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8月2日讯: 随着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寻求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欧洲做为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的本地化是必然的趋势。 格林美把握新能源蓬勃发展时机,寻找出海发展机遇,正在匈牙利、波兰等国家考察选地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工厂。既满足欧盟电池回收法案需要,并推动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作,例如EcoPro、SKon、宁德时代、Samsung等,在欧盟的产业链、价值链合作,开展产能、资源、资本、市场、循环回收等全范围的战略合作,探索共赢的多种模式。有利于促进格林美市场布局稳定、价值链稳定。 格林美也正在积极推动在欧洲建设前驱体材料生产与动力电池回收基地,保障2025年公司国内外动力电池回收量达到25万吨以上。 格林美与全球超700家电池厂和新能源汽车厂积极打造“电池回收--资源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模式,先后在中国、韩国、印尼建成7个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中心,建成20万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产能。 在国内建有5个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中心,分布在天津、武汉、荆门、无锡和深汕,分别覆盖京津冀地区、华中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同时,公司已经形成年产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的回收产能,并正在扩容碳酸锂回收产能,到年内形成10000吨电池级碳酸锂的产能。 SMM认为,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外加终端下游客户加速出海,这就要求产业链的企业贴近终端市场,在出口目的地建立工厂,国内供应商近年来亦跟随新能源车企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但企业若要寻求增长第二曲线,出海是行业的必经之路。市场经济正面临着第五次产业大迁移,全球供应链再次适配,中国企业势必面临出海及全球布局的重大挑战与机遇。同时 “不确定性”成为发展的关键词,所以中国制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出海是必然的路径选择。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辛鑫 021-51595829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力拓就卢旺达锂项目建立勘探合作关系】 Ateria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力拓集团已与该公司就卢旺达一座锂矿床的潜在勘探和开发签署一份合资合作协议。Aterian表示,力拓可以选择分两个阶段投资750万美元,为HCK项目的勘探提供资金,以换取最高75%的权益。力拓还将在两个阶段中支付30万美元的现金对价。 【雅化集团:与特斯拉续签氢氧化锂供货协议】 雅化集团公告,2020年下属全资子公司雅安锂业与美国特斯拉公司签订电池级氢氧化锂供货协议。双方拟在原协议的基础上以雅安锂业为主体与特斯拉修订并延长原协议。2023年7月31日,双方共同签署《修订和重述的电池原材料生产定价协议》。合同履行期限为2023年8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交易数量合计约20.7万吨-30.1万吨。 【万里石:子公司年产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前端生产线投产】 万里石公告,2022年11月,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格尔木公司投建年产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截至2023年8月1日,公司位于格尔木黄河西前端吸附解吸工厂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进入试生产阶段,后端沉锂工厂亦同步加紧建设的过程中,公司低品位卤水直接提锂生产线的建设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公司新一代TMS盐湖提锂技术正式走向商业化应用,未来有望真正实现高效、精细化、低环境足迹的提锂生产。 【科达制造:目前公司碳酸锂产品的销售以终端客户为主】 科达制造接受机构调研时称,2022年以来,蓝科锂业加大碳酸锂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客户力度,增加终端客户数量,目前公司碳酸锂产品的销售以终端客户为主。 【动力电池竞争加剧 多公司发力大圆柱电池寻求破局】 大圆柱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是当前工艺水平下兼顾性能与经济性的优先方案之一。国信证券认为,大圆柱电池使用高镍正极、硅负极等高性能材料,推动电池性能朝向高能量密度、强快充方向发展。自特斯拉于2020年9月份发布4680大圆柱电池后,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国轩高科等众多国内电池厂纷纷涉足。有业内人士称,不同于方形电池,目前大圆柱电池市场暂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不过已有多家厂商竞相布局。近期,金杨股份、蔚蓝锂芯、瀚川智能等多家厂商宣布,正加紧大圆柱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 【江西将发放1亿元消费券 比去年增加3000万元】 从江西省商务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西省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今年下半年江西将统筹安排省级商务发展资金1亿元用于发放消费券,比去年增加3000万元。此次消费券拟分四个类别,分别为汽车消费券、家电消费券、餐饮消费券、家具消费券。此次汽车消费券的发放,省级层面拟安排6000万元,计划通过省市联动的形式,带动各设区市投入配套资金,共同发放汽车消费券。 》点击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2023年磷酸铁锂(LFP)产能扩张情况汇总【SMM分析】 多重利好提振!