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9

  • 加拿大将暂停电动汽车激励计划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政府日前表示,一旦可用资金耗尽,将“暂停”其零排放车辆补贴计划,取消对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最高5,000加元的联邦补贴支持。 备受欢迎的零排放车辆激励计划(iZEV)一直是加拿大联邦政府加速向零排放车辆过渡政策的基石,自2019年推出以来,该计划已为近55万辆电动汽车提供了购买支持。 过去五年中,加拿大政府已为该计划拨款近30亿加元。然而,随着零排放车辆(ZEV)普及率在去年秋季创下新高,补贴资金逐渐枯竭,政府一直在权衡该计划的未来走向。加拿大最初最初计划在今年3月底结束该补贴政策,或者在资金用尽时终止。 加拿大交通部长Anita Anand在一份声明中称该补贴计划的实施是“一项成功”,但未提及是暂时还是永久停止该计划。 Anand在新闻稿中表示:“我们将继续与汽车行业、环保团体以及各个管辖区合作,推动加拿大交通领域的脱碳进程,并成为全球零排放汽车领导者。” 加拿大交通部表示,在项目资金耗尽之前,加拿大人将继续“受益于激励措施”。电动汽车倡导组织Electric Mobility Canada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该补贴项目资金池中剩余7,180万加元,预计可继续支持购买约1.5万辆符合条件的车辆。 根据加拿大交通部的最新数据,去年11月加拿大政府收到了共计1.153亿加元的激励申请。 加拿大汽车经销商协会(CADA)表示,在3月31日截止日期之前,“如果议会不再继续授权资金”,剩余的资金将“完全耗尽”。 在加拿大联邦政府暂停激励措施之前,魁北克省刚刚推出了类似的措施。去年12月17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宣布,由于需求量大,将从2月1日起暂停其“Roulez Vert”计划。与加拿大联邦政府一样,魁北克政府也没有提供何时恢复该补贴计划的时间表。 CADA首席执行官Tim Reuss表示,政府在向零排放车辆过渡的过程中“撤回补贴”,对经销商而言“尤其令人沮丧,因为他们已为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付出了巨大努力。 加拿大汽车制造商协会首席执行官Brian Kingston表示,iZEV计划的暂停凸显了重新审视联邦零排放车辆强制规定的必要性。根据该规定,车企2026年ZEV销量需占新车销量的20%,2030年提高至60%,并在2035年达到100%。未能达到目标或未购买足够抵消额度的汽车制造商将面临每辆车高达2万加元的罚款。 Kingston说道:“电动汽车购买激励计划被暂停,而充电基础设施的推广速度也在放缓。强制性的电动汽车销售目标正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亟待重新审视。”

  • 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零跑汽车成为第二家盈利新势力

    1月13日,零跑汽车(9863.HK)发布盈利预告,宣布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这标志着零跑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 零跑汽车预期20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5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80%;预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不低于8%,相比于2023年全年毛利率有大幅增长。 据了解,2024年,零跑汽车的销量达29.37万辆,较2023年增长104%。 2024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转正主要是因为第四季度销量持续增长,月均销售超4万台;产品结构优化,售价较高的C系列车型销量占比超77%;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

  •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大涨25%

    据路透社报道,1月14日,研究公司Rho Motion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24年12月连续第四个月创新高后,2024年全球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25%至逾1,700万辆,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和欧洲市场销量企稳。 Rho Motion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球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25.6%,达到190万辆,即使增速已连续第二个月放缓。 就地区而言,在中国市场,2024年12月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跃升36.5%至130万辆,2024全年为1,100万辆;2024年12月,美国和加拿大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8%至19万辆,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为31万辆,同比增长0.7%,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电动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6.4%。 Rho Motion表示,激励措施和碳排放目标推动了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并帮助英国在2024年取代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 电动汽车制造商将2025年视为改革年,因为中国的电动汽车销售增长放缓,欧洲正在制定新的碳排放目标,以及美国下一任总统特朗普或将改变美国政策。 Rho Motion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德国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对整个欧洲市场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如果美国效仿,我们或将看到同样的情况。” 欧盟已于10月底正式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Rho Motion数据经理Charles Lester在评论11月电动汽车数据时对路透社表示,中国制造的主要电动车型在欧盟的销量没有明显下滑。 欧盟上周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面临更严格的欧盟2025年碳排放规定的汽车制造商正计划联合起来,从特斯拉和极星等电动车企那里购买碳排放积分,以避免巨额罚款。 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者以旧换新计划的一部分,中国上周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延长至2025年,以期在重振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

