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我国锂电池出口迎爆发式增长 有公司南非市场订单量暴增300%】 据央视财经消息,受到海外需求的拉动,今年以来,我国锂电池出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我国锂电池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达到58.9%。不少外贸公司表示,今年锂电池的出口市场除了传统的欧美国家,南非、尼日利亚、越南等新兴市场的订单增长非常明显。广东深圳某新能源有限公司采购部副总经理叶龙辉表示,2023年增长比较快的是南非和越南的市场,目前我们收到的订单量大概每个月500到1000台,南非增长300%左右。 【南网储能:拟4.99亿元增资青岛力神 扩展新型储能业务】 南网储能公告,为把握“双碳”目标背景下电化学储能需求激增的战略机遇,着力打造储能领域龙头上市公司,公司投资4.99亿元,参与青岛力神增资,增资后持有青岛力神2.1792%股权,在青岛力神有权提名1名董事。青岛力神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特斯拉正在考虑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工厂】 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特斯拉正在考虑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工厂,以利用该国丰富的镍资源。 业内人士表示,该公司很可能准备生产三元电池的关键材料。 【小米造车迈出关键一步 消息称其已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据外媒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米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规划部门批准生产电动汽车 (EV),这标志着这家智能手机制造商向“明年初生产汽车”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上述报道称,负责监管中国汽车行业新投资和产能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本月早些时候已批准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小米的合资企业是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合资企业。界面新闻记者据此向小米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小米暂未置评。 【福建发布进一步促消费扩内需若干措施】 福建省外贸外资(稳价保供)协调机制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促消费扩内需若干措施》,支持各地聚焦汽车、家电、家居、服装鞋帽等重点消费,围绕中秋、国庆、双11等重要消费节点,策划开展美食节、家居节、网购节、年货节、直播大赛等重点主题促销活动5000场次以上。《若干措施》提出,扩大县乡消费。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县域物流网络等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引进连锁品牌,提升购物便利性和舒适度。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鼓励各地利用福农优品体验中心等平台开展县域特色农副产品宣传推介及促消费活动,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 【越南电动汽车生产商VinFast市值站上1000亿美元 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上市汽车股】 越南电动汽车生产商VinFast持续飙升,现涨幅扩大至160%,市值站上1000亿美元,超越保时捷,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上市汽车股。 相关阅读: 【SMM分析】进出口走势趋势相左 7月三元材料出口环降5% 【SMM分析】盐湖竞拍价格符合市场预期 碳酸锂市场后市走向如何? 不同渠道碳酸锂未来增量如何?【SMM分析】 【SMM分析】赣州龙凯:铁锂回收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推动“循环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SMM分析】海关数据:2023年7月钴原料到港总量环减24% 未锻轧钴进口量小幅环增 【SMM分析】7月碳酸锂进口量环比微增 进口价格增加明显 【SMM分析】7月终端市场偏弱运行 人造石墨进出口总量均环比下滑 【SMM分析】7月锂矿进口量稳步增长 预期后续需求持续增加 【SMM分析】海外订单下滑 7月氢氧化锂出口量环比下降 【SMM分析】磷酸铁锂4C快充电池科普与解读 “跌跌不休”?钴系报价继续下行 四氧化三钴市场现成交空白【SMM周度观察】 充电桩板块盘初活跃 多地出台充电桩顶层设计 产业进入爆发期? 【SMM分析】腾远钴业半年报披露 铜产品收入占比超过钴 【SMM分析】单线产能提升两倍!第五代超级湿法线入住南通星源! 【SMM分析】帕瓦股份半年报发布 新增2.5万吨产能为下半年业绩释放蓄力 【SMM分析】终端表现平稳 电解液材料价格走势持续观望 【SMM分析】商业化硅基负极路线技术浅析 【SMM分析】供大于求现象维持 “碳”“氢”维持跌势 【SMM分析】碳酸锂本周行情 【SMM分析】又一锂电项目遭遇终止! 欧盟新电池法“来势汹汹” 中国锂电回收行业承压 企业如何应对?【SMM专题】
