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据《锡林郭勒日报》消息,近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产业园的恒力源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暨锂电材料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据悉,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约300亩。其中一期项目建设年产2.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预计2024年底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7亿元。该项目2023年12月初备案后,于12月30日开工建设,锡盟跑出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的加速度,并同步谋划推进电芯、模组、储能系统、石墨(硅)材料等项目。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委、锡林郭勒盟行署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装备制造等关联配套产业”的部署要求,聚焦风光氢储产业链,“走出去”“请进来”对接靶向企业,以全链视角谋划引进铸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培育发展锂电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到电池组件、电芯等全产业链。目前,联动天翼3GWh/年储能和重卡电池、远景5GWh/年风储一体化高端总装项目投产运行,中船4GWh/年组串式储能电池、隆京高端氟聚物和锂电池新材料及配套等一大批项目已开工建设或签约落地。 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背景下,锡盟储能市场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前景可期,预计“十四五”期间,电源侧储能市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已完成备案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340万千瓦,建成储能总装机规模64.1万千瓦,完成2千瓦时新能源户用设备7千套,100千瓦时矿用重卡替代市场3000辆以上,将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绿色低碳、电价洼地”。同时,锡盟探明含锂矿石储量6000万吨,高品位锂资源远景区2400平方公里。阿巴嘎旗隆兴矿业年产150万吨萤石矿,是亚洲最大的在产萤石矿,多伦化工园区、白音华经济开发区是我国西部距离京津冀、东三省市场最近的园区,具有便捷的通江达海货运通道优势。
订单“知”冷暖。 2023年,疫后经济复苏普遍乏力,电池新能源赛道亦是如此。 据电池网从公司官宣、媒体报道等公开渠道不完全统计,在电池、材料、设备等领域,除了大大小小的招标项目订单之外,统计在内的订单一共86个,其中电池领域52个,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等关键材料领域19个,其他材料领域7个,设备领域8个。 尽管行业内实际订单远不止统计所列,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2023年订单普遍遇冷,即便是部分细分领域订单尚可,利润也在缩水。 从订单维度来看,动力领域从“电池荒”转向“订单荒”;储能领域订单虽然保持较高增速,但价格腰斩;材料及设备领域,因动力与储能等下游需求市场不及预期,订单也随之锐减,开启新一轮行业深度洗牌。 电池:动力去库,储能跌价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52个电池领域订单中,动力电池(包括两轮电动车等小动力电池)领域的订单13个,动力及储能订单2个,储能电池及系统领域订单多达37个。 可以看到,动力电池领域已由前两年的“电池荒”转变为2023年的“去库存”,从多位业内人士的预判来看,这一趋势或将蔓延到2024年上半年。 2023年6月,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转换到如今的电池产能过剩。 当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提到,动力电池行业已迈入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新阶段。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纳入EVTank统计范围的全球46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2383.6GWh;到2026年年底,产能将达到6730GWh,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实际产能增长182.3%。 而在需求方面,2023年和2026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096.5GWh和2614.6GWh。吴辉预测,全行业的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从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 电池网注意到,不仅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领域也已开启去库模式。