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599

  • 一、供应: 国内方面,春节结束后国内40%矿加工费普遍下调500元/金属吨至14,000元/金属吨,但是缅甸佤邦地区财政部随即宣布将在一周内抛售剩余的2,000金属吨库存,虽加工费未有明显上调迹象,但短期内国内冶炼厂减产可能性减小。 海外方面,印尼大选结束后,虽然市场传闻Timah和部分私人冶炼厂已获批3年期现的RKAB,但是截止2月底,印尼JFX和ICDX两大交易所成交量连续两个月为零,显示印尼出口仍不顺畅。 进口方面,节后比价回落,国内免税下进口利润极速缩窄,非免税下进口窗口关闭。而印尼出口不畅,国内进口免税供应仅能寄希望于秘鲁Minsur,但据悉一季度小长单Minsur已基本签售完毕,且有部分货源将转向补充印尼出口造成的海外缺口。国内2-3月进口量将有限,而海外现货升水走高,加贸手册转出口量或将环比走高。 二、需求: 节后下游需求成交一般,大部分下游仍在消耗节前库存。但是,从国内组件厂排产来看,2月份排产环比下滑20%至24%,3月预估排产环比升至50%,排产产能突破50GW。4-5月排产预期继续环比回升,6-7月因去库需求环比回落。从组件排产来看,可关注3-5月的光伏焊料旺季需求。 三、库存: 截止2月底, 国内社会库存较1月底环比增加0.15万吨至1.36万吨,同比增加15.51%;LME库存环比1月底减少925吨至5,680吨,同比增加93.86%。 四、策略观点: 短期来看,内外库存高位仍是压制锡价走势的主要原因,在库存得到有效去化之前,需求的复苏都难以得到市场的确认。而供应端,由于1-2月份进出口数据的延后,矿端供应紧张仅能从加工费走势确认,但冶炼厂强势叠加财政部抛库,加工费下调不畅。但中期来看,供应端紧张基本确认,光伏、镀锡板和化工订单已超前显示需求回暖,仍看好锡价上半年走势,建议逢低买入。

  • 聚焦“两会”政策落地 修复行情或将延续?十大券商策略来了

    十大券商最新策略观点新鲜出炉,具体如下: 华西证券:“两会”是本轮春季行情窗口期 春节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政策发力、海外映射和两会政策预期叠加,本轮春季行情的演绎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改善。下周全国两会召开,政策预期落地后,经济数据和企业财报的验证更为重要,后续关注2月物价、通胀等数据的改善情况。需要关注的是,由于PPI持续负增的拖累,当前A股企业盈利预期略缺乏“脚踏实地”的基本面弹性,今年以来A股机构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下调公司比例也在提升。2月普涨后,随着财报的陆续验证,后市行情难免加剧震荡分化。 国内经济延续弱修复,房地产是核心变量。全年来看,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地方房地产政策有望继续松绑。全国两会将于下周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或将全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新质生产力是今年政策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其中人工智能、算力、机器人、新材料、车联网、生物制造等领域将是新的增长点。建议以现金流充裕、分红稳定的蓝筹资源股为主,辅之以部分受益于海外产业映射和产业政策支持的TMT个股。 华安证券:政策预期即将明朗,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 2月市场超预期大涨收官,进入到3月,市场将重点聚焦下周即将召开的两会政策定调。展望后市,短期内市场反弹情绪仍在,但市场聚焦点已从产业技术变革sora转为两会政策预期的验证,即此前市场略偏乐观的重点预期方向能否落地。若整体弱于市场预期,在市场2月反弹已有可观幅度的情况下,市场或进入到震荡局面。而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政策定调上,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基调区别较小,但当下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推进或将带动市场出现新的热点。 