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11月30日,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同时获得五项水系新型铁镍电池发明专利授权的公告,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2年11月29日收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五项,详情如下: 发明专利一: 发明名称:一种碱性二次电池铁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杨玉锋;徐平;李群杰;彭英长;李喜歌;王晓燕 专利号:ZL 2019 1 1259055.3 专利申请日:2019年12月10日 专利权人: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11月29日 专利权期限:二十年(自申请日起算) 发明专利二: 发明名称:一种铁镍二次电池铁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杨玉锋;徐平;李群杰;彭英长;王晓燕;李喜歌 专利号:ZL 2019 1 1259620.6 专利申请日:2019年12月10日 专利权人: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11月29日 专利权期限:二十年(自申请日起算) 发明专利三: 发明名称:一种铁镍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杨玉锋;徐平;李群杰;李喜歌;彭英长;王晓燕;雷越;刘文昌 专利号:ZL 2020 1 0085787.1 专利申请日:2020年02月11日 专利权人: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11月29日 专利权期限:二十年(自申请日起算) 发明专利四: 发明名称:一种铁镍电池负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杨玉锋;徐平;李群杰;李喜歌;彭英长;王晓燕;雷越;刘文昌 专利号:ZL 2020 1 0085815.X 专利申请日:2020年02月11日 专利权人: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11月29日 专利权期限:二十年(自申请日起算) 发明专利五: 发明名称:一种铁镍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杨玉锋;徐平;李群杰;李喜歌;彭英长;王晓燕;雷越;刘文昌 专利号:ZL 2020 1 0085854.X 专利申请日:2020年02月11日 专利权人: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11月29日 专利权期限:二十年(自申请日起算) 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一直专注于环保新能源碱性镍系(氢镍、铁镍、锌镍)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上述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后,目前公司共拥有18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2项外观专利。 2022年7月12日,工信部公示《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第四批参考产品(技术)目录》,本批目录将移峰填谷类等共41项产品技术列入其中。其中储能相关包括宽温镍氢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等共八项。充分说明国家在新能源储能电池领域,开始了对本质安全的水系电池的重视,不再是仅仅支持某一种电池的发展,也不再单单以能量密度论英雄,这种开放的态度,有利于本质安全的水系电池的发展,有利于储能的绝对安全和健康发展。 公司致力于环保安全水系储能及动力电池的研究与应用,在水系新型铁镍电池领域坚持自主研发逾14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掌握该电池从原材料、电池结构、核心部件、制造工艺在内的全链条核心技术,使得公司水系新型铁镍电池技术已经完全具备在安全储能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是目前所有电池体系当中集环保、安全、长寿命、材料易得、高性价比、易回收利用为一身的储能及动力电池,是本质安全的储能电池新选择。 因为水系电池本质安全、不会起火爆炸的天性,公司认为,越来越多的火灾事故说明,分布式、规模化的储能电池非水系电池莫属。同时获得上述新型铁镍电池的五项发明专利,是公司坚持十数年如一日、坚持“水系电池才能解决大多数且关键重要储能应用场景(公司一直这么认为)”的具体体现,在目前镍氢电池及全钒液流电池等水系电池由于安全性好而备受追捧的环境下,成本更低、寿命更长、性能更优、使用温度范围更宽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系新型铁镍电池将有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帮助公司实现爆发式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备查文件 (一)《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5616376号) (二)《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5616528号) (三)《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5615094号) (四)《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5615095号) (五)《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5615096号)

