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011个
8 月8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中国出口钢材730.8万吨,较上月减少20.0万吨,环比下降2.7%;1-7月累计出口钢材5089.2万吨,同比增长27.9% 7 月中国进口钢材67.8万吨,较上月增长6.6万吨,环比增长10.8%;1-7月累计进口钢材441.9万吨,同比下降32.6%。 7 月钢材进出口数据一览 7 月我国钢材出口量在6月基础上延续回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6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7.8%,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海外需求表现仍弱,根据SMM调研, 受到海外需求不佳、我国出口价格相比东南亚等市场不具优势等因素影响,多家钢厂表示5月整体热卷出口接单情况偏弱,这也体现在7月的出口量上,这也使得7月我国钢材出口在6月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弱,实际出口量为730.8万吨,5、6月因人民币贬值带来的价格优势显著,多数钢厂表示出口接单情况较好 , SMM认为8月钢材出口或将环比回升,整体仍处于高位区间。 7 月我国钢材进口延续低位震荡 进口方面,7月我国国内下游市场处于传统用钢需求淡季,需求低迷,进口需求维持低位震荡。 钢材进出口展望 出口方面,近日海外热卷出口价格微升,中国热卷出口价格小幅下滑,截至2023年8月7日,印度、土耳其、独联体热轧卷板出口报价(FOB)分别为620美元/吨、650美元/吨和565美元/吨,中国热轧卷板出口报价(FOB)为565美元/吨;我国钢材出口报价优势相比7月底有所提升,据SMM最新调研,8月钢厂出口排产稳中探涨, SMM 预计8月钢材出口环比或将有所增量,且在去年同期基数较小的基础上,同比增幅有望延续高位,不过也需警惕海外经济下滑导致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进口方面,近年来我国钢材进口持续处于低位,考虑到当前价差不满足大量进口条件,叠加目前国内钢材需求尚未走出传统淡季, SMM 预计8月钢材进口仍将低位运行。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4%。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3.39万亿元,扩大10.3%。按美元计价,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万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1.94万亿美元,下降5%;进口1.46万亿美元,下降7.6%;贸易顺差4895.7亿美元,扩大3.5%。 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进口1.44万亿元,下降6.9%;贸易顺差5757亿元,收窄14.6%。按美元计价,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4829.2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进口2011.6亿美元,下降12.4%;贸易顺差806亿美元,收窄19.4%。 从贸易伙伴来看,前7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9万亿元,增长2.8%,占我外贸总值的15.3%。其中,对东盟出口2.11万亿元,增长4.7%;自东盟进口1.48万亿元,增长0.2%;对东盟贸易顺差6275.1亿元,扩大17%。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22万亿元,下降0.1%,占13.7%。其中,对欧盟出口2.08万亿元,下降2.6%;自欧盟进口1.14万亿元,增长5.1%;对欧盟贸易顺差9433.4亿元,收窄10.5%。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2.64万亿元,下降9.6%,占11.2%。其中,对美国出口1.95万亿元,下降13%;自美国进口6911.2亿元,增长2%;对美贸易顺差1.26万亿元,收窄19.5%。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1.27万亿元,下降5.8%,占5.4%。其中,对日本出口6395.6亿元,下降0.4%;自日本进口6327.1亿元,下降10.8%;对日贸易顺差68.5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668亿元。 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06万亿元,增长7.4%。其中,出口4.76万亿元,增长12.6%;进口3.3万亿元,增长0.5%。 SMM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整理了金属行业部分产品进出口情况,具体如下: 出口: 2023年7月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 489,738.3吨 , 同比去年7月减少24.9% 。1-7月累计出口 3,296,467.1 吨, 同比去年1-7月份减少 20.7% 。 2023年7月钢材出口 730.8 万吨, 同比去年7月增加9.5% 。1-7月累计出口 5,089.2 万吨, 同比去年1-7月增加27.9%。 2023年7月稀土出口 5,425.6 吨, 同比去年7月增加49.2% 。1-7月累计出口 31,661.6 吨, 同比去年1-7月增加6% 。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进口: 2023年7月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 197.5 万吨, 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 。1-7月累计进口 1,541.0 万吨, 同比去年1-7月份增加7.4% 。 