展望后市配置,可以关注以下四条主线加一条主题性机会:1)继续泛TMT板块,包括人工智能主题性机会演绎下的计算机、传媒、通信及电子;2)延续高股息稳健资产及银行板块;3)有共识的出口景气方向,主要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以及业绩支撑的家用电器;4)具备催化同时又具备强周期规律性的基建开工优势领域,如水泥、非金属材料、环保设备、专业工程、工程咨询、环境治理、金属新材料、燃气等8个性价比高的领域。此外需要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主题性机会,主要关注设备更新、半导体设备、工业母机、机器人等。 中银证券:政策为基,超跌反弹仍在途 2月生产指数回落较为明显,需求端新订单指数相较上月持平,产需缺口有所收敛。总体来看,当前国内经济数据有所修复但改善趋势还不明显。春节以来,市场逐步进入两会时间,政策预期的发酵以及近期市场资金面回暖带来市场底部反弹。当前政策对于市场资金面及预期呵护意图明显,IPO阶段性收紧,财经委高层会议也着重研究并提出了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议题,引发市场对于国内资本开支修复的预期。往后看,一方面需要密切关注相关配套政策的持续推进;另一方面,核心内需高频数据的趋势上行也有望成为后续市场信心企稳的关键。 当前行业轮动的三条线索:1)超跌反弹;2)交替修复;3)主线轮动。龙年第一波超跌反弹窗口仍在途,1月超跌行业都已有不同程度修复,但整体来看,全A指数距离年初尚有3.3%修复空间。从红利与TMT双主线轮动趋势来看,两者间的交替轮动现象仍在持续展开,市场风偏提升后,TMT800较红利(非煤炭)超额收益开始修复,两者继续向趋势线收拢。 中信证券:把握修复行情,关注右侧信号 步入3月,经济保持平稳偏弱运行,地产仍有待增量政策支持;预计两会定调整体符合预期,新质生产力着力方向有望更加清晰;3月预计A股市场不会再出现量化引发的流动性冲击,仍将呈现活跃资金定价的特征,红利加主题的杠铃式行情结构或延续,上半月建议积极参与,下半月耐心等待行情右侧确认信号。首先,从经济环境来看,前两月经济数据平稳,内需偏弱的态势延续,开发商有望平稳度过短期还款高峰,但地产企稳有待进一步政策支持。其次,从政策边际变化来看,预计两会总量政策目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后续发展的重心。最后,从市场生态来看,量化调仓引发的流动性冲击已经结束,活跃资金是此轮反弹最主要增量,AI等新质生产力相关主题或持续活跃,资产荒背景下,红利资产仍然是长线配置型资金的主要方向。 配置上,首先,在资产荒背景下,央企红利低波和高股息板块仍是大体量增量资金的首选底仓配置方向,构成杠铃结构的一端。其次,成长板块可关注新质生产力相关主题,重点包括新型要素建设(数据、算力)与配套(能源、材料、基础软件、基础装备等),以及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的大模型应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新材料、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等,构成杠铃结构的另一端。最后,港股中的消费、互联网等白马品种已极具长期配置价值和新兴市场组合中的相对性价比优势,可积极布局参与。 民生证券:中外实物需求共振成为经济修复主导 连续的指数修复并未真正逆转市场的结构,但风险偏好修复带动的主题投资热度却已接近2023年q4的高位。基本面的变化正在发生:国内经济回升的路径仍然是以实物资产的消耗量抬升为主,类似于2002-2004的经济结构正在出现。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下产业链价格与生产动能的修复将带动上游业绩弹性。未来产业链利润向上游分配的格局并未改变,实物类资产弹性将助投资者超越红利。 在中外实物需求共振成为经济修复主导的当下,供给瓶颈正在显现的上游业绩弹性值得期待。上游资源类资产依然是首要推荐:油、铜、煤炭、资源运输(油运等)、铝和贵金属。其次,围绕沪深300,部分传统制造类龙头公司开始出现机会,分布在(船舶制造、重卡、钢铁、化工、家电、造纸)等领域,以及万得克强指数相关的红利资产(银行、建筑、水电、燃气、铁路等)。 招商证券:供求改善,风格生变 展望3月,前期流动性冲击和流动性回补所造成市场大波动基本告一段落,市场逐渐回归到相对平复的状态。市场将会重新回到经济基本面、企业盈利和资金面边际供求等关键因素。基本面和流动性保持弱改善的状态,市场在快速上行后有望逐渐平稳。风格层面,龙头风格回归,从红利策略到红利成长,重点关注中证A50和科创50。行业层面,重点关注制造消费医药领域细分行业的龙头,关注医药、食品饮料、零售社服、轻工;科技领域仍建议关注电子板块。 