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9月2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3年9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7.8%,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车价波动致持币观望,“金九”略显暗淡 随着“金九银十”旺季到来,车企降价及促消费政策利好持续,各地车展陆续启动,新品投放增加支撑潜力需求释放。叠加“中秋+国庆”双节效应,出行需求爆发,车市呈现增长态势。不过,终端车价波动较大,消费者产生观望情绪,部分购车计划或将推迟至10月,“金九银十”将略显暗淡。 行业周知,自特斯拉、上汽大众、蔚来等十余个品牌在8月开启降价模式后,进入9月,这场降价潮并未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9月上中旬,已有超过15家车企加入到“降价大军”中,其中有新车上市直降、也有不少限时优惠降价。不管是何种方式,车企们均在试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为三季度销量做最后的冲刺。 乘联会相关调研显示,9月中旬乘用车总体市场折扣率约为18.2%,较8月中旬微降,维持8月底终端优惠力度,支撑各厂商季度末冲量。 然而,车价的持续内卷,对经销商新车毛利影响较大。目前,经销商普遍面临新车盈利较差、客流不足、库存压力加大,以及资金回笼慢等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75.4%的经销商认为9月销量表现低于预期。主要由于8月价格普降,透支部分需求,各地秋季车展多集中在十一假期,消费者等待车展优惠政策,购车计划部分延后。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不过,从分指数情况看:9月库存、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从业人员、经营状况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 综上来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9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在200万辆左右,同、环比仍有望增长。 图片来源:乘联会 根据乘联会日前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198万辆左右,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3%。 市场需求持续释放,10月终端销量预计与9月持平 参照历年“金九银十”的规律,10月的汽车销量相较9月会略有回落。然而,今年10月,为完成年度既定目标,冲刺四季度业绩,车企正花式促销以提振销量,并且对经销商要求的提车任务量加大。 因此,随着黄金周多地车展的启动,客流也将迎来大幅增长,订单及成交率也会有一定上升。基于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判断,10月汽车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预计终端销量与9月相比,基本持平。 对于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经销商则持较为乐观态度。调查反馈,有63.1%的经销商认为第四季度销量同比增长约5%,有16.0%的经销商认为增长幅度在10%以内。 上述乐观态度,或源于车市增长的潜在驱动力。 今年三季度,各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印花税调降、个税专项扣除提额等政策有望进一步帮助居民减负增收,稳定居民消费信心。 另外,在8月底9月初的成都车展上,多品牌携全新新能源产品亮相开启预售,这一波新产品逐渐上市放量之后,对9月及四季度新能源市场构成有力支撑。 盖世汽车研究院在相关分析中也提到,多款优质高性价比新车陆续进入市场,有利于刺激终端市场需求。另就市占率日益攀升的新能源汽车而言,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成本逐渐回归正常,利于电池降本,助力车企新能源汽车产品定价下移,推动新能源车产品性价比优势日益突出。
