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4

  • 比亚迪计划到2026年底将欧洲销售网络规模扩大一倍

    据外媒报道,11月17日,比亚迪欧洲地区总经理Maria Grazia Davino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场活动中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将其欧洲销售网络规模扩大一倍,作为大举进军欧洲市场的重要举措。 Davino称:“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在欧洲拥有1,000个销售网点,明年我们将把这一数字翻倍。” Davino负责比亚迪德语区国家、东欧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业务,她指出:“借鉴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我们需要贴近欧洲消费者,并赢得他们的青睐。” Davino表示,比亚迪针对欧洲制定了“长期本地化战略”,目前已进入该地区29个市场。她还提到,比亚迪即将在匈牙利开设其在欧洲的第一家工厂。 此外,比亚迪正计划在土耳其建设第二家工厂,同时也在考虑在欧洲选址建设第三家生产基地,西班牙是主要候选地之一。 Davino称:“在欧洲这样成熟的市场实现本地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项目,需要公司各级层面的专业知识、专注投入、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 自从在欧洲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后,比亚迪今年前9个月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长超两倍,达到80,807辆。 另据花旗银行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比亚迪计划于2026年实现海外汽车销量最高达160万辆的目标,在2025年销量基础上以高双位数增速进一步发力海外扩张。 花旗银行这份报告援引与比亚迪管理层的会议内容称,比亚迪2026年海外销量预期为“150万辆至160万辆”,较2025年“90万辆至100万辆”的海外销量预期大幅提升,且销量增长将由新车型推出推动。花旗表示,比亚迪海外销量在不同地区分布均衡,其中欧洲、北美和东盟市场将分别占其2025年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 超越特斯拉!“迪王”AH股齐创新高 巴菲特踏空此轮近一倍涨幅

    今日比亚迪A股、H股双双走强,股价同步再创新高。截至午间收盘,比亚迪A股报收415.64元/股,涨4.22%,市值达1.26万亿元;H股报收474.2港元/股,涨3.95%,创历史新高。而今年初以来,比亚迪A股、H股累计涨幅分别达47.05%、77.87%。 消息面上, 比亚迪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首次超过特斯拉,超越了这个长期主导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美国品牌。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数据,比亚迪4月新增电动汽车登记销量7,231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9%,使比亚迪跻身电动汽车销量前十大品牌之列。特斯拉的登记销量则大跌49%,排名倒退一位。若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纳入统计,比亚迪相比特斯拉的销量优势更为明显。Jato数据显示,这家中国车企的总销量跃升了359%。 此外,据乘联分会5月22日最新调研,预计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总量将达到约185万辆,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5.4%。 比亚迪作为知名大白马,曾因巴菲特重仓而为大家所知。不过,巴菲特已减仓比亚迪港股,平均减持价格在250港元/股左右,明显低于现价,虽然已赚取几十倍利润,但仍踏空了近一倍涨幅。 公开信息显示,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斥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在港股认购比亚迪2.25亿股股票。自2022年8月首次减持以来,巴菲特已连续15次减持比亚迪,最近一次是2024年6月减持201.75万股,套现4.73亿港元。 截至2025年5月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持有比亚迪港股,市值约2.25亿港元。但相比最初2008年18亿港元的投资(持股比例19.92%), 目前持股比例已降至5.99% 。 值得一提的是,5月21日,花旗再次上调比亚迪目标价。花旗称,今年前四个月的中国乘用车出口格局进一步利好比亚迪。花旗称,比亚迪纯电动车出口市场份额从2024财年的23%大幅上升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38%,比亚迪2025财年出口80万至100万辆的目标进展顺利。 花旗分别上调比亚迪港股和A股目标价至727港元、669人民币。 此前花旗已于2月份上调该股目标价。 比亚迪大涨也带起了汽车板块,截至午间收盘,赛力斯涨停,股价报收145.87元/股,市值为2383亿元,成交额为76.71亿元。汉马科技涨停,江淮汽车、北汽蓝谷、东风股份、海马汽车、安凯客车、长安汽车、中通客车等跟涨。 此外,汽车零部件板块也随之大涨,截至午间收盘,德迈仕“20CM”涨停,雪龙集团涨停,欣锐科技、威孚高科、正强股份、西菱动力、浙江荣泰等跟涨。 对于汽车板块的提振,政策面上也消息不断,发改委在5月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新增长点。 而不仅5月21日,5月20日国家层面同样传出相关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利好消息,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 推动新能源汽车提质、降本、扩量,巩固和扩大产业发展优势。下一步要推动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同时,更加注重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零部件企业的协同配合,增强产业链韧性。 中信建投指出,各车企加大促销力度维持市占率,龙头车企在品牌势能和新车周期支撑下订单表现维持强势。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处于历年4月零售高位,同比增速为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最高,进一步削弱了汽车市场的季度周期波动特征。批发端4月销量219.0万辆,同比增长10.7% 。自主品牌进入强势新车周期,多款车型具备爆款潜质,有望从供给端改善内需,短期看中高端品牌势能或维持强势。 江海证券认为, 政策+资金双重因推动汽车板块持续走强 ;兴业证券认为, 汽车板块走强继续看好,尤其看好叠加减速器和智能驾驶题材的公司。

