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4个
中国海关总署今日公布9月进出口数据。以人民币计价,中国9月进口同比下降0.8%,出口同比下降0.6%,贸易顺差5587.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2%。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 今年9月份,进出口3.74万亿元,环比连续2个月增长,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表示,贸易规模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更有基础,更具支撑,是更加实实在在的增长,展现了我国外贸强大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主要出口商品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表现延续了强势,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5.08%,环比增长11.63%;值得注意的是, 9月手机出口了8354.5万台,而8月该数据仅为6456万台,出口金额更是环比大涨123.37%。
受益于多重利好消息,小米集团的股价一度上涨超4%。截至发稿,该公司涨1.85%,报收12.14港元。 注:小米集团-W的走势 消息方面,根据相关报道,小米将于11月初发布小米14系列两款新机,产品定位对标iPhone15 Pro/Pro Max,日前已开始量产。小米内部人士透露,全渠道备货订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0%。同时小米13系列已提前一季度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对于上文提及的iPhone15 Pro/Pro Max,市场对此并不看好。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昨日表示,近年来苹果手机的升级变化并不明显,未来,随着安卓厂商在旗舰产品上的投入不断加大,iPhone 15系列无疑将面临更大挑战,极有可能改变过去几年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单价600美元以上)一骑绝尘的局面。 华为和小米达成和解 除了小米公布新品之外,华为和小米集团在9月13日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需要提及的是,华为和小米年内一直陷入专利纠纷之中,此次达成协议,或意味着双方纠纷告一段落。 对此华为与小米公司均表示对彼此知识产权的认可和尊重。该协议体现了行业对华为在通信标准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并使华为能够加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投入。小米也表示将继续秉持知识产权价值观,寻求共赢、长期可持续的伙伴关系,以推进技术普惠,让更多人受益于科技发展。 机构称消费电子下半年有望复苏 近日华为上架Mate 60等一系列举动,此举对提升市场对消费电子相关概念的关注。一般来说,下半年是消费电子行业的需求旺季。除华为、苹果之外,大量厂商也习惯于在下半年发布旗舰新品,也将对消费电子行业带来持续刺激。光大证券指出,在以中东和南非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消费电子复苏的趋势下,已经观察到对应产业链上的公司二季度业绩也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苹果公司将于美东时间9月12日(北京时间9月13日)召开发布会。综合多家媒体、机构预测,iPhone 15系列、最新款Apple Watch届时有望发布。 iPhone 15系列 按照以往发布会的惯例,iPhone 15系列手机毋庸置疑是本次发布会的焦点。综合各方爆料,今年iPhone 15全系依然包括四款机型: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以及iPhone 15 Pro Max四款机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知名科技记者Mark Gurman曾爆料,苹果欲以“Ultra”机型取代“Pro Max”,即iPhone最高端型号称为“Ultra”。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5全系机型将“登岛”。据悉,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将取消刘海屏,转而采用灵动岛设计。另外,Gurman还表示,iPhone 15系列将更换为全新的USB-C接口。 据海外爆料达人MajinBuOfficial最新放出的谍照,iPhone 15系列提供专属的USB-C to C的编织数据线,预计更耐用且传输速率更高。不过,目前并不确定该数据线是否随机附赠,不排除需要用户自掏腰包购买的可能。 与此同时,9to5Mac相关报道显示,iPhone 15 Pro系列将迎来机身材料的升级,该系列或将采用全新的钛合金中框。 硬件配置方面,Pro系列iPhone将会搭载台积电最新3nm工艺的A17芯片,基础版iPhone则会搭载A16芯片;另外,iPhone 15系列将会全系标配三星M12 OLED屏幕;Pro Max则将独具潜望式镜头。 价格方面,目前业内多数预测均指向iPhone 15 Pro系列将再次涨价。Forbes预测iPhone 15 Pro Max的入门容量机型价格可能高达1299美元,对比前一代上升了200美元。海通国际科技研究的分析师Jeff Pu也认为,Pro Max机型将涨价。 但对于iPhone 15基础机型的售价,各方预测不一。Wed bush证券分析师Dan Ives此前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预测,iPhone 15系列新机可能涨价100-200美元。