国泰君安证券:产业政策密集期,关注新老主题轮动 主题延续高热度但分化加剧,产业政策催化下新主题开始涌现。融资买入额延续净流入状态,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维持平稳。预计短期主题热度有望维持,主题方向的选择需密切跟踪新兴科技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突破,结合近期产业政策新变化寻找主题方向,并注意新老主题轮动。 新质生产力主题方面,推荐:1、先进制程半导体设备/新材料/核聚变/氢能等先进技术;2、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脑机接口/无人飞行器等未来产品;3、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工业元宇宙等未来应用场景。绿氢方面,推荐1、绿氢投资加码直接拉动电解槽等制氢装备需求(科威尔/华电重工,受益双良节能/昇辉科技等);2、氢储运相关的长管拖车/储氢罐(受益京城股份等);3、燃料电池车、加用氢环节相关的燃料电池系统/加氢设备/整车等(受益亿华通)。设备更新方面,推荐:1、节能变压器和节能电机、科学仪器、工业锅炉、数据中心节能等电力/能源/交通和科研领域先进设备更新(金盘科技/雪迪龙,受益中国中车/国网英大等)。2、受益于构建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的资源再生产业(受益英科再生/中再资环等)。 国金证券:“股债跷跷板”有望重现 海外市场,分母端短期的高位震荡,或带来美股上行动能减弱,而上行基础更为“坚实”的日欧市场行情或有望延续。当下,美股估值已至相对高位,短期经济韧性与通胀粘性或驱动美债收益率继续攀高,以信息技术、工业等为代表的高估值板块波动或将加剧。区别于美股,日、欧股市上行基础更为“坚实”、估值也更“合理”,行情或有望得以延续。 国内市场,基本面预期改善、风险偏好抬升与长线资金的支撑,或将助力A股的修复,“股债跷跷板”或将重现。随着基本面筑底改善、流动性风险相继释放,股市的利多因素正在累积。而债市方面,当前收益率已与资金利率明显背离。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对资金面的潜在扰动,股市预期改善后、前期“拥挤”机构行为的调整,或将放大债市的波动。 华福证券:长端利率再创新低,分母逻辑持续演绎 本周有三方面值得重点关注。一是政治局会议聚焦经济议题,后续两会具体部署值得期待。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政策的主线之一,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只会只增不减。政治局会议总体体现出稳增长的诉求较大,尤其是在产业政策层面,具体关注后续两会相关具体表述。二是2月PMI数据呈现弱复苏格局,制造业边际承压而服务业景气回升,内需修复一方面仍有赖于前期特别国债及新发专向债逐步形成工作量,另一方面也有赖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货币和财政政策尤其值得关注。三是节后长端利率大幅下行,分母逻辑持续演绎。当前位置,从期限利差、信用利差、ERP等各个维度看,债券已处于历史极值水平,短期需警惕交易风险。而稳增长诉求对应货币政策或仍有发力空间,对股市持续构成分母端利好。 海通证券:中期白马成长仍是主线 两会对经济政策的定调或更加积极,GDP目标或为5%左右,产业政策或更重视培育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关键突破口。本轮行情为底部第一波反弹,借鉴历史行情或未结束,短期行业或轮涨,中期白马成长仍是主线。重视受益于两会政策催化的硬科技制造及医药,硬科技制造重点关注电子、数字基建和数据要素、AI应用,医药重点关注24年业绩望占优的创新药/血制品/高值耗材。此外,近期管理层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出多项部署,未来产业并购正在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主流和监管重点支持方向,关注上市公司治理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

