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09个
首创证券研报认为,三季度电子行业业绩表现亮眼,实现了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正增长,释放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特别是光学光电子、消费电子板块,盈利能力提升明显。 供给方面,三季度消费电子头部公司库存加速去化,需求方面,全球PC和智能手机出货量跌幅均有所收窄。 首创证券认为,当前消费电子版块估值低于历史中枢,在库存加速去化,终端出货量跌幅收窄背景下,消费电子行业或已完成筑底,叠加华为、苹果、小米等新机发布,后续相关产业链将在厂商补库&需求提振下持续受益,看好消费电子当下配置机会。
消费电子细分领域折叠屏手机跑出多只大牛股,主要客户之一是华为的精密模具生产商捷荣技术和手机组装业务客户包括华为的光弘科技年初至今涨幅分别达356.85%和198.16%,位列消费电子板块年初至今涨幅榜的一、二名。此外,客户包括华为的MIM零部件龙头精研科技自8月底低点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101%。 今年以来,折叠屏手机销量在手机市场中异军突起。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90.4%。 华为是折叠屏手机王者,IDC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华为位居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第一,达31.7%;OPPO排名第二,份额17.9%,其中在竖折产品市场位居全年(31.4%)和当季第一(25.0%);三星排名第三,占据15.4%的市场份额。据财联社此前报道,明年华为、三星计划将推出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折叠屏手机,其他安卓手机厂商也将跟进,推动折叠机市场加速扩张。 捷荣技术在精密模具和精密结构件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目前已成为多家全球知名品牌厂商的主要供应商,并已成为三星,华为,TCL等公司的核心供应商。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自8月底迄今捷荣技术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467%。 显示方面,细分来看,面板相关营收占比超八成的上市公司为维信诺和京东方A,触控模组相关营收占比超八成的上市公司为长信科技,面板材料相关营收占比超八成的上市公司为三利谱和日久光电。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家公司无一例外均与华为有所合作。 有产业链人士3月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华为P60系列和华为Mate X3两款旗舰级高端智能手机均由国内面板厂商维信诺和京东方A提供柔性AMOLED屏幕。维信诺为主营OLED产品的高科技企业,研发了全球首款AMOLED全卷曲显示屏。华鑫证券毛正11月3日研报指出,今年上半年,维信诺在柔性OLED手机领域供货国内多家头部品牌客户,与荣耀、小米、OPPO、vivo、华米、中兴、努比亚、摩托罗拉、谷歌等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的头部品牌终端厂商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已经建设完成昆山G5.5产线(产能1.5万片/月)和固安G6全柔产线(产能1.5万片/月)两条屏体产线,产线良率、稼动率稳步提升,产能持续释放。国信证券胡剑9月25日研报指出,尽管2023年智能手机整体出货情况不容乐观,但柔性AMOLED在智能手机端渗透率仍保持大幅提升。2022年京东方A柔性OLED出货量逆势增长,实现车载、折叠笔记本量产突破,高端产品比例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半年度柔性AMOLED出货量首次突破5千万级,同比增长近80%。 长信科技触控显示器件材料营收占比100%,据2023年9月25日互动易显示,公司为华为提供手机、可穿戴、NB和PAD中高端显示模组产品,在此基础上,公司正在加快和华为在其他产品的合作进程。 三利谱为国内偏光片龙头,有望切入大尺寸偏光片市场。据三利谱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实施差异化经营定位,聚焦中小尺寸市场,是华为,小米, oppo, vivo,亚马逊,联想等全球著名终端品牌显示屏材料供应商。华鑫证券毛正11月1日研报指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水平,实现新业务稳步推进。OLED产品已经实现在穿戴类设备上出货,并积极推动AMOLED的客户端量产。随着车载、VR业务的陆续放量,有望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日久光电是国内柔性光学导电材料制造行业的领先公司之一,带防反射功能的2A/3A膜已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客户包括华为、小米、OPPO、联想等。东方财富证券研报指出,日久光电主要产品为ITO导电膜,是目前制备触摸屏等器件最常应用的高透光学导电膜材料,可应用于各类触控方式的人机交互终端场景,包括消费电子、商用显示、工业控制、办公、教育等场景。日久光电是国内ITO导电膜行业首家能够大规模生产高品质IM消影膜并能卷对卷贴合PET高温保护膜的企业,真正实现了IM消影膜和PET高温保护膜的进口替代,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编辑:刘越
