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92个
1月3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视频形式召开2023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通报2023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和企业代表的提问。 陈学森表示,有色金属工业稳中向好态势日趋明显。2023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增幅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较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高2.8个百分点。疫情以来,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呈现稳定回升的态势,其中,2020年增长2.1%,2021年增长3.1%,2022年增长5.2%,2023年增长7.4%。 2023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特点具体表现在7个方面: 一是十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首次突破7000万吨大关。 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7469.8万吨,比上年增长7.1%(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其中,精炼铜产量1299万吨,同比增长13.5%;电解铝产量4159万吨,同比增长3.7%;六种精矿金属量641.5万吨,同比下降0.5%;氧化铝产量8244万吨,同比增长1.4%;铜材产量(尚未扣除企业间重复统计约170万吨)2217万吨,同比增长5%;铝材产量(尚未扣除企业间重复统计约1400万吨)6303.4万吨,增幅由上年的下降1.4%转为增长5.7%。2023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79.5%,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高出4.2个百分点。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近十年历史新高。 2023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3%,比上年增速加快2.8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8.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山采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7%;冶炼压延加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光伏、风电、动力及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所需有色金属材料投资及有色金属矿山投资增幅较大,是拉动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疫情以来,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年提高,其中,2020年增幅为-1%,2021年增幅为4.1%,2022年增幅为14.5%,2023年增幅为17.3%,创近十年历史新高。 三是有色金属矿山原料进口增长,铝材出口降幅收窄。 2023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33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进口额2719.4亿美元,增长4.3%;出口额596.1亿美元,下降9.8%。2023年,铜精矿进口实物量2753.6万吨,比上年增加230.3万吨,增长9.1%;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548万吨,比上年减少36万吨,下降6.2%;铝土矿进口实物量14138万吨,比上年增加1615万吨,增长12.9%;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567.5万吨,比上年减少91.9万吨,下降13.9%,但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6.1个百分点;稀土出口量52306.5吨,比上年增加3578.7吨,增长7.3%。 四是有色金属品种价格分化。 具体来讲,第一,主要常用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小于新能源金属。其中,铜价比上年小幅上涨;铝价跌幅持续收窄;工业硅价格下跌,但年底出现止跌的迹象;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幅走低。第二,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国内市场强于国际市场。2023年,上期所三月期铜均价比上年上涨1.8%,而LME三月期铜均价则比上年下跌3.2%;上期所三月期铝均价的跌幅比LME三月期铝均价的跌幅低6.8个百分点。第三,主要有色金属现货价格好于期货价格。2023年,国内现货铜均价比上期所三月期铜均价高1051元/吨,国内现货铝均价比上期所三月期铝均价高238元/吨。 五是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由降转增。 2023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在全年利润中,独立矿山企业实现利润785.7亿元,增长8.1%;冶炼企业实现利润1869亿元,增长23.1%;加工企业实现利润1061.5亿元,增长37.6%。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94.64元,比上年下降0.31元。 六是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成为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 2023年,我国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等产量,国内新能源装机量以及上述领域产品出口量均大幅增长,成为拉动铜、铝、锌等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据测算,2023年,上述产业消费铜约300万吨,比上年增长52%,占全国铜消费量的比重约19%;上述产业消费铝约900万吨,比上年增长50%,占全国铝消费量的比重约20%;风电塔筒、螺栓等钢结构设备和光伏钢支架的镀锌消费约70万吨,比上年增长51%,占全国锌消费量的比重约9%。 七是紫金矿业集团矿铜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 近几年,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在国内外资源开发中取得显著成绩,境内外铜、铝、镍、钴、锂等主要有色金属权益资源量和产量均有较明显的增长。在国内众多企业中,紫金矿业集团于2023年首次实现矿山产铜101万吨,是中国唯一矿产铜破百万吨大关的企业,位列全球前五,跨入全球矿业公司第一方阵,取得了中国有色金属矿业企业在全球资源竞争中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有色金属工业梦寐以求的发展目标。 陈学森表示,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国内外有色金属产业运行特点,结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的“三位一体”景气指数报告,在不出现“黑天鹅”事件的前提下,对2024年有色金属工业主要指标预判如下: 2024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幅保持在5.5%以上,有望达到6%;按新口径统计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增幅保持在5%左右;预计有色金属在房地产领域的消费继续呈现放缓态势,但是,光伏、风电、动力及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及交通工具轻量化等仍是有色金属消费的主要增长点;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维持在10%左右;我国铝材出口量有望继续企稳,铜精矿、铝土矿进口将保持平稳增长; 一季度的有色金属价格以当前价位震荡为主,下半年的铜、铝金属价格或略有回升,工业硅、碳酸锂等价格有望在合理区间波动。
SMM1月19日讯:1月19日,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总经理董巧龙、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副总经理贺嘉、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冯小路一行来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进行考察交流,受到了SMM高级副总裁周柏、铜事业部总监马瑶、铜事业部高级经理任杰、铜高级分析师吴一帆等的热情接待和详细介绍。 双方围绕铜等基本金属、黑色金属以及稀贵金属等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沟通与交流,为未来双方继续深化互信,实现良好合作打下了基础。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盛情邀请广大铜产业客户和新能源产业客户同步参加于4月22日-24日在杭州召开 2024SMM(第十九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 和2024年5月28日-31日将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 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部矿业”)由青海大柴旦锡铁山矿务局改制成立,总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2007年7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30余家(分)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矿山采选、有色冶炼、金融贸易、盐湖化工等领域。 