  • 比亚迪H股续创历史新高 机构上调目标价至727港元

    比亚迪股份(01211.HK)今日延续强势表现,盘中触及464.20港元历史新高。截至发稿,涨3.51%,报460.20港元。 从股价走势图来看,比亚迪股份近日连续突破历史高位,其背后有三大利好因素驱动: 首先是业绩超预期增长。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净利润达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4%;销量同比增长59.81%至100.08万辆。2024年全年营收7771亿元,净利润402.5亿元,研发投入54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销量端上,2025年4月产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8.01万辆,同比增长21.34%,1-4月累计销量138.09万辆,同比增长46.98%。 其次是全球化战略加速落地。根据相关资料,比亚迪在新加坡市场表现突出,前4月销量3002辆,市占率20%超越丰田;巴西、泰国等海外工厂投产,一季度出口20.61万辆,占总销量20.59%。2024年全球销量达427万辆,同比增长41%。 最后是资金方面的利好。根据恒生指数公司公布季检结果,其中,恒生科技指数调入比亚迪股份,变动将于6月9日起生效。据中金测算,此次新纳入的比亚迪股份预计将获得约2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流入时间约为2.7天。 机构如何看待比亚迪? 花旗在其报告中再次上调比亚迪目标价,称今年前四个月的中国乘用车出口格局进一步利好比亚迪。分析师Jeff Chung等人在报告中表示,比亚迪纯电动车出口市场份额从2024财年的23%大幅上升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38%。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出口增长惊人,尚未形成市场共识。 他们还指出,对于2026年潜在的价格下调,比亚迪具备最强的应对能力。比亚迪2025财年出口80万至100万辆的目标进展顺利。花旗分别上调比亚迪港股和A股目标价至727港元、669元人民币,此前花旗已于2月上调该股目标价。

  • 比亚迪申请注册二郎神商标

    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比亚迪申请注册“比亚迪二郎神”商标,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设计研究,当前商标状态为注册申请中。

