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09个
《科创板日报》11月1日讯(编辑 郑远方)Mate 60系列等新机需求强劲,华为或将进一步上调出货量目标。 据韩国The Elec援引业内人士消息称,华为将明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目标定为1亿部——这一数字较此前多家市场研究公司的预测值(7000万部)高出40%。 预计到今年年底,Mate 60系列出货量在2000万台左右;华为智能手机今年全年出货量预计在4000万-5000万台,有望同比增长30%-70%。 如今Mate 60系列发售已有两个月,但依旧“一机难求”。财联社记者走访华为线下门店时被告知,“目前华为Mate 60系列产品全线缺货,现在登记的话,需要等大概2-3个月才会有现货。至于Mate X5系列折叠屏,至少需要等待半年以上。Mate 60 RS非凡大师版,就不好说了,您现在预付定金,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发货日期。”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nova 11 SE也于10月31日发布,起售价1999元;同日华为Mate 60 Pro乐臻版在华为商城、京东等平台上架,起售价7899元。 除此之外,华为nova 12也是颇受外界关注的下一代新品。有产业链人士此前透露,“下一代nova手机上市时间也没定,到底是今年12月,还是明年1月。” ▌OLED量价齐升 华为或成消费电子明年景气复苏重要驱动力 终端需求旺盛,自然也连带着供应链出货量水涨船高。 本次韩媒报道指出,Mate 60系列的OLED出货量最近有所增加,其供应商有两家:京东方与维信诺。由于近期扩量,维信诺中小尺寸OLED产线开工率已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京东方A正在引领国内智能手机OLED涨价。目前中国面板厂商的智能手机OLED价格已较低点上涨4-5美元。业内预计,年底旺季过后,价格将下降1-2美元,但仍将比前期低点高出2-3美元。 之前已有消息称,因Mate 60系列持续热销,华为持续增加柔性LTPO OLED订单,国内柔性OLED面板开始涨价,涨幅在10%以内。“在柔性LTPO OLED供应紧张状态下,华为愿意加价获得更多柔性LTPO OLED产能,这波国内柔性OLED涨价潮顺势而起。目前,国内柔性OLED面板涨价还处于试探阶段,具体涨价情况还要根据项目和市场行情而定,不过普遍涨幅都在10%以内。” 浙商证券10月28日报告指出,从电子三季度财报数据来看,各行业三季度经营都出现了一定回暖,消费电子相关的核心标的Q3收入环比改善最为明显,如蓝思科技、立讯精密收入环比均有明显改善,水晶光电、光弘科技Q3收入环比大增73.57%和54.40%。 分析师认为,站在当前时点展望今年Q4乃至2024年,华为有望成为2024年消费电子景气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国金证券补充称,电子基本面在逐步改善,三季度业绩积极改善,四季度有望持续,中长期来看,AI有望给消费电子赋能,带来新的换机需求,看好需求转好、AI新技术需求驱动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
A股公司三季报已陆续披露完毕,半导体板块的财报显示,消费电子芯片行业在三季度明显回暖。 据《科创板日报》统计,A股百亿市值以上的半导体公司中,满足第三季度“营收同比正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的公司共17家。 17家公司中, 按净利增幅排序,Top10中,半数(5家)是消费电子芯片供应商,包括韦尔股份、汇顶科技、思特威、卓胜微、唯捷创芯。 依据A股中信证券行业分类(2020),下表同 从另一个维度看,17家公司中, 9家公司三季度营收、净利同环比均实现正增长,消费电子芯片供应商最多(4家),包括韦尔股份、思特威、卓胜微、唯捷创芯。其中,韦尔股份三季度净利同环比增幅均是第一,分别增超279.61%、570.7%。 聚焦到Q3业绩最强标的韦尔股份,该公司是本土CIS龙头,虽然前三季度其业绩仍然下滑(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同比下降),但第三季度业绩改善明显,其营收、净利均实现同环比双增,Q3单季度收入为历史新高,存货环比下降23.2%至75.52亿元,华泰证券黄乐平称,75.52亿元距离该公司3个月库存周转(60-70亿元)的目标已经非常接近。 韦尔股份2022年Q1-2023年Q3的归母净利润变动 中泰证券表示,23H2起韦尔股份多款高阶产品陆续量产,全新小米14全系标配光影猎人OV50H,进光量&HDR优势明显,公司中高端旗舰主摄实力逐步显现。 除了韦尔股份,同业务的思特威、格科微也在此次的优等生阵列中,且两者的业绩轨迹与韦尔股份类似——前三季度业绩下滑,但第三季度大幅回升 。思特威Q3收入同环比双增,净利润实现扭亏,招商证券鄢凡点出,思特威Q3收入同比增长主要系手机CIS产品在客户端推广顺利;格科微Q3营收同环比双增,净利润同比增长73.67%。 