》7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三连涨 预计8月或仍小幅增加【SMM分析】 2023年7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 451,159.1 吨, 相比去年同期减少2.7% 。1-7月累计进口 3,039,475.2 吨, 同比去年1-7月减少10.7%。 2023年7月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 9,347.6 万吨, 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4% 。 1-7月累计进口 66,945.6 万吨, 同比去年1-7月增加6.9%。 》7月铁矿石进口量小幅下降 预计8月进口量转降为增【SMM进口量分析】 2023年7月煤及褐煤进口 3,926.0 万吨, 相比去年同期大涨66.9% 。1-7月累计进口 26,118.4 万吨, 同比去年1-7月增加88.6%。 2023年7月钢材进口量达到 67.8 万吨, 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4.1%。 1-7月份累计进口 441.9 万吨, 同比去年1-7月份减少32.6%。 2023年7月稀土进口量达到 14,831.4 吨, 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8.6% 。1-7月份累计进口 105,752.5 吨, 同比去年1-7月份增加52.2%。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至8月4日当周API原油库存(万桶)公布值406.7,前值-1540,预测值-23.3。(2)美国8月4日至当周API成品油进口(万桶/日)公布值-44.2,前值7。(3)今日中国7月CPI、PPI以及M2货币供应率将对外公布 现货:(1)上海:8月8日1#电解铜现货均价报于升水95元/吨,环比减少55元/吨。台风影响过后,进口货源集中到港,货源集中流入令现货升水承压,下游采购积极性不佳。但后续进口铜流入预期仍在,且临近交割,现货升水将继续承压。 (2)华南:8月8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均价贴水10元/吨,环比减少45元/吨。总体来看,库存和价格双双走低,但也难阻升水走低,持货商主动降价是主因。 (3)进口铜:8月8日仓单报价26-37美元元/吨,QP8月,均价环比上涨1.5美元/吨;提单报价30-40元/吨,QP9月,均价环比上涨3.5美元/吨。对沪铜08合约亏损300元/吨附近。早市听闻主流火法40美元/吨,二牌50美元/吨附近。但随着比价亏损逐渐扩大,另买方转为观望,市场报盘重心小幅下移,成交量难以放大。 (4)库存:8月8日LME铜库存环比增加975吨至80300吨;8月8日上期所仓单库存环比增加1404吨至12563吨。 价格: 宏观方面,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感到紧张,增长可能比预期要弱得多,推动资金流入美元,美指走高。此外,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认为,美国经济正处于平稳降落的轨道上,美联储可能已经达到了可以保持利率稳定的阶段,经济软着陆实现可能性较大。基本面方面,受进口货源影响,华东地区现货较为充裕,昨日升贴水继续走低。预计后期仍有进口铜持续流入,且临近交割,预计升贴水将继续承压;华南地区库存昨日出现走低,主要是由于到货较少。库存与价格双双走低,但下游补货积极性仍偏低,华南地区升贴水也持续走低。消费方面,市场畏跌情绪开始显现,预计近期内需求表现偏弱。价格方面,受市场对于全球经济担忧影响,资金流向美元,预计铜价承压下行。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7月份,我国大宗商品进口放缓,原油、铜矿进口环比量价齐跌,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下滑,煤炭进口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同比来看,今年7月, 原油进口有所放缓。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为4369万吨,即1029万桶/日,降至1月以来最低水平。较6月份下降18.8%,但较一年前的低点增长17%。 分析认为,一方原油进口放缓或与沙特、美国及俄罗斯削减石油产量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的原油库存较为充足有关,截至7月底,中国原油库存超过10.2亿桶,库存的持续增加与油价的反弹,可能会让中国炼油厂在未来几个月放缓采购速度。 除原油外,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进口量价齐升。 今年7月, 我国煤炭进口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当月进口3926万吨煤炭,略低于6月份的3987万吨,较上年同期的2352万吨猛增67%。 分析指出, 夏季高温提振了电力需求,近几个月海运煤价格下跌使得进口煤炭相对于国内煤更具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发电厂的煤炭库存创历史新高,截至6月底,煤炭库存保持在近2亿吨。 因制造业活动放缓叠加国内消费持续疲软,7月铜需求继续放缓,进口量较上月下降7.06%。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计算可知,7月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额同比下降8%,至661亿元,而6月则同比增长15.7%;7月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长52%,达到102.8亿美元,远低于6月份90.9%的增幅。 具体来看今年7月进口数据: 同比看,今年7月大豆、成品油、煤、天然气进口量价齐升,钢材、未锻轧铜及其精矿、 集成电路同比量价齐跌 。 环比看,7月大豆、铜矿砂、铁矿砂、煤炭等进口量价齐跌, 集成电路量增价跌。 值得注意的是,7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同比小幅上涨,环比下降,表明对工业金属的需求放缓。 