  • 【12.1锂电快讯】金圆股份携手万德斯设立锂业研究院 | 碳酸锂涨跌对中伟股份业绩没有直接影响

    【中伟股份:碳酸锂涨跌对公司业绩没有直接影响】 中伟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前驱体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产品环节不涉及碳酸锂,碳酸锂涨跌对公司业绩没有直接影响。 【长远锂科:四万吨三元正极二期项目已有部分产线投产】 公司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四万吨三元正极二期项目已有部分产线投产,且预计在今年12月底全面建设完成;六万吨磷酸铁锂正极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能完成设备安装。此外,公司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线将于明年量产,可用于储能领域。公司钠电正极已有吨级出货,明年也将有一条中试线。 【美联新材:随着钠电池产业化放量 隔膜需求量将呈大幅增长态势】 美联新材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2023年将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因其能量密度及体积特点决定,无论钠离子电池是作为动力电池还是应用于大型储能场景,在电池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所需的隔膜用量比锂离子电池更多,随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放量,隔膜的需求量将呈大幅增长态势。公司认为未来较长时期内不会出现隔膜产能过剩的问题,隔膜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公司普鲁士蓝(白)项目一期拟建设1万吨生产装置,预计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2023年力争实现产销量3000吨。 【金圆股份:与万德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投资设立锂业研究院】 金圆股份公告,与万德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投资设立锂业研究院,重点在盐湖提锂及油气田采出水提锂领域开展合作,与万德斯通过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联合开展盐湖提锂吸附+膜法系统解决方案与油气田采出水提锂技术的研发、装备制造、推广与应用工作。 【天力锂能:签署项目及智能自动化控制生产线总包合同】 天力锂能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四川天力与湖南荣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天力锂能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及智能自动化控制生产线总包合同》、《四川天力锂能有限公司年产两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及智能自动化化控制生产线总包合同》,合同金额分别为1.01亿元、1.28亿元。 【格林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入产品认证阶段 2026年计划年回收碳酸锂超2万吨】 格林美在互动平台回复称,福安年产2万吨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示范产线于2022年6月建成,目前已进入产品认证阶段。格林美在循环回收上,开采“城市矿山”中的锂资源,目前已建成5000吨碳酸锂产能,到2026年,公司计划年回收碳酸锂2万吨以上。 相关阅读: 汽车整车、能源金属板块连涨两日!“天价锂矿”第四轮8亿拍卖明日开启!【SMM快讯】 三度熔断!“天价锂矿”拍至8亿 不堪重负两人退出!【SMM快讯】 锂矿国有化之后 墨西哥又意图在2023年底前生产动力锂电池!【SMM热点】 两度熔断!“天价锂矿”再拍第二轮6亿封顶 宁德时代已“截胡”重整投资人席位?【SMM快讯】 高价诱惑 不能只有矿! Pilbara抢占锂加工赛道!【SMM热点】 全球TWS三季度出货量7690万部同比增6% 数码市场细分领域或将带来生机【SMM分析】 磷酸铁锂生产工艺梳理【SMM分析】 年末消费电子需求或有望回暖 钴酸锂价格走势将何去何从【SMM分析】

  • 宁德时代推动钠锂混搭上车 钠离子电池应用前景光明

    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表示,宁德时代通过首创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钠锂混搭,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使钠离子电池应用有望扩展到500公里续航车型。这一续航车型会面向65%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近几年来由于大规模储能市场的场景逐渐清晰以及产业对锂资源供给瓶颈和价格大幅波动的担忧,钠电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开始提速。机构分析指出,钠电池在原材料端具备成本优势,大规模量产后电芯材料成本有望降低至0.32元/wh,较当前磷酸铁锂电芯便宜50%左右;同时国内纯碱供给充足,无供应瓶颈。预计2023年或为钠电产业化元年,2024年大规模量产,有望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七彩化学 深耕高性能有机颜料,并积极布局钠电池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目前公司与美联新材合作的50吨中试项目已经投产。 维科技术 于2019年开始研究钠电池,初步掌握了材料配方体系、生产工艺条件相关的技术关键,并建立了钠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现已完成钠电池样品的生产制造。 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表示,宁德时代通过首创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钠锂混搭,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使钠离子电池应用有望扩展到500公里续航车型。这一续航车型会面向65%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近几年来由于大规模储能市场的场景逐渐清晰以及产业对锂资源供给瓶颈和价格大幅波动的担忧,钠电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开始提速。机构分析指出,钠电池在原材料端具备成本优势,大规模量产后电芯材料成本有望降低至0.32元/wh,较当前磷酸铁锂电芯便宜50%左右;同时国内纯碱供给充足,无供应瓶颈。预计2023年或为钠电产业化元年,2024年大规模量产,有望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七彩化学 深耕高性能有机颜料,并积极布局钠电池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目前公司与美联新材合作的50吨中试项目已经投产。 维科技术 于2019年开始研究钠电池,初步掌握了材料配方体系、生产工艺条件相关的技术关键,并建立了钠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现已完成钠电池样品的生产制造。