  • 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34% 激烈价格战下毛利率不降反增

    SMM 3月25日讯:近日,比亚迪披露了其2024年年度报告,其中提到, 公司2024年共实现7771.0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9.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00%。 其中,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业务收入在6173.82亿元,同比增长27.7%,在其总营收中占比高达79.45%。 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但是比亚迪汽车的毛利率不降反增,其2024年毛利率达21.02%,同比增长0.63个百分点,不仅仅高于另一大电动车巨头特斯拉的17.9%,同时也高于造车新势力中的理想的19.8%和小米汽车的18.5%。 比亚迪方面表示,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同比增长超40%,蝉联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十一月更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里程碑的车企。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增长超40%,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33.2%,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 而当下,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进程逐步加快,比亚迪也一直认为核心的技术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比亚迪也在持续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在电动化领域及智能化领域布局。其2024年仅是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费用便高达达542亿元,同比增长35.68%,研发费用率达6.97%,在国内车企中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可谓是遥遥领先。据悉,比亚迪研发投入的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电池技术——如刀片电池迭代、电动平台——e平台4.0开发和智能驾驶——天神之眼系统。 其中后两个,在2025年发布之后,屡屡引发市场热议,2月10日,比亚迪提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发布“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按照芯片选型分为搭载在不同价位等级车型上的三类版本——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激光版,以及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其中C版本首批覆盖21款车型,价格从7万元到20万元不等。就连价格最亲民的海鸥车型也同步有搭载,将高阶智驾的门槛下压至7万元的档位,真正实现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全面普及。 3月17日,比亚迪再出“王炸”,推出了超级e平台和“兆瓦闪充”技术,可实现1兆瓦充电功率和10C充电倍率,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比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超充技术还多除了100公里的续航。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这一技术的诞生是为了彻底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在充电速度上实现真正的“油电同速”。而未来,比亚迪也将规划在全国各地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 彼时受此消息刺激,比亚迪股价盘中最高一度上冲至403.4元/股,刷新其股票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此外,比亚迪还拥有锂电池业务,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之一,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开发了高度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更好解决市场安全痛点,加速磷酸铁锂电池重回动力电池主流赛道,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在2024年全年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中,比亚迪以总计135.02GWh的装车量,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市场占比达24.74%,排名仅次于第一名的宁德时代。 不仅仅是动力电池,比亚迪在消费类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均有涉猎,其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及新型智能产品领域,储能电池领域,比亚迪在电源侧储能、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应用领域发力,为客户提供更加清洁可持续的储能解决方案。 展望2025年,比亚迪王传福表示,在全球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浪潮中,中国汽车品牌已经不再是跟随者,而比亚迪以“敢为天下先”的姿态,站在这股潮流的最前线,携手更多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走上去”。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比亚迪将持续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及高端制造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垂直整合优势,全方位深化大客户战略合作。此外,AI 数据中心、AI 服务器等新兴业务有望快速推进,开启新的成长曲线。