汽车整车板块跳空高开 海马汽车三连板【热股】 【SMM分析】2023H1六氟磷酸锂行情走势回顾 磷酸铁成本分析:原料高企成本攀升售价不见涨【SMM分析】 【SMM分析】锂矿开发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SMM分析】蜂巢能源上饶基地二期项目投产 【SMM分析】澳大利亚锂矿石产量增长 【SMM分析】关于锂的一切 – 锂电全产业链定价机制剖析(一) 【SMM分析】关于锂的一切 – 锂电全产业链定价机制剖析(二) 【SMM分析】欣旺达即将斥资19.6亿元建设匈牙利动力电池基地 赛道窄而激烈 2023H1磷酸铁锂供需情况分析【SMM分析】 【SMM分析】美国IRA法案颁布 或将在美引发退役电池回收浪潮 【SMM分析】锂电万里行江浙考察篇-南通新玮镍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外电7月31日消息,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Vidodo)正试图将印尼打造为全球电动汽车生产中心。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佐科维上周飞往中国,把他的电动汽车梦想提上日程。他希望大型汽车制造商(包括来自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在印尼设厂,因为该国已成为电动汽车电池不可或缺的镍供应地。 佐科维推动印尼向价值链上游转移的努力,将比他成功推动镍业发展的努力复杂得多,也不确定得多。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助理经济学家Makoto Tsuchiya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印尼庞大的镍产能使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标。但“要在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站稳脚跟,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如果想要大量生产电池或电动汽车,这个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需要更多的熟练劳动力、更深层次的工业基础设施和更多的低碳能源供应。Tsuchiya说,印尼还需要提供一个比过去更稳定的商业和监管环境。 更清洁的能源和更好的环保资质是首要任务。目前印尼经济严重依赖煤炭,其镍生产的碳足迹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对试图炫耀可持续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不利的消息。 一些镍精炼商正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计划利用太阳能或风力发电场为其工厂供电。 还有人担心印尼劳动力的质量。在25岁至34岁的印尼人中,只有五分之一接受过高等教育,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约为50%。 印尼还需要让投资者放心,他们对该国政策逆转和繁文缛节过多的过往记录持谨慎态度。该国的镍出口政策在过去十年中反复无常。最近,铜精矿出口禁令在最后一刻被推迟到2024年5月。 同时,印尼将于明年2月举行选举。目前佐科维领导的政府在“下游战略”上有广泛共识,他将其作为到2045年使印尼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核心目标。 美国银行经济学家Mohamed Faiz Nagutha说:“出口和投资方面的成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的假设是,在下游方面会有相当大程度的政策连续性。”“如果有什么变化,对投资者来说将是一个负面的、令人不快的意外。”
中国储能网讯:上汽集团宣布,2024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智己品牌车型,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在入门级产品上的应用;丰田公布计划,2027年推出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有所加速,另外电池联盟注意到,国内多家电池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固态电池。 那么,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如何?有哪些最新技术进展?资本市场如何看待固态电池?行业大佬又提出哪些看法? 01.国内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从国内主要专注从事固态电池相关业务的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多数企业成立于2016年左右,历经近8年的发展,与车企合作开发相关车型4年多时间,目前已进入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落地规模化阶段。企业陆续宣布了1000公里以上长续航里程车型的产业化进程,时间节点为2024年前后。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02.国内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已取得众多突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初,在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中,近45%来自日本,其中丰田有2700余件相关专利申请,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50余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针对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问题、锂枝晶问题、低离子电导率问题等纷纷展开研究,近期公开报道显示,已经陆续取得一些突破。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03.大型投资机构密集参与固态电池领域投资,助推第一代产品落地 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被视为极具潜的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经过近十年的产业发展,已经有多家企业陆续开始布局第一代产品的产能。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和辉能科技等代表性企业获各方资本力挺,由早期的创投类投资机构助推,陆续过渡到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产业投资方参与,部分企业完成了十多轮融资,估值已破百亿元,也吸引了众多国有投资基金参与。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04.国内全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预计在2030年前后 整体来看,国内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随着技术、成本等问题的解决,行业前景值得期待。行业知名专家对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总体也比较乐观,全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时间预估在2030年前后。 