随着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消费类电池产业链愈发受到市场关注。那么,当前消费类电池产业链企业订单情况如何?消费类电池行业未来发展几何? 近期,《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采访多家电池产业链企业了解情况。 今年第三季度,博力威消费电子类电池收入约1.8亿元,环比增长约14%。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 从前三季度来看,确实能感受到消费类电池的回暖趋势,公司消费类电池主要为笔记本电脑软包电池及新兴消费如扫地机器人电池等 。” 欣旺达董办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消费类电池订单确实有增多。整体来看,公司的营收主力还是在消费类电池。”不过其表示,“某一家手机厂的订单对公司业绩拉动没有那么明显。”截至目前,该公司手机方面客户包括小米、华为、OPPO、vivo等企业 。 产品方面,上述欣旺达董办人士表示,该公司已从PACK拓展到电芯。据了解,其Q3消费电芯营收约15亿元,同比提升10%。 在上游材料方面,近日业绩会上,厦钨新能董事长杨金洪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钴酸锂产品销量约为2.5万吨。“伴随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持续复苏,公司钴酸锂产品产销量有望提升。” 联赢激光主要产品为激光焊接设备,应用于动力及储能电池、汽车制造、消费电子等制造业领域。该公司董办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公司消费电子设备收入占比仍较低,但增速在加快 。” “消费电子行业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公司)非锂电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高,非锂电业务的提升将对公司利润有正面影响。”联赢激光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 联赢激光证券部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解释称,“锂电业务从增产到验收,时间相对更久些,一般一年甚至以上,而3C业务可能就6个月左右。此外,在人力等成本方面,锂电业务都会比非锂电业务高些。”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蔚祺表示,“伴随消费电子与电动工具需求稳步回暖,消费类电池企业第三季度出货多呈现环比提升的情况;同时,在稼动率提升和原材料价格下滑的增益下,盈利能力环比表现稳定。” ▍消费类电池行业前景几何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当前,不少电池厂商同时布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业务。 从收入比重来看,珠海冠宇董办人士曾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收入)主要在于消费类电池的增长,动力电池目前规模仍较小。”毛利率来看,该公司2022年消费类电池产品毛利率18.62%,动力类电池产品毛利率为-30.84%。 欣旺达证券部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相比于消费类电池,公司动力电池毛利率更高,但目前该业务仍旧处于亏损状态 。” 在应用场景方面,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传统消费类领域,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较为稳定。此外,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蓝牙音箱、AR/VR设备等新兴电子领域依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5G技术的普及、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将给锂离子电池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整体来看,在开源证券分析师殷晟路看来,消费锂电池是影响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续航及充电时间的关键零部件。长期看,国内电池厂商受益松下、三星、LG等日韩厂商退出;短期看,受益终端需求回暖叠加库存水平低,行业有望迎来量利齐升的新一轮增长周期。 不过,也有产业链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相比于钛合金、3D打印等消费电子发展的新方向,消费类电池目前未有太大的技术创新或颠覆,其增长相对平稳。预计未来叠加5G、AI等技术,电池容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将会不断提升,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 对于消费类电池行业的后续进展,《科创板日报》记者将持续关注并跟进报道。
