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85个
据“巡鹰集团”消息,近日,巡鹰集团与超威原力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前端场景化应用+后端资源化再生”的产业闭环,开创锂电产业“价值共生”新示范。 据介绍,此次合作以多元化锂电产品应用为核心突破口,巡鹰集团依托其深耕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电池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场景化应用优势,与超威原力在市场拓展、技术积淀、网点布局等方面形成深度耦合。双方联合进行深度业务绑定,精准锁定前端应用,为后续电池循环利用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形成锂电应用场景最大化、回收渠道规模化,真正完成“生产-应用-回收-再生”的价值链贯通。 在前端场景应用中,超威原力利用渠道和网点优势,加速产品市场渗透,不断拓展更多元化的场景应用;后端电池回收环节,利用巡鹰集团电池回收体系,与超威原力网点相结合,构建起便捷高效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实现废旧电池从消费者手中快速回流至回收工厂,完成从“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 此次双方的携手合作,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技术、制造、渠道、资源等多维度的深度融合。巡鹰集团与超威原力正以实际行动,为锂电行业树立“应用场景+循环经济”的全新标杆。 此次5亿电池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不仅体现了巡鹰集团与超威原力对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更展示出双方共同推动产业迈向更加绿色、高效未来的决心。双方将致力于打造从电池研发、生产、应用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闭环,为新能源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我国电池新能源行业已进入深度变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 2024年,电池新能源赛道新投资扩产项目数量和金额同比大幅缩减,部分产业链项目出现夭折情况。进入2025年,电池新能源行业整体扩产步伐依然不快,但整体呈现了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新项目21个,其中有13个公布投资金额,共计371.48亿元。 虽然从项目数目和金额来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依然谨慎,无较明显幅度增长,但从项目投资内容来看,头部企业带动引领,产业集聚有望抱团取暖;技术较劲更加白热化,产业创新迎来爆发式增长。从项目落地区域来看,国内多点开花的同时,海外布局也更加积极稳妥。 头部企业领衔扩产 产业集聚抱团取暖 当前,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依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投资扩产步伐有所减缓,但与去年年中相比,头部企业近几月扩产动作频频,或释放出积极信号。 1月投资中,头部企业诸如赣锋锂业、宁德时代、邦普循环等均有大规模项目投资:赣锋锂业投资45亿元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宁德时代规划建设年产能约40GWh的新能源电池生产线,邦普循环投资50亿开展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尚太科技投资4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德方纳米磷酸铁锂生产项目预计投资2.8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48亿元)…… 尽管行业仍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诸多挑战,但头部企业的扩产动作无疑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注入了一针 “强心剂”,同时,在产业链中也发挥了带动和引领作用。 以宁德时代、赣锋锂业为例,1月,宁德时代与福建福州政府签署“零碳城市”协议,选址福州台商区建40GWh电池基地,将带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已落地29个配套项目,总投资115亿,初步形成新能源配套产业链。赣锋锂业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从锂矿开采、提炼,到电池材料生产,再到电池制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以上类似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围绕其进行配套生产,为行业在深度调整期实现 “抱团取暖” 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固态电池风头正劲 重大进展持续刷新 一面投资扩产,抱团取暖,另一面,市场竞争依然严峻。不同的是,竞争的主旋律似乎已从价格战向技术突围转变。 其中,固态电池作为行业公认的终极电池技术,在1月份官宣的新项目中尤占大头:统计在内的7个电池项目中,3个项目为固态电池相关项目,投资总额达100亿元。 