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个
“上海商务”官微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和《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商办消费函〔2025〕8号)要求,进一步做好2025年本市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外牌旧车。 补贴范围和标准 自2025年1月1日(含当日,下同)至2025年12月31日, 个人消费者购买10万元以上(含)(以《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载明的金额为准)的新能源小客车新车,且在规定期限内转让(不含变更,下同)本人名下在外省市登记的小客车,给予一次性1.5万元定额补贴。 自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个人消费者购买10万元以上(含)(以《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载明的金额为准)国六b排放标准的燃油小客车新车,且在规定期限内转让本人名下在外省市登记的符合条件的燃油小客车,给予一次性1.3万元定额补贴。 政策实施期间,每名个人消费者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最多可享受一次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就同一辆新车只能选择申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或置换更新补贴。 转让车辆是指个人消费者本人名下在外省市登记的旧车,车辆所有权发生转移(不含变更),取得有效的《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并完成转让登记手续。 新购车辆是指个人消费者购买纳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国家其他相关车型目录的新能源小客车新车(包括纯电动小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小客车和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小客车)或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燃油小客车新车,取得本市汽车销售机构开具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并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取得有效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和《机动车行驶证》。 汽车排放标准是指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系列标准)等新生产汽车排放标准;车辆的排放标准以机动车环保网公众查询平台或随申办新车助手查询结果为准。 补贴对象 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的申请主体和补贴对象为个人消费者。个人消费者申请补贴,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个人消费者信用状况良好,在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无相关失信记录。 (二)个人消费者转让名下的外牌旧车,应于2025年1月8日之前登记在本人名下,且在本人名下未作为旧车申领过本市其他汽车补贴。外牌旧车转让日期应介于2024年7月25日至2025年12月31日之间,转让日期以《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载明的开票日期为准。其中,购买燃油小客车新车的,其外牌旧车应于2019年6月30日之前完成车辆注册登记。 (三)个人消费者新车购买日期以本市汽车销售机构开具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载明的开票日期为准,应当介于2025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之间;新车注册登记日期以《机动车登记证书》上载明的注册登记日期为准,应当介于2025年1月1日起至2026年1月10日之间。 (四)在补贴申请审核期间,转让车辆不得转回本人名下,新购车辆应当登记在申请人本人名下。 补贴申请 符合上述条件置换更新购买新能源小客车的个人消费者通过“上海发展改革”微信公众号等指定平台,向市发展改革委提出补贴申请,签署《补贴申请承诺书》;符合上述条件置换更新购买燃油小客车的个人消费者通过“上海商务”微信公众号等指定平台,向市商务委提出补贴申请,签署《补贴申请承诺书》。 个人消费者应当于2026年1月10日之前提交补贴申请。如需更改补正相关信息的,应当于2026年1月20日前通过原渠道补充提供相关信息。逾期未提交补贴申请或补正相关申请信息的,不予受理。 后续,将尽快发布上述政策实施细则,申请通道同步开放,欢迎广大市民和车主积极申领补贴。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 4月3日讯: 铝制光伏型材: 本周光伏行业保持订单饱和状态,相关企业维持高负荷生产节奏。周内披露的组件采购终止事件尚未对光伏型材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虽然该采购在25年内恢复无望,但企业反映业内对采购取消已有预期,目前行业对531后的排产计划仍无明确预期,但业内部分企业反馈本周部分组件厂已出现小幅去库趋势。SMM将持续跟进组件厂实际需求变化。 原材料价格: 周期内(2025.4.7-2025.4.11)电解铝现货均价重心上移,SMM A00周均价在19758元/吨,较上期周均价下降3.9%。综合来看,宏观情绪有所缓和,在美国对不采取报复措施的国家暂缓征收关税 90 天的情况下,风险情绪得以释放,有色金属全面反弹。同时,铝库存持续去库,也为铝价提供了支撑。后续需重点关注铝材及终端出口情况。目前,中国铝材直接输美业务占比有限,短期内部分企业或许会趁关税暂缓政策进行转口贸易操作。但企业进行供应链重构及建立关税成本分摊机制都需要较长时间,这仍将对国内出口造成影响。预计下周沪铝将运行于 19550-20000元/吨,伦铝将运行于2320-2450美元/吨。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由于担心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将削弱整个汽车行业,华尔街多位分析师周四相继下调了特斯拉(Tesla)的目标。 据悉, 瑞银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下调至190美元, 并预计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汽车交付量将在2025年下降11%。 