公司主要从事铜、铅、锌、铁、镍、钒、钼等基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的采选、冶炼、贸易等业务,以及黄金、白银等稀贵金属和硫精矿等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1. 矿山 公司全资持有或控股并经营十四座矿山,其中,有色金属矿山7座、铁及铁多金属矿山6座、盐湖矿山1座: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内蒙古双利铁矿、新疆哈密白山泉铁矿、甘肃肃北七角井钒铁矿、青海格尔木磁铁山铁矿、青海格尔木野马泉铁多金属矿、青海格尔木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青海格尔木拉陵高里河下游铁多金属矿、青海格尔木团结湖镁盐矿、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四川会东大梁铅锌矿、西藏玉龙铜矿及新疆瑞伦铜镍矿,主要产品有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铁精粉、球团等。 资源储量 :公司已在国内拥有众多优势矿产资源,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探矿权7个,面积70.71km² ;采矿权13个,面积62.82 km²,资源拥有量居国内金属矿业企业前列。 设计产量 :各矿山设计产量如下(以采矿权证载能力为依据) 2. 冶炼 做精冶炼产业是冶炼板块的战略目标,公司以谋求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使有色金属冶炼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产业格局更具完善。目前已形成电铅10万吨/年、电解铜21万吨/年、锌锭10万吨/年、锌粉1万吨/年、偏钒酸铵2,000吨/年的产能。 3. 贸易 公司除生产、销售自营产品外,还进行铜、铅、锌、铝、镍等有色金属贸易及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公司下属上海、香港公司充分发挥地区窗口职能,以周边优质产业对象为主要交易方,充分发挥营销网络,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是公司经营策略实施的有利平台。 4. 金融 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司控股子公司西矿财务是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为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服务,在促进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监管,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效益,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财务结构;有效配置资源,助力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西矿财务已形成稳定的合规运营体系,在资金头寸、资产负债、流动性、利率定价等方面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四个平台”作用得以发挥,具有西矿特色、运转有效的经营模式已经形成。2022年,西矿财务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2021年度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AA级机构。 5. 盐湖化工 公司积极融入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投身盐湖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西部镁业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生产 规模达到10万吨以上的盐湖镁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科改示范行动”试点企业。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1. 获取西部资源的地域优势 据相关统计,西部蕴藏着我国59%的锌资源、55%的铅资源和65%的铜资源。公司作为西部最大的有色金属矿业公司之一,已经树立了在有色金属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良好的市场声誉,有利于公司优先获得西部优质矿产资源。 2. 优秀的技术管理团队 公司大部分矿山都在高海拔地区,诸如锡铁山铅锌矿、呷村银多金属矿、玉龙铜矿等,几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善于在高海拔环境下持续生产经营的生产管理队伍和科研队伍,积累了丰富的高海拔环境下的矿山采选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为公司开发高海拔地区的矿产资源积聚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形成了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 3. 良好的资源布局 公司主要拥有和控制锡铁山铅锌矿、玉龙铜矿、呷村银多金属矿、获各琦铜矿、会东铅锌矿、拉陵高里河下游铁多金属矿、团结湖镁盐矿、哈密黄山南铜镍矿、肃北七角井钒铁矿等。上述矿山主要分布在柴北缘成矿带、天山-阴山成矿带、三江成矿带、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等,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找矿前景,为公司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大型矿业集团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4. 稳定的业绩保障 公司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三大变革”,强化精细化管理,注重安全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向好。未来公司将根据各个矿山的资源和运营等情况适时提高各矿山的产能,提升公司业绩。 5. 持续增长资源储备的机会 公司现有矿山资源储量丰富且有进一步找矿潜力,在开发经营有色金属基础上,黑色金属开发取得新发展,整体发展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同时,根据与西矿集团签订的《避免同业竞争协议》,公司拥有购买西矿集团未来在锌、铅、铜业务和资源方面股权的优先收购权,使公司拥有资源储备的持续性增长机会 SMM联系人 任杰:18655033505 renjie@smm.cn
SMM1月25日讯:1月24日,中国恩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恩菲矿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高晓民、双碳部门主任程晋阳、经济研究院高级经理刘璐、经济研究院高级经理皮意帆一行来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进行考察交流,受到了SMM高级副总裁胡健、大数据总监叶建华、大数据信息部门镍研究总监张玲颖、铜事业部副总监任杰、大数据信息销售部门大客户经理左京翔、大数据信息部门镍高级分析师付建、大数据信息部门镍高级分析师李佳、大数据信息部门锂高级分析师周致丞等的热情接待和详细介绍。 双方围绕铜、镍、钴锂等基本金属和黑色金属等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沟通与交流,为未来双方继续深化互信,实现良好合作打下了基础。 中国恩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盛情邀请广大铜产业客户和新能源产业客户同步参加于4月22日-24日在杭州召开 2024SMM(第十九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 和2024年5月28日-31日将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 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中国恩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暨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恩菲”)成立于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而设立的专业设计机构,现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五矿、中冶集团子企业,拥有全行业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 70年来,中国恩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1.2万个工程项目,立足有色矿冶工程,依靠科技创新驱动,高端咨询引领,发展科学研究、工程服务与产业投资三大业务领域,深耕非煤矿山、有色冶金、水务资源、能源环境、新高材料、市政文旅、城市矿产、智能装备、房产经营九个业务单元,形成核心能力突出、竞争优势明显、国际化运作、特色鲜明的多元业务集群,能够提供总承包、项目管理、工程咨询、设计、造价咨询、监理、环境评价、供货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产业领域,是国内少有具备咨询、设计、建设、投资、运营“五位一体”服务能力的企业之一。 作为行业技术引领者,中国恩菲拥有地质、采矿、选矿、尾矿、冶炼、建筑、结构、电气、热工等工艺及相关公辅配套共计40多个专业的设计力量,形成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诸多国家级、行业级设计大师、百名博士团队在内的高素质人才团队,搭建了全专业技术研发平台,拥有硅基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恩菲研究院,矿业经济研究院,中冶低碳技术研究院、偃师研发基地和23个省部级平台,依托“833231”(8国家级平台,3站,3院,23个省部级平台,1基地)研发平台,造就了一大批具有高市场价值的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千余项,取得了近两千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接近50%,引领行业向智能、生态、智慧、绿色的方向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恩菲正全力引领行业新基建变革,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在“双循环”格局下,加速“数字化、平台化、智慧化、国际化”转型,全力打造有色矿冶国家队,绿色环保排头兵,新兴产业创新者,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行业进步、产业升级不懈贡献力量,致力于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国际化工程综合服务商及能源环境发展商。 SMM联系人 任杰:18655033505 renjie@smm.cn