  • 汽车整车、能源金属板块连涨两日!“天价锂矿”第四轮8亿拍卖明日开启!【SMM快讯】

    SMM 11月30日讯:近几日,以钴、锂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能源金属板块持续上行,今日盘中拉涨逾1%,旗下个股也纷纷跟涨,融捷股份涨近5%,赣锋锂业涨超3%,天齐锂业、腾远钴业、天华超净、盛新锂能等均有不同程度地上涨。 消息面上,近期,国内外关于锂矿方面的消息频出,最惹人眼球的莫过于还尚处于拍卖期间的四川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54.2857%股权。自11月25日首轮拍卖开始至今,该矿区拍卖已经经历了三度熔断,成功从原本2亿元的起拍价抬升至如今的8亿。 据拍卖网站显示,第四轮的拍卖将于12月13:00开拍,在经历多次拍卖之后,如今该矿权拍卖的保证金已经提升至1.6亿,每次叫价的加价幅度提升至400万元或400万元的整数倍,封顶价10亿。一旦拍卖价格达到10亿,将再度触发熔断机制,结束本轮竞拍。 截止发稿,已有两人报名竞拍,相较前一次拍卖的3人少了一人。不过考虑到第三次拍卖触发熔断前的胶着景象,也不排除另一位神秘拍卖者还未报名的可能性。目前此矿权拍卖还尚无定数,不方便妄加揣测。 而除了上述股权拍卖的新闻,历次拍卖被称为“锂价风向标”的澳大利亚Pilbara Minerals发布公告称要进军锂盐业务的消息也一度引发市场热议。据其公告显示,公司与Calix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双方将在Pilgangoora项目共同建设示范工厂,以利用Calix的专利煅烧技术生产锂盐。据悉,Calix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整体氧化锂回收率,降低产品单位成本,若是该中游项目能成功实现,Pilbara将能向市场提供更为优质的化学中间品。 而格林美方面,也在互动平台回复有关公司是否有锂矿开发项目的问题,对此,格林美表示,公司使用的锂资源以回收为主,尚未进行锂矿开发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午间,永兴材料一则关于子公司碳酸锂冶炼生产线因配合当地环保调查需要临时停产的消息一出,永兴材料午后股价一路下跌,最终以跌停收尾。不过今日永兴材料触低反弹开始拉升,盘中一度涨逾4%。 而据SMM当前现货报价显示,今日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高位持稳于55.8~57.5万元/吨,均价报56.65万元/吨,依旧处于历年来的高位。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虽然按照目前市场供需情况来看,当前下游需求高峰期已过,市场情绪并不高,但是考虑到锂长期的高景气度,多数券商依旧十分看好后市锂价的高位运行。中信期货表示,澳大利亚锂矿公司Pilbara第十二次锂精矿拍卖价格再破纪录,加上四川斯诺威矿业股权拍卖备受关注,对锂价上涨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综合来看,其认为12月锂供需面依旧面临较为紧张的局面,虽然需求端因备货结束和锂价高企有所回落,但锂价格因供给短缺仍维持上涨势头,预计锂价中期将呈震荡偏强走势。 而近期,随着2022年新能源车补贴即将结束,多家车企出台的多项活动以吸引购车者也令汽车股再度走高。截止发稿,安凯客车、一汽解放、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盘中涨停,汽车整车板块大涨逾6%。 考虑到补贴退坡后,购车成本必然上涨,包括比亚迪、小鹏、特斯拉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以各种方式开启了年底营销活动。小鹏汽车在今日推出限时保价政策,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定金支付的订单,将持续享受2022年国家新能源补贴,不受交付时间影响。而由于上牌时间导致的补贴差额,由小鹏汽车承担。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考虑到促消费政策到期前厂商加紧完成年度销售任务,预计11月第五周将进入月末冲量阶段。 综合估算预计11月汽车零售量将达到186.0万辆。 相关阅读: 三度熔断!“天价锂矿”拍至8亿 不堪重负两人退出!【SMM快讯】

