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9

  • 新能源商用车暨零部件研发制造供应链基地项目于上海开工

    据“绿色青浦”消息,12月9日下午,上海德驰瑞科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新能源商用车暨零部件研发制造供应链基地项目在青浦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总占地约164亩,计划建设一个涵盖新能源商用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供应链集成、国内与国际市场销售、综合服务等六位一体综合产业基地。项目规划年销售整车与改装车及专用底盘2300台,零件与部组件500万台件,力争在新能源商用车及零部件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据悉,项目建成后将采用欧盟标准的清洁生产工艺体系,建设数字化灯塔工厂,并配置柔性加工产线,实现国际先进水平的24小时“无人化生产”。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2亿元,满产后有望达到50亿元。通过整合商用车制造与分销资源,项目将服务全球市场,涵盖欧洲、东盟、中东、北非及南美等区域,推动上海成为全球商用车制造与供应的核心基地。 企查查显示,上海德驰瑞科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18日,注册资本为13000万美元,经营范围包含: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市场营销策划;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机械设备租赁;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会议及展览服务;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建筑工程用机械销售;矿山机械销售;石油制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金属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橡胶制品销售;润滑油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零配件批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12.11锂电快讯】宁德时代投资超40亿欧元成立合资公司建海外电池基地

    【万润新能:申请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 万润新能公告,公司及子公司拟向广州期货交易所申请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资质。(财联社) 【奔驰与Stellantis合资电池企业ACC重申:明年上半年公布德国和意大利工厂计划】 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和道达尔能源合资的电池公司ACC当地时间10日称,该公司重申将于明年上半年公布其在意大利和德国建厂的计划。ACC今年6月表示,由于电动汽车销售放缓和对成本的担忧,该公司位于德国凯泽斯劳滕和意大利泰尔莫利的工厂建设将被搁置。这两座超级工厂的预计总投资额约50亿欧元。 【广东:各地级以上市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全部使用电动汽车或氢燃料电池车】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推广使用清洁低碳的运输及作业工具。各地级以上市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全部使用电动汽车或氢燃料电池车。珠三角地区新增或更新的出租车、接入平台的网约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每年新增及更新的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和节能车比例不低于60%,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公务租车提倡选用新能源汽车。各地级以上市新增或更新的城市物流配送、轻型邮政快递、轻型环卫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达80%以上。通过划定限行区等措施推进淘汰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成立合资公司 投资40.38亿欧元在西班牙建电池工厂】 宁德时代及其旗下子公司与Stellantis旗下子公司等四方主体于2024年12月10日签署了一份合资协议,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 拟共同在西班牙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在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萨拉戈萨市兴建合资电池工厂,该电池工厂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0.38亿欧元。(财联社) 【11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78.56万辆 环比增长4.33%】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消息,2024年11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78.56万辆,环比增长4.33%,同比增长8.12%,交易金额为1141.67亿元。2024年1-11月,二手车累计交易量1771.39万辆,同比增长5.74%,与同期相比增加了96.16万辆,累计交易金额为11652.43亿元。 【塔塔汽车:将从2025年1月起上调乘用车价格】 印度塔塔汽车公司(Tata Motors)12月9日宣布,将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乘用车产品组合进行最高3%的提价,此次提价将从2025年1月起生效,提价幅度因车型而异,目的是部分抵消投入成本和通货膨胀。 相关阅读: 【SMM分析】11月锂电材料需求增量超预期 磷酸铁锂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SMM分析】POSCO 与 Hancock 签署 3 万吨锂业务合作 【SMM分析】POSCO宣布重大合作 【SMM数据】2024年11月六氟磷酸锂开工率上行 钴系产品报价齐跌 供大于求现状仍存 当前市场钴盐价格能否挺住?【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碳酸锂呈现供需双强 价格变动跌宕起伏 【SMM分析】宁德时代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计划 【SMM分析】赣锋锂业在四川达州锂辉石提锂项目竣工投产 【SMM分析】2024年11月份三元材料产量超预期,环比增加 【SMM分析】11月四氧化三钴产量小幅增长 预计12月将有所下滑 【SMM数据】11月电解液产量环增 次月产出预计略有下跌 【SMM分析】瓦锡兰被选中交付澳大利亚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三阶段 【SMM分析】TagEnergy启动法国最大电池储能项目,规模达240MW/480MWh 【SMM分析】年末储能电芯生产保持高景气度 价格延续下跌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需求较10月有所恢复 硫酸钴11月产量环比增量 【SMM分析】固定量交付持续 电解钴产量环比微增 【SMM数据】11月六氟磷酸锂产量环增,次月产出预计略有下调 【SMM分析】动力电芯生产维持高位 电芯价格小幅下调 【SMM分析】11月磷酸铁锂生产依旧“疯狂“ 2024年磷酸铁锂即将“完美收官” 【SMM分析】11月磷酸铁产量再攀“高峰” Q4优质产品或出现供需缺口 【SMM分析】11月国内氢氧化锂总产量环比微减 幅度约为2% 【SMM分析】11月份钴酸锂价格与供需情况分析 【SMM分析】11月国内碳酸锂总产量环比增加8% 同比增加49%