1月17日,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诚拜访了广西华锡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锡有色)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勇。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进非煤矿山、有色冶金、高新材料、智能装备协同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恩菲副总经理安晶陪同拜访。 刘诚对华锡有色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详细介绍了中国恩菲在矿山、冶炼、智能化、装备和科研等方面的新成果、技术优势和典型业绩。刘诚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良好的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享受多项国家优惠政策,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恩菲与华锡有色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长久的互信关系,尤其在非煤矿山、有色冶金、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互补优势,希望双方能以提升工程智能化水平为切入点,探索多元合作模式,在矿山改造和建设中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的步伐,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打开绿色发展新局面,为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国家战略资源的保障和利用作出新贡献。 蔡勇对刘诚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华锡有色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矿山特性、技术创新等情况。蔡勇高度评价了中国恩菲的行业影响力,希望依托中国恩菲的专业优势和技术力量,为华锡有色在绿色矿山、智慧矿山、深加工研究、新材料发展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方案。同时,围绕华锡有色“高质量推进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流企业”专项行动布局,希望双方在矿山工程项目、开发核心技术应用、技术难题攻关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合作,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更深层次改革。 华锡有色副总经理张锋、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恩菲副总工程师邓朝安和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市场开发部、矿山事业部、矿研技术公司、装备公司相关人员参加座谈。
近日, 上海五锐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与SMM上海有色网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合作旨在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产业交流,实现互助共赢。上海有色网将凭借其头部服务商平台优势,为 五锐集团 提供一站式的网络营销解决方案,包括 行业会议合作(2024SMM(第十九届)铝业大会暨首届铝产业博会——展台合作)、产业地图合作(《2023年全球电解铝企业分布图》) 的品牌推广服务,以全维展示的方式高频次、大密度传播,为五锐集团注入新活力,实现双方共同价值! 企业简介About Wooray 上海五锐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专业从事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大宗商品贸易和供应链服务,是中国最早践行期现结合模式的企业之一,现已发展成为销售规模近千亿的大型企业。公司电解铜/电解铝贸易量的市场份额持续稳居行业领先地位,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优质贸易商”称号。公司紧跟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国际贸易的规划指引,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新加坡均设立有子公司,积极布局跨境金融和贸易业务,立志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产业服务商。 Shanghai Wooray Metal Group Co., Ltd., located at Shanghai Nonferrous Metals Trading Center, is mainly engaged in non-ferrous metals trading and supply chain services. It is one of the first Chinese businesses to engage in both futures and physical trading. It has grown into a large business with sales revenue of nearly CNY100 billion. We continue to take the lead in the sector in terms of market share in copper trading. We have been entitled "Quality Trader" in China's non-ferrous metals sector for years. Following the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styl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Company has set up subsidiaries in Shanghai Lin-gang Special Area and Singapore. We are active in deploying cross-border finance and trade. We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into a leading Chinese commodities trader and service provider. 企业优势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团队专业,模式灵活 公司核心团队扎根大宗商品行业多年,在行业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均有深刻的认知和见解,且完整的经历了中国商品贸易从粗放到精细的各阶段发展历程。因此在应对各类经营风险上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控体系。 公司基于大宗商品行业特有的业务属性,定制化打造了一整套内控体系,保证了公司规模在不断扩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极高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 Professional Team and Flexible Model The Company's core team has worked in the commodity sector for years, having accumulated deep knowledge and insight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It has experienced all stages of China's commodity trade, from extensive operation to refined development. Therefore, we have developed a well-established risk control system to deal with various types of operational risks. Considering the unique attributes of the commodity sector, the Company has developed it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support high efficiency in transaction decision-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while seeking continuous expansion. 渠道扎实,服务优先 大宗商品现货贸易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坚持“上通资源,下控渠道”的发展思路,通过提供购销渠道、风险管理、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一站式解决客户需求,并力求赋能产业客户,帮助实体企业共同发展。 