  • 除美元指数变化引发的共振走势外,锡产业链本身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缅甸矿山在3月能否复产——当3月矿山能够如期复产的情况下,沪锡价格或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随后或在下游补库等因素的影响下企稳、反弹;若矿山未能在3月复产,矿端扰动仍制约空头打压价格,期价或维持震荡,但在消费淡季的拖累下,期价重心或出现下移。 1.行情回顾 截止2月29日收盘,沪锡主力合约收盘价为218890元,月度涨幅为0.15%;同期,伦锡3M合约的收盘价为26600美元,月度涨幅为1.34%。 2024年2月,沪锡价格呈现出“先跌、后涨、再震荡”的态势:一度触及20.72万元、随后持续上涨至22.3万元、进而小幅震荡回落。第一阶段,2月1日至6日,在无明显宏观共振、供应扰动消退的情况下,沪锡价格驱动逻辑短暂回到淡季驱动逻辑而大幅回落至20.7万元;第二阶段,2月7日至8日,受AI技术不断突破对消费预期的影响,沪锡价格在触底后大幅反弹;第三阶段,2月19日至29日,春节后沪锡在伦锡价格带动下高开回落,并在(21.4万,21.9万)的区间内震荡。 受2月春节假期的影响,炼厂为周转资金而大贴水出货,中游贸易商买现货并注册为仓单交割,带来SN2403-2404的contango结构不断扩大。 2.供应端 2.1.矿端:警惕缅甸矿山复产的冲击 2023年12月,国内锡精矿产量为6608吨,同比下降13.1%,环比上升10.1%。1-2月间,国内某矿山因春节和季节性原因而停矿,影响产量约2000吨。2月份下降的锡精矿产量预计在3月恢复。 进口矿方面,截止2月26日,2月份云南孟连口岸锡矿进口量累计录得8967矿吨,折合约3000金属吨左右,环比1月的1000金属吨有所反弹;2月22日,缅甸佤邦宣布抛储2000金属吨——来自于缅甸的锡精矿供应仍未表现出明显的短缺。矿山复产时间或在3至4月,正常供应至国内或在5月,警惕缅甸矿山复产带来期价大幅下挫。 从炼厂的原料库存情况来看,目前仅少数炼厂出现紧张状况,叠加炼厂本身的锡锭隐性库存和居于高位的社会库存,在3、4月缅甸矿山复产前,矿端紧张恐难以传导至锡锭及下游端。 预计3月国产矿产量因假期结束和季节性转暖而有所反弹;在矿山复产、且能正常运营前,来自于缅甸的锡精矿进口量难以出现趋势性增加。但临近缅甸矿山的复产时间,警惕复产带来的期价大幅回落。 2.2.精炼锡:国内产量将恢复,进口量维持低位 2024年1月,精炼锡产量录得1.53万吨,同比上升27.5%,环比下降1.9%;开工率从12月的65.5%小幅下降至1月的63.9%;而在进入2月后,国内多数炼厂在春节期间均停工放假或减产,预计2月锡锭产量在1.2万吨附近,开工率回落至53.5%左右。 春节期间停工放假的炼厂在元宵节后多数已恢复生产,预计3月国内锡锭产量将再度恢复至1.5万吨左右的高位水平。 受国内淡季现货贴水扩大的影响,2月锡锭现货进口盈亏在(-3.99%,-0.71%)内波动,进口亏损进一步扩大;但仍有2024年到港的印尼锡锭存放在仓库中,与来自于其他国家的锡锭一同在市面上报价。同时,印尼雨季导致矿山开采、锡锭生产均减量,叠加2024年的出口配额审批尚未落地,预计3月的锡锭进口量仍然维持在年度相对低位。 2.3.供应小结 总体来看,3月锡精矿国内产量或有所反弹;在来自缅甸的进口量在矿山复产前难以大幅攀升,对“缅甸矿山可能在3月复产”的事件冲击保持警惕。炼厂在元宵节后已恢复生产,3月国内产量预计将回到1.5万吨左右的高位;受限于进口比价亏损的扩大,同时印尼出口配额尚未落地,3月进口量预计仍维持在年度低位。 3.需求端 3.1.锡焊料:光伏需求或强于电子产品 截止2023年1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录得517.9亿美元,同比上升了19.12%,环比上升了8.23%;作为领先指标的费城半导体指数从2月1日的4280.5点上升至2月27日的4654.9点——在AI技术不断突破的情况下,本轮半导体销售周期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相关公司的股价不断创出新高,市场逐渐正向修复对本轮电子产品消费的预期,为锡价提供了低位反弹、重心震荡上移的动力。从实际订单角度来考虑,在圣诞、春节等消费小高峰过后,一、二季度的消费预计将出现回落,虽有半导体销售周期作为支撑、且春节复工后环比消费走强,但预计电子产品生产对焊料需求的拉动或不明显。 光伏方面,2024年中国光伏装机量预计将达到200GW左右,较2023年的163.8GW增长约22.1%,部分下游企业已经接到相应订单而需在春节前后进行赶工,预计3月光伏订单对焊料、锡锭的需求拉动较为明显。 3.2.锡化工:节后反弹或较为强劲 12月地产竣工面积累计达到99831.09万㎡,同比增长15.78%,较11月下降了1.32%;12月当月竣工面积录得34594.07万㎡,年末赶工情况明显。1月,PVC国内产量录得201.31万吨左右,同比增长4.92%,环比下降1.67%;2月间,PVC产量预计录得193万吨,同比居于相对高位。 