北汽、奇瑞、长安等国内车企扎堆布局墨西哥, A股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拓普集团、旭升集团、伯特利和银轮股份等也纷纷追随宝马、特斯拉等企业的脚步在墨西哥建厂 ,墨西哥也已成为中国在拉美地区整车出口最大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制造业加速进入墨西哥,也切实帮助企业带来了营收增长。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新的美墨加贸易协定做了有利于美国的调整, 中国车企如何要和大众、日产等头部车企一起分享这块蛋糕,仍具有挑战性 。 ▌ 北汽、奇瑞、长安等国内车企扎堆涌入 墨西哥成全球汽车行业投资新蓝海 北汽、名爵、江淮、奇瑞、江铃、长安等中国汽车产业链企业近年来纷纷前往墨西哥,在当地布局生产和销售 。咨询公司优赛思称,仅在2022年就至少有10多个中国品牌宣布进入墨西哥市场, 未来预计还会有另外10个中国品牌进入 。 有分析人士表示,吸引众多汽车产业链厂商不断登陆墨西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靠近潜在市场。 在墨西哥生产的产品,到北美市场的运输成本较低,也可以覆盖南美市场 。此外,墨西哥还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储量,这是电动汽车电池的基础材料。 目前墨西哥已经探明的锂资源储量为170万吨,排名全球第十 。 伴随着全球汽车巨头建厂墨西哥,国内相关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企业也面临着”出海“这一必答题。例如,马斯克计划在墨西哥生产2.5万美元的下一代入门级电动车,为了搭上特斯拉这艘大船,国内配套供应链企业纷纷加速墨西哥工厂布局。 华西证券崔琰6月28日研报中统计, 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旭升集团、爱柯迪、嵘泰股份、伯特利、三花智控、岱美股份、银轮股份、上声电子等上市公司已在墨西哥量产自家产品 ,向合作方就近供应,加快产品全球化配套进程。 中国制造业加速进入墨西哥,也切实帮助企业带来了营收增长。 目前,中墨双方合作不断加深,墨西哥也已成为中国在拉美地区整车出口最大市场 。2022年,中墨贸易总额为949.65亿美元,同比增长9.8%,显现出双方经济结构有较强的互补性。 据界面报道,墨西哥汽车经销商协会负责人Guillermo Rossles 9月7日在一个汽车商会会议上表示, 过去8个月,来自中国的汽车占墨西哥汽车进口的19.4%,高于2018年的5.7% 。该负责人表示,库存回升和交付时间加快帮助墨西哥满足了不断增长的需求,墨西哥市场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 大众、日产头部车企虎视眈眈 国产高端化进程在墨西哥仍处试水阶段 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墨西哥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涉及安全、运营、基础设施、劳工、监管等多个方面,可能对外国投资者构成挑战。 尽管墨西哥的市场潜力巨大,但如何适应和把握这个市场,也是一个大的挑战 。 再就是品牌力问题,中国汽车在海外尚未形成公认的品牌势能, 而高端化仍处于试水阶段 。虽然国内的自主品牌早已超过合资品牌,但在墨西哥市场,还是个未知数。 另外容易被忽略的是,新的美墨加贸易协定相比过去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做了有利于美国的调整。比如在进口汽车上,美国给加拿大和墨西哥都设定了每年的260万辆的汽车出口配额。换句话说, 中国车企要和大众、日产等头部车企一起分享这块蛋糕。然而,他们已经在墨西哥地区深耕多年,根基更加深厚 。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国汽车品牌出口美国有高额的关税和限制,而凭借着靠近美国市场的地理和自由贸易协定优势, 墨西哥成为汽车制造业的新资本集中地,更是中国企业的新蓝海选择 。
据科创板日报本周二报道,9000亿巨头 宁德时代澄清谣言,表示与福特在美建厂计划推进顺利 。而在9月的同一周内,两大电池巨头 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接连宣布“抢滩”美国建厂 ,前者将斥资20亿美元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建电池工厂,后者公告宣布与三个合作方共同出资26.4亿美元在美国设立合资公司,投建电池产能。 ▌ 锂电企业赴美建厂分享市场爆发红利 四大巨头共开出近千亿投资 国内电池厂商持续抢占日韩份额但研报认为该趋势未来或将难以维持 近年来, 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等锂电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美国 ,通过合资建厂、技术授权等方式进军美国市场,率先完成产能布局。据星球储能所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四大巨头赴美建厂一共 豪掷近千亿 。 图源:微信公众号星球储能所9月14日文章《赴美建厂有多火?四大锂电巨头开出近千亿投资》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坚决地表示: “美国市场,宁德时代是一定要进的。” 一季度 美国一举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 ,销量增长潜力巨大。