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11月29日,东莞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1-10月东莞市经济运行简况。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7.70 亿元,同比增长0.2%。从产品产量看,高技术相关行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工业仪表、光伏电池、充电桩、智能手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7.9%、87.1%、55.5%、49.0%。 原文如下: 2022年1-10月东莞市经济运行简况 1-10月,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频发等多重挑战,东莞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消费市场延续恢复态势,新动能持续显韧,经济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一、工业生产保持增长 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7.70 亿元,同比增长0.2%。分行业看,制造业增长0.1%;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33.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5%。从产品产量看,高技术相关行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工业仪表、光伏电池、充电桩、智能手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7.9%、87.1%、55.5%、49.0%。从新动能看,“小升规”支撑作用显著。“小升规”企业增加值增长40.1%,快于行业平均水平,比1-9月加快4.9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增势较好 1-9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456.38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7.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36.7%,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9.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8%。 三、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比1-9月提高5.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5%,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12.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1%。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0.2%,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0%。 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1-10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39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1-9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增长1.6%,餐饮收入增长1.2%。从限上单位商品类别看,汽车类消费加快恢复,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7%,增速比1-9月提高1.8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家电类、化妆品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2.7%、20.6%、19.4%、11.9%。网络零售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429.18亿元,增长9.2%。 五、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902.49亿元,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8576.28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642.51亿元,增长12.3%。 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稳 1-10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1-9月持平。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指数呈“六升两降”态势:交通通信类上涨7.8%,居住类上涨1.3%,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7%,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食品烟酒类上涨2.7%,医疗保健类下降0.1%,衣着类下降1.5%。
【鞍重股份:控股孙公司领能锂业临时停产】 鞍重股份公告,控股孙公司江西领能锂业有限公司为配合上高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嘉美路改造工程),拟临时停产进行设备检修及设施维护;本次领能锂业停产进行设备设施维修,预计每天折合碳酸锂当量减产约为20吨,营收影响约为1100万元/天。 【有“锂”别忘环保 永兴材料应尽快披露停产详情】 日前云母提锂龙头企业永兴材料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碳酸锂冶炼生产线因配合环保调查需要临时停产,且无法确定恢复生产具体时间和对业绩的具体影响,引发投资者的担忧。目前政府的调查报告尚未公布,但不管子公司是否和本次水污染事件有关,此事都有值得永兴材料反思之处。锂电价格的走高助推了国内锂矿开发的“大跃进”,但这并不意味政府会放松对于锂产业的环保监管,舆论也不会坐视生产企业“赚走了高利润,给当地留下高污染和高风险”。对永兴材料而言,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尾矿、锂渣的处置等问题,以子公司在上市公司净利高达95%的占比,一旦暴雷就可能危及公司发展前景。鉴于此事影响巨大,永兴材料应该全面、详尽、客观的披露当下环保部门调查的过程和子公司的车间状况、生产流程等信息,以坦诚的态度做好危机公关,切不可讳疾忌医,遮遮掩掩。 【恩捷股份:与中创新航签订2023年保供框架协议】 恩捷股份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与中创新航签订了《2023年保供框架协议》,为确保中创新航2023年度对高端湿法锂电池隔离膜的需求,中创新航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上海恩捷采购大部分的隔离膜产品,具体采购以订单为准。 