锂电池行业增速放缓下,当升科技维持较高产能利用率,Q2净利润环比实现正增长。 当升科技昨日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营业收入84.02亿元,同比下降7.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Q2公司营业收入37.10亿元,同比下降29.61%,环比下降20.93%;Q2净利润为4.95亿元,环比增长14.94%。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当升科技,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二季度公司产品原材料如碳酸锂的价格下跌较大,导致公司产品价格下滑,营收下降,但公司单吨净利润维持较好且出货比一季度更多,所以净利润更高。目前来看,三季度排产相对二季度有所增加。 出货量来看,多家研报显示,当升科技一季度出货量在1.3万吨左右,公司半年报则显示,上半年多元材料及钴酸锂产能3.7万吨,产量为2.9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8.61%。 有行业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表示,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到78.61%,在业内处于较高水平。隆众资讯数据显示,三元材料4月、5月、6月月度产能利用率为42.84%、49.37%、54.15%。 当升科技是多元正极材料龙头,主要研发、生产与销售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钴酸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和多元前驱体等材料,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业务与智能装备业务占比分别为99.21%、0.79%。 据了解,当升科技多元材料及钴酸锂目前在建产能4万吨。此外,常州二期新增的5万吨多元材料产能正在陆续达产,预计今年下半年新增的产能实现全线满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当升科技首次实现磷酸(锰)铁锂营收0.52亿元,但毛利率为1.39%。公司表示,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导入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并实现批量销售,目前,磷酸(锰)铁锂在建产能4万吨,远期规划达到30万吨/年。 钠电正极上出货也在增加,公司推出了层状氧化物体系钠电正极材料,累计出货超百吨,当升科技公司人士此前曾公开表示,公司目前已具有年产万吨级钠电正极材料生产专用车间, 2025年规划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能2万吨/年。 海外业务也是当升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今年上半年境外业务毛利率达60.52%,同比增加15.27pct。半年报显示,公司出口海外的主要产品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锰)铁锂、钠电等正极材料,较上年同期增加了磷酸(锰)铁锂、钠电等正极材料的海外销售,境外收入 28.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4.51%,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当升科技亦在海外布局加码。今年7月,当升科技与芬兰矿业集团和芬兰电池化学品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公司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及运营,以“紧紧把握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历史机遇,适应欧美产业链本土化政策,满足海外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急迫需求”。 目前,当升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体规划50万吨,包括多元材料20万吨,磷酸(锰)铁锂30万吨,将分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成年产6万吨高镍多元材料生产线,生产线按照超高镍及高镍多晶、单晶的要求来设计,同时兼具生产中镍产品的能力。
中国储能网讯:一直以来,美国本土被认为不具备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这种相对于三元锂电池成本更低的电池材料技术,而这也是为何福特汽车要突破重重阻碍,与宁德时代进行技术许可合作的原因。 近日,来自美国电池公司ONE的最新消息显示,其已经开发出了重量能量密度与三元锂电池相接近的磷酸铁锂电池。不过,ONE的磷酸铁锂电池要到2024年底才会投产。 one公司开发的磷酸铁锂电池该款电池产品的名字叫白羊座II,电池包所带电量为71.5千瓦时,其电芯的重量能量密度达到了162 Wh/kg,转化为电池包水平的重量能量密度为160.7Wh/kg。能量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标志,是电池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出的电能。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主要取决于可用电量和整车能耗(续航能力=可用电量/能耗),在相同能耗不变,电池包体积和重量不变都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单次最大行驶里程主要取决于电池的能量密度。 one公司的员工和其开发的电池包那么,ONE的这款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什么地位呢? 据《电池设计》(BatteryDesign)制作的一份全球能量密度最高和最低的电池包列表显示,领先者来自中国的蔚来汽车。蔚来即将装车ET7的电池包电量为150千瓦时,重量为575公斤(1268磅),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260.9 Wh/kg。而来自蔚来汽车的用户手册显示,该款电池采用的是高镍三元正极,半固态电解质。 蔚来汽车最新用户手册其次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电池包的重量能量密度最高为255Wh/kg。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上82千瓦时电池包的重量能量密度为171 Wh/kg,使用的是由日本松下供应的三元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保时捷Taycan2019款Turbo S衍生版拥有93.4千瓦时的电池包,重630公斤(1389磅),使用的是韩国LG新能源提供三元锂软包电池,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148.3 Wh/kg。 Taycan Turbo的电池性能再对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也是采用磷酸铁锂材料体系。比亚迪汉Han EV,电池包电量为85.4度,重量为592公斤(1305磅)。