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4个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今年高端手机(600-799美元)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7%,而这主要是靠苹果和华为的拉动。据CounterpointResearch最新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周度销售追踪报告,今年前六周,华为手机销量同比暴涨64%,市占率从9.4%上升到了16.5%,超越了苹果,升至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vivo的差距仅剩下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关华为P70手机即将登场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3月24日,华为手机供应链公司已确认开始向华为P70系列高端旗舰手机批量供货。3月26日,有门店称4月初可在店预订华为P70系列。这些动作意味着,华为这款新品正加速走向市场。尽管华为并未公布P70系列的发布时间表,但多家机构预测该系列产品将在4月发布。招商证券指出,今年一季度,华为P70系列的零部件产业链已经全面进入备货阶段,各方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工作,以确保新品的顺利发布。天风证券潘暕认为,考虑到华为品牌“王者归来”,在手机品牌中结构性增长,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双击行情。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水晶光电 是国内领先的光学企业,业务聚焦于摄像头滤光片、薄膜光学面板、汽车电子、反光材料等。公司与华为在消费电子产品上有业务合作。 东田微 表示,华为是公司产品的终端客户之一,公司通过模组厂为华为提供手机摄像头滤光片产品。
根据CINNO Research产业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达680万部,同比增长140%;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达960万部,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2023年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UTG使用面积同比大幅增长250.7%,预计2024年将继续同比增长超70%。 屏幕盖板是可折叠屏幕的关键核心,柔性用材是关键。折叠屏手机屏幕盖板需要具备可折叠性的同时能够保证透光率及耐用性,CPI(透明聚酰亚胺)和UTG(超薄柔性玻璃)是当前屏幕盖板材质的较优选择。CPI因其硬度低、有折痕、透光低等缺点成为“过渡方案”,技术路线开始转向UTG。华泰证券表示,UTG产业链主要包括UTG原片生产、UTG减薄加工以及相关的设备厂商。受产业技术壁垒较高和发展起步较晚影响,国内UTG企业主要集中在UTG减薄加工领域。国产厂商中,已有企业实现UTG原片一次成型的专利技术研发,目前正在进行相关产线建设,国产UTG厂商有望加速突围。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华工科技 的飞秒激光装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航天航空、硬脆材料加工等领域,其中搭载飞秒超快激光器的UTG超薄玻璃激光切割智能装备在折叠屏手机显示盖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行业市场批量化应用。 凯盛科技 基于对柔性显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自身技术水平,进行UTG项目的布局,目前UTG正与多个客户进行对接,二期项目已建成部分产能,一次成型项目正按计划建设。
日前有消息传出,华为正在研发“三折屏手机”,最快将会今年第二季度面市。 根据公开资料,华为此前一共发布了三种类型的折叠屏手机:上下折叠的小折叠屏手机,最近一款产品是Pocket S,发布于2022年11月02日;左右外折叠手机,最近一款是Mate Xs2,于2022年4月28日发布;左右内折叠屏手机,最近一款Mate X5,发布于2023年9月8日。 记者就此消息向华为方面进行求证,对方并未回应近期是否会有发布三折屏手机的发布计划。 随后,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检索华为相关专利后发现,华为确实在2022年3月份和7月份注册了两件与三折屏相关的专利。专利描述中清楚地提及到了电子设备具有三个壳体和两处连接件。 