9to5Mac相关报道则指出,iPhone 15、15 Plus的起售价将不变。 对于iPhone 15系列的销量,业内分析师也是各执一词。 台湾电子时报援引供应链消息称,与iPhone14相比,苹果订购的iPhone 15数量要更少,这是由于预计2023年下半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呈现疲软态势。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则认为iPhone今年销量会非常强劲,明年的iPhone16系列会更畅销。 Apple Watch系列 多方爆料指出,今年秋季苹果除了将发布iPhone 15系列外,还将推出新款Apple Watch手表,包括Apple Watch Series 9和第二代Apple Watch Ultra。 据悉,Apple Watch Series 9和第二代Apple Watch Ultra将升级各类传感器和组件。另外,新款Apple Watch将搭载全新的U2超宽带芯片。新芯片将提高iPhone的定位功能,允许在“查找我的应用程序”中更准确地跟踪人员和设备。 另外,据MacRumors最新报道显示,不锈钢材质的Apple Watch Series 9将使用3D打印技术来打印外壳。苹果计划明年开始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Apple Watch Ultra的生产中。
比亚迪(01211.HK;002594.SZ)发布公告,旗下比亚迪电子(00285.HK)与捷普电路(新加坡)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将以约158亿元(等值22亿美元)现金收购捷普电路位于成都、无锡的产品生产制造业务,包括现有客户的零部件生产制造业务。 据公告透露,捷普电路为纽交所上市公司捷普科技(JBL.NYSE)附属公司。 2022财年,捷普科技总营收达334.78亿美元,净利润9.96亿美元。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业务涵盖电子制造和工程设计、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多个方面。并提供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测试、包装到物流的全方位电子制造服务,客户涉及各行业领域,如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领域。 比亚迪电子在早间公告发布后,一度跌超9%,截至发稿,微涨0.3%,报32.95港元。 借收购扩张业务 比亚迪方面称,目前比亚迪电子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平台型高端制造企业,业务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游戏硬件、无人机、物联网、机器人、通信设备、医疗健康设备等多元化的市场领域。 本次收购将拓展比亚迪电子客户与产品边界,拓宽智能手机零部件业务,大幅改善比亚迪电子客户与产品结构,增加核心器件产品战略布局,助推比亚迪电子产业升级。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与比亚迪电子现有产品有效协同,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另据公告披露,捷普电路已在新加坡新设法人实体,并将相关业务(即位于成都、无锡的产品生产制造业务)重组至该目标公司,根据协议比亚迪电子将通过收购目标公司100%股权。 据查,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7日,共规划三期工程,总占地面积1700亩,原本拟建为捷普集团全球最大、最现代化的工厂。现有Metal、 FATP两大事业群,主要为机械产品及电子产品加工,员工超过6万人,工厂位于成都市、崇州经济开发区。 此外,捷普科技早在2004年便在无锡布局消费性电子机械部件设计与制造等业务。2007年捷普集团收购台湾绿点科技后,无锡高新区便成为了捷普科技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中捷普绿点主要从事移动通讯终端精密零部件等产品的研发制造,2021年销售额约170亿元,该公司还为苹果iwatch提供屏幕制造服务。 2022年4月,捷普绿点总投资100亿元的AI智能终端模组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业再度签约无锡,该项目达产后的年销售额预计为300亿元。
消费电子寒冬持续,“果链”告别了曾经的“躺赢”时代,产业链企业业绩持续分化。财联社梳理主要“果链”企业上半年业绩发现,超半数企业营收下滑;但亦有立讯精密(002475.SZ)、蓝思科技(300433.SZ)、领益智造(002600.SZ)等企业受益于AI、新能源业务的发展,业绩增长明显。 9月初,苹果即将举办秋季发布会,iPhone 15系列即将走上台前。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深耕产业链十余年的Ivan Lam表示,预计苹果今年第四季度整体销售应该会比去年要高。 富士康、鹏鼎控股(002938.SZ)等不少产业链企业近期都透露出繁忙气息。“我们目前产能饱满,主要为大客户新机做准备。”鹏鼎控股证券部人士向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道。在此情况下,iphone15会否成为“果链”们的翻身机会? “果链”几家欢喜几家愁 调查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Q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年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5%,连续八季度出现年同比下降。 大环境低迷,纵是苹果也难独善其身,季度营收三连跌。