11月11日讯 继华为、苹果等公司之后,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加入了卫星通信阵营。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2023数字科技生态大会获悉,目前中国电信正与OPPO、vivo、荣耀等主流厂商合作,预计2024年一季度、二季度会有更多旗舰手机搭载卫星通信功能。另外,昨日OPPO也官宣下一代Find旗舰产品将支持卫星通信技术。 大会上,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旗舰手机总经理李坤表示,卫星通信将成为旗舰手机的必备功能。目前智能终端直连卫星还面临天线小型化、功耗和散热、体验稳定性的挑战,荣耀目前正通过自研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天线体积更小,通话续航更长,通信体验更好,未来智能终端将进入“地面+卫星”的双通信时代。 该公司中国区CMO日前亦在社交平台上直言,荣耀在卫星通信领域研发投入巨大,已在诸多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应急通信与互联互通处处长张牙在大会上指出,加快卫星通信资源管理,要进一步加快卫星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综合使用,提供稳定可靠的卫星通信服务。强化卫星通信保障能力,要加快卫星在应急通信领域的应用,特别是要加强小型应用卫星通信装备预制配备,推动专用卫星终端和大众消费型卫星终端的综合使用,共同建强我国卫星通信保障能力。 产业链各环节催化不断 手机卫星通信是卫星互联网产业下游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行业层面来看,除了手机以外,各家厂商正在持续拓宽卫星通信技术在其他终端场景的应用: 2023年9月,极氪官宣卫星通信技术全球首次量产上车,新车型极氪001FR将提供双向卫星消息、卫星通话等功能;消费电子方面,华为智能手表Watch Ultimate首发搭载卫星通信技术。 天风证券分析师团队指出,手机直连卫星,已经成为“天地融合移动通信”的成功样例和典型应用。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和应用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高度协同配合,包括卫星研制方、通信运营方、手机厂商、通信设备研制方、芯片制造方等。多方合作,共同明确应用能力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面向后续建设应用,加速开展技术验证工作。 聚焦到产业链上游,近期卫星互联网领域喜报频传: 11月3日,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 11月2日,星际荣耀的可重复使用验证火箭双曲线二号(代号SQX-2Y)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月31日,银河航天宣布在灵犀03星上成功实现了中国首例终端到终端的低轨卫星通信测试。 海外方面,10月11日,SpaceX星链官方网站全新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Directto Cell);马斯克还于近期透露,SpaceX的星链业务已经实现了现金流平衡。 江海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卫星通信产业催化事件不断、下游应用场景持续落地、国内外共振卫星通信网络建设有望进入加速阶段,卫星通信网络的发展有望迎来全新机遇。 产业链方面,方正证券建议关注中国卫通、中国卫星等卫星运营及服务公司;海格通信、振芯科技、中科星图、航天宏图、天奥电子等地面设备终端、数据应用等环节公司;上海瀚讯、佳缘科技、国光电气、航天环宇、复旦微电、臻镭科技、铖昌科技、航宇微等卫星载荷及上游元器件环节公司。
苹果公司在最新的iOS 17.2 Beta公测版更新中,向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两款机型,解锁了空间视频拍摄功能。 据了解,空间视频拍摄功能将与苹果公司的MR头显Vision Pro相结合,用户在Vision Pro上能够获得空间视频体验,但在iPhone上,目前只是常规的2D视频效果。 苹果公司已经邀请CNET、TechRadar等多家媒体体验空间视频拍摄功能: “不可否认,3D是非常生动的。”CNET记者Scott Stein表示,“我正看着一盘寿司在我面前宣传。厨师完成黄尾卷和金枪鱼的制作,一边工作一边和我说话。它看起来非常逼真。” TechRader的Lance Ulanoff指出,这可能是苹果Vision Pro的杀手级应用。“如果你还未拥有Vision Pro,空间视频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应用。” Vision Pro预计将于明年年初正式发售。