公司始终珍视契约精神,坚守诚信之本,多年深耕客户服务,在多个品种上现已具备行业领先的贸易规模、客户规模及衍生品运用规模,在同行企业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人际圈,“五锐”品牌享有优异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 Solid Channels and Customer-centric Service The physical trading of commodity is the core business of the Company. The Company insists on the development philosophy of "connecting upstream resources and downstream channels." It meets customers' needs with one-stop services such as providing purchase and sales channels, risk management, 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finance. It strives to empower customers and help businesses develop together. The Company has always cherished the covenant of good faith, pursued integrity as its root, and made great efforts in customer service for years. We are leading the sector in multiple commodities in terms of the size of trade, customer base, and derivatives used. With good reputation and broad connections in the sector, our brand—Wooray—has established business credibility and a remarkable corporate image. 研究驱动,持续创新 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投研实力,借助现货贸易领域的渠道优势和规模效应,公司投研中心深度挖掘其中所沉淀的资金、物流、供需等信息和数据,进一步反哺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以研究为驱动,综合运用各类衍生金融工具,将贸易与金融充分结合,公司紧跟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持续创新客户服务模式和交易模型,力争实现低风险交易策略下持续稳健的盈利能力。 Research-driven Continuous Innovation The Company boasts industry-leading investment research strength. Relying on our advantage in channels and economy of scale related to physical trading, our investment research center deeply mines the information and data regarding capital, logistics, supply and demand with which we can further improve our customer service competence and risk control. With research as the driver, the Company makes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financial derivatives, fully integrates trade and finance, keeps up with customer needs and market changes, and continues to innovate customer service and trading models,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sustainable and steady profitability with low-risk trading strategies. 企业愿景Vision 大宗商品行业蓬勃发展是我们的期盼,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愿与同行携手一道,共同打造更诚信、更规范、更高效的有色金属贸易圈,共促商品资源在实体经济环境中的有效配置,努力推动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sector is both our expectation and mission. We intend to work together with our peers to build a non-ferrous metals trading community with good faith, better regulation, and higher efficiency, to jointly promote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commodity resources in the real economy, and to constantly improve China's competitiveness and discourse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non-ferrous metals sector.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2023年,金川集团生产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品28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53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530亿元。 2023年3月19日16时,一列国铁货运列车缓缓停靠在甘肃省金昌市白沙窝站,来自青海夏日哈木的首批190吨镍铜混合精矿经过数天颠簸,顺利运抵金川。 青海夏日哈木镍矿投产,全年可供应镍精矿13万吨;印尼青山合作项目完成股权交割,2023年可新增镍量2万吨,项目达产后每年增加镍量10万吨;目前,金川集团境外拥有有色金属矿山10座,保有资源含镍金属量106万吨、铜金属量880万吨、钴金属量51万吨。 金川集团镍冶炼厂闪速炉车间党支部书记王得祥称,2023年已形成年处理精矿量85万吨,年产高镍锍镍量8万吨生产规模。镍闪速熔炼系统原设计规模为年产高镍锍含镍量2万吨,2004年达到4.5万吨,2010年达到6.5万吨,目前生产规模已提升4倍。 金川集团镍合金公司董事长苗承鹏表示,公司生产的超薄纯镍箔材,厚度仅有0.05毫米,用手轻轻一撕便像纸一样裂开,因此被称为“手撕镍”。作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关键部件,2023年12月25日,“手撕镍”年产量突破60吨,成功实现规模化量产。 金川集团10万吨/年动力电池用硫酸镍溶液提升项目副组长韩俊文介绍,目前,我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策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是未来我国最重要的国家产业之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用硫酸镍的需求大幅提升,金川集团镍盐公司经过2个3.5万吨硫酸镍项目建设,目前具备10.5万吨硫酸镍的生产能力,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022年3月22日,金川集团10万吨/年动力电池用硫酸镍溶液提升项目开工建设;2023年4月18日,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合格溶液,标志着该项目具备竣工投产条件;同年6月,该项目达产达标。 韩俊文表示,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生产硫酸镍10万吨,金川集团镍盐公司具备20万吨硫酸镍的生产能力。该项目达产后将为推动金川集团在三元前驱体材料等动力电池产业链延伸方面提供可靠保障,也将进一步促进电池产业集群发展。
每一个岁末,我们都会站在时间轴的末端,以目光送别过往,以希望寄予未来。 2023年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是有色金属产业生产回升明显,产业整体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从过去到未来,基本有色金属装点了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繁荣,新能源类有色金属又成就了“新三样”的理想。带着对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新的一年,有色金属产业继续以“改革之笔”作答“高质量发展之卷”。 服务实体 产业有韧性 202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上海期货交易所考察。他强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正确、步伐稳健、前景光明,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殷切期望、谆谆嘱托,是使命,更是指引。 1999年正式成立的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上期所已上市23个期货品种和9个期权品种,涵盖金属、能源、化工、航运等领域,是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包括“上海铜”“上海金”等在内的“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3年6月19日,全球首个实物交割的氧化铝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上市氧化铝期货,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有效衔接,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中国氧化铝市场价格体系,完善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序列,更好满足企业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助力企业稳健经营。 上期所通过创新服务将平台功能作用与实体企业的需求有效对接,为产业参与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截至2023年9月份,实体企业通过上期综合业务平台,累计获得银行贷款38.71亿元,平均利率约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2023年7月21日,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产品的碳酸锂期货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电池级碳酸锂是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需的关键材料,并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锂离子电池产品。