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424个
SMM11月23日讯:今日0#锌主流成交价集中在20910~21050元/吨,双燕成交于20970~21110元/吨,1#锌主流成交于20840~20980元/吨。早盘市场报价有所分化,报价均价升水10到贴水10元/吨,跟盘暂无报价;第二交易时段,普通国产报价对2312合约升水50~60元/吨附近,高价品牌双燕对2312合约报价110~120元/吨附近。今日锌价整体下挫,贸易商长单交易为主,下游企业逢低采买,但下游消费无明显改善,整体成交虽有好转,但改善程度有限。
受益于深圳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港股房地产股再度走强。截至发稿,旭辉控股集团(00884.HK)、远洋集团(03377.HK)、碧桂园(02007.HK)、龙光集团(03380.HK)、雅居乐集团(03383.HK)、新城发展(01030.HK)分别上涨37.04%、20%、14.12%、12.16%、10.11%、9.15%。 注:房地产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从有关部门获悉,11月23日起,深圳调整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来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统一调整为40%。 此次调整降低了居民购买二套住房的购房资金门槛,有利于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同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在22日发布关于调整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认定标准的通告,对普通住房标准进行优化。其中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标准调整为同时满足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1.0以上(含1.0)、单套住房套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下(含120平方米)或者单套住房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等两个条件。 本次调整扩大了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的范围,取消了实际成交总价750万元以下(含750万元)这项要求,可以使更多购房家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购房成本,更好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国金证券指出,深圳放宽普宅认定标准并降低二套首付比例,释放积极信号,当前一线城市仍有放松空间,预计后续有望出台放松远郊限购等支持性政策。供给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已奠定基调,金融支持房地产蓄势待发,短期内能够防范化解行业的信用风险,修复市场信心。 近日利好政策频出刺激房地产 除了深圳这一利好消息之外,近期监管机构多次强调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地产行业债务危机的解决似乎曙光渐明。另外,日前有市场消息称,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可能涵盖50家规模房企,国有和民营房企会被列入其中。
财联社记者有关部门获悉,深圳将从明日(11月23日)起调整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来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统一调整为40%。此次调整降低了居民购买二套住房的购房资金门槛,有利于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整系一城一策框架内地方自主决策。关于二套首付调整,有关部门已向各家银行下文,具体执行进度将视各银行自身节奏而定。 11月22日,深圳某大行个贷部人士对财联社表示,刚刚看到新闻得知二套房比例调整消息,目前尚未收到具体文件,预计明天分行就会下发执行细则。 该人士认为,本次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力度比较大,相信可以刺激部分换房的刚需,对二手房市场交易和购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深圳地产市场的恢复需要时间,政策逐步加码的原因一方面需要测试市场反应,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不断的信息传递来逐步提升市场的信心和热锻。 同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调整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认定标准的通告》,明确对普通住房标准进行优化,标准改为同时满足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1.0以上(含1.0)、单套住房套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下(含120平方米)或者单套住房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等两个条件。 据了解,原来标准为须同时满足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1.0以上(含1.0)、单套住房套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下(含120平方米)或者单套住房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实际成交总价750万元以下(含750万元)等三个条件。 新标准将于2023年11月23日起执行。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表示,本次调整扩大了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的范围,可以使更多购房家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购房成本,更好地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11月22日,深圳中原地产一区域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对于普通房的认定调整对二手交易有直接促进作用,房地产政策调整相信是全国性统一的步骤,后续继续看好政策调整带来的红利。