东兴证券洪一7月14日研报指出, 北美方面IRA法案要求电池及电池材料需北美生产 ,现阶段美国本土电池产能与供应链缺乏,而国内厂商兼具成本、技术和规模优势。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为不能输的战场。近期龙头企业成功完成北美产能布局, 有望进一步分享北美市场爆发红利 ,同时叠加中国锂电产业链强大的竞争优势,国内厂商出海提速趋势将带动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提升,龙头企业有望抢占先机,充分受益海外较优的竞争环境与利润空间。 美国市场的巨大市场规模和潜力使其成为 “兵家必争之地”,而北美本土化生产的政策优势、与当地电动汽车生产商的紧密联系,都成为中国锂电巨头的“闯美”动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此次在伊利诺伊州独立建厂的国轩高科不同的是, 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在合作中仅占小部分股权或技术授权 ,而早自2021年底, 大众中国便成为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 。分析人士指出,以宁德时代与福特的合作为例,二者采取“非合资建厂”的形式,但 技术授权模式终究无法从根本上切入美国市场 。不仅将为当地及福特公司培养出一批技术人才,还将面临共享数据的风险。此外,即使绕过了IRA法案, 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的合作仍面临不小阻力 。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企业,全球头部锂电企业近年来都在奔向美国本土建厂。海通国际杨斌8月28日研报指出, 韩国电池企业LGES、SKOn和SDI是美国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通过合资/独资的方式切入美国动力电池供应链,并与多家美国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洪一指出,在全球市场,1-5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前10中稳定占据8席并 不断抢占日韩企业份额 ,LGES、松下、SK On、三星SDI四家企业市占率由20年53%跌至2022年32%。 但该趋势未来或将难以维持 ,主要由于日韩企业根植于欧美市场,而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进程尚处于早期阶段,短期内欧美终端市场需求弹性较大且存在政策保护等因素,日韩企业市场份额或将回升。 ▌ 出海成动力电池企业业务增长新支点 上半年“宁王”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2倍 欧盟反补贴调查是巨锤还是契机仍是未知数 工信部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9%,其中以动力电池为主 。今年上半年, 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 等均公布了海外投资计划。目前大部分锂电企业重点布局海外市场,半年报中出海成为动力电池业务增长的新支点。从各家具体表现来看,据星球储能所梳理,35家国内锂电企业中,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例50%以上的有11家,其中 派能科技、雄韬股份和豪鹏科技的海外营收占比超七成 ;从海外营收金额来看, 宁德时代(656.84亿元)排名第一,比亚迪(644.1亿元)排名第二,亿纬锂能(155.52亿元)位居第三 ,剩余企业海外营收均不过百亿;从增速来看,上半年, 宁德时代的海外营收同比增长195% , 国轩高科和中创新航的海外业务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96.74%和115.7% 。 图源:微信公众号星球储能所9月22日文章《锂海沉浮:锂电龙头企业如何捞得这场泼天富贵?》 事实上,国内锂电厂商海外布局由来已久,全球化为重要翘板。据东兴证券梳理,国内厂商18年已开始在欧洲规划布局产能, 22年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第一批产能投产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扩产部分预计23年投产,同时新增匈牙利100GWh产能规划, 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均公告新增海外产能规划,预计23-24年建设提速 ,产能25年开始释放, 蜂巢能源和中创新航等二线厂商亦加大在欧洲产能布局 。 民生证券邓永康等5月14日研报指出, 海外需求高增,出海已是必然趋势 。海外建厂不仅可以消化现有饱和产能,并且海外订单稳定,盈利水平更高,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新增量。