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整理,目前国产折叠机屏幕供应大多均由京东方A、TCL科技旗下TCL华星、维信诺及深天马A完成;至于铰链部分则是由精研科技、东睦股份量产供应;至于UTG盖板部分则由长信科技和凯盛科技提供。 长信科技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为京东方独供OPPO Find N3 Flip可折叠UTG产品;凯盛科技近日亦表示,公司UTG与多家终端厂商、面板企业等客户都建立了良好合作。 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分别为102 万台、126万台、196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52.8%、173%、90.4%。其中前三季度,华为稳居该市场份额第一,达31.7%;剩余的前五名分别为OPPO、三星、荣耀以及vivo。 这其中,三星此前就已经展示过三折屏手机概念机。 在2021年的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上,三星显示向业界展示了“三折方案”的雏形,原型机采用了“S”字折叠结构,完全展开后,这款机型拥有7.4英寸显示面积。 在MWC 2023期间,三星又展出了两款款较高完成度的三折屏手机,包括Flex S与Flex G。Flex S及Flex G均有采用双链铰折叠设计。前者完全折叠后侧面形似字母S,后者则形似字母G,故此得名。 国内厂商中,华星光电、维信诺以及京东方均展示过旗下的三折屏概念终端。 华星光电于2020年3月初展示了三折屏设计的概念机,该款概念机在完全折叠屏时为6.65英寸,展开可达10.1英寸。 维信诺在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0)上亮相了柔性AMOLED三折屏终端,折叠后屏幕尺寸为5.4英寸,展开后屏幕尺寸为12.3英寸。 京东方也于2022年初研发出f-OLED柔性“N”形折叠显示原型机,支持在一块屏幕上既能实现内折,又能实现外折。完全折叠后屏幕尺寸仅为5.6英寸,展开后整体尺寸为12.3英寸。 据了解,柔性AMOLED显示屏是由盖板、偏光片、触控、显示、背膜、模组支撑层等构成的多膜层结构,类似于“千层饼”结构。 业内人士称,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折叠屏产品,三折屏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方面是屏幕同时进行内折和外折,柔性屏幕一边承受压应力,一边受拉应力,对柔性屏的受力能力是巨大的考验;另一方面,产生的两处反向折叠应力会导致多膜层及模组结构发生滑移,会影响屏幕模组的稳定性以及显示寿命。
当地时间周二(1月30日),印度政府宣布,将塑料和金属机械零件、SIM卡插槽和螺丝等零部件的关税从15%下调至10%。此举旨在促进智能手机的生产。 印度手机和电子协会主席Pankaj Mohindroo表示:“这是政府为提高印度手机制造业竞争力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且受欢迎的政策措施。扩大规模、利用低进口关税是将印度转变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和出口中心的关键。” 印度手机和电子协会上月表示,较高的关税将损害印度的竞争力。该行业组织的成员包括苹果、富士康、和硕以及印度本土制造商Dixon Technologies India等。 印度总理莫迪正试图将印度打造成电子制造大国,他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由国内供应商组成的生态系统,以确保印度在价值链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不仅仅是一个组装地点。 莫迪的计划已初步取得成效,苹果和其他公司都已经提高了在印度的生产份额。印度目前iPhone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以上。 较低的进口关税将使组装更具成本效益,并且可以鼓励国内制造商更多地生产用于出口的设备。在截至2023年3月的财年里,印度智能手机出口额翻了一番,达到约110亿美元。 IDC分析师Navkendar Singh表示:“这一规模将推动更多零部件制造商在当地设厂,从而有助于增强印度成为世界工厂的雄心。”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财政部周一发布预测称,该国2024财年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或超过7%,未来几年也将维持这一增速。