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碳酸锂期货的上市,有助于将经济总量、国内需求和生产能力等优势因素转化为国际定价影响力,维护锂资源的安全性,增强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重要行业的要素保障能力。 面对出口下降、传统消费放缓、成本上升、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展现韧性。 2023年,光伏、风电、锂电、新能源汽车等所需的高新金属材料投资及有色金属矿山投资增幅较大,是拉动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2023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较2022年同期增长14.1%,增幅较上半年扩大1.7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投资高5.1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矿山采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3%,冶炼压延加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2507.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2.3%。其中,进口额2052.9亿美元,同比增长6.3%;出口额454.2亿美元,同比下降12.5%。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有色金属价格普遍走弱。其中,铜价和铝价维持坚挺,碳酸锂、工业硅、镍价格大幅下跌。受地缘政治冲突推高避险情绪等因素影响,黄金作为非美资产替代配置价值凸显,各国央行保持增持黄金动作,全年黄金价格保持震荡上行趋势,白银价格随之上涨。稀土金属价格呈现下行趋势。 证券市场的有色金属板块走势与商品价格走势基本同步。2023年,有色金属板块下跌,但略强于沪深300指数。贵金属板块涨幅位于全行业前列,铜板块情况较好,锂板块则出现较大跌幅。 2023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相较2022年同期有所收窄。行业上游营收实现增长,盈利同比增速收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营业收入达2493.4亿元,同比增长0.50%;营业利润达584.8亿元,同比增长6.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营业收入达55159.1亿元,同比增长2.5%;营业利润达1381亿元,同比下降15.5%。 从短期来看,企业利润的疲弱主要是由于居民需求不足所致。从长期来看,企业利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传统动能逐渐减弱,但新动能尚未能够完全取代传统动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旧动能在2022年开始逐渐衰退,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导致房地产链上下游的带动效应减弱,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经济动能尚未能够替代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但是,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增长21.8%,利润由降转增,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换挡”。 投资矿业 资源筑根基 矿产资源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矿产资源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2023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聚焦紧缺战略性矿产,瞄准资源潜力大的地区,确立了新增和巩固一批大型资源基地的目标,目前已在鄂西北铌钽稀土、青海钾盐、江西锂云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023年12月25日,我国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突出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建立储备和应急制度,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 从上市公司层面看,我国矿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内进一步加大找矿力度,在海外收购优质矿藏。 2023年2月份,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苏里南Rosebel金矿项目的收购。Rosebel金矿为在产露天矿山,2023年计划产金6.1吨;3月份,紫金矿业完成Xanadu Mines Ltd(仙乐都矿业公司)项目投资,拥有了蒙古哈马戈泰铜金矿项目约45.7%权益;通过参与股权重组;8月21日,紫金矿业以16.46亿元收购中汇实业48.591%股权,进而获得国内未开发超大型铜矿西藏朱诺铜矿的相对控股权。根据协议,朱诺铜矿将由紫金矿业主导项目建设及运营;紫金矿业境外合资公司获得刚果(金)Manono锂矿东北部项目探矿权。 2023年9月6日,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同意由其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公司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对Mali Lithium B.V. (马里锂业)增资不超过1.38亿美元(约合9.93亿元),用于Goulamina项目后续的项目建设和资本支出。Goulamina锂辉石项目的平均氧化锂品位为1.37%。其中,氧化锂探明、控制、推断资源总量为289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为714万吨。 2023年2月份,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下属全资公司Tanco投资建设100万吨/年采选项目,主产品为锂辉石精矿、磷铝锂石精矿和铯榴石精矿,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76亿加元;7月份,中矿资源的“Bikita锂矿200万吨/年(透锂长石)改扩建工程项目”和“Bikita锂矿200万吨/年(锂辉石)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并正式投料试生产。 再生金属行业既具有强化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功能,又具备能耗低、碳排放少的产业优势,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2022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655万吨,较2012年增长58.74%,占全球产量的30%以上;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1760万吨,全球第一再生有色金属大国地位将更加巩固。再生有色金属投资延续高增长,2023年1—9月份,新建项目涉及产能超过1300万吨,特别是再生铝和废旧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是市场关注焦点。 再生金属产业呈稳步上升态势,资源回收也为再生有色金属企业未来的价值提供澎湃的增长动力。 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主要以“BtoB”的商业价值创造模式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游与下游形成合作共生生态圈。2023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累计回收19732.36吨(2.1GWh),同比增长54%;销售收入64255.66万元,同比增长39%。预计至2026年,该公司动力电池回收量有望达到30万吨以上,成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回收公司与锂镍钴资源回收公司。 科技自强 创新造活力 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 2023年2月份,我国铜冶炼行业的首个智能工厂中色大冶弘盛铜业铜智能工厂正式投产。该智能工厂项目涉及23个智慧应用模块、15套智能装备系统、10万个数采点,实现了全厂生产经营全流程的数字化、集中化、智慧化管理,使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为铜冶炼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树立了标杆。 2023年5月份,安徽铜冠铜箔集团公司年产1万吨高精度储能用超薄电子铜箔项目进入设备进场安装阶段。与以往不同的是,该项目主要设备全部采用国产化设备,实现完全替代进口。除此之外,该公司生产所需的5种重要添加剂已有2种实现国产化替代,10余种关键进口备件实现50%国产化,可降低复杂国际形势对物资进口的影响,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缩短备货周期。下一步,铜冠铜箔将推进添加剂和备品的全面国产化替代。 从证券市场来看,2023年,有色金属行业(按申万行业分类口径)有6家企业在A股上市。