在2022年3月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以产业化为衡量标准的话,2025年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固液混合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出现;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液态电解质更少的准固态电池量产,真正的全固态产品预计不超过1%;2035年能量密度目标是500Wh/kg,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 2023年6月举办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要重视新材料和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体系电池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在电池技术方面,我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了300Wh/kg,结构创新、低温加热、热扩散安全防护等新技术成果也在不断地涌现。固液混合动力电池开始装车使用。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固态电池领域顶尖科学家孙学良院士认为: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的窗口期应该是2025-2030年期间,2025年可能是小批量的,2030年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 2023年7月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全固态电池目前还有些行业核心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丰田说今天能量产全固态电池,我是持怀疑态度的,目前全行业谁都不具备量产全固态电池的能力。至于到2027年能否量产,作为技术人员,我也很难说得准确。 2022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能源电池及核心材料前沿技术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清陶能源总经理李铮表示,公司第一代产品是半固态电池,液体含量在5%-15%,能量密度最大到420Wh/kg;第二代产品正在小试阶段,液体含量降至5%以下,能量密度达到400-500Wh/kg,动力电池产品预计在2024年量产。 结语 据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3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亿元,短期来看,国内以半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为主。而对于丰田是否能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业界尚无定论。国内全固态电池大规模的产业化,除了面临界面稳定性、锂枝晶、低离子电导率等技术问题,还包括设备、工艺等工程化问题,以及产品、测试等问题。
【动态】打造西南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基地!昆仑新材宜宾24万吨项目一期投产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需求提升,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迅猛发展。锂电池作为其关键组件之一,也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而锂电池电解液作为锂电池的“血液”,在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寿命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为满足市场对电解液的巨大需求,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昆仑新材”)积极布局筹划,于2022年3月25日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建设年产24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线。2022年7月份正式开始动工,在宜宾市、江安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仅用时短短一年,总建设产能24万吨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7月25日,昆仑新材在锂都·宜宾顺利举办宜宾昆仑24万吨电解液项目(一期)投产仪式,标志着昆仑新材在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产能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活动同期还举办了“昆仑论剑”技术发布会,聚焦锂电市场、产业、技术以及生态等展开思想交锋。 【洞见】王振波院士:钠电池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特性与优化策略 7月28日,由江苏省贸促会指导,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无锡市贸促会主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电池网承办的2023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会议暨企业家峰会在无锡锡山区召开。本次会议以“电车钠纪元,产业新动能”为主题,深度聚焦电池新能源产业前沿技术、深度解读应用前景及未来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动力,推进优质项目投资活动,力争打造有价值、高规格、有影响力的电池新能源产业交流平台。 7月28日下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振波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双碳”目标驱动下的钠离子电池技术进展》的主题演讲,分享了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特性与优化策略、钠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钠离子全电池的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宽温域和高功率钠离子电池技术进展等。 其中,在钠电电解液方面,王振波提出,通过调节电解液的组分、比例,可以影响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进而形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从而提升电池的各方面性能。其中,SEI膜-电极的关系近似固-固界面,通过调节电解液组分(盐、溶剂、添加剂)以调节SEI膜可以优化电池性能。