由于在12月地产竣工面积季节性走高,对锡化工的需求拉动分别体现在2024年1月和3月,故在2月假期复工、进入3月后,PVC等锡化工下游的需求仍将季节性短期走强,其产量反弹或较为强劲。 3.3.需求小结 进入3月,下游企业均已复工复产,预计锡焊料需求将在光伏、电子产品的拉动下而显著好转,且光伏需求或强于电子产品;锡化工需求受年末地产竣工影响而阶段性走强。总体来说,锡下游需求均会季节性走强,但能够影响锡价走势的因素则集中在电子产品的消费预期上,需对费城半导体指数等指标保持密切关注。 4.库存:社库与仓单或将震荡 海外或去库至4月 社会库存方面,2月23日锡锭社会库存录得12799吨,与1月26日10495吨相比增加了2304吨;上期所仓单从1月31日的8258吨增加至2月28日的10302吨。1月末锡炼厂企业库存录得4380吨。 在2月淡季下,炼厂为库存和资金周转而贴水出货给贸易商,交割品牌的现货在注册为仓单后卖交割仍有利可图,社会库存和上期所仓单量大幅走高——甚至无锡仓库亦出现了少量仓单。由于下游企业在元宵节后已正式复工,预计3月社会库存的累库走势或告一段落,但在电子消费淡季下亦难出现持续去库,社会库存和仓单预计将高位震荡。 2月间LME库存从月初的6495吨不断下降至28日的5945吨,主要原因在于印尼从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间均处于雨季,矿山开采困难、炼厂季节性减产带来锡锭出口量回落,故LME库存入库减少、整体呈现去库走势,且该走势或持续至4月。 但在去库走势下,伦锡Cash-3M却整体变化不大,处于(-$286,-$180)的区间内窄幅波动。主要原因在于,由于2024年印尼锡锭出口配额尚未确定,且1-2月处于最大进口国中国的淡季,所以LME库存的去化并未带动Cash-3M的扩大。 5.结论 宏观:海外方面,关注美国在3月6日公布的2月ADP就业人数、8日公布2月失业率与非农就业人数、12日公布的2月CPI数据、21日凌晨公布的美联储利率上限决议,警惕数据公布前后美元指数及商品价格的共振变化。国内方面,关注“两会”可能出现的增量政策及市场预期变化,警惕超预期政策或市场预期落空带来的商品价格共振涨跌。 基本面:供给端,3月锡精矿国内产量或有所反弹;在来自缅甸的进口量在矿山复产前难以大幅攀升,对“缅甸矿山可能在3月复产”的事件冲击保持警惕。炼厂在元宵节后已恢复生产,3月国内产量预计将回到1.5万吨左右的高位;受限于进口比价亏损的扩大,同时印尼出口配额尚未落地,3月进口量预计仍维持在年度低位。 需求端,进入3月,下游企业均已复工复产,预计锡焊料需求将在光伏、电子产品的拉动下而显著好转,且光伏需求或强于电子产品;锡化工需求受年末地产竣工影响而阶段性走强。总体来说,锡下游需求均会季节性走强,但能够影响锡价走势的因素则集中在电子产品的消费预期上,需对费城半导体指数等指标保持密切关注。 库存方面,国内社库因下游的复工或告一段落,但受累于消费而在高位波动,在现货对期货维持贴水的情况下,仓单预计随社库同频波动。LME库存受印尼雨季出口减少的影响,或持续去库至4月份。 结论:(1)单边方面,除美元指数变化引发的共振走势外,锡产业链本身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缅甸矿山在3月能否复产——当3月矿山能够如期复产的情况下,沪锡价格或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随后或在下游补库等因素的影响下企稳、反弹;若矿山未能在3月复产,矿端扰动仍制约空头打压价格,期价或维持震荡,但在消费淡季的拖累下,期价重心或出现下移。(2)月差方面:近月月差受现货贴水的影响而维持在contango,但在升贴水企稳、反弹后,月差结构将逐渐向平水靠拢。 风险因素:缅甸矿山复产晚于预期。

  • 周四氧化铝期货震荡。现货氧化铝全国均价3375元/吨,较前日持平。澳洲氧化铝F0B价格362美元/吨,持平,折合人民币3107元/吨,进口窗口打开。上期所仓单库存75359吨,较前日持平,厂库600吨,较前日持平。 当下氧化铝市场供需暂未明显变动,后续来看,消息显示广西有氧化铝厂计划3月5日开始复产,涉及产能约50万吨。另外3月底及二季度晋豫缺矿企业或有复产。当下氧化铝行业利润较高,未来矿石放松后预计氧化铝厂复产意愿较高,价格压力逐步增大。 操作建议:观望。

  • 周四沪锡主力2404合约延续偏强震荡,伦锡横盘。现货市场:贸易商报价变化不大,其中小牌品牌锡锭报价贴水1000-500元/吨,交割品牌对沪锡2404合约贴水500-升水300元/吨,云锡品牌对2404合约升水400-700元/吨,进口锡贴水1500-800元/吨。下游畏高情绪较浓,贸易商维持散单成交。LME库存5910吨,减少35吨。 整体来看,佤邦地区锡矿复产及印尼锡锭出口暂无新增消息,海外供应扰动持续支撑锡价,需求呈现外强内弱,内外库存劈叉,沪锡短期延续跟随伦锡波动,上行驱动仍受下游消费欠佳制约。 操作建议:观望。