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艾莉指出,Vision Pro产品力强有望迎MR“iPhone时刻”。而针对空间视频拍摄,德邦证券分析师马笑、刘文轩等指出,空间视频功能有望进一步扩展VR的使用场景。 在过往的VR的应用场景中,内容多为电影、游戏等。在马笑等人看来,当VR拍摄功能嵌入手机,设备与技术将不再是限制大众生产VR内容的门槛,更多UGC内容有望丰富应用场景,拓展VR受众。拍摄门槛降低有望进一步推动VR普及率,结合AIGC等新技术,或带来业务新增量。 除了苹果公司以外,另一VR行业重要玩家Meta也于近期传来了新消息。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产业链人士处了解到,Meta确实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一款新的VR设备。新品或被命名为Meta Quest 3 Lite,基本款售价预计为199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超过1500元。 AI+VR或成未来趋势 现下,VR产业整体市场的增长乏力,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国内VR消费级市场低迷,销量合计10万台,同比销量下滑28.9%,环比下滑35.5%。多家机构认为,AI的发展或将为VR市场带来业务新增量。 以Meta为例,该公司已将AI技术引入了多个MR终端设备。除了Quest 3以外,Meta在Connect 2023大会上还发布了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模型Emu、聊天机器人Meta AI以及支持创建人工智能的平台AI Studio,其中Meta AI将登录Quest 3和Ray-Ban Meta。 在互动模式上,以Meta的智能眼镜产品Ray-Ban Meta为例,该设备内置AI助理Meta AI,佩戴者可以使用“Hey Meta”语音指令更深入地发挥创造力和控制功能。 华泰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AI应用在终端落地将是未来几年的主题之一。Meta在元宇宙领域超过140亿美金的年投入叠加其AI领域大模型Llama 2开发经验,AI与智能眼镜结合的应用形式将逐渐落地,引领下一代智能终端变革。 国信证券在此前研报中指出,AI一直都是VR行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尤其体现在追踪交互方面,传感器或摄像头获得的数据需通过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算法被设备理解。随着AIGC多模态大模型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3D内容的制作门槛,提高制作效率,AI的发展将推动VR/MR设备进入成熟快车道。 编辑:邱思雨
在11月6日举行的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厦钨新能董事长杨金洪表示,受下游市场增速放缓、产业链去库存等因素影响,该公司前三季度锂电正极材料产品销量约为4.8万吨,同比有所下降。“其中,钴酸锂产品销量约为2.5万吨,三元材料产品销量约为2.3万吨。” 截至2022年12月,厦钨新能产品的有效年产能为10.9万吨。杨金洪表示,“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今年以来,受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锂电产业链上游企业整体业绩承压。 其中,今年第三季度,厦钨新能实现营业收入50.01亿元,同比下降36.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53.95%。该公司前三季度产品的毛利率约为8%,同比略有下降。 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厦钨新能、容百科技、长远锂科、振华新材、万润新能、帕瓦股份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从单季度表现来看,上述多家企业Q3净利润环比有所提升。 杨金洪认为,“伴随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持续复苏,公司钴酸锂产品产销量有望提升。” 目前,厦钨新能产品包括钴酸锂、高功率三元材料、高电压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 杨金洪表示,该公司正大力开发下一代新能源材料产品(含钠电材料、补锂材料、磷酸锰铁锂、固态储氢材料等)。 具体进展来看,钠电材料方面,厦钨新能董事、总经理姜龙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掌握钠离子电池正极层状材料量试生产技术,其中钠电正极材料前驱体及材料开发已完成试生产工作。” 三元材料方面,厦钨新能董事长杨金洪表示,目前,该公司Ni9系三元超高镍材料通过多家电池客户测试,进入到海外车厂体系认证,已实现百吨级交付。 当前,厦钨新能正加速海外布局。