调整普通住宅标准、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深圳今日再传两项楼市利好信息。 11月22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调整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认定标准的通告,对普通住房标准进行优化。 通告显示,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标准调整为同时满足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1.0以上(含1.0)、单套住房套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下(含120平方米)或者单套住房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等两个条件。 本次调整扩大了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的范围,取消了实际成交总价750万元以下(含750万元)这项要求,可以使更多购房家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购房成本,更好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同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从11月23日起调整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将由原来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统一调整为40%。 “落实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或房贷利率、调整普通住宅标准,是一线城市下半年政策放松的总体思路。”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深圳此次降低二套房首付和调普宅标准,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不仅利好预期稳定,也有利于后续一线城市交易的进一步提振。 “深圳二套首付调整为4成、取消豪宅总价750万的限制,进一步降低了改善型置业人群购房门槛,加上之前8月份落地的认房不认贷,将更好激活刚需和改善需求购房群体。”58安居客研究院南部分院副总监吴春薇向记者表示。 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总经理杨红侠告诉记者,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有助于盘活潜在需求,提升深圳新房及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度;对普通住房认定标准调整,可有效降低144平米以下高总价新房的交易税费,减少交易成本。其预计,新政短期内将刺激深圳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明显上升。 事实上,深圳此次政策放松背后,是其楼市持续低迷。 “深圳市场的状态一直是比较低迷的,即使8月底深圳落地了认房不认贷,市场也没有像北京上海出现一波上涨行情。”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告诉记者。 今年8月30日,深圳宣布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该政策自2023年8月31日起施行。 上述政策落地后,9月深圳楼市成交量却仍在走低。乐有家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9月,深圳全市一手住宅网签成交2076套,环比下跌6%,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跌;二手住宅过户成交2400套,成交套数环比微跌1%。 “四个一线城市当中,只有深圳市场一直保持比较低迷的状态,即使出了政策之后也没有出现好转。”张宏伟称。 据克而瑞数据,今年1-10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348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2%。10月份,深圳新房去化率仅为13%,较9月30%的去化率,大幅下降17个百分点。 从当前市场成交情况来看,深圳新房累计成交量是四个一线城市中最低的;从10月的成交数据来看,其新房去化率,也是四个一线城市之中最低的。 价格方面,据中指院数据,深圳10月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下跌0.2%,同比下跌1.79%。 “基于此,深圳对之前一些执行比较严格的调控政策进行定向宽松,是非常有必要的。”张宏伟称。 吴春薇认为,深圳的两大政策落地,将在一定程度上向深圳市场注入信心。 深圳此次政策调整后,对于北上广会不会跟进调整,市场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多位专家表示,预计其他几个一线城市也会跟进调整。 “估计上海、北京也将跟进调整普宅标准。现在上海、北京市场成交出现回落,上一波认房不认贷的政策效应已经基本释放,需要新一轮政策的支持。”张宏伟告诉记者。
SMM11月22日讯:受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地产企业融资支持等近期频发的利好政策影响,以及融创日前宣布境外债务重组正式生效等消息的提振,房地产开发板块22日早盘继续高开,迎来了本周的第三根阳线,截至9:41,房地产开发板块涨幅为2.01%,个股方面:大龙地产、深振业A以及三湘印象涨停,大龙地产也迎来了自己的三连板;华夏幸福、深物业A、深深房以及沙河股份涨幅居前。 有市场人士分析,房地产板块的上涨,主要得益于日前三部门发声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地产企业融资支持。此外,融创日前宣布境外债务重组正式生效,也给市场传递了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市场还将关注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是否会继续提及房地产。 上海建发物资华北研究负责人李晓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期所共同共同主办的 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 - SMM钢铁论坛 上对地产行业开启“弱复苏”2023-2024年用钢需求预期进行了分析。1-10月,建材成交-杭州成交高位,广州趋好,其他地区季节性趋弱;前十个月九城建材库存-上半年库存整体低于去年,下半年需求影响,库存同比持平。地产销售政策:“认房不认贷”的陆续落地,符合政策预期。