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9

  • 嘉元科技: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已供货5家头部电池企业

    嘉元科技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在固态电池用铜箔领域已取得商业化进展,目前其相关产品已匹配5家头部电池企业的供应。 据介绍,嘉元科技固态电池用铜箔产品,除了可用于新能源车,还可用于低空经济场景。例如,采用其耐高温铜箔的固态电池,已搭载于头部厂商发布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上进行测试。 技术方面,资料显示,嘉元科技于2024年推出高比表面拓界铜箔,以突破固态电池负极集流体固固界面接触面积不足及界面阻抗瓶颈;推出的特种合金铜箔,以缓解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负极集流体,在高温、高电压下的结构失稳与界面失效问题;2025年,其推出了双面镀镍铜箔,以期解决固态电池负极集流体不耐高温、不耐腐蚀的难题。 扩产方面,近日,嘉元科技与宁德时代合建的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高性能铜箔建设项目,一期工程3号车间,第一条年产1.25万吨铜箔生产线,已进入投产阶段;第二条年产1.25万吨生产线安装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 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材料之一,固态电池用铜箔领域正加速实现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不仅是嘉元科技,诺德股份、铜冠铜箔、安迈特科技等头部材料企业,也都在积极布局该领域。这些企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推动锂电铜箔、复合铜箔在界面阻抗、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等关键指标上不断突破,从而为固态电池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

  • 冲刺400Wh/kg!新一轮航空级电池“竞赛”开启

    作为电动飞行器的“心脏”,目前动力电池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业发展的上限。相应的,电动飞行器也对电池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动飞行器企业订单、合作、取证“三箭齐发” 近期,国内多家电动飞行器企业公布其产业化进展。其中,飞行器订单、产业合作接踵而至,海外地区适航认证也有望提速。 订单方面,6月20日,亿航智能获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区41架EH216-S eVTOL订单,产品将被用于低空观光、应急响应、交通管理等场景。 6月12日,广汽高域飞行汽车GOVY AirCab公布不超168万元的预定价格。在低空文旅出行领域,该公司计划今年启动粤港澳示范运营,2026年底开启交付。 合作方面,6月22日,小鹏汇天与青岛青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方,签约相关合作框架,以培育“低空+文旅”等新业态。 6 月19 日,亿航智能与安拉科技签署相关合作,双方将推动亿航智能eVTOL系统和地面配套设施,与安拉科技通过认证的空域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整合集成,共同打造支持复杂空域合规运营的系统解决方案。 同日,亿航智能还与阿根廷国家航空航天制造商“圣马丁准将”阿根廷国家飞机制造公司(FAdeA)签署相关合作,双方将聚焦于亿航智能EH216-S eVTOL未来在阿根廷及拉美地区的适航认证、本地化生产及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6 月18日,沃飞长空与东方希望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布局城市空中载人交通运营、eVTOL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通过沃飞AE200为代表的 eVTOL 产品,打造“天府机场-市区”的低空航线。 值得一提的是,6月15日,沃飞长空华东区域总部“落户”杭州市萧山区。6月13日,中国一汽飞行汽车总部“落户”深圳市大鹏区,此前红旗天辇1号飞行汽车已在多个展会亮相。这也意味着,各地正携手头部企业,抢占未来低空经济制高点。 航空级电池商业化加速 随着低空经济产业加速落地,电动飞行器电池需要具备,比车规级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倍率的充/放电能力,并满足航空级安全性和适航标准。近段时间,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透露其飞行器电池商业化进展,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6月,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国轩高科将为后者EH216系列航空器量身定制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采用国轩高科最新研发的46系列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圆柱电芯。 孚能科技在近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其半固态电池目前已获得美国头部eVTOL企业,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包括小鹏汇天),以及上海时的、吉利沃飞等多家低空电动飞行器企业的认可。 资料显示,孚能科技量产装机的第一代eVTOL用半固态电芯,能量密度达285Wh/kg,SOC10%~80%充电20分钟,实现最高7C长脉冲功率,-20℃低温容量保持率90%;其第二代eVTOL用半固态电芯即将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能量密度提升至320Wh/kg,快充时间缩短至15分钟,长脉冲功率高达10C;其第二代Plus版eVTOL用电芯预计将于2026年量产,能量密度也将大于350Wh/kg;其第三代eVTOL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将达400Wh/kg,当前正在有序开展各类测试。 另外,孚能科技无人机专用半固态电芯也将逐步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从而构成其低空动力解决方案矩阵。 亿纬锂能在低空飞行器领域技术路线明确:针对320Wh/kg以下的需求,亿纬锂能将采用圆柱电池技术路线;针对320Wh/kg及以上的需求,将采用软包电池技术路线,推动电池从液态技术向固态技术迭代。 瑞浦兰钧近期发布的问顶eVTOL超高镍电芯,专为低空飞行器设计,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31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270Wh/Kg,整机续航里程可达300km。 据介绍,该款电池支持6C峰值放电,即使在30%SOC下,仍可120S持续放电;其采用问顶技术、低阻抗固液界面、高安全高镍化学体系技术,以降低电池故障风险,从而提高安全性;通过新型轻量化金属壳体+厚度梯度型顶盖创新设计,使电池减重约40%,可满足飞行器轻量化要求。 客户方面,瑞浦兰钧与御风未来已达成eVTOL能源解决方案层面的深度合作。 欣旺达研发并量产的“欣•云霄1.0”,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超320Wh/kg,被搭载于百公斤级飞行器上,已完成百公里飞行验证;今年5月,其发布的“欣•云霄2.0”航空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超360Wh/kg,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出行、农林植保等低空场景。 同时,欣旺达研发的飞行器用大圆柱电池,采用高镍高硅化学体系,轻量化结构设计,可实现10分钟补能80%SOC,从而提升飞行器使用效率,可缓解用户充电焦虑。 整体看,随着飞行器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对于低空经济,特别是eVTOL长距离载人安全飞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电池企业正加速向400Wh/kg高安全电池的阶段性目标迈进,以推动低空飞行器续航里程与安全性的同步提升。 从产业链协同角度来看,电池中国认为,低空飞行器对电池核心性能的要求,将加速电池核心材料迭代和规模化应用。 例如,高镍正极、固态电池导电剂,可以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硅基负极因4200mAh/g理论克容量优势,配合多孔碳等技术突破,可进一步提升电芯能量密度;通过使用固态电解质,有望大幅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因此,材料创新,未来或将驱动飞行器电池技术实现新突破。

