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85个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 1、政策方向的转变:化石能源倾斜 特朗普政府倾向于支持化石能源产业,特别是煤炭和传统石油工业。全面废除《通胀削减法案》(IRA)可能困难重重,特朗普政府还可能保留对电动汽车生产端的补贴,但将重点调整放在针对消费者的补贴上,例如《通胀削减法案》中提到的个人购买新电动汽车可获得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以及对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的激励措施。这将导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整体销量预期下滑,美国汽车市场电动化放缓,尤其是在依赖补贴的初期发展阶段。 2、国际贸易政策的干预 特朗普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美国本土制造业。这一政策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北美市场造成重大挑战。当前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具体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其中,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提高至100%,锂电池从7.5%提高至25%,光伏电池从25%提高到50%。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如果重返白宫,将对中国产品征收60%的关税,还将征收高达200%的关税以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墨西哥生产汽车并将其出口到美国。这种高关税政策不仅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美国的销售,也可能促使中国车企加速在美国本土化投资布局以规避关税壁垒,因为特朗普强调美国本土制造,以增加就业机会。 据SMM数据,预计2024年中国三元电芯出口量达134GWh,同比增长54%,一方面由于中国成本优势挤占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为规避明年对华高关税提前抢装,三元电芯出口增量明显。 3、产业链迁移与市场分化 尽管美国市场可能放缓,但欧洲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全球市场的需求可能更加向这两个地区倾斜。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和电池领域的领军者,有望通过政策扶持和扩大出口填补美国市场的萎缩。 二、对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的影响 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高度依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如果美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放缓,对三元正极材料的需求增长会有所抑制。根据SMM数据,2024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占比仅为10%,预计未来占比继续下滑,但由于其占比较小,对三元材料需求抑制有限。三元材料的主要增长点在中国和欧洲地区,中国和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支持力度加大,将进一步拉动全球范围内三元正极材料的需求。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和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强。但是当前在全球车企降本打价格战的背景下,对于成本更低、性价较高的磷酸铁锂材料更为青睐,电芯厂、材料厂都有开始布局磷酸铁锂的计划,未来正极材料增量将更依靠磷酸铁锂去带动,三元材料市场增量空间较小。 长期来看,受贸易政策和资源价格波动影响,美国企业在三元正极材料上的成本压力增大。同时,由于市场扩张放缓,美国企业可能推动关键资源的本地化或替代研发,加速固态电池等新材料的替代性研究。 最后SMM认为,特朗普政府的上台强化了传统能源的地位,削弱了美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动力,进而影响了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然而,全球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仍不可逆,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强劲需求将弥补美国市场可能的萎缩。对于三元正极材料而言,尽管短期内可能受制于政策和供应链波动,但全球范围内的需求仍将稳步增长。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材料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多样化,以应对美国政策转向带来的不确定性。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随着特朗普的再次胜选,为美国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转型,埋下了诸多不利因素。作为传统能源的支持者,回顾特朗普在上一任期间的相关举措以及本次选举时所提出的一系列化石燃料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预计美国储能装机在特朗普任期内,装机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同时,考虑到针对IRA法案中降低税收抵免的可能性。我们预计,从当下时间点到2025年年中,美国会有部分储能项目存在“抢装”的可能性。与此同时,2026年针对储能电池的关税,虽存在变动的可能,但关税增加,仍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受以上因素影响。