华金证券孙远峰称,随着主摄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以及未来对高清视频拍摄等要求,CIS产品未来的附加值量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华泰证券黄乐平也表示,大相面摄像头从高端手机逐渐向中端手机渗透,将带动CIS行业出现结构性成长。 上表中, 卓胜微、唯捷创芯都是射频前端平台型企业 。卓胜微是国内半导体射频芯片龙头,Q3实现营收同环比大幅增长,且营收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该公司存货13.94亿元,较二季度末环比下降2.8%,存货周转天数下降至262天,存货已逐步恢复至合理水平。 卓胜微证券部工作人员今日(10月31日)对媒体表示,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应用于智能手机端,本土品牌手机崛起对公司营收提升影响较大。 国信证券胡剑称,我国手机品牌厂商全球市占率较高,而手机又是射频前端最主要的应用终端,在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国内厂商积极寻求本土供应商以保证供应链安全。国产手机品牌崛起叠加半导体国产化趋势,国内射频前端厂商迎发展机遇。 另外,指纹识别芯片供应商汇顶科技、数模混合芯片供应商艾为电子均递交了出色的三季报,与上述消费电子芯片厂商一同现身三季度“营收同比正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的榜单。 ▌消费电子呈现复苏迹象 芯片端暖风已至 华泰证券研报称,经过两年半漫长的智能机调整期,近期产业链在华为mate 60和苹果iPhone 15等新机带动下出现复苏迹象。据BCI周度数据,截至今年第40周(10月8日),中国智能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较上半年(同比下降4%)收窄。自今年第32周(8月13日),中国安卓手机周度出货量同比增速开始转正,截至W40(今年第40周)连续八周正增长。 另据IDC数据显示,2023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继续下降,出货量为6820万,同比下降7.6%,但环比增长11%,PC行业已出现复苏向好迹象。 总体而言,手机和PC均显现复苏迹象,消费电子产业链复苏的暖风已经吹到上游芯片环节,接下来的第四季度仍有故事值得期待。 国金证券看好消费电子拉货带来的三季度业绩超预期的公司, 其产业链调研表明四季度手机拉货持续,半导体芯片库存去化加快,手机/PC早期复苏迹象渐显 。中长期来看,AI有望给消费电子赋能,带来新的换机需求,看好需求转好、自主可控及AI新技术需求驱动受益产业链。 据广发证券统计, 公募基金23Q3电子行业配置比例达10.50%,环比上升0.26pct,超配比例为1.71%,环比上升0.38pct 。行业比较来看,公募基金23Q3电子行业配置比例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四名,仅次于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行业,超配比例也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四。
《科创板日报》10月31日讯(编辑 邱思雨)存储龙头厂商三星电子交出了第三季度“答卷”。 三星电子第三季度销售额67.40万亿韩元,预估67.62万亿韩元;第三季度净利润5.50万亿韩元,预估2.52万亿韩元。 在存储业务方面,由于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量增长以及产品平均售价有所上升,存储业务亏损持续缩窄。对于2024年的展望,三星认为,尽管宏观经济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存储市场有望复苏,预计2024年DRAM需求将增加。 三星电子表示,通过增加高密度产品的销售以及客户库存调整完成,PC和移动端的需求得到了改善。另外,AI相关需求仍然旺盛。 三星表示,存储业务以提高盈利能力为重点,将持续扩大HBM、DDR5、LPDDR5x和UFS 4.0等产品的销售规模,并积极调整生产规模以降低库存水平。总体而言,相比第二季度,DRAM和NAND的平均售价有了不错的增长。 另外,三星表示第四季度将增加HBM3芯片的销售,以应对AI需求的增加。 另一存储龙头SK海力士在第三季度的亏损也比上一季度大幅缩小。SK海力士表示,其销售用于科技设备的DRAM芯片的业务,在第三季度重新盈利,而今年前两个季度都是亏损的。 存储模组厂威刚近日亦指出,从接单力度来看,客户回补库存力道持续,预计存储报价至少涨到2024年上半年。 Q4存储产品价格或将全面上涨 存储产品价格方面,三季度期间,主流存储价格持续回暖。 据中信证券统计,DRAM方面,高端DRAM(DDR5)合约价格稳定,主流DRAM(DDR4)价格由跌转涨,多数产品价格出现上涨,9月涨幅最高23.81%;利基DRAM(DDR3)价格涨幅最高到23.81%,价格均出现反弹。 