从固态电池发展现状来看,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 《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25年)》 显示,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中试,中国固态电池产品单一性能指标不断突破,业界披露的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700Wh/kg,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充电倍率达到5C,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日益牢固。 从产业化角度,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超过3GWh,全固态电池已经处于样品和中试阶段。EVTank总结到固态电池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崛起,成为新能源领域竞争的新战场。 1月,湖北聚源动力、英诺贝森等企业纷纷投身固态电池项目建设,这反映出行业对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的强烈预期,企业通过提前布局,力求在未来高性能电池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引领技术发展潮流。 此外,1月多家企业和研究团队还传出消息,在固态电池领域获重大进展: 德尔股份迎来了固态电池研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固态电池上海试制线完成样品试制准备;上海洗霸已完成高比能固态电池软包锂离子电池设计工作,设计完成的高比能软包锂离子固态电池已进入小批量生产,生产产品待质检合格后进入测试;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借此研制出性能优异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具备快充和超长循环寿命…… 全球化布局趋势不改 合资合作成新常态 在技术突围的同时,出海布局趋势不改:1月,瑞浦兰钧在印尼建设电池厂,预计年产8GWh;格林美与ECOPRO合作在印尼开展年产20万吨前驱体与正极材料项目;德方纳米与ICL在西班牙萨连特建设磷酸铁锂生产项目,预计总投资2.85亿欧元;斯莱克在美国建设电池结构件产线。 1月21日,宁德时代联席董事长潘健也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宁德时代2024年12月宣布与stellantis在西班牙建立合资动力电池工厂,今年还有望公布与其他主机厂(OEM)在欧洲的新合资工厂项目。目前,宁德时代已在欧洲布局了三座电池工厂,其中包括西班牙合资工厂。 可以说,出海布局已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企业寻求新市场和资源的重要策略。不过,在国际政治环境日趋严峻的当下,企业出海行为变得更加谨慎稳妥,投资方式也更倾向于合资合作。 1月,瑞浦兰钧的印尼电池厂,计划通过公司于印尼注册成立的非全资附属公司PT REPT BATTERO INDONESIA投资建设,公司持股60%;格林美的印度尼西亚一体化正极材料项目建设,计划与韩企ECOPRO组合“资源、资本与技术”共同推进;德方纳米在西班牙的磷酸铁锂生产项目,计划与Amsterdam Fertilizers共同增资项目公司而获得20%股权;斯莱克美国的方形和圆柱形电池壳生产计划,拟引进合作方设立新的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 合资合作既可以分摊风险,又可以借助当地企业的资源和市场经验,加速业务落地,实现有效快速发展。 以瑞浦兰钧和格林美印尼项目为例,印尼拥有丰富的镍、钴等电池原材料资源,瑞浦兰钧和格林美在印尼的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瑞浦兰钧为了开拓东南亚市场,格林美则表示,将面向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全球市场共同拓展项目市场,以实现双方战略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 投资扩产项目趋势凸显的同时,电池新能源赛道项目推迟或终止的消息也不时传出,竞争与洗牌已进入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依旧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除了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兴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技术有望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电池新能源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展望未来,电池新能源行业虽然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在头部企业的引领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全球化布局,行业有望在深度调整的寒冬中迎来冰雪消融、春风拂柳的新景象,而那些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变化、不断创新、积极应对挑战的企业,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容百科技2月1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收150.83亿元,同比下降33.4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降49.69%。