在电池包水平上,重量能量密度为144.2 Wh/kg。 比亚迪的海豚有两种电池包可供选择。其中最大带电量为44.9度,其质量(308.6 kg,或680 lb),重量能量密度为145.5Wh/kg。海豹的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更高。它的CTB结构使电池组重558公斤(1,230.2磅),电量为82.56千瓦时,其重量能量密度为148 Wh/kg。 可以看到,跟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相比,ONE的电池产品甚至更具优势。ONE公司也表示,跟三元锂电池相比,白羊座II电池成本也便宜25%,并且比三元电池续航时间更长。 不过,ONE生产的电池包要到2024年底才会投产。目前也没有消息表明该款电池将搭载于哪家汽车公司的车型。唯一告知将使用ONE产品的公司是美国造车新势力Bollinger公司,但该公司将使用白羊座电池产品,而不是白羊座II。 据介绍,白羊座电池适用于3级至6级卡车,电池循环次数为3000次,而白羊座II适用于乘用车和轻型卡车,但其耐用性缩短了33.3%,循环次数为2000次。 不过,ONE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在于本地化生产。这将使任何使用其产品并符合《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规定的汽车都有资格获得全额税收抵免。此外,它也是一家美国自己的电池公司。 据了解,ONE将在密歇根州的范布伦镇生产这些磷酸铁锂电池,那里靠近福特、通用汽车和斯特兰提斯公司的汽车工厂。 ONE这家公司看似默默无名,实则大有来头。2020年7月,美国已经破产的A123电池公司的前工程师伊贾兹创立成立了这家叫“Our Next Energy”的能源公司。One的315名员工中,近六分之一是A123原来的员工,包括首席运营官。 伊贾兹的目标,是运营一家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公司,进而解决制约在美国本土大规模使用电动汽车的三大障碍难题:里程焦虑,电池安全问题,没有能与宁德时代、LG和松下竞争的电池巨头。 目前,one公司已从包括比尔·盖茨的突破能源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宝马风险投资公司和富兰克林·邓普顿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3.55亿美元,公司估值为12亿美元。去年秋天,密歇根州政府授予one公司至少2.2亿美元的现金和税收减免,用于建设一个耗资16亿美元的电池制造工厂,工厂位于底特律郊区,计划在2024年投产。
【新宙邦:海德福高性能氟材料项目一期将于四季度投产】 新宙邦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波兰4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天津新宙邦半导体化学品及锂电池材料项目一期部分产能已如期投产,高端氟精细化学品项目(二期)已于7月开始陆续试产。根据当前公司重点项目进展评估,海德福高性能氟材料项目、惠州3.5期溶剂扩产项目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试产。其中,海德福高性能氟材料项目(一期)将于2023年四季度投产。 【国际实业: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亿元】 国际实业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亿元,用于磷酸铁锂储能电池PACK集成生产线项目、桥梁钢结构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 【天赐材料:募投项目年产15.2万吨锂电新材料项目试生产】 天赐材料公告,年产15.2万吨锂电新材料项目为公司2022年公开发行可转债募投项目,其中,年产15万吨液体六氟磷酸锂产线装置已于7月底完成安装并调试成功,并于近日开始进料试生产,目前已连续产出三批合格产品,产品质量均符合公司电解液生产要求。 【特斯拉新款Model 3 预计9月底量产 上海电池1厂重启】 36氪方面消息,据多位知情人士介绍,特斯拉新款 Model 3 将于 9 月底开始集中交付。而为了保证产能供应,原先已经停摆的上海工厂电池 1 期产线,也计划于 9 月重新恢复生产。“目前部分产线人员在陆续回岗,也有流失掉的,尚不清楚最终恢复到多少。”消息人士透露。 【极氪安聪慧:极氪001价格调整对毛利率影响不大 行业价格战仍会持续】 对于近期极氪001的价格调整,在吉利汽车2023年中期财报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作出回应称,通过不同的权益方案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扩大了用户开口,产品订单显著提升,价格限时调整对整车毛利率影响不大。此外,安聪慧预判行业价格战还会持续,并表示极氪已做好充分准备,随着交付量提升,凭借规模效应和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极氪有信心在未来达到更好的毛利水平。 【小米汽车现阶段电池供应商已敲定 一供、二供分别为中创新航和宁德时代】 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商有了新的变化。界面新闻从小米内部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今年小米汽车一级和二级的电池供应商已经敲定中创新航(原名中创锂电)和宁德时代作为现阶段的电池供应商。对于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商,外界此前普遍猜测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而比亚迪相关人士也向界面新闻透露,其动力电池供应名单中目前没有小米汽车。小米内部人士表示,小米汽车已经明确不靠硬件、靠软件赚钱的战略。为了保持小米一贯高性价比的优势,小米汽车的零部件利润率将保持在1%左右,未来盈利主要靠软件服务及生态服务。 相关阅读: 【SMM分析】赣州龙凯:铁锂回收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推动“循环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SMM分析】海关数据:2023年7月钴原料到港总量环减24% 未锻轧钴进口量小幅环增 【SMM分析】7月碳酸锂进口量环比微增 进口价格增加明显 【SMM分析】7月终端市场偏弱运行 人造石墨进出口总量均环比下滑 【SMM分析】7月锂矿进口量稳步增长 预期后续需求持续增加 【SMM分析】海外订单下滑 7月氢氧化锂出口量环比下降 【SMM分析】磷酸铁锂4C快充电池科普与解读 “跌跌不休”?钴系报价继续下行 四氧化三钴市场现成交空白【SMM周度观察】 充电桩板块盘初活跃 多地出台充电桩顶层设计 产业进入爆发期? 【SMM分析】腾远钴业半年报披露 铜产品收入占比超过钴 【SMM分析】单线产能提升两倍!第五代超级湿法线入住南通星源! 【SMM分析】帕瓦股份半年报发布 新增2.5万吨产能为下半年业绩释放蓄力 【SMM分析】终端表现平稳 电解液材料价格走势持续观望 【SMM分析】商业化硅基负极路线技术浅析 【SMM分析】供大于求现象维持 “碳”“氢”维持跌势 【SMM分析】碳酸锂本周行情 【SMM分析】又一锂电项目遭遇终止! 欧盟新电池法“来势汹汹” 中国锂电回收行业承压 企业如何应对?【SMM专题】