  • 华为车BU开启“新元年”:与广汽、上汽合作或存模式差异 将主推一段式端智驾

    在1月1日被正式并入引望后,华为车BU便迅速进入到关键的“业务快跑”之年。 “上汽‘大乘用车’管理层全员竞聘上岗这事是真的,想变革的决心也是真的,我刚已经交了竞聘材料。”1月13日,上汽集团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的这一回应,疑似针对的是近期有关“上汽迎接华为开启人员大调整”市场传闻。彼时有消息称,上汽集团“大乘用车板块”已开启全员竞聘,目的是为迎接与华为车BU之间的合作做准备。 “目前双方(上汽、华为)还在谈,我了解的情况是上汽派人去了深圳。”有接近上汽集团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市场有消息传出,“上汽与华为车BU的合作”将于1月10日官宣。 相较于上汽方面的讳若莫深,广汽与华为车BU的合作进展不断被官方披露。 1月14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发文称,目前双方(华为车BU、广汽)已经开始联合办公,致力于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产品,首款产品将定位于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 更早前的1月10日,广汽集团公告,公司拟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并计划以本项目公司为载体,与华为深度融合各自优势,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的汽车品牌,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产品。 “与广汽的合作,在(华为车BU)内部被定义为‘全新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今年重点推进的项目。当初双方就是按照这次的新模式去谈的,只是未能成功,这次属于合作重启。”有知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之所以不被重点宣传为“Hi模式”,一方面是因为确实两者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希望打消合作方的顾虑,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灵魂论”问题。 前述知情人士同样向记者确认,目前华为车BU与上汽之间还在谈判过程中,但双方都很有信心。“目前谈判的合作方向与广汽近似,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车BU与广汽、上汽两者之间的合作具体模式、细节不会完全相同,毕竟这两家车企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未来开放合作依旧是华为车BU坚持的方向。” 除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华为车BU在2025年另一常重要的项目为华为乾崑的品牌转型。 华为乾崑计划在今年完成全面2C化转型,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势能,并将其打造为汽车智能化第一品牌。“目前还有很多消费者、用户不了解乾崑智驾,这次的2C化转型有些类似宁德时代的品牌转型,华为车BU希望让更多人知道、理解华为乾崑的定义与品牌内容。”另有知情人士表示。 记者获悉,在这次转型过程中,华为乾崑的品牌营销工作将成为内部的重点,并且将由多个部门、业务线协同完成。同时,智驾方面的推广工作亦是关键。前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华为车BU会继续负责所有车端业务的研发工作,同时走向前台做营销。“今年‘一段式端到端’智驾方案将是华为车BU的重点,并且会重点宣传大模型的概念,包括端到端大模型与智能座舱大模型。” 2025年开年仅半月,华为车BU便已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智驾”里程碑。1月13日,华为车BU宣布,华为乾崑智驾泊车代驾VPD在全球首个机场的商用试点落地深圳机场,深圳市将率先以深圳机场为试点,开展自主泊车功能应用。