就在市场心情忐忑地等待美股科技巨头发布财报,确认后续市场走向之时,前美股“股王”、消费电子龙头苹果公司,到周二已经录得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走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M”头形态。 同样在周二,科技圈顶流分析师郭明錤发布的最新供应链调查,也令那些对苹果业绩仍存有幻想的那部分投资者,彻底放下悬着的心。 郭明錤:苹果可能是2024年衰退最大的手机大厂 郭明錤在博客平台Medium上发文称,根据他最新的供应链调查显示, 苹果已经下调上游半导体零部件的2024年iPhone出货量至约2亿部,同比下降15%。这也可能令苹果成为全球主要大厂中,衰退最严重的一家。 部分股民可能还有印象,大概在两周前IDC发布数据称, 苹果iPhone在2023年以2.34亿部的出货量,首度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此前,三星在“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位置上已经连坐13年。上一回三星屈居第二的时候(2010年),那年榜首是诺基亚,而中国手机行业的龙头还是中兴,在全球也能排到第四。 没想到,“苹果第一”的叙事,这么快就遭遇了逆风。 郭明錤表示,在2024年上下半年里,iPhone15系列与新款iPhone16系列的出货量,与一年前同期的iPhone相比, 可能都要下降10%-15% 。 对于库克而言,虽然该公司的手机有着最先进工艺制程的芯片,和统一的封闭生态,但对于近些年手机行业的新变化——折叠屏、AI等迟迟没有做出反应,已经演化成了未来两年的“结构性挑战”。 郭明錤介绍称, 现在高端手机的“新设计典范”是生成式AI与折叠屏 。例如在中国市场,iPhone过去几周的出货量均出现30%-40%的同比衰退,而且这种势头可能会持续下去,主要原因包括高端用户逐渐将折叠屏作为换机时的首选,以及“华为归来”。 在苹果陷入衰退疑云的状态下,三星则展示了AI在应用端的惊人吸引力。郭明錤透露, 在苹果下调2024年出货量预期的同时,三星则把刚发布的“AI手机” Galaxy S24系列在今年的出货量提高了5%-10%。 对于苹果来说,iPhone可是占据了营收半壁江山的存在。在去年9月30日结束的2023财年里,苹果整体营收3832亿美元中,有2005.83亿美元来自iPhone。 (来源:苹果财报) 转机或要等到2025年 郭明錤认为, 苹果最快也要等到2025年才能推出功能全面、具有差异化的AI应用和生态 ,在此之前,iPhone出货量将持续面对结构性挑战。 无独有偶,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也曾在去年10月透露,虽然库克讲“苹果已经在AIGC技术上深耕多年”,但实际上苹果高管们对突如其来的AI狂热感到惊慌失措,并从2022年末开始“哭爹喊娘地”想办法弥补他们在这个领域错失的时间。 许多科技媒体和知名爆料人都相信, 苹果会在今年6月的WWDC上,推出尽可能塞满AI功能的iOS 18 。 不过问题在于,目前爆料出来的功能,基本上与市面上已经有的AI并无太大差异。例如背靠大模型支持的“Siri聊天机器人”、可以自动生成播放歌单的Apple Music,以及结合AI功能的办公套件(Keynote、Pages)和编程软件Xcode。
1月19日,苹果(AAPL.US)Vision Pro 在美国官网开启预售,有 256GB、512GB 和 1TB 三个版本,其中256G基础款售价3499美元。目前该产品仅在美国上市且仅限在美国使用。苹果官网显示,开售后,所有规格的Vision Pro可能要等 1 个多月时间才能拿到,在线订单交货日期推迟到3月8日至15日。 购买Vision Pro的过程较为新颖,顾客需要用最新的iPhone或iPad扫描自己的头部,如有必要,还需要提供视力数据。即便该设备价格高昂且有地域限制,开售5分钟内,Vision Pro的预订服务器就被挤爆,很多人的订单都无法处理,半小时内实体店直接售罄。而交付的延迟表明,苹果该产品一定程度上供不应求。 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测,这款设备的开局将会缓慢。瑞银分析师David Vogt预计,苹果今年的出货量将达到30万至40万部,营收高达14亿美元。对于一家去年销售额为383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无关紧要”。 不过,该头显是为苹果更大的版图奠定基础。苹果正在进入自2015年开始销售智能手表以来的首个主要新产品类别,而Vision Pro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流行起来。苹果将继续改进这款耳机,使其更便宜、更舒适,并为这款设备寻找更有吸引力的应用。 从长远来看,苹果可能需要一个新的摇钱树。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成熟,该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压力尤其大。该公司的收入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降,这是20多年来最长时间的连续下降。最初,该公司只计划在美国销售Vision Pro,未来几个月将在其他市场推出。据报道,该公司正着眼于英国、加拿大和中国作为首批其他国家。 这是一种复杂的产品,可能会限制早期的供应。