洪一指出, 海外布局领先+产业链一体化完善厂商盈利能力有望脱颖而出 ,目前头部电池厂商海外布局明显提速,后续有望通过一体化布局下高原材料自供比例维持自身盈利稳定性,并持续扩大与其他厂商的成本端优势与盈利差距,叠加前沿技术储备雄厚,将有望获取Alpha成长机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9月13日,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即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车企出口欧洲的数量仍未成规模之际,反补贴调查会成为 打击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巨锤 还是成为 促使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建厂以更好的合规性来迎接更大销量的契机 ,仍是一个未知之数。此外,据媒体报道,欣旺达董事长王威表示, 《通胀削减法案》《加拿大投资法》《欧洲关键原材料法》与《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等欧美政策 ,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带来了一定挑战。
》查看SMM铅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9月28日讯:据SMM调研,本周(9月23日—9月29日)SMM五省铅蓄电池企业周度综合开工率为59.25%,较上周环比下降7.45个百分点 据调研,铅蓄电池市场终端消费相对平稳,经销商多是按需采购,生产企业亦是维持以销定产。而按传统淡旺季周期,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市场旺季步入尾声,汽车蓄电池市场更换需求表现一般,故在中秋、国庆双节时段(9月29日—10月6日),多数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计划放假,放假时间在1-7天不等,且3-6天者居多,使得本周铅蓄电池企业周度开工率下滑。 另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铅蓄电池企业放假时间明显增加,且不放假者甚少。去年虽处于疫情时段,但三季度国内市场疫后消费复苏,同时在电动自行车整车市场进入超标车淘汰高峰期,汽车市场因购置税减免政策推动产销走高,以及5G基站投建推进等因素助推下,铅蓄电池市场消费持续走高。又因去年疫情时段,铅蓄电池企业生产不稳定,市场缺货情况频繁出现,国庆节前部分企业电池缺货超过一周,故在国庆期间计划继续加班生产。而今年铅蓄电池市场传统旺季表现平淡,铅蓄电池企业及经销商库存水平远高于去年同期,企业放假积极性上升。 》查看更多SMM铅产业链数据库
Shyam Metalics进军电池级铝箔领域,将利于国内锂离子电池生产。 总部位于Kolkata的综合金属生产商Shyam Metalics and Energy Ltd宣布进军储能领域,生产电池级铝箔,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 Shyam Metalics是多种工业应用铝箔的主要生产商和出口商,年生产能力为2万吨。其电池级铝箔将使印度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中占据原材料份额,预计到2030年产能将达到6500GWh/年。 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提供动力的磷酸铁锂 (LFP) 电池,生产1GWh需要350吨高纯度、厚度均匀的铝箔作为正极(负极)集流体。钠离子电池的需求翻倍,预计正极和负极集流体都将使用铝箔。 Shyam Metalics定制的电池铝箔厚度范围为12微米-20微米,并经过了第三方实验室的测试和验证。
SMM9月28日讯, 核心观点: 假期的快乐是暂时的,Q4形势仍然严峻,短兵相接在所难免。 磷酸铁锂像个含“金子钥匙”出生的孩子,但一生下来就站在了竞争激烈的赛道,承担着低成本优化市场的重任。因其安全性能高、性价比好而在市场中被青睐,在行业的红利中高频迭代,在广阔而拥挤的赛场中奋力前行。磷酸铁锂行业,从前驱体磷酸铁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再到电池及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终端,前三个季度有冷有热,但整体的温度低于预期。 关于磷酸铁锂行业,做一个十一假期前的回顾和假期后的展望。2023年的Q1-Q3悄然过去,磷酸铁锂行业基本上被冠以亏损。十一假期前的三个季度已然,而假期后的Q4未然,未然是否可期?能否扳回一局? 如下有几个信号可以参考。 市场的第一个信号:放假! 相比2022年十一假期的排产计划,2023年有假期可休。在年底冲量的时间节点上,行业开始了休假。 