我们判断,储能相关产品出口至美国会存在后期需求前置的情况。 从生产周期来看,从正极材料生产,到最终将储能系统运抵美国,大约需要3.5个月。因此,推算回正极材料的时间节点,此次提前的需求增量可能会使得正极材料在2025年4月前完成提前备货。 但同时,从储能占据碳酸锂需求占比来看,2024年,为25%左右。碳酸锂主要下游需求来源仍为新能源汽车。美国大选引发的“抢装”作为边际增量,虽在一定程度上游提振作用,但绝对量级较小。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进入11月后,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持续回暖,并在本周出现了较大幅度抬涨。11月13日,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77933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上涨1361元/吨;电池级碳酸锂7.64-8.00万元/吨,均价7.82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上涨15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7.385-7.485万元/吨,均价7.435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上涨1500元/吨。 从今日的市场成交表现来看,在11月终端需求超预期的刺激下,正极排产显著上行,拉动对碳酸锂现货采购需求提升。在此旺季节点,上游锂盐厂挺价情绪较为强烈,报价显著上调。下游材料厂对当前价格点位持谨慎态度,成交行为有所减少,市场成交多为贸易商与锂盐厂之间的成交,拉动碳酸锂现货成交价格重心上行。 数据来源:SMM 究其背后原因,可从供需基本面进行剖析: 需求方面: 动力终端: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消费拉动效应明显,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如火如茶,企业新车型密集投放,推动车市热度持续走高,10月汽车销量环比同比均实现超预期增长。伴随政策累积效应持续显现,叠加车企及经销商年底冲刺,有助于汽车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预计后两个月车市仍将保持向上走势。 (【SMM分析】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 动力电芯产量环增11% https://new-energy.smm.cn/content/14042/103038086?msghash=LT666&spi=f78ee58736a76d535a8e0ba784b63d6e ) 储能终端: 年末并网装机需求推动下, 国内储能市场需求维持高景气 ;海外市场方面,欧洲市场表现平平,美国随大选结果落地,按照特朗普的相关政策主张方向,将更多侧重于支持和扩大传统能源。短期来看,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进行权力交替的时间内,未来新能源相关支持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大, 因此一些美国储能项目可能会选择“抢装”以获得现有的补贴。 (详情可见SMM分析文章:【SMM分析】美国储能潜在“抢装”影响时间线解析 https://new-energy.smm.cn/content/14042/103038113) 电芯及主材: 10 月受下游需求旺季带动,动力及储能电池产量环比均有增长。后续来看,受11月下游需求景气度持续及部分终端前置备货的需求影响,预计动力储能电池维持增量。对应材料端,受动力及储能市场的双线拉动,磷酸铁锂材料产量表现强势。 10月,中国磷酸铁锂产量为26.07万吨,环比增加4%,同比增幅超过100%。 后续来看,动力端口,车企年末均冲击补贴政策,且消费者购买中低端车型的决策成本显著低于高端车型,在磷酸铁锂显著的成本优势下,动力端口的冲量带动对于铁锂材料的备货需求狂热。储能端口,由于海外美国市场的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在后续关税收紧的预期下,储能企业集中性冲量出口,出口抢装刺激新增需求激烈 。 共同拉动下, 后市磷酸铁锂排产预期仍较为强势,预期11月仍将环增7%。 需求总量: 主要受铁锂材料排产稳步增量驱动,10月中国碳酸锂需求总量8.8万吨,环比增加3.7%,预期11月仍将环增4%。 供应方面:10月中国碳酸锂总产量约为5.97万吨,较9月环比增加4%。 一方面,受下游需求拉动,部分锂盐厂碳酸锂产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部分氢氧化锂转至碳酸锂产线爬产亦对国内碳酸锂产量形成补充;同时,期货套保利润驱动下,非一体化盐厂可通过套保及代工的方式。受此影响,整体产出趋势维持上行。 进入11月, 受下游需求持续走高刺激,部分锂盐厂排产将有增加。且仍有氢氧化锂转至碳酸锂的增量补充,国内碳酸锂总产量将稳中上行, 预计环比增加6%。 供需平衡:供需双强下,但国内产出现在仍无法完全满足需求,10-11月仍维持较大幅去库之势。将从基本面将对价格形成支撑。 此外,从 情绪面 的角度,受海外企业 拍卖价格的提振 ,以及多家处于成本边际高位的锂矿企业陆续宣布将对旗下 资源项目进行养护/暂停 ,且以阿根廷为首的 多个新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影响 ,虽然对当期资源供应影响较小,但从情绪面对现货及期货价格的发酵提供助力。 综合来看,本轮价格受基本面和情绪面的双重拉动下,价格出现了强势走高。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周致丞021-51666711 林子雅 021-51666902 王子涵 021-51666914 张浩瀚 021-51666752 王杰 021-51595902 徐杨 021-51666760 陈泊霖 021-51666836 杨朝兴 021-51666872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梁育朔 021-20707892 任晓萱 021-20707866 张贺 021-20707850