上述感受及预期之下,预期2024年地产整体需求节奏将进一步收缩,但是幅度会缓和一些,预计2023年为-7.1%,2024年为-5.0%。 》点击查看详情 金瑞期货研究所研究主管曾童在SMM举办的 2023年SMM锌业大会 上在介绍2023年各行业终端恢复情况时提到,对比各个终端行业,地产端新开工和施工依旧较为疲弱,而竣工处于保交楼政策下复苏强劲。由于2022年疫情扰动,导致锌需求低基数的原因,2023年锌需求表现,可谓是自来谷底的复苏。拆分各个终端看:基建、汽车、白电等行业2023年复苏均较为强劲,唯独地产分歧较为明显:新开工依旧大幅走负;竣工在保交楼的基础上维持高增长。因此,综合来看, 2023年到2024年需求增长空间来自于地产和基建板块。 在展望新开工与竣工时提及:在“保交楼”政策的支持下,竣工在年内都具有较好的预期,今年自发竣工+2022年应交未交竣工,全年增速32%。 》点击查看详情 消息面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强调,过去一段时间,金融部门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端综合施策,保持信贷、债券、股权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支持改善行业经营,优化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日金融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召开代表性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调研了解行业风险化解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金融需求。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要继续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并购重组。要积极服务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加快房地产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点击查看详情 据中国房产报消息:有市场消息称,金融监管部门正在起草一份房地产企业“白名单”,可能涵盖50家规模房企,国有房企和民营房企都会列入其中。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此次“白名单”主要是金融监管部门倡议,与近期金融监管部门纾困房企相关。某房企人士称,50家房企初步按照销售榜50强筛选。不过,有大部分房企表示尚未接到“白名单”通知。“暂时还没有感受到融资改善,估计至少要等到明年一季度。”一位民营房企高层人士称。 福建省泉州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新政,除鲤城区、丰泽区、泉州开发区部分房源外,在泉州市全域新购买一手、二手住房不限购。鲤城区、丰泽区、泉州开发区新建房地产项目上市销售,若认筹总人数超过总房源套数的120%,为确保公平公正,则采取公证摇号销售,摇号分刚需、非刚需,购房人须符合刚需、非刚需条件。若认筹总人数未超过总房源套数的120%,则由开发企业自行销售,不限制购房条件。同时,泉州缩小限售范围、调整限售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支持改善性购房。有特定销售要求的商品住房从其规定执行。在住房公积金贷款方面,夫妻双方最高贷款额度为80万元;单方最高贷款额度为50万元;二孩及以上家庭贷款额度可再另加10万元。 江苏省太仓市祭出稳楼市新招。近期太仓市开始试行商品房“以旧换新”政策。不过,与其它城市通过二手房中介及房企之间联手,以打通换房通道的“以旧换新”模式略有不同,太仓当前试点的“以旧换新”主要由国资企业来负责。据太仓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市试行的商品房“以旧换新”政策,是将本人名下符合条件的普通商品住房按照相应规则出售给指定的国资公司,并购买国资公司指定的新建商品住房。 》点击查看详情 融创中国上周五晚间发布公告称,目前本公司预计所有境外债务重组条件将于2023年11月20日或之前获达成,重组生效日期将为2023年11月20日。这一消息助力了融创中国此前连续2个交易日的上涨,尤其是在21日收获了12.02%的涨幅,融创中国在22日的早盘继续迎来上涨,截至22日9:47,融创中国涨5.36%。融创中国公告称,公司境外债务重组各项条件已获满足。该公司表示,伴随着境内外公开市场债务重组全部完成,融创整体化解约9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风险,境外公开市场2-3年内无刚性还债压力。 机构观点 中银证券研报指出:上周需求端利好政策仍在持续推出,一线城市中,广州官宣实施公积金贷款“认房不认贷”,至此北上广均已实施这一政策;二线城市中,厦门于11月15日宣布取消岛内限购,目前岛内外均已不再执行限购政策,不过岛内仍保留了限售措施。其他城市依旧围绕公积金贷款等政策,例如佛山、济南、广东茂名等地均提高了公积金贷款的额度,衢州可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目前来看,这一轮政策宽松所带来的销售改善仅维持9月单月,据统计局本周最新发布的数据,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降幅再度出现扩大,销售的持续性是不容乐观的,政策工具的边际效应在减弱,我们预计整体楼市还将面临较长的波动调整期。此外,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强调“各金融机构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并提出要“继续用好第二支箭以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支持房企合理股权融资;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并购重组”。根据万得统计,2023年1-10月房地产行业国内债券发行规模4439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央国企占比90.7%,发行规模4026亿元,同比下降2%;纯民企仅238亿元,同比下降10%,占比仅5.4%。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即央国企与民企一视同仁,优质民企同样可以获得融资,更好地助其短期脱困、长期良性发展。仍需关注12月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行业是否有进一步的提法。我们认为,在当前时点,短期关注供需端政策的持续调整,中长期关注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带来的行业机会。重仓核心城市且财务稳健的房企或更加受益。 国金证券指出,监管层频繁表态表明对于持续维护房企信贷、债券、股权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的决心,预计后续各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有望加大,更多金融支持房地产的政策有望落地。 东莞证券表示:整体看,房地产行业仍为我国支柱性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益明显。监管部门对于防范化解房企债务危机、改善企业融资及提振行业基本面相对迫切。相信后续持续的房地产优化政策、支持房企及个人住房融资,乃至于更为长效的房地产机制的建立值得期待。持续的利好政策叠加之下,相信行业基本面将逐步改善,将能走出本轮调整周期的底部,从而也带动板块及个股估值的修复。 欲知更多房地产发展趋势分析,敬请关注23日下午 2023(第八届)SMM电工材料产业年会暨导体线材工业展览会 上的嘉宾解析 ~ 推荐阅读: 》2024年又有新产线投产 东南部沿海热卷要“内卷”了?【SMM钢材热点】