  • 1.68万吨!国民技术获国轩高科2023年度石墨产品订单

    11月29日盘后,国民技术(300077)公告,近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斯诺”)与国轩高科(002074)签署了《年度采购合同》。为保证国轩高科产品需求,内蒙古斯诺在2023年度按合同约定的供货计划向其交付石墨产品,预计2023年度的总交付量约为16,800吨。 值得关注的是,国民技术与国轩高科已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2021年,国民技术从国轩高科获得的销售收入逐年递增,2019年-2021年分别为51.08万元、1,205.32万元、4,653.32万元,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2019年的0.13%上升至2021年的4.57%。 国民技术表示,本合同的签署有利于交易双方建立更深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公司负极材料业务的发展,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内蒙古斯诺的用户资源和竞争优势。 电池网了解到,内蒙古斯诺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石墨化加工服务,系由国民技术子公司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斯诺”)于2016年全资投资设立。2021年,为促进新能源负极材料业务更好发展,公司对深圳斯诺和内蒙古斯诺进行了资产重组。重组后,内蒙古斯诺的股东由深圳斯诺变更为国民技术和华友钴业。后经三次增资,公司对内蒙古斯诺的持股比例变更为70.3776%,内蒙古斯诺仍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内蒙古斯诺实现净利5,033.38万元,主要得益于在内蒙古地区投资建设的石墨化B生产线于2021年下半年投产并完善配套工序。2022年1-6月,内蒙古斯诺年产能较2021年初有较大提升。因此上半年产销量较上年有较大增长,2022年1-6月负极材料产品销量超过2021年全年的80%。 同时,2022年以来,负极材料行业需求继续增长,叠加能耗双控政策、石墨化产能瓶颈等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负极材料价格亦较2021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内蒙古斯诺上半年负极材料平均销售价格较2021年平均价格提升了约50%。 此外,由于下游需求增长较快,8月12日,国民技术锂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园在湖北省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工。该项目由内蒙古斯诺全资子公司湖北斯诺为项目实施主体,规划新建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工程设施。项目总投资30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0.5亿元建成一期厂房,计划12月底完成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启动试产。 对于扩产动态,国民技术坦言,当前公司负极材料产能较小,若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将有助于公司扩大新能源负极材料产品的产能,解决现有产能不足问题,满足下游客户需求,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

  • 威星智能跨界锂电池回收 拟收购江西赛酷20%-30%股权

    11月29日晚间,威星智能(002849)公告,公司与江西赛酷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赛酷”)及自然人王迎春、刘娟娟签署《投资意向协议》,公司拟通过增资及转让的方式获得江西赛酷20%-30%的股权,具体方式、转让金额及转让股份比例尚未最终确定。 资料显示,威星智能主营业务为城市燃气行业提供智能计量终端及燃气管理系统平台的研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减少2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90万元,同比增加7.39%。 江西赛酷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相关的新能源企业,公司利用从资源回收企业等渠道收购的废旧磷酸铁锂粉,通过浸出、除杂、净化、浓缩和结晶烘干、粉碎等工艺流程生产含锂溶液和碳酸锂产品,销售给志存锂业、金辉锂业、宜春银锂新能源等锂电材料制造商。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华赛新材料有限公司3万吨/年废锂电池正极材料综合回收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威星智能表示,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实施,新能源车/动力锂电池、储能等领域成为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本次交易的标的公司系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相关的新能源企业,产品为上述领域的关键原材料碳酸锂。经过公司管理层审慎调研和讨论,旨在通过本次投资探索新能源领域的业务机会,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 威星智能跨界锂电池回收 拟收购江西赛酷20%-30%股权

    11月29日晚间,威星智能(002849)公告,公司与江西赛酷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赛酷”)及自然人王迎春、刘娟娟签署《投资意向协议》,公司拟通过增资及转让的方式获得江西赛酷20%-30%的股权,具体方式、转让金额及转让股份比例尚未最终确定。 资料显示,威星智能主营业务为城市燃气行业提供智能计量终端及燃气管理系统平台的研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减少2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90万元,同比增加7.39%。 江西赛酷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相关的新能源企业,公司利用从资源回收企业等渠道收购的废旧磷酸铁锂粉,通过浸出、除杂、净化、浓缩和结晶烘干、粉碎等工艺流程生产含锂溶液和碳酸锂产品,销售给志存锂业、金辉锂业、宜春银锂新能源等锂电材料制造商。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华赛新材料有限公司3万吨/年废锂电池正极材料综合回收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威星智能表示,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实施,新能源车/动力锂电池、储能等领域成为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本次交易的标的公司系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相关的新能源企业,产品为上述领域的关键原材料碳酸锂。经过公司管理层审慎调研和讨论,旨在通过本次投资探索新能源领域的业务机会,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 15家上市公司官宣拟分拆电池新能源业务上市!最新进度一览