苹果2023财年第三财季报告显示,实现总净营收为817.97亿美元,较上年下滑1.4%;净利润为198.8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 靠苹果吃饭的“果链”厂商们也难逃业绩下滑命运。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值超过100亿的“果链”厂商中,已有20家披露半年度业绩或业绩预告,其中营业收入下降的11家,净利润下滑10家。 (果链H1业绩不完全统计,财联社记者制图) “智能手机需求疲软”成为存量时代的财报关键词。舜宇光学科技(3282.HK)财报显示,公司H1手机镜头相关产品、VR/AR相关产品、数码相机相关产品收入H1均下降,手机镜头出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1.3%至约5.13亿件;手机摄像模组出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1.8%至约2.55亿件。 不过,在整体环境低迷下,“果链”企业的毛利率并未出现明显下滑。Ivan Lam表示,“今年果链的企业的利润比其他企业相对要好一点。一部分国内专注中低端手机的一些供应链公司会更加困难。”以今年普遍低迷的PCB行业为例,东威科技(688700.SH)、生益电子(688183.SH)毛利率下滑幅度均超3成,但鹏鼎控股、胜宏科技(300476.SZ)的毛利率却有提升。 从H1业绩情况来看,能否实现“两条腿走路”成为“果链”们接下来发展的关键。 工业富联(601138.SH)今年因与英伟达的合作关系在二级市场风生水起,H1公司服务器毛利率同比增长25%,上半年公司也因此实现“不增收却增利”。接下来,公司或将持续押注AI。公司董事长郑弘孟此前在股东会上亦曾表示,““AI服务器市场比市场预期更大,预期下半年有望强劲增长。换句话说, 目前从需求来看AI服务器一季比一季好,越来越好”。 苹果“砍单”阴霾之下的歌尔股份(002241.SZ)则交出近6年最惨成绩单——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亿-4.99亿元,同比下降76-84%。同时,歌尔股份近期披露的2023年股权激励业绩目标较2022年下滑超15%,或也是对行业信心不足。 歌尔在公开场合已多次表达新业务的重要性,可见企业发展逻辑已变。歌尔股份董事长姜滨此前演讲表示,当前有两大机遇,一是元宇宙本身,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虚拟现实作为元宇宙的入口,正推动元宇宙生态构建,生态规模远超当前的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迭代,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汽车电子产业增长。 失去苹果的欧菲光(002456.SZ)H1营业收入 63.15 亿元,同比下降 18.79%。不过,欧菲光此次颇有“底部反弹”之势。公司净利润上半年亏损3.54 亿元,同比减亏 59.52%。其中,Q2欧菲光单季净利润439.2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通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大力布局的智能汽车业务发展提速,进入业绩兑现期。”欧菲光方面进一步表示,“接下来将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力争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 iPhone 15发售在即 产业链迎新机遇 上半年的低迷已过去,除了押注新业务外,外界猜测已久的iPhone15也成为“果链”们能否翻身的关键。Ivan告诉记者,预期iPhone15外形的没有大变化,但会在芯片摄像头窄边框电池容量等方面有所提升。 不过,从去年开始,关于苹果供应链变化的消息不断,“目前,苹果的供应链规划第一原则是多供;第二会逐渐要求多地供应;第三在ESG方面需要和苹果的要求统一;第四苹果供应链企业头部化愈趋明显。”Ivan道。 因此,国内“果链”的“蛋糕”是否变小成为焦点。Ivan告诉记者,“国内企业参与环节没有减少,反倒是增加了。尽管生产组装转移出去一部分,但是国内企业的角色并没有变化,而且因为要转移,要参与的环节合作的工作要更多。” 对于iPhone 15系列订单分布,立讯精密占比较高的消息,财联社记者已向公司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在此情况下,近日,不少“果链”企业都透露出繁忙气息。鹏鼎控股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下半年的产线较上半年饱满,主要用于备战大客户的新机。 一位富士康招工中介告诉记者,目前富士康的招工高峰仍在继续,但快接近尾声。27日最新的招聘人员可享受返费9000元。鸿海董事长刘扬伟此前也透露,在消费智能产品方面,预期本季公司相关业务较上季将有强劲成长。 对于15系列整体的销售情况,Ivan认为会与14系列相近。“15系列首期备货方面还是维持在8000万上下,今年第四季度整体销售预期会比去年同期要高。但由于消费恢复缓慢,预期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加总跟去年同期大致持平。”Ivan Lam表示道。据悉,2022年iPhone14系列的备货量约为9000万-1亿台,但2022年出货量约为7810万支。