【海南矿业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年内开工 预计2024年Q1投产】 从海南矿业获悉,公司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正式落地儋州,年内将正式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拟建设一条2万吨/年单水氢氧化锂生产线、仓库及配套公用设施,预计将于2024年一季度竣工投产。 【盛新锂能:全资孙公司拟继续收购HANTARA剩余49%股权】 盛新锂能公告,公司全资孙公司盛泽国际拟继续收购HANTARA剩余49%股权,转让价款为1000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拥有HANTARA100%股权。同时公司在该盐湖项目上启动中试生产线建设,建设规模为年产2000吨碳酸锂当量的氯化锂晶体项目。 【青山实业与津巴布韦政府签署投资谅解备忘录】 青山实业官微消息,11月29日,青山实业与津巴布韦政府签订投资谅解备忘录。该谅解备忘录是津巴布韦政府与青山实业2018年签署的备忘录的升级版,青山将把普碳钢产能提高到每年500万吨,焦炭产能提高到每年500万吨,铬铁产量提高到每年50万吨,并新建年产10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和200万吨锂精粉的加工厂。 相关阅读: 6日跌去1.15万!电解钴价格腰斩后如何演绎?【SMM快讯】 六氟磷酸锂行业原料技术指标及单耗揭秘【SMM分析】 负极石墨化进入产能释放期 价格已进入下行阶段【SMM分析】 汽车整车、能源金属板块连涨两日!“天价锂矿”第四轮8亿拍卖明日开启!【SMM快讯】 三度熔断!“天价锂矿”拍至8亿 不堪重负两人退出!【SMM快讯】 锂矿国有化之后 墨西哥又意图在2023年底前生产动力锂电池!【SMM热点】 两度熔断!“天价锂矿”再拍第二轮6亿封顶 宁德时代已“截胡”重整投资人席位?【SMM快讯】 高价诱惑 不能只有矿! Pilbara抢占锂加工赛道!【SMM热点】
据韩国媒体报道,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SK On已与一个由韩国私募股权公司组成的财团签署协议,将筹集最多1.3万亿韩元(合10亿美元),为其扩大海外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提供资金。 12月1日,行业消息人士透露,SK On的母公司SK innovation在董事会上通过了向韩国投资私募基金EastBridge Partners出售SK on新股的融资方案,根据该协议,SK on将从该财团筹集6953亿韩元至1.32万亿韩元的资金。 SK on计划以每股5.5万韩元的价格发行最多2400万股可转换优先股。该公司计划,今年内将从该财团获得8300亿韩元,然后在明年初获得剩余资金。通过此次交易,SK on将获得在美国和匈牙利等海外市场增加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所需的部分资金。 SK On表示,将与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共同成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合资企业,到2027年将向该合资企业投资114亿美元。此外,SK On最近还与现代汽车集团签订了为后者美国电动汽车专用工厂供应电池的合作协议。 一位投资银行人士表示:“SK On的大规模海外扩张计划规模达数十亿美元,因此很有可能追加筹集资金。” 据悉,韩国投资私募基金的母公司韩国投资控股公司正在积极主导SK on的融资交易,已通过其子公司筹集了2000亿韩元的投资资金,并通过外国投资者筹集了2500亿韩元的投资资金。 据悉,SK on向投资者承诺,如果在2026年之前无法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投资者可以行使对SK innovation的看跌期权,因此该公司将尽一切努力在2026年之前上市。
据枝江市融媒体中心消息,11月30日,宜昌天赐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投产仪式在湖北省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举行。 据悉,此次投产的项目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可年产30万吨磷酸铁及5万吨磷酸铁锂回收,是目前全球首个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磷酸铁生产基地。 宜昌天赐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总投资13.88亿元,项目位于枝江经济开发区姚家港化工园区,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建设1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生产装置及30万吨/年产能配套公辅设施,二期建设2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生产装置,三期5万吨电池材料回收装置。 此外,宜昌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40万吨锂电池材料及10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预计今年12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天赐在新能源关键材料供应方面的市场地位,为全球光电、风电、半导体、锂离子电池提供全产业链关键材料,推动宜昌新能源材料产业进一步聚集壮大。 资料显示,宜昌天赐成立于2021年7月1日,注册资本4亿元,法人代表为史利涛,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等。目前,其由天赐材料(002709)100%持股。后者大股东为徐金富,持股36.28%。7月21日,宜昌天赐注册资本发生变更,从1亿元增加至4亿元。 电池网注意到,11月24日,天赐材料公告,公司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以下简称“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GDR以新增发的公司人民币普通股A股作为基础证券。公司本次发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础证券A股股票不超过288998418股,包括因任何超额配股权获行使而发行的证券(如有),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15%。 公告显示,天赐材料本次发行GDR拟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公司拓展主营业务,推动公司国际化布局,提升公司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能力,偿还公司债务及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