2023年,动力电池行业大规模去库存是从年初蔓延至今,储能市场则从三季度末开始去库。 此外,2023年,储能行业虽然订单量实现翻倍式增长,但价格出现腰斩。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同比增长超过920%,整个市场的招标量比2022年翻了一倍,然而价格却接近腰斩。 2023年11月,先导智能董事长王燕清也曾公开表示,“目前储能电芯的集采价格在0.3元/Wh至0.5元/Wh,储能系统已跌到1元/Wh,这个价格已经触及极大部分储能电池企业的底线”。 2023年12月,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2024年度电芯框架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标包1为0.5C及0.25C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投标单价最低为0.409元/Wh,最高0.508元/Wh;标包2为1C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投标单价最低为0.420元/Wh,最高0.608元/Wh。 材料及设备:从“水涨船高”到“大浪淘沙” 2023年,电池领域的价格下降,也在向材料及设备领域传导。 综合相关产业链公司透露的情况来看,此前动力与储能等市场快速扩容,上游材料及设备领域需求也“水涨船高”,扩产能,抢人才,赶订单,热火朝天。 2023年,随着电池领域的内卷,上游也开启“大浪淘沙”,订单萎缩、压价让利、账期延长等成为常态。 “有的招标项目,我们以成本价报价,都未能中标”,一家设备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电池网,在行业价格严重内卷之下,中标与不中标,日子都不好过。 从锂盐、到正负极材料,再到电解液等多个环节,供需双方深度博弈,成本不断压缩,利润也在收窄,甚至有环节价格已在成本线附近低位徘徊。 例如,2023年,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从年初的50万元/吨跌至10万元/吨以下,磷酸铁锂动力型价格从年初的超16万元/吨跌至5万元/吨以下。 新增量市场:出海提速,钠电池上量 国内市场价格内卷之下,产业链企业纷纷发力寻找新的增量市场——海外市场。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86个电池、材料、设备等领域订单中,来自海外的订单多达38个,占比约44%。海外订单中,近七成由电池领域贡献,达27个。 来自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33.6GWh,占前11月累计销量20.8%。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14.2GWh,占比85.5%,累计同比增长94.6%;储能电池累计出口19.4GWh,占比14.5%。 另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3年1-9月,宁德时代在中国以外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已经追平韩国电池巨头LGES,二者均达28.1%。同时,与2022年同期装机量相比,宁德时代增幅高达104.9%。比亚迪海外市场份额也从2022年1-9月的0.4%增长到2023年1-9月的1.8%,海外装机量升至4.1GWh,同比大增539.4%。 瞄准海外市场,企业电池企业也在发力,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战略规划:国轩高科近日公布其全球化战略提出,该公司预计2027年海外交付超100GWh,海外业务销售额破千亿。 除了海外市场,钠电池大规模市场应用也迎来曙光。 电池网注意到,在2023年,在钠电池及其材料领域,订单利好消息逐渐增多。这些订单不仅包含两轮电动车和储能示范应用领域,还有来自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订单。 2023年12月28日,江铃集团新能源搭载孚能科技钠离子电池的钠电车型正式下线。 传艺科技也在2023年7月份宣布,控股子公司传艺钠电进入某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供应链体系并获得其子公司订单,为后者提供应用于乘用车领域的钠电池产品。 除了订单,钠电池领域的投融资也在升温。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钠电池产业链领域25家企业进行82次融资。 从融资时间来看,2022年以来钠电池产业链企业融资次数明显升温:2014年、2016年各融资1次,2017年融资2次,2018年融资3次,2019年和2020年各融资2次,2021年融资7次,2022年融资17次,2023年已融资47次。 当然,新技术新材料在发展过程中,从来都是唱多与唱衰交织。随着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下行,钠电池材料端的降本优势被削弱,业内也有声音认为,钠电池产业化的推进将更加艰难。 结语: 2023年的卷和拼,去和留,沉与浮都已成为过去式。2024年已开启,面向当下的产业周期,挑战更加严峻,但同样也有无限机遇。第一梯队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等积累,客户朋友圈将不断扩大,第二、三梯队则有望在差异化竞争中,从增量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SMM12月31日讯: 伴随着近期第五批工信部白名单相关涉及企业名单拟公布的发布,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本批白名单不难看出,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申报企业占比得到明显增加,梯次利用的市场预期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那么锂电池梯次回收利用的核心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呢,本文将以此对重要参数进行阐述。 