  • 2月29日讯: 【铜】 周四沪铜减仓涨至6.9万,现铜基本持平在6.87万,现货贴水70元/吨,晚间市场高度关注美国1月PCE,除拖后首次降息时点外,市场也要确定不会有再加息的风险。同时,周五国内制造业PMI关注度大。SMM社库增加7400吨至30.57万吨。空头暂持。 【铝及氧化铝】 今日沪铝小幅回升,现货在平水附近波动不大。本周内蒙有铝厂发生事故或影响少量产量。今日铝锭库存较周一增加4万吨,铝棒减少0.6万吨,合计增量以及铝棒拐点均与往年情况基本相当,库存总量为近年同期低位。继续关注云南复产时点和需求恢复情况,沪铝下方年线位置显示较强支撑,维持回调布局多单思路。近两日氧化铝现货暂稳,高利润状态下企业生产积极性高但矿石紧张令规模提产困难,后续关注北方矿山和云南电解铝复产进度。氧化铝期货短期或继续围绕3200元附近波动等待消息驱动。 【锌】 下游消费基本恢复,但消化原有成品库存为主,周四SMM锌锭社库较周一增加0.4万吨至17.41万吨,库存绝对量和增量略低于往年同期;LME锌社库26.8万吨高位,0-3月贴水处于历史高位,基本面仍处于内强外弱状态,预计比价围绕进口窗口间歇打开波动,海外过剩压力仍将传导至国内市场。依然偏空看待,2.08-2.1万元/吨视为短线压力区间,逢反弹做空。 【铅】 炼厂复产继续贡献增量,下游开工率回升,现货交易活跃度好转,厂提货源贴水放大,持货商交仓意愿上升,铅厂库继续向社库转移,周四SMM铅锭社库较周一增加0.48万吨至5.96万吨,3月合约无交割风险,短期铅锭供应相对充足,铅反弹高度预计受限。但废电瓶价格低位企稳,精废价格继续持平,成本端依然对铅价有支撑。预计短线沪铅窄幅震荡为主。基本面维持外弱内强,中长线看内外价差有望继续收敛,跨市反套持有。 【镍及不锈钢】 周四沪镍冲高,市场交投活跃。镍铁节后反弹明显,报价从930元每镍点附近快速反弹逼近千元每镍点,印尼大选落地后,实际RKAB审批速度不达预期,导致印尼镍矿供应不足的预期大幅抬升,影响到镍价估值。金川升水在镍价反弹后加速回落,跌破3000元,俄镍贴水状态略有加深,市面电积镍供货增多,贴水幅度较大,近期报价贴水超过1200元。现货支撑表现不强,纯镍库存高企是主要压力。技术上看,沪镍处于强反弹,多头持有。 【锡】 日内沪锡上涨,现货报217750元。虽然上期仓单在万吨高位,但“供淡需稳”下可能有较快去库。一来半导体带动的中下游焊料回暖是消费端主旋律;二来佤邦原料出口磨合期可能较长,印尼也在权力交接。延续多配。

  • 2月29日讯:尽管RKAB的审核速度加快,但目前仍有大量矿企配额暂未审批通过;叠加近日镍相关原料产品价格上涨,市场看涨情绪较浓,沪镍刷新三个月新高。 纯镍基本面上来看,虽受春节假期与二月实际开工日较平常相比减少影响,镍板实际产量预计小幅下滑,但部分镍企仍然保持高开工率生产,叠加海内外新增电镍项目预计在Q2陆续投产,纯镍供给增加预期不变。 下游需求端来看,纯镍仍然以合金电镀为最主要的下游领域,精炼镍合金需求表现平淡,硫酸镍需求随着下游备库而有所回暖,但需求表现尚未突破供需过剩格局。整体来看,镍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印尼镍矿供应收紧提振价格,但本身基本面供应过剩格局将制约其上方空间。

  • 2月29日讯: 虽然宏观情绪改善,但基本面利多有限,近期沪铝走势焦灼,延续着区间震荡的行情。预计后市随着下游消费逐渐转暖,沪铝运行重心有望上移,但上行空间不宜高估。 矿石紧张掣肘氧化铝产量 SMM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中国冶金级氧化铝产量为672万吨,日均产量环比减少0.98万吨/天至21.68万吨/天。1月总产量环比2023年12月减少1.10%,同比去年增加5.5%。截至1月末,中国氧化铝建成产能为10000万吨,运行产能为7914万吨,全国开工率为79.1%。 春节后氧化铝企业的复产情况不及预期,现货供应面相对偏紧。分区域来看,节后山西地区氧化铝厂的周度开工率环比略有提升,主要由于部分氧化铝厂的矿石供应稳定性提高,从而带动了企业运行产能提升;节后第一周广西地区氧化铝企业的开工率环比增长0.52%至84.56%。主要由于节前某氧化铝厂因矿石供应不足及产线检修而出现减产,节后运行产能有所恢复;受环保及倒查机制影响,河南地区处于停产状态的矿山在2月份未能复产,当地矿石供应紧缺继续限制了部分产能,使得氧化铝企业的整体开工率较低;贵州地区某氧化铝厂因矿山放假于2月初停产,2月下旬已恢复生产,2月氧化铝产量预期减少。后期若山西、河南地区停产矿山逐步复产,随着产量增加,则有望缓解铝土矿有价无市的现象。