【募资】多氟多完成20亿元定增募资 用于年产10万吨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 8月18日,多氟多(002407)披露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1.22多亿股A股股票工作,募集资金总额20亿元,是公司历次再融资募集资金规模最大的一次。 据悉,多氟多本次发行吸引了众多一、二级市场投资机构和以长期投资理念为主的国资、QFII、公募、私募和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竞价当天获得了包括信达、招银、摩根、高盛、新宙邦、瑞泰新材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和新能源龙头企业参与报价,申报资金接近30亿元,最终确立的发行对象为国泰君安证券、信达证券、诺德基金、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等14名国内外投资者,按照价格优先的原则,锁定了16.35元/股的发行价,比发行底价高出0.8元/股。 根据此前公告,多氟多此次募投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预计总投资额51.5亿元,拟投入募资金额15亿元。项目主要包括年产8万吨六氟磷酸锂、1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及1万吨二氟磷酸锂生产线建设,拟建厂地位于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周边新增土地。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项目周期为3.25年。(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收购】昊华科技拟逾72亿全资收购中化蓝天 并募资扩产电解液等产品 8月14日晚间,昊华科技(600378)公告,拟以72.44亿元的价格购买中化蓝天100%股权,同时配套募集等量资金投入PVDF、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等11个项目建设。 具体来看,昊华科技拟向中化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化蓝天52.81%股权,向中化资产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化蓝天47.19%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化蓝天将成为昊华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同时,昊华科技还计划拟向包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外贸信托)、中化资本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化资本创投)等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资总金额不超过72.44亿元,即不超过此次交易购买资产的价格。(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公司】天赐材料披露海外项目建设进展 生产成本会略高于国内 近日,天赐材料(002709)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根据目前公司内部规划和测算,尽管海外电解液工厂的生产成本会略高于国内,但在价格及关税上会有一定的优势,且目前海外电动车产业链较国内而言处于起步阶段,竞争环境相对平稳。 其中,天赐材料北美项目建设周期预计是2年,目前正在做前期工厂设计;捷克由于投资环境及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工作推进比较困难,已终止建设;在欧洲的布局上,目前已经与德国朗盛合作了首个OEM工厂,接下来也计划在摩洛哥寻求产能建设,为公司更好地服务及开拓欧洲市场做准备。(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项目】万华化学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环评公示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受理了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予以公示。 据了解,万华化学拟在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新建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主要建设1套2500t/aLiF装置(氟化锂)、配套PPF装置(五氟化磷)和1套10000t/aLFS装置(六氟磷酸锂)及配套工程。(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动态】江西辅力年产5万吨六氟磷酸锂新能源项目(一期)批前公示 近日,江西乐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消息,“江西辅力年产5万吨六氟磷酸锂新能源项目(一期)”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已经通过技术审查,现对其进行批前公示,征求相关部门及利害关系人意见。 据悉,江西辅力新能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六氟磷酸锂新能源项目总投资51亿元,新建5万吨/年六氟磷酸锂生产装置,分三期建设,⼀期建设0.1万吨六氟磷酸锂和2万吨五氯化磷生产线;二期建设0.9万吨六氟磷酸锂⽣产线;三期建设4万吨六氟磷酸锂,并扩产5万吨五氯化磷生产线。(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互动】瑞泰新材:针对磷酸铁锰锂电池的电解液处于中试阶段 8月21日,瑞泰新材(301238)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公司正持续研发适配不同正负极材料体系的电解液。目前,公司针对磷酸铁锰锂电池的电解液处于中试阶段。(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智库圈点】六氟磷酸锂价格跌速放缓 近日,SMM分析,在需求端,电芯对电解液需求平稳;在供应端,整体供应充足,以销定产。价格方面,电解液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为争取订单,电解液基于降价预期给电芯企业优惠,导致电解液持续跌价。由于近期电解液核心原料六氟价格跌速放缓,成本下降空间有限,电解液价格暂稳。