这款头显的双4K分辨率显示屏融合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生产上遇到了障碍。但苹果几个月来一直在扩大生产,这一事实表明,它将能够满足最初的需求。该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了25%的折扣,表明供应并不太紧张。 在苹果公司内部,高管们预计首个周末将表现强劲,之后销量会逐渐下降。Vision Pro的售价1TB版本3899美元,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消费级头显之一,比VR市场领导者Meta Platforms(META.US)的最新设备贵约7倍多。 Vision Pro也将是一款很难分享的产品。它需要一个精确的拟合过程,以确保良好的体验。面部扫描的目的是为用户确定最佳配件尺寸,需要额外的费用。而且对于一些人来说,长时间佩戴头显可能会很困难。在早期的测试中,一些用户发现它太重了。 此外,最近几天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顶级流媒体应用的支持。
折叠屏手机市场爆发:预计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1310万台增至2027年的1亿台,CAGR达51%。23Q2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125.6万台,同比增长173%,到2025年有望突破1700万台。目前全球折叠屏手机渗透率仅1%,在高端市场渗透率也仅5%,正处于从1-N快速增长渗透阶段。 一、折叠屏系列:行业即将迎来1-N爆发增长阶段 核心观点: 华为折叠新机上市引发关注,折叠机整体迭代至更成熟(价格轻薄度均可媲美iPhone旗舰),带动折叠机市场迎来爆发,预计全球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1310万台增至2027年的1亿台,CAGR达51%,目前渗透率仅个位数,正处于1-N爆发增长阶段。折叠机放量三大增量最受益:LTPO-AMOLED屏幕(自适应刷新率降低功耗成为折叠机标配)、铰链(锆基液态金属、MIM是最重要材料工艺)、超声波指纹等新型生物识别技术(替代侧边指纹成为折叠机最佳屏下指纹识别解决方案)。 折叠屏手机市场爆发:预计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1310万台增至2027年的1亿台,CAGR达51%。23Q2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125.6万台,同比增长173%,到2025年有望突破1700万台。目前全球折叠屏手机渗透率仅1%,在高端市场渗透率也仅5%,正处于从1-N快速增长渗透阶段。 折叠屏成熟机型频出,价格轻薄度媲美iPhone旗舰机: 价格: 折叠屏手机价格中枢已从2020年的15000元降至2023年的1万元以内(部分机型价格低于iPhone旗舰机); 厚度: 荣耀MagicV2已降至9.9mm,仅比iPhone15ProMax厚1.65mm,华为MateX5以及MIXFold3也均逼近10mm; 重量: 与iPhone14ProMax(240g)相比,荣耀MagicV2比其轻9g,华为MateX5比其重仅3g。 折叠屏手机放量,LTPO、MIM、超声波指纹三大新增创新最受益: LTPO:比目前主流的LTPS支持更低刷新率(1-120Hz自适应)、功耗更低(低10%以上)。屏幕更大(功耗翻倍增加)、机身更薄(电池容量难对应提高)使低功耗的LTPO成为折叠机刚需(2023年新机型中82%配置LTPO)。 铰链:铰链BOM占比高达13.7%,是折叠机除屏幕外最大成本增量,锆基液态金属是首选强硬度高可塑性材料,MIM是主要工艺,组装环节价值量大。 超声波指纹等新型生物识别:侧边指纹(电容式)存在误触、识别准确率低等缺点,屏下指纹将替代其成为主流,折叠机因结构特点无法应用屏下光学方案,超声波等新型生物识别将成为最佳替代方案。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市场增长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向下;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市场规模萎缩;若行业出现新的创新,智能手机不再向折叠屏趋势演进,则折叠屏市场可能存在被淘汰的风险;疫情反弹冲击下游需求的风险;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国际关系深刻变化,以及俄乌战争等进一步加深了外部扰动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宏观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若宏观经济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冲击;区域贸易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二、台系存储厂释放市场筑底信号;折叠屏手机厚度进入毫米时代 消费电子:荣耀magic V2系列折叠屏发布,折叠屏手机厚度进入毫米时代 荣耀本周正式发布横向折叠屏手机Magic V2,该机一大亮点为折叠态最薄只有9.9mm,展开最薄4.7mm,重量仅231克。