  •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寻求在9月30日前终止电动汽车税收优惠

    据外媒报道,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近日提出税收预算法案修订案,计划提前终止现行的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政策。根据这份最新提案,针对新电动车销售及租赁的每辆车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政策将于今年9月30日正式取消,同时每辆二手电动汽车最高4,000美元的抵免优惠也将同步终止。 按照提案规定,新车税收抵免将在提案生效后180天后终止,而二手车优惠则额外设置了90天的过渡缓冲期。值得注意的是,提案一旦生效,将立即取消对不在北美组装且不符合其他要求的租赁车辆的税收抵免资格。 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提出的另一版本提案则建议采取不同的过渡方案。众议院版本主张将7,500美元的新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延续至2025年底,对于尚未售出20万辆电动车的车企,该政策可进一步延长至2026年底后全面终止。 这一政策转向标志着共和党人对电动汽车态度的重大变化,与前总统乔·拜登(Joe Biden)政府推动电动车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方针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期,共和党人已在多个层面针对电动汽车发起政策攻势。除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外,参议院提交的提案还包含其他重要条款。其中最具争议的是拟取消对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标准不达标的处罚,这一条款被认为是在为传统燃油车生产商松绑,降低其转型电动化的合规压力。 另外,参议院提交的提案还规定,在2028年前,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新车的贷款利息可享受免税优惠,但对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个人纳税人将设置阶梯式退坡机制。 另外,在参议院法规专家作出裁决后,共和党人最终撤回了要求美国邮政总局(USPS)废弃数千辆电动车及充电设备的提案条款。目前USPS拥有7,200辆电动厢式车,包括福特电动版全顺及Oshkosh Defense公司特制的新一代配送车辆。该机构曾警告称,若强制报废这些电动车,将造成1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 总投资7.6亿!内蒙古乌海这一固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开工

    据“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消息,6月26日,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市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固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开工。 据介绍,中绿电(乌海)储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固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规划工业用地面积6.668834公顷,规划建筑面积2437平方米,总投资7.6亿元。项目计划建设固态磷酸铁锂储能电站及配套升压站,建成后将具备独立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的能力,预计2025年12月并网投产,届时将有力推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 初始产能约10GWh!特斯拉北美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厂即将完工