  • 破“三座大山”、迎来“创业2.0时代”?多家合资车企密集发布在华产品转型战略

    在燃油车时代尽享市场红利的跨国车企在华合资品牌,正遭遇“断崖式”的份额下滑。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629.89万辆,同比下降15.7%,市场份额为27.5%,较2023年减少近7个百分点。 从以“市场换技术”为主导的合资1.0时代,到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合资品牌如今走到了在华“创业2.0”时代的关键节点。 “合资企业现在面临三座‘大山’。”在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吴迎凯看来,这三座“大山”分别是:市场空间被挤压、转型升级偏慢,以及商品推出速度和商品的竞争力还有提升空间。“这几年对于合资企业来说,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化解这些难题。” 较一汽-大众处境更为“严峻”的,是正面临二年后合资合同到期后股东双方是否续约的上汽通用。“目前双方股东保持密切沟通,甚至每天都会。”尽管并未作出明确回应,但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表示,“双方股东对上汽通用去年,特别是最近六个月的表现非常认可。” “油电并行”成主要技术路线 合资品牌在中国车市的集体疲软,原因之一在于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技术路线的踌躇。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合资品牌代表的大众。当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凭借搭载增程技术的理想ONE一举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时,大众中国高层却对这一技术路线表现出了不肖一顾的态度;而当越来越的自主品牌祭出插混技术,进而带动整个新能源市场持续走强时,包括大众在内的插混技术却依然停留在技术导入的初期。 “从2025年开始,一汽-大众要做“三好学生”,即不仅要做好燃油车,还要做好混动车和纯电车。”吴迎凯的表态,代表了绝大多数合资品牌的心声。 根据计划,未来20个月一汽-大众三大品牌将推出19款新车型,“油”“电”“混”多路线并存。其中,大众品牌在2025年有三款全新或改款车型,八款年型车,做到“月月推新车”;2026年,大众品牌则有10款全新车型或改款车型,其中有四款燃油车、三款混动车、三款纯电车。 与一汽-大众相仿,正处于合资续约关键节点的上汽通用,亦将“油电并行”技术路线作为产品策略的首选。按照规划,上汽通用将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一套“全新一代超级融合整车架构”。2025年,上汽通用所有本土新能源车型均将基于这套全新的架构打造。 卢晓透露,上汽通用与宁德时代联合推出的6C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将于今年在新升级的奥特能准900V平台上投入使用,充电10分钟可增加续航350km。基于前述整车架构和电池技术,2025年至2027年上汽通用将推出包括纯电、插混和增程在内的12款全新新能源车型。 “油电并行”的还有沃尔沃汽车。据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于柯鑫透露,沃尔沃将在2025年将推出七款新车型,同样涵盖燃油车、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三大领域。其中包括,三款基于SPA1平台的油电共生车型、一款基于SPA2平台的纯电车型、一款基于SEA平台的纯电车型和一款基于SMA平台的插电混动SUV车型。 补齐“智能化短板” 与摇摆的动力总成技术路线相比,对合资品牌“伤害”更大的是智能化的缺失。 “作为传统主机厂,合资品牌诚然有对安全和机械性能的执念,但面对不断被特斯拉和新势力‘教育’的年轻一代消费者,缺少智能化体验成为合资品牌的另一大短板。”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如何补齐“智能化短板”,成为合资品牌在华创业2.0时代的又一命题。 “2025年,我们将带来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在内10余款全新及改款产品,并继续推进全系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明确提到了智能化领域的目标。 首款基于梅赛德斯-奔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打造的量产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将于2025年正式上市。该车将搭载全域800V高压平台、奔驰自研全新域控制架构MB.OS,以及“无图”L2++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 尽管奔驰官方并未披露智驾方案的合作方,但业界普遍认为其中方合作伙伴为MOMENTA。这一推测,也得到了奔驰中国及OMENTA方面的默认。 与本土供应链企业合作,成为包括奔驰在内的合资品牌的首选。根据规划,2026年和2027年,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化功能将在一汽-大众实现全面搭载,一汽-大众也与立讯精密、美的威灵汽车部件等头部智能化商品供应商达成了深度合作。未来,更高阶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4纳米制程芯片、3.0AI座舱、AI大模型等功能将陆续“上车”。 1月13日地平线宣布,征程6系列已获超20家车企及品牌的平台化定点,自2025年起将助力超100款车型搭载中高阶智驾功能上市,其中不乏包括一汽-大众在内的主流合资品牌。据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透露,目前征程6旗舰版J6P已顺利投片,计划一季度内回片点亮。 “基于征程6的SuperDrive智驾系统的BOM成本不到一万元,较市场其他供应商更具竞争力。”有业内人认为,与本土化供应商合作,不仅更贴近中国用户的需求,且可显著降低成本。 “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从智能化的追赶者,跻身行业智能化第一梯队。”卢晓透露,上汽通用“全新一代超级融合整车架构”预留了L3级自动驾驶能力,在未来行业政策法规明朗时,上汽通用有望成为率先量产L3级智驾产品的企业之一。

  • 2024年汽车产销再创新高 汽车零部件、电池等板块联袂拉涨 个股掀起涨停潮!