折叠态的荣耀Magic V2比华为Mate50 RS还要薄,荣耀称第一次折叠屏手机比直板更薄,将折叠屏手机厚度带入毫米时代。为实现减薄、减轻,荣耀Magic V2系列在架构、材料、器件、模组等领域全面重构,将各零部件进行轻薄定制化。在折叠屏核心的铰链组件方面,Magic V2搭载的自研鲁班钛金铰链,从整体架构上压缩铰链内部空间,榫卯式结构使得龙骨零件数降低70%,最小零部件不到1立方毫米。在做轻薄的同时,铰链引入了特殊材料以保障强度,鲁班钛金铰链主体应用自研盾构钢材料,材料强度达到1800MPa,硬度达到550HV(iPhone手术级不锈钢为350MPa,230HV);铰链的轴盖部分首次采用钛合金3D打印工艺,宽度相较于铝合金材质降低27%,强度却提升150%,较好地兼顾了轻薄与强度,铰链的寿命也得到了保障。在其他性能表现上,Magic V2整体屏幕素质也达到折叠屏领域顶级水准,内外双屏支持120Hz,外屏尺寸是6.43英寸,分辨率为2376x1060,内屏尺寸是7.92英寸,分辨率为2344x2156。处理器方面,Magic V2搭载骁龙8 Gen2领先版处理器。近几年折叠屏手机的产品力正在持续提升,轻薄表现的升级,有望成为提升消费者接受度的重要催化因素。若未来Magic V2代表的轻薄化水平成为折叠屏手机行业标准,相关的特殊材料及制造厂商也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 未来存在美国政府将继续加征关税、设置进口限制条件或其他贸易壁垒风险;目前仍处于5G网络普及阶段,相关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升,应用尚未形成规模,存在5G应用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环境的不利因素将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购买力及消费意愿将受到影响,存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大宗商品价格仍未企稳,不排除继续上涨的可能,存在原材料成本提高的风险;全球政治局势复杂,主要经济体争端激化,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疫情仍未消散,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从而影响市场需求结构,存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险。 三、存储巨头缩减资本开支利于供需改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 消费电子: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新机型迭代及成本下探将助力持续增长 根据IDC数据,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在国内手机大盘承压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逆势增长。根据IDC数据,2022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超过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国内折叠屏手机的占比也由2021年的0.5%提升至1.2%。从市场份额来看,华为以Pocket S、Mate Xs 2等机型占据47.4%的市场份额,居于市场首位,其他厂商依次为三星(16.5%)、OPPO(13.8%)、vivo(7.7%)、荣耀(6.6%)、小米(6.4%)、联想(1.6%)。折叠屏手机售价降低是促进销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INNO数据显示,2022年5000至9999元区间销量同比增长51pct,达到69%,1万元及1.5万元以上机型销量占比则有所下滑。竖向折叠屏是此轮折叠屏手机售价下探的重要推手,同时兼顾携带方便、适配度更高等特点正逐渐受到消费者认可,因而销量快速增长。IDC数据显示,2022年竖向折叠屏的市场份额已升至42.3%。目前头部厂商均已完成了“横向+竖向”的产品布局,竖向折叠屏机型不断涌现。整体来看,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虽经历高速增长,但目前渗透率仍处于低位,各大厂商也将持续迭代新机型,未来成长空间巨大,而竖向折叠屏以其成本优势有望成为2023年折叠屏市场的销量主力。 