据枝江市融媒体中心消息,11月30日,宜昌天赐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投产仪式在湖北省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举行。 据悉,此次投产的项目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可年产30万吨磷酸铁及5万吨磷酸铁锂回收,是目前全球首个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磷酸铁生产基地。 宜昌天赐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总投资13.88亿元,项目位于枝江经济开发区姚家港化工园区,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建设1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生产装置及30万吨/年产能配套公辅设施,二期建设2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生产装置,三期5万吨电池材料回收装置。 此外,宜昌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40万吨锂电池材料及10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预计今年12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天赐在新能源关键材料供应方面的市场地位,为全球光电、风电、半导体、锂离子电池提供全产业链关键材料,推动宜昌新能源材料产业进一步聚集壮大。 资料显示,宜昌天赐成立于2021年7月1日,注册资本4亿元,法人代表为史利涛,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等。目前,其由天赐材料(002709)100%持股。后者大股东为徐金富,持股36.28%。7月21日,宜昌天赐注册资本发生变更,从1亿元增加至4亿元。 电池网注意到,11月24日,天赐材料公告,公司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以下简称“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GDR以新增发的公司人民币普通股A股作为基础证券。公司本次发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础证券A股股票不超过288998418股,包括因任何超额配股权获行使而发行的证券(如有),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15%。 公告显示,天赐材料本次发行GDR拟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公司拓展主营业务,推动公司国际化布局,提升公司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能力,偿还公司债务及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
近日,蜂巢能源全资子公司藤青青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与零跑汽车签订了《动力电池综合循环利用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锂离子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资源再生及材料代加工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而据了解,在零跑汽车之前,藤青青已经与前晨汽车、华晨鑫源以及三一机器人、宝馨科技等多家新能源企业签订了该协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机量进入爆发增长期。未来几年,我国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化报废期。行业研究数据显示,未来十年电动车及储能电池回收规模将呈指数级增长,2025年将突破100GWh,2030年更是达到800GWh。动力电池回收已经成为电池全产业链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环。蜂巢能源一直高度关注电池回收领域,早在2018年就开始筹备回收项目组并进行全面调研与筹划,在2022年7月正式成立了藤青青(上饶)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向电池回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藤青青深耕动力电池循环回收产业,为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梯次利用、元素回收、回收渠道开拓三方面做出创新和探索。藤青青利用蜂巢能源蜂云平台大数据预测优势,进行电池溯源和电池状态控制,并基于此打造互联网+交易平台,完善上下游交易生态链,融合“残值评估、在线交易、信用担保”三大服务功能,进而促进藤青青梯次利用和元素回收两大主要业务;回收渠道开拓方面,藤青青积极与各整车客户、出行公司、储能及换电公司交流,探索合作模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与多家主机厂和新能源高科技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还将与更多主流新能源车企开展相关合作。 此外,藤青青还积极布局回收网点建设,与合作伙伴共享网点资源,提升网点利用率,建立规模化、集中化的回收优势,带动回收行业向规范化运行,进而增加材料供给来源,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带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效降低生命周期碳排放,助力国家双碳政策深入落实。
近日,蜂巢能源全资子公司藤青青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与零跑汽车签订了《动力电池综合循环利用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锂离子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资源再生及材料代加工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而据了解,在零跑汽车之前,藤青青已经与前晨汽车、华晨鑫源以及三一机器人、宝馨科技等多家新能源企业签订了该协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机量进入爆发增长期。未来几年,我国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化报废期。行业研究数据显示,未来十年电动车及储能电池回收规模将呈指数级增长,2025年将突破100GWh,2030年更是达到800GWh。动力电池回收已经成为电池全产业链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环。蜂巢能源一直高度关注电池回收领域,早在2018年就开始筹备回收项目组并进行全面调研与筹划,在2022年7月正式成立了藤青青(上饶)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向电池回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藤青青深耕动力电池循环回收产业,为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梯次利用、元素回收、回收渠道开拓三方面做出创新和探索。藤青青利用蜂巢能源蜂云平台大数据预测优势,进行电池溯源和电池状态控制,并基于此打造互联网+交易平台,完善上下游交易生态链,融合“残值评估、在线交易、信用担保”三大服务功能,进而促进藤青青梯次利用和元素回收两大主要业务;回收渠道开拓方面,藤青青积极与各整车客户、出行公司、储能及换电公司交流,探索合作模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与多家主机厂和新能源高科技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还将与更多主流新能源车企开展相关合作。 此外,藤青青还积极布局回收网点建设,与合作伙伴共享网点资源,提升网点利用率,建立规模化、集中化的回收优势,带动回收行业向规范化运行,进而增加材料供给来源,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带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效降低生命周期碳排放,助力国家双碳政策深入落实。