由此计算,容百科技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37.6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元。 (图:容百科技各报告期营收情况) (图:容百科技各报告期归母净利润情况) 上半年盈利承压下半年经营有所改善 容百科技专业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高科技新能源材料行业的跨国型集团公司。 至于业绩下降的原因,容百科技称,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盈利承压,下半年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经营状况有所改善。报告期内各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了环比增长,但2024年全年盈利水平仍因上述因素同比有所下降。 容百科技在业绩预告中进一步提到了2024年经营业绩的具体情况,以及部分产品/产线在2025年的最新进展。 容百科技称,该公司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生产基地于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单月满产,并首次盈利, 二期4万吨/年产线将有望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试生产 。 在三元材料板块,容百科技全年销量12万吨,同比增长近20%。该公司2024年的全球三元市占率超12%,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已连续四年为全球第一。 其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已获得多家海内外客户的认证。 其他产品板块,容百科技称,2024年,该公司前驱体产线成功通过国际顶级客户的认证审核,相关项目有望在2025年实现突破;2024年度的锰铁锂材料销量翻番;层状氧化物材料在2025年获得下游客户3000吨采购订单,预计年内实现较大规模量产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容百科技的海外客户占比进一步提升。其已与全球前六大最有价值的电池和电动汽车客户中的五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海外客户累计销售量超2万吨。随着国际客户开发取得进展,容百科技9系超高镍产品累计销售2.7万吨,实现了新的突破。 人形机器人成三元材料新应用场景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三元材料市场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全国范围内的三元材料均价维持在约12.5万元/吨,同比下跌79%。 不过,由于镍、钴、锰等原料价格上涨,以及各大企业的联合保价,三元材料价格在2024年下半年出现企稳迹象。 截至目前,包括当升科技、振华新材、厦钨新能等三元材料营收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已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上述3家公司均预计2024年度业绩出现下降。 至于2025年三元材料市场需求趋势,容百科技在今日(2月14日)晚间披露的业绩预告中表示,“ 随着4680大圆柱电池的大规模装车、固态电池产业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将为高镍三元材料未来的市场需求提供新的支撑点 。” 当升科技2月10日晚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动力、储能、低空及AI、机器人等领域锂电池用多种原材料供应链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就包括三元材料。 振华新材在2月13日披露的投资者调研中也提到,目前众多车企纷纷推出搭载大电池的增程式车型或计划加大增程式车型的研发投入,基于能量密度和循环要求,大增程电池目前主要使用三元电池。 “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高能量密度应用场景快速发展,也有利于三元材料, 预计明年三元材料的装机量市占率会增加 。 ”振华新材称。
工信部于2025年2月发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报批稿,围绕“双碳”目标构建了多维度的能耗管控体系。该标准针对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主流正极材料类型,设定了差异化的能耗限额,并引入分级管理机制,通过鼓励企业采用高效烧结设备等工艺优化手段降低能耗。同时,文件要求企业建立覆盖生产全周期的能源计量与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能耗数据实时上传至省级监管平台,强化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其中关键技术指标有: ①能耗分级管控:文件对不同类型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设定差异化能耗限额,并引入分级管理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工艺优化(如高效烧结设备)降低能耗。 ②全流程监管:要求企业建立能源计量和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能耗数据实时上传至省级监管平台,强化生产全周期管理。 ③产能优化:新标叠加“禁止单纯扩大产能”政策导向,倒逼低效产能退出,推动行业向高能效、高技术方向集中。 为应对挑战,行业正从三大维度加速调整:在工艺升级层面,聚焦烧结、干燥等高耗能环节的技术改造,探索新型合成路径以减少能源依赖;在管理提效层面,部署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动态监控与算法优化实时调整生产参数;在战略布局层面,逐步转向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高附加值材料研发,规避同质化竞争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际电池贸易壁垒的强化,能耗标准或成为全球市场准入的重要参考指标。企业需提前布局国际能效认证体系(如欧盟电池新规适配),通过技术对标与认证储备增强竞争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响应了国内绿色制造转型需求,更为中国锂电产业链参与全球碳中和竞争提供了战略支点。 原文地址: 标准名称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SMM 2月15日讯: 北京时间2月13日凌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以封面论文形式刊登了复旦大学彭慧胜/高悦团队颠覆性研究成果——通过"精准医疗"式创新技术,成功实现锂电池寿命突破性提升至原有水平的10-100倍。或将彻底改写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 突破行业百年桎梏 传统锂电池自1990年问世以来始终受制于6-8年的寿命极限,其核心症结在于正极材料中的活性锂离子会随着充放电逐渐消耗。当锂离子损失达到临界值,即使其他组件完好无损,电池也只能报废。每年因此产生的数十万吨退役电池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带来严峻的环境挑战。 复旦团队独辟蹊径提出"医疗思维"解决方案:如同为衰竭器官注入强心剂,只需给废旧电池注射特制"分子药剂",即可精准补充流失的锂离子。这种名为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的载体分子,能使电池在经历上万次充放电后仍保持96%的原始容量,将循环寿命从现有的500-2000次革命性提升至12000-60000次。 AI赋能分子设计革命 为实现这一构想,研究团队突破传统科研范式,开创性地融合人工智能与有机电化学技术。通过构建包含电化学活性、分解电压、稳定性等十余项关键参数的数字化模型,运用非监督机器学习从海量分子中筛选出理想载体。历时四年研发的锂载体分子不仅性能卓越,其成本更控制在电池总成本的10%以内,展现出极强的商业转化潜力。 重构产业生态蓝图 该技术突破带来三重革命性改变:首次实现电池无损修复,开辟"循环经济"新模式;打破正极材料必须含锂的铁律,为绿色环保电池研发开辟新路径;更颠覆了"电池报废即回收"的传统处置方式。目前研究团队已启动宏量制备,并与全球顶尖电池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彭慧胜教授表示,"未来通过定期'疫苗式'维护,电池寿命可望实现指数级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该项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全球新能源产业或将在未来十年迎来颠覆性变革。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SMM 2月15日讯: 韩国原子能研究院的中子科学部团队在2月10日宣布,由金亨燮博士带领的研究组开发出一种环保技术,可以从废弃的磷酸铁锂电池中高效提取锂。该技术通过在200℃下与氯气反应10分钟,将正极材料以氯化锂形式分解提取。氯化锂之后可通过现有的商业化流程转化为碳酸锂或氢氧化锂,用于合成新电池的正极材料。 与传统的酸性溶液处理方法不同,这种技术不会损坏正极材料中的磷酸铁结构,几乎不造成损伤,可以重新合成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或用于新一代锂金属电池材料,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该技术生成的副产品为更环保的盐水形态,优于传统方法产生的酸性废水。 为了验证技术的有效性,研究团队利用韩国唯一的研究用核反应堆“Hanaro”进行中子衍射分析,证实从磷酸铁锂电池中提取的锂的效率达到99.8%,纯度为98.8%。目前,该技术已获得韩国国内专利,研究院正在寻找有意进行技术转让的企业。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SMM 2月14日讯:春节归来后第二周,钴系产品市场现货报价表现不一,虽然下游处于缓慢复工的阶段,但整体市场活跃度有限。电解钴、氯化钴现货报价录得不同程度的下跌……SMM整理了本周钴系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解钴 现货报价呈现下跌态势,在2月12日单日下跌1000元/吨之后持稳运行,截至2月14日,电解钴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15~17.5万元/吨,均价报16.25万元/吨,较2月7日跌幅达0.61%。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调研显示,从供给端来看,目前电解钴市场货源充足,市场可流通量较多。从需求端来看,下游处于缓慢复工中,市场询盘及活跃情况表现平平。综合来看,目前电解钴市场供大于求格局已定,现货价格维持下行。 预计下周,整体供需格局或难有扭转,电解钴价格恐仍有一定的下行可能。 钴盐方面( 硫酸钴 及 氯化钴 ): 硫酸钴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硫酸钴现货报价维持稳定,截至2月14日硫酸钴现货报价在26300~27000元/吨,均价报26650元/吨,较2月7日持稳运行。