近期,市场上传来信息就是某某企业提前放假、下游不好需求减量、订单不好回款难、新上产线开工率不足、原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跌、车卖不动、储能装机计划后延、行业洗牌加剧……看来是较为负面的信息,但反映出市场的供求结构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磷酸铁锂行业发展时,用过多的预期加上杠杆布局供应端,势必造成产能过剩的局面。 对于Q4,原来是预期较高且信心满满。但随着H2的开始,市场不断在打磨市场的预期,直到今天看到金九的不辞而别和银十的沉默寡言。 放假情况:磷酸铁和磷酸铁锂企业产线不放假,会有部分减产;下游电芯企业,大部分中大型企业产线放假3-4天,中小企业产线基本按法定天数放假,假日期间安排产线检修。 市场的第二个信号:碳酸锂生产企业减产计划 影响磷酸铁锂行业的主原料碳酸锂,近期有诸多炼厂安排停产检修,影响锂盐的供应量,或许对持续下行的市场有所抑制。 是不是行业的带头大哥碳酸锂的价格下行,才导致市场如此不可期?不是!供大于需,产能大几倍,再大需求也消化不了。动力端的需求趋于平稳后,市场所重心朝储能转移,储能行业不能承受起市场如此厚重的期待。 如今,碳酸锂减量,供应端中核心主原料之一战术性调整打法,会为行业注入活力吗?未必! 整体行业的产能过剩,如果磷酸铁锂减产、磷酸铁减产,整个供应端减产,大家都放慢脚步,而且力度够大才可以匹配慢行需求。然而,谁愿意在高频赛道里放慢脚步 ? 市场的第三个信号: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的新玩家不断加入 磷酸铁和磷酸铁锂产能不断扩张,不乏有新人加入。新加入者皆是先分析行业如此大的需求,投入后将有怎么样的收益,然后就决然而入。而对新建产能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别人不动我动的程度,而是市场在动,大家都在动。激烈的赛道,需要决策更敏锐和精准的从业者。许多企业在进入这个赛道前想的是如何圈钱、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谋局而不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这个行业,为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做些什么,为子孙后代做些什么。讲初心,讲情怀…… 其实是在乎经济利益,在乎钱。现在的情形则是钱不好赚。 市场的第四个信号:回顾历史,可以借鉴些什么 磷酸铁、磷酸铁锂、碳酸锂的价格变化:价格下跌,行业观望,提前引发供应过剩需求不旺的态势 磷酸锂材料价格下跌,行业买涨不买跌心态加重,驻足观望。磷酸铁产能过剩,诸多化工企业入局。为接订单,磷酸铁企业压低价格,导致价格战。磷酸铁锂成本主要受到碳酸锂的影响较大,碳酸锂在磷酸铁锂中的成本占比在70%-80%之间,锂盐下跌,磷酸铁锂下跌较易;锂盐上涨而磷酸铁锂上涨较难。 下游动力和储能企业压低电芯的采购价格,电芯企业成本向上传导,压低磷酸铁锂材料的价格。从7月开始,碳酸锂价格下行,提前将下半年市场行情不旺的态势引燃 。 供应过剩迭加需求不旺,整体磷酸铁锂行业处在争先降价抢市场份额的状态中,行业洗牌加重。 磷酸铁、磷酸铁锂开工率:开工率下行 随着磷酸铁和磷酸铁锂产能的释放,市场份额有限,2023H1开工率下行。目前磷酸铁的生产原料价格高企而销售价格未充分上涨,导致成本未有效向下游传导而成本过高,亏损严重。当企业开工率不足,而且生产成本较高时,企业的生存变得艰难。产能淘汰、产线升级,是目前诸多企业能谋可见的思路。 结论: 2023Q4,在动力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没有明显好转情况下,磷酸铁锂行业竞争压力加重,面临坚持与放弃的决择。从现在到将来, 压价抢市场份额、独练高超技艺、与上下游强绑定和出海谋生等等组合打法将会轮番上阵。 诸多企业会选择小步慢跑紧跟大部队,但能跑多久可以跑出冬天到春天,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该来的,总会来!与其恐慌,不如作好准备,迎接那个时刻的到来…… 若对磷酸铁(锂)有任何问题,欢迎致电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SMM9月28日讯: 【磷酸铁】 本周面临月底谈单,首轮谈单基本结束,部分订单未交付完毕的磷酸铁企业将在节后与铁锂厂洽谈10月份订单。 本周,磷酸铁价格有小波动,月度谈单过程中, 原本低于1.15万元/吨的磷酸铁,本次谈单涨到1.16-1.19万吨/吨附近 。成本方面,双氧水价格居高不下,企业生产成本仍然高企。原料端,磷酸铁产能充足,有较多的供货量。需求端:磷酸铁锂企业节前按需备货,10月铁锂厂下游订单有所减量,将影响原料磷酸铁的采购需求。预计, 节后,磷酸铁价格或将持稳 。本周四SMM磷酸铁主流成交价格为1.19-1.28万元/吨,均价1.235万元/吨,较上周五涨50元/吨。 【磷酸铁锂】 本周作为十一小长假前的最后一周,磷酸铁锂价格稳中下行。 下游电芯企业 一改往年节前积极备货的习惯,转而安排十一假期检修计划 ,节前市场成交平淡 。 磷酸铁锂(动力型)正极材料价格较上周五小跌250元/吨,市场上,成交平均价格收在6.5万元以内。整个9月,碳酸锂价格的下行迭加需求带动低于预期,铁锂企业压价去库,行业竞争加剧。成本端,本周因碳酸锂价格下跌使得磷酸铁锂生产成本走低,铁锂企业对碳酸锂原料的采购以长协和客供为主,零星采低价货补库。