SMM预计2024年2月氧化铝日均产量为21.74万吨/天,总运行产能约7934万吨,同比上涨0.25%。 国内电解铝产能持稳运行 1月份国内电解铝企业持稳运行为主,月内未有较大规模停、复产的情况。今年1月份SMM国内电解铝产量356.2万吨,同比增长4.2%。1月份国内电解铝行业日均产量环比持稳在11.49万吨附近。截止1月底,SMM统计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约4519万吨,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约4198万吨,行业开工率同比增长3.9%至92.9%。1月份国内铝初加工企业开工率小幅下滑,行业铝水比例环比下降3.7%,同比下降11.2%至约70.36%。根据铝水比例数据测算,1月份国内电解铝铸锭量同比减少24%至106万吨。 步入2月份,云南地区仍处在枯水期,当地电解铝企业大多静待电力供应信息的指引来明确复产计划,预计2-3月份省内企业多以持稳运行为主。其他地区暂无产能变动预期。预计2月份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或稳定在约4200万吨,2月份电解铝日均产量环比持稳为主,预计2月国内电解铝总产量约333万吨,同比增长7.9%。2月贵州安顺铝业产能改造升级顺利进行,该企业有13万吨电解铝建成产能,预计上半年完成复产。 2月份正值春节假期,国内铝水加工下游企业开工率下滑,行业铸锭量则呈现阶段性增长。2月行业铝水比例或回落至约66%,同比增长5%。 虽然中国电解铝在全球电解铝产量中的占比超过一半,但我国仍需要从国外进口部分电解铝以弥补工业产业链的短板。从电解铝进口情况来看,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解铝累计进口154.22万吨,同比增长1.3倍。其中去年12月电解铝进口量为17.52万吨,同比下滑9.86%。其中2023年中国自俄罗斯铝锭的进口量为117.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76.2%。今年俄铝进口中国的长单量约为120万吨,后期进口窗口仍可能打开。 国内电解铝步入季节性累库 国内铝社会库存经历了前期1个半月的去库趋势后,在春节前的最后一周,即1月底步入季节性累库。节后第一周国内电解铝锭的库存增量处于可控范围。2月22日SMM统计电解铝锭社会总库存同比减少32.8%至70.6万吨,国内可流通电解铝库存58万吨,较节前累库21.5万吨,累库表现好于节前的市场预期。主要由于前期在节前集中备货的影响下,市场加大了对库存的消耗量,同时云南减产的持续影响也使得华南地区累库较少。节后第二周继续保持着累库趋势,截至2月26日,电解铝锭社会总库存为74.8万吨,同比减少52万吨,处于近七年同期的低位水平。因天气原因对国内铝锭到货情况带来一定干扰,前期新疆地区站台有约2万吨的铝锭积压,且电解铝企业仍存在部分厂内库存,预计后续货源或将有集中到货,现货流通将逐渐趋于宽松。同时,节后电解铝进口窗口虽仍处于关闭状态,但近期上海保税区库存增长明显,后续对国内社库的影响仍需留意。 今年1月全国铝型材企业开工率持续下滑至47.94%。步入2月后,多数铝型材厂在上旬就已步入放假停产状态,部分企业趁假期维修生产设备,2月生产时间基本缩减一半,预计2月铝型材企业开工率大幅走低。具体看,春节假期之后,铝下游加工企业在陆续复工,工业型材及铝板带箔开工恢复情况尚可,建筑型材等板块大多集中元宵节后开工,上周铝线缆龙头企业开工率环比上涨4%至58%,后期铝下游企业开工情况将不断改善。 电解铝成本重心抬升 今年以来,国内电解铝总成本重心抬高,企业利润则有所下降。根据SMM 数据,2024年1月中国电解铝行业平均总成本为16819.66元/吨,较2023年12月上升504元/吨。1月电解铝行业平均利润为2259.9元/吨,较去年12月收窄269元/吨。电解铝行业地区间成本差异在1月有所收窄,贵州作为成本最高的省份,与成本最低的新疆相比,两者成本差异为5137元/吨。 截至2024年2月22日,国内电解铝总成本水平16884.07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72.76元/吨。截至2024年2月22日,国内电解铝行业利润水平为1845.93元/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82.76元/吨。矿石供应偏紧的局面预计延续至3月,这对氧化铝现货价格仍有一定支撑作用。当前电解铝原辅料端整体表现处于趋稳状态,预计近期电解铝成本将以窄幅波动格局为主。 1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约五成 今年1月国内汽车产销淡季不淡,同比呈现明显增长。