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47个
12月30日崔东树发文称,2023年1-11月的世界汽车销量达到8052万台,同比增长11%,但距离近几年的高点水平差距仍有6%,差距水平缩小。由于中国车市较强,11月世界汽车销量逐步接近峰值,世界汽车行业的运行明显改善,导致国际车企销量改善。2023年11月世界汽车销量达到783万台,同比增13%,较2017年11月峰值仍稍低7%,处历年的次高位水平。2023年11月中国车企的世界份额38%,今年1-11月的累计份额达到33%。 从世界范围角度来看, 11月中国汽车市场恢复较强,比亚迪和上汽集团等中国车企回升效果最为突出,以丰田和铃木起亚为代表的亚洲集团表现仍较差。近两年的国际芯片短缺对中国车市的影响较小,反而推动中国汽车出口表现很强,抢占巨大的国际市场供需缺口,获得难得发展机遇。作为汽车芯片这样的高垄断行业,此次的供给端紧缩将对中国供应链崛起带来重大机会,电动化发展也导致欧洲车企迅速走向衰落。 1、历年世界汽车销量走势 2023年11月的世界汽车销量达到783万台,同比增13%,较2017年11月仍稍低7%,处历年的次高位水平。 在2018-2020年连续下滑后,2021年的世界主力国家汽车销量8135万台,同比增长4%,疫情后恢复表现较好。但2022年仅有8018万台,同比下降1%,仅稍高于2020年销量。 2023年1-11月的世界汽车销量达到8052万台,同比增长11%,但距离近几年的高点水平差距仍有6%,差距水平缩小,11月达到2018年以来的峰值。 2023年1-6月走势大幅低于前期历年正常年份的销量水平,7-11月好于2018-2022年的水平,这主要是生产恢复等因素的销量改善。11月中国车市较强,世界车市11月拉升也很大。 2、历年世界汽车销量走势 上表中的世界汽车销量主要是70个国家的销量,这70个核心国家在2019年有9000万台左右,这也是基本能跟踪到月度的销量。 其它还有100个国家只能是跟踪到年度的销量,2022年总共大约300万台左右,相对8000万台的70家主力国家,这些较小的国家总量也就是3%左右,影响不大。 从主力国家代表的世界销量看,2018年的世界汽车销量下降1%。自2010年以来首次陷入年度负增长。2019年的汽车销量8981万台,同比下降4%,稍好于2008年的下滑幅度;2020年的销量下滑13%;2021年同比回升4%;2022年的世界销量下降1%的表现较差;2023年的世界销量增速11%的表现较好,其中中国增11%,世界其它国家增11%,这主要是今年中国车市年初的暂时调整拉低增速。 3、中国2023年销量保持领军地位 中国汽车市场对世界汽车市场影响力极其巨大。2016-2018年中国汽车占世界30%左右,2019年下降到29%,但仍具有绝对优势。2020-2021年份额回升到32%。2022年中国份额上升到33%。 2023年中国份额保持在33%,其中年初较低是春节因素和车购税优惠政策退出的正常体现,随后中国5-11月较强增长。今年北美洲和欧洲市场份额全面回升,南半球市场走势偏弱。 4、发展中国家市场大幅走强 从全球各国销量来看,目前表现相对较好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中国车市走势总体较差。而俄罗斯销量竟然不足中国的出口量,但俄罗斯也是恢复中,带来中国自主的高利润。 5、中国的世界市场份额走势 2023年初,随着优惠政策退出,导致中国汽车销量暴跌,1月份额下降到29%;2-4月回暖到32%的较好水平;5-7月回升到33%,8-11月的中国汽车占世界比例上升到38%的高位。2023年世界市场进一步分化,中国份额逐步回升。在政策退出后,2023年中国车市逐步恢复,加之出口较强,因此市场持续走强,8-11月中国占比世界份额偏较高。 6、各国汽车销量月度走势特征 从世界各国的月度销量增速走势来看,基本保持月度之间的走势均衡状态。但受到季节因素、年度因素等诸多影响,各国走势仍有较大反差。 由于中国车市仍是普及期,呈现年初年末相对较强、夏季走势相对偏软的情况,而美国车市呈现年初相对偏弱,年中相对平稳的特征,但今年的中国车市的春季拉升特征也没有出现,因此份额提升不大。 由于欧美等车市都面临衰退加重,车市出现相对低迷,2023年世界其它车市受到美联储加息影响而低迷,中国车市仍较好。 7、国际集团的世界占比表现 本图为世界销量份额走势。从目前集团综合表现来看,中国车企普遍表现较强。由于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丰田、现代、铃木等亚洲车企的供应改善,所以亚洲车企产销恢复较好。欧洲车企表现普遍较差。 8、国际集团的各地占比表现 中国自主品牌全面提升世界份额。比亚迪、奇瑞、长安、上汽等自主表现较强。 除了特斯拉,国际品牌份额全面下滑。丰田集团表现相对稍弱,较去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23年在世界份额已经达到11.8%左右的水平,但东南亚市场总体表现较强。 大众的表现相对平稳,份额相对持平,但中国市场影响较大。大众集团的全球市场总体改善较大,但中国市场暂时影响较明显。 韩国现代汽车的走势较平稳,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2023年在世界份额7.7%左右的水平,在亚洲其它市场表现很好,但在中国产品力不强而偏弱。 本田集团也在今年下降0.3%的表现较差,中国市场表现偏弱。 德国奔驰、宝马集团表现平稳,传统豪华车中国市场的表现改善,今年年初豪车的中国市场低基数高增长。 铃木的市场表现一般,主要是日本等市场表现较强。