瑞穗(Mizuho)分析师则表示,关税将提高特斯拉的价格,侵蚀已经疲软的需求,将其目标价下调至375美元。 根据Visible Alpha的数据,分析师的普遍预期处于上述两个目标价之间,约为327美元,比周四的收盘价高出近30%。 瑞银分析师周四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尽管目前对2025年的较低预期得到了更广泛的共识,但我们认为(特斯拉)的整体盈利轨迹仍然过高……” “股价可能会波动,且会向下倾斜。”该行补充道。 最近几天,随着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特斯拉的股价和整个市场都在波动。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削减政府开支的努力也影响了这家汽车制造商的股价。该股周四收盘下跌逾7%,今年迄今已下跌超33%。 尽管大多数美国贸易伙伴本周都获得了特朗普“对等关税”90天的暂缓期,但25%的汽车关税并未包括在内。瑞穗估计, 汽车关税将推高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 并可能使特斯拉2025年在美国的收入减少3.5%。 瑞银则表示,“虽然降低互惠关税有助于降低衰退/需求破坏风险,但我们需要特别提醒, 汽车关税是针对特定行业的,不受个别国家贸易谈判的影响。在我们看来,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可能会继续存在。 ” 根据瑞银分析师的说法,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可能会使每辆汽车的成本平均增加5,000美元,并使国内需求减少9%。他们考虑了目前25%的汽车关税和将于下月初生效的25%的零部件进口税。瑞银表示,这些贸易政策可能会开启美国汽车业的“新时代”。 “生产可能会中断……而经过几十年优化的供应链可能需要重新设想,” 该行写道。 此外,瑞穗还估计,关税可能使通用汽车的国内年收入减少4%,Rivian的国内年收入减少3.5%。瑞穗和瑞银都下调了通用汽车、Rivian以及几家汽车供应商的股票目标价。
据外媒报道,日前,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表示,自3月30日起,已停止在波兰蒂黑市工厂生产其中国合作伙伴零跑汽车的T03小型电动汽车,目前正在评估替代生产方案。 Stellantis表示:“尽管公司仍全力推进零跑电动汽车在欧洲的上市,但目前正在评估不同的生产方案。”该公司未提供更多细节,包括这款车型是否会转移到欧洲其他工厂生产,也没有说明决定停止在波兰生产T03车型的原因。 一位知情人士称,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目前不打算恢复T03车型在欧洲的生产。该人士补充道,两家公司正计划将T03升级为A级车型,并从2026年起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生产。 2024年,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曾放弃了在波兰生产零跑汽车另一款车型B10纯电SUV的计划。 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投弃权票的西班牙,如今成为了生产零跑B10电动汽车的热门选址地。此外,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且政府对清洁能源汽车提供丰厚补贴,也是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倾向于在西班牙生产B10车型的原因。 今年3月份,有消息人士称,Stellantis及零跑汽车计划对西班牙一家工厂投资2亿美元。 零跑汽车日前还表示,其与Stellantis组建的合资企业,已借助Stellantis旗下经销商,正式在英国市场启动零跑两款车型——T03和大型电动SUV C10的销售业务。 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的合作要追溯到2023年10月,当时Stellantis投资约15亿欧元收购了零跑汽车21%的股份,这使Stellantis成为零跑汽车的一个重要股东,并在零跑汽车董事会拥有2个席位。根据零跑汽车此前发布的公告,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还成立了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企业,Stellantis持有51%的控股权。这赋予了Stellantis在大中华区以外独家出口、销售和生产零跑电动汽车的权利。
据彭博社报道,加拿大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政策采取了反制措施,对在美国组装的汽车征收高达25%的进口关税,而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将首当其冲。 根据Jato Dynamics的估计,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是在加拿大销售份额最大的三家汽车制造商,且依赖从美国进口汽车。Jato Dynamics表示,这三家车企在加拿大销售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在美国制造的。 加拿大的反制性关税是在特朗普政府上周对进口汽车和卡车征收关税后宣布的。根据加拿大的新规定,一辆车的关税金额将取决于其汽车零部件,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是免税的。 例如,如果一辆汽车在美国工厂组装,其中80%是美国制造的零部件,20%是墨西哥或加拿大制造的零部件,那么加拿大25%的反制关税将仅适用于美国制造的零部件,最终总关税税率为20%。 若汽车未遵守美墨加协定(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内签署的贸易协定)的规定进行制造和运输,加拿大对美国产汽车的关税税率则为25%。 加拿大政府试图通过允许汽车制造商申请“豁免”来减轻对加拿大经济的影响,如果这些汽车制造商继续在加拿大生产汽车,将减免部分关税成本。因关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Stellantis本周开始对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家工厂实施了短期停产计划。 尽管如此,根据加拿大汽车制造商协会首席执行官Brian Kingston的说法,随着汽车制造商将关税纳入成本并建立新的零部件追踪系统,汽车的成本可能在几周内上涨4,700美元至12,000美元。据悉,加拿大汽车制造商协会代表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在加拿大的利益。 Brian Kingston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当前对汽车行业的要求是将供应链的梳理提升到新高度,需具体掌握每个零部件的来源路径。”他补充称,美国关税政策正成为加拿大汽车生产的又一挑战,并指出“这种贸易壁垒将削弱行业整体竞争力”。 对部分观察人士而言,这标志着加拿大汽车行业正步入一个新时代——该行业曾高度依赖其与南方庞大市场(美国)的贸易能力。Jato Dynamics的数据显示,加拿大生产的汽车绝大多数出口至美国,而2024年加拿大境内44%的新轻型车销量来自美国工厂。若计入汽车零部件贸易,美国对加拿大存在小幅汽车贸易顺差。 DesRosiers汽车咨询公司管理合伙人Andrew King表示:“尽管美国方面言论荒谬且数据计算漏洞百出,但加拿大作为汽车净出口国的时代早已终结。我们95%的汽车出口集中流向单一国家的结构性风险,在最近几周的事态发展中已经显而易见。”