进入2022年最后一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维持较高增速,造车新势力们陆续公布11月销量及交付量数据:11月,广汽旗下新能源品牌埃安销量达28,765辆,同比增长91%;1-11月累计销量241,149辆,同比增长128%,提前实现全年销量翻倍。11月,哪吒汽车交付15,072辆,同比增长51%;1-11月累计交付量已达144,278辆,同比增长142%。11月,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15,034辆,创下单月最高交付纪录,总累计交付量为236,101辆。11月,蔚来交付14,178辆,同比增长30.3%;1-11月累计交付106,671辆,年度交付首次突破10万辆。11月,极氪ZEEKR 001交付11,011辆,同比增长447.3%,环比增长8.8%,总累计交付66,611辆。11月,零跑汽车交付8,047辆,1-11月累计交付102,675辆。11月,小鹏汽车交付5,811辆;1-11月累计交付109,465辆,同比增长33%…… 当前新能源车的渗透已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叠加储能行业的快速增长,共同支撑锂电池的下游需求,由此展开的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扩产潮”仍在继续。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11月,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增34个投资扩产项目,其中有27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金额达1736.72亿元,其中不乏一些传统能源巨头、跨界公司入局,使得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愈发强大。 百亿级项目频现 跨界公司巨资入局 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以及储能市场的不断攀升,成为电池产业链企业的最大推动力。据上表可以看出,除了原电池产业链企业加快扩产速度,跨界公司更是携巨资入局,在已公布投资额的27个项目中,超50亿元投资额项目15个,占比过半,其中百亿级投资额项目多达8个。 11月29日,东方盛虹公告,公司的二级控股子公司湖北海格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配套原料及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86.84亿元,建设期为2年。 11月27日,中色正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该项目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厦门钨业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100亿元,坐落于安徽铜陵经开区东部园区,主要产品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 11月23日,大中矿业公告,公司、国城控股、上海锦源晟、景成投资拟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计划投资约200亿元,打造锂电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区,包括碳酸锂、锂盐、新能源电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锂电池、电池PACK、储能电站及充换电站项目。此外,11月4日,大中矿业还公告,公司及下游企业拟在临武县投资建设含锂多金属露天矿采选、碳酸锂及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160亿元。 11月21日,美联新材公告,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全资子公司美联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增资4.5亿元,并以该子公司为实施主体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230万吨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 11月19日,云南牟定县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签约,项目由天力锂能企业管理(河南)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77亿元建设,计划合作推进锂电池正极材料、年产10GWh/年电池电芯、年产10GWh/年智能储能装备、30万吨/年锂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等项目,预计2022年底开工,建设周期为36个月。 11月11日,宝马全新动力电池项目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本次签约的全新动力电池项目由华晨宝马投资,投资总额约为100亿元,根据签约协议,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将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的大规模扩建。 11月10日,国城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一期)正式签约。项目由国城集团投建建设,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正极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其中,一期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年产锂电材料5万吨,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成扩产热门 电池企业不断上调产能规划以期在未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也大幅提振了上游供应链企业扩产信心。此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也让产业链玩家相继“插手”上游材料项目建设,加快原材料布局。 