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壮大,今年中国有望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随着2023年接近尾声,这基本已成定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为441.2万辆,同比增长58%。这超过了曾经的出口领头羊日本。今年前11个月,日本汽车销量增长15%至399万辆,预计全年总出口数将在430万左右。 日本上一次从第一名滑落是在2016年,当时是被德国超越。 有日本媒体指出,对于当前主要出口燃油车的日本来说,强化电动汽车战略“似乎是当务之急”。 中国的电动化之路 中国汽车出口量夺得榜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电动汽车的出口强劲。当前,中国厂商正逐渐提高技术能力,实现低价、高质的纯电动汽车出口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10月,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同比增长77%,达到143万辆。在这几个月里,新能源汽车类别占所有汽车出口的34%。 对中国的汽车制造商而言,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日本和西方汽车制造商的退出对国内竞争对手来说是一个福音。 今年1月至10月,中国向俄罗斯出口了73万辆汽车,是去年同期的七倍。 在俄罗斯之后,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二大增长市场是墨西哥,出口量增长了71%,达到33万辆。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寻求在墨西哥建立一个客户群,并以此作为将出口最终扩张到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立足点。 此外,中国有大部分能源汽车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大型电动车企业正在推动这些出口,例如比亚迪、以及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特斯拉。 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扩大了对东南亚的出口,意图与日本争高下。据悉,日本车企在那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它们在汽车电气化领域的缓慢转型,导致了其市场份额的下降。
今年,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增长正面临瓶颈,几乎整个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旨在促进电动车型销售的严格尾气排放新规的刺激下,全球汽车制造商此前已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投资数十亿美元。但是,随着美国消费者始终对是否应放弃传统的燃油车犹豫不决,一些美国车企正在纷纷推迟电动汽车的投资计划。 如下图所示, 今年前11个月,尽管美国电动车型的销量增长依然要快于整个汽车市场,但增速正明显低于过往几年。 从近期的情况来看,买家兴趣的降温已经对美国汽车制造商造成了压力,这些制造商此前普遍加大了对电动汽车和车用电池的生产力度,以迎接预期中更大的客户需求激增。然而,在今年下半年,电动汽车销售增长却开始出现停滞,不少车企高管将此归因于电动车型依然相对较高的价格。 美国电动汽车月销量变化: 事实上,随着电动汽车和皮卡大量堆积在经销商的车库中,一些车企已经在重新评估其投资计划。 根据汽车购物和信息平台Edmunds的数据,目前经销商销售电动汽车比销售燃油车要多花费大约三周的时间。而在一年前,电动车的销售速度可是曾经比燃油车要明显更快。 美国经销商销售各类车型的平均天数: 美国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另一处关键挑战在于,电动车型的需求并没有在全美均匀分布。根据标准普尔全球移动数据,美国电动汽车销售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州。 根据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对标普全球移动数据的分析,今年7月至9月间,加利福尼亚州售出的所有汽车中有近四分之一是电动汽车,而在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总部所在地密歇根州,相关销售占比仅略高于3%。 此外,不少经销商和汽车企业高管表示,大多数美国电动汽车买家都在城市地区,那里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更为便利。 标准普尔全球移动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份,在美国电动汽车和皮卡的十大市场中,有六个是西海岸的城市,前四个都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都市区。 经销商和汽车制造商表示,许多美国汽车买家并不愿放弃他们的燃油车,转而购买电动车型,原因是电动车的价格依然相对较高,而且他们仍担心电动车充电不方便。 目前,美国汽车制造商正在试图提供更多折扣和低利率优惠,以吸引买家。这些降价措施已推动电动车型新车的价格大幅下跌,而二手车市场上的电动汽车价格跌幅甚至要更大。 