汽车行业一场增持回购“接力赛”正在上演。截至4月10日收盘,据记者初步统计,在主机厂层面,目前江淮汽车、中通客车及赛力斯等已先后披露增持回购计划,合计金额最高约2.5亿元。 继兵装集团发声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于4月9日相继宣布将进一步开展股票增持回购。其中,中国一汽表示,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向好的信心,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持续履行控股股东责任,坚决支持所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所属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进一步实施增持回购等相关举措,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 4月9日晚间,一汽富维率先行动,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计划自公告披露起至2025年12月31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2500万元人民币(含)不高于5000万元人民币(含)。 “基于对公司汽车业务前景的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东风公司将进一步开展股票增持回购,巩固市场信心,助力各方共赢。”东风公司同日表示,将持续不断为所有股东创造更高水平的回报,推动控股上市公司多措并举提升投资价值,已累计完成增持回购旗下上市公司股票超20亿元。 此外,中通客车公告,公司董事长王兴富提议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6000万元(含),不超过1.2亿元(含)。 方正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黄博认为,上市公司密集宣布回购计划,以真金白银来表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看好,一方面说明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和内在价值的看好;另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也体现出上市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维护股东利益的责任担当,主动向市场传递信心。 在此之前,广汽集团于4月8日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及公司价值的信心,公司将结合市场情况按计划加快实施回购公司股份方案,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稳定及提升公司价值。同日,江淮汽车公告,公司当日接到控股股东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通知,江汽控股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择机增持公司股份,拟累计增持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此外,赛力斯亦公告称,公司高管及骨干团队计划自公告披露日起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500万元,不超过3000万元。 与多家上市车企及控股股东密集发声增持回购行动相对应的,是全球汽车贸易正在迎来“至暗时刻”。4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多项关税暂停90天,但并未停止对汽车进口征收25%的关税以及即将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关税,此前一周,美国政府确认将对所有在美国境外全部或部分生产的汽车和卡车征收25%的关税,并于4月3日生效。据悉,25%的关税将适用于进口乘用车(轿车、运动型多功能汽车等)和轻型卡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并将在必要时扩展至其他零部件。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中国汽车对美出口仅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8%,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更是不足0.6%,且其中大部分为中美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后返销美国的车型,25%的汽车关税对于国内直接出口的负面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头部车企的预期收入和盈利。“本轮政策相对利好满足USMCA条例的北美生产企业,并将间接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中国车企或在欧盟、东南亚等地区获得更多增量。” “美国增加关税,使中国电动车汽车在海外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过去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面临比较复杂的环境,而现在世界贸易秩序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反而给中国汽车带来了在各国建立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智能电动化方面会有更好的机会,智能电动化的核心是电动化,而电动化的核心是产业链,中国在电动化产业链上具有巨大优势。“我们认为,未来应努力发展小微型电动车,努力发展插电混动车型,实现我们在海外市场的拓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综合判断,在不出现新扰动因素条件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大致增长3%-4%。“下半年受去年基数大幅增加影响,整体增速会回落,但月销量不会太难看。”王青认为。