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1万辆和243.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1.7%和22.7%,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首先,去年同期在春节月及促销政策切换的影响下,基数处于偏低水平。其次,随着春节假期临近,新年促销活动持续展开,带动购车需求不断释放;再次,出口表现亮眼,自主品牌继续稳步拓展海外市场,助力出口高增长。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亮点,延续着产销同比高速增长的势头。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8.7万辆和72.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2.9%和38.8%,同比分别增长85.3%和78.8%,市场占有率达到29.9%。今年春节放假时间为2月中旬,2月仅有18天的工作日,春节车市淡季及灵活休假使得2月乘用车有效产销时间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同时春节长途出行预计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下降至38万辆,2024年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仍将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项政策的推进下,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中汽协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50万辆,出口550万辆。 沪铝有望上行 宏观面,美国制造业PMI、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表现均好于市场预期,美国经济仍具有较强韧性,经济软着陆预期提升,短期内美联储降息的必要性有所淡化。从1月份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来看,联储决策者总体认为当前的政策利率可能已达到了本周加息周期的顶点,并对过早降息持谨慎态度。基本面上,供给端,目前国内电解铝的供应趋于稳定,各区域电力供应平稳有序。需求端,上周国内铝下游加工龙头企业开工率比前一周上涨4%至8%。后期随着铝下游加工企业的复工进度提速,消费旺季即将来临,需求存在回暖预期。结合库存看,预计电解铝锭的弱累库趋势将持续至3月中旬,后期累库增长空间不大,低库存和弱累库将为铝价提供支撑。总体而言,后市随着下游需求逐渐转暖,沪铝运行重心有望上移,但上行空间不宜高估。主力合约上方压力位19180元/吨,下方支撑位在18650元/吨。关注两会相关提案带来的宏观指引。

  • 周四沪铝震荡小涨。现货SMM均价18860元/吨,张70元/吨,对当月贴水10元/吨。南储现货均价18880元/吨,涨50元/吨,对当月升水15元/吨。据SMM,2月29日铝锭库存78.9万吨,较上周增加8.3万吨。铝棒27.05万吨,较上周减少0.52万吨。 宏观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海外1月美国核心PCE环比增速反弹至0.4%,美联储青睐通胀指标未超预期增长。基本面铝棒率先展开去库,较去年同期提早一周,给消费转好提供信心,铝价偏好,操作上谨慎追高,可待回调逢低做多。 操作建议:等待回调逢低做多机会。

  • 隔夜LME镍涨0.82%,沪镍涨0.78%。 库存方面,昨日LME镍库存增加3300吨至72630吨;国内 SHFE 仓单增加203吨至14109吨。升贴水来看,LME0-3月升贴水维持负数;进口镍升贴水上涨100元/吨至-100元/吨。 不锈钢方面,季节性生产走弱 高库存 弱需求,库存方面,截止2.29日,全国主流市场不锈钢89仓库口径社会总库存117.2万吨,周环比增0.68%。新能源汽车方面,中间生产预计3月订单恢复正常,边际上需求好转,叠加硫酸镍成本有所上涨也形成一定价格支撑,硫酸镍价格延续走强。印尼镍矿审批引担忧,产业链其他产品价格走势偏强,叠加海外宏观情绪,多因素支撑重心上移,但基本面格局仍然偏弱,关注逢高沽空机会。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