不过 即便如此,其价格依然要较燃油车更为昂贵。 根据J.D. Power的数据,11月份美国汽车买家购买一辆新电动车的平均价格为51668美元,而购买一辆新燃油车的平均价格为44112美元。 而若放到全球市场进行对比,与全球其他两大汽车市场(中国和欧洲)相比,美国电动汽车的销售起步较慢。 研究公司GlobalData的初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在中国售出的汽车中,近27%为电动车型;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约为8%。在欧洲,第三季度售出的汽车中有近15%是电动汽车。 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一趋势的部分原因是中国和欧洲更早、更积极地通过政府补贴和更严格的排放法规,来促进了电动汽车的销售。而美国作为一个相对起步较晚的国家,需要更多的时间让汽车公司推出更多的电动车型,并让消费者适应这项技术。 当然,展望电动汽车在美国的未来,汽车行业高管和分析师眼下也并非全然悲观。 不少行业人士表示,由于缺乏经济实惠的车型,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售迄今仍未能实现腾飞,但这一情况可能会在2025年得到改变,届时预计会有价格更低的车型可供选择。他们相信,随着更多低价车型的推出以及公共充电器供应的改善,未来销量仍有望加速增长。 汽车服务公司考克斯汽车(Cox Automotive)分析师Stephanie Valdez Streaty表示,“我们将开始看到更多低于3.5万-4万美元的电动汽车。这将是一个重大变革。行业会继续向前发展,尽管期间会面临不小的颠簸和曲折”。
在今日举办的小米汽车首场技术发布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小米电机V6、V6s已实现量产,第一款产品将搭载小米电机V6、 V6s,小米电机V8s将于2025年推出。”雷军同时表示:“今天是小米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的1003天,小米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十倍投入,做一辆好车;在未来15-20年内,希望成为全球五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小米汽车首场技术发布会也发布关于电机和电池方面新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机方面, 小米汽车发布超级电机V8s,转速可达到27200rpm,最大马力达到578ps,峰值功率为425kW,峰值扭矩达到635N.m,最高效率为98.11%,功率密度为10.14kW/kg,预计在2025年上车。同时,小米超级电机技术预研,采用碳纤维激光缠绕工艺,转速达到35000rpm。在首款量产车型SU7上,搭载小米V6/V6s电机,分别与联电和汇川联合开发。 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 小米汽车发布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全球最高体积效率77.8%。雷军介绍,小米电池通过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标准,采用17层高压绝缘防护,7.8m²同级最大冷却面积,并使用165片气凝胶隔热。同时,采用行业首创电芯倒置技术,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雷军称,小米汽车立志做电动车冬季续航之王。
据日本媒体报道,优步技术公司(Uber Technologies)正寻求与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合作,进军日本的网约车市场。 报道称,优步最初将推出30量特斯拉Model Y,到2024年将增加到100辆。其定价将比当地出租车的一般价格高出约20%。 优步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运营出租车服务,其中包括在北美和欧洲的“Uber Green”服务。 该公司也有一个电动化目标:将在全球投资8亿美元,支持网约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变,到2030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实现全电动化,到2040年在全球实现全电动化。 日本出租车司机短缺 该网约车公司的这一举动正是回应日本政府最近的一项决定,即 从明年4月份开始,允许网约车服务在特定地区和时段运营,以缓解出租车司机短缺问题。 出租车司机的严重短缺给这个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国家带去了压力,迫使其在入境游回升之际重新考虑针对网约车的限制措施。 在日本,网约车一直都是被法律禁止的,日本政府主要出于安全理由,禁止非专业运营车辆的司机有偿接送客人。该国出租车行业也一直游说政府不要放松管制,因为出租车的运营资格在日本是很难获得的。 而最新出台的规定将允许持有标准驾照的司机在出租车需求量大的地区和时间段使用自己的车辆提供出租车服务,前提是他们由出租车公司管理。届时,出租车短缺的地区和时段将通过手机叫车软件和无线调度数据来确定。 