近期比亚迪密集发布新车,上至60万级仰望,下至10万级的秦L EV,车型均搭载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 全系标配智能驾驶之外,近期上市的王朝系车型都瞄准了年轻人。不仅对内饰风格做了更年轻化的处理,并对智能座舱升级,100%兼容安卓应用生态的同时,还接入了DeepSeek R1大模型,提升了智能语音交互体验。 日前比亚迪发布的汉L和唐L系列车型,实现了兆瓦闪充上车,喊出了油电同速的口号,并且直接对标传统豪华燃油车品牌。 此外,四驱版本汉LEV四驱版整车功率达810kW,官方实测零百加速时间加速仅2.7s。作为对比,此前小米推出的小米SU7Max,综合最大功率495kW,零百加速时间2.78秒。 有业内人士指出,比亚迪此番密集发布的新车型上搭载先进技术,是其基于自身技术储备与市场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比亚迪通过技术下放与功能标配,试图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尤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以及中高端市场发力。 智驾渗透率上升,非智驾车型“清仓” 智能驾驶功能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主要因素。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Q1新能源汽车智驾功能渗透率达41.2%,其中10-15万元车型智驾选装率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深圳地区的比亚迪王朝网门店了解到,目前包括秦L EV、2025款汉L和2025款唐L都已经到店,秦L EV的试驾已经安排到了下周,而新上市的汉L试驾需要等待到两周后。 该名销售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之前老款非智驾款的汉系列车型,起售价已经被拉低到了18万元,叠加店内1万元的优惠,纯电车型已经没有库存,目前仅剩下DMI混动款有少许库存。“询问智驾版的顾客更多,我们也更推荐顾客考虑带天神之眼的车型。如果您预算充足,更建议您购买新款汉L车型。在智能座舱和智驾上面,新款更有优势,并且外观设计上面也更年轻化。若追求经济实用,那就选择秦L EV。” 《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中发现,店内询问智驾相关的消费者以年轻男性为主。有消费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关注到比亚迪车型更换了新的技术平台,并且支持了高速智驾。目前家里已经有了一辆燃油车,现在考虑增购一辆纯电车用来在市内代步。” 以秦 L EV 纯电轿车为例,根据比亚官方披露的信息,上市首周销量为10089 台。《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同在10-15万元级别且搭载了智驾功能的纯电轿车,还包括小鹏MONA M03和广汽埃安RT,其中埃安RT的顶配版还搭载了激光雷达等配置。 这些车型也是被消费者拿来比较的车型,其中小鹏Mona M03于2024年8月27日上市,上市52分钟大定订单突破10000辆,上市48小时大定订单超30000辆;广汽埃安RT于2024年11月6日上市,上市首月(2024年11月)销量达到11811辆。 有汽车分析师认为,由于比亚迪在20万元价格段内市场有极为明显的领先地位,10-20万元价格段普及天神之眼C后,或将倒逼20万以上中高端市场全面标配高阶智驾功能。 “兆瓦闪充”上车,比亚迪瞄准豪华燃油车市场 标配智驾,升级智能座舱之外,本次发布的汉L和唐L,成为了比亚迪“秀肌肉”,继续向合资车品牌发起进攻的旗舰车型。继去年喊出“油电同价”之后,比亚迪再次喊出了“油电同速”的口号。 作为比亚迪超级e平台的首发车型,此次发布的汉L成为了纯电版搭载了兆瓦闪充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MW(1000kW)、全球量产最高充电倍率10C、5分钟充电400公里。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4000座闪充站已启动布局,首批500座将于4月初随汉L、唐L上市同步启用。 近期,比亚迪在其官方小程序上公布了一系列闪充站的布局情况,这些闪充站主要分布在全国多个城市的4S店附近,包括深圳、广州、长沙、贵阳、襄阳、合肥、成都、南通等地,据统计,目前小程序上可查询到的闪充站点已超过40个。 有比亚迪腾势D9车主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对于纯电车型来讲,充电速度越快,越接近油车的补能效率,纯电车体验就越好。虽然现在兆瓦闪充站较少,但比较看好这个技术的发展方向。 该名车主补充称:“我当时购买腾势D9就是看中了它的‘双枪充电’功能,尤其是在深圳这种充电桩密集的地方,用电低谷期往往有很多空闲的充电桩,这时双枪充电就能加速补能。兆瓦闪充宣传上充电5分钟能跑400公里,理论上补能体验更快,和蔚来的换电差不多了。” 汉L是比亚迪“技术鱼池”的集中输出:超级e平台3.0、刀片电池、自研IGBT芯片、兆瓦级充电架构,甚至闪充站的核心设备(如液冷充电枪)均为自主研发。 在发布会比亚迪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在发布上称,开腻了BBA等传统豪华车的车主们,该换一台中国旗舰,体验划时代新技术了。
SMM 4月10日讯:4月10日,在早间大盘延续反弹的偏暖氛围下,汽车零部件板块盘中快速攀升,指数盘中一度涨近6%,随后涨势虽略有收窄,但日盘指数仍收涨3.48%。个股方面,骏创科技、双林股份等涨逾10%。海联金汇、联名股份、冠盛股份、征和工业、德玛精密、天汽模等6股封死涨停板涨停,翔楼新材、华原股份等多股涨逾6%。 消息面上,4月9日,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4月9日表示,美国增加关税,使中国电动车汽车在海外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认为,过去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面临比较复杂的环境,而现在世界贸易秩序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反而给中国汽车带来了在各国建立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智能电动化的核心是电动化,而电动化的核心是产业链,中国在电动化产业链上具有巨大优势。