其中,浙江中科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磁业)、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莱福)、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力复合)、湖南惠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同新材)等4家企业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中科磁业具备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核心生产技术,在永磁材料制备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其中,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天力复合为代表的国内金属复合企业在复合面积、制备技术上持续突破,完成了多种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国产替代,高端产品逐步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23年,随着我国工业转型不断推进,新兴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新动能产品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产量快速增长,11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和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相关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44.5%和38.7%,有力支撑了全国“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高速增长。其他新动能产品产量也实现较快增长,其中,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等新能源相关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9%、12.2%,太阳能工业用多晶硅、单晶硅等绿色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6.2%和35.7%。 2023年7月份,在广袤的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东大滩上,一组组光伏板鳞次栉比,向天边排开,澄澈的镜面映着夕阳的余晖闪闪发光。在这里,金川集团东大滩300MW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仅1个多月就发电1300万千瓦时,原本贫瘠的戈壁滩,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金川集团正在探索“光伏+”新业态,在新建项目厂房屋顶阳面架设分布式光伏板,利用矿区、尾矿库等地面空间探索“一地两用”集约发展模式,立体推进“光伏+农业”“矿区风光一体化”“光伏+尾矿生态治理”等应用场景类项目。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硅产业先进技术体系。我国硅产业新建产能装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部分装置大型化引领全球。其中,25000kVA及以上工业硅大型矿热炉和全煤生产工艺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大型节能高效多晶硅还原炉设备、年产30万吨单套冷氢化系统和年处理5万吨单套干法回收系统实现全面国产化升级;全球先进的160单晶硅直拉炉实现工业化生产,运行产能已超过550GW。 2023年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 广西华昇氧化铝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云铝文山绿色铝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分别是此次氧化铝行业和电解铝行业唯一上榜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危险作业自动化”场景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截至目前,驰宏锌锗“Neto锗渣技术”成为锌冶炼伴生锗资源回收原创技术,智能化矿山采掘、提升、运输实现远程无人操作,彝良驰宏低碱工艺助推选矿锌回收率达96.19%,创行业第一。 2023年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对2024年经济工作提出的几项要求,也是洞察大势的深谋远虑。 有色金属,与众多产业相互支撑,更与这个新时代共生共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有色金属行业正在积极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有色金属产业体系。
锡 供需紧平衡 存阶段性缺口 去年半导体持续去库存,仅在进入四季度后,锡价经历明显下跌,表观消费增速有所回归。从样本上市公司库存天数看,半导体去库存有望在今年二季度前后结束,届时表观消费有望修复,目前预期增速达5%。 自上而下展望今年消费,国内仍延续经济修复主基调,宏观去库存周期临近尾声,有望转入补库存周期,海外则仍有部分压力。半导体电子终端领域去年已有企稳回升迹象,今年低基数效应下增速有望转正,贡献约达1%。此外,在家电领域,我们认为增速将下降,但不宜过分悲观。在新动能领域,新能源汽车有望保持高景气,光伏目前不过分悲观,组件去库存压力不大,汽车光伏合计贡献约2%。基于消纳问题,我们对国内光伏装机量的预期较之前有所下降,至15%左右,海外预期20%。 供应端,锡矿预计重回增长,供需总体差异不大,冶炼利润环境预计不会差于去年,矿—锭可实现顺利转化。梳理锡矿增量项目,预计今年增长1.3wt左右,供需增速差距不大,预计冶炼利润不会进一步被压缩,总体水平不低于去年,矿—锭转化顺利。节奏上前低后高,主因今年一二季度或有原料隐忧,下半年原料端改善后冶炼利润增加,刺激产出水平提高。 展望2024年价格,考虑远期平衡有望转入缺口,预计锡价下方有支撑,上方取决于消费修复程度,核心区间沪锡190000—260000元/吨,LME锡22000—31000美元/吨。结构方面,从国内供需缺口来看,预计将有所扩大,净进口量增加,进口盈利或高于去年,时间窗口建议关注二季度。 镍 持续全面过剩 底部锚定印尼原料利润 随着电积镍项目逐步投产,镍金属由供给结构性矛盾转变为全面过剩,转产电积镍也使得镍金属内部价差与利润回归平衡,海内外纯镍逐步兑现累库,镍价从去年年初高位一路振荡下行,年内跌幅超45%。 2024年印尼二级镍及国内电积镍仍有大量新增产能释放,湿法冶炼项目将成为印尼投资重点,镍矿供应宽松且印尼配额新规利好,利润压缩下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量仍可观,预计镍金属供给增长8%至387万吨。 2024年镍铁及不锈钢产能过剩加剧,不锈钢需求缺乏亮点但韧性强,价格向上空间有限,主要受成本支撑影响明显,产业利润在镍铁和不锈钢环节持续承压博弈,但向下压缩空间有限;预计2024年镍铁不锈钢价格运行重心下移,振荡波幅有望收窄,镍铁价格中枢将在850—110元/镍点区间,不锈钢价格中枢在12500—15000元/吨区间波动。 2023年新能源对镍需求大幅不及预期,主要是由于磷酸铁锂持续挤占三元电池需求以及产业链漫长去库过程,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能同比增长27%至1860万辆。2024年新能源汽车仍有较高增长预期,但行业竞争加剧,众多车企采用价格战策略抢占市场,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均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预计全行业利润持续压缩,产业链补库及调整过程预计缓慢。上半年对原料增量需求有限,但下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旺季回归,产业链有望重启补库。材料结构上,国内磷酸铁锂与三元占比基本稳定,而产业链存阶段性补库需求,新能源对镍需求预计恢复增长,三元电池镍需求同比增加23%至53万吨。 纯镍的高溢价已经与硫酸镍修复,大趋势上后期价格与硫酸镍一致并向下,现阶段外采高冰镍、MHP及硫酸镍转产电积镍利润均已倒挂,仅MHP生产环节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一体化MHP转产电积镍成本可以作为纯镍的长期支撑,结合现金成本分析和利润修复路径来看,底部的支撑价格为伦镍1.4万美元/吨,沪镍11万元/吨。 展望2024年,镍金属持续全面过剩且过剩幅度与去年基本一致,全球过剩35.3万吨,纯镍、镍铁和中间品分别过剩12万、12万、10万吨,一二级镍价差修复转产电积镍利润继续压缩,全年镍价运行重心有望进一步下移,底部锚定一体化MHP转产电积镍利润与镍矿原料成本,预计今年伦镍在14000—21000美元/吨,沪镍在110000—165000元/吨核心区间运行,整体价格偏弱运行。 碳酸锂 供应增长 底在何方 回顾2023年碳酸锂行情走势,基本面逐渐转向供过于求局面,我国碳酸锂需求增速(17%)缓于供应增速(26%),同时远期锂资源过剩预期一致,锂价振荡下行。接下来,我们将站在当前的价格和利润水平下,探究2024年的供应及需求情况,拆析锂资源成本曲线,展望碳酸锂价格趋势。 通过测算锂盐厂生产利润与国内锂盐产量对比,发现国内锂盐厂对利润较为敏感。换言之,冶炼利润能够有效调节锂盐产出。详细拆分锂盐厂成本分布,发现对于锂盐生产来说,矿石价格占据其绝对成本比重,因而矿石价格波动主导着锂盐厂的利润及生产兑付。 2024年锂矿端新投产项目众多,预计今年锂资源产量137万吨LCE。分地区看,非洲、澳洲矿石类项目总计贡献15万吨LCE的增量;南美地区以盐湖项目为主,各项目预计贡献8万吨LCE;国内汇集了锂辉石、云母、盐湖三种资源形式的增量项目,预计贡献增量9万吨LCE。结合回收碳酸锂9万吨LCE供应,今年锂资源总供应为146万吨LCE,增速31%。 详细拆分2024年新增项目的成本位置,发现大部分新增项目都处于成本曲线的左侧,产能曲线60%—85%,集中在7万至8万吨之间。较之2023年,2024年除了后侧陡峭产能外,中段成本产能较为集中且规模更大,混杂着国内低成本云母、非洲矿石、澳洲矿石等资源形式。 需求方面,下游行业进入快速扩张的后期,增速放缓,2024年全年需求预计125万吨LCE,增速19%。动力电池领域,去年整车市场价格战与压力向上游传导,今年新能源汽车增速或将继续放缓。储能电池领域,随着原材料成本下降、技术性能升级,经济性将有所改善。综合来看,2024年新能源车仍然为主要的锂资源需求场景,占比64%,增速25%;电化学储能需求增速最快,占比14%,仅次于新能源车。其他传统锂离子电池及传统消费需求则预计持稳运行,考虑产业链4个月库存需求,预计2024年碳酸锂总需求125万吨LCE,增速19%。 展望2024年,相较于供应的大幅增长,锂资源需求总量上存在增速放缓的可能,二者比较下,2024年锂资源依然过剩21万吨,需要挤压尾部供应端利润来调节供需平衡。我们将以上得到的锂资源平衡结果重新代入2024年全球锂资源成本曲线看,满足125万吨LCE需求的产能对应的锂资源成本位置在8.5万元/吨。考虑回收碳酸锂供给,预计2024年碳酸锂成本支撑位在8万元/吨至8.5万元/吨区间,碳酸锂主力合约核心运行在80000—150000元/吨区间波动。 工业硅 价格围绕成本线运行 回顾2023年行情,工业硅价格高位回落,触底后小幅反弹,供需逐步改善,全年产业链库存得到一定程度去化。我们对2024年的供应和需求分别进行梳理,重点剖析以当前的企业利润水平,结合水电季节性变化看今年供应投产的情况,尤其是2024年多晶硅对工业硅的需求边际变化。 2024年新扩产规模高达144万吨,但在利润空间收窄情形下投产不确定性高。新产能集中在西北地区,主要由于北方地区利润情况较好,而西南地区成本波动季节性显著,枯水季开工积极性低。站在当前利润下展望2024年供应,预计2024年中国硅供应为507万吨,环比增量69万吨,增速18%。供应结构中,工业硅为主要硅供应,占比88%,其次为再生硅、97硅。 2024年需求预计总体持稳,多晶硅消费仍是主力。去年光伏装机如火如荼,多晶硅新增产能陆续投放,多晶硅价格下跌。由于多晶硅企业利润空间收缩,今年部分新增产能投放或将取消和延期。按新增产能当前利润情况调整开工率,预计2024年多晶硅产量约185万吨,增速22%。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或将因面临消纳问题而放缓,预计今年全球及中国新增装机量分别为430GW、215GW,增速19%、19%。其余领域需求相较稳定,有机硅单体2024年产量增速15%,耗硅138万吨;铸造铝合金2024年产量增速5%,耗硅量71万吨。综合测算下,2024年中国硅消费为509万吨,增速15%。 在现有的利润水平下展望今年供应,虽新增产能在利润收缩情况下投产或有延期,但总体供应预计有所增加。从2024年平衡结果看,基本面未见明显趋势,平衡结果呈紧平衡小幅去库,预计工业硅价格2024年将围绕成本线波动,核心区间在11000—15000元/吨。