当地时间周三,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表示,全球10月份电动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35%,其中中国地区销量大幅飙升54%,带动了所有地区的销量增长。 中国EV销量创历史新高 Rho Motion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销量达到172万辆。 而中国在这其中贡献巨大: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20万辆,同比大增54%,创下历史新高。 Rho Motion在声明中表示:“随着中国汽车销售进入今年最后两个月份,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 Rho Motion数据经理查尔斯·莱斯特(Charles Lester)补充称,11月和12月往往是中国市场电动车销售的季节性旺季。 欧洲市场相对疲软 在美国和加拿大,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4%,达到16万辆;在欧洲,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6万辆,同比略有上升,但环比9月份下降了14%;在世界其他地区,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0.9%。 莱斯特透露,尽管欧洲销量仅同比增长0.8%,但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同比增长。因此,该公司预计欧洲地区今年全年销量有望以良好成绩收官。 当前,欧洲汽车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生产成本高昂、向电动汽车转型困难,以及来自中国车企的激烈竞争。 今年10月,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已经表示,计划关闭在德国的至少三家工厂。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2025年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发布2025年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1.新能源A级乘用车百公里行驶电耗将降至10Kwh以下;2.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降本提质助力NOA等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3.智驾与智能底盘融合将显著提升L3以上车辆运动控制性能;4.安全可靠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将迎来量产元年;5.AI赋能的合成数据将成为自动驾驶研发的重要数据资源;6.智能高效混合动力控制策略将持续优化并日益普及;7.EMB技术日趋成熟即将迎来量产应用;8.多模态大模型有望推动自动驾驶感知决策能力实现创新突破;9.智能电池将实现感知器件、自修复新材料的重大突破;10.自动驾驶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将逐步上车部署与应用。 【小米SU7第十万台汽车下线】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微博表示,从SU7发布到今天,我们生产10万台,只用了230天,并表示将会举办10万台下线仪式。 【宁波精达:46大圆柱电池结构件高速生产线已交付客户】 有投资者问宁波精达,公司涉不涉及特斯拉4680电池的制作,特斯拉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对公司业绩有无正面作用?宁波精达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国内领先推出的46大圆柱电池结构件高速生产线已交付客户。该生产线采用预冲杯工艺、凸轮驱动以及一机双模高效生产方式可满足大批量要求,实现进口替代。该技术已拓展至金属包装领域,并获取国内知名企业订单。 【豪森智能:累计已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及北美斯帕克斯交付了3条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生产线】 豪森智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特斯拉签订的订单主要在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生产线领域,公司累计已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及北美斯帕克斯交付了3条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生产线。 【星源材质:与大曹化工株式会社等合作进行半固态电池用隔膜的量产】 星源材质公告,公司与大曹化工株式会社和大曹化工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签订《关于商讨交易关系的基本协议书》,旨在通过互相有效利用各自的经营资源,在中国国内进行半固态电池用隔膜的量产,从而获得并扩大双方在半固态电池市场的营业收益。大曹化工株式会社将向星源材质提供聚合物用以加工成半固态电池用隔膜,星源材质将半固态电池用隔膜交付给电池生产商以加工成半固态电池。该协议于2024年11月12日签订并生效,有效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为止。 【两部委:加快开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加快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开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统筹加强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协同衔接。有序推动自动驾驶、无人车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示范应用。 相关阅读: 连涨2日!碳酸锂期货强势突破8万元 锂矿板块集体大涨 发生了什么?【SMM分析】 10月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 比亚迪破50万辆 商务部与欧盟多轮磋商【SMM专题】 【SMM分析】10月锂电产业链需求持续增量 四季度电池材料冲量势头足 【SMM分析】2024年10月份三元前驱体企业排产情况 3日上涨2500元!电解钴价格小幅拉涨 钴盐或仍有下跌空间?