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47个
5月25日,比亚迪与印尼政府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探索中国和印尼之间包括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潜力。 印尼海事事务与投资协调部部长Luhut Panjaitan表示:“这份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反映了在未来逐步实现印尼电动汽车战略计划方面的重要性,政府的目标是发展电动汽车生态系统,以实现成为东南亚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目标。” Luhut还表示:“我们赞赏比亚迪进一步探索这一机会的举措。印尼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在岸上建设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地理位置,我相信印尼拥有发展该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关键要素。通过利用印尼的优势并向电动汽车行业过渡,印尼可以为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比亚迪是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品牌,目前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并在亚洲和欧洲持续增长。自1995年成立以来,比亚迪的业务也扩展到50多个国家,在全球拥有超过22万名员工。 2022年,比亚迪以超过185万辆的销量和18.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比第二名特斯拉多出了50多万辆,较2021年创纪录的593,745辆实现了快速增长。 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市场份额为20.4%,领先于第二名特斯拉(16.5%)。在榜单前10中,比亚迪车型占据了五席。 SMM将持续关注印尼的产业发展,并及时发布最新信息。 温馨提示:由SMM主办的 2023SMM印尼镍钴产业链大会 将在印尼·雅加达·香格里拉酒店举办,5月30日Luhut等将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会议,并在现场带来“释放潜力--自由贸易和动力汽车税收抵免:印尼在全球镍和电池市场中的角色”的主题发言。 敬请关注本次会议! 》查看2023SMM印尼镍钴产业链大会详细日程
美国政府在能源转型上找到了新的方向,力求让各个公共部门都能拥抱绿色。 美国能源部长Jennifer Granholm周三表示,支持白宫制定规则,要求美国军方在2030年前部署全电动车队。她还对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参议员们承诺,相信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而根据美国国防部去年公布的气候战略,其提出在2030年将该部门的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减少50%,并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 此外,国防部承诺将在2027年前建立全电动轻型非战斗车队,在2035年建立全电动非战斗车队,并到2050年实现全电动战斗车队的建设。 Granholm称,相信美国军方可以做得更好,也认同这样做可以帮助美国实现能源安全。她指出,美国需要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俄乌冲突已经是一个警示。她还补充称,美国可以在实现能源独立方面成为全球翘楚。 然而参议员Joni Ernst却反驳称军用电动车对是昂贵且不可靠的想法,将耗资数十亿美元。美国不少网友也嘲讽称,Granholm的发言中只有她认为和她相信,跟画饼一样让人不敢相信。 白宫开启绿色竞赛 本月早些时候,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进一步将环境政策纳入联邦政府机构的日常工作中。同一天,白宫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环境政策记分卡,白宫称其是对联邦机构推进环境保护努力的评估工具。 该记分卡显示,国防部已经开始展开能源转型工作,该机构中至少有640名全职或兼职员工正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而军用电动车就是国防部在绿色转型上的主要项目。早在去年4月,拜登就曾发言称政府正在让美国军方的每辆车都符合气候友好原则。他当时表示,白宫将花大量的资金来确保美国军方的每一辆车都符合绿色目标。 然而,白宫和美国国防部的雄心壮志仍需要经受现实的考验:电动车队如何得到足够的充电能力? 由于电动汽车行业尚未确定单一的充电格式,市场上对不同电动汽车提供了不同的充电器。有人质疑,国防部能否在经济、高效地安装足够多充电器的同时,避免将资源大量投入到可能很快过时的产品中。 美国国防部显然也对电动车的实际应用限制颇为清楚。美国陆军后勤部门的副助理部长Timothy Goddette此前指出,陆军全电动车队转型将会非常漫长,目前军队还在等待电动车价格下调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媒体对行业数据的分析显示,尽管特斯拉(TSLA.US)曾是汽车行业最大的输家之一,但在过去一年里,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单车利润远高于全球范围内大多数主要竞争对手。而现在,马斯克正在利用这种卓越的盈利能力作为他发起的电动汽车价格战的武器。