    SMM 1月14日讯:1月14日,汽车零部件板块大幅拉涨,指数盘中接连上探,指数收盘大涨6.08%。个股方面更是掀起了涨停潮,凌云股份、腾龙股份、北特科技、中鼎股份等12股涨停。汽车整车板块也一同上涨,指数收盘涨4.9%,北汽蓝谷涨停,江淮汽车、众泰汽车、金龙汽车等多股一同涨逾6%。 消息面上,1月13日,中汽协发布最新的2024年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的规模。截至目前,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2025年产销量也均突破了1280万辆,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 对于2024年的汽车市场,中汽协方面评价称,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积极施策,及时出台“两新”政策,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产销稳中有进,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商务部方面的消息,2024年全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 而2025年,补贴继续,2025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中汽协表示,相信随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将会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潜力。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汽车产销将继续保持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2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政策,特别是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力度很大,地方层面也开展了灵活多样的促进汽车消费活动,对汽车消费拉动作用非常强。 其表示,2025年,我国将加力实施“两新”政策,汽车消费将随着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市场潜力,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在3290万辆左右。 乘联分会方面表示,2024年的各地以旧换新的政策拉动销量日益突出,2025年的以旧换新基本保持2024年的补贴力度,粗略估计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的总体补贴资金的需求估计要超过2,000亿元,这将远超历史补贴峰值,因此规范各地以旧换新补贴上限的意义很大。 目前按2024年的政策基本延续的测算基础,判断2025年国内车市零售2340万辆,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增长20%,渗透率57%。 东莞证券研报评价称,2025年“两新”政策接续政策浮出水面,叠加多家车企更新购车权益,有望推动2025年车市持续回暖。北京、武汉等地出台智能驾驶政策,2025年有望实现L3级及以上智能驾驶应用落地;智能驾驶软硬件协同升级,叠加“车路云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智能驾驶产业链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动力。 天风证券表示,“两新”政策实施以来,为2024年的汽车市场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拉动,2025年政策延续,并且加力提效。同时,2025年问界M8、小米YU7、比亚迪汉L、比亚迪唐L、小鹏G7、特斯拉ModelY焕新版、极氪007GT等重磅新车将接力上市,供给端强势发力。政策端和供给端发力,行业需求有望回暖,板块行情或将逐步乐观。 金元证券表示,托底政策的出台强化了全年销量同比增长的预期。由于今年过年时间较去年早,预计从2月开始市场表现有望改善。以旧换新政策对于有强产品周期的车企更为有利,预计在第二季度车展前后,重点新车较多,叠加去年上半年没有政策基数较低,从2月开始到整个上半年市场表现有望持续走强。 在汽车零部件板块大涨的同时,电池板块也一同大幅上涨,截至日间收盘,电池板块指数报5.24%。个股方面,长虹能源、德瑞锂电、力王股份等多股涨逾10%,安达科技、星云股份、天宏锂电、贝特瑞等多股涨逾8%。 消息面上,1月13日,2024年动力电池产销数据也一同出炉,数据显示,1-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1,096.8GWh,累计同比增长41.0%;1-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39.5GWh,累计同比增长42.4%;装车量方面,1-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 累计同比增长41.5%。 相关阅读: 我国汽车产销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5价格战或将极其猛烈!【SMM专题】