乘联分会认为,未来应努力发展小微型电动车,努力发展插电混动车型,实现中国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拓展。 此外,4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政策对今年汽车消费仍有明显的拉动效应。 王青预测,今年补贴政策将覆盖约2500万辆乘用车,激发下沉市场和中西部地区市场潜力,预计拉动汽车报废、置换新增消费超200万辆。王青判断,今年尚无明显的提前消费效应,仍有50万~100万辆被抑制的新车消费需求待释放。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王青认为,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700万辆,市场占有率将接近58%。 且3月乘用车市场表现也十分出色,据乘联分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共计194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近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今年3月零售仅稍低于2018年3月198万的最高水平,处于历年3月零售历史高位。由于国家双新政策的推动,价格战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改善,今年3月的同比零售增速为近10年最高,扭转了近10年3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 且从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来看,3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距离前一次渗透率超50%,已经过去了3个月。 展望4月车市的走势,乘联分会预测,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下,乘用车市场有望延续平稳增长态势。此外,乘联分会还表示,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春季车展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此次上海车展的如期举办以及围绕着上海车展宣发期内的车型发布活动,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必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和触发点。 国泰海通此前发布研报称,总量上,3月车市环比复苏,主要因为2月春节后车市进入回暖周期,且各地以旧换新政策也相继发布。结构上,比亚迪、吉利、零跑、小鹏的3月销量同比高增,得益于其较强的新车周期。
日前,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共计194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近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今年3月零售仅稍低于2018年3月198万的最高水平,处于历年3月零售历史高位。由于国家双新政策的推动,价格战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改善,今年3月的同比零售增速为近10年最高,扭转了近10年3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 自主品牌,狂揽63%份额 3月,自主品牌表现依旧出色。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该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达到了122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33%,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彰显了自主品牌的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凭借这一成绩,自主品牌在国内零售市场的份额达到62.7%,尽管相较于2月略有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实现了7.7个百分点的增长。 从1-3月的整体情况来看,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也来到了63%,较去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主流合资品牌没有继续同环比双双下滑的局面,该月零售量为48万辆,环比增长45%,不过同比仍有小幅下滑。几大派系份额仍在下滑,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6.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聚焦豪华车板块,该月豪华车零售25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增长68%,该月零售份额为12.9%,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从市场份额的对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主品牌仍然是乘用车市场的绝对主力,再次彰显了传统自主企业的新能源转型成功。乘联分会指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了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数据显示,3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则仅有6%。 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3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高达71.5%,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2.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7.1%,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7.5%,同比下降1.2个点。 可以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全面的市场竞争力。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传统自主品牌通过快速布局新能源车型,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与此同时,新势力品牌也在加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份额增长。