  • 宝马CEO:明年墨西哥汽车销量将因特朗普潜在关税和比索疲软而持平

    据彭博社报道,宝马集团墨西哥公司首席执行官Diego Camargo预计,受“比索兑换美元的汇率”疲软的影响,以及由于美国下一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潜在关税措施或加剧贸易紧张局势,墨西哥经济增长或放缓,明年墨西哥汽车销量增长或将面临疲软态势。 Diego Camargo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墨西哥今年新车总销量或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墨西哥明年新车总销量相较今年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他表示,今年墨西哥豪华车的销量或将增长“0.5%至1.5%”,预计明年“该市场规模将保持不变”。 Diego Camargo表示,特朗普威胁要对来自墨西哥的产品加征25%的关税,并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10%的关税,这增加了墨西哥经济和货币前景的潜在不确定性。 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后,墨西哥分析师迅速下调了对明年墨西哥经济增长的预期。Bloomberg Economics估计,墨西哥经济增长预计将连续第四年放缓,而美国潜在的高额关税或将使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GDP)降低近11%。 尽管特朗普的潜在关税威胁对墨西哥汽车行业构成了巨大威胁,但Diego Camargo表示,宝马集团受益于墨西哥广泛的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网络,而不仅仅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 同时,Diego Camargo指出,墨西哥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也可能影响汽车需求。他表示,由于墨西哥之前对尚未与其建立贸易协定的国家的钢铁和铝征收进口关税,通货膨胀效应由此产生,从而波及了整个汽车供应链。 宝马集团的跨境贸易可能也会受到波及。Diego Camargo表示,宝马集团在墨西哥销售的汽车中,约30%是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家工厂进口的SUV。宝马集团还向美国等80多个不同目的地出口了数量不详的墨西哥产汽车。 墨西哥汽车经销商协会(Mexican Association of Automotive Distributors)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宝马集团(包括宝马和Mini品牌)在墨西哥的销量同比增长1.1%至13,893辆。去年,宝马集团在墨西哥的销量为17,703辆,而在美国的销量为创纪录的362,244辆。 据悉,宝马集团在墨西哥San Luis Potosi的汽车组装厂在当地生产三款车型,分别为宝马3系、2系Coupe和M2。但该工厂目前的年产能只有17.5万辆。 Diego Camargo还指出,宝马集团是少数几家在墨西哥不断增长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上销售电动汽车的公司之一。去年,宝马集团电动汽车在墨西哥的销量占该公司墨西哥总销量的22%。 宝马集团对电气化的承诺包括投资8亿欧元(约合8.44亿美元)在其San Luis Potosi工厂附近新建一家电池工厂。到2027年,San Luis Potosi工厂将在当地生产下一代宝马电动汽车Neue Klasse。