  • 小米大跌6%险守配售价 与比亚迪前后脚巨额融资 造车仍是后续投资重点

    3月25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拟通过“先旧后新”方式配售8亿股现有股份,配售价53.25港元/股,较前收盘价折让6.6%,预计募资净额425亿港元。这一动作不仅创下小米上市以来最大规模融资纪录,更与此前比亚迪435亿港元的“闪电配售”形成呼应。 受此影响,小米集团-W(01810.HK)在今日早盘股价低开5.53%后持续承压。截至收盘,跌6.32%,报53.4港元,已接近配售价格。当日成交额718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小米集团表示,此次配售及认购事项旨在进一步扩大股东基础,优化资本结构,并为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所得款项净额预计约为425亿港元,将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营收突破3659亿元、净利润增长34.9%,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37亿元。小米2024年研发投入241亿元,同比增长25.9%,预计2025年将投入300亿元。 小米此次融资说不上是因为 “差钱”,或许是主动选择 “用明天的钱,打今天的仗”。长期来看,其智能电动车、智能手机和AIoT高端化多线战略长期发展,同样也需要高资金的投入。 目前智能电动车业务尚未盈利,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全年净亏损62亿元,单台亏损4.5万元。若按2025年35万辆交付目标计算,仅汽车业务年亏损可能扩大至157.5亿元。 此外,小米SU7虽在高端市场实现突破(订单用户中BBA换购比例超60%),但2025年3月销量仅6540辆,排名第二十,需加速产能爬坡以提升市场份额。目前小米汽车交付周期已经拉长至三个月,资金短缺可能导致订单流失。 据悉,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工厂二期扩建提速,目标2025年产能提升至35万辆。此外亦有消息称,今年1月小米在武汉启动汽车工厂项目经理等岗位招聘,计划在武汉建设小米汽车第三座工厂。 此前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小米集团总裁、合伙人卢伟冰也表示,小米汽车业务内部暂无盈利时间要求,但会努力改善盈利情况,并且2027年将会是汽车业务出海的元年。 作为海外市场筹备工作的一部分,小米已经从包括德国宝马集团在内的公司聘请了至少五名高管,包括宝马工作了15年的Rudolf Dittrich,宝马前经理Dusan Sarac,前者于去年,后者于今年加入了小米汽车欧洲研究中心。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行业经验显示,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50万辆后,规模效应方可显著摊薄成本,小米2025年35万辆目标虽未达盈亏平衡线,但较2024年13.6万辆交付量已有质的飞跃。 该名分析师补充称,新能源汽车从量产到盈利平均需5-7年,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仍处亏损状态。小米通过配售股份提前储备“过冬粮草”,避免重蹈威马、高合等品牌因资金链断裂出局的覆辙。“海外市场开拓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小米汽车的海外扩张已进入筹备阶段,因此除了扩张产能之外,此次配售股份所得资金也有可能用作建设汽车业务经销渠道。” 小米集团高管在业绩会上明确,小米计划国内2025年新增5000家门店,未来建成2万家小米之家;在海外,从已建的500家门店起步,逐步拓展至1万家。 值得注意的是,与小米类似,近期比亚迪也完成了一次 “闪电配售”,并且明确435亿港元融资,将 用于自动驾驶算法训练和智能座舱研发,用于在匈牙利建设年产15万辆的工厂。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血海竞争”,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通过价格战和产能扩张挤压生存空间。 比亚迪通过 "技术自研 + 规模效应" 实现单车成本控制,加速将智驾技术下放到各个价位的车型中,随着特斯拉柏林工厂产能释放,华为ADS 3.0系统的量产落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窗口期正在收窄。 小米则需在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间寻找平衡点。小米计划将研发投入中的大部分,用于训练自动驾驶算法、优化智能座舱体验,以应对华为鸿蒙智行、特斯拉FSD、小鹏XNGP等竞品的技术冲击。