数据显示,特斯拉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单车毛利润为15653美元,是大众汽车的两倍多、丰田汽车(TM.US)的四倍、福特汽车(F.US)的五倍。 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特斯拉与其竞争对手一样大幅提高了其最受欢迎车型的售价,比如Model Y。半导体和其他原材料的短缺导致汽车行业产量下降,使整个行业得以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车型,并在销量下降的情况下获得强劲利润。 2022年,美国和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体汽车市场。这鼓励了汽车制造商提高电动汽车价格。福特在2022年将其电动F-150皮卡的价格提高了40%。 不过,特斯拉决定调转方向,将其生产成本优势用于降价,这对通用汽车(GM.US)等传统汽车制造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奉行、并在疫情期间加倍押注的“利润大于销量”的战略构成了挑战。 利用生产成本优势为降价提供资金在汽车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亨利·福特在20世纪初大幅削减了他的T型车的价格,因为他的创新量产系统加速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丰田利用其精益生产体系带来的成本领先优势,以底特律汽车制造商难以企及的价格提供特色产品。 为了控制生产成本,特斯拉在新的制造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比如用大型铸件取代小型金属零件。特斯拉将电池制造和供应链的其他部分纳入内部,并将汽车设计标准化,以提高规模经济。 不过,分析师警告称,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产能可能很快就会超过需求。行业预测专家Warren Browne表示,到2026年,北美电动汽车需求将达到每年约280万辆的水平,但同时,北美电动汽车工厂将有能力每年组装超过450万辆汽车,整体产能利用率将略低于60%。而在中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结束正在加速汽车制造商们在这个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之争。上海行业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Bill Russo表示,特斯拉动用了“核武器”,将实力较弱、利润率较低的厂商挤出了市场。
冲击165万辆销量目标新高,吉利再甩“王炸”。 “今年,我们将围绕市占率提升为主要目标,(销量)15%接近23万辆的增长主要来自新车型。”1月19日,有吉利汽车内部人士表示,2023年公司基本每月都会有新车推出,90%以上是新能源车型,“2023年是我们新能源增长爆发的元年,争取实现100%的增长。” 记者获悉,吉利品牌除在今年一季度进行推广已于去年年末广州车展亮相的熊猫mini,以填补A00级纯电空白外,后续雷神PHEV A+级SUV和A级轿车将分别在二、三季度推出,且有一款定价在10万-13万元区间、定位在博越L和缤越之间的全新燃油车;领克品牌除现有产品改款外,三、四季度末将分别推出PHEV B级SUV、PHEV B级轿车;极氪则计划在上半年推出一款小型纯电A级SUV,另一款B级轿车则在年底发布。此外,睿蓝全新换电平台睿蓝7也将亮相,分别有2B和2C两个不同版本。 综上,2023年吉利将推出10款以上的全新车型,新能源产品占比超过90%。其中,纯电熊猫mini、极氪纯电A级SUV等在今年较早投放市场的新车,预计将为吉利带来更多的增量。 “雷神PHEV方面,与去年的策略会所不同。”前述吉利汽车内部人坦言,相对友商而言,吉利在混动方面进入较晚,去年更多是产品投放的尝试,通过A级轿车市场试水,目前结合二款车型的投放经验与教训,正在做全新插混产品的调整。“2023年,雷神 PHEV产品将有全新的造型,全新的命名方式及全新的渠道,且全新平台中大型B级轿车也计划于四季度推出。”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雷神混动是吉利汽车2023年新能源车销售的主要增量来源之一,并将采用全新销售渠道、全新设计语言的混动新车型,“吉利在2022年试水混动后,今年开始成熟,进入上量周期。” 数据显示,2022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总销量达到1,432,988辆,同比上涨约8%。其中,乘用车方面总销量为143.3万辆,同比增长约8%;新能源方面,随着几何、领克、极氪、睿蓝等品牌的全线突破,累计销售32.87万辆,同比增长219%助推其新能源渗透率达23%。 值得留意的是,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总体来看,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转型速度仍落后于大市。按照2022年的基数计算,2023年,吉利新能源销量目标若实现翻番增长,销量将要达到65万辆以上。 “展望 2023 年,新品迭出将夯实吉利汽车新能源行业市场地位,努力实现销量翻倍目标。”申万宏源在研报中表示,全新的、更完善的新能源产品矩阵一定会让吉利销量稳步上台阶,并看好其新能源大力推广下的营收增长,以及规模效应下的盈利修复。 华创证券研报称,当前吉利汽车估值依然处于相对偏低水平,2023年混动及纯电新车有望推动公司基本面发生显著变化,具备较好风险收益比。“2022-2024年,吉利汽车归母净利分别为46亿、68亿、118亿元,未来2年盈利能力提升明显。”华创证券预计。
