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8月2日晚间,龙蟠科技(603906)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其控股孙公司山东锂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锂源”)在山东省菏泽市投资开发建设“8万吨磷酸铁前驱体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为人民币5亿元。 据悉,龙蟠科技“8万吨磷酸铁前驱体项目”总建设期约10个月,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公告显示,龙蟠科技“8万吨磷酸铁前驱体项目”实施地为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化工产业园,园区内公司已通过山东锂源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和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通过全资孙公司山东可兰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车用尿素项目。公司具备生产磷酸铁的成熟工艺技术,且新项目与公司原有生产基地处于同一园区,可以在生产管控、公用工程、资源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与公司原有设施发挥协同效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项目的盈利水平。 龙蟠科技表示,磷酸铁是公司主营业务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公司建设磷酸铁的自主生产线,配套供应公司磷酸铁锂业务,一方面在下游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完善公司产业链布局,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原材料成本管控水平,增强公司磷酸铁锂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根据EV Tank等机构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锂电池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2022年龙蟠科技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内的出货量为全国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半年度,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及锂电池产业链处于去库存状态等因素影响,成本费用占比增加,导致龙蟠科技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计亏损。 近日,龙蟠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二季度亏损主要原因为在于一季度末还有高成本的磷酸铁锂产成品库存,四月份磷酸铁锂售价大幅下降,导致毛利降低。公司目前磷酸铁锂工厂基本处于满产状态,在手订单较为充裕,也在不断开拓新客户,因此还需扩建产能才能满足下游需求。随着碳酸锂价格的平稳,公司的业绩会回归正常水平。 此外,电池网注意到,7月28日上午,龙蟠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江苏三金锂电科技有限公司高镍三元前驱体锂电池材料一期工程竣工仪式暨新品发布会在江苏张家港顺利举行。项目总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86.3亩,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已顺利建成投产。 7月26日,山东锂源还官宣,山东菏泽6.25万吨磷酸铁锂、10万吨磷酸铁项目满产投产,同时还发布了“再生1号”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新品。 在日前的投资者互动平台,龙蟠科技还介绍称,印尼工厂年产3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一季度投产。
8月2日晚间,雅化集团(002497)发布公告,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雅安锂业与宁德时代(300750)签订电池级氢氧化锂采购协议,约定从2023年8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宁德时代向雅安锂业总计采购4.1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 协议约定,各年度交付数量按双方协议约定执行,产品价格根据双方协议约定的计价方式确定。同时,随着协议的有效执行,有利于公司2024年至2025年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的提升。 在收获宁德时代订单前一天(8月1日),雅化集团还发布公告,在2020年底签订的原氢氧化锂供货协议基础上,公司全资子公司雅安锂业和特斯拉2023年7月31日修订并延长原协议,共同签署《修订和重述的电池原材料生产定价协议》,协议有效期为2023年8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2023年至2030年交易数量合计约在20.7万吨-30.1万吨,各年度数按照协议约定执行,产品价格根据双方协议约定确定。预计将对雅化集团2023年至2030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8月1日-2日,雅化集团已收获逾24.8万吨氢氧化锂订单。
8月3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登记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同比增长50.1%。 从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来看,中国企业仍然占据六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以及欣旺达,总市占率高达62.6%。 