  • 智驾领域上市潮持续!佑驾创新通过港交所聆讯 已亏了6.76亿

    智驾领域上市潮火热,或将再跑出一个IPO。 近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NIEYE,简称“佑驾创新”)在港交所披露聆讯后的招股书。这意味着佑驾创新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港股市场。 佑驾创新成立于2014年12月,是一家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领航、泊车和舱内功能等驾驶体验的关键环节提供解决方案,包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3年L0级至L2+级解决方案的收入计算,佑驾创新在所有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为3.2%。 ▍近年来持续亏损 曾获阿里巴巴CEO吴泳铭系天使投资人 业绩方面,佑驾创新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2.3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4亿元、2.2亿元及2.06亿元和1.1亿,累计已亏损6.76亿。 毛利率层面,2021年至2023年,佑驾创新毛利率分别为9.7%、12%、14.3%,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的毛利率从2023年同期的8.3%提升至14.1%。 具体到产品上,佑驾创新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 其中,L4的产品方案iRobo正处于测试阶段,首款产品是无人驾驶的Robobus,预计将会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这相较于此前提到的2024年交付时间有所延后。 根据最新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佑驾创新已累计为35家汽车整车厂进行量产,产品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部分车路协同业务。根据其官网,现有的前装量产客户主要包括蔚来、哪吒汽车、一汽集团、吉利汽车、上汽集团等。 招股书显示,自成立至今,佑驾创新进行了超10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为14.48亿元。总体来看,该公司投资方不乏普华资本、合创资本、四维图新、凯辉基金、中金甲子等知名机构。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初期佑驾创新曾获阿里巴巴现任CEO吴泳铭的天使轮投资,目前吴泳铭仍持有佑驾创新约2.31%的股份。 IPO前,刘国清直接持有佑驾创新9.52%股份,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该公司24.35%的股权。据此,一致行动人集团与员工持股计划控股实体构成该公司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合共持股30.22%。 ▍预计2026年前持续亏损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当前该公司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截至2024年6月末,佑驾创新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0亿元,而截至2023年末则为1.98亿元。 佑驾创新研发投入亦在收紧。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研发投资分别达到0.82亿元、1.39亿元、1.50亿元,分别占当期收入的46.9%、49.9%和31.5%。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占比继续缩减,产生研发开支0.6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18亿元,占收入比重降至26.7%。 对于业绩预期,佑驾创新称预计于2024年度产生净亏损,主要是由于该公司预计2024年继续扩大业务,以实现规模经济。尽管该公司于往绩记录期间不断努力提高该公司的运营效率及毛利率,而其净利润率预期将受到若干因素的不利影响,包括大量研发开支、股份支付开支。 “根据目前的发展计划及管理层估计,佑驾创新预计于2026年之前不会产生任何净利润。”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当前,智驾领域上市潮火热的同时,亦面临不确定因素。尽管今年以来,包括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智驾企业成功上市,但多数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今年以来不少智驾企业传出了裁员、停发年终奖等消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行业正加速进入洗牌期。”