关于可梯次利用电池的性能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估:比如安时(Ah)、瓦时(Wh)、千瓦时(kWh)、电压(V)、放电率(C-rate)、循环寿命、内阻和电流等。 安时(Ah)与瓦时(Wh)的概念。安时是衡量电池电量的单位,表示电池在一定电流下能持续放电的时间长度。而瓦时(Wh)是一个能量单位,用于描述电池能存储多少电能。它是安时(Ah)与电池电压(V)的乘积。 电池电压(Voltage)的概念。电池电压是电池输出能力的关键指标,高电压通常意味着电池能提供更强的动力。电动车的电池通常由多个电池单元串联构成,以实现所需的高电压。 放电率(C-rate)的概念。放电率描述电池放电的速度。放电率表示电池放电的速度。 循环寿命的概念。电池的循环寿命指在性能显著下降之前电池可以经历的充放电循环次数。电池的循环寿命越长,其使用寿命越长,这对于维护成本和电动车的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内阻的概念。内阻是电池在传递电流时的阻力。电池的内阻越低,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越小,效率越高。低内阻也有助于减少电池发热,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随着电池的老化,内阻通常会增加,这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和续航能力减少。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SMM 12月29日讯:元旦前最后一个周,钴市场依旧维持上周逆势反弹的趋势,各产品价格多呈现上行趋势,其中电解钴现货报价更是在12月28日单日便跳涨5000元/吨,硫酸钴等钴盐价格也在本周录得不同程度的上行……SMM整理了本周钴市场产品价格变动的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解钴 现货报价在周初录得连续两个交易日的上涨,随后短暂持稳,并在12月28日单日上涨5000元/吨,截至12月29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21~23.5万元/吨,均价报22.25万元/吨,相较12月22日的21.5万元/吨上涨7500元/吨,涨幅达3.49%。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对于电解钴价格单日跳涨5000元/吨的原因,据SMM调研显示,主要是因头部前期低价出货较多,现有库存较少,挺价意愿偏强带动。 基本面来看,据SMM调研显示,需求端来看,目前市场询盘有所增加,终端冶炼厂节前少量刚需补库。而供给端,产量依旧保持稳定,并且由于市场交投行为更多存在于贸易环节,因此电钴库存多从冶炼厂转移至贸易商手中,市场仍有一定的存量,导致整体市场维持供大于求的局面。 综合来看,由于冶炼厂库存较少,且现货价格回暖至市场可接受空间,因此市场出货意愿增强,而下游采购较少,因此周内电解钴价格小幅上涨之后,维持僵持运行。 钴盐方面( 硫酸钴 及 氯化钴 ):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硫酸钴 现货报价小幅上涨,截至12月29日, 硫酸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3.15~3.2万元/吨,均价报3.175万元/吨,较12.22日的3.15万元/吨上涨250元/吨,涨幅达0.79%。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氯化钴 本周报价在12月26日当天上涨500元/吨之后持稳,截至12月29日, 氯化钴 现货报价暂稳于3.85~3.9万元/吨,均价报3.875万元/吨,较12月22日涨幅达1.31%。 钴盐基本面方面,据SMM调研显示,供给端,冶炼厂开工率维持偏低且由于冶炼厂前期多低价去库,冶炼厂库存较少;而需求端,动力及数码需求均表现平淡,市场维持刚需采购。 因此,综合而言,因钴盐市场价格反弹,在下游“买涨不买跌”的情绪推动下,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而钴盐厂受询盘增加的影响挺价情绪凸显,然下游需求较弱,难以接受高价钴盐,因此周内钴盐成交略显清淡。 预计下周,市场供需格局难有改变,钴盐现货价格或维持僵持运行。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四氧化三钴 价格继续持稳,截至12月29日,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12.5~12.8万元/吨,均价报12.65万元/吨,与12月22日报价持平。 基本面来看,据SMM调研显示,供给端,冶炼厂开工率维持偏低态势。从下游需求端来看,钴酸锂需求表现平淡,企业多以刚需补库行为为主。此外由于钴盐价格上行,因此四氧化三钴企业在成本支撑下衍生一定的挺价情绪,但下游接受意愿有限,因此实际成交并未拉涨,四氧化三钴本周现货价格得以维持僵持运行。 消息面上,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警告,由于俄乌冲突推高了全球金属价格, 预计镍、钴、锂、铜和其他电动汽车电池必需的金属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据悉,IMF的专家参考了国际能源署此前的预测,即到2030年,铜的需求将增长1.5倍, 镍和钴的需求将增长 1 倍 ,锂的需求将增长6倍,并以其为背景讨论了全球金属格局的可能情况。 