具体来看,上半年,中国宁德时代以36.8%的市占率位居第一,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6.2%至112GWh;比亚迪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02.4%至47.7GWh,以15.7%的市占率紧随其后;中创新航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8.8%至13GWh,以4.3%的市占率位列第6位;亿纬锂能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51.7%至6.6GWh,以2.2%的市占率位列第8位;国轩高科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7.8%至6.5GWh,以2.1%的市占率位列第9位;欣旺达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44.9%至4.6GWh,以1.5%的市占率位列第10位。其中,上半年,比亚迪、亿纬锂能电池装车量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 SNE分析,上半年,除中国国内市场之外,进军海外市场的宁德时代,在欧洲和北美的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比亚迪通过自有电池供应和整车制造的价格竞争力,凭借在中国国内市场的高人气,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比上年同期近一倍的增长,另外,公司近期正在扩大中国以外的亚洲和欧洲市场份额。 电池网注意到,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中,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4家市占率实现同比增长,国轩高科、欣旺达出现下滑。日韩企业中,LG新能源市占率相比去年同期持平之外,松下、SK on、三星SDI上半年市占率均同比下降。 上半年,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的电池装车量全线增长,但市占率总和为23.9%,同比下滑2.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LG新能源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0.3%,装车量为44.1GWh,以14.5%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3;SK on同比增长16.1%,装车量为15.9GWh,以5.2%市占率位居第5;三星SDI同比增长28.2%,装车量为12.6GWh,以4.1%的市占率位居第7。 SNE表示,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各自公司配备电池的车型的强劲销售。 此外,松下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的日本公司,公司上半年电池装车量为22.8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2%,以7.5%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4。以松下为例,作为特斯拉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北美市场特斯拉使用的电池占据了大部分,尤其是特斯拉Model Y,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大幅增长,带动了松下的增长。近日,在美国停产一段时间的Model 3长续航车型又开始销售。据了解,LG新能源的电池将搭载在特斯拉北美市场车辆上,松下的市场份额变化值得关注。 SNE指出,与此同时,中国公司正在推动并宣布与韩国公司合作,以规避美国IRA法规。这是因为,通过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韩国供应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并将其出口给美国公司,即可满足IRA条件。对于这种规避策略,据悉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加强监管。另外,韩国企业需要根据加强监管的可能性,制定灵活的经营策略。 8月2日,据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上半年全国锂电池产量超过400GWh,同比增长超过43%,上半年锂电池全行业营收达到6000亿元。 锂电池环节,上半年储能电池产量超过75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52GWh。锂电池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9%。 此外,据SNE Research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预测,全球电动汽车锂电池供应量将由2023年的687GWh增至2030年的2943GWh,增长4.3倍。SNE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锂电池预计将占电池市场的95%以上,而全固态电池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4%左右。
8月3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登记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同比增长50.1%。 从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来看,中国企业仍然占据六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以及欣旺达,总市占率高达62.6%。 具体来看,上半年,中国宁德时代以36.8%的市占率位居第一,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6.2%至112GWh;比亚迪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02.4%至47.7GWh,以15.7%的市占率紧随其后;中创新航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8.8%至13GWh,以4.3%的市占率位列第6位;亿纬锂能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51.7%至6.6GWh,以2.2%的市占率位列第8位;国轩高科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7.8%至6.5GWh,以2.1%的市占率位列第9位;欣旺达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44.9%至4.6GWh,以1.5%的市占率位列第10位。其中,上半年,比亚迪、亿纬锂能电池装车量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 SNE分析,上半年,除中国国内市场之外,进军海外市场的宁德时代,在欧洲和北美的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比亚迪通过自有电池供应和整车制造的价格竞争力,凭借在中国国内市场的高人气,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比上年同期近一倍的增长,另外,公司近期正在扩大中国以外的亚洲和欧洲市场份额。 