供应端,虽然铁锂企业开工率下行,成品库存维持在一周左右,但整体磷酸铁锂货源充足。需求端,假期有多家电芯企业放假、产线检修,本周备货积极性较弱,抑制磷酸铁锂的需求。预估后市, 假期后,磷酸铁锂价格或将减缓下行态势而趋稳 。本周四SMM磷酸铁锂动力型成交主流价格为6.3-6.65万元/吨,均价6.475万元/吨,较上周五下跌250元/吨。 若对磷酸铁锂有任何问题,欢迎致电021-20707860(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据鹏辉储能消息,9月26日,鹏辉能源(300438)青岛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资料显示,青岛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落地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储能产业园,整体规划产能36GWh,其中,项目一期占地275亩,建设产能12GWh,将完全按照零碳工厂标准建设!据此前报道,青岛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落地总投资约130亿元。这是青岛市储能产业首个引进的百亿级项目,将有效带动青岛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着力培育和打造储能产业战略性集群。 鹏辉能源表示,此次青岛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有效吸纳高层次人才在青岛安家落户,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为青岛现代绿色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平衡做出贡献。 据了解,鹏辉能源与青岛市政府在储能领域已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今年7月双方共同签订了北方最大的钠离子储能电站项目。 7月14日上午,鹏辉能源与青岛北岸控股集团签订5MW/1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合作协议,此项目位于青岛北岸控股大数据中心,首次实现了钠离子电芯在北方储能电站的大规模应用,标志着鹏辉能源钠离子电芯正式导入市场,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对于钠电产业化具有标志性意义。 资料显示,此次5MW/1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项目是钠离子电芯在新型储能与大数据中心新型基础设施的首次融合应用。此项目将有效提升青岛北岸大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赋能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支撑青岛市以数字化带动高质量发展。 据悉,鹏辉能源是一家致力于电池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二十余年来专注于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目前在储能电池领域拥有高安全LFP平台技术、长循环寿命平台技术、高能量转换效率技术、Na+电池平台技术、全极耳大圆柱技术、大功率UPS平台技术、低温超导通LTSC平台技术等,基于各项先进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高安全、长循环、高能效优势。 近日,鹏辉能源在与投资者互动交流时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池业务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消费电池业务同比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动力电池业务有较大幅度下降。公司在动力电池方面有较强的研发、制造实力和资金实力,有良好的客户基础,但年初对客户和配套车型的选择上有过于集中的问题,导致上半年动力电池业务下滑,六月底已开发了新客户,其他新客户开拓工作也在持续开展,固态电池的研发和钠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也在持续进行和迭代优化。相信上述措施可逐步解决动力电池业务动能不足的问题。 目前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开始兴起,预计明年会爆发。鹏辉能源对此市场布局较早,不仅具有工商业储能核心产品储能电芯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还具有出色的系统集成技术能力,不仅具有技术优势,还有品牌、资金等诸多优势,相信公司未来在此市场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高速增长。