在报告中,IMF指出特殊金属地域依赖的问题,其表示,由于特殊金属的矿藏集中在特定地区的少数国家,如刚果就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二的钴供应。这导致全球化生产依赖于脆弱的供应链,资源短缺的风险加剧。 作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洛阳钼业近日表示,目前KFM铜钴矿处于一期项目阶段,TFM铜钴矿生产建设如预期推进。据悉,公司拥有TFM混合矿项目初始投资21.24亿美元,新增年处理矿石量总计1,240万吨,年均新增20万吨铜金属和1.7万吨钴金属。截至2022年底,TFM铜钴矿铜储量约789.48万吨,品位约2.84%,钴储量约82.26万吨,品位约0.30%,公司KFM铜钴矿中钴金属储量的平均品位1.19%,资源禀赋优异,成本位居行业领先地位。2022年,铜钴板块营业收入97.48亿元,营业成本51.84亿元,毛利率46.82%,在矿业板块的毛利占比为43%。 公司前三季度,钴产品产量达3.73万吨,同比增长143.89%,销量2.38万吨,同比增长94.96%。且在2022年,公司主要矿产品产量均超额完成2022年度任务目标,其中刚果(金)TFM铜钴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刚果(金)铜、钴产量分别为 254,286 吨和 20,286 吨,同比分别增加约 22%和 10%。
12月29日,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金能源”)申请股票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 资料显示,凯金能源是国内知名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专注于人造石墨和复合石墨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类电池、消费类电池以及储能类电池等领域。 自2012年设立以来,凯金能源紧跟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时代契机,深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先后在广东、浙江、内蒙古、江苏、青海、贵州等地搭建生产研发基地和销售网络。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人造石墨及复合石墨)销量分别为8.97万吨、11.34万吨和5.14万吨,公司产品销售规模持续处于国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前列。 此外,凯金能源成立了具备专业知识和研发经验的硬碳开发团队,搭建了多种硬碳开发小试平台,开发出了高容量树脂基硬碳、倍率型生物质硬碳以及低成本型煤基三种工艺路线。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已获取8项硬碳负极相关发明专利。目前公司已实现硬碳产品出货,部分硬碳产品在2023年面市的部分钠离子电池车型上得到应用,成功实现公司钠离子电池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始终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工艺提升,拥有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与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强化技术优势和产品创新。截至2023年11月末,公司取得授权专利221项,包括74项发明专利和147项实用新型。 通过十余年精耕细作及行业积累,凯金能源已在全球市场中与业内知名客户建立密切合作。在国内客户方面,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天津力神、蜂巢能源等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客户已覆盖动力电池领域国内排名前十中的多数锂离子电池厂商。在海外客户方面,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已经进入松下、LG、Kokam、LEJ等知名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并实现批量供货。
早在2016年开始,为充分保障未来产品的顺利推进,特斯拉、宝马、戴姆勒、大众等车企便开始涉足动力电池领域,加强对产业链的掌控。 2020年以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叠加疫情影响,全球动力电池供货趋紧,其中不乏有车企高层为了拿到电池保障生产蹲守电池厂。同时,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动力电池成本也持续上涨,甚至有车企表示,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高达60%,为应对动力电池供应焦虑,提升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整车厂密集发布自研自造动力电池计划。 2023年年末,电池网梳理发现,比亚迪、长城汽车、蔚来、吉利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理想汽车、中国一汽、奇瑞集团、上汽集团、江淮汽车等国内整车厂自研自造动力电池计划正逐步落到实处。 说到整车厂造电池不得不提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已超600万辆。