当地时间周四(8月17日),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有望创十年来最差的一年。 该机构初步预计,今年的出货量将下降6%至11.5亿部,若最终属实,这将是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机构称,北美仍然是全球复苏的主要拖累因素,上半年令人失望的表现可能会将这一地区出货量的同比跌幅达到两位数。报告补充称,尽管北美就业市场强劲且通胀下降,但消费者的更新换代意愿不强。 北美研究主任Jeff Fieldhack表示,“经济形势与消费者购买手机之间存在脱钩的迹象。年初至今,所有运营商的升级量均创历史新低。”Counterpoint还对2024年第一季度的表现持谨慎态度,认为届时延迟复苏的风险依然较高。 尽管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下降,但高端市场仍保持一定的弹性。报告指出,苹果因此将处于有利地位,公司今年下半年将迎来重要的产品升级,可能会让其在今年年底前表现强劲。 Counterpoint Research资深分析师Karn Chauhan也告诉媒体,亚洲市场需求的“高端化趋势不断增强”,这意味着人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该机构预计苹果今年的出货量将较去年轻微上涨,并有望首次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品牌。 Fieldhack写道,“我们正饶有兴趣地关注第四季度,因为iPhone 15的发布将是运营商抢夺高价值客户的一个窗口。促销活动将会非常积极,这让苹果处于有利地位。” Chauhan补充称,苹果最终能否登顶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取决于两大因素——iPhone 15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印度等“非核心市场”的增长。
据科技媒体周一(8月7日)报道,苹果与台积电签订了一份所谓的“甜心协议”(sweetheart deal),台积电将为苹果承担故障品的生产成本。 (来源:The Information) 先前有消息提到,业内人士预计iPhone 15 Pro和Pro Max将有多项重磅升级,其中就包括了配备新的A17仿生处理器,另外苹果还将在晚些时候量产M3芯片,这些都是基于台积电3纳米工艺制程打造的。 与台积电5纳米制程相比,3纳米制程的逻辑密度将增加约70%,这意味着,在相同功耗下处理速度将提升10%至15%。不过消息称,目前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并不完善,导致 良品率仅为70%至80% 。 而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所述,台积电本次将只向苹果收取“良品”的费用。这意味着,苹果不必像往常那样支付全部费用并为缺陷产品买单,有望在iPhone、iPad、Mac芯片方面 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成本 。 协议称,虽然缺陷率偏高,苹果仍然可以长期性地优先享受台积电的先进技术。而对于台积电来说,之所以能这样让利苹果,是因为苹果愿意大量订购处理器,订单庞大到足以抵消额外成本。 除此以外,一旦台积电3纳米的良率获得提升,这家芯片代工巨头就可以向其他客户要求更高的价格。长期负责苹果全球采购的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也多次公开表示,苹果与台积电有着“密切”的关系。 至于消费者最快什么时候能用上3纳米芯片,知名苹果爆料人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最新爆料,苹果预计将在9月12日或9月13日举行 新品发布会 ,根据惯例,iPhone 15将定于9月22日左右上市销售。 (来源:苹果内幕) 根据历年活动来看,这个潜在的时间表并不那么出人意料,因为该公司一直倾向于在9月份的第二周或第二周前后举办秋季发布会。从财务角度来看,新iPhone对三季报的影响较小,更多的销售细节会在四季报中呈现。
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报告称,全球二季度个人电脑(PC)出货量下滑颓势有所缓解,得益于上月推出的15英寸MacBook Air需求强劲,苹果的表现超过了同行。 Canalys表示,学校新学期带来了强劲需求,全球PC市场二季度出货量下降了12%,比前两个季度超过30%的降幅要小得多。 Canalys首席分析师Ishan Dutt称:“有迹象表明,影响该行业的许多问题正开始消退。” 在主要PC生产商中,苹果市场份额增长最快,二季度发货量达到了680万台,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6.4%扩大至11%,这主要归功于供应链问题的缓解,以及新款MacBook Air带来的需求。 在上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推出了15英寸的MacBook Air,这是该公司史上最大的MacBook Air,搭载了M2芯片,起售价为1299美元,国行版起售价为10499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寄望于新款MacBook Air来改善其当时在PC市场销售低迷的局面。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受需求低迷影响,苹果今年一季度PC出货量为410万台,市占率约为7.2%;出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0万台,同比大跌40.5%,创下200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 从二季度的销售情况来看,MacBook Air不负所望,帮助苹果改善了销售状况。其他PC制造商方面,市场领头羊联想公布的出货量下降18.1%,明显低于上一季度30.3%的降幅;与上一季度相比,惠普和戴尔二季度的出货量降幅也有所收窄。 Canalys研究分析师Kieren Jessop表示:“第二季度库存水平进一步下降。随着下半年库存调整的最后推动和更强的季节性因素,所有客户细分市场将在2023年剩余时间内陆续改善。” 不过,Canalys表示,预计2023年的出货量将低于2022年,因为面对高通胀和利率上升,消费者优先考虑在必需品上的支出。