NAND Flash方面,9月NAND Flash价格持续回升,环比最高增长19.87%。其中,512Gb价格连续三月环比上涨,256Gb价格连续两个月环比上涨,128Gb价格保持稳定。 据研究机构TrendForce近期报告,自第四季起DRAM与NAND Flash均价开始全面上涨,预计DRAM第四季度合约价将止跌回升,涨幅为3-8%;NAND Flash第四季合约价有望全面起涨,涨幅约8-13%。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行业周期角度,海外大厂稼动控制下存储供需逐渐改善,看好产业链公司2024全年业绩将持续改善。预计今年下半年,随库存去化,需求逐步回归,未来行业细分龙头有望迎来业绩修复机会,看好国内存储产业链周期复苏叠加本土化趋势下的投资机遇。 信达证券亦表明,伴随原厂维持缩减产出和惜售的供给策略,以及需求端逐步好转,存储价格涨势或将延续至明年上半年。建议关注江波龙、德明利、兆易创新、东芯股份、普冉股份等。
近期,因华为Mate60系列手机发售,“遥遥领先”成为网络热词。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遥遥领先”商标,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科学仪器,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科创板日报》10月27日讯:华为今日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实现销售收入4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净利润率16.0%。由此粗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华为净利润约为730.56亿元。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公司经营结果符合预期。感谢客户、伙伴一直以来对华为的信任和支持。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公司产业组合优势,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为客户、伙伴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与去年同期相比,华为的利润率有较大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58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1% 。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率为15.0%。 今年8月底,华为Mate 60系列未发布先发售,引发了国产手机的一次市场和舆论高潮。 有通信行业资深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华为有望明年将智能手机出货量提高到6000万部以上。“供应链对华为还是有点观望。但是没准现在看着市场火热,会释放更多的产能。” 除了华为高端手机Mate系列外,中低端产品线是否也会采用华为自研芯片,亦备受业内关注。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下一代nova手机也会是5G产品。若被证实,这或将对其它国产手机厂商带来巨大的冲击。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华为预计从2024年开始,新机型将全面采用新麒麟处理器。高通将成为华为采用麒麟9000S及新麒麟芯片的主要输家。高通不仅将失去华为订单,还要面临非华为中国品牌客户因华为手机市占率提升而出货量衰退的风险。” 郭明錤分析称,华为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向高通采购了2300万至2500万颗和4000万至4200万颗手机SoC。由于华为采用新的麒麟处理器,预计2024年高通对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SoC出货量将比2023年至少减少5000-6000万颗,并将逐年下降。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今年华为下半年确实没有采购高通芯片,但是明年华为有可能会购买部分骁龙7系芯片。 “目前,下一代nova手机是否会采用自研芯片,还未最终确定。其上市时间也没定,到底是今年12月,还是明年1月。低端手机则比较悬,国产芯片的产能、功耗应该还不适合用在低端产品上。而且高通芯片还有一些库存。”有产业链人士透露。 2024年将是5.5G商用元年。不久前,华为宣布全面完成IMT-2020(5G)推进组5G-A关键技术测试。华为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证实,明年会有相应的5.5G手机终端上市,而裸眼3D技术近期也望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契机。 记者:黄心怡