得益于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罗博特科今年上半年营收规模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8月22日,罗博特科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8成,净利润增速同比翻倍,实现了扭亏为盈,公司将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归功于“光伏产业链需求井喷式增长”。 公司同时表示,截至报告披露日,罗博特科尚未确认收入的在手订单金额约14.02 亿元,同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最高营收规模尚未突破11亿元,但这一瓶颈有望在今年被打破。 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期卖铲子、卖水、卖牛仔裤赚钱的故事是商界最经典案例之一,而随着近年来TOPCon 高效电池技术路径的快速渗透,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也造就了一批“新能源卖铲人”。 罗博特科是一家研制高端自动化装备和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执行系统软件(R2 Fab)的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执行系统软件。其中,工业自动化设备包括智能自动化设备、智能装配和测试设备及系统是智能工厂的硬件组成要素,结合智能制造 R2 Fab 执行系统以实现智能工厂。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电池领域。 具体来看,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81.26%;净利润1538.05万元,对比上年同期亏损2624.01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谈及报告期内业绩驱动因素,罗博特科表示,主要是因为下游所处行业整体发展前景良好,公司所处环节受益。据了解,自 2022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逐步确定了以 TOPCon 为主要技术路径的新趋势,产业链需求井喷式增长。 罗博特科表示,公司凭借持续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优势,获得了客户广泛的认可,取得了 TOPCon 占比较高的订单量。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约 14.02 亿元,在手订单金额持续扩大,同时在谈项目还在持续增加中。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2023 年以来,公司陆续与晶科能源、钧达股份、润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行业知名企业签订重大销售合同,合同标的为工业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相关设备配套/升级服务。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罗博特科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规模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公司表示,结合目前公司在手订单情况,预计 2023年全年营收规模亦将实现大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8月11日晚间,罗博特科公告披露,公司正在筹划收购苏州斐控泰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斐控泰克”)及目标公司ficonTEC Service GmbH(以下简称“FSG”)和ficonTEC AutomationGmbH(以下简称“FAG”)控制权事宜。 受此影响,公司证券自8月14日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截至8月22日,目前尚未复牌。 据了解,斐控泰克系专门为收购德国目标公司而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罗博特科目前通过苏州斐控晶微技术有限公司持有斐控泰克18.82%股权,斐控泰克通过境外SPV持有FSG和FAG各93.03%股权。 资料显示,FSG和FAG主要从事半导体自动化微组装及精密测试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光芯片、光电子器件及光模块的自动化微组装、耦合以及测试市场客户提供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和相关技术服务。 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早在2022年初,罗博特科就曾筹划全资控股斐克控股,但前次交易最终未能顺利完成,公司对于半导体业务领域拓展的“执着”,主要目的应该还是谋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尽管锂离子电池是全球电动汽车的热门选择,但它面临着成本、资源有限和安全问题等方面的限制。而锌空气电池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更好的替代品,最近的一项新研究又取得了突破。 锌空气电池是通过大气中的氧气和锌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力,并被认为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一代电动汽车的候选项。