今年9月,其发布公告称,下属子公司欧洲厦钨新能与Orano CAM和Orano PCAM分别签署了合资协议,于法国合资设立公司,建设年产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 在杨金洪看来,“此举有利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原料供应效率,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开发生产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近期,受华为、小米等终端产品销售旺季来临,A股消费电子板块持续走强。 截至11月3日收盘,朝阳科技、欧菲光、惠威科技等强势涨停,其中朝阳科技更已经连收5个涨停板。波导股份、昀冢科技、长盈精密等跟涨,日内涨幅均超过7%。 二级市场火热,但一级市场对消费电子的看法则保持谨慎。 深圳一投资机构关注消费电子领域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其所在机构对消费电子领域项目已关注较少, “头部项目和头部供应链体系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尤其深圳的项目,整体毛利水平不高。” 华东一机构投资人则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一级市场消费电子不热,主要是缺乏大的创新。 “之前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发展主要是由电脑、手机驱动的,但到现阶段还没有一个新的驱动行业增长的终端出现,现在聊的比较多的VR/AR,短期内还无法真正起量,所以也无法起到很强的行业驱动作用。” 消费电子行情见底? 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的朝阳科技,主营业务包括声学产品(耳机、音响)业务、精密零组件业务和OEM代工生产业务,已与苹果、Beats、安克、三星、哈曼、OPPO、小米、华硕、JLAB、骷髅头等终端品牌建立合作。 三季报显示,朝阳科技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59亿元,同比增长21.45%;归母净利4610.5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2.13%。 同日亦走出涨停行情的欧菲光,在10月份更是上演了六连板,累计涨幅超过80%。 欧菲光这轮行情与搭上华为产业链有关。此前有供应链人士透露,在Mate 60系列,欧菲光摄像头模组全部参与了供应,并占绝大部分份额,包括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指纹模组,单台价值在500-600元。 据欧菲光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5.05亿元,同比增长47.75%;归母净利为5431.8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02.26%。 惠威科技则是无线耳机、智能音箱概念的热股,股价涨停当日,无线耳机概念上涨2.94%,智能音箱概念上涨2.69%。 据三季报,惠威科技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59亿元,同比减少5.53%;归母净利120.06万元,同比减少38.8%。 东吴证券10月19日的研报分析, 消费电子当前估值相对较低。 截至 2023年10月11日,申万一级电子行业 TTM 市盈率为 48 倍,处于过去十年历史分位 57.6%。截至 2023年10月11日,二级行业中,消费电子 TTM 市盈率为31.1 倍,处于过去十年历史分位 22.2%,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行业情况方面,随着库存去化以及产业链调整,消费电子市场有望复苏。 一级市场“按兵不动”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以来,消费电子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0余起,项目主要集中在天使轮以及A轮等早期阶段,项目业务内容主要聚焦在创新消费终端领域,出手机构不乏深创投、中金资本、源码资本、格力集团等头部机构。 其中, 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今年4月完成的A轮融资,集结了深创投、中金资本、越秀产投基金以及高榕资本等多家头部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该A轮融资为公司成立以来首次进行对外股权融资。 据公开资料,该公司最早从基础的手机配件做起,手机壳是最初的爆款。 当前公司定位为出海消费电子品牌,产品涉及办公电子、智能终端周边、车载电子三大类。 从数据上看,今年消费电子在一级市场的投融资事件数量,并未表现出较之此前明显的增长趋势。多名一级市场投资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二级市场消费电子板块的异动,很难说会传导带动一级市场消费电子领域的热度。 上述深圳股权投资机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二级市场传导到一级市场可能需要时间, 如果二级市场有一阵子长期繁荣,可能一级市场才会开始考虑出手,目前我们仍然是观望的状态。” 该深圳股权投资人士进一步表示,消费电子当前总体看得较少,一方面是头部品牌以及头部供应链体系格局已基本形成,“尤其深圳这边整体毛利率水平都不高。” 