  • 港股车企“科技战”火花四溅 比亚迪再创新高外资席位近期狂揽约1.2亿股

    昨日港股回暖再度上攻,汽车股集体拉升涨幅居前。 截至收盘,蔚来-SW(09866.HK)受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利好带动涨近9%,理想汽车-W(02015.HK)涨逾6%、比亚迪股份(01211.HK)涨超4%,盘中再创历史新高。零跑汽车(09863.HK)、小鹏汽车-W(09868.HK)等车企纷纷跟涨。 短线来看,由于科创属性仍在场内拥有较高的人气,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智驾、超充、AI大模型等创新技术加持下,也逐渐向科技主线靠拢。 而随着近期比亚迪、蔚来等头部车企大打“技术牌”抢占竞争高地,也引发了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3月17日,比亚迪举办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并发布“兆瓦闪充”技术。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表示,这一技术最高峰值充电速度可实现1秒2公里,达到充电5分钟续航约超400公里的效果。也让“油电同速”这一概念成为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又一炒作热点。 实际上,自今年2月比亚迪在发布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强势喊出“全民智驾”口号之后,港股其他上市车企也迅速跟进,新一轮的技术竞赛已然在业内拉开序幕。 3月12日,小鹏汽车旗下中大型SUV——2025款小鹏G9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配置,售价区间为24.88-27.88万元。作为年代改款车型,其主要升级图灵AI智驾,全系标配高阶智驾。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随后还表示,“今年小鹏汽车在算力上的投入是小几十亿,小鹏更愿意把成本省下来去‘卷算力’,来满足用户10年周期的用车。” 近日,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也在业绩交流会上透露,今年将会发布两款全新的纯电SUV,公司正在研发下一代VLA智驾大模型,并计划与i8同时发布。 本周举行的NVIDIA GTC 2025大会上,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负责人贾鹏还称,理想汽车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VLA是机器人大模型,成功整合了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可将汽车转变为能够思考的智能体。 在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后,蔚来也官宣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据蔚来官微,宁德时代将支持蔚来换电网络的发展,并正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自2月比亚迪发布高阶智驾后,外资席位便成为其最为坚定的多头。 行情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的近20个交易日,净买入比亚迪H股的前五大经纪商均是外资机构背景。 其中,汇丰、花旗、高盛、渣打银行、摩根士丹利五家投行席位合计净买入达1.14亿股,若再加上法巴银行等机构,则接近1.2亿股,远超同期港股通资金净买入的约729万股。 此外,从销量上来看,随着比亚迪“技术池”的不断上新,对其销量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据爱建证券的报告显示,3月1-9日乘用车市场零售36.4万辆,同比增14%,环比增52%。 其中3月3日-3月9日,比亚迪销量5.74 万辆,在一众新能源车企中继续领先。 同期特斯拉销量1.38万辆,小鹏汽车销量0.85万辆,理想汽车销量0.73万辆,小米集团销量0.62万辆,零跑汽车销量0.59万辆。 另一方面,由于汽车行业在技术和供应链方面与当下火爆的机器人赛道高度重合,也让车企这一轮的“技术战”更具演绎空间。 国金证券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在电动化之后,智驾和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ROBO+赛道将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成为汽车板块最强产业趋势。 国金证券预计,25年高阶智驾渗透率步入爆发式增长,智能驾驶和robotaxi共同驱动大算力芯片、激光雷达、光学器件、传感器清洗系统等赛道高速增长。 综合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在当前激烈的产品和价格竞争中,新能源车市正面临分化格局。传统的单一“价格战”或难以保证产品脱颖而出,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竞争也可能成为加速行业洗牌的关键要素。

  • 比亚迪李云飞: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 非强制要求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27日在微博上发文表示,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小财注:近日,网传一封有关比亚迪乘用车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称,2025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淘汰赛”。为增强比亚迪乘用车竞争力,比亚迪需要整个供应链共同努力、持续降本。因此比亚迪对供应商所供货产品提出要求,即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