  • 【SMM数据】2024年11月六氟磷酸锂开工率上行

    11月份,六氟磷酸锂的整体开工率约为75.7%,相比10月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终端市场在11月的需求增速有所提升,整体需求上涨,因此六氟磷酸锂工厂的开工率有所上调。展望12月,预计终端需求可能会略有下跌,从而使得六氟磷酸锂的需求有一定回落,预计12月开工率将达到约71.1%。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 新能源车企都想当“比亚迪”!那“宁德时代们”怎么办?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05.8GWh,累计同比增长37.6%。 从动力电池装机量可以看出,宁德时代依旧在装机量方面遥遥领先,今年前10月装机量已达到183.02GWh;其次是比亚迪,受益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突飞猛进,比亚迪的电池装机量也大幅提升,同时公司也逐渐加大外供量,今年前10月装机量已达100.67GWh。 不过,头部企业虽掌握大部分的装机量,但二三线电池企业,包括不少新兴企业也为车企提供了很多产品,目前车企都在积极寻找二供、三供,甚至同一款车型提供不同动力电池版本,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发展,整车企业自研核心关键技术的浪潮愈发汹涌澎湃,主流车企已经先后进入自研动力电池的道路,从今年新车产品来看,吉利、广汽、极氪等新能源车企自研动力电池已经纷纷上车,且广汽的因湃电池、吉利的衢州极电、耀宁新能源等也已先后出现在动力电池装机TOP15厂商当中。 虽然车企自研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还比较小,短期内对于头部电池厂商难以构成实质性威胁,但他们的存在无疑为车企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而且,这股“自研力量”在快速演进与应用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动力电池产业的生态格局。 是降本?还是打破垄断? 一直以来,动力电池始终在新能源汽车的架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车企围绕这一核心部件展开博弈,对其话语权与主动权展开争夺,亦是情理之中的市场战略布局。 而车企自研动力电池,主要就是三种原因。 想要摆脱对动力电池厂商的依赖。 自研电池,能够使车企在供应链上拥有更强的自主性,不再完全依赖于外部电池供应商的产能和供应计划,降低因电池供应短缺导致生产停滞的风险。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车企也可以根据自身车型的需求,灵活调整电池的规格、能量密度等参数,加快新品研发进度。 通过自研动力电池实现核心降本。 由于动力电池成本在新能源汽车总成本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对于车企而言,通过自研电池,能够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优化、规模效应等多个环节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即便是原材料价格波动时,车企自行掌控电池生产,也可以直接与锂、钴等关键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谈判,减少中间环节的加价,从而降低原材料成本。 想要树立车企技术创新品牌形象。 新能源汽车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想要快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就需要更为亮眼的技术形象。尤其是针对一些尚未完全信任新能源汽车的燃油车主,动力电池安全性、补能效率、续航里程等核心要素,更容易获取消费者的信任。 不过,车企自建动力电池并非一帆风顺。 宁德时代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截至今年上半年,单位:万元) 首先,动力电池制造是重资产行业,电池的研发及生产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包括人才引进、设施建设等,对于车企的资金状况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以宁德时代为例,根据半年报显示,宁德时代目前在建的7个电池项目当中,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实际投入金额已达415.5亿元,且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后续还会继续追加投资额。 即便是抛开前期投入的建设成本以及研发成本,后期的制造成本也对车企提出很大的考验,如果车的销量跟不上,分担不了成本,就势必会拉大亏损。 此外,电池技术的复杂性和快速迭代性要求车企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否则难以在技术竞争中脱颖而出。 面对来势汹汹的车企,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说过,车企与电池厂的专业分工不同,因此车企对电化学的理解深度,或许难以媲美专业的电池制造商。 今年11月,据外媒报道,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称,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不知道如何制造电池,马斯克对圆柱形电池的押注会失败。“我们有过一次非常激烈的辩论,我向他展示了(为何圆柱形电池不行),”曾毓群说,“他当时沉默了。他不知道如何制造电池。这是电化学的问题。他擅长的是芯片、软件、硬件和机械方面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9月,特斯拉宣布旗下工厂已生产了1亿个4680电池。 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在今年前10个月自产电池装机已经达到6.1GWh,在海外市场装机排名升至第9位。 是自研?还是外采+共建? 对于国内车企而言,宁德时代毋庸置疑是受欢迎的电池供应商。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已经几乎全面覆盖国内汽车品牌,甚至像理想、北汽等车企大部分车型都采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 不过,由于车企是To C端,所以在经历过上次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之后,诸多车企开始逐渐寻找二供、三供,用来缓解动力电池传递的成本压力。这其中,中创新航就是一家势头极强的电池厂商,已与10余家车企达成供应合作,虽与宁德时代及比亚迪差距还较大,但相对于其他电池厂商而言,装机量增长已经非常亮眼。 此外,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电池厂也进入主流车企的供应链当中。 当然,从车企方面来说,各家肯定都想要做“比亚迪”。 从刀片电池问世开始,比亚迪就一直在动力电池领域高歌猛进,并且将磷酸铁锂这一材料特性发挥到极致,旗下所有车型全部采用弗迪电池,下到六万多的海鸥,上到一百多万的仰望皆是如此。并且,弗迪电池也已开始走外供之路,不少车企都在洽谈合作,包括一汽、小米等。 之所以比亚迪的车型可以一次又一次刷新行业低价,就是因为从三电到芯片包括一些舒适化配置等,都来源于自研自产。所以,比亚迪的成功给不少车企提供了方向。 金砖电池 图/极氪 以衢州极电为例,作为吉利集团旗下动力电池制造公司,主要给极氪供应金砖电池,随着极氪销量持续增高,衢州极电装机量也持续攀升;同时,吉利集团旗下还有耀宁新能源,其发布的神盾短刀电池,则主要搭载于吉利银河品牌。 极氪汽车曾透露,今后将继续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会与金砖电池两条路线同步推进,而且自研电池和麒麟电池不存在高配和低配之分。 此外,广汽集团旗下因湃电池、巨湾技研也开始为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进行电池供应。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在动力电池选择上,整体保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一方面想要通过自研的方式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又倾向于与技术领先的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因此,除了外采电池以外,车企为了保障电池供应的安全稳定,还会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与头部电池厂合作。电池网了解到,仅宁德时代一家,就已经与近十家车企合资设立电池工厂,包括上汽、东风、广汽、一汽、吉利、长安、小米等等。 另外,大众汽车入股的国轩高科,长城汽车孵化的蜂巢能源,奇瑞旗下的得壹能源也在做大做强,不仅供应自家车企,而且也和弗迪电池一样与其他车企合作。 业内人士表示,自研关键技术可为企业增强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是企业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车企自研动力电池是趋势,也是车企提高竞争力、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措施,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自研电池队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电池,高安全、高性能、高寿命永远是终极目标,车企自研也需要面对技术、资金和市场的多重挑战,让电池为自家新能源汽车赋能,而不是增添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成为关键,今年以来,车企纷纷联合新兴企业,共同探索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目前已有多家车企取得相关进展,包括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蔚来与卫蓝新能源、长安汽车与太蓝新能源等。 虽然下一代电池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但车企仍积极布局,因为谁能率先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谁就将有可能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结语: 整体来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目前是保持着以头部电池厂为主导,二三线供应商快速成长的格局。同时,出于行业竞争的需要,车企都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技术护城河”,自研动力电池已经成为趋势,且在未来大规模量产之后,势必会挤压部分动力电池厂商的市场份额。 2023年年末,宁德时代发布一条题为《哪些新能源车在用宁德时代电池》的视频,列出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理想、蔚来、问界、特斯拉、极氪、宝马、阿维塔等知名品牌车型,大大小小不下30余款。而这一现象也表明,面对车企纷纷加快电池自研的节奏,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强如宁德时代也需要向消费者“秀一下肌肉”。 需要注意的是,车企自研技术需要有清晰的定位,并不是自研越多越好,要避免盲目跟风。如何在众多技术路线中做出选择,如何拿捏分寸,保持平衡,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有利于车企发展的核心方向上,是每一家车企都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 特斯拉Model Y再添新对手!小米首款SUV来了