风险提示 未来存在美国政府将继续加征关税、设置进口限制条件或其他贸易壁垒风险;目前仍处于5G网络普及阶段,相关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升,应用尚未形成规模,存在5G应用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环境的不利因素将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购买力及消费意愿将受到影响,存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大宗商品价格仍未企稳,不排除继续上涨的可能,存在原材料成本提高的风险;全球政治局势复杂,主要经济体争端激化,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疫情仍未消散,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从而影响市场需求结构,存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险。 四、西数/铠侠合资工厂恢复运营;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高速增长 消费电子:全球折叠屏市场出货量高速增长,未来有望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Sigmaintell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721万部,年增171.9%。荣耀CEO赵明在MWC 2022上发表谈话时指出,无论一般智能手机或是折叠屏手机都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并预期2022年折叠屏市场将增长10倍。荣耀于2022年1月发布旗下首款折叠机Magic V,采用自主研发的超薄悬浮水滴型铰链;6.45吋屏幕,最高120Hz刷新率,展开后内部屏幕长宽比为10:9的7.9吋平板,并采用多曲面纳米微晶玻璃。荣耀预期将持续加码投资推动新品研发。我们认为,折叠屏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大趋势,随着荣耀、小米、OPPO、VIVO等厂商持续加大折叠屏投入,面板厂、UTG玻璃厂商、铰链及转轴厂商将受益。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科技摩擦升级风险;5G应用不及预期;元件缺货造成终端出货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 五、折叠屏深度报告:从“尝鲜”到“常用”,产业链迎发展契机 一、折叠屏具有诸多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相比于传统的显示技术,柔性显示具有众多优点,例如轻薄、可卷曲、可折叠、便携、不易碎等。不过目前折叠屏手机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如折痕问题,重量问题,价格和成本偏高等。目前主要的折叠屏手机品牌有三星、华为、小米、OPPO等。此外,2022年三星、荣耀、小米均计划推出新的折叠屏机型。 折叠屏手机渗透加速,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带动折叠屏需求上升。随着新款折叠机型价格继续下探以及工艺材质持续优化,消费者的购机使用欲望将被激发,带动折叠屏手机渗透进一步加速,进而刺激折叠屏需求上升,并进一步带动成本和价格降低,形成正反馈循环。2021-2022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560万部快速增长到1720万部。 二、折叠屏关键技术难度逐步突破,产业链趋于成熟 (1)柔性OLED:折叠屏所使用的柔性AMOLED屏幕代表当前面板显示领域先进的技术水平,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包括材料性能问题、模组弯折问题等。目前具备供应能力的厂商包括三星、京东方等。 (2)铰链及转轴:折叠屏转轴为折叠手机最重要机构件,结构复杂,难度较高。锆基液态金属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成型性,是折叠屏铰链的优质材料。金属注射成型(MIM)是铰链零部件制造的核心工艺,具备一定的经验壁垒。铰链集成组装涉及专利问题,目前主要由美国和台湾厂商提供解决方案。国内厂商正在逐渐从零件加工向组装环节切入。 (3)UTG玻璃:具有良好耐磨性的UTG玻璃逐步替代CPI成为折叠屏盖板的主流材料。UTG 产业链主要分为 UTG 玻璃材料的制造和减薄两个环节。玻璃制造方面,肖特技术最为领先,国内厂商尚有技术差距。UTG减薄和强化也具有较高难度,国内厂商扩产规划较为积极。 风险提示 折叠屏渗透率不及预期,疫情带来全球需求和消费能力不及预期。