今年前7个月,我国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 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6.69亿吨,增加6.9%,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85.6元,下跌5.1%; 原油3.26亿吨,增加12.4%,每吨3977.2元,下跌16.6%; 煤2.61亿吨,增加88.6%,每吨838.1元,下跌19.7%; 成品油2701.3万吨,增加101.9%,每吨3912.2元,下跌26.7%。 天然气、大豆进口量价齐升: 进口天然气6687.6万吨,增加7.6%,每吨3818.7元,上涨0.6%; 大豆6230.3万吨,增加15%,每吨4334.6元,上涨1.3%。 同期,进口机电产品3.53万亿元,下降10.6%: 其中,集成电路2701.7亿个,减少16.8%,价值1.32万亿元,下降16.2%; 汽车41.2万辆,减少20.1%,价值1763.1亿元,下降16%。 8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 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3.39万亿元,扩大10.3%。
中国海关总署8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451,159.1吨,1-7月累计进口3,039,475.2吨,同比减少10.7%。 7月,中国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197.5万吨,1-7月累计进口1,541.0万吨,同比增加7.4%。 出口方面,7月,中国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489,738.3吨,1-7月累计出口3,296,467.1吨,同比下滑20.7%。
中国海关总署今日公布7月进出口数据。 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进口1.44万亿元,下降6.9%;贸易顺差5757亿元,收窄14.6%。按美元计价,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4829.2亿美元,下降13.6%。其中, 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进口2011.6亿美元,下降12.4%;贸易顺差806亿美元,收窄19.4%。 主要出口商品中,7月份, 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3.26%,船舶同比增长82.38% ;粮食、成品油分别环比增长19.85%、17.76%;稀土、钢材同比下滑超40%,分别下降41.49%,40.88%。
8月7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通过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2023年6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41万台,出口增速61%的持续强增长。2023年1-6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234万台,出口增速73%的持续强增长,表现超强,相对于国内汽车销量的逐步复苏,出口市场的表现仍是超强的。今年的主要动力仍是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和欧美市场的突破及俄乌危机下的俄罗斯市场的国际品牌全面被中国车替代,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出口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出口增量巨大。 自2021年以来,随着世界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较强的优势充分体现,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两年表现超强增长。出口增长重要原因是新能源车出口暴增,而且出口数量和均价均强势增长。 海关数据的中国汽车2023年上半年出口234万台,全年正常情况下突破500万应该是有希望的。 从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海外部分数据跟踪看,自主的主力国家出口增速很强,虽然南半球的南美洲和非洲出口下降,但发达国家出口的高质量增长很好,因此出口总体还是很好的。 从中国汽车出口海外部分国家的当地市场的数据统计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也呈现更加强势良好增长局面。长期以来,汽车都被视为是工业强国的标志,我们观念里的世界工业强国,美国、日本、德国无一不是汽车工业强国,中国汽车出口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未来潜力更是巨大。 现在来看,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就是进入了新能源发展的机遇期,以新能源为主的自主品牌出口与燃油车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在燃油车方面,我们技术相当于欧美国家的产品仍明显处于落后的状态,而新能源技术我们明显处于相对先进的状态,因此中国新能源出口有较大的空间,而且由于欧洲目前处于资源相对紧张的状态,对车的需求相对比较大,而且还有一些政策的支持,所以对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带来巨大的良好机会。 目前我国新能源自主品牌出口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出口的市场波动比较大,目前欧洲对新能源车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也是中国出口的良好的机会。 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在技术方面做到有效的提升,确保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标准达到欧洲的标准,尤其在测试、环保等各方面都要按照欧洲的标准去做,新能源车产品要按照欧洲人的当地需求去做,针对性的改进。