而对于估值表现方面,其表示,“项目方现在能融到资的会降估值,比自己预期的多融一些存粮过冬。比较惨的是原来估值要的比较高,但是商业表现一直很差的项目,按照原来市场环境下的估值融不到了,但是公司的业务又得继续烧钱。这类项目今年如果不转型业务模式、 大刀阔斧降本增效的话,会死的很快。” 当前形势下,该人士表示,细分上已很难说有大的投资机会,“现在不是投行业或者投热点,而是要case by case地判断。 今年投资主要是看现金流,比如项目技术很好,收入规模也可以,但是净利润和现金流表现一般,放在以前我们可能会搏一搏超额收益,现在的话就不投了。 ” 上述华东区域机构人士亦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消费电子已经看得比较少。”其认为,消费电子真正重归活跃,或需要等到下一代具有稳定出货量的终端出现而形成驱动。 “VR/AR真正要达到前两代的电脑和手机的出货水平,估计还要10年。当前的行业状态下,消费电子供应链的企业利润水平,其实是下降的。” 该华东区域投资人进一步表示,当前消费电子有一些潜在的细分增长,比如音频眼镜等,“但规模总体还不大。像这类相对独立且规模较小的细分领域,跟包括TWS耳机、手机等不一样,后者能形成一条完善的代工产业链,因此能起到一个明显的行业驱动作用。”
“超级快充”俨然已经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华为液冷超充站国庆期间正式亮相,宁德时代也在近期宣布在墨脱捐建首座超级充电站。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能源巨头投建超充站,亿欧智库预测2030年有30%+的加油站将转为超充站。 一时之间,超充好像成了一门“必修课”,整个产业链的企业都在布局和投资。分析人士表示,超充产业链的迅速发展,和下游车企的重视脱不开关系。开源证券任浪10月22日研报中表示,除华为之外,已有比亚迪、保时捷、特斯拉、小鹏、理想、埃安、极氪等多家厂商发布超充解决方案,各车企正在努力抢占大功率快充高地。 华为全液冷超充在二级市场点了一把火 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能源巨头也坐不住了 A股超充产业链上游上市公司名单梳理 国庆期间,华为600kW液冷超充站在318川藏线正式亮相,“一秒一公里”的宣传引发网友热议。二级市场表现看,拥有大功率液冷直流充电枪的永贵电器国庆假期结束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录得连续两个20CM涨停,节后首周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超九成;已投建液冷超级充电站的宝馨科技国庆节后三个交易日录得连续三个一字板涨停。 而就在当月12日,宁德时代官微宣布,在墨脱捐建首座超级充电站。此外,新入局的玩家也不乏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能源企业。10月9日,据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分公司“团聚津销”公众号披露,中国石油首座“超级充电 + 便利店”综合示范站于10月8日正式开业并投入运营。亿欧智库预测到2025年有5%的加油站将转为超充站,2030年转化率将达30%+,超充综合站数量将达3.5万座。 政策层面和各地方政府也在加大超充建设。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深圳、广州、重庆等多个城市也提出建设“超充之城”“超充之都”的目标。到2025年,深圳市将建设超充站300座,让“超充/加油”数量比在国内率先达到1:1。 亿欧智库10月1日研报中表示,2023年将成为超充级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的元年,市场逐渐进入为期5-7年的爆发期。2025年超充车销量将达到近300万辆,2030年将超1200万辆,同时超充车的市占率将从2023年的3%稳步提升至2030年的52.5%。 功率模块、驱动系统和动力电池等上游产业为主机厂提供完整的高压平台技术体系,超充及相关服务企业则桥接终端用户,满足各类使用场景。产业链上游涉及A股上市公司包括华微电子、士兰微、华润微、汇川技术、宁德时代、欣旺达、均胜电子和阳光电源等,具体详见下图: 超充革新终结电动汽车充电还是换电的补能路线之争?蔚来、上汽、广汽加速布局换电站 商用车领域换电技术仍有一席之地 新能源汽车在迈入市场化推广阶段之后,围绕电动汽车的补能路线之争就没有停止过,充电还是换电总能在不同阶段引发新的争论。相比充电桩每到十一黄金周、春节等特殊节点就“一桩难求”的尴尬局面,换电的优势可谓显而易见,几分钟就能完成补能的绝佳体验。 充电模式加速向超充演进,充电时间被普遍压缩到十几分钟以内,换电的优势正被大幅度消解。但是在当前格局下,换电可以作为充电一个非常有力的补充,尤其是当充电桩数量还未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像蔚来、上汽飞凡、广汽埃安等都在加快布局,其中,蔚来全国换电站布局数量已突破1500座,年底有望超2300座。 同时,在电池寿命方面,长期使用超级快充,使用过大的电流充电时,锂离子会来不及完成负极嵌入,锂离子的高速移动会使电池过热。如果保障不到位,汽车可能会从快充变成慢充。 此外,相比乘用车领域的应用,换电在商用车领域的空间更大。即使未来充电速度可以提升到十几分钟,但对于营运类车辆,如客车、货车、港口重卡等运行里程长、载重量大的车辆,充满电依然需要耗费不少时间。