【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冬日迎暖阳 碳酸锂要强 【SMM分析】10月磷酸铁产量顺势递增 11月市场排产仍较乐观 【SMM分析】10月磷酸铁锂产量反超9月 四季度下游终端冲量势头足 【SMM分析】三元材料市场周度回顾 【SMM分析】需求持续增长 10月锂电产废回收量环增3% 【SMM分析】短期成本涨幅较难传导 储能电芯价格延续下跌趋势 【SMM分析】Zulu项目因公司寻求融资和战略选择仍暂停 【SMM分析】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超预期,带动动力电池排产大增 【SMM分析】2024年Q3财报披露,格林美前驱出货量高达14.3万吨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4.11.4-2024.11.8) 【SMM分析】10月国内碳酸锂总产量环比增加4% 同比增加48% 【SMM分析】10月国内氢氧化锂产量环比微降 同比增长约40% 【SMM分析】10月硫酸钴产量维持下行 【SMM分析】市场热度持续走高 10月隔膜产量上行 【SMM分析】市场热度持续高涨 10月负极产量上行 【SMM分析】10月四氧化三钴产量小幅增长 预计11月将有所下滑 【SMM数据】10月电解液产量环增 次月产出预计持续上涨
11月8日,LG新能源宣布,其全资子公司LG新能源亚利桑那公司与美国汽车制造商Rivian签署了一项供应协议。 根据协议,LG新能源将在五年内向Rivian提供总计67千兆瓦时(GWh)的4695圆柱形电池。 LG新能源新一代4695圆柱形电池高95毫米、直径达46毫米,以其长续航和高安全性而著称。4695圆柱形电池的容量是现有2170圆柱形电池的六倍以上。更大的尺寸,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优的空间效率和更强的安全性,使4695圆柱形电池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投产的第一年内,4695圆柱形电池将在LG新能源位于亚利桑那州的独立工厂生产,并将运送到位于伊利诺伊州诺默尔市的Rivian工厂,用于Rivian面向北美市场的R2车型。 在过去20年里,LG新能源凭借其丰富的制造经验和广泛的专利组合,不断推进其圆柱形电池技术的发展。与Rivian的供应协议预计将进一步巩固LG新能源在美国市场的地位,且将通过及时开发和供应具有竞争力的电池,来推动LG新能源积极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并拓展新市场的计划。 当前,梅赛德斯-奔驰等汽车制造商正在效仿特斯拉,在电动汽车中使用更大的圆柱形电池,以延长续航里程,并减少电池数量来实现相同的电池组容量。 鉴于汽车制造商对46系列圆柱形电池表现出的浓厚兴趣,LG新能源也预计将在这一不断增长的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LG新能源首席执行官David Kim说道:“鉴于当前电动汽车市场的动态变化,越来越多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展现出了对多样化电池形态的强烈偏好。Rivian此次大规模订购4695电池,标志着LG新能源在拓展圆柱形电池领域客户基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彭博社报道,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北美首席运营官Jack Hollis批评了美国推动电动汽车快速普及的政策,称这些政策是“事实上的强制要求”,与消费者需求并不同步。 Hollis指出,在美国总统大选的过程中,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其认为,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应该是有机增长,而不是通过限制汽油动力汽车的销量来实现。“整个电动汽车生态系统走在消费者的前面,与消费需求不一致。”彭博社称,Hollis指的是美国环保署和加州的尾气排放规定。 今年3月,美国环保署制定了严格的排放限制,迫使汽车制造商在未来几年内加速销售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到2032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限制在每英里85克。在11月5日大选之前,美国现任总统拜登政府的这一政策经常成为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攻击目标。 美国最大的汽车市场加州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法规,旨在到2035年逐步淘汰所有新的燃油汽车,而且许多州都采用了这些规定。Hollis表示,这些政策为消费者带来了成本负担,因为电动汽车往往比汽油动力汽车更贵。 不过,关于丰田是否会支持特朗普政府为阻止加州零排放汽车规定而可能采取的措施,Hollis拒绝猜测,“我希望事情不要发展到这种地步”。 除了目前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两款纯电动车型外,丰田还计划在2026年推出两款美国产电动汽车。Hollis透露,该公司在北卡罗莱纳州的一家新工厂正考虑调整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产量占比。该工厂预计将于明年开业,拥有10条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线和4条混合动力电池生产线。