【欧洲车企斯特兰蒂斯将向阿根廷一家锂矿公司投资9000万美元】 根据媒体发布的一份声明,阿根廷锂矿公司Argentina Lithium & Energy Corp宣布,欧洲车企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将向Argentina Litio y Energia (ALE)投资9000万美元。斯特兰蒂斯的子公司标致雪铁龙阿根廷公司将投资相当于9000万美元的比索收购ALE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斯特兰蒂斯将拥有已发行ALE股份的19.9%,Argentina Lithium & Energy Corp将拥有80.1%的股份。 【龙蟠科技:与LG Energy Solution, Ltd.签署谅解备忘录】 龙蟠科技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与LG Energy Solution, Ltd.签署谅解备忘录,约定双方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或利用印尼锂源作为合资公司,在印尼运营一家正极材料工厂。 【杉杉股份:子公司拟在芬兰投建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杉杉股份公告,公司下属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在芬兰设立项目公司并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不超过12.8亿欧元。 》点击查看详情 【永兴材料:永兴新能源拟将选矿业务相关资产划转至永洲锂业】 永兴材料公告,为优化公司及各子公司业务体系,加强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各生产环节考核,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公司“做大、做优、做强”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永兴新能源”)拟将选矿业务相关资产划转至全资孙公司宜丰永洲锂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永洲锂业”)。截至2023年8月31日,拟划转的选矿业务总资产账面净值68,299.59万元,最终划转的金额以划转实施结果为准。 【天齐锂业:从中长期来看 公司认为锂行业基本面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向好】 天齐锂业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尽管锂价存在周期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下游终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船和储能产业未来的高成长预期、有关政策的倾斜是客观存在且可合理预期的,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公司认为锂行业基本面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向好。 【郭明錤:苹果汽车若想在几年内投产 收购车企是最佳方案】 分析师郭明錤表示,苹果汽车项目现阶段已经“销声匿迹”,如果想要在“未来几年内投产”,那么最佳的方案就是通过收购车企,利用现有方案进入汽车市场。 相关阅读: 【SMM分析】重磅!锂盐厂陆续公布减产计划! 【SMM分析】欧盟敦促限制出口废旧电池的“黑粉” 【SMM分析】节前需求无明显恢复迹象 负极价格弱势运行 【SMM分析】9月电池行业PMI指数超预期 位于荣枯线之上 欧盟拟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 中国光伏、氢能等新能源迎来机遇?【SMM专题】 【SMM分析】芬兰清洁能源创新者Fortum布局锂电回收 欧洲电池回收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SMM分析】国内外需求未见好转 8月人造石墨进出口环比均下滑 【SMM分析】油气田装备制造商进军锂电回收领域 未来海内外市场将迎新机遇 【SMM分析】数码表现优于动力 氯化钴价格小幅上探 【SMM分析】当前国内回收市场供需现状浅析 【SMM分析】需求支撑较弱 硫酸钴价格僵持运行 【SMM分析】溶剂市场定价方式简介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8月出口数据发布 总体环比减少6% 【SMM分析】海外锂电回收市场新闻速递—特斯拉联合创始人收购德国电池回收公司Redux Recycling 【SMM分析】光华科技:现有10万吨回收产能 在建产能20万吨 【SMM分析】江西环锂控股股东出现新变动 【SMM分析】三元材料进出口数据发布 同比去年均有较大幅下滑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