报道称,据供应链多个信源透露,小米14系列已加单40%,加单为全系,并非特指某个品类。 就在12月4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转发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王晓雁微博时表示,小米14Pro钛金属特别版正在补货阶段。 小米14系列是第一款搭载小米自研操作系统“澎湃OS”的手机,于10月26日晚发布,10月31日晚8点正式开启首销,以雷军证实小米14销量超百万台的时间点计,小米新机破百万用时一周,或创下国产手机新纪录。 性能上 ,该系列手机较上一代有了很大的提升,亮点包括首发搭载骁龙8Gen3芯片、屏幕升级、自研龙晶玻璃、光影猎人徕卡主摄、更大的运行内存等。小米14系列CPU多核性能和GPU性能上跑分与苹果最新的A17Pro相近,安卓手机首次在硬件实力上比肩iPhone。 价格上 ,与同期发布的华为、苹果高端机相比,小米新一代旗舰机更具性价比,小米14系列起售价3999元,共提供4种存储规格,最贵机型为14Pro钛金属特别版,16GB+1TB,售价6499元。 这款手机发布至今,“缺货”已经成了高频词。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11月7日在微博与网友互动时称,小米14系列销量已超过100万台,缺货严重,正在催单。小米之家门店店员当日透露,“目前已经是第三批补货了,小米14Pro机型全线缺货。”此前11月5日,雷军还在微博发文透露,小米14Pro钛金属特别版生产正在催单。 一些第三方数据印证了小米14系列的火爆。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小米14首销量超iPhone15Pro,打破了京东最近一年来的单品销售纪录。京东的双11新品热度榜中,小米14手机位列第一。 东海证券方霁认为, 小米14的热销是其综合产品力和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回暖共同叠加的结果 ,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历经连续10个季度的下滑之后,有望在2023Q4迎来消费需求拐点、换机周期拐点和产品体验革新三大因素的驱动,逐步开始步入复苏轨道。建议关注小米供应链,如射频芯片的卓胜微、唯捷创芯,CIS芯片的韦尔股份、显示面板的TCL科技、以及消费电子组装代工的蓝思科技和闻泰科技等相关标的。 国信证券更看重小米手机对AI的布局。根据小米2023新品发布会,小米澎湃OS的AI子系统支持最新的大模型NPU部署技术,且很快就能在手机端直接运行,该系列的搭载高通骁龙8Gen3处理器,号称“全球首款生成式AI移动芯片”。 该机构称,品牌厂商积极推动AI模型在端侧部署,有望加速消费者换机周期的到来,智能手机产业链建议关注电连技术、光弘科技、福蓉科技、顺络电子等;与此同时,由于半导体是AI端侧落地的硬件基础,建议关注赛微电子、力芯微、国芯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晶晨股份、澜起科技等。
据台湾地区《经济日报》报道,业界有消息称,三星打响CIS涨价第一枪,于今日向客户发出CIS涨价通知,明年一季度平均涨幅高达25%,且个别产品涨幅最高上看30%,涨价产品主要集中3200万像素以上规格。 CIS即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是摄像头模组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消费、计算机、安防、汽车、工业等领域,其中, 手机是CIS的最大终端用户市场。 三星是手机龙头厂商,也是全球CIS龙头供应商,据研究机构Yole Intelligence发布的CIS行业报告,2022年,三星以1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自2009年以来,CIS乘着手机的浪潮,从后置单摄像头迈向双摄、多摄,连续十二年保持增长。然而这一高光战绩在2022年戛然而止,受到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振影响,2022年,CIS市场出现13年以来的首次下滑,全球CIS行业收入同比下降,这一年,索尼之外,三星、豪威科技等国际CIS厂商的市占率都有所下降。 据台湾地区《经济日报》报道,进入今年下半年后,手机市场开始全面回温, 在中国手机品牌大力拉货带动下,库存需求大幅升温,成为让CIS零部件库存迅速去化的引爆点 。 据光大证券统计,第三季度,A股CIS板块归母净利润为2.9亿元,已实现同比扭亏。 目前,全球CIS市场由日韩双雄垄断,国产厂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根据Yole数据,2022年全球CIS市场规模约213亿美元,同比下降1.9%。其中,索尼市占率42%,三星市占率19%,豪威市占率11%。其他国产厂商格科微市占率4%,思特威市占率2%。 中银证券日前发布研报称, 随着采用非美系供应链的华为智能手机回归,预计国产CIS厂商份额有望提升。 从国内主流CIS厂商的近期表态、动作来看,这些公司正不断拓展5000万像素产品在内的产品,以及汽车CIS这类新方向。 韦尔股份(豪威科技母公司)不断发力车用CIS市场,该公司10月份的调研纪要透露,目前,汽车CIS正在爬坡和上量的过程中,预计在明年的部分地区汽车CIS的销售量还会体现地更加明显,公司的市场份额预计也将继续提升。