新能源车产品方面要做本土化适应改进的大量工作,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满意度。与此同时,我们在销售维护方面也要做相应的一些努力,在海外要建立好良好的使用环境,不管是充电设施还是售后维护等都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用车满意度提升,防止出现前期出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烂尾现象,前期出口的承包式的维修比较差,口碑相对比较差,改变汽车出口打游击战的汽车出口被动的情况。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要建设好欧洲市场的口碑和信誉,减少内耗。 1、汽车出口增速特征 中国汽车出口经历多年的百万量级平台期终于在2021年开始突破。在2013-2016年世界经济低迷下的剧烈下滑后,2017-2020年出口增速逐步企稳改善,年度出口量维持在100万台左右水平。2020年的出口达到108万台,同比下降13%。随后进入高增长期。 由于世界疫情冲击和特斯拉国产,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巨大的销量和单价的突破。2023年1-6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234万台,出口增速73%的持续强增长。只要国际上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未来中国汽车出口发展仍有巨大空间。 2020年全年的销量达到108.5万台,同比下降13.1%。2021年的出口市场销量218.7万台,同比增长102%。 2022年的出口市场销量340万台,同比增长55%,主要是海外供给不足和中国车企出口竞争力的大幅增强。近两年的国际疫情+俄乌危机下的中国出口增长较大。 2、整车出口月度走势 从月度走势看,近几年的出口仍呈现季节性特征,呈现夏季走高过山车的见顶回落走势特征。2022年车市出现开局较强,但受到上海疫情影响的2-4月,呈现出口量逐月环比下降的一路下行的趋势,5-9月份出现持续攀升走势。但在世界疫情下,由于海外供应链的问题,中国汽车出口强势崛起。 而2023年出口继续保持强势,保持2022年4季度的销量,体现中国汽车产业的世界竞争力大幅提升。 2023年6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41万台,6月出口继续保持历史高位的走势。由于2022年的上海恢复带来的高基数,今年6月的出口增长超过61%,因此中国汽车出口暴增的局面已经持续出现。 3、汽车整车出口结构特征 2017-2019年的出口车市都是相对同期增长的。2021年整车出口(含底盘)出口219万台,增速102%的表现算很好。2021-2022年出口表现较好的是四驱SUV和其它乘用车。 2023年1-6月的汽车出口是全面走强,乘用车是出口主力,增速89%最高,其中四驱SUV、未列名乘用车出口较好。今年客车和特种车出口表现一般。 2023年1-6月海关卡车出口33万台,同比增长33%,相对于国内的卡车低迷,近期各类卡车出口表现均有回升。 4、中国出口车海外数据大幅增长 因为出口汽车有部分是合资车企车型,有部分是商用车,统计很难完整,因此我们只统计主流地区的自主车型销量。从海外70个国家的月度的当地销量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1-6月份中国自主品牌车出口在当地市场销售达到72万台的水平,同比增长59%的表现相对较强;6月自主车出口的海外零售达到14.3万台,同比增长76%,呈现强势良好增长的态势。 从中国汽车的海外出口零售数据看,月度走势相对平稳,近期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尤其6月份达到14.3万台的历史新高水平,相对呈现较强增长的态势。目前中国汽车的海外出口零售数据也呈现持续的强势增长的特征。 5、中国出口车海外地域分析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极其优秀,从海关数据来看增长极其迅猛.。而从海外当地市场的数据统计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也呈现更加强势良好增长局面,最主要原因是在于过去我们的汽车出口很多处于不发达国家,或者是难以统计的市场,因此海外数据体现的并不是很充分,而现在我们出口体现出在海外的一些高端市场表现更为突出,所以总体可以看到海外数据的中国汽车出口增长速度在近两年呈现强势增长态势,尤其2022年以来,整个中国汽车出口呈现一轮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欧洲市场呈现连续两年较强增长,在墨西哥等北美地区暴增,但中国出口非洲与南美洲等南半球偏弱,总体海外零售统计份额表现极其优秀。 6、中国车企的海外销量数据跟踪 中国车企的海外出口数据表现同样的亮眼,尤其是看到主力车企的海外表现相对比较突出。目前来看,主力车企的上汽、长城、吉利、奇瑞以及长安汽车等表现是极强的走势,这里尤其是上汽集团的出口在近期表现极其强势良好的态势。 2023年1-6月上汽集团出口在海外能够看到的数据是25万台的规模,表现是极其良好的特征,奇瑞、吉利、长城、长安等表现也同样的呈现强势增长的良好表现。 7、中国自主品牌的海外状态 从品牌的出口表现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主要的表现亮点在于名爵品牌、奇瑞品牌,尤其是比亚迪等表现极其的抢眼。 名爵品牌在上汽并购后的出口表现呈现强势增长的态势。奇瑞出口海外数据同样体现了中国汽车出口的良好表现。比亚迪出口呈现爆发增长。 8、海外市场的中国车企表现 从集团出口表现来看,2023年1-6月,上汽集团在智利市场、埃及市场、沙特市场、澳大利亚市场、英国市场、墨西哥市场、印度市场、泰国市场等表现都是极其强势良好的态势。 而奇瑞汽车在智利市场、俄罗斯市场和埃及市场表现都极其的优秀。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和南非市场以及部分其他市场表现都也是极其良好的态势。 由于俄罗斯市场2022年出现了剧烈下滑,国际车企坚决规避风险。国内车企开始也是很谨慎,出口俄罗斯数量很少,但近期的销量很大。 9、海外市场的中国新能源车企跟踪 从海外部分市场数据印证中国海关出口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较强,自主表现很好。