SMM11月22日讯:今日0#锌主流成交价集中在21050~21240元/吨,双燕成交于21120~21320元/吨,1#锌主流成交于20980~21170元/吨。早盘市场报价均价下调至贴水5元/吨附近,跟盘暂无报价;第二交易时段,普通国产报价对2312合约升水40元/吨附近,高价品牌双燕对2312合约报价110~120元/吨附近。昨日锌价走低,下游企业采购增多,今日锌价虽有下调,但市场仍有看跌情绪,部分下游企业价格看至20800元/吨附近,整体采购偏谨慎,长单接货亦不积极,整体成交一般。
近日,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指出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房地产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此后,据部分媒体报道,金融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包含50家国企民企房地产商的白名单,在列的企业将获得包括信货、债权和股权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 11月21日,某股份行总行大客户部资深人士对财联社表示,目前尚未看到相关的名单。但是该人士认为,目前对于地产公司的“救助”举措,出发点更多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属于中央关于金融维稳的工作之一。 事实上,国内房地产行业资状况状并不乐观。国家统计局发布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万亿元,同比下降9.3%,商品房销售面积925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9.72万亿元,下降4.9%。 11月21日,华东某大型城商行公司业务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目前还没收到相关文件和信息,估计此次主力应该是国有大行,地方中小银行当下还是做好自己的特色化经营。 该人士坦言,现阶段单靠房企自己和金融政策刺激也不现实,地方政府拿了土地财政收入和地产收益,也有很大责任要下场救火和统筹解决。 业内人士:出发点更多是防范金融风险 万联证券最新报告显示,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同环比均下降。11月6日-11月12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当周成交183.34平方米,环比下跌29.08%,同比下跌21.67%。 如果看年初至今,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下跌6.97%,其中一线上涨0.39%,二线下跌9.25%,三线下跌8.72%。 新房销售难又带来拍地下降、新房交付迟滞。 首创证券11月20日报告显示,2023年1-10月百强房企新增土地货值25724亿元,累计同比-15.5%;新增土地金额12314亿元,累计同比-13.9%。 但是房企出现明显分化,高信用房企投资强度下半年迎来回升,中信用房企投资强度小幅提升,但仍处于低位区间,低信用房企在土地市场基本出清。 关于50家房企的传闻,前述股份行人士也认为,目前对于地产公司的“救助”举措,出发点更多是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更多保头部房企和重点房企,防止发生牵涉面广的系统性风险。 11月19日,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发布报告认为,三部门座谈会对于房地产风险化解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十分坚定,兼顾房地产的存量化险+增量重构,重提“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并购重组。 下一步,预计银行体系将统筹考虑2023年后两个月和2024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未来信贷资源或更多向保障性住房、租赁房等方向倾斜。 银行息差受压,恐心有余力不足 房企融资难、销售难、拍地难环环相扣。 现实情况是,即便是各地纷纷解除限购限售和提高购房金融优惠,但是一手市场情况依然疲弱。 销售直接影响房企资金流动。首创证券最新报告显示:前10月房地产到位资金累计增速为-13.8%,10月单月同比-17%;房企融资方面来看,国内贷款前10月累计同比-11%,10月国内贷款单月增速-9.6%,较9月单月变动-13.1个百分点。 对此,银行亦“喊冤”。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对于房地产企业,其实银行一直都“在救与自救”,利用最新的地产政策积极化解项目风险,但要缓解流动性风险最终还是要看市场销售端恢复情况。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第三季度主要监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6%,环比6月末下降1个百分点;净息差1.73%,降至历史低位;成本收入比31.59%,同比上升1.55pct。 一方面营收利润放缓,一方面资本充足和核销都需要真金白银。在资产质量方面,虽然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环比下降1BP至1.61%,但是考虑到银行体系百万亿的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的绝对金额并不小。
SMM11月21日讯:今日0#锌主流成交价集中在21400~21570元/吨,双燕成交于21460~21640元/吨,1#锌主流成交于21330~21500元/吨。早盘市场报价从均价升水20元/吨附近下调至均价附近,跟盘暂无报价;第二交易时段,普通国产报价对2312合约升水40~50元/吨附近,高价品牌双燕对2312合约报价100~120元/吨附近。今日锌价走高回落,市场基本均价成交为主,升水小幅回落,主因盘面走高,消费暂无起色下,下游企业刚需采买为主,整体成交偏弱。
