预增王”融捷股份(002192.SZ)调整锂盐业务经营策略,减少了锂盐产销量,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降。 融捷股份发布半年报,上半年营业收入6.3亿元,同比下降35.63%,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下降47.53%。Q1净利润6208万元,据此测算,Q2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25.42%,环比增长286.8%。 融捷股份表示,上半年锂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给公司锂盐业务经营带来不利风险。为降低经营风险,公司根据市场趋势变化,调整锂盐业务经营策略,减少了锂盐产销量。 在前期半年度业绩预告中,融捷股份将业绩同比下滑归因于锂盐价格和销售量的下跌。 融捷股份主要业务为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设备制造,半年报显示,主营产品锂精矿、锂盐、锂电设备营收占比分别为55.23%、22.52%、22.01%。值得注意的是,锂精矿营收占比同比增长101.30%,但公司目前锂精矿产量较小,主要供应联营锂盐厂的需求,暂无余量对外部单位销售。 据悉,融捷股份主营业务锂盐生产及加工业务主要有两部分,合并范围内的锂盐业务现有精加工提纯电池级锂盐产能 4800 吨/年;联营企业的锂盐业务是采用锂精矿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电池级锂盐,现有产能 2 万吨/年。 锂精矿方面,融捷股份目前拥有康定甲基卡锂辉石矿区134号矿脉的整体采矿权,证载储量2899.5万吨,目前具有105万吨/年矿石开采能力及45万吨/年矿石处理的选矿能力,现有产能满产时锂精矿产量约为7万-8万吨/年。此外,投资者广为关注的250万吨/年鸳鸯坝锂矿精选项目选址被要求重新论证,公司表示,目前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正在推动该项工作,选址尚未确定,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融捷股份业务正在从原材料延伸至正极材料业务,今年4月,公司公告计划在广州市南沙区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年产能为 4万吨。目前,全资子公司融捷电源已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竞得项目建设用地。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