为了安全起见,出租车公司将负责车辆维护和运输,其经营网约车服务的资格须经日本国土交通省批准。 目前,日本方面仍在讨论,是否要完全解除类似优步这样的直接连接个人车主和乘客的网约车禁令,预计明年6月做出最终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警告,由于俄乌冲突推高了全球金属价格,预计镍、钴、锂、铜和其他电动汽车电池必需的金属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IMF的专家参考了国际能源署此前的预测,即到2030年,铜的需求将增长1.5倍,镍和钴的需求将增长1倍,锂的需求将增长6倍,并以其为背景讨论了全球金属格局的可能情况。 报告指出,一个典型的电动汽车电车组需要约8公斤锂、35公斤的镍和14公斤的钴。此外,制造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铜。这些金属被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和电线之中,而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也离不开这些金属。 这意味着随着全球碳减排的推进,这些金属的价格将继续走高,并可能在未来二十年享有与原油一样重要的地位。 地域依赖 IMF报告指出,铜矿集中在智利、秘鲁和中国境内;镍则多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俄罗斯开采;钴的主要生产国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以及有大量的锂矿床分布在中国、智利和澳大利亚。 由于特殊金属的矿藏集中在特定地区的少数国家,如刚果就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二的钴供应。这导致全球化生产依赖于脆弱的供应链,导致资源短缺的风险加剧。 IMF继续警告,集中的供应和广泛的需求相结合,让许多国家严重受制于少数供应商的进口。而采矿生产的前期工作通常耗资巨大且耗时日久,这让金属和矿物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 此外,在IMF的假设情景中,若欧美西方集团选择加强当地的金属矿物开采活动,矿物的使用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矿石生产国提炼能力的限制。这种情形下,到2030年,西方集团可以生产更多的电动汽车,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却会受到阻碍。 来自IMF的专家们因此强调,在全球向净零排放技术过渡的大环境下,人们需要对关键市场进行适当的细分。维持和扩大国际合作、数据交换以及其它措施,对于全球市场的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据第三方12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1日-12月24日中国市场新能源品牌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以18万辆的销量“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特斯拉的6.02万辆。 11月1日-11月26日,比亚迪销量为17.8万辆;以此推算,其12月批发量或将超过11月。据比亚迪官方数据,11月完成销量301,903辆,距年初所定的300万辆年度销量目标仅相差31.7万辆。如果12月最后一周继续保持现有增速,则实现全年销售目标基本无虞。 从12月第一天开始,比亚迪就推出了较大力度的优惠活动,以促进销量。12月1日,比亚迪宣布,比亚迪王朝网推出燃油转订基金活动,仅限12月。此次优惠涉及秦、汉、唐、宋、元部分车型,其中汉EV冠军版、汉DM-i冠军版至高可享2万元燃油转订基金。同时,消费者购买海豹DM-i车型可享受2000元抵扣7000元的优惠。 与此同时,比亚迪还直接下调了新车上市价格。12月15日,比亚迪宋L正式上市,5款车型售价18.98万至24.98万元。虽然定位宋家族高端车型,但这一定价相比此前10月备受争议的22万-28万元的预售价,大幅下调了三万元。比亚迪官方表示,宋L当前的累计订单量已突破2.8万辆。 今年以来开启交付的高端品牌仰望和方程豹方,比亚迪则加大渠道建设,以拓展市场。按照规划,今年内,仰望预计在全国40余个城市开设超过90家直营门店,以实现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全覆盖。12月21日,比亚迪接受调研时表示,截至12月中旬,方程豹汽车全国累计已开业62城120家门店,预计年内方程豹汽车将在全国80余个城市,开设超过150家直营门店。 除国内市场,比亚迪亦在持续扩展海外市场。12月22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这也是中国汽车公司在欧洲建设的第一座乘用车整车工厂。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今年3月曾表示,“比亚迪正在欧洲寻找新工厂,或收购现有工厂,以便在该地区竞争非常激烈的汽车行业站稳脚跟。” 比亚迪方面确认,上述所提即这一工厂。资产管理公司Bernstein的汽车分析师预测,该工厂年产量约为20万辆,预计在两到三年内完工。对此,比亚迪方面未予置评。 11月产销快报显示,1-11月,比亚迪累计出口量206,670辆。另据公开信息,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德国、日本、法国、巴西、澳大利亚、阿联酋等海外58个国家及地区。