  • 电动自行车新标落地:放宽车重限制利好下沉市场 铅酸电池或更受益

    电动自行车产业链面临新变局。 近日,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修订后正式对外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旧版标准(GB 17761—2018)将被替代。 本次发布的新标准围绕着产品安全、速度、材料和设计等多个方面,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制造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条“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到63kg”,引发了业内关注。 《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发现新标准确实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对于上游产业链而言也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也有从业者指出,采用铅酸蓄电池的自行车对于锂电车的销量并不会形成太大冲击,主要是两者面向的消费者和城市地区并不相同。 放宽车重限制,新标更强调安全性 新公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本次发布的新标准,从车身材质、电机、电池以及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对产品进行了规范和限定。 有从事电动自行车销售人士指出,新标准主要是在安全性上对电动自行车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新标准中提出的防篡改要求,将有效减少因非法改装导致的安全事故;撤掉对脚踏板的强制安装以及鼓励安装后视镜,解决了以往电动自行车脚蹬子使用不便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也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此外,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在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企业既可以按照旧标准生产,也可以按照新标准生产;同时给予了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在售电动自行车产品均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处某上市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处了解到,目前企业已经开始陆续协助门店对按照旧标准生产的产品进行处理。“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可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策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求生产企业标注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此前《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九号公司时,对方表示一般中高端电动车寿命在2-3年,低端平均3-4年,九号电动的产品设计寿命为5年以上。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上市的产业链公司中,包括天能股份、超威动力、博力威、亿纬锂能均有为两轮电动车提供动力电池。其中前两者主要提供铅酸蓄电池组,后两者则是锂电池产品;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有部分产品对电动自行车企业销售。 此外,包括雅迪科技集团、爱玛科技、绿源集团、新日股份、九号公司、小牛电动这几家企业业务范围涉及到电动自行车研发与生产。 截止至发稿前,未有任何一家电池生产企业对新标准执行带来的影响有所回应。 新标之下,铅酸电池受益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显示,铅酸电池安全性较好、价格便宜,电动自行车用电池中占比接近80%。 电动自行车从业者王宇(化名)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本轮新标准一方面是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放宽对采用铅酸电池产品的重量限制,对于下沉市场的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王宇还补充称,其他材料电池如锂电、钠电只是作为技术方向之一,目前市场主流还是铅酸为主,并且铅酸电池更加稳定安全。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消息,2024年10月1日至31日,全国电动自行车因蓄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共509起,锂电池有413起,占比81.1%,铅酸电池有92起,占比18.1%,电池类型尚未确认有4起,占比0.8%。 另一位从事能量电池生产行业相关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组标示的标称电压通常可选择为24V、36V或 48V,标示值不应超过 48V,铅酸电池组在这一电压范围内有着成熟的应用,并且相较于锂电技术成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该名人士补充称,从新国标可以看出,铅蓄电池仍是电动自行车的核心动力。目前铅电池自行车的市占率超过80%,这既是市场的选择,也受到政策的鼓励 。“铅电池自行车,只要充电器、电机、电池的电压匹配,就可以充电;而锂电池自行车除了电压匹配,还需要电池和整车的互认协议,这限制了锂电池的替换。“ 此前《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与爱玛科技产品线负责人交流时,对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即铅酸蓄电池产品价格更低,能覆盖国内更多人群。 王宇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坦言:“不过我也认为(铅酸电池)对于一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小牛电动方面表示:“我们根据新国标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推出更多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电动车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大部分新品车型提供锂电和铅酸版本可选。” 另一家两轮电动车制造企业也回应《科创板日报》记者称:“新规增对于消费者和铅酸蓄电池企业都是利好,但我们酸电池和锂电的产品都有,算是能形成互补和对冲,因此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锂电亦迎机遇 此前受到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影响,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渗透率一度有所下降。 华金证券报告显示,由于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下游电动自行车品牌持谨慎态度,2023年渗透率由2022年的25%骤降至15%。 随着碳酸锂价格下降,锂电渗透率重回增长态势 。根据起点研究院(SPIR)发布的《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锂电池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年中国锂电两轮车渗透率为4.9%。进入2024年,电动自行车锂电新车型占比超过30%。 另一方面,国家标准委也推行了针对锂电池的安全技术规范,以减少安全事故和提升产业质量。 2024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43854)于同年11月1日实施。该《技术规范》为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了规范。