    昨日小米汽车发布官方微博称,小米首款SUV车型YU7预计于明年六七月正式上市。 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在微博上称,目前小米正在进行大规模路测,提早公示是希望YU7测试车可以尽早拆除重伪装,有助于小米汽车做更全面、更细致的长时间大规模测试,来确保产品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工信部官网的第39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得知,小米汽车首款SUV产品型号为XMA6500LBEVA1,企业名称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 目前小米YU7仅有一款车型登记在册,其动力形式为纯电,采用前后双电机的组合,电机型号为YS210XY103/TZ220XY109,制造企业为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前220kW+后288kW,极速能达到253km/h。动力电池采用的是三元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为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成生产企业为中州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系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 从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小米YU7车长为4999mm、车宽 1996mm、车高为 1600mm,轴距为3米。车长与轴距上几乎与SU7保持不变,但是宽度和高度有所增加。 从官方披露的配图来看,小米YU7顶部配有激光雷达,以及采用了三元锂电池和前后双电机的配置,公示备案款式应该为小米YU7顶配版本 。作为对比,小米SU7 Max顶配版起售价为29.9万元,标准版起售价为21.59万元起,Pro版本为24.59万元起。 去年11月15日,工信部披露的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小米SU7的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 到了今年7月份,工信部网站披露的第38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小米SU7的企业名称就由“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变更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尾标从“北京小米”变为“小米”。 此前雷军在小米SU7发布会上称,小米SU7对标的是特斯拉Model 3。从小米已经上市和公布的区间来看,如果说小米SU7对位Model 3,小米SU7 Ultra则探到80万元区间对位Model S Plaid,那么小米YU7则可能在定位上对标特斯拉Model Y。 因此有观点认为,参考Model 3与Model Y之间的定价差距,小米YU7的起售价可能为24.5万元左右 。“Model Y也占据了特斯拉的销量大头,国内市场对空间更大的SUV车型有所偏爱。”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8月,SUV销量增速远高于轿车和MPV市场。中国SUV市场累计零售销量达到659.5万辆,同比增长6.7%。 考虑到小米SU7自从上市以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小米YU7一旦上市,将会对于小米汽车工厂的交付能力提出巨大的挑战。 据了解,小米工厂一期的原定产能为15万辆/年,折合每个月原产原定为1.25万辆,而面对超负荷的生产任务,小米汽车从6月起开始了双班生产,实际的生产速度却逼近了2万辆。 小米汽车工厂二期的规格要比一期大20%左右,12月初的卫星拍摄图显示工厂已封顶。有消息称,二期工厂将于2025年最快7月、最迟8月正式投产,该时间段与小米YU7上市时间接近,与一期工厂一期预计能提供每年30万辆以上的产能。 此前在小米2024年Q1业绩会上,小米集团总裁曾对《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道,小米确实有其他车型在开发中。就目前信息来看,该款新车型应该就是近日披露的小米YU7。