其中,2022年-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超越特斯拉卫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不包括腾势)已追上特斯拉。而在电池领域,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早在1996年便已开始了自研电池生涯。 从电池网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动力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信息来看,2017年比亚迪拆分电池业务为“弗迪”品牌,动力电池高速发展,刀片电池带动磷酸铁锂市占率快速提升。目前,公司电池产能分布在惠州、深圳、青海、西安、重庆和长沙等二十多个基地,现有产能约263GWh,规划2025年达到625GWh。客户方面,弗迪电池100%自供比亚迪的同时,公司加速拓展外部客户,已成功开发长安汽车(福特)、一汽红旗、东风汽车等国内客户,Tesla、丰田、PSA等海外客户。 最新数据显示,1-11月,比亚迪在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94.48GWh,占比27.81%。1-10月,比亚迪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以87.5GWh蝉联第二,同比增长66.5%。 电池网还注意到,今年11月底,比亚迪制造的大于35kg大型动力锂电池包搭乘顺丰航空公司航班顺利抵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实现了国产大型动力锂电池包首次航空运输出口。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脱胎于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蜂巢能源于2018年从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事业部独立出来,从“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动力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信息来看,蜂巢能源总部位于常州,拥有盐城、南京、成都、遂宁、上饶、湖州、马鞍山和德国萨尔州等多个生产基地。截至2023年上半年,蜂巢能源有效产能为26.9GWh。 蜂巢能源主要配套客户包括长城汽车、零跑汽车、合众新能源等。订单方面,蜂巢能源已在欧洲累计获取超20GWh的储能订单,还接连获得欧洲某大型OEM厂商90GWh大单,以及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近5.48GWh的PACK电池包订单。 最新数据显示,1-11月,蜂巢能源凭借7.18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国内第七,其中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国内第六位。今年12月底,蜂巢能源泰国工厂首款电池包下线,将搭载长城欧拉好猫泰国版上市,预计明年一季度批量供货。 12月17日,蔚来CEO李斌直播实测蔚来首款150kWh超长续航车载动力电池的续航表现。据悉,这款全新的150kWh电池包是蔚来自研的半固态电池,于2021年的NIODay上发布,能量密度达到了360Wh/kg。 12月14日,吉利旗下极氪正式发布了首款自研电池——金砖电池。金砖电池为800V磷酸铁锂电池,整包安全系数比以往电池包有大幅提升,最高充电倍率4.5C,充电15分钟续航可增加超500km,3秒脉冲放电倍率16C,-10°C低温环境快充速度提升25%。 12月12日,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同时,弹匣电池2.0新突破——P58微晶超能电池下线。广汽埃安成为全球极少数实现电池全栈自研自产的主机厂。电池网还注意到,2026年,全固态电池将在因湃产线量产,并率先搭载于昊铂品牌车型。 同在动力电池生产领域,广汽集团投资还包括巨湾技研、时代广汽等。巨湾技研自2020年成立以来聚焦极速快充电池的研发,今年10月30日,巨湾技研的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建成投产。时代广汽项目于2021年8月正式投产,截至2022年底,时代广汽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1亿元,全年产销达17.56GWh。 长安汽车动力电池规划速度同样可喜!11月17日在广州车展期间,长安汽车发布动力电池规划和电池品牌“金钟罩”,11月24日,长安汽车发布了落地成果——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迎来首款电芯产品下线,首款87Ah标准电芯是长安金钟罩电池的标准电芯之一,将搭载在启源、深蓝等多个长安汽车旗下的电动车品牌上。今年12月,长安汽车在接受调研时称,公司已组建了先进电池研究院,拥有电池研发人员1200余人,未来,还将投入100亿元资金,到2024年电池团队达到3000人。 产品布局上,长安汽车在电芯方面,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50-80GWh的电池产能。长安汽车正向开发领先的固态电池,从2025年开始逐步量产应用,2030年全面普及应用。此外,公司正在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芯设计,力争在2035年实现搭载应用。 2023年11月消息,理想汽车首款纯电MPV车型MEGA开启盲定,车型搭载理想-宁德时代麒麟5C电池。5C超充电池是理想和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麒麟电池的结构来自于宁德时代,但电芯的独特设计、专门材料则是理想汽车1000人电池团队自己做的。