  • 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8.7% 各方如何判断今年外贸走势?【SMM专题】

    编者按: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我国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均实现增长。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了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了0.9个百分点,达到了59.4%,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4成。进口产品持续多元有效供给,机电产品进口增长7.3%。 回顾2024年的出口数据,占据出口总值“半壁江山”的机电产品一直巩固着自己的优势地位。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2025年机电产品出口能否延续以往的亮眼表现,SMM汇总了各方声音,以便查看! 今年前12个月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8.7%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4成 1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我国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均实现增长。 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进口18.39万亿元,增长2.3%。 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新一轮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举措迅速出台,有力推动 四季度外贸实现11.51万亿元的季度历史新高,增速较三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 尤其是12月,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增速提升至6.8%,全年外贸圆满收官。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去年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了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了0.9个百分点,达到了59.4%,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4成。进口产品持续多元有效供给,机电产品进口增长7.3% 。 2025年 我国出口将继续展现韧性和活力 回顾今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的表现可以看到,机电产品出口今年以来表现优异,3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6.8的增幅是目前今年以来增速最小的月份,可见机电产品出口对我国出口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 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去年我们的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增长5%,这个规模比“十三五”收官之年的2020年增加了11.63万亿元,这个增量已经是“十三五”期间五年增量的1.5倍。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和进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4.5%和10.5%,同比分别提升0.3和0.1个百分点,我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再从质来说,我国外贸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结构更优。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去年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了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了0.9个百分点,达到了59.4%,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4成。进口产品持续多元有效供给,机电产品进口增长7.3%,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了5%,其中能矿产品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的比重提升0.3个百分点。 二是“新”意更足。2024年我国新产品、新业态品牌不断涌现,外贸含“新”量不断上升,更多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出口分别实现了13.1%、32.8%、45.2%的增长。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达到了2.63万亿元,比2020年多了1万亿元。自主品牌圈粉无数,占我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到了21.8%,国货潮牌在世界各地刮起了“中国风”。 三是主体更强。2024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经营主体达到了70万家,数量再创新高。去年中国海关在深圳承办了第六届全球“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大会,越来越多外贸企业乘势而上,拥有了AEO这一块全球通行的“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底,我国AEO企业数量达6338家,比2023年底增加了612家。 四是伙伴更多。我们的贸易伙伴遍天下,2024年,我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出口和进口伙伴分别比2023年增加了1个和4个,对160多个伙伴实现进出口增长。 一句话,2024年,我国外贸既有量的合理增长,又有质的有效提升,是“货真价实”的高质量发展。 王令浚在回应“2024年我国外贸对不同贸易伙伴都有哪些比较突出的亮点?”时提及:中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也就是前三名。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呈增加的趋势。去年,无论是对新朋友,还是老伙伴,我们的外贸都有亮眼表现。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大部分贸易量来自于东盟等新兴市场。 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也保持增势。欧盟是我国消费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我国机电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 双方经贸联系密切,不断拉紧了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2024年双边贸易增长1.6%,其中对法国、西班牙、匈牙利分别增长2%、4.5%、12.9%。同期,中美贸易增长4.9%,与我国贸易整体增速基本持平,我们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能源产品、药品、飞机,对美国出口服装、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实现了互利共赢。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202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外贸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我们的绿色贸易领跑全球。我国绿色产品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绿色能源领域,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在绿色交通领域,我国铁道电力机车出口量连续5年保持增加;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热销海外市场,出口值首次突破4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把这些汽车首尾相连,可以从北京到罗马。 被问及“支撑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对2025年外贸走势有何判断? 王令浚介绍: 202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年外贸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不容易。主要受益于这三方面的原因: 协同发力的政策为外贸高质量发展下了“及时雨”。近年来,我国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不断作出工作部署,推动外贸稳定增长。在持续落实好存量政策的同时,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新一轮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迅速出台,有力推动四季度外贸实现了11.51万亿元的季度历史新高,增速较三季度提升了0.4个百分点。尤其是12月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是历史月度新高,增速提升至6.8%,全年外贸圆满收官。 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和超大规模的中国市场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有完整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迭代升级的中国制造,向广大贸易伙伴提供更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商品。