在2023年CES媒体日的第一天,电动车行业也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笔巨头合作——半导体巨头英伟达与科技制造业龙头富士康(鸿海精密)将携手为电动车厂商提供车辆控制单元。 (来源:GlobeNewswire)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 鸿海精密将生产基于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并向全球电动车市场供应。同时富士康旗下的电动车也将采用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和DRIVE Hyperion自动驾驶汽车平台。 作为背景,英伟达的DRIVE Orin芯片最早发布于2019年,并于2022年3月宣布量产。 这款芯片能够进行每秒254万亿次运算,理论上通过不断升级扩展,能够支持汽车制造商不断升级产品至未来的L5全自动驾驶系统。 目前英伟达也在开发新一代DRIVE Thor车载计算平台,浮点运算性能将达到2000万亿次,计划于2025年开始量产。 对于这次的合作,富士康软件开发中心高级总监Eric Yeh评价称,与英伟达的战略合作增强了富士康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追求创新电动车发展和机遇的过程中,这笔合作很好地利用了双方的独特优势。 而这次的合作,也是英伟达进一步提高电动车ECU市场占有率的绝佳机会。虽然英伟达在自动驾驶芯片平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身后也有高通、英特尔Mobileye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英伟达汽车业务副总裁Rishi Dhall表示, 这次与富士康的合作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世界一流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同时富士康决定为自己的电动车使用DRIVE Hyperion传感器套件(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也能帮助他们在不影响安全性、可靠性的情况下加快生产进程。 与英伟达的最新合作,也标志着富士康的造车梦想在2023年进一步加速。公司已经发布了自己的电动车平台,以及Model E豪华轿车、Model C SUV、Model T电动巴士等多款车型。同时也与Lordstown、Endurance、菲斯克等多家厂商达成不同形式的合作。 就在本周一,鸿海精密旗下鸿腾精密刚刚宣布收购德国车用元器件设计制造厂PRETTL SWH集团,进一步扩充生产电动车关键零部件的能力。
美国财政部周四发布了关于《通胀削减法案》中税收抵免的指导意见,欧盟委员会对此表示谨慎欢迎,但强调仍需进一步改善。欧盟委员会这番表态意味着,欧盟企业可能部分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中颇具争议的一项条款规定,消费者购买清洁能源新车能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获得补贴资格的前提条件是,不仅要求汽车整车在美国组装,同时也要求电池所用的原材料也得有一定比例源自美国本土或美国的自贸伙伴。 这项政策引起了欧盟、韩国和日本等美国盟友的不满,他们抱怨称,在美国本地组装汽车和电池的要求涉嫌歧视,而且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不过,美国政府在其新公布的指引做出了让步,一些在海外组装的车辆也能获得税收抵免,前提是这些车辆被企业购买后用于租赁而不是转售,这样便有资格通过一个单独的商业电动车计划来获得优惠。 欧盟委员会表示,美国周四公布的指导意见显示,欧盟生产商向商业运营商销售汽车时可以享受税收抵免,但他们向私人消费者销售汽车时将没有资格获得此类优惠。 欧盟委员会称,合格的商业清洁汽车信贷将适用于欧盟公司,而无需改变欧盟生产商既定或可预见的商业模式。 美国财政部的指导意见称,一辆商用清洁汽车必须由合格制造商制造。然而,对于消费者的新清洁汽车信贷,车辆必须在北美进行总装。 欧盟委员会指出,该条款仍然令人担忧,其条款歧视欧盟生产的清洁车辆,违反了国际法,通过削弱竞争,它也有提高价格的风险。 欧盟委员会称,为讨论这一问题而成立的联合工作组将继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以与美国所有自贸伙伴相同的方式对待欧盟。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瑞士正计划为冬季电力供应短缺设置四级应急预案,以防止断电范围扩大化。 据报道,在缺电升至三级应急响应时,瑞士政府将限制电动汽车“非必要不上路”。除此以外,预案还提到将对在高速公路上的电动汽车进行限速。 多个来自瑞士的媒体报道都确认了这一点,称这个准备对电力能源使用的限制令目前还处在草案阶段,但其中确实提到了电动车的问题。 这意味着,在确保冬季能源安全的众多国家中,瑞士或将成为第一个限制电动汽车使用的国家。 媒体分析表示,这也是瑞士的无奈之举。 欧洲能源危机 瑞士的电力除了自身的水电来源,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法国和德国进口。往年冬季,瑞士都会从法国和德国进口电力,以填补供暖需求上升而出现的缺口。 但今年,整个欧洲的电力供应都在吃紧,许多欧洲国家都在为出现紧急情况做准备。今年6月,瑞士联邦电力委员会就曾提到,该国今年冬季的电力供应将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中,从法国进口的电力可能要比以往低得多。 法国电力公司(EDF)的数座核电站面临长时间的停工,使得其核电产量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个常年电力净出口的国家今年可能成为电力净进口国。 法国电网运营商RTE负责人Xavier Piechaczyk此前甚至还表示,法国目前的形势存在停电的风险。 而德国的情况也不乐观,在失去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后,德国发电厂正在与大型工业企业商讨限制用电的预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序削减供应。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