问界M7还在“爆单”状态,问界M9又来了。 日前华为在深圳举办了2023年冬季全场景发布会,发布了nova 12系列手机、FreeBuds系列耳机产品,以及首款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再次强调:“1000万元内最好的SUV来了。” 据介绍,问界M9有纯电和增程版两个版本,增程52度电版本在满油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达到1402公里(CLTC工况);纯电版搭载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CLTC工况续航为630公里。 该款车型价格区间在46万元-57万元,不同车型间价差并不大,具体来看:增程Max售价46.98万元;纯电Max售价50.98万元;增程Ultra售价52.98万元;纯电Ultra售价56.98万元。 据了解,问界M9已经开启了“先行者计划”,首批车辆将于1月26日交付,限量2000台。华为门店销售对记者表示:“试驾车到店时间得到1月中旬了,预约已经排到了两天之后了。至于‘先锋计划’仅能预定部分配置的Ultra版本。” 全车十个屏,年底即解锁城区智驾领航 问界M9是首款搭载鸿蒙智行系统的全景智慧旗舰SUV,它基于全新的豪华D级平台进行打造,并且搭载了途灵智能底盘技术,以及高性能全铝合金材质打造底盘和一体化铝合金压铸车架结构。 智能座舱方面,首发华为临境抬头显示系统,支持AR路面导航,图标最高亮度为12000nits,支持75英寸成像面积、8.5米远;配有隐私声盾,号称可屏蔽90%的二排对话信息;拥有25个声学单元、2080W功放、7.1.4环绕声场。 问界M9车内全车配备10个显示屏幕,问界M9第二排车顶有升降式投影巨幕,也就是华为首款32英寸车规级投影系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电影院级别的观影体验。HUAWEI ARHUD可在驻车状态下实现投射到8.5米远处的75英寸画幅成像。 此外,问界M9还搭载了华为ADS 2.0,配备全新设计192线激光雷达,载12个超声波雷达,7个毫米波雷达,其中 ADS智驾使用了3颗毫米波雷达,另外还有四门的防撞毫米波雷达。 余承东表示:“在12月底将实现城区、高速、城快NCA(智驾领航辅助,即高阶智能驾驶)的全覆盖。问界M5和问界M7的车主,在1月份能通过OTA的收到城区NCA的升级。” NCA是华为方面对于“导航辅助驾驶”的简称,不同车企的叫法各有不同,例如小鹏那边简称为NGP,蔚来简称为NOP,理想方面简称为NOA。 目前华为和理想、蔚来在开城数量上咬得很紧: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小鹏宣布年底将XNGP扩展至50座城市;理想宣布理想AD Max今年年底实现在110城内开启城市NOA;蔚来宣布其NOP+完成25万公里城区领航路线验证,开放6万公里路线里程,遍布200座城市。 城市NOA普遍被认定为补齐L3自动驾驶功能的最后一个板块,专注于智能驾驶头部车企都在推动自己的城市NOA布局,以加强面对L3级自动驾驶时的技术实力。 问界M9大定超五万,交付将成考验 针对问界M9的销售培训,早在本月中旬就已经开始了,但并不是所有的门店都在发布会开始之前,就已经有试驾车到店。 以新消费日报记者所在的北京地区为例,华为生活体验馆的线下门店销售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我们早在12日的时候,就已经被集中在一起做(销售)培训了,但是试驾车目前还没到店,试驾时间得到1月中了。如果想要预约,您可能需要排队,已经有很多客户问过了。”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问界M9新车预订已超过5.4万台,问界M9先行者计划1月26日率先启动交付,限量2000个名额,面向早期预订用户邀约;规模交付将于2月26日开启。” 该名销售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接受预定中,根据您选配不同,交付的时间也会有差异,并且我们不能保证您的详细提车时间。至于这个‘先锋计划’是有SKU限制的,只有22英寸轮毂的Ultra版能够参加该计划,配色方面也有所限制。” 交付将会为问界M9的最大考验,此前问界M7已经爆单,需要尽快补齐激增的产能缺口,缩短交车时间。 有预定了问界M7的用户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他12月初预定的车辆,提车时间已经被安排到了2024年的3月份。 本月初,问界新M7推出了一项名为“提车不跨年”的政策。 根据规则,2024年1月31日之前下单的用户,如果订单状态在2024年2月8日24点之前仍未显示“车辆已到店”,如果发生了交付延迟的情况,用户可以享受“提车关爱补贴”。 针对2023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大定支付的问界新M7用户,在AITO App上的订单状态从“交付方案已确认”之日起到“车辆已到店”之日为止,如超出相应等待周期,则会获得提车关爱现金补贴。 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表示,问界新M7累计大定已超12万台,其中超过60%的用户选择智驾版,明年1月开始月交付能力将达到3万台。同时,问界M9工厂可以实现每30秒下线一台新车。 