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表现明显滞后,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反映出其在新能源转型中的战略迟缓和技术储备不足。 豪华车市场虽然在过去凭借品牌溢价和技术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渗透率较低,面临自主高端品牌和新能源新势力的双重冲击,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按此趋势,2025年或将成为自主品牌加速重构竞争格局的重要之年。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最新预测,2025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72.5%,而比亚迪、奇瑞、吉利预计将为2025年车市贡献188万销量增量。 新能源车,渗透率回升至51% 据乘联分会数据,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45%,1-3月累计零售242万辆,同比增长36.4%。 聚焦单月来看,3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 业界周知,2024年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而后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不过在随后的3个月中,由于春节等因素影响(春节前后是县乡市场购车高峰期,新购需求较大,燃油车占比偏高),对应渗透率低于50%。 如今,时隔3个月后,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重新回到50%以上,无疑彰显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韧性。 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回升到51.1%,呈现出由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强势增长。 据悉,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强烈需求,也体现了政府推动汽车消费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随着更多消费者选择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盖世汽车还注意到,3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同环比双双上涨。这一增长趋势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具体来看,该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3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21.2%,占乘用车出口36.6%,较去年同期增长4.9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62%(去年同期83%),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是新能源出口的主力军。作为核心焦点的A00+A0级纯电动车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3%(去年同期37%),虽然占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着较高的出口水平。 聚焦车企,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表现优秀的仍然是比亚迪,该月其出口量达到了67,307辆,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随后是奇瑞汽车,该月其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为16,376辆,也表现不俗。奇瑞汽车通过不断推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逐步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等也在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特斯拉中国大多排在前两位,但近两月其排位出现下滑,在3月,其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仅4,701辆,与此前表现有较大差距,这可能与海外政策变动、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 4月车市,有望平稳增长 回顾今年初的乘用车市场表现,1月受多重因素影响出现阶段性遇冷,但随着春节假期后社会经济活动全面恢复,2月产销数据强势反弹,3月市场进一步回归常态化消费节奏,正如崔东树所说,2-3月(乘用车)的综合零售表现很优秀。 而在此背后,盖世汽车注意到,在3月,国家以促消费为主要目标,安排了3,00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无疑对乘用车市场构成强有力的支撑。 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省市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相应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主机厂厂补加码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3月车市开局走势良好。 且随着节前的燃油车消费潮转为节后的新能源消费潮,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展望4月车市走势,结合乘联分会分析,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下,乘用车市场有望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一方面,从工作日数量来看,4月份共有22个工作日,与去年同期持平,这有利于车市产销平稳增长。 另一方面,2024年春季的价格战带来2-3月的市场严重低迷,随着2024年报废更新政策在4月24日落地实施,去年4月后的车市逐步恢复增长,今年4月仍有一定低基数的促进效果。 