  • 新能源品牌“银十”:比亚迪首破50万辆 多家刷新纪录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金九银十”的强劲态势。根据乘联会数据,9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112.3万辆,同比增长50.9%,渗透率高达53.2%。进入10月,乘联会预测新能源市场零售销量将达到115万辆,环比增长2.4%,渗透率约为52.3%,保持高涨势头。 近期,多家车企公布了10月新能源销量数据,印证了这一预测。比如,比亚迪首次实现单月销量突破50万辆,小米汽车进入2万辆俱乐部,极狐、阿维塔等月销量首次突破1万辆。 比亚迪领跑,多家刷新纪录 从10月份新能源车品牌销量榜单来看,传统车企占据前五位,彰显了它们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成效。 其中,比亚迪持续创造新的销量记录。继9月乘用车销量突破40万辆后,10月更是首次实现单月销量超过50万辆的里程碑,同比增长66.2%,环比增长20%。前10月累计销量更是达到323.7万辆,同比增长36.5%。比亚迪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足以证明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民生证券分析师表示,比亚迪10月销量再上台阶,主要是王朝、海洋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出色。这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第五代混动系统开启的新产品周期;另一方面受益于以旧换新的政策刺激。 除此外,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两大车企10月新能源销量突破10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依旧位居第二,当月新能源销量超过11万辆;前10月累计销量约50万辆。 吉利汽车10月新能源销量同比大增82.7%至10.9万辆,前10月累计销量更是高达65.4万辆,同比增长91%。其中,吉利银河和极氪贡献超八成,合计销量接近9万辆。 在新能源月销量5-8万辆梯队中,有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和理想汽车三大车企。值得注意的是奇瑞,10月销量同比增长3.4倍至7.1万辆,为新能源品牌中销量增速最快。这体现了其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品力提升的成果。 在技术领域,奇瑞汽车发布了“瑶光2025”战略,打造的平台架构、三电技术、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等技术产品已实现量产应用。仅今年,奇瑞就推出了瑞虎8PLUS C-DM、风云T9、山海T2等多款新能源车型,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提升了在新能源尤其是混动市场的产品竞争力。 长安汽车同期销量达到8.5万辆,同比增长48.6%。其中,深蓝、启源和阿维塔三大品牌合计销量达5.6万辆,占总比的7成左右。 理想和鸿蒙智行两大品牌则市场表现稳定,10月销量分别为5.1万辆和4.1万辆。这是鸿蒙智行时隔2个月后月销量再度重返4万辆大关。 零跑、小米汽车销量表现同样出色。零跑10月销量接近4万辆达到3.8万辆,实现了1倍的同比增长;前10月累计销量达到21.1万辆,同比增长97%。而小米汽车兑现2万辆的销量承诺,产能进一步爬升。 蔚来、小鹏也依旧处于2万辆梯队。岚图、极狐和智己同期销量都达到万辆,保持高速增长。 整体来看,九成品牌10月新能源销量都实现了稳步增长。对此,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10月多数车企促销优惠有所升级,在国家加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背景下,为四季度冲量做准备,推动销量实现增长。 但有少数车企10月销量表现一般。哪吒汽车尚没有公布10月销量数据。从其今年来的表现来看,处于下滑态势,前9月同比下跌超两位数。由于经营出现困境,哪吒汽车开启降薪计划,降幅在5%-30%区间。 传统车企中,作为广汽集团新能源转型的主力,埃安因所在的10万-25万元级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销量陷入下滑困境,未能再突破5万辆大关。 长城汽车新能源转型也有待加速。10月新能源销量为3.2万辆,同比仅微增4.9%,占总销量比重不到3成。反观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占比已接近五成。 新势力格局变 随着吉利银河10月销量突破6万辆,新能源市场格局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数据显示,吉利银河月销量同比增长83%至6.3万辆,环比大涨1.2倍。民生证券分析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吉利汽车GEA架构技术(采用十一合一的电驱+自制神盾短刀电池)进一步成熟,显著降低了成本,助推星愿、银河E5等新车逐步上量,带动银河系列的整体销售表现。 另外,随着雷神EM-i超级电混发布,首搭车型吉利银河星舰7于11月4日上市。该混动技术在燃油经济性、电驱效率和电混系统智能化能效管理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或又是一款热销车型。 该分析师认为,GEA架构、雷神EM-i超级电混技术强化了吉利汽车在10-20万新能源市场“龙二”地位。伴随GEA架构车型逐步交付上量,叠加技术降本,有望加速主品牌步入盈利正循环。 这种情况下,理想在新势力品牌中一家独大的格局被打破。尽管其10月销量依然超过5万辆,但环比出现了小幅下滑。 理想四季度的交付量预计在16万-17万辆之间。市场普遍认为这一预测偏于保守。对此,平安证券认为,这是理想为避免透支来年需求所主动采取的策略,另外基本盘L系列在产品力端尚有进步空间。 与此同时,鸿蒙智行销量实现了回升,重返4万辆大关。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人士指出,这与问界M9五座版车型上市,以及整体产能提升有关,并使得盈利能力进一步释放。展望明年,随着问界M8车型开始交付后,鸿蒙智行月销量很可能突破5万辆。 不过,鸿蒙智行与极狐联合打造的“享界”车型,市场表现似乎未完全达到预期,享界S9相关销量数据未对外披露。 极狐10月整体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主要得益于阿尔法T5的不俗表现,销量为4000余辆,占总销量的近四成。