  • 跨界造车“大年”将至:华为“世界”对决小米“双车” 产能或成关键因素

    即将到来的2025年,将成为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ICT企业在汽车端布局的重要年份。 12月10日,小米汽车旗下第二款车型——小米YU7出现在最新一批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中,新车采用纯电驱动,定位中大型SUV,竞争对手直指特斯拉Model Y。“今天,工信部官网公示了小米汽车全新SUV车型 小米YU7,预计明年六七月正式上市。”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给出了“提前半年公示”的原因,“我们希望YU7测试车可以尽早拆除重伪装,有助于做更全面、更细致的长时间大规模测试,来确保产品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 同样出现在工信部目录中的还有不久前发布的尊界S800。从目录信息中可以看出,尊界S800将提供增程、纯电两种动力版本,并且均提供双电机与三电机车型。 不久前的11月30日,广州集团与华为签署深化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广汽集团将在传祺、埃安和昊铂之外,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随后有市场消息传出,上汽集团正与华为进行合作接触。 接踵而至的消息,引发了很多关于鸿蒙智行“第五界”的猜测。“明年确实还有很多热门车型,但依旧只有问界、智界、享界、尊界这‘四界’。”有接近华为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随着汽车业务端的热销产品越来越多,“产能”成为摆在小米、华为面前必须攻克的难关。 今年上半年,小米SU7开启交付后不久便遭遇到“交车难”问题,很多准车主的预计交付周期已排至2025年。随后小米汽车北京工厂于6月开启“双班模式”,日生产时间从8小时增至16小时。日前针对全年13万辆的最新交付目标,小米汽车方面表示,这已不是第一次上调生产交付目标。“接下来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3万辆的交付,是一个挑战,但基于工厂产线能力和全国销交服体系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有信心能做到。” 相较而言,鸿蒙智行曾遇到的产能问题要更为严峻,以致于智界S7在一年内完成“三次上市”。对于当下生产、交付的工作推进,无论是智界还是最新发布的尊界,华为的合作方高层均不止一次表达出了孤注一掷的态度,“保交付”已成为头等大事。 “小米汽车的产品阵容将扩充至两款,而鸿蒙智行也将在明年迎来尊界S800、享界S9增程版、问界M8等重量级车型的上市,2025年将成为小米、华为两大跨界企业的汽车产品大年。”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产品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产能、交付将成为决定小米汽车、鸿蒙智行在市场终端表现的重要因素。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