华为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实现销售收入4,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净利润率16.0%。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公司经营结果符合预期。感谢客户、伙伴一直以来对华为的信任和支持。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公司产业组合优势,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为客户、伙伴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据科创板日报周四报道,2023全球移动宽带论坛期间,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全系列5G-A产品解决方案,包括业界首个双频64T MetaAAU,ELAA双频融合阵子等。 5G商用四周年之际,5G的进阶版5G-A(5G-Advanced/5.5G)呼之欲出,华为预计,2024年产业界将迎来5G-A时代。据介绍,超大规模天线阵列(ELAA)技术已在5G网络商用,大幅提升TDD覆盖和能效。5G-A时代ELAA技术将持续升级。目前,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已联合华为率先完成基于5.5G技术验证,并实现了包括ELAA、智能卸载等多项技术性能的验证。 二级市场方面,硕贝德周五收盘20CM涨停,本周股价累计最大涨幅58%。拉长时间来看,公司自8月25日低点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125%。 据悉,华为5.5G可提供下行10Gbps的速率,相当于从原来5G的1Gbps提高了十倍,同时在时延、定位、可靠性方面也有了十倍的提升。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关键技术突破,超大带宽和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已验证万兆能力。5G时代,大带宽多天线是实现跨代体验的关键,兑现了Gbps的能力。5.5G技术进一步突破,超大带宽和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也就是ELAA技术,成为5.5G能力十倍升级的关键。 资料显示,ELAA指的是基于超大孔径阵列技术分布式部署的大规模天线阵列。ELAA可实现更高频段与C-Band覆盖能力相当,让随时随地10Gbps成为可能。5G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过去两年,超大规模阵列天线成为了公认的5G技术演进方向。市场分析指出,作为2030年前最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5G是一个长期而明确的技术演进路线。当前5G在全球的大规模商用为5G-Advanced奠定了良好的商业基础,而ELAA的技术演进也将加速5G-A时代的快速落地。 国信证券分析师马成龙9月19日研报认为,5.5G作为5G的演进和增强,在连接速率和时延等网络能力实现了10倍提升,从技术角度,超大带宽和ELAA以及载波聚合技术成为推动速率提升的关键。因此,5.5G对基站射频性能、数量提出更高要求。同时,5.5G的网络特性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C端如XR、B端如AI质检等应用落地。建议关注基站射频、天线产业链,设备商如中兴通讯以及三大运营商等。 东方证券分析师张颖、王婉婷9月15日研报认为,华为提出超大带宽+ELAA-MM(超大规模天线阵列M-MIM)是实现10Gbps的关键。当前使用ELAA技术的MetaAAU(3.5GHz/2.6GHz)已经在30+城市规模商用。随着通信频段向6GH乃至更高演进,对基站射频的性能和数量都产生新的需求天线、射频等环节有望受益,建议关注通宇通讯、武汉凡谷、飞荣达。 编辑:平方
《科创板日报》10月15日讯(编辑 邱思雨) 近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9月进出口数据。主要出口商品中,9月手机出口了8354.5万台,而8月该数据仅为6456.7万台,出口金额更是环比大涨123.37%。 纵观近期手机品牌商动向,多家新机陆续发布。9月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上线,苹果iPhone 15系列手机发布。招商证券最新研报指出,苹果新品需求优于市场悲观预期,华为新机销售火爆,带动安卓手机销量恢复同比正增长。 需求端、库存端齐迎改善 彭博一致预期预计2023下半年高通及联发科手机业务收入合计同比降幅将收窄至-5.7%,射频公司手机业务收入合计有望同比转正。