其次是阿尔法S5和考拉S,合计销量达6000辆。 再看零跑,在15万级大众市场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月销量已上升至3.8万辆。深蓝、极氪也处于稳步增长状态,10月销量都在2.5万辆以上。 由于新车型产销还处于爬坡中,小鹏和蔚来10月销量的增长并不突出。蔚来销量为2.1万辆,与上月基本一致。其中,乐道L60该月交付4319辆新车,截至目前,已累计交付5151辆。 而小鹏MONA M03连续两个月破万。但从同比20%的整体增速来看,小鹏汽车还需要新的支柱车型以实现销量大突破。 有业内人士认为,小鹏P7+或是转折点。该车价格应该有惊喜,加上大空间、舒适性、智能化等优势,市场看好其竞争力。尤其是在智能化领域,小鹏P7+首发AI鹰眼视觉智驾方案。平安证券认为,该方案整套硬件成本相较目前带激光雷达版本下降一半左右,P7+将是小鹏汽车扭转困局的关键。 与此同时,岚图、极狐、阿维塔和智己四大品牌也达成了新的目标,都跻身了“万辆俱乐部”。 可以看到,在新能源市场,传统新品牌与跨界造车者较量日趋白热化,将明显影响现有格局。 插混增势成为关键 从10月各大品牌的新能源销量数据来看,插混(含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动力)成为了左右市场格局的关键所在。 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随着插电混动技术不断进步,这类车型在油耗、续航里程和价格方面都已有明显改善,消费者对其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包括小米、小鹏、智己等新势力车企,都开始布局插电/增程式技术。 中汽协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前9个月,插混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占比已达40%,并保持着84%的高速增长。相比之下,纯电动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增速明显放缓,仅为23.8%。值得注意的是,插混车型市场的绝对份额由自主品牌主导。 那些有插混车型在售的自主车企,基本上都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典型代表包括阿维塔、智己,在推出相关车型后,月销量均突破万辆。长安深蓝、启源以及吉利银河等品牌,也从插混车型大卖中获益。 即便是比亚迪,其10月新能源整体销量中,混动车型就占到了超过60%的比重,贡献更为突出。而以增程式为主的零跑、理想等品牌,销量规模或增速也超过了蔚来、小鹏等纯电动企业。 面对插电混动技术的崛起,现阶段坚持纯电动的蔚来、小鹏,销量增速明显放缓,如今仅在20%-30%左右。而埃安,今年月销量还未能突破5万辆,甚至出现微降。 正因如此,埃安、小鹏和蔚来等也计划加入插混阵营。埃安宣布,将在2025年进军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车市场,丰富品牌产品线。 在《小鹏汽车广州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二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前信息公示》中,出现了代号为车型B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且规划年产能为10万辆。有知情人士称,该车型为增程式车型,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 另据路透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蔚来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混合动力车型,将在包括中东、北非和欧洲在内的海外市场销售。但在中国市场,蔚来现阶段依旧以纯电动产品为主。 显然,当前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增长重点,正在从纯电向插混转移。其实,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外资车企,都纷纷加快插电混动布局。 有机构指出,这是为抢占7-20万价位的新车市场。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插混车型的快速增长,也加速了对传统燃油车型的替代。可以预见,插混市场的增长周期还将继续,并有持续创新的潜力。

  • 季度营收首超特斯拉 比亚迪三季度营收超2000亿元

    比亚迪发布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母净利润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公司第三季度营收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04%;归母净利润116.07亿元,同比增长11.47%。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74.79万辆,同比增长32.13%‌。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约113.49万辆,超过市场预期的110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营收迈上2000亿大关后,比亚迪单季营收首超特斯拉也受到市场较高关注。特斯拉10月24日公布了该公司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特斯拉汽车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51.82亿美元(约180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233.50亿美元相比增长8%。特斯拉汽车业务的营收为200.16亿美元,同比增长2%。 数据显示,特斯拉在7月份至9月份之间共交付了462,890辆汽车,同比增长6.4%,是今年首次录得同比上升,但低于分析师先前平均预期的46.39万辆。 日前在特斯拉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得益于汽车成本降低和自动驾驶的出现,明年特斯拉汽车销量在最好的情况下可增长20%-30%。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