再一方面,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春季车展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 “此次上海车展的如期举办以及围绕着上海车展宣发期内的车型发布活动,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必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和触发点。”崔东树如此表示。 另外,今年“五一”的5天长假是驾车出游的好时机,近两年的自驾游持续火爆,高阶辅助驾驶加持下的自驾游体验更好。近期新产品通过增配不加价的方式来增强性价比,这也使出游消费会很好地拉动新购和换购群体的需求增长。 此外,乘联分会还指出,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且出现超预期的普遍加关税的巨大外部变盘压力,消费心态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国家早有促进内需的政策导向,因此我们的发展靠“内、外需”共同推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乘用车市场稳内需的效果也将持续体现。 而聚焦出口层面,该机构认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会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 当然其也指出,本轮关税调整或会在短期内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部分基地的投产建设布局,但未来全球化战略中的中国汽车是具有发展空间的,“随着一带一路和全球南方国家市场的合作力度加深,我们要发展当地有需求的乘用车品类,尤其是要鼓励新能源车在当地的制造和普及,同时针对燃油车的需求,突出我国的产业优势,实现全球市场的燃油车节能减排。”
在业内对今年“先高后稳”的趋势判断下,一季度国内车市迎来“开门红”。 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4.0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一季度累计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0%,环比增长45.0%,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 “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多个省市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相应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主机厂厂补加码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3月车市开局走势良好。”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随着节前的燃油车消费潮转为节后的新能源消费潮,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在财联社记者统计的13家A/H股上市车企一季度表现中,9家车企实现同比增长,占比七成。 重回单月销量第一的上汽集团3月销量38.57万辆,同比增长1.14%;一季度累计销量94.49万辆,同比增长13.27%。今年以来上汽月销量同比、环比数据均保持连涨势头,产销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方面,一季度上汽新能源车累计销售27.3万辆,同比增长近30%,其中3月销售12.6万辆,同比和环比增速均超过40%,销量占比提升至32.59%,较上月增加约3.4个百分点。 比亚迪紧随其后,3月销量达37.74万辆,同比增长24.78%,环比增长16.90%。2025年以来,比亚迪进入密集技术投放期。仅在3月,便举办了7场新品和技术发布会,包括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兆瓦闪充”等技术,秦L EV、海狮05 EV以及高端品牌腾势N9、仰望U7相继上市、方程豹钛3开启预售。4月9日,比亚迪王朝网两大旗舰车型汉L和唐L也将正式投放。在海外,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一季度销量20.6万辆,同比增长约110%。同时,比亚迪已在多个国家进行招聘,并逐步扩大自己的远洋船队,以深化“垂直整合”的战略布局。 长安汽车以26.81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三,3月同比增长3.48%,环比增长66.04%。长安新能源汽车当月销量突破8万辆,同比增长64.22%,占整体销量的32.47%。值得一提的是,阿维塔3月销量为10475辆,同比、环比均翻倍。其中阿维塔06预售26小时,订单突破20117辆,同时,阿维塔012已开启全球交付。 此外,吉利汽车在3月也实现了23.22万辆的销量表现,同比增长53.93。新能源方面,吉利新能源汽车3月销量接近12万辆,同比增长167.23%,占总销量的 51.55%。 其银河品牌销量达到9万辆,同比增长290%;极氪品牌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19%。 在造车新势力中,除理想汽车,零跑、小鹏在3月均实现了同比三位数的高增长。零跑汽车3月销量达37,095辆,同比增长高达154.65%,环比增长46.70%;小鹏汽车3月同比增幅超260%,当月销量33,205辆。 尽管整体市场呈现复苏态势,但竞争也日益激烈。广汽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的销量仍旧“止步不前”,其中东风集团下滑15.17%。此外,随着华为合作车企的不断增多,赛力斯也面临着来自“兄弟”品牌的“围攻”——一季度累计销量下滑40.10%至6.84万辆。 在3月底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崔东树预测,2025年狭义乘用车零售将同比增长2%,实现2330万辆;预计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570万辆,同比增长28%。 “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春季车展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此次上海车展的如期举办以及围绕着上海车展宣发期内的车型发布活动,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必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和触发点。”崔东树表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