在华泰证券分析师黄乐平看来,手机市场需求复苏迹象显现。 据IDC数据,2023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3%;同期高通及联发科手机业务收入合计同比下降20.5%;Skyworks、Qorvo等五家射频公司手机业务收入合计同比下降36.6%。对此,黄乐平认为,手机终端及渠道的库存去化逐步完成。 库存方面,招商证券在相关研报中亦指出,手机链芯片厂商库存逐步好转,全球手机链芯片大厂2023年二季度库存环比出现下降。具体来看,联发科表示手机市场库存正稳定下降,未来需求不会更差;国内手机链厂商韦尔股份、卓胜微、汇顶科技等公司的平均库存连续第三个季度环比下降。 手机品牌方面,华为相关消息人士指出,华为目标在2024年出货6000万-7000万部智能手机。该目标出货量对比华为2022年全年出货量翻倍。 国信证券认为,补库存及本土创新共振,华为新品催化各终端品牌积极备货。一方面基于华为高端机型突破,鲶鱼效应下各终端品牌积极备货以稳定自身市场份额;一方面基于终端补库存需求的体现,2023年三季度消费电子产业链延续二季度以来的弱复苏趋势,环比继续上扬,四季度出货展望则更加积极。 AI助推消费电子加速复苏 除了需求端、库存端的改善以外,黄乐平还指出,近期小米、华为手机AI应用展露苗头,在语音交互、图像处理等方面有显著提升。AI落地手机可有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有望推动下一轮换机潮。 以华为、谷歌为例,华为近期上线的旗舰机Mate 60 Pro接入盘古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智慧的交互体验;谷歌发布Pixel 8系列手机,该手机以AI为中心,定制自研芯片Tensor G3,可实现通过手机终端调用大模型。 民生证券在相关研报中指出,谷歌Pixel 8系列勾勒出AI手机的全新发展方向,通过搭载自研的TensorG3处理器,集成生成式AI,赋能AI个性化体验。具体来看: 输入端:AI手机更为重视传感器,摄像头及算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输出端:AI手机展现的内容更为丰富,助推显示面板发展; 存储端:AIGC带动内容快速增长,助力存储容量快速增长,当前512GB手机成为主流配置,同时1TB手机渗透率逐步提升。 国泰君安认为,混合AI有望吹响消费电子复苏号角。以高通为例,搭载骁龙平台终端推动混合AI扩展至手机、平板、XR等领域。高通通过为终端设备提供芯片硬件支持,已让在手机上运行大模型成为现实。目前全球消费电子仍呈疲软态势,但下游的边际变化已然渐显,混合AI或将助推消费电子加速复苏。
恒铭达表示,消费电子业务为公司成熟业务板块,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技术研发为基础,积极推进业务优化,一方面,强化公司核心产品的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相较于整体行业空间,公司目前尚有成长的空间。基于公司所积累的行业、客户经验及坚实的研发能力,在消费电子的业务处于稳健成长。 生产基地分布情况 公司在华南地区、华东地区都进行了布局,公司在华东地区的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昆山,主要是服务于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在华南地区的生产基地位于广东惠州、东莞,主要服务于通信与新能源行业。由于通信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产品的特殊性,需要购置新型设备需定制厂房,并且扩充产能,所以公司在惠州原有的工业用地基础上又新购置了其专有用地,在未来业务迅速扩张的同时可以保证满足其产能需求,目前整体项目建设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发展方向 公司目前业务已经涵盖了消费电子、通信及新能源领域,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仍有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司将围绕行业发展方向积极拓展,持续深耕消费电子领域,并以消费电子精密功能性器件产业发展为基础保障,进一步加速发展通信、新能源等创新业务,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构建消费电子、通信、新能源三大板块的业务架构体系,从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盘消费电子板块延续强势,虚拟现实、OLED方向领涨,冠捷科技6天4板,维信诺、恒铭达、光弘科技大涨超5%。 消息面上,“虚实融合,智兴百业”2023世界VR产业大会将于10月19日至20日在江西南昌举行。 据IDC预测,2022-2025年全球VR出货量将从约1400万台增长至4400万台。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