理论上它们满足了下一代二次电池的所有要求,比如,能量密度高、爆炸风险低、环保、不排放污染物、材料成本低(锌和空气,很容易从自然界获得)。 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ECU)的Muhammad Rizwan Azhar博士领导了这个项目。他说,“可充电锌空气电池(ZABs)因其低成本、环保、高理论能量密度和固有安全性而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随着市场上下一代远程车辆和电动飞机的出现,对更安全、更具成本效益和高性能的电池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电池系统可以有超越锂离子电池的能力。”他补充说。 不过,锌空气电池也有缺点,主要包括输出功率有限及使用寿命短等。在最新研究中,ECU就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科学期刊《EcoMat》杂志上。 具体而言,ECU的突破使工程师们能够使用新材料的组合,如碳、更便宜的铁和钴基矿物来重新设计锌空气电池。 Azhar博士说:“新设计非常有效,它抑制了电池的内阻,并且它们的电压接近理论电压,这导致了高峰值功率密度和超长的稳定性。” “除了彻底改变储能行业外,这一突破还有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轻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使用自然资源,如锌和空气,这进一步提高了未来这些创新锌空气电池的成本效益和可行性。”他补充说。 Azhar进一步解释称,虽然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绿色能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它们并不是完全可靠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们是间歇性的能源。 “由于澳大利亚等国家有丰富的锌资源,而且空气无处不在,这成为一种高度可行和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他说。
上周,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款具备4C超快充的磷酸铁锂电池,让“800里加急”,只需要充电10分钟即可实现。 在中国市场,得益于中国企业在磷酸铁锂领域始终如一的创新研发,磷酸铁锂已经成为最为主流的电池技术路线之一,基于材料、结构、系统和制造的创新,让磷酸铁锂电池“覆盖”了高低端市场。 反观海外市场,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仍处于起步阶段,包括欧美日韩的整车、电池和材料企业刚刚觉醒,且动作也处于“小打小闹”阶段。然而,随着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在海外市场的爆炸性增长,预计压力会很快来到海外车企和电池企业身上。 犹豫就会败北 海外电池企业仍看不上磷酸铁锂? 上周,三星SDI宣布,将在其蔚山工厂建设韩国首条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 即便宣布进军磷酸铁锂领域,但是三星SDI的态度还模棱两可,对于其应用领域不置可否:“目前还不确定将要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是用于电动汽车还是储能系统,最终投资可能尚需时日。”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韩国LG新能源正在开发磷酸铁锂软包电池,该公司或将向特斯拉供应这一电池。消息人士称,该电池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虽然密度或高于宁德时代供给特斯拉Model 3的电池20%,但“成本同样也更高。” 在中国市场,磷酸铁锂凭借其经济性、安全性取胜,已经成为主流电池产品技术路线。LG新能源为了追逐更高能量密度,但付出的代价是“成本同样更高”,其市场竞争力未来仍需观察。 事实上,即便等到LG新能源性能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2025年量产,中国更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电池也已经装车了,它的“优势”产品会不会量产即落后? 除了LG新能源和三星SDI,目前韩国另一家电池企业SK On也已经确定布局磷酸铁锂电池。今年1月初,SK On的一位高管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之前为电动汽车生产一种新的磷酸铁锂电池。 在上游方面,SK On已经与中国材料头部企业当升科技达成合作。2021年11月,SK株式会社(SK On母公司)与当升科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确定在磷酸铁锂业务上开展合作。 截至目前,全球TOP10电池企业中,仅有日本的松下电池仍未透露是否要丰富自身的电池技术路线,布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 磷酸盐系材料和电池“出海”提速 与海外电池企业在磷酸铁锂方面“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同,海外车企和中国产业链企业在海外磷酸铁锂市场布局方面要积极得多。 目前,海外车企中,包括特斯拉、大众、戴姆勒、福特、现代、Stellantis、丰田、本田、Rivian等主流车企均已经明确将将使用更具价格竞争力的磷酸铁锂电池。 数据显示,长期以来作为三元电池主战场的海外整车市场,近期却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在快速增长。今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达67.1GWh。其中,三元电池出口46.6GWh,占出口总量的69.5%;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20.2GWh,占出口总量的30.1%;7月单月,磷酸铁锂电池出口3.9GWh,在当期动力电池出口总量中的占比已上升到34.8%。 韩国SNE Research表示,随着特斯拉、大众等全球汽车制造商陆续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国际市场开始倾向于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磷酸铁锂电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未来随着中国企业磷酸铁锂电池在欧洲等电动汽车大市场装机增长,它们的市场份额也会同步快速上升。” 