电池网注意到,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中,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4家市占率实现同比增长,国轩高科、欣旺达出现下滑。日韩企业中,LG新能源市占率相比去年同期持平之外,松下、SK on、三星SDI上半年市占率均同比下降。 上半年,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的电池装车量全线增长,但市占率总和为23.9%,同比下滑2.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LG新能源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0.3%,装车量为44.1GWh,以14.5%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3;SK on同比增长16.1%,装车量为15.9GWh,以5.2%市占率位居第5;三星SDI同比增长28.2%,装车量为12.6GWh,以4.1%的市占率位居第7。 SNE表示,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各自公司配备电池的车型的强劲销售。 此外,松下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的日本公司,公司上半年电池装车量为22.8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2%,以7.5%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4。以松下为例,作为特斯拉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北美市场特斯拉使用的电池占据了大部分,尤其是特斯拉Model Y,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大幅增长,带动了松下的增长。近日,在美国停产一段时间的Model 3长续航车型又开始销售。据了解,LG新能源的电池将搭载在特斯拉北美市场车辆上,松下的市场份额变化值得关注。 SNE指出,与此同时,中国公司正在推动并宣布与韩国公司合作,以规避美国IRA法规。这是因为,通过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韩国供应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并将其出口给美国公司,即可满足IRA条件。对于这种规避策略,据悉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加强监管。另外,韩国企业需要根据加强监管的可能性,制定灵活的经营策略。 8月2日,据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上半年全国锂电池产量超过400GWh,同比增长超过43%,上半年锂电池全行业营收达到6000亿元。 锂电池环节,上半年储能电池产量超过75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52GWh。锂电池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9%。 此外,据SNE Research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预测,全球电动汽车锂电池供应量将由2023年的687GWh增至2030年的2943GWh,增长4.3倍。SNE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锂电池预计将占电池市场的95%以上,而全固态电池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4%左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升级上升至国家层面,在提升新能源车安全性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新一代耐热聚合物涂覆隔膜的芳纶隔膜,引发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 “由隔膜融化或刺穿造成的电池短路是引起新能源车起火爆燃最主要原因之一,芳纶涂覆隔膜因其耐热、耐磨、高强度等特性,能够显著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上海某大型新能源车企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讲道。 “其实芳纶隔膜并不是新鲜事物,不少国外高端电动车已经在使用,但是高昂的价格让它一直未能成为市场主流。目前已有国内企业切入到了这一领域,如何降低芳纶隔膜的成本从而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是资本市场和产业界都很关注的课题。”该人士进一步表示。 记者注意到,包括A股芳纶产业龙头泰和新材(002254.SZ)、电池材料企业璞泰来(603659.SH)均在探索芳纶涂覆隔膜的产业化之路,其中泰和新材的芳纶隔膜的验证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有望形成订单。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其自燃、安全事故等问题频发也引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同时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通知》要求,各新能源车企需要对旗下新能源汽车进行多维度的安全排查,其中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排查被列为首位,对其起火燃烧事故调查及上报的时限和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同一车型出现3起及以上起火燃烧事故的,企业应统计相关车型产品配置和技术特征信息,制定相关车型安全隐患排查计划,落实处置措施。 “隔膜被破坏导致电池内部短路是造成电池起火爆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像我们经常听到的电动车自燃、碰撞后爆炸等新闻,很多都是因为电池内部的隔膜被刺穿、导致电池短路引起的。”一位来自上海某大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虽然隔膜的材料无法从本质上杜绝短路的发生,但寻找到强度更高、耐热性更好的隔膜材料对降低电动车的起火事故率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通常采用在聚烯烃隔膜表面涂覆一层无机陶瓷粒子或有机物来提高隔膜的耐高温性能和机械强度,拥有高强度、耐高温、耐酸耐碱的芳纶树脂成为隔膜涂覆的理想材料之一。 “相较于现在的PVDF和陶瓷涂覆,芳纶涂覆隔膜在各项指标中都表现更好,能够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某国外知名电动车品牌在其高端车型中就采用芳纶涂覆隔膜的电池。”前述企业人士表示。 纵有千般好,但芳纶隔膜产品的技术难度高,过往的成熟产品也主要集中于帝人、东丽等几家日本企业中,不过随着国内企业的加入,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泰和新材近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建设年产20000吨高性能间位芳纶及其衍生产品生产线,引来数百家机构的集体观潮。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公司芳纶隔膜的验证进展顺利,目前大部分厂家到达小批量小电池测试(B)阶段,也有部分客户进入了大批量大电池(C)阶段,预计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有望形成订单。 成本的控制是实现产品商业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很多投资者对于芳纶隔膜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泰和新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公司自身生产芳纶原液,对其性能和加工涂覆过程中的关注点了解的更深刻,公司直接生产芳纶隔膜其性能和良品率会比较有保证,同时很多公用工程是能够共享,降低了单独建设的成本,后期产能放大后,成本还有较大下降空间,公司做了推算和评估,正常情况下成本可控的。
SMM8月3日讯,近日,天宸股份公告,全资子公司天宸绿色能源与普利特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签订《储能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了解,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就 5GWh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发电侧储能、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系统的应用展开深度交流和合作,其中天宸股份将积极拓展新能源应用、能源服务业务,致力于储能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变流器(PCS)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的生产和开发,并为客户量身定制完整的新能源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而普利特及子公司海四达方面则专注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于生产,共同进一步推进产品的全面应用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稳步提升,实现互惠共赢。 据协议消息显示,在本协议签署后的12个月内,海四达方面须向天宸股份交付不少于1Gwh的电池产品,在协议签署的2年内,累计交付不少于5Gwh的电芯产品。 对于本次协议,在当前阶段,先以 5GWh 项目作为合作契机,普利特方面为天宸股份提供超具性价比的电芯产品,以提升天宸旗下产品在各场景储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促进普利特及海四达电源在储能市场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SMM8月3日讯,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共实现装机304.3Gwh,相较去年上半年同期的202.6Gwh,同比增长50.1%,上行趋势依旧强劲,而在全球动力电池TOP10中,中国厂商独占6席,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3%, 较去年同期大幅上行6个百分点,而韩国企业在榜单中十占其三,较去年同期回撤2个百分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4%,日本企业占比为8%,小幅回撤0.6个百分点。 从榜单具体数据来看,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装车量达112Gwh,相较去年同期增长56.2%百分点,市占率小幅上行1.4个百分点,在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6.8%的同时,再次蝉联全球第一的宝座。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在已经占据全球动力市场近四成份额的大背景下,依旧维持了极为可观的增速。据数据显示,2023年H1宁德时代装机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56.2%,增速在榜单TOP中仅次于比亚迪、亿纬锂能,与中创新航一道位于第二梯队,主因公司在欧洲及北美市场增速逐步上行带动。 而另一大中国巨头比亚迪上半年实现装机47.7Gwh,相较去年同期装机同比大幅增长102%,其增速在榜单中仅次于亿纬锂能。而市场份额也相较去年大增4.1个百分点,上行至15.7%。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同期时,比亚迪仍落后LG新能源2.9个百分点屈居第三,而在今年H1则反超LG新能源1.2个百分点。据了解,比亚迪作为一家垂直整合型新能源企业,由于其自供电池的特性,其下游车端在供应链稳定性及成本控制、电池适配方面相较其他车企更具优势,而车端的比较优势带动其车型的热销亦对上游电芯端形成带动效应,推动装机大幅增长。此外,刀片电池外供之后,比亚迪也在逐步打入国内外一流车企的供应链体系,亦对装机上行推动明显。 除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外,中创新航上半年装机亦有明显上行。H1实现装机13Gwh,相较去年同期增长59%。市场份额方面也完成对韩国厂商三星SDI的反超,来到4.3%。而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也成功跻身榜单前十,分别实现装机6.6Gwh、6.5Gwh与4.6Gwh,同增154%、18%与44%,分列8-10位。 除此之外,松下方面H1实现装机22.8Gwh,同比增长39%。韩国厂商方面,LG新能源H1实现装机44.1Gwh,同比增长51%。位列第三,就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而言,LG新能源与其传统老对手宁德时代的差距仍在逐渐拉大,但仍与比亚迪一道形成的极为稳固的第二梯队,对其余电池厂商形成断层式领先的局面。