据悉,MEGA将于2024年2月初开始量产,并于同月下旬开始交付。 据“长春新闻”10月9日消息显示,中国一汽和比亚迪合资成立的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目前主体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其中,电池包生产车间已具备量产能力。据悉,项目预计总投资180亿元,项目一期明年三月投产后可为近2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刀片电池。 9月28日,奇瑞集团旗下得壹能源锂电子动力电池项目通线仪式举行,项目拟建设20GWh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计划投资100.04亿元。该项目规划至2026年底,建设完成数字化智能化电芯工厂、标准化模组PACK工厂、全自动高效成品库、现代化检测中心、综合办公区和相关生活配套区,将进行方形和圆柱电芯、模组和PACK生产。资料显示,得壹能源成立于2022年3月,由奇瑞新能源和芜湖奇瑞科技分别持股44.44%和22.22%。 上汽集团在今年也密集披露动力电池布局动态:7月6日,上汽集团在微信公众号宣布,上汽集团与清陶(昆山)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由双方共同研发的长续航固态动力电池,续航将达到1000公里以上,明年就能量产并率先在上汽自主品牌新款车型上使用。7月15日,上汽集团旗下柳州赛克,与青山实业旗下瑞浦兰钧合资的瑞浦赛克20GWh动力电池项目提前半年实现预定进度,正式投产。10月23日,上汽集团郑州新能源电池工厂开工奠基仪式在河南郑州基地举行,项目总投资20亿元,规划30万台套动力电池产能。 江淮汽车作为一家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基于圆柱电芯开发了蜂窝电池技术。2023年6月,江淮汽车基于DI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钇为3正式开启全球预售,车型搭载零热扩散蜂窝电池与全球首款九合一电驱动系统。据悉,在2022年9月6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弗迪电池和浙储能源就动力电池的合作事宜签署合资框架协议,四方计划共同投资设立一家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工厂并开展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公告显示,合资动力电池生产项目生产规模为10GWh-20GWh,产品主要用于商用车等市场。 …… 整车企业自造电池是趋势,从上述梳理整车厂布局情况来看,众车企在自研自造动力电池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坚定。不过,动力电池是重资产行业,入局企业还要考虑如何平衡巨额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例如,蔚来电池研发团队于2021年开始组建,按照李斌的最初规划,蔚来150kWh电池计划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不过至今未能实现。李斌解释称,之所以推迟自制电池项目,是因为公司在评估该项目时,发现看不到其在三年内能改善毛利率的可能,所以决定选择另外的方法制造电池。 此前,针对“小鹏汽车计划自研电池”的传言,小鹏汽车方面表示,“没有电池自研相关计划。公司目前坚定聚焦汽车主业,控制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此前更新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纳入EVTank统计范围的全球46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2383.6GWh,其中78.8%的产能来自中国国内。到2026年年底,全球46家纳入统计范围内的企业的规划合计产能将达到6730.0GWh,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实际产能增长182.3%。 从实际需求量来看,EVTank在白皮书中预计,2023年和2026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096.5GWh和2614.6GWh,全行业的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从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随着行业产能的快速扩张,整个动力(储能)电池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指标堪忧。 2023年,即将结束,电池新能源产业卷技术、卷产能,卷度空前。前有电池厂大力扩产动力电池产能,后有整车厂电池项目落地,可以预见,未来动力电池领域竞争毫无疑问将更加激烈。