    6月29日,特斯拉海外官方分享简短视频宣布称:“我们在北美的首家LFP(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工厂即将竣工。” 追溯来看,2024年2月1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扩建其内华达州斯帕克斯(Sparks)的电池工厂,以便将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LFP)供应链引入美国。 彼时消息称,特斯拉将从其中国供应商宁德时代(300750)购买闲置设备来生产电池,初始产能约为10GWh。不过,该工厂依然由特斯拉100%掌控,并完全承担其建设成本,宁德时代人员除了帮助调试设备外不会参与其中。

  • 初期6.9GWh!后续扩产至15GWh!宁德时代印尼电池工厂开工

    据外媒报道,6月29日,宁德时代(300750)位于印尼的合资工厂项目正式开工,印尼总统和能源部长出席奠基仪式。 消息显示,该工厂初期产能为6.9GWh,预计将于2026年底建成投产,后续将逐步扩产至15GWh。 据悉,2022年,宁德时代公告,为保障上游关键资源及原材料的供应,拟与合作方在印尼共同投资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合资建设项目包括镍矿开发项目、火法冶炼类项目、湿法冶炼类项目、电池回收项目、电池材料项目和电池制造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59.68亿美元,项目建设期为5年。 2024年10月,宁德时代与印尼IBC(由四家印尼国有企业组成的财团)成立电池电芯制造合资企业,双方承诺投资11.8亿美元,建设年产能15GWh的电池厂。该项合作是宁德时代和IBC共同投资60亿美元在印尼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的一部分,项目覆盖电池产业的上下游业务。 此外,目前各方还在商讨在该工厂增设光伏储能电池产线。据印尼能源部长称,如果获得批准,总产能可能增至40GWh。

  • 1.4GWh!南都电源斩获印度最大单体储能项目大单

    南都电源(300068)6月28日消息显示,日前,公司与印度某知名大型独立发电运营商签署储能订单,为其位于印度的一大型新能源光伏项目,供应1.4GWh的储能系统,该项目是印度最大的单体储能项目之一。 此前,南都电源在调研活动中介绍,公司从2008年开始销售储能产品,2010年批量上市,2014年开始面向海外市场销售,参与大小储能电站建设近500个,行业经验丰富,是全球行业标准起草参与者,行业地位明显。2025年公司将继续发力进行业务拓展。截至目前,已签未发订单国内约13亿元,海外约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4月23日晚间,南都电源公告,为深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及知名度,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同时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项。公司表示,启动港股上市的核心目标将聚焦于海外市场的深度布局、国际业务版图的拓展以及境外运营资金的补充。

  • 一边忙停项目 一边频接大单!磷酸铁锂赛道为何两极“沸腾”