创新融合 智汇再生 ——在第二十三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上的讲话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2025年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以上。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紧抓国家政策支持机遇,立足产业发展新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识不断提高、行动不断加快、成效不断显现,取得了以下4个方面的显著进步。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 我国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再生有色金属已经从有色金属工业的组成部分,上升到重要力量。2012年以来,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6亿吨,在有色金属产量中的占比为20%,节约矿产资源开采78亿吨,是资源保障的重要手段。 2022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655万吨,较2012年增长58.74%,占全球产量的30%以上;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1760万吨,全球第一再生有色金属大国地位将更加巩固。 同时在铜铅锌冶炼产能严控和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下,有色金属增量主要依靠再生已成为行业共识,其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另一方面, 近年新能源电池、催化剂回收利用快速增长,再生的镍钴锂及铂族金属将显著缓解中国战略资源短缺情况;同时,稀土磁体、硬质合金、光伏组件等回收利用体系逐步构建,将有效节约稀土、钨、硅等矿产资源。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 一是环保治理领先国际水平。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总体排放达到全球平均水平,部分金属排放领先全球水平,烟气脱硫脱硝、二噁英治理已全行业普及,废水全部实现循环利用,东部省份及重要生态流域的企业实现超低排放。 二是碳减排贡献突出。众所周知,每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较原生铜、铝、铅可分别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达80%、95%、85%以上,通过再生有色金属的大量使用,近3年二氧化碳减排量约1亿吨,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减排量将分别增加至1.4亿吨和2亿吨,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减碳的生力军,是有色金属工业2030年前碳达峰的重要贡献者。 三是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目前,4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约一半以上以再生有色金属为主导产业。江西鹰潭开通国际陆港连通全球再生金属交易,江西丰城和河南长葛构建从废旧金属回收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安徽阜阳形成铅蓄电池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双循环、双驱动”,山东东营打造再生铜、原生铜及综合利用绿色循环产业生态,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绿色增长新引擎。 科技创新推动再生有色金属 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持续科技研发投入,全自动破碎分选、富氧熔池熔炼、火法精炼铜杆、蓄热式燃烧、烟气二次燃烧等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并在全行业普遍应用;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铝水直供比例达到50%以上,铝灰实现资源化利用;废旧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先进企业锂资源回收率达到90%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再生有色金属低碳产品应用不断扩大,新能源企业更加注重利用再生有色金属材料。再生铜直接利用占比达50%,汽车压铸铝合金件70%用再生铝生产,铅蓄电池用铅量50%来自再生铅,再生镍钴锂实现循环利用。 “一带一路”促进再生有色金属 产业双循环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硕果累累。数百家原料贸易企业走出国门,到日本、韩国和欧美、东南亚等地收购料场或者建立废料分选基地,有效保障了国内原料供给;立中集团、金田铜业、海亮股份、新春兴等加工企业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建立再生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发展;华友循环、格林美、广东邦普等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加速与韩国、印尼、欧洲本土企业合作,积极布局海外回收利用市场。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体系已基本建成,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绿色低碳发展正深刻影响着全球再生有色金属工业,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也面临着资源保障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关键技术亟待突破、消费增长乏力、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尚不健全等挑战。为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踔厉奋发,加快再生有色金属高质量发展。 聚焦资源保障 夯实产业发展基石 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内再生资源。目前,中国有色金属社会蓄积量累计超过8亿吨,近3年,再生铜、铝原料国内占比分别达到60%和80%以上,预计今后3年国内废有色金属年回收量约1600万吨,将有力地支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针对原料回收不规范、精细化分选程度不高等问题,一方面,多项政策明确地提出了完善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特别是《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即将正式发布,将培育一批一体化大型再生铜、铝加工配送中心,促进废有色金属规范回收和精细化分选,提高保级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要高效集约利用低品位矿,综合利用复杂共伴生矿,进一步提高冶炼渣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避免有价金属的浪费,用好再生资源。 二是扩大进口品种。自符合再生铜、铝原料标准的高品质废铜铝作为一般商品自由进口以来,近3年来,再生铜、铝原料进口呈现质升量长的特点,铜金属含量从原来的30%提高至94%以上、铝合金含量从70%提高至91%以上,预计今年进口量将增加至380万吨,有效补充原料供给。同时,随着再生纯铝原料、再生变形铝合金原料标准的实施,以及再生铜、铝原料标准的修订和实施,预期优质再生铜、铝原料进口范围和规模将扩大,进一步夯实原料保障能力。 围绕高质高效 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当前,再生有色金属投资延续高增长,今年1—9月份,新建项目涉及产能超过1300万吨,特别是再生铝和废旧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是市场关注焦点。但同时,新建项目存在低质、低效产能重复建设等问题,希望地方各级政府、园区和企业加强产业谋划和布局,由产能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开展更加灵活有效的市场化并购重组,推进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深化“原生-再生”“加工-再生”“环保-再生”等协同发展。 二是实现简单利用向精细应用的转变。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双向互动,开发更高附加值的终端和近终端再生产品。扩大再生铜、再生铝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的应用,推动铝灰资源化利用与钢铁、建材等产业的互补发展,深化铅碳电池、锌基电池在储能领域的优势,让更多的新赛道、新场景离不开再生有色金属,加快形成跨品种、跨产业耦合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三是实现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的转变。