像我们的洗衣机,搭载上了AI“智慧洗”功能,能够自动检测衣物的重量、材质,选取最优的洗涤模式;还有智能料理机,内置多种菜单,只需放入食材,按下按钮,一首歌的时间,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就能够出锅,人人都可以成为“星级大厨”。像这样的智能家电产品,怎么会不受欢迎。智能化家电产品为传统家电产业注入了新能量,带动了我国去年家电出口增长15.4%。 我们有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去年我国进口了近30亿吨的大宗商品、超7万亿元的机电产品、近1.8万亿元的消费品,满足了多样化生产消费需求。同时,这个市场的大门越开越大,跨境人员越来越多,进出也越来越便利,不仅带旺了消费,还加深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国际贸易的勃勃生机。 锐意进取的经营主体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刚刚一开头,大家看到,去年12月31日接近24时的最后一份报关单,是8800多万份中的一份,每一份报关单都是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心血付出的结果。正是广大外贸企业的搏风击浪、锐意创新、苦心经营,夯实了外贸的基本盘,进一步激发了外贸发展活力。 王令浚介绍: 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地缘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影响上升,外贸稳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将保持增长,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基本面没有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因素依然稳固。下一步,海关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我国外贸行稳致远。 吕大良介绍: 关于近期的出口增速,大家都关注到,有所提速。去年四季度出口增长9.2%,较前三季度加快了2.9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这既是长期向好趋势的延续,更是政策落地显效的体现。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对出口形成了更有力的支撑。同时,这里也有一些企业调整出口节奏的因素。据企业反映,去年9月台风过后的船队排期顺延、今年春节假期比去年提前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升级等这些因素,都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一些扰动。关于今年的出口走势,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挑战增多。正如我刚才介绍的, 我国的出口有产品种类齐全、增长动能转换灵活、市场多元稳定这些特点,我们能够确定的是我国出口将继续展现韧性和活力。 关于今年的进口,我们认为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市场容量大、梯次多,蕴藏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坚持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到2030年,仅自发展中国家累计进口就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相信随着国内需求全方位扩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有序扩大,中国大市场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大机遇和更多选择。 机构声音 东方金诚研报指出:一、12月出口同比增速较上月大幅回升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动能明显高于季节性,一方面源于当前外需韧性较强,另一方面或与“抢出口”效应直接相关。二是“抢出口”效应进一步发酵。回顾全年,2024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但我国出口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由2023年的-4.7%,大幅升至5.9%,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2024年外需回暖,全球贸易增速加快。我国是全球头号货物贸易大国,全球贸易提速必然带动我国外贸走高。二是2024年全球电子行业处于上行周期,对我国外贸拉动效应明显。可以看到,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主要包括芯片)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大幅增长11.6%和17.4%。三是外贸新动能和新业态出口保持高增。受新能源汽车出口高增长拉动,2024年我国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2.7%和15.7%;全年跨境电商出口延续两位数高增。四是稳外贸政策效果明显。短期来看,春节假期会导致1月和2月进出口数据波动很大,2025年前两个月的贸易数据会在3月合并发布。总体上看,在“抢出口”效应及外需韧性支撑下,年初两个月合计出口增速会继续保持正增长,但受去年同期基数抬高影响,增速有可能放缓至1.0%左右。展望2025年全年,我国外贸环境变数加大,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小覤。但我们预计,今年我国出口仍有可能保持小幅正增长。2025年全球电子行业仍处于较高景气阶段,以新能源汽车和跨境电商为代表,我国外贸新动能、新业态还会保持较快增长水平。这些都将继续对我国外贸形成较强拉动作用。最后,2025年我国会进一步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在财政、金融、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强化对外贸企业支持的同时,自主开放、单边开放会有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将进一步提质增效,而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贸易领域都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银河研报指出:12月份出口增速维持高增长,受益于抢出口效应以及外需保持平稳等因素支撑。 对美出口加速上行,对东、欧盟出口小幅改善。汽车和家电出口维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有不同程度回升,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延续下行,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速12.1%(前值7.9%)、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5.7%(前值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4.3%(前值6.4%)抢出口和贸易摩擦影响整体对冲,今年基准增速预计为2.1%:2025年外需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特朗普关税以及全球贸易碎片化加剧,基准情形下,考虑到美国通胀面临一定压力我们认为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相对温和,特朗普上任之后可能先推动10%左右的关税加征,整体上,企业抢出口和潜在的贸易摩擦形成对冲,2025年基准情形下出口增速为2.1%。随着全球各国央行陆续进入降息周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多边区域贸易倡议建设的深化,出口有望保持增长态势。乐观情形下,美国国内通胀、移民等议程优先度高于关税,特朗普加征关税幅度降低、节奏后置,出口增速有望达到3.6%;悲观情形下,关税幅度加至60%甚至更高,全球贸易冲突加剧,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至-5.7%。出口延续增长态势,中国银河认为2025年有以下三方面因素支撑:一是全球复苏进程平缓,贸易延续上行态势。二是我国产品竞争力提升支撑出口动能增强。三是持续开拓新贸易伙伴,巩固和扩大我国经贸基本盘。 湖南涟钢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专家、工会主席贺小国在由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招宝磁业有限公司、浙江电驱动创新中心主办的 IEMC 2024SMM(第四届)电机年会暨产业链博览会——电机创新原材料论坛 上分析无人化、低空经济等新产业飞速发展对硅钢的需求时介绍:力矩电机一般使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无人机一般使用20WV1200或更高等级材料。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是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主要增量市场,预计2024年将成为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小电机行业的增量发展及能效提升将带来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用量进一步增长。国内空调压缩机已基本实现全变频,高牌号的用量相对较为稳定。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高牌号无取向硅需求增长,但短时间内难以形成量的支撑。 推荐阅读: 》创历史新高!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 同比增长5% 》12月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如期回落 短期出口量难有起色【SMM分析】 》【SMM进口量分析】12月铁矿石进口量再创新高 预计1月将下降