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氯化钴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氯化钴现货报价小幅下跌,在2月11日下跌50元/吨之后持稳运行,截至2月14日,氯化钴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32400~32900元/吨,均价报32650元/吨,较2月7日跌幅达0.15%。 据SMM调研显示,从供应角度来看,钴盐冶炼厂的开工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从需求方面来看,市场需求仅满足于基本采购,整体表现疲软,本周成交较为冷清。由于市场交投气氛不活跃,钴盐价格依旧偏弱运行。 预计下周,市场的供需状况难以有实质性改变,钴盐现货价格依旧面临小幅下跌的风险。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在本周持稳运行,截至2月14日,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暂稳于11~11.3万元/吨,均价报11.15万元/吨,较2月7日持稳运行。 从供应方面来看,四氧化三钴冶炼厂的开工情况良好;需求方面,假期过后市场普遍持观望态度,主要以完成已有订单为主,现货需求表现疲软。整体而言,由于节前下游企业已完成补库存动作,本周市场表现相对平稳,四氧化三钴现货价格未有明显波动。 展望下周,随着钴盐原料价格的持续下跌,后续四氧化三钴的成本支撑可能会逐渐减弱,现货价格或面临小幅下行的压力。 消息面上, 盛屯矿业此前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据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21.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98.92%至 712.26%。 对于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原因,盛屯矿业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铜矿冶板块产量大幅提升。 公司刚果(金)采冶一体化子公司卡隆威、CCR 铜钴冶炼项目及 CCM 铜钴冶炼项目在报告期内保持铜满负荷生产,兄弟矿业(BMS)刚果(金)年产能 5 万金属吨铜钴冶炼项目在 2023 年底成功实现投产, 经 2024 年前 4 个月生产爬坡后从 5 月份开始满产,报告期内公司铜产量预计同比增长超过 70%,铜矿冶板块为公司业绩做出坚实贡献;另一方面,2024年铜价持续维持较高水平。报告期内公司主营金属铜价格上涨明显,国际 LME 铜价在 2024 年 5 月创下历史新高 11,104.5 美元/吨,较年初低点 8,127 美元/吨上涨约 36%,经历回调波动后继续维持历史较高位,铜价上涨成为推动公司的盈利增长的重要因素;此外,公司内部续提质增效、强调精细化管理。公司狠抓生产经营提质增效,报告期内部分子公司经营业绩有不同程度改善,可控成本同比下降,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024 年6月,盛屯矿业曾经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询问时提到,截至2024年6月,公司拥有铜产能16万金属吨、钴产能1.4万金属吨、镍产能6万金属吨、锌产能32万金属吨,原料目前主要来自自产矿山,原料伴生,外购三种类型。
1月份,六氟磷酸锂的整体开工率约为65%,相比12月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终端市场在1月的需求增速下降,整体需求下跌,因此六氟磷酸锂工厂的开工率有所下调。展望2月,预计终端需求可能会持续下跌,从而使得六氟磷酸锂的需求有一定回落,预计2月开工率约63.3%。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1月份,电解液的整体开工率约为36.87%,相比12月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终端市场在1月的需求增速有所下滑,整体需求下跌,因此电解液工厂的开工率有所下调。展望2月,预计终端需求可能会持续下滑,从而推动电解液的需求小幅回落,预计2月开工率将达到约34.81%。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阿根廷时间2月12日,赣锋Mariana盐湖项目正式投产。阿根廷萨尔塔省省长古斯塔沃·萨恩斯、胡胡伊省副省长阿尔贝托·贝尔尼斯、矿业国务秘书路易斯·卢塞罗等阿根廷领导,赣锋锂业总裁王晓申、南美区域负责人罗晓峰等赣锋高管,及当地企业、行业协会、社区、工会代表出席投产仪式,中国驻阿根廷大使王卫以视频方式出席。 Mariana项目位于阿根廷萨尔塔省,锂资源总量约合 812 万吨 LCE,一期年产能为2万吨氯化锂。 作为赣锋在萨尔塔省的首个项目,Mariana在萨尔塔省政府、阿根廷矿业国务秘书处、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周边社区、供应商团队、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支持下,仅用2年9个月便高效完成项目建设。 “Mariana项目的投产是中阿两国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又一生动体现”,中国驻阿根廷大使王卫表示。 未来,随着PPG、PG、Incahuasi-Arizaro等项目的有序开发,萨尔塔省将成为赣锋重要的资源基地,多项目协同效应日益凸显;成熟的资源布局,将为当地吸引到更多人才、企业、资金的加入,加速产业链聚集与经济发展。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