今年2月,福特汽车和宁德时代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密歇根州的马歇尔新建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合作方式是宁德时代为该工厂提供筹建和运营服务,并进行电池专利技术许可。这是海外车企首次宣布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除了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产品/技术出海北美等市场,国轩高科也已经宣布在越南、阿根廷、北美等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及磷酸铁锂材料工厂。此外,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欣旺达、比亚迪等中国电池企业也都已在海外布局磷酸铁锂电池项目。 与此同时,国内产业链相关企业也在各自领域实时跟进布局。今年2月,龙蟠科技宣布,将在印尼投建年产1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该项目拟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年产3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剩余年产9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时间视市场情况而定。 作为“磷酸铁锂的升级版”,中国企业正密集布局磷酸锰铁锂等技术/产品。除了磷酸铁锂路线,国内部分电池材料企业已经开始着眼其它磷酸盐体系材料在海外市场的布局。 容百科技表示,拥有更高能量密度、更好低温性能的锰铁锂材料,在动力电池市场无疑更具潜力,“目前,国外知名电芯厂及主机厂,都在积极推进自身的锰铁锂产品。”基于此,容百科技计划投资6.42亿元,直接在韩国投建2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同时该项目还可兼容磷酸铁锂产品,可以满足海外储能、动力两个市场需求。 可以预见,随着磷酸铁锂材料、电池逐步走向海外市场,这种具备价格竞争力的电池材料会影响海外车企、储能领域的市场格局。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8月22日讯: 赣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集锂电池原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专门研发废旧锂电池回收技术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公司从初创的一条湿法产线,于2021至2023年通过技改建增加二条碳酸锂生产先进线,其中一条为湿法线及一条碳化线,碳酸锂生产能力分别为200吨/月和400吨/月及800吨/月,与广东邦普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回收磷酸铁锂电池粉,每年可处理3万吨电池粉,生产的电池级碳酸锂,产能达15000吨/年电池级碳酸锂。 为了构建完成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生产链,赣州龙凯于2022年新建“年处理8万吨废旧锂电池梯次再生利用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60000㎡。项目总投资20亿元,项目设计产能废旧锂电池处理规模为8万吨/年,其中:废电池包1万吨,废电池6万吨,废极片料1万吨。项目分为两期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建成并已完成验收,可处理磷酸铁锂废旧电池1万吨/年、废磷酸铁锂极片1万吨/年,废电池包0.3万吨/年,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废旧锂电池处理规模为5.7万吨。项目建成达产达标后,配套龙凯一期碳酸锂生产技术,将打造成集研发和生产为一体全国性行业回收基地,形成完整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链。今年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人民币,年税收3600万元以上。 赣州龙凯与湖南邦普、厦门钨业、长远锂科、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有合作关系,通过近几年迅速发展,公司生产的电池级碳酸锂,在行业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在磷酸铁锂回收行业,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和销量全国第一。 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政策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布局循环产业,目前,赣州龙凯正在实施废旧锂电池正极粉提锂渣回收提取磷酸铁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旧锂电池铁锂正极粉回收提取磷酸铁关键技术,实现示范应用产业化。用实践贯彻绿色循环产业发展理念,专注于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综合利用,打造系统化的新能源材料循环体系,在形成了以废旧锂电材料为原料,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具备了一流的回收再生利用能力,致力于废弃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实现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中国储能网讯:钠离子电池凭借长寿命、易制造、高安全、理论成本较低等优势,近年来成为动力电池行业“新宠”。 整体来看,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推进也较为迅速。钠能时代、为方能源、英能基、方寸新能源、众钠能源、宁德时代、东驰新能源、中建集团、立方新能源、雄韬股份、传艺科技、中比新能源、青钠科技、乐凯数能等企业正在加速产能布局。据能源电力说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钠电池产能规划已超370GWh;部分企业也在近期密集拿下订单,签约订单量超10GWh。 