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占百亿!1月电池新能源产业投资扩产超371亿元

当前,我国电池新能源行业已进入深度变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

2024年,电池新能源赛道新投资扩产项目数量和金额同比大幅缩减,部分产业链项目出现夭折情况。进入2025年,电池新能源行业整体扩产步伐依然不快,但整体呈现了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2025年1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汇总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新项目21个,其中有13个公布投资金额,共计371.48亿元。

虽然从项目数目和金额来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依然谨慎,无较明显幅度增长,但从项目投资内容来看,头部企业带动引领,产业集聚有望抱团取暖;技术较劲更加白热化,产业创新迎来爆发式增长。从项目落地区域来看,国内多点开花的同时,海外布局也更加积极稳妥。

头部企业领衔扩产 产业集聚抱团取暖

当前,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依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投资扩产步伐有所减缓,但与去年年中相比,头部企业近几月扩产动作频频,或释放出积极信号。

1月投资中,头部企业诸如赣锋锂业、宁德时代、邦普循环等均有大规模项目投资:赣锋锂业投资45亿元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宁德时代规划建设年产能约40GWh的新能源电池生产线,邦普循环投资50亿开展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尚太科技投资4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德方纳米磷酸铁锂生产项目预计投资2.8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48亿元)……

尽管行业仍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诸多挑战,但头部企业的扩产动作无疑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注入了一针 “强心剂”,同时,在产业链中也发挥了带动和引领作用。

以宁德时代、赣锋锂业为例,1月,宁德时代与福建福州政府签署“零碳城市”协议,选址福州台商区建40GWh电池基地,将带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已落地29个配套项目,总投资115亿,初步形成新能源配套产业链。赣锋锂业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从锂矿开采、提炼,到电池材料生产,再到电池制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以上类似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围绕其进行配套生产,为行业在深度调整期实现 “抱团取暖” 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固态电池风头正劲 重大进展持续刷新

一面投资扩产,抱团取暖,另一面,市场竞争依然严峻。不同的是,竞争的主旋律似乎已从价格战向技术突围转变。

其中,固态电池作为行业公认的终极电池技术,在1月份官宣的新项目中尤占大头:统计在内的7个电池项目中,3个项目为固态电池相关项目,投资总额达100亿元。

从固态电池发展现状来看,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25年)》显示,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中试,中国固态电池产品单一性能指标不断突破,业界披露的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700Wh/kg,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充电倍率达到5C,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日益牢固。

从产业化角度,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超过3GWh,全固态电池已经处于样品和中试阶段。EVTank总结到固态电池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崛起,成为新能源领域竞争的新战场。

1月,湖北聚源动力、英诺贝森等企业纷纷投身固态电池项目建设,这反映出行业对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的强烈预期,企业通过提前布局,力求在未来高性能电池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引领技术发展潮流。

此外,1月多家企业和研究团队还传出消息,在固态电池领域获重大进展:

德尔股份迎来了固态电池研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固态电池上海试制线完成样品试制准备;上海洗霸已完成高比能固态电池软包锂离子电池设计工作,设计完成的高比能软包锂离子固态电池已进入小批量生产,生产产品待质检合格后进入测试;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借此研制出性能优异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具备快充和超长循环寿命……

全球化布局趋势不改 合资合作成新常态

在技术突围的同时,出海布局趋势不改:1月,瑞浦兰钧在印尼建设电池厂,预计年产8GWh;格林美与ECOPRO合作在印尼开展年产20万吨前驱体与正极材料项目;德方纳米与ICL在西班牙萨连特建设磷酸铁锂生产项目,预计总投资2.85亿欧元;斯莱克在美国建设电池结构件产线。

1月21日,宁德时代联席董事长潘健也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宁德时代2024年12月宣布与stellantis在西班牙建立合资动力电池工厂,今年还有望公布与其他主机厂(OEM)在欧洲的新合资工厂项目。目前,宁德时代已在欧洲布局了三座电池工厂,其中包括西班牙合资工厂。

可以说,出海布局已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企业寻求新市场和资源的重要策略。不过,在国际政治环境日趋严峻的当下,企业出海行为变得更加谨慎稳妥,投资方式也更倾向于合资合作。

1月,瑞浦兰钧的印尼电池厂,计划通过公司于印尼注册成立的非全资附属公司PT REPT BATTERO INDONESIA投资建设,公司持股60%;格林美的印度尼西亚一体化正极材料项目建设,计划与韩企ECOPRO组合“资源、资本与技术”共同推进;德方纳米在西班牙的磷酸铁锂生产项目,计划与Amsterdam Fertilizers共同增资项目公司而获得20%股权;斯莱克美国的方形和圆柱形电池壳生产计划,拟引进合作方设立新的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

合资合作既可以分摊风险,又可以借助当地企业的资源和市场经验,加速业务落地,实现有效快速发展。

以瑞浦兰钧和格林美印尼项目为例,印尼拥有丰富的镍、钴等电池原材料资源,瑞浦兰钧和格林美在印尼的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瑞浦兰钧为了开拓东南亚市场,格林美则表示,将面向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全球市场共同拓展项目市场,以实现双方战略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

投资扩产项目趋势凸显的同时,电池新能源赛道项目推迟或终止的消息也不时传出,竞争与洗牌已进入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依旧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除了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兴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技术有望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电池新能源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展望未来,电池新能源行业虽然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在头部企业的引领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全球化布局,行业有望在深度调整的寒冬中迎来冰雪消融、春风拂柳的新景象,而那些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变化、不断创新、积极应对挑战的企业,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