    时至今日,A股市场分拆上市新规落地已有近三年,电池新能源领域“分拆上市”持续活跃,分拆形式主要有“A拆A ”、“H拆A”,分拆上市目的地以科创板、创业板为主。 公开资料显示,分拆上市有利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带来估值的溢价,实现利益与发展空间的再扩大,提升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分拆上市新规落地以来,已有15家上市公司公告拟分拆电池新能源领域相关业务上市,其中瑞泰新材、铜冠铜箔、厦钨新能、天能股份4家公司已成功被分拆上市,2家终止或延迟分拆上市,另有9家正在推进相关分拆工作。 拟分拆标的涉及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及相关零部件、充电网、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电解液及添加剂、铜箔、铝塑膜、锂电装备等多个领域。 其中,近期赣锋锂业筹划分拆赣锋锂电上市备受关注。 11月23日晚间,赣锋锂业公告,为促进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的业务发展,支持其抓住机遇做大做强锂电业务,同意公司启动赣锋锂电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分拆上市的可行性方案论证工作,并授权公司及赣锋锂电管理层根据赣锋锂电经营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适时推进赣锋锂电分拆上市工作。本次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论证、筹划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赣锋锂电业务覆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赣锋锂电最早起步于2011年,目前,赣锋锂电在新余、东莞、江苏、浙江等地拥有多处生产及研发基地。 除了上述明确公告分拆电池新能源业务上市的案例,东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上汽集团等车企上市公司培育的岚图、埃安、阿维塔、智己等新能源品牌正积极融资,寻求独立上市,未来也不排除分拆上市的可能性。 不过,并非所有业务都适合分拆上市,分拆上市有利也有弊,存在内幕交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同业竞争、掏空母公司等风险。 证监会也明确表示,将严厉打击“忽悠式”分拆、虚假分拆、炒作分拆概念等市场乱象以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总体而言,随着A股不断扩容以及对电池新能源领域优质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强,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上市公司着手实施分拆上市计划。 与此同时,除了分拆上市,电池新能源领域还有不少优质标的正在冲击IPO。 11月18日,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蜂巢能源”)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招股书显示,本次IPO,蜂巢能源拟募资150亿元,其中115亿元拟用于江苏常州、浙江湖州、四川遂宁三地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 据悉,蜂巢能源独立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近几年来,凭借创新基因,公司迅速在动力电池产能、客户以及技术上积累崛起,发展成为业界黑马。公司在2021年就已成功挺进全球TOP10行列,进入2022年,公司持续发力,在前9月动力电池全球装机量达到4.5GWh,同比增长151.9%,全球市场份额占到1.3%。 同为动力电池生产商的中创新航(03931.HK)已于10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募资净额98.64亿港元,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企业。 今年以来,中创新航已先后官宣在广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扩产。项目全部落地后,公司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生产基地将多达10个,包括常州、洛阳、厦门、成都、武汉、合肥、黑龙江、广州、江门和眉山。此外,中创新航在本月初还宣布欧洲产业基地落户葡萄牙。根据规划,公司2025年动力电池目标产能至500GWh,2030年预计产能达1TWh。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天齐锂业以及先后登陆港交所、新交所的蔚来,今年以来,还有17家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且在当前的资本寒冬中,多数实现逆势超募,IPO在途的公司也有数十家。 除此之外,锂电领域境外发行GDR也持续升温。为推进国际化战略,锂电产业已有13家上市公司先后公告筹划发行GDR,涉及锂电池、上游原材料、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设备等多个领域。其中,大部分上市公司发行GDR的首选之地为瑞交所,国轩高科、杉杉股份、科达制造、格林美、欣旺达已成功发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 可以看到,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A股市场高质量扩容,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正不断落地。同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上市融资补血需求迫切,登陆资本市场热情大增。2022年,在资本市场助力下,电池新能源产业也将迎来蜕变。