数据显示,2023H1韦尔股份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汽车市场的收入为19.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7%。 格科微的“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今年6月已完成首批设备的安装调试,达到大规模量产条件,格科微在9、10月份接受机构调研时回应,随着产能将释放提升,最终将实现月产2万片晶圆的产能,目前其3200万像素产品已经获得多个品牌订单,乐观估计今年将迎来量产。5000万像素产品计划Q4向品牌送样,乐观估计明年获得量产订单。 该公司还称,其目前正在推进研发一种颠覆性的像素结构设计,已经看到一些很正向的结果,预计在明年一季度可以供客户评测。 思特威以安防CIS起家,逐步切入智能手机和汽车CIS市场。其中低端智能手机CIS产品已经初步放量,5000万像素中高端产品对标索尼IMX766,放量在即。另外,思特威汽车CIS已经陆续对比亚迪、一汽、上汽、东风日产、长城、韩国双龙、开沃、零跑、岚图等客户实现量产交付。 另外,晶方科技是CIS晶圆级封装细分赛道龙头,正积极扩产布局汽车CIS等新兴领域,与豪威、索尼等优质客户深度绑定。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复苏的迹象已开始逐步展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降幅已经收窄,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预计2024年将受到新兴市场的推动,手机销量出现反弹。 根据Canalys的最新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2022年下滑12%后,已出现了复苏的初步迹象。虽然预计2023年出货量仍将下降5%,但随着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出货量今年分别呈现9%、3%和2%的增长,全球整体的下降势头已放缓。 在2023年全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1.3亿部,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4%,达到11.7亿部。预计到2027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12.5亿部,复合年增长率(2023年至2027年)为2.6%。 近日,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新兴市场需求复苏的助推下,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低迷之后,终于于10月恢复增长。 未来推动力 Canalys高级分析师Toby Zhu表示,“智能手机行业显然正在走出最黑暗的时期,尽管出货量仍比2017年的峰值低20%以上。但好消息是,现在设备的平均售价现在超过440美元,而2017年为332美元。硬件制造商在关键增长市场战略性地推出炫目的新功能,以吸引消费者,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Canalys高级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表示,“2024年智能手机的反弹将受到新兴市场的推动,在这些市场,智能手机仍然是连接、娱乐和生产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haurasia称2024年出货的智能手机中将有三分之一来自亚太地区,而2017年这一比例仅为五分之一。在印度、东南亚和南亚需求复苏的推动下,该地区也将以6%的年增长率,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不过,Canalys分析师Runar Bjørhovde警告称,“到2024年,移动设备上的人工智能功能对推动高端智能手机升级的影响将有限。我们预计,明年出货的智能手机中,配备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组的不到5%,这些芯片组可以运行设备上的人工智能模型。” 此外,换机需求疲软也是现有的一大限制问题。Bjørhovde补充道,“由于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市场的换机需求依然疲软,高端智能手机的增长已经趋于平稳…这些地区高端设备的真正增长周期可能要到2024-2025年才会出现,届时人工智能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将变得足够引人注目,从而推动升级。”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