近期可以看到像英国、法国、德国以及其他主力市场中国车企的表现也都是极其良好的态势,荷兰市场上的上汽、吉利以及比亚迪等车企表现相对优秀。 新势力在挪威市场也有相对较好的表现,几家新势力主要在挪威登录欧洲,再有一定的规模,体现了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获得良好的突破。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日本6月贸易帐3287亿日元,前值-11867亿日元,预测1927亿日元。(2)美国6月消费信贷178.47亿美元,前值94.6亿美元,预测130亿美元。 现货:(1)上海:8月7日1#电解铜现货均价报于升水150元/吨,环比减少100元/吨。昨日现货升水较上周五腰斩。由于上周末以及本周内将陆续有进口货源补充,现货商出于恐慌心理积极出货令现货升水走跌,现货成交仍由贸易商主导。但隔月月差仍维持在BACK160元/吨左右,月差波动受阻,周内到货量逐步增加,现货升水交割前被压格局明显。 (2)华南:8月7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均价升水35元/吨,环比下跌5元/吨。总体来看,铜价下跌但库存增加,持货商不愿降价出货,整体交投一般。 (3)进口铜:8月7日仓单报价25-35元/吨,QP8月,均价环比持平;提单报价28-35美元/吨,QP9月,均价环比持平。昨日进口比价对沪铜08合约有所修复,LME0-3月差扩大,部分近港货源开始挺价,一般火法报至40美元/吨上方,但内贸升水大跌,远期货源报盘较上周五重心基本持平。买方还盘于30美元/吨附近,市场难闻实际成交。随着国内库存压力加大,内贸升水承压,进口比价难以继续修复,洋山铜溢价江承压维持低位。 (4)库存:8月7日LME铜库存增加0吨至79325吨;8月7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增加448吨至11159吨。 价格:宏观方面,受助于美联储决策者表示,鉴于通胀居高不下且劳动力市场仍然吃紧,可能会进一步加息,美指走高,利空铜价。基本面方面,截至8月7日本周一,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环比上周五增加0.4万吨至9.3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7.28万吨高2.05万吨。具体来看,华东地区库存增加较为明显,主要是进口铜货源到货较多,且近期仍有进口铜陆续流入;华南地区库存增加则主要是由于国产铜到货较多,但消费表现并不强劲。消费方面,需关注铜价走势,若铜价不再冲高预计需求将有所增加。价格方面,受美联储官员发言影响,预计铜价重心将出现下移。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继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之后,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稳坐世界第一的位置。 根据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整车出口金额46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在我国汽车主要出口车型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机动车、客车、轿车和载货车四大类主要出口量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纯电动机动车增速更为显著。 图片来源:中汽协 相比之下,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7%。AlixPartners东京董事总经理Tomoyuki Suzuki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占据包括美国在内的日本主要出口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份额。 全球汽车市场的这一重大转变标志着中国在汽车行业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尽管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汽车出口的领导者,但中国凭借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正迅速崛起。 这一里程碑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实力,也凸显了电动汽车在塑造汽车行业未来方面的重要性。随着世界各国努力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转向更清洁的交通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01 到港数据 上周概况( 2023.7.29-2023.8.4 ) 到港分港口 SMM 中国煤炭到港总量813.3 万吨,环比减少12.3% 。其中11 个主要港口到港总量为389.8 万吨,环比减少1.7% ,广州港到港总量为76.6 万吨,环比增加19.8% ,占到港总量9% 。 SMM 我国煤炭到港总量变化(万吨) 到港分品种 中国动力煤到港574.4万吨,环比减少13.8%。中国焦煤到港208.2万吨,环比减少13.8%。 02 出港数据 上周概况( 2023.7.29-2023.8.4 ) 出港分港口 SMM 全球煤炭出港总量3022.8 万吨,环比增加7.4% 。其中7 个主要港口出港总量为1389.9 万吨,环比增加8.9%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出港总量为315.8 万吨,环比增加17.4% ,占出港总量10% 。 SMM 全球煤炭出港总量变化(万吨) 出港分品种 全球动力煤出港1613.8 万吨,环比增加8.3% 。全球焦煤出港1304.8 万吨,环比增加9.2% 。 1 、报告涉及数据欢迎登录SMM数据库 ( https://data-pro.smm.cn/) 查看 2 、SMM钢材航运数据详情、钢铁产业资讯、分析报告、数据库等更多内容欢迎咨询SMM钢铁事业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