电解液的组成会改变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从而影响界面的去/溶剂化行为。离子-溶剂化结构与界面行为能显著影响电池性能。调节电解液体相溶剂化结构,改善去/溶剂化行为的动力学已成为研究热点。 【业绩】电池化学品业务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 新宙邦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逾43.72% 7月28日,新宙邦(300037)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亿元-5.65亿元,同比下降53.68%-43.72%。 新宙邦表示,上半年公司业绩预计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电池化学品业务受行业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及行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虽然销量同比有所上升,但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面对行业供需关系变化,公司积极应对,坚持外部稳住市场份额,加强战略客户合作,扩大国际市场,内部强化提效降本等经营策略,运营效率季度环比提升;同时上半年公司另一主营业务有机氟化学品二代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销售增长较快,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互动】振华股份:公司在售产品序列中,既有三氯化铬产品,也有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 7月31日,振华股份(603067)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三氯化铬是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的主要原料,其使用成本约占电解液总成本80%,公司在售产品序列中,既有三氯化铬产品,也有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节。 【互动】天赐材料: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投入持续增加 2022年投入8.94亿元 7月28日,天赐材料(002709)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半固态/固态锂电池仍然需要使用电解质,而电解质的研发和迭代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有信心在未来技术迭代时仍然保持在行业前列。为达到上述目标,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投入持续增加,根据2022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投入8.94亿元,同比增长136.38%。 【互动】瑞泰新材:公司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进行相关研发投入与积累 7月29日,瑞泰新材(301238)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的研发投入与积累,相关发明专利主要包括一种二氟双草酸磷酸锂溶液的制备方法、一种二氟磷酸锂的提纯方法、一种联产二氟磷酸锂和二氟二草酸磷酸锂的方法、一种固态电池用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复合型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凝胶电解质及锂硫二次电池、一种锂硫电池、一种二氟草酸硼酸钠的制备方法等。 此外,瑞泰新材还介绍,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研发工作,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主要包括:高安全性功能电解液的开发、耐氧化长寿命功能电解液设计与开发、高能比固态锂电技术——"刚柔并济"复合固态电解质的设计与制造等。 【互动】海科新源:公司电解液溶剂是液态电池电解液重要组成部分 7月27日,海科新源(301292)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电解液溶剂是液态电池电解液重要组成部分,液态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均属于二次电池的一种,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一致,主要由正极、负极、集流体、电解液和隔膜组成,所需要的电解液溶剂均为碳酸酯系列溶剂。 此外,海科新源还介绍,公司2019年至2022年累计净利润11.6亿元。 【互动】奥克股份:公司目前对固态电解质PEO尚处于研发阶段 7月26日,奥克股份(300082)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对固态电解质PEO尚处于研发阶段,暂不涉及生产。 【智库圈点】2030年全固态电池渗透率或达4% 相关电解质公司发力技术研发 近日,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报告预测,2030年,全球锂电池预计将占电池市场的95%以上,而全固态电池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4%左右。值得一提的是,SNE在报告中提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核心在于长寿命和低价格的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制造技术开发。 在此背景下,相关电解质上市公司持续发力技术研发。从本周上市公司动态及互动情况来看,瑞泰新材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的研发投入与积累;奥克股份也表示,公司目前对固态电解质PEO尚处于研发阶段。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新研究,人类历史上最为常见的两种材料,水泥和炭黑(类似于非常精细的木炭),可能成为一种新型低成本储能系统的基础原料。 MIT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材料可以与水结合,制成超级电容器(电池的替代品),从而可以储存电能。据称,这项技术可以使能源网络在可再生能源供应波动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从而促进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例如,研究人员说,他们的超级电容器最终可以被整合到房屋的混凝土基础中,在那里它可以储存一整天的能量,而基础的成本很少(或根本没有),并且仍然提供房屋所需的结构强度。研究人员还设想建设一条混凝土道路,可以为行驶在这条道路上的电动汽车提供非接触式充电。 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电容器原则上是非常简单的装置,由浸没在电解液中的两个导电板组成,并由膜隔开。