大亚圣象表示,为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实现双轮驱动发展,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建设、运营经验和资金优势,计划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投资新建年产12万吨厚度低于0.5mm铝板带和4万吨电池箔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1.4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20个月。项目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项目的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年产12万吨厚度低于0.5mm铝板带和4万吨电池箔项目。 2、项目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新山铝产业示范园区。 3、项目投资金额:项目总投资约21.4亿元(最终投资金额以项目实施后实际情况为准)。 4、项目建设期:建设周期为20个月(最终以项目建设实际进度为准)。 5、资金来源: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6、项目规划及发展前景 (1)该项目拟占地约300亩,总投资约21.4亿元,项目建设期20个月,分两期实施:一期为新建年产12万吨厚度低于0.5mm铝板带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二期为新建年产4万吨电池箔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2)市场方面,铝板带具有质轻、耐蚀、易加工、表面美观等优点,铝板带消费领域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主要包括建筑、包装容器、交通运输以及铝箔毛料等。2022年我国铝板带总产量1380万吨(其中,铝箔坯料产量为570万吨,占铝板带总产量的41.30%)。受益于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铝板带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电池箔下游消费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数码电子产品三大领域为主。近年来,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能源替代迫在眉睫,动力电池的发展进入爆发期。全球能源系统正在从传统的火力发电加速转变为以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主要国家在储能领域全面发力,将带来储能电池市场高速发展的格局。政策方面,国家已出台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鼓励电池箔等铝加工项目建设,为铝板带及电池箔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指明了方向。2021年由国家工信部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明确提出将高性能动力电池铝箔列为重点新材料。2022年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明确将锂电池电极用铝箔列为鼓励项目。《广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传统有色金属铝、铜深加工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3,000亿元……在汽车用铝、交通用铝、电子用铝、航天航空用铝、建筑用铝、高品质铝合金粉末、高纯铝等行业着重发力,重点完善上游配套产业,延伸下游产业,建设中国—东盟新兴铝产业基地、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综上,铝板带和电池箔行业面临良好的国家政策环境,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公司本次投资新建铝板带和电池箔项目具备可行性。 未来可能发生关联交易的相关安排 由于铝板带的品质对下游产品的成品率及产能利用率起决定性作用,国内铝箔企业所需板带大多自产自用。高质量铝板带在外销市场十分紧缺,只有技术实力雄厚、产品质量顶尖的少数企业能够外销优质铝板带。公司控股股东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亚集团”)一直专注于铝箔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软包箔、电容箔和电池箔等。大亚集团并无自有配套的上游铝板带生产线,上市公司铝板带项目投产后,大亚集团有可能向公司采购铝板带以满足其生产所需,从而有可能构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 应对措施:公司将①从业务协同、共赢发展、权益保障等多角度审慎分析与控股股东开展上述交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②若确有必要开展相关交易,严格遵循市场化原则,采取目前市场通行的“销售价格=电解铝+加工费”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依法签订相关协议;③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切实保障公司及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非关联股东的合法权益。