而采用换电还是只需要三五分钟,这种特定场景下的极致高效是充电无法取代的。 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充电模式在乘用车领域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换电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仍值得期待。 编辑:旭日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3日收盘,沪深两市近一个月来共1300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具体来看,接待机构调研次数位列前九的上市公司分别为冰轮环境、长安汽车、协创数据、华明装备、欧科亿、英力股份、鲍斯股份、广电运通、兴蓉环境,艾为电子、华曙高科和道通科技等公司并列第十,其中冰轮环境和长安汽车接受机构调研次数最多,均达到9次。从机构来访接待量统计,开立医疗、天孚通信、华测检测、立讯精密、中微公司、中际旭创、海康威视、珀莱雅、澳华内镜和联影医疗接待量位列前十,前三名开立医疗、天孚通信和华测检测来访机构接待量分别为513、499和467家。 值得注意的是,客户包括华为的天孚通信和华为“金牌供应商”立讯精密机构来访接待量分别达499家和436家,位列第2和第4。此外,与华为签署全场景智慧出行生态解决方案合作协议的德赛西威和为华为提供铝合金轻量化车身模具的瑞鹄模具的机构来访接待量也分别达到379家和362家。 近期华为概念股成为资金爆炒和宣泄的出口,根据财联社10.9至11.3期间每周整理的图解牛熊股数据观察发现,在本月跑出的多只华为概念牛股中,欧菲光、恒铭达、华丰科技和天银机电机构来访接待量分别达到了71、51、114和87家。 具体来看,欧菲光自9月底低点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近100%。10月30日晚间,欧菲光公布了三季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净利5432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亏损24亿元,此次的业绩表现无疑是打了一个“翻身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欧菲光的业绩逐季改善,且向好态势不断强化。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3.8亿元,第二季度净利转正,盈利439万元,第三季度盈利继续扩大也昭示着公司被踢出“果链”的负面影响已逐步被消化。 此前欧菲光因为丢掉苹果订单而“损失惨重”,2020-2022年三年时间里亏损超97亿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合计失血超百亿。随着华为手机再度崛起,和华为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欧菲光看到了绝地反击的曙光。 恒铭达是一家专业为消费电子产品提供高附加值精密功能性器件、防护产品等产品的科技企业,近一个月来接待机构调研2次,来访机构接待量达51家。恒铭达股价自9月底低点迄今累计最大涨幅超60%,公司此前在互动平台表示,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组件,部分产品间接供应华为产品使用。华创证券耿琛等10月30日研报指出,华为液冷超充加速了快充渗透,恒铭达2020年收购华阳通后充分整合精密结构件领域的技术沉淀及销售渠道,持续开发新能源精密结构件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成为华为、小鹏汽车等知名品牌合格供应商,并取得少量订单。此外,华阳通主营数通精密结构件的研发设计、制造,数通产品主要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结构件,为华为合格供应商,2023年ChatGPT掀起AI革命,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作为算力基础设施迎来新一轮发展,公司与头部客户合作有望深度受益本轮AI发展。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多年布局进入收获期,全资子公司华阳通数通、充电桩、储能等业务拓展顺利第二赛道驶入业绩成长期。 华丰科技近一个月以来来访机构接待量超百家,自9月底低点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近60%。方正证券张初晨9月14日研报指出,华丰科技是我国率先从事电连接器研制和生产的核心骨干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拥有60余年连接器领域的经验和完整的产品链研发能力、供应能力。除四川长虹集团直接赋能外,深圳哈勃科技投资持股1358万股,位列第八大股东。2020 年公司研发的56Gbps背板连接器产品已通过客户认证,并已经在华为设备中大批量使用。公司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主导制定了11项与高速连接器测试相关的国家标准,后续公司将继续开发量产112Gbps和224Gbps产品,逐步扩大高速连接器市场份额。公司深度合作华为,是华为高速背板连接器及印制板连接器重要供应商。