1.企业产能布局加速 今年,钠能时代、雄韬股份、科翔股份、派能科技、方寸新能源、众钠能源、普利特、普利特、盘古钠祥、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等企业均有钠电池产能规划。据不完成统计,截至目前钠电池总产能规划超370GWh。 今年以来,多家企业发布最新钠电产能规划。 8月,中南大学科学家团队与中清集团签署“储能产业链深度协同”合作协议,中清集团将与中南大学成果转化平台——钠能时代展开合作,双方计划共建储能先进产业智造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商业化应用,计划1-3年内建立10万吨生物质硬碳负极生产线、5万吨钠离子正极材料生产线以及10GWh钠电池产业布局,5年内实现100GWh钠电池产能,为未来储能市场发展及抢占产业市场的制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6月,盘古钠祥钠离子电池研发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地锡山。该项目总投资26.2亿元,将建设钠离子电池研发中心和5GWh的量产产线。 5月,众钠能源钠离子电池项目在安徽广德签约落户,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包括20GWh储能钠电池及10GWh钠电池储能系统量产基地的建设;英能基与华电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郎溪县政府三方签约,投资50亿元,建年产10GWh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中建八局投资发展公司签约温州市瓯海区,将投资20亿元打造5GWh钠离子电池制造基地;高登赛能源集团与呼和浩特市、国润能源集团签约,其中涉及12GWh钠离子电池动力、储能PACK生产制造项目,6GWh钠离子电芯生产制造项目及钠电研究院。 4月,内蒙古多伦县近日召开了方寸新能源5GWH钠离子电池项目推进会;东驰新能源年产20GWh新型钠离子电池项目、中建集团年产14GWh钠离子生产线、青钠科技年产10GWh钠离子大圆柱电池项目等项目开工。 2.钠电池厂商密集签下订单 今年被视作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元年,这从上市公司披露的订单可见一斑。日前普利特与天宸股份签下5GWh订单,此外传艺科技、格林美、华阳股份、普路通等多家钠电相关企业先后表示已经获得相关订单,或正在根据需求出货。总签单量超10GWh。 8月,普利特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与天宸股份全资子公司天宸绿色能源科技(芜湖)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协议签署后12个月内,交付不少于1GWh产品,协议签署24个月内,累计交付不少于5GWh产品。众钠能源与台铃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年内台铃科技将向众钠能源采购不低于两百万套聚钠1号钠离子电池包,根据公开信息众钠能源已今年上半年,与全球电动车出货量排名前列的数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两年内累计意向定单超过5GWh。 7月,传艺科技下属控股子公司江苏传艺钠电科技有限公司与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客户A签署协议,采购方形钠离子电池的数量小于100支,订单金额为2.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68万元)。 此外,7月,普路通披露其钠电池18650等型号已实现小规模量产,目前已有签订出货订单,产能正在提升中。维科技术其南昌钠电大产线产品已经成功下线,并已顺利送样。格林美对外披露钠电池的合作框架协议,盘古新能源将优先采购格林美产品,预计双方钠电池正极材料的供需量约为1万吨至1.50万吨/年。 3.落地应用逐渐多元化 今年被视为钠电元年,行业正在进入群雄逐鹿的新阶段。 在日前召开的钠电峰会上,中科海钠、易事特、多氟多、海四达等公司高管一致判断,预计钠电池在三五年内可以形成上百GWh的出货规模。在电动两轮车领域,预计到2025年钠电池能够达到15%市场份额,并在2030年市占率超过半数。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工艺兼容度高,产线切换成本低,具备较好产业化基础。当前钠电池产业化瓶颈主要在于产业链尚未成熟,材料成本尚存下降空间,且量产工艺尚不完善,良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来看碳酸锂存在降价可能,锂、钠电池将达到成本平衡点。 目前交通领域已存在较多钠电池的落地,并逐步向市场投入使用。8月9日,华阳集团与新日股份合作生产的首批商业化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正式亮相,其配用的动力核心为华阳股份旗下华钠芯能生产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工信部官网公布的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也出现了两款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车型,分别是奇瑞新能源的QQ冰淇淋和江铃集团的玉兔,这两款车型装载的是来自宁德时代和孚能科技的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尽管能量密度还较低,但倍率、低温和安全性能占优,弥补了锂电池的弱点,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钠离子电池不该仅被视作锂电池的低配替身,更是有效补充。比如在储能应用场景,锂、钠电池可组成混合储能系统,在成本、低温性能方面做综合互补。 从近期储能备案项目项来看,已有多个钠电池混合储能项目完成备案。如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备案的惠州龙门零碳生态园储能项目将建设30MW/30MWh钠离电+锂电项目,黑龙江大同区百万级公共储能中心项目将建设成为一座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方式为主,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为辅的多元化储能基地。 钠电池在特定场景相信也会具备更强的应用潜能。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