据外媒报道,中欧双方表示,经过在中国为期一周的技术谈判后,双方在削减或撤销“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欧盟委员会称此次谈判取得了“技术性进展”,中国商务部在另一份声明中对此也表示认同。此前,欧方和中方都曾指出,双方在如何解决欧盟所谓的中国产电动汽车获得不公平补贴的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 中欧双方一直在寻求就所谓的价格承诺达成协议,这是一种控制汽车出口价格和数量的复杂机制,旨在取代反补贴关税。 11月8日,欧盟重申,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汽车制造商和欧盟之间可以达成单独协议。但中方希望达成一个总协定。而这也成为谈判中的障碍之一。当时,中欧双方表示,将继续在技术层面进行谈判。 知情人士称,中国邀请欧盟进行面对面谈判也被视为“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的迹象。 不过,经过多轮谈判,双方仍未能达成符合欧盟严格要求的解决方案,这些要求包括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以及与关税等效。欧盟还希望确保其能够监管替代协议的合规性。 瑞典外贸部长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时透露,瑞典希望欧盟和中国能尽快就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达成协议,以减轻进口关税争端对沃尔沃汽车造成的损害。 10月末,欧盟委员会为保护其汽车行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了最高45.3%的关税。这是一项备受瞩目的贸易调查的结果,因为针对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进口关税的提议,欧盟成员国的意见不太一致,而中方也曾表示或将采取反制措施。 当时,瑞典(沃尔沃汽车总部所在地)在欧盟关税投票中弃权,并希望沃尔沃汽车能与欧盟达成协议。目前,吉利汽车集团出口到欧盟的汽车将面临28.8%的关税。
11月12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有媒体报道称,其获悉,由于欧盟加征关税,零跑汽车加速推进本地化生产计划,计划在欧洲实现本地化制造,以降低关税和运输成本,其预计在2025年年底前实现本地化生产。 据悉,零跑计划在2025年实现50万台或更高的销量目标,并通过B系列车型的推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预计毛利率将达到10%以上。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销量为8.6万辆,同比增长94.4%。零跑汽车表示,预计超额达成全年25万台的销售目标,第四季度有望延续整体快速发展以及不断向好的财务表现。 另外,根据零跑汽车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该公司收益为98.6亿元,环比增长83.9%,同比增长74.3%;第三季度净亏损为6.9亿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9.9亿元大幅收窄。
在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回暖向好、稳中有升的态势下,“以旧换新”等促销费政策为汽车产业带来了久违的高光表现。 11月11日,中汽协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9.6万辆和305.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7%,同比分别增长3.6%和7%;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46.6万辆和246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汽车产量增速较1-9月收窄0.01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扩大0.36个百分点。 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加速转型升级成为传统整车企业接下来的头等大事。 同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分赴上汽集团、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和一汽-大众展调研。陈吉宁指出,上汽集团要牢牢把握主战场和主攻方向,聚焦国内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推进系统性改革。顺应汽车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正确处理各个业务板块的关系,以更大力度推进管理、营销、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改革方案,在推进落实中不断优化完善。 黄强亦强调了工厂绿色化、智能化生产模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等内容,并强调,要加强新型工业化政策供给,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 此前一日,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到广汽集团调研时强调,要加强自主创新,抓住产业变革和格局重塑的新机遇,聚焦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引育更多研发人才,加快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汽车等新赛道,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主要经济省市“一把手”对车企的密集调研,所释放的不仅是进一步推进国企深化改革,也表明了智能化转型的重中之重。 对于我国当前汽车智能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认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涵盖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控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人机交互等技术全球领先,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技术加快突破。“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3.2万公里,完成约1万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安装路侧单元8700多套。”金壮龙表示。 11月12日,智能驾驶概念异动拉升,启明信息直线涨停,此前瑞玛精密、宇通重工涨停,雷尔伟涨超10%,大众交通、交大思诺、兴民智通、锦江在线、金龙汽车等跟涨。整车方面,截至11月12日收盘,上汽集团收获涨停、广汽集团涨5.67%。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