SMM12月29日讯,2023年对于隔膜行业来说无疑是开始转变的一年,随着上游产能扩张的速度逐渐赶上下游需求端的增速,此前相较其他电池主材而言过的还算尚可的隔膜行业,今年也逐步受到了行业增速放缓、供需关系转变的影响。 从全年的维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隔膜行业开年遇冷。受到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在2022年底完全退坡的影响,产业链电池、车企等环节均储备有大量成品电池及汽车整车库存,而这导致2023年Q1来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提前透支,短期行业去库压力较大,产业链下游对隔膜需求下滑严重,也因此一季度时,部分厂家停减产、产线检修时有发生,隔膜整体开工,排产相较2022年Q4回落明显。但二季度中后期正值部分车企半年报公告期及下游经销商考核期,叠加储能市场正值630冲量,下游电芯排产上行明显,对隔膜需求亦有上行,供需两端发力,推动隔膜产量逐步回暖。 下半年,下游动储需求较上半年有所回暖,部分隔膜大厂产线集中释放,行业总产能快速上行,但隔膜市场供需呈现结构性分化局面,其中干法隔膜方面因储能端的需求的持续上行,部分电芯厂出于降本考虑由湿法向干法进行工艺切换,带动干法膜需求快速上行,致使三季度干法膜一度呈现供应紧张状态,推动隔膜整体排产、开工小幅走高。而湿法方面则开工相对稳定,多数企业随下游电芯端订单排产走高,排产稳定增长。 但至四季度时,隔膜市场由于终端方面动力及储能市场放量进度均不及此前市场预期,且部分大厂产能持续释放,干法隔膜此前供需短缺的状况已有所缓解,考虑到后市隔膜市场供需逐渐由此前的偏紧向宽松过渡,下游对隔膜后市存降价预期。此外,三季度中期开始,锂盐、正极等主材价格持续下行,部分下游电芯厂在已备有一定库存的情况下,为规避后续的库存减值风险,采取收缩策略,对隔膜采购逐步谨慎,部分电芯厂砍单、停止提货等普遍存在,致使部分隔膜企业采取产销匹配策略,行业排产增速逐步放缓,市场情绪转淡。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大电芯厂年协、招标的逐步落实,市场对于隔膜行业明年内卷加剧、大幅降价的预期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而在这种情况下,为获得竞争优势与成本优势,部分隔膜厂商对国产设备、材料的重视程度加深,逐步开启推进实验、验证,或将推动行业国产化程度再迎提升。但无论怎么样,明年,对于隔膜行业来说,可能将会是更加艰难的一年。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查看SMM铅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12 月 29 日讯:据 SMM 调研,本周( 12 月 23 日— 12 月 29 日) SMM 五省铅蓄电池企业周度综合开工率为 66.58% ,较上周环比下滑 4.51 个百分点。 据调研,本周为 2023 年最后一周,铅蓄电池市场放假氛围较浓,一方面是年末大型企业处于关账盘库状态,部分企业出现短期减停产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元旦假期临近,铅蓄电池企业多计划放假 1-3 天不等( 12 月 30 日至 1 月 1 日),若在 12 月底进行盘库减产的企业,元旦则不放假。当前铅蓄电池市场终端消费差异较大,汽车蓄电池企业订单较好,部分企业已达到满产状态,同时该类电池经销商普遍计划在 1 月份进行春节前惯例备库,企业生产预期稳中有升。而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市场消费低迷,部分蓄电池企业由于成品库存偏高,工厂已处于减产状态,下周在元旦假期影响下,蓄电池企业周度开工率或继续下滑。 》查看更多SMM铅产业链数据库
1、光伏电池的未来标杆? 钙钛矿是钛酸钙矿物质以及包含钛酸钙分子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如果基于光伏层面通俗的讲,以ABX3为化学形式的正八面体结构金属卤化物可以被称为“钙钛矿(形式的)材料”(图1.)。钙钛矿材料具备高光电系数、长载流子扩散长度、可人工合成等特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钙钛矿材料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构成的太阳能电池。 图1.钙钛矿结构图 光伏钙钛矿电池是一种全新的光伏化合物电池,实验室的理论证据多次证明光伏钙钛矿电池具备明显的“跨代(第三代)”和“革新”可能性。相较于以单/多晶硅为原料的传统光伏P型和N型电池,光伏钙钛矿电池的实验室理论数据具有很强的光电转化效率竞争优势。2023年12月7日,湖北珞珈实验室王植平课题组单结钙钛矿电池实验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2.9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23年7月单结钙钛矿电池创造了26.1%的光电转化效率。 2、现实和人们预期的差距? 即使钙钛矿电池的实验室理论优势非常明显,但距离大规模产业化的实现仍然具有相当长的距离。产业化制造钙钛矿电池有三大现实难点:第一,研发周期长,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研发阶段尚处实验阶段,理论化仍然是市场最主流的声音;第二,竞品价格低,PERC电池的产业化成熟,虽有被N型TOPcon电池和XBC电池取代的风险,但其成本优势已经足够成熟;第三,应用场景和实用性有待考证,理论应用场景包括了集中式电站、分布式电站、大楼外墙,实用性证据缺口很大。 3、何处是出路? HJT异质结电池作为另一种化合物光伏电池,在与钙钛矿电池结合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光电转化效率优势,而这种结合生产的电池也成为了理论上最具备产业化实践可行性的选择方向。根据现有报道,谭海仁团队将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至26.4%;NERL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实验室叠层钙钛矿电池的理论光电转化效率达到了33.2%。如果叠层钙钛矿电池能够实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将降本转向或许将成为具备震撼市场的新一代光伏产品。 图2. 钙钛矿叠层电池 图片引用自东方证券。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