华为主要向公司采购高速类、印制板类、电源类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设备、数据中心用高端服务器、交换机、超级计算机等领域的信号传输,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或将打开公司的通讯连接器业务天花板。 天银机电近一个月以来来访机构接待量达87家,股价自9月底低点迄今累计最大涨幅达118%。公司此前在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华清瑞达与华为合作主要是智能驾驶领域。此外,华为Mate 60 Pro上的一大重要升级就是支持了天通卫星通信功能,天银机电控股子公司天银星际目前是国内商业运营的恒星敏感器生产厂商,在国内商业卫星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华金证券李宏涛8月21日研报指出,天银机电雷达与航电业务技术创新能力领先,资质不断升级,随着国内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公司有望受益。全资子公司华清瑞达主要聚焦雷达射频仿真业务,得益于新签订单金额大幅增长,产品交付增加,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47.1%,净利润0.28亿元,同期增长146.5%。全资子公司讯析科技主营产品为超宽带信号捕获与分析系统,在高速记录、实时频谱分析带宽等关键指标居行业领先地位。非全资子公司天银星际为恒星敏感器生产厂商,上半年营收0.05亿元,同比增长65.3%,目前,天银星际累计有301台星敏产品在轨运营,较2022年底增长55台。 编辑:刘越
“ 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尤其是消费电子与锂电等行业周期调整的影响, 2023年1-9月,公司整体销售收入19.2亿,同比减少5%;机器视觉业务收入13.8亿元,较去年同期持平,机器视觉业务作为主营业务的比例由年初的66%提升至72%。” 对于业绩下滑原因,在今日下午的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凌云光董事长、总经理姚毅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如是回复到。 财报显示, 凌云光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6.4亿,同比下滑13.3%、环比下滑12.4%;净利润4679.84万元,同比下降40.71%;前三季度毛利率33.51%,Q3单季度毛利率32.49%;Q3单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1.71%,毛利率下滑增幅扩大。 凌云光以“视觉+AI”技术为基础,是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视觉器件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我国较早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之一。 在未来智能制造大发展的环境下,机器视觉与自动化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凌云光称,公司为此在努力提升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控制的技术能力,以持续扩大智能装备千亿级市场的市场份额。 在业绩会上,姚毅表示,依托“视觉+AI”核心技术,公司业务主要赋能工业智造和文化元宇宙两大板块。 在工业智造领域,覆盖消费电子、新能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等行业,服务客户覆盖苹果、华为、富士康、宁德时代、福莱特、比亚迪、京东方等;在文化元宇宙领域,通过“视觉+AI”形成光场建模、运动捕捉系统、VR智能拍摄等产品基底,面向客户提供智能内容创作,服务央视总台、腾讯、咪咕、虎牙等众多客户。 财报信息显示,目前,凌云光正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文化元宇宙等领域的战略布局。 文化元宇宙应用方面,凌云光10月1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具备虚拟人及虚实结合内容制作的行业领先的底层自研产品和提供内容创作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实现在短期内生成超高精度数字人及惟妙惟肖的虚拟结合效果,面向影视动漫、大型节目、游戏、直播、文旅等多个场景。在直播场景中,公司为百度、快手等直播平台提供服务。 对于维持未来的业绩增长, 姚毅在业绩会上明确,公司会持续加大在视觉、AI等底层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着重加强对3D视觉、F.Brain深度学习平台的投入力度。 自2022年7月上市以来,凌云光股价长期在发行价徘徊,为显示看好信心,本次财报发布后,凌云光公告称,拟斥不超6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价格不超37元/股。截至今日收盘,凌云光日内跌1.86%,报收23.18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