  • 【1.14锂电快讯】2024年汽车产销数据出炉|电动汽车出口量首破200万辆

    【中汽协:2024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新车总销量的40.9% 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 中汽协发布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60%,较去年下降10.4个百分点;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较去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中汽协: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江特电机:2024年预计亏损2.36亿元-2.85亿元 同比亏幅收窄】 江特电机公告,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36亿元-2.8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9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适时开展了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减少了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带来的不利影响。 【深圳新星:2024年预亏3.3亿元至2.5亿元】 深圳新星公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3亿元到-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增加1.09亿元到1.89亿元。本期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1)主要系受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及下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等影响,导致公司经营性亏损约1.2亿元。2)本期计提六氟磷酸锂等相关生产设备、在建工程、存货等减值约1.36亿元。3)受六氟磷酸锂下游客户回款及销售规模扩大,公司连续亏损等影响,本期增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2300万元,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约1000万元。 【海关总署:去年我国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国新办1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绿色能源领域,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在绿色交通领域,我国铁道电力机车出口量连续5年保持增加;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热销海外市场,出口值首次突破4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2024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39.5GWh 同比增长42.4%】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39.5GWh,累计同比增长42.4%。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791.3GWh,占总销量76.1%,累计同比增长28.4%;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248.2GWh,占总销量23.9%,累计同比增长118.8%。 【乘联分会崔东树:2024年汽车出口641万台增23% 进口70万台降12%】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1月13日在个人微信公号发文称,2024年汽车出口641万台增23%、进口70万台降12%。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1174亿美元,占中国出口额的3.3%。2024年中国汽车进口392亿美元,占中国整体进口额的1.5%。近几年来,中国进口车的贸易占比从2.0%下降到1.5%,中国汽车出口的出口额占比从1.7%上升到3.3%,中国自主汽车出口表现极其优秀。 相关阅读: 2024年磷酸铁锂产量再破新高!一文速览全年行业解析【SMM分析】 电解钴报价下跌4000元/吨 年关临近物流运输将停 下周市场如何【周度观察】 【SMM分析】2024氢氧化锂:既往不念 继续向前 【SMM分析】调整 变革 2024年负极材料行情回顾 【SMM数据】2024年12月电解液开工率下滑 【SMM数据】2024年12月六氟磷酸锂开工率下行 【SMM分析】12月储能电芯库存小幅提升 海外景气度延续 【SMM分析】年终大盘点之“屡创新低”硫酸钴 【SMM分析】中国以旧换新政策的发展史 【SMM分析】“储能集成第一股—海博思创“上市相关时间点和信息汇总 【SMM分析】暂时持稳! 一文回顾本周碳酸锂现货价格走势 磷酸铁锂能否出海?最新解读之《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SMM分析】 【SMM分析】01.03-01.09,储能直流侧电池舱周度价格走势分析 【SMM分析】一文回顾近期梯次价格走势(2024.1.6-2025.1.9)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5.1.6-2025.1.9) 【SMM分析】2025年首周三元材料价格行情速览 【SMM分析】1月3日至1月9日电解液价格变化分析 【SMM分析】年初储能市场热度有所回落 本周储能电芯价格多持稳运行 【SMM分析】本周钴酸锂价格小幅下行,年末需求减弱排产下行

  • 第四届全球自动驾驶峰会今日开幕 高级别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1月14日,第四届全球自动驾驶峰会将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会议中心正式开启。本次峰会由智一科技旗下智猩猩、车东西共同发起,以“技术新周期 产业新征程”为主题,邀请到近30位嘉宾同台分享和讨论,将全方位呈现自动驾驶端到端新周期里的科研成果、技术探索、产品方案创新与未来趋势。经过前三届的积累,由智一科技打造的全球自动驾驶峰会已经发展为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产业峰会之一。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国新证券吕梁表示,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信部从法规引领、技术进展、场景应用等多方面进行规划,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多项国家强制和推荐标准陆续发布,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将加速落地。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道通科技 为维修门店和车主提供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汽车智能诊断和检测、TPMS和ADAS产品及相关软件云服务产品。 永新光学 自主研发研制一种大于180°视场角的超广角镜头,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