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林:预计2023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1760万吨 今后3年国内废有色金属年回收量约1600万吨

创新融合 智汇再生

——在第二十三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上的讲话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2025年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以上。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紧抓国家政策支持机遇,立足产业发展新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识不断提高、行动不断加快、成效不断显现,取得了以下4个方面的显著进步。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

我国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再生有色金属已经从有色金属工业的组成部分,上升到重要力量。2012年以来,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6亿吨,在有色金属产量中的占比为20%,节约矿产资源开采78亿吨,是资源保障的重要手段。2022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655万吨,较2012年增长58.74%,占全球产量的30%以上;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1760万吨,全球第一再生有色金属大国地位将更加巩固。同时在铜铅锌冶炼产能严控和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下,有色金属增量主要依靠再生已成为行业共识,其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另一方面,近年新能源电池、催化剂回收利用快速增长,再生的镍钴锂及铂族金属将显著缓解中国战略资源短缺情况;同时,稀土磁体、硬质合金、光伏组件等回收利用体系逐步构建,将有效节约稀土、钨、硅等矿产资源。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

一是环保治理领先国际水平。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总体排放达到全球平均水平,部分金属排放领先全球水平,烟气脱硫脱硝、二噁英治理已全行业普及,废水全部实现循环利用,东部省份及重要生态流域的企业实现超低排放。

二是碳减排贡献突出。众所周知,每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较原生铜、铝、铅可分别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达80%、95%、85%以上,通过再生有色金属的大量使用,近3年二氧化碳减排量约1亿吨,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减排量将分别增加至1.4亿吨和2亿吨,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减碳的生力军,是有色金属工业2030年前碳达峰的重要贡献者。

三是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目前,4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约一半以上以再生有色金属为主导产业。江西鹰潭开通国际陆港连通全球再生金属交易,江西丰城和河南长葛构建从废旧金属回收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安徽阜阳形成铅蓄电池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双循环、双驱动”,山东东营打造再生铜、原生铜及综合利用绿色循环产业生态,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绿色增长新引擎。

科技创新推动再生有色金属

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持续科技研发投入,全自动破碎分选、富氧熔池熔炼、火法精炼铜杆、蓄热式燃烧、烟气二次燃烧等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并在全行业普遍应用;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铝水直供比例达到50%以上,铝灰实现资源化利用;废旧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先进企业锂资源回收率达到90%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再生有色金属低碳产品应用不断扩大,新能源企业更加注重利用再生有色金属材料。再生铜直接利用占比达50%,汽车压铸铝合金件70%用再生铝生产,铅蓄电池用铅量50%来自再生铅,再生镍钴锂实现循环利用。

“一带一路”促进再生有色金属

产业双循环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硕果累累。数百家原料贸易企业走出国门,到日本、韩国和欧美、东南亚等地收购料场或者建立废料分选基地,有效保障了国内原料供给;立中集团、金田铜业、海亮股份、新春兴等加工企业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建立再生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发展;华友循环、格林美、广东邦普等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加速与韩国、印尼、欧洲本土企业合作,积极布局海外回收利用市场。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体系已基本建成,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绿色低碳发展正深刻影响着全球再生有色金属工业,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也面临着资源保障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关键技术亟待突破、消费增长乏力、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尚不健全等挑战。为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踔厉奋发,加快再生有色金属高质量发展。

聚焦资源保障

夯实产业发展基石

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内再生资源。目前,中国有色金属社会蓄积量累计超过8亿吨,近3年,再生铜、铝原料国内占比分别达到60%和80%以上,预计今后3年国内废有色金属年回收量约1600万吨,将有力地支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针对原料回收不规范、精细化分选程度不高等问题,一方面,多项政策明确地提出了完善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特别是《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即将正式发布,将培育一批一体化大型再生铜、铝加工配送中心,促进废有色金属规范回收和精细化分选,提高保级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要高效集约利用低品位矿,综合利用复杂共伴生矿,进一步提高冶炼渣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避免有价金属的浪费,用好再生资源。

二是扩大进口品种。自符合再生铜、铝原料标准的高品质废铜铝作为一般商品自由进口以来,近3年来,再生铜、铝原料进口呈现质升量长的特点,铜金属含量从原来的30%提高至94%以上、铝合金含量从70%提高至91%以上,预计今年进口量将增加至380万吨,有效补充原料供给。同时,随着再生纯铝原料、再生变形铝合金原料标准的实施,以及再生铜、铝原料标准的修订和实施,预期优质再生铜、铝原料进口范围和规模将扩大,进一步夯实原料保障能力。

围绕高质高效

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当前,再生有色金属投资延续高增长,今年1—9月份,新建项目涉及产能超过1300万吨,特别是再生铝和废旧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是市场关注焦点。但同时,新建项目存在低质、低效产能重复建设等问题,希望地方各级政府、园区和企业加强产业谋划和布局,由产能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开展更加灵活有效的市场化并购重组,推进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深化“原生-再生”“加工-再生”“环保-再生”等协同发展。

二是实现简单利用向精细应用的转变。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双向互动,开发更高附加值的终端和近终端再生产品。扩大再生铜、再生铝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的应用,推动铝灰资源化利用与钢铁、建材等产业的互补发展,深化铅碳电池、锌基电池在储能领域的优势,让更多的新赛道、新场景离不开再生有色金属,加快形成跨品种、跨产业耦合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三是实现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的转变。要因企制宜地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在主要产业集聚区推进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和企业智能化改造等,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强化国际合作

拓宽发展新空间

中国一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希望国际相关机构共同搭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多边合作平台,围绕碳减排、固危废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工艺、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再生有色金属原料及产品贸易等开展交流对话和经贸合作,协助企业在开放的大市场中找到更多机遇,实现合作共赢,不断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将充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创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以及再生有色金属装备、技术、人才等比较优势,高水平“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建再生有色金属项目、园区、产业链配套、环境治理等,把更多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以切实行动融入当地经济建设。同时,坚持高水平“引进来”,汲取全球先进的再生有色金属发展理念和技术,共同推动全球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产业服务

助力打通产业“堵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能力,凝聚各方力量,打通政策“堵点”。在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的同时,发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呼声,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争取更加优惠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支持政策、建设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促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一是争取原料进口政策联动机制,保障新修订的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实施的再生变形铝合金和纯铝标准所涉及的原料顺利进口;二是开展战略金属回收利用政策研究,反映并争取更多品类的高品质原料合法合规进口;三是推动铸造铝合金等重点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纳入期货交易;四是推进再生有色金属碳足迹研究和认证评价工作,并加快与国际接轨。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前,虽然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只要我们以踔厉奋发的确定性,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开放合作,坚持扩大应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一定会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