当对电容器施加电压时,来自电解质的带正电的离子积聚在带负电的极板上,而带正电的极板则积聚带负电的离子。 由于板之间的膜阻止了带电离子的迁移,这种电荷的分离在板之间产生了电场,电容器就带电了。这两个板可以维持这对电荷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在需要时非常迅速地提供它们。超级电容器就是能够储存超大容量电荷的电容器。 电容器能储存的电量取决于其导电板的总表面积。该团队开发的新型超级电容器的关键在于一种生产水泥基材料的方法,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内表面积,这是由于其体积内密集、相互连接的导电材料网络。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将具有高导电性的炭黑与水泥粉和水一起放入混凝土混合物中,并让其固化,从而实现了这一目标。当水与水泥发生反应时,水在结构中自然形成一个分支网络,碳迁移到这些空间中,在硬化的水泥中形成线状结构。 这些结构具有类似分叉的结构,较大的分支会生出较小的分支,而这些分支会生出更小的分支,以此类推,最终在相对较小的体积范围内形成一个非常大的表面积。 然后将这种材料浸泡在标准的电解质材料中,比如氯化钾(一种盐),它提供了积聚在碳结构上的带电粒子。研究人员发现,由这种材料制成的两个电极,由一个薄空间或绝缘层隔开,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超级电容器。 研究人员指出,水泥和炭黑是两种至少有两千年历史的材料,“当你以一种特定的方式组合它们时,你就会得到一种导电的纳米复合材料,这就是事情变得真正有趣的时候”。而且,所需的碳量非常小,只占混合物体积的3%,就能形成一个渗透的碳网络。 研究人员说,由这种材料制成的超级电容器在帮助世界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无排放能源的主要来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都是在可变的时间产生它们的输出,而这些时间往往与电力使用的高峰不一致,因此储存电力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对大型储能系统的需求非常大,而现有的电池过于昂贵,而且主要依赖于锂等材料,而锂的供应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更便宜的替代品。这就是我们的技术非常有前途的地方,因为水泥无处不在。”他们说。 研究小组计算出,一块45立方米大小的纳米碳黑掺杂混凝土(相当于一个直径约3.5米的立方体),将有足够的容量存储大约10千瓦时的能量,这被认为是一个家庭的平均每日用电量。由于混凝土可以保持其强度,用这种材料做地基的房子可以储存太阳能电池板或风车产生的一天的能量,并在需要的时候使用。而且,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速度比电池快得多。 研究人员还说,这项技术的最初用途可能是在远离电网的孤立的家庭、建筑物或避难所,这些地方可能由连接在水泥超级电容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 他们说,该系统是非常可扩展的,因为能量存储容量是电极体积的直接函数。“你可以把1毫米厚的电极变成1米厚的电极,通过这样做,基本上你可以扩展能量存储容量,从点亮一个LED几秒钟,到为整个房子供电”。
SMM8月1日讯, 2023年,在磷酸铁锂(LFP)的高频赛道上,产能扩张迅速。到目前为止,估计新投产能130万吨,规划和在建中的产能270万吨,加上2022年底的220万吨产能,总产能600+万吨。未来的5后的需求量,已经提前布局妥当。另外在磷酸锰铁锂(LMFP)等新材料的影响下,新增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将会受到影响。 如下是2023年新增产能情况: 若对磷酸铁锂有任何问题,欢迎致电021-20707860(或扫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8月1日消息,据优美科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优美科上半年收入达21亿欧元,与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水平持平;集团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为3.73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5.19亿欧元,均低于2022年上半年的水平。 其中,上半年,优美科能源及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集团的收入低于上一年水平,这反映出相较于2022年上半年异常强劲的表现,钴和特种材料业务收入趋于正常。尽管在为增长做准备以及研发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可充电电池材料业务的收入与盈利均与2022年上半年持平。该业务集团的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32亿欧元。 据悉,自2022年6月发布超越2030战略以来,优美科加强了治理结构,原本的可充电电池材料(RBM)业务将布局为新的电池材料业务集团,由现任能源及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集团执行副总裁Ralph Kiessling领导。这一架构将为电池材料业务预期的强劲增长提供所需的重点和结构性支持,并将为业务集团的业绩提供更多的透明度和洞察力。 优美科钴和特种材料(CSM)、光电材料(EOM)和金属镀膜解决方案(MDS)等业务(现属于能源及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集团)将合并为第四个业务集团,由Geert Olbrechts担任执行副总裁。此外,自2023年8月1日起,Geert正式成为优美科的首席技术官。 优美科还提到,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为6000万欧元,反映出资本支出大幅增加,为可充电电池材料业务的加速增长做好了准备。 基于今年上半年的稳健表现,并假设贵金属价格在今年剩余时间内保持在当前水平且其他条件不变,优美科预计2023年全年的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将介于9.6亿欧元至10.2亿欧元之间。 其中,能源及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集团预计2023年可充电电池材料业务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将高于上一年的水平。考虑到2023年钴和特种材料业务与2022年超常盈利能力相比下的正常水平,该业务集团2023年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预计将略低于2022年的水平。
湘潭电化表示,公司目前有向部分磷酸锰铁锂厂家送样及中试各种锰系产品。 公司产品供应下游的产品类型是一次锌锰电池和二次锰系新能源电池。
湘潭电化表示,公司目前有向部分磷酸锰铁锂厂家送样及中试各种锰系产品。 公司产品供应下游的产品类型是一次锌锰电池和二次锰系新能源电池。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