    自今年年初,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占比首超80%以来,其与三元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就始终保持二八开格局,三月占比更是一度超过83%,风头一时无两。 就在磷酸铁锂电池强势坐稳“头把交椅”的同时,上游材料领域却呈现出“分裂”图景:一边是部分新建或现有磷酸铁锂相关材料项目停工、暂缓的消息频传,另一边则是头部电池厂商的订单公告纷至沓来。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成为当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停工”与“接单”并行,矛盾? 近日,又有磷酸铁锂项目被叫停! 6月24日晚,川金诺公告,拟将两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合计45,475.97万元变更至“川金诺(埃及)苏伊士磷化工项目”,投资主体及实施方式、实施地点亦将发生变更。 退出锂电,出海磷化工,川金诺此举,业内众说纷纭。有人持支持观点,认为规避红海市场风险,悬崖勒马磷酸铁锂项目是明智之举;也有人存怀疑态度,认为其或就此错失新能源长期机会,技术储备闲置可能削弱转型潜力。 而对于叫停原因,川金诺自有一套基于成本与技术的现实考量。其表示,由于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及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公司经过审慎判断,主动控制了产业建设进展,截至目前市场竞争仍旧激烈,且磷酸铁锂属于公司新布局产业,相较于公司传统磷化工产品而言,公司尚缺乏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6月2日,中核钛白也叫停了“年产50万吨磷酸铁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同于川金诺叫停磷酸铁锂项目的原因,中核钛白的理由似乎更出于对产能忧虑。 中核钛白表示,磷酸铁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受下游行业大规模扩张、产品地方销售政策等因素影响导致供应紧张,销售价格大幅上涨,项目建成后的原材料供应效率及成本控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低于预期。 数据显示,2024年,中核钛白磷酸铁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不到2%,远低于其钛白粉产品约83%的产能利用率。 不只川金诺和中核钛白,今年以来,金浦钛业还宣布退出百亿级磷酸铁锂相关项目,在此之前,龙佰集团、惠云钛业等多家企业也已先一步叫停了部分磷酸铁锂相关项目。 然而,电池网注意到,与这边叫停项目、退出布局截然不同的是,一位锂电材料业内人士对于当下高端磷酸铁锂生产盛况的描述:“华中地区某头部企业的第四代磷酸铁锂产线都干‘冒烟’了。” 产线连轴转的背后,是部分磷酸铁锂企业接单接到手软。 在战略入股富临精工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后,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工在6月再签协议,拟5亿元预付款再锁江西升华磷酸铁锂42万吨。而在此之前,万润新能还接到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大单,约定2025年5月-2030年预计总供货量约132.31万吨;龙蟠科技亦与宁德时代签订年度采购协议,约定2025年度采购上限设为70亿元。 除了宁德时代,今年1月、5月和6月,龙蟠科技还先后收到Blue Oval(福特电池工厂)、楚能新能源和Eve Energy磷酸铁锂5年采购大单,后面两家合同总销售均预计超50亿元;4月,丰元股份还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就2025-2028年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的采购、共同开发等事宜构建稳定、互信、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困局”与“突围”选择,分化? 一边忙停项目,一边频接大单!市场为何在同一赛道内演绎出如此割裂的景象? 看似矛盾的表象之下,深刻的结构性调整正在磷酸铁锂赛道持续演化。 受益于前些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各路资本疯狂涌入磷酸铁锂赛道,在大量新玩家加入下,规划产能迅速膨胀,远超实际需求增速。随着新能源汽车增速逐步回归理性(尽管仍保持较高增长),叠加储能市场放量节奏的波动,前期过度扩张的产能开始面临消化难题。 供给远大于需求,导致整体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价格战不可避免。与此同时,当碳酸锂吨价从60万元的高位暴跌至6万元时代,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也同步大幅下挫,激烈竞争下,企业利润被极度压缩。 据各大公司此前发布的财报,2024年,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龙蟠科技营收悉数下降,湖南裕能是四家公司中唯一实现盈利的公司,但净利润同比大降62.4%,其余三家公司亏损,但同比亏损收窄。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 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 》的一组数据也可佐证: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的行业总产值为2096.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4.9%,相对于2022年的行业产值高点已经腰斩。 EVTank分析,由于价格大幅度下跌,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值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在此背景下,许多新进入者因高成本产能缺乏竞争力而被迫停工或退出,川金诺、中核钛白、金浦钛业等就属于这类企业。 而当这部分玩家在磷酸铁锂成本线边缘挣扎徘徊时,头部厂商们却已凭借技术迭代构筑起了“抗寒壁垒”。 龙蟠科技推出的第四代高压实铁锂产品,压实密度大于2.6g/cm³,通过“一次烧结”工艺,大幅降低能耗和生产周期,公司已将提高该产品比例列为2025年重点,视其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富临精工高压密磷酸铁锂快充产品凭借性能优势,从第二季度开始实现满产满销,全年整体产能、产量及装车量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回升,磷酸铁锂销售收入随之增加;湖南裕能第四代高压实高容量磷酸铁锂已实现量产,第五代产品已完成实验室开发,正转批量试产;德方纳米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已经实现批量出货,超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高压实密度产品对技术积淀要求较高,目前仅有头部几家企业实现批量出货,多家券商机构纷纷预测,2025年磷酸铁锂市场将进一步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事实也的确如此,优质产能,外加规模优势,磷酸铁锂赛道头部企业能够获得并消化大量订单,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下,也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进入2025年,大单长单不断背后,也均是磷酸铁锂头部企业的优势显现。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磷酸铁锂赛道订单繁荣背后,也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结构性繁荣。 结语: 综合来看,磷酸铁锂市场的“自相矛盾”,其实是产业从疯狂的野蛮生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阵痛期缩影:一边是落后产能的黯然退场,一边是优质产能的订单充盈,这种分化在残酷的竞争法则下日益清晰,市场正挥舞着无形之手,推动资源向高技术、强规模的头部企业加速集中。 未来格局也早可预见,唯有真正掌握核心科技、拥有规模优势并能持续创新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迷雾,最终成为市场整合的受益者。 其实,不只磷酸铁锂赛道,在这场涉及锂电全产业链的淘汰赛中,任何参与者都没有侥幸,要么在技术迭代中向上攀登,要么在产能过剩的泥沼中沉没。