今日港股房地产股再度延续涨势,其中融创中国(01918.HK)涨21.89%、新城发展(01030.HK)涨14.29%、雅居乐集团(03383.HK)涨11.11%、世茂集团(00813.HK)涨10.94%、旭辉控股集团(00884.HK)涨10%。 注:房地产的表现 根据财新报道,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可能有50家国有和民营房企会被列入其中,在列的企业将获得包括信货、债权和股权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一名单较今年年初具有系统重要性优质房企的范围有所扩大。 加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在上周五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明确要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 会议指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要落实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国金证券指出,监管层频繁表态表明对于持续维护房企信贷、债券、股权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的决心,预计后续各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有望加大,更多金融支持房地产的政策有望落地。 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正式生效 从个股来看,融创中国在昨日上涨近6%过后,今日再度走强。若算上今日涨幅,该公司两日涨幅达到27.89%。 注:融创中国自周一以来的走势 消息方面,融创中国在昨晚发布公告称,境外债务重组各项条件已获满足,重组生效日期为2023年11月20日。 注:融创中国的公告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融创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 “融创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有创新性、很务实,为债权人提供了留债展期、可转债、强制可转债、融创服务换股等多种不同的金融工具选项,成功降债45亿美元。”一位债券分析师表示。 融创方面表示,伴随着境内外公开市场债务重组全部完成,融创整体化解约9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风险,境外公开市场2-3年内无刚性还债压力,为经营恢复创造了更好条件。
11月百城首二套平均房贷利率继续小幅下降。机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继10月百城首二套房贷利率创新低后,11月百城首二套平均房贷利率均较上月降低1BP,平均房贷利率分别降为3.87%、4.43%。 今日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LPR报3.45%、5年期以上LPR报4.2%,均与上月持平。北京一位银行信贷经理表示,本月LPR保持不变,北京首套、二套房贷利率较上个月保持不变。贝壳研究院分析师认为,截至11月中旬,百城中仅有一线城市首套利率高于4.0%,当前京沪房贷利率以及首二套首付比相对较高,仍有调降空间。 百城平均房贷利率续降 平均放款周期再创2019年以来最快单月速度 具体来看,贝壳研究院监测显示,2023年11月百城首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3.87%,二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4.43%,均较上月微降1BP。同比来看,11月首二套主流房贷利率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2BP和48BP。放款速度方面,本月银行平均放款周期为19天,较上月缩短1天,再创2019年以来最快单月放款速度。 分能级统计,11月一线城市首二套房贷利率分别为4.38%、4.88%,均与上月持平;二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维持上月的3.88%,二套利率为4.42%,较上月降低3BP。 贝壳研究院分析师刘丽杰表示,二线城市二套利率的下降主要受杭州、郑州等影响,杭州限购区、非限购区二套利率分别降低30BP、40BP至4.5%、4.4%,郑州二套房贷利率下降40BP至4.4%。另外,三四线整体首套利率降低1BP至3.84%,主要受湖州、绍兴等城市降低30BP带动;二套利率基本维持上月水平。 与2021年9月历史高点相比,11月百城首二套房贷利率下降明显。其中,2023年11月百城首套平均房贷利率累计下降187BP,二套平均房贷利率累计下降157BP,同期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降45BP。三四线城市累计降幅整体超过一线、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中惠州、洛阳首二套利率下降空间均超过240BP,二线城市中郑州、南京、成都、苏州等城市首套利率下降200BP以上、二套利率下降150BP以上。 百城中仅有一线城市首套利率高于4% 业内预计京沪房贷利率及首付比存调降空间 另外,与2021年9月历史高点相比,贝壳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中,广深首二套利率下降幅度较大, 北京降幅与5年期以上LPR相同,上海首套利率累计降低10BP。 不过,“截至11月中旬,百城中仅有一线城市首套利率高于4.0%,一线城市及南京、苏州等10个城市二套利率高于4.4%。”刘丽杰称,当前京沪房贷利率以及首二套首付比相对较高,仍有调降空间。 今日,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LPR报3.45%、5年期以上LPR报4.2%,均与上月持平。在业内人士看来,LPR持稳符合市场预期,后期,仍有调降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作为房贷利率的定价基准,未来5年期LPR报价还有0.3至0.4个百分点的下行空间,进而引导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这是当前扭转楼市预期,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的关键所在。” 王青判断,接下来即使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5年期LPR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当然,也不排除类似8月31日央行发布的两个《通知》那样,单独出台房贷利率优化政策。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