要因企制宜地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在主要产业集聚区推进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和企业智能化改造等,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强化国际合作 拓宽发展新空间 中国一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希望国际相关机构共同搭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多边合作平台,围绕碳减排、固危废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工艺、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再生有色金属原料及产品贸易等开展交流对话和经贸合作,协助企业在开放的大市场中找到更多机遇,实现合作共赢,不断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将充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创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以及再生有色金属装备、技术、人才等比较优势,高水平“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建再生有色金属项目、园区、产业链配套、环境治理等,把更多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以切实行动融入当地经济建设。同时,坚持高水平“引进来”,汲取全球先进的再生有色金属发展理念和技术,共同推动全球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产业服务 助力打通产业“堵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能力,凝聚各方力量,打通政策“堵点”。在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的同时,发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呼声,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争取更加优惠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支持政策、建设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促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一是争取原料进口政策联动机制,保障新修订的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实施的再生变形铝合金和纯铝标准所涉及的原料顺利进口;二是开展战略金属回收利用政策研究,反映并争取更多品类的高品质原料合法合规进口;三是推动铸造铝合金等重点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纳入期货交易;四是推进再生有色金属碳足迹研究和认证评价工作,并加快与国际接轨。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前,虽然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只要我们以踔厉奋发的确定性,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开放合作,坚持扩大应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一定会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今日开盘后有色金属概念股强劲拉升,截止午间收盘,同享科技涨29.99%封住涨停板,宇邦新材涨20%封住涨停板,闽发铝业涨停,鑫铂股份涨8.55%,新威凌涨7.29%,此前一度涨超13%。铜陵有色、华峰铝业、云铝股份、神火股份、常铝股份、中孚实业等跟涨。 截止午间收盘: 11月27日同享科技发布公告称,为满足苏州同淳当前厂房建设资金需求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苏州同淳增资人民币3000万元。增资完成后,苏州同淳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至6000万元,仍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同享科技业绩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4亿元,同比增长68.96%,净利润8131万元,同比增长112.8%。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69亿元,同比增长146.6%,净利润为3380万元,同比增长256.65%。公司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收入与成本同步增加,此外受技术更新的影响,公司下游客户对毛利率相对较高的SMBB焊带采购规模进一步增加,由此导致公司的综合收益有所增长所致。 宇邦新材业绩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46亿元,同比增长41.92%;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55.71%。受益于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较高,下游组件市场对光伏涂锡焊带的需求持续旺盛,TOPCon 组件用光伏焊带产品需求增加,公司适用于此类组件的SMBB焊带产品销量显著提高。 闽发铝业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1次。公司几年来一直做光伏支架和边框等配套产品,是公司的主要工业材产品之一。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建筑铝型材、工业铝型材和建筑铝模板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铝锭、铝棒、铝型材、铝模板。公司成立专门的事业部进行新能源汽车铝型材业务拓展,公司会加大新能源汽车铝型材业务的布局,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铝型材供应量随着市场的需求逐步提升。目前,公司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托盘和电池壳体的铝型材产品已经开始供货。 近日,铜陵有色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碲化铜项目为碲元素的综合利用项目,设计产能80吨/年,该项目目前已建成达产,碲化铜做成碲锭后出售,其下游市场和碲基本相同,主要有冶金、光电子、光伏电池等方面。 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展望2024年,国内政策拉动,逆全球化趋势下海外新兴国家需求扶摇直上,供给端约束仍未得到解决,工业金属价格中枢有望再次抬升。 民生证券建议关注:第一,受益于生产端中游制造流量恢复、存在供给瓶颈的上游资源行业的价值重估,推荐油、煤炭、油运、铜、铝、黄金;第二,在成长性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具有红利股特征的垄断行业正在变得更具性价比,推荐电力、水务、燃气、公路;第三,投资者可以开始适当布局沪深300指数。 近期铝价强劲上涨 今日铝业上市公司股价普遍大涨或与近期铝价持续上行有关。 受国内电解铝持续去库、宏观利好等因素提振,12月11日沪铝主力在刷新今年8月15日以来的新低后一路上行,今日盘中触及2022年6月22日以来的新高至19675元/吨,最大价差涨幅高达7.87%。 基本面:12月27日,据SMM统计,佛山地区铝锭库存较上一交易日减少0.24万吨,报12.55万吨,铝棒库存较上一交易日减少0.09万吨至3.14万吨。无锡地区(不含杭州、常州、海安等地)铝锭库存较上一交易日减少0.32万吨至11.32万吨,铝棒库存减少0.02万吨至0.88万吨。今日巩义地区铝锭库存约4.8万吨,较上一日增加0.2万吨。LME公布数据显示,上周伦铝库存先增后降,12月19日,库存增至三个半月新高511,450吨,而后库存有所回落,最新库存水平为508,650吨。 据SMM获悉,近期河南重污染天气频发,巩义、长葛等地铝下游加工企业受环保管控等原因,开工下滑明显,部分小型铝板带箔厂及再生铝加工企业出现停产及减产的情况,下游需求相比前期转弱,接货减少,现货贴水小幅走扩,昨日SMM中原价对2401合约贴水80元/吨左右,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调10元/吨,现货均价录得19220元/吨,现货主流成交早盘对SMM中原价贴水20元/吨到升水20元/吨左右。 宏观方面,近期美元指数持续下行,加上近期红海局势复杂影响运输费用,为铝价带来支撑。国内宏观面持续释放利好,继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股份制银行也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今年我国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资金面方面,为维护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投放力度,并上周重启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而央行上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还是在今年9月28日,由此可见央行呵护年末流动性的坚决!从SMM对央行自12月8日以来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情况进行汇总来看,21天的时间里15个交易日,央行累计向市场净投放了24850亿元。而从其操作力度来看,12月中下旬以来,央行持续加大在公开市场投放资金力度,呵护年末流动性,以便于资金面能安稳“跨年”!综合来看,宏观面仍提供利多支撑。 》安稳跨年! “央妈”持续加码呵护流动性 15个交易日共投放24850亿元 基本面方面,青海省因抗震救灾对电力负荷进行管理,受上游端影响电解铝供应或有变动。需求方面仍有保持走弱预期,传统淡季来临,且年底企业多开始回笼资金结算,补库意愿有所下降,预计铝社库或去库放缓,但仍维持低库存状态。SMM预计,近期国内铝锭社会库存保持低位运行且受上游原料端影响,短期铝价维持偏强震荡为主。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