  • 900亿市值巨头落子东南亚!超86亿元加码储能电池布局

    亿纬锂能(300014)再迎大动作! 6月27日晚间,亿纬锂能公告,公司全资孙公司EVE ENERGY STORAGE MALAYSIA SDN.BHD.(简称“亿纬储能马来西亚”)拟以自有资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及/或自筹资金投资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86.54亿元。 公告显示,该项目依托国内制造优势及运营经验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扩建一个储能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期不超过2.5年。 亿纬锂能表示,项目旨在依托国内优势扩大海外产能,满足全球储能需求增长,降低贸易摩擦风险,推动海外业务扩张,提升公司绩效,强化其在锂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与全球化产业布局。 电池网注意到,6月27日收盘,亿纬锂能总市值达919.55亿元。 海外布局方面,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定位覆盖亚洲、辐射全球的多场景锂电池生产基地。服务电动两轮车、工具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圆柱锂电池项目设备已于2024年12月开始进场,年产能达6.8亿只小圆柱电池预计在2025年初实现量产。同时,2024年新增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进一步巩固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在东南亚的供应链枢纽地位。 亿纬锂能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资建设的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进展顺利,项目紧邻宝马集团德布勒森工厂,2024年地面工程已完工,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该项目预计将显著提升欧洲市场交付能力,强化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亿纬锂能还通过“CLS全球合作经营模式”,与北美头部商用车企业合资建设电池产能,聚焦商用车领域。2024年9月,美国区域总部正式启用,标志着本地化运营迈入新阶段。结合在美技术授权与服务网络,公司将深度参与北美能源转型,实现研发、制造与服务的全链条贯通。 储能电池方面,2024年,亿纬锂能出货量达50.45GWh,同比增幅达91.90%。 亿纬锂能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储能项目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支持海外全球交付。海外优质产能为国际一线客户创造价值,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亿纬锂能在储能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此外,2024年12月,亿纬锂能60GWh超级工厂投产,标志着全球储能产业迈入超大容量电芯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电池网还注意到,亿纬锂能正在谋划赴港上市,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6月9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亿纬锂能明确,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上市。

  • VinFast宣布越南第二家电动汽车工厂投产

    据路透社报道,6月29日,越南电动车制造商VinFast启动了其第二家本土工厂的生产,旨在增加平价微型城市车型的产量。而此举正值其全球扩张计划面临延迟之际。 VinFas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新工厂位于河静省中部,初期年产能为20万辆,占地面积达36公顷(约合90英亩)。VinFast母公司Vingroup的首席执行官Nguyen Viet Quang说道:“VinFast河静工厂投产后,将推动VinFast实现年产100万辆汽车的目标,以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VinFast已设定在美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市场建厂的目标。然而,该公司在全球扩展中遇到了需求减弱和激烈竞争等挑战。据悉,VinFast去年宣布,其美国工厂的运营将延迟至2028年。该公司此前还称,其在印度的组装厂预计将于下月投入运营。且该公司预计到今年10月份在印尼开设工厂。 当前,VinFast设定了2025年交付20万辆汽车的目标。今年前五个月,VinFast销售了约5.6万辆汽车(主要在越南本土市场)。去年,VinFast的全球销量为97,399辆汽车,其中87,000辆的销量是来自越南本土市场。在该公司2024年的销量中,超过一半的车辆是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售出,主要是得益于其免费充电计划的延长和缩短保险索赔时间的措施。未来,VinFast的零售客户将能够使用该公司的免费充电服务,直到2027年6月30日。 另外,今年6月份,VinFast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其净亏损达7.124亿美元,较上一季度的13亿美元亏损有所收窄,但比去年同期扩大了20%;营收同比激增150%至6.56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VinFast宣布从本月起下调11款车型的价格,降幅在2%至14%之间,并将逐步淘汰电动汽车电池租赁服务。报道称,此次降价是为了降低客户因被强制购买电池而增加的初始成本,折扣最大的是该公司的高端车型VF 9 Eco,将降价1.81亿越南盾(约合7,050美元)。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