统计在内的34个投资项目中,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领域包含13个,其中9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996.84亿元。 从地理位置看,目前产业链企业开始往四川、江西、云南、湖北等地集中,尤其是锂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从竞争格局来看,企业一体化产业发展路径愈发明晰;从投资企业来看,该领域成为化工、矿产企业首选跨界投资领域,例如大中矿业、东方盛虹皆投资超百亿资金入局。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指出,正极材料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前十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低于50%。未来随着电池企业、大化工企业、上游矿产企业跨界进入到正极材料领域,整个行业的竞争或将更加激烈,总体行业格局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改变。 值得关注的是,一方面上游原材料高企,中下游锂电厂商、车企叫苦不迭;一方面各地锂电池百亿级投资扩产不断。 在此背景下,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锂电产业上下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通知还提到,坚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割裂,共同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锂电统一大市场。 结语 就电池行业的产能规模而言,计量单位正在不断提高,TWh时代也将加速到来。在这之中,产业链头部企业已经抢先一步踏入规模化竞争的阶段,并且已经开始不断延伸上下游领域;而“新玩家”还正在频频携巨资入局,未来上下游产能是否能及时匹配是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正在加速到来,也将带动新的一批电池材料企业快速发展,在这从0到1的起步阶段,抢先布局者谁能弯道超车还未明朗,未来的电池新能源市场格局皆有可能。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钴期货的成交量今年大幅飙升,远超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包括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在内的大型企业都在使用芝商所的钴。 芝商所于2020年12月推出以现金结算的钴合约,今年前十个月,该交易所钴合约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73%,达到11003吨。 芝商所未平仓的钴合约,即市场持有的未平仓合约数量,在10月达到825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2%。未平仓合约的期限为2022年11月至2025年12月。 消费者、生产商、大宗商品交易商、经纪商和银行都支持芝商所的现金结算合约,因为他们希望有一种流动性工具来对冲钴的风险。 钴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是铜和镍开采的副产品,在地壳中只占总量的0.001%。这种金属对电动车制造商的吸引力在于,用钴制作的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增加汽车的行驶里程,延长汽车的寿命。 知情人士透露,嘉能可使用芝商所的钴,并通过场外交易(OTC)合约与银行进行双边交易。 知情人士称:“对芝商所钴的兴趣是一致的,大众和其他汽车制造商必须将钴纳入对冲计划。” 大众汽车生产的电动车使用的是含钴的电池,该公司表示,它没有使用芝商所的钴,而是通过现金结算的场外合约与银行进行双边交易。 据悉,银行在与大众交易后,会利用芝商所的钴来对冲大众的敞口。 与此同时,市场对LME钴合约的兴趣正在降低。LME的钴长期实物合约已陷入停滞,Freight Investor Services电池金属部门主管Jack Nathan表示:“钴市场的流动性几乎完全基于芝商所。” 有分析称,芝商所钴交易量的增长将有助于其赢得锂和铝等其他材料的市场份额,锂和铝同样是电动汽车广泛使用的关键原材料。
SMM 12月1日讯:据SMM现货价格显示,自11月23日以来, 电解钴 现货报价一改此前接连攀升的趋势,扭头进入下行通道。截止12月1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已经连跌6个交易日,报32.2~35.3万元/吨,均价报33.75万元/吨,较11月23日跌去1.15万元/吨,跌幅达3.3%。 众所周知,11月8日前后电解钴期货盘面因市场传闻钴收储的消息而突然暴涨,彼时因市场对于价格走向不明而一度暂停报价。随后在11月10日、11日电解钴价格经历小幅下跌后开始接连攀升,连续录得六个交易日的上涨,累计上涨1.15万元/吨。这也意味着,在经历前后两轮的涨跌之后,如今电解钴现货报价又回归至了价格未上涨之际的“原点”。 而近期,随着情绪面刺激消退,电解钴市场逐步回归基本面,在短期难以打破供大于需的局面的情况下,电解钴现货市场交易重回清淡,贸易商出厂价格也有下调。且在电解钴现货价格持续下行的同时,因市场交易清淡,贸易商电钴去库状态不佳,市场情绪比较悲观,SMM预计后市电钴价格震荡为主。 钴盐方面,相比于电解钴价格涨涨跌跌的情况,钴盐之一的 硫酸钴 现货报价便要始终如一许多。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硫酸钴 现货报价自10月28日以来便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截止12月1日,硫酸钴现货报价已经跌至5.5~5.6万元/吨,均价报5.55万元/吨,较10月28日高点跌去0.8万元/吨。 SMM此前调研显示,近期硫酸钴原料成本下降,冶炼企业出货难度较大,报价虽有下调,但若认为价格不合适也会将钴盐留作库存处理。而近日,大厂报价又一再下探,目前市场报价集中于5.5万-5.6万元/吨。 需求端整体需求不旺,下游对于钴盐采购积极性不足,因此,综合而言,当前无论是从需求面还是成本面,市场均不看好钴盐的后市走向,SMM预计后市硫酸钴价格将仍有下行空间。 消息面上,11月23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希望对十多年前与中国签署的一项采矿协议进行修改。刚果总理表示,希望在年底前完成对包括西西里铜钴开采项目在内的2008年矿产换基础设施合同的审查。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上述项目获得了巨额利润,因此需要向其收取额外费用。 据SMM历史价格显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电解钴 现货报价也在自2021年以来进入集中上涨的阶段,更是一度在2022年3月15日创下历史高位57.35万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不过不同于此前对钴市场长期的看好情况,在今年10月举行的LME WEEK上,彭博社Kwasi Ampofo表示,随着像是特斯拉等企业技术变革,开始用磷酸铁锂来替代原本的三元电池,三元电池所需要的材料——镍、锰、钴需求量也会随之降低。因此预计到2030年,电动车市场对钴需求可能会从原本预期的30万吨降低到15万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