  • 15家上市公司官宣拟分拆电池新能源业务上市!最新进度一览

    时至今日,A股市场分拆上市新规落地已有近三年,电池新能源领域“分拆上市”持续活跃,分拆形式主要有“A拆A ”、“H拆A”,分拆上市目的地以科创板、创业板为主。 公开资料显示,分拆上市有利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带来估值的溢价,实现利益与发展空间的再扩大,提升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分拆上市新规落地以来,已有15家上市公司公告拟分拆电池新能源领域相关业务上市,其中瑞泰新材、铜冠铜箔、厦钨新能、天能股份4家公司已成功被分拆上市,2家终止或延迟分拆上市,另有9家正在推进相关分拆工作。 拟分拆标的涉及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及相关零部件、充电网、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电解液及添加剂、铜箔、铝塑膜、锂电装备等多个领域。 其中,近期赣锋锂业筹划分拆赣锋锂电上市备受关注。 11月23日晚间,赣锋锂业公告,为促进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的业务发展,支持其抓住机遇做大做强锂电业务,同意公司启动赣锋锂电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分拆上市的可行性方案论证工作,并授权公司及赣锋锂电管理层根据赣锋锂电经营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适时推进赣锋锂电分拆上市工作。本次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论证、筹划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赣锋锂电业务覆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赣锋锂电最早起步于2011年,目前,赣锋锂电在新余、东莞、江苏、浙江等地拥有多处生产及研发基地。 除了上述明确公告分拆电池新能源业务上市的案例,东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上汽集团等车企上市公司培育的岚图、埃安、阿维塔、智己等新能源品牌正积极融资,寻求独立上市,未来也不排除分拆上市的可能性。 不过,并非所有业务都适合分拆上市,分拆上市有利也有弊,存在内幕交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同业竞争、掏空母公司等风险。 证监会也明确表示,将严厉打击“忽悠式”分拆、虚假分拆、炒作分拆概念等市场乱象以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总体而言,随着A股不断扩容以及对电池新能源领域优质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强,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上市公司着手实施分拆上市计划。 与此同时,除了分拆上市,电池新能源领域还有不少优质标的正在冲击IPO。 11月18日,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蜂巢能源”)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招股书显示,本次IPO,蜂巢能源拟募资150亿元,其中115亿元拟用于江苏常州、浙江湖州、四川遂宁三地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 据悉,蜂巢能源独立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近几年来,凭借创新基因,公司迅速在动力电池产能、客户以及技术上积累崛起,发展成为业界黑马。公司在2021年就已成功挺进全球TOP10行列,进入2022年,公司持续发力,在前9月动力电池全球装机量达到4.5GWh,同比增长151.9%,全球市场份额占到1.3%。 同为动力电池生产商的中创新航(03931.HK)已于10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募资净额98.64亿港元,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企业。 今年以来,中创新航已先后官宣在广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扩产。项目全部落地后,公司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生产基地将多达10个,包括常州、洛阳、厦门、成都、武汉、合肥、黑龙江、广州、江门和眉山。此外,中创新航在本月初还宣布欧洲产业基地落户葡萄牙。根据规划,公司2025年动力电池目标产能至500GWh,2030年预计产能达1TWh。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天齐锂业以及先后登陆港交所、新交所的蔚来,今年以来,还有17家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且在当前的资本寒冬中,多数实现逆势超募,IPO在途的公司也有数十家。 除此之外,锂电领域境外发行GDR也持续升温。为推进国际化战略,锂电产业已有13家上市公司先后公告筹划发行GDR,涉及锂电池、上游原材料、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设备等多个领域。其中,大部分上市公司发行GDR的首选之地为瑞交所,国轩高科、杉杉股份、科达制造、格林美、欣旺达已成功发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 可以看到,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A股市场高质量扩容,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正不断落地。同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上市融资补血需求迫切,登陆资本市场热情大增。2022年,在资本市场助力下,电池新能源产业也将迎来蜕变。

  • 近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针对锰,公司展开了哪些研究和应用?还有哪些在开发中?有多少专利? 11月28日,湘潭电化表示,公司深耕锰系电池材料产业,围绕锰在一次电池以及新能源电池中的应用开展研究,开发和专利情况请以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为准。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