华为手机产业链表现强势,手机充电器供应商 奥海科技收盘涨停 ,射频前端供应商 唯捷创芯盘中涨超12% ,拉长时间看年内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114.85%。 消息面上, 华为将2023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目标从3700万台上调至4000万台 ,成为少数几家上调出货量目标的手机厂商。业内分析,这意味着 华为对2023年公司手机出货行情有信心 。 同时,2023年华为新品的迭代有望恢复正常,即 一年推出两款高端旗舰 。且从华为历代旗舰机的演进路径来看,Mate系列芯片比P系列高一代,今年 下半年即将发布的Mate60系列 将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航证券刘牧野指出, 尽管5G受限,华为却未停下创新步伐 。随着新品的持续推出,华为手机呈现复苏之势,2022Q3-2023Q1, 在下行的全球手机市场环境下,连续三个季度逆势增长。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3Q1华为智能手机 国内出货逆势增长41% ,国内市场份额达9.2%, 同比提升3pct 。 华为作为传统的高端手机龙头,有着独立的芯片自主研发能力,“1+8+N”战略全面生态布局,业内分析, 若新技术研发顺利,高端机型有望对整个产业链贡献弹性 。 东吴证券马天翼等人5月24日研报认为, 折叠屏手机是未来手机增量空间 ,IDC预测2022-2027年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27.6%, 市场份额预计从1.2%上升至3.5% ,而传统智能手机市场在同期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2.1%。 其进一步表示,随着更多的厂商投入折叠屏领域,华为凭借其在该行业的先发优势,将 有望继续占据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 。 整体竞争格局而言,据Canalys数据, 三星 稳居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TOP1,占比21.61%, 苹果 占比19.46%排名第二, 小米 占比12.80%排名第三。 供应链方面,马天翼等人表示,华为手机核心技术升级方向主要包括射频、滤波器、天线等环节,射频PA领域主要参与企业以国内 唯捷创芯(射频PA龙头)、卓胜微(射频前端综合布局) 等为主;滤波器领域主要为 麦捷科技(BAW滤波器布局领先) ;天线领域的 信维通信(LCP布局领先) 是核心代表;电感领域涉及的公司包括 顺络电子(电感产品性能领先) 等。 刘牧野表示,建议关注两个投资方向:其一,哈勃投资的业务布局,被投资公司或有望得到技术扶持或订单的导入,包括 杰华特、源杰科技、长光华芯 等;其二,华为欲实现5G回归,需要实现手机链各环节的自主供应,关注存在替代机遇的潜在供应商,包括 思特威、希荻微、力芯微、创耀科技、南芯科技、艾为电子、华力创通 等。 另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涉及华为手机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包括 唯捷创芯、卓胜微、精研科技、慧博云通、光弘科技和鸿日达 等,具体情况如下:
据报道,苹果公司正在制定扩大和加强其零售连锁店的计划,旨在深入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业务,同时对美国和欧洲的现有门店进行全面改革。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讨论到2027年底在亚太地区开设15家新店,欧洲和中东五家,美国和加拿大增开四个门店。据悉该公司还计划将亚洲的六家,欧洲的九家,北美的13家店铺重新翻修或迁址。总体而言,苹果计划未来四年内新建、搬迁或改造53家门店。 苹果希望为其拥有22年历史的零售业务增添新的光彩。苹果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连锁店之一,但近年来也一直面临着疫情等问题的困扰。公司最新举措旨在在成长型市场打造苹果品牌,同时为美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知情人士说,本次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店当属印度的三家门店、苹果在马来西亚的第一家门店,以及苹果位于巴黎Opera购物区、具有历史意义店面的全面升级。该公司还将很快在伦敦的巴特西发电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新总部附近开设一家门店,并计划在迈阿密再开一家门店。 在中国上海的静安寺广场也将开设一家旗舰店。 不过,上述地点和时间仍属于内部预测或建议,因此最终还有可能被推迟或完全取消。 苹果目前在26个国家拥有520多家门店,其中大约一半位于美国。不过,这些门店往往更多的是为了打造苹果的品牌,而不是销售商品。该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其他渠道,包括其电子商务网站。尽管如此,实体店仍然是客户在产品发布日购买产品、获得技术支持的关键场所。 根据苹果公司的内部规格,苹果公司经营着四种类型的零售店:室内购物中心内的标准店,在户外购物中心或城市街道上的“Apple store +”,设计独特重点区域的“旗舰店”,以及规模最大、运营成本最高的“旗舰+”店。 据内部数据显示,普通零售店的年营业额通常超过4000万美元,而Apple Store+门店的年营业额超过4500万美元。旗舰店的年收入超过7500万美元,而“旗舰+”的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扩张的主要重点是亚太地区。去年,中国市场为苹果创造了约1300亿美元的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印度等国家已成为苹果重要的增长引擎。今年4月,苹果在印度开设了首批两家门店。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