而其余两家韩国厂商SK on与三星SDI则分别实现装机15.9Gwh与12.6Gwh,分别同增16%与29%。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从四川制造官微获悉,眉山琏升光伏8GW异质结电池项目投产在即。 据悉,该项目于今年1月28日破土动工,4月14日封顶,7月10日高效异质结电池生产设备全线进场。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厂房主体建设,正在进行第一阶段4条生产线(产能3.2GW)设备安装工作。同时,项目也开始试生产,预计今年8月底实现量产。 该项目由眉山琏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眉山琏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三五互联”控股孙公司。作为四川省2023年度重点项目,眉山琏升光伏8GW异质结电池项目不仅是眉山千亿晶硅光伏产业的生力军,还是眉山推动工业项目建设加码提速的代表。
SMM 8月3日讯:近日,亿纬锂能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据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9亿元-22.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00%-65.00%。 对于公司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表示, 储能电池方面,随着经济性的持续改善及新增产能的稳定生产,阶段性满足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收入规模实现倍增。动力电池方面,乘用车领域适用电芯产能增加,及新客户群的开拓与业务的良好进展,带来了收入的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有投资者询问关于存货跌价的问题,对此,亿纬锂能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遵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了1.59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已相对比较充分。二季度的材料价格如果不再大幅下挫,则该项目不会有大的变化。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电池级碳酸锂 作为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之一,其在2023年上半年价格下跌明显,甚至一度在4月25日下跌至17.65万元/吨,较2022年12月30日的51.2万元/吨直接“腰斩”。所幸随后碳酸锂价格略有回温,在6月整体维持在30万元/吨的价位以上。截止6月30日,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报30.7万元/吨,较2022年12月30日的51.2万元/吨下跌20.5万元/吨,跌幅达40.04%。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而2022年上半年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在446803.42元/吨,待到2023年上半年,该均价跌至328718.22元/吨,对于有库存储备的企业而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存货跌价的情况。 不过即便如此,碳酸锂价格下跌对于中游电池企业而言依旧是福音,亿纬锂能表示,作为锂电池中游四大件,正极材料成本占比较高,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可以降低电池厂的采购成本,进而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对产品的毛利率产生积极影响。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8月3日讯: Li-Cycle作为北美市场电池回收的开拓者,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实践方面,Li-Cycle一直超出了预期。最近在德国马格德堡揭开了其首个欧洲电池回收中心的面纱,引起了环保和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 Li-Cycle的新设施被称为"The Spoke",占地20,000平方米。第一条主要处理线已经投入运营,具备处理完整电动汽车电池组的能力,而第二条生产线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启用,大幅提高处理能力。 从数据上看,每条生产线产能每年处理多达1万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此外,该公司还透露预计还会增加1万吨的附属处理能力。扩产后,马格德堡"The Spoke"的年总产能将达到惊人的3万吨,使其成为欧洲同类设施中最大规模之一。 Li-Cycle已经在加拿大和美国境内拥有四个运营中的"The Spoke",随着马格德堡"The Spoke"的加入,该公司的全球业务范围显著扩大。凭借这个新的欧洲中心,该公司的总处理能力可能达到惊人的8.1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每年。 Li-Cycle的"The Spoke"旨在生产一种名为"黑粉"的中间产品,其中包含了宝贵的电池材料,如锂、镍和钴。黑粉在Li-Cycle的"Hub"设施(湿法)进一步加工,成为可重新投入电池制造流程的电池级终端产品。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公司首个计划中的"Hub"设施位于罗切斯特,该项目已获得美国能源部3.49亿欧元的大额贷款,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投入运营。但雄心并不止于此。Li-Cycle与瑞士矿业巨头嘉能可(Glencore)合资,计划将意大利波尔托韦斯梅的一部分现有冶金综合设施改造为暂定名为波尔托韦斯梅"Hub"的设施。 在完成广泛的可行性研究后,如果获得批准,波尔托韦斯梅项目可能成为欧洲最大的回收电池级锂、镍和钴的资源之一。 SMM认为,能够在欧洲生态系统内形成闭环是向前发展的关键战略优势,本土化的进程以及欧洲广大的电动市场容量与需求推动循环再生的蓬勃发展,在欧洲对锂矿开采的强烈反对中,Li-Cycle在欧洲大陆的业务或可发展成为该地区最大的锂生产商之一,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可持续发展。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辛鑫 021-51595829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