有分析师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问界M9将搭载华为AR-HUD与华为ADAS2.0,有望进一步引领市场技术方向。同时,年底重磅车型集中亮相,优质供给将驱动市场需求,新车型周期产能爬坡后有望将带动2024年市场新增量。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口中的“千万元内最好SUV”,上市两小时便宣告大定破万。2024年的华为“乐章”,已经提前奏响。 12月25日,AITO问界品牌旗下最贵车型——问界M9,在nova 12系列手机、华为FreeClip耳夹耳机等产品之后压轴登场,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46.98万-56.98万元。“过去四年多,我们经受了四轮制裁。现在我们挺过来了,我们重返赛道,未来创新的步伐将加快。”被业界称为“余大嘴”的余承东,这一番严肃的感慨并不多见。 定位鸿蒙智行首款全景智慧旗舰SUV的问界M9,基于豪华D级平台打造,并采用了全新设计语言。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余承东一一介绍了问界M9的“黑科技”,其中包括途灵智能底盘、高性能全铝合金底盘与一体化铝合金压铸车架、全系标配智能闭式空气悬架和CDC可变阻尼减振器、HUAWEI XPIXEL华为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32寸车规级投影巨幕等。 业界普遍认为,问界M9上市后最直接的竞品将锁定为理想L9,但余承东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在空间、百公里油耗、性能、最小转弯半径等部分的介绍中,余承东多次将其与劳斯莱斯库里南、路虎揽胜盛世加长版、奔驰GLS、宝马X7等车型直接进行数据对比,并直言问界M9就是要与百万级、甚至数百万级的豪车对标。 最近几个月关于AITO问界产品的“AEB争论”、“倒车撞车事故”等话题一度频繁登上热搜。对此余承东表示,面对静止车辆及行人,自动刹停速度已升级至最高120km/h,并首发ESA紧急转向辅助,自动控制转向辅助驾驶员避免碰撞。此外,后向主动安全能力再增强,误踩油门也会制动。“问界M9全车配备27个传感器,其中包括全新设计的192线激光雷达。凭借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及RCR道路拓扑推理网络,在2023年底可实现全国有图无图都能开的高阶智能驾驶体验。” 尽管全场一次又一次响起“遥遥领先”,但余承东深知,华为和它的合作伙伴们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 产品层面,问界M9成为华为汽车业务在2024年到来前的一场序曲。财联社记者从接近华为的业内人士处获悉,AITO问界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新M5,定位于M7与M9之间的全新车型问界M8也会在明年下半年推出。 “负责问界M9生产的赛力斯‘第三工厂’,整体产能将是现在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的四倍。”另有接近赛力斯汽车的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后续问界新M7的部分生产工作也会转移至新工厂。 问界M9发布会上,赛力斯汽车方面亦通过一组数据回应了近期关于问界M7交付缓慢的舆论。“问界新M7目前累计大定12万台,月交付能力3万台,智驾版占比超60%,后驱版占比超60%。同时,问界M9工厂可以实现每30秒下线一台新车。”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表示。 针对“华为在为智选车建设独立的鸿蒙智行门店”的传闻,余承东并未直接予以回应,仅通过宣布位于上海前滩太古里的全新华为旗舰店即将开幕一语带过。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鸿蒙智行的渠道升级已势在必行。“随着产品线越来越丰富,鸿蒙智行在渠道方面的动作将成为2024年的另一大看点。”
华为冬季全场景发布会于12月26日举行,会上,余承东正式发布了首款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并强调,“1000万元内最好的SUV来了。” 问界M9将于1月26日率先交付,2月26日开启规模交付,此前问界M9全国已有5万个小订,而其正式上市后,2小时内大定突破1万辆。 据介绍,问界M9有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纯电版搭载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CLTC工况续航为630公里。智能座舱方面,M9全车满配10屏;配备“多场景智慧显示”功能,特色灯语包括“充电倒计时实时显示”“Babyincar”“新婚快乐模式”等;搭载了业界首个车规级投影巨幕,华为灵犀指向遥控;具备双灯260万像素精细化照明,远光灯只照射路,精准避开路中间的车辆。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星宇股份 是国内主要的汽车灯具总成制造商和设计方案提供商之一,公司配套问界M9的前照灯及后组合灯。 沪光股份 主营成套线束、发动机线束,供应问界M5/M7/M9高低压线束。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