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39个
总市值超8200亿元的比亚迪盘后公告, 预计2022年净利润16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58.26%。 Q3净利57.16亿元,据此计算,Q4净利预计66.89亿元-76.89亿元,环比增长17%-34.52%, 单季净利润料创历史新高。 截至1月30日收盘,6个月以内共有42家机构对比亚迪的2022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其中归母净利预估均值为144.96亿元。盘后公布的年报预测值160亿元-170亿元, 高于机构预估均值 。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公告中称,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 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勇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推动盈利大幅改善 ,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主要从事包含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并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半年报显示,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占比达72.55%。 消息面上,汽车行业近期利好不断,上海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浙江印发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同比提升12.6个百分点。 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东莞证券分析师黄秀瑜1月29日研报认为,继特斯拉之后,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亦陆续宣布降价,降价促销措施有望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节后回暖。 展望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预计全年销量增速虽放缓,但仍将实现快速增长。 月初,比亚迪发布了全新高端汽车品牌仰望,高端车型U8与U9亮相,两款车型均标配比亚迪的最新“易四方”技术。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比亚迪在2023年将推出至少六款全新产品,价格区间从10万元A0级车型到百万级豪车。 信达证券分析师陆嘉敏等1月12日研报认为, 比亚迪已经形成王朝、海洋、腾势、仰望四大产品矩阵 ,且各品牌车型价格梯度明显。 比亚迪2022年全年销量达到187万辆,稳坐国内新能源车龙头地位。 在公司新技术、新品牌的加持下,销量有望继续攀升。 产能方面,比亚迪目前在全国西安、长沙、深圳坪山、深汕合作区、常州、抚州、合肥、济南、郑州、襄阳等10个生产基地,其中新建的生产基地主要是常州、合肥、抚州、济南、郑州。 2023年全年新增产能或超百万辆。 光大证券分析师倪昱婧1月4日研报指出,比亚迪实现上游原材料以及核心零部件自产自研。比亚迪深度整合锂矿资源保证核心电池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并 深度自研电池实现刀片电池规模化量产搭载 ;比亚迪IGBT采用IDM模式,实现旗下车型大规模搭载,并 实现汉品牌搭载自研自产碳化硅模块 。预计比亚迪 后续核心零部件将开启大规模外供为企业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 。 陆嘉敏认为,在易四方超级技术加持下打造的仰望高端品牌,有望提升公司的品牌溢价能力,长期看好公司未来的量价齐升趋势。预计比亚迪2023年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93.3%,而2024年净利增速预计则降至25.9%。 不过,经历了狂飙突进的两年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表示, 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会继续增长,但增速会大幅放缓,业内普遍增速会从100%回落到30%左右。 光鲜的销量数字之后,仍有值得警醒的行业现实:新投入的产能遇到缩水的增幅,叠加不断涌入的电动新产品, 供需端存在失衡的风险。
云南铜业1月30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亿元-18.5亿元,同比增长139%-185%。 对于业绩上涨的原因,云南铜业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期大幅增长,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市场机遇,突出价值创造,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实现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
据媒体报道,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 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今年的在手积压订单将超过1000万亿韩元(约合5.5万亿人民币)。 据电动汽车、电池专门市场调查企业SNE Research透露,去年9月,韩国三家电池公司的订单积压量为700万亿韩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万亿韩元。预计这些订单将在2030年前消化。 截至去年年末,LG新能源未完成的订单超过了385万亿韩元;截至去年10月,SK On的积压订单量为220万亿韩元。 此外,媒体还估计,伴随动力电池市场增长,这三家电池公司今年的营业利润合计有望超过5万亿韩元。 预计LG新能源的营业利润将增加94%,达到2.3606万亿韩元。三星SDI的营业利润将增加30%,达到2.4321万亿韩元。而去年亏损的SK On的营业利润有望达到1000亿韩元左右。 建厂扩产 目前,LG新能源不断推进海外扩张,该公司已相继与通用、Stellantis、本田等车企成立合资公司,并设立工厂。 此外,三星SDI与Stellantis在美国当地设立工厂,最近还在加强与宝马系(BMW)的合作;SK On正与现代汽车、福特汽车进行合作,携手建设合资工厂。 LG新能源去年的年产能为200 GWh,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40 GWh。该公司计划在欧洲增加20GWh的产能,在亚洲增加40 GWh的产能。 LG新能源和SK On计划到2025年12月在北美地区的年产能达到350 GWh。 相较于LG新能源的全球化路线,三星SDI正加快推进其电动电池技术。从去年下半年起,三星SDI就开始生产第5代动力电池,该电池阴极镍含量达88%以上,大大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预计该电池将在今年引领该公司的销售增长。 此外,数据还显示,预计到2025年,美国市场电动汽车电池的年需求量将从64 GWh增加到453 GWh。 “宁王”的难题 随着韩国电池生产商的新战场逐渐转至北美市场,其强劲势头对中国电池龙头老大宁德时代来说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实际上,目前能称得上是宁王“竞争对手”的只有LG新能源。 仅从财报数据来看,两者的差距还是较为悬殊的。 本月宁德时代的公告称,预计2022年度净利润291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83%-98%。以此计算,宁德时代2022年四季度的净利润预计达到115亿元至139亿元,单季度盈利首次突破百亿。 而LG新能源2022年全年合并营收为25.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2万亿韩元(约合66亿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增长43.4%和57.9%,创历史新高;第四季度综合营收为8.54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2374亿韩元,同比增长92%。 尽管数据此举悬殊,“后来者”LG新能源的向上势头还是十分强劲的,尤其是它别具一格的海外市场布局。 从全球市场来看,宁德时代电动电池的占市率远超LG新能源,不过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国内市场。如果除去国内市场来看,宁王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就不存在优势了。 相较于宁王的大规模投入资金自主建厂,LG能源选择更多地与当地车企合作建厂。这不仅减少了它的投入,还能够让其提前锁定订单。 目前,宁王尚能利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优势,不过未来,随着LG新能源拥有更大市场规模,它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大。
1月29日晚间,赣锋锂业(01772.HK)(002460.SZ)公告,预计2022年盈利180亿-220亿元,同比增长244.27%-320.78%。 但市场对这份大幅预增的盈喜公告反应冷淡,截至1月30日收盘,赣锋锂业H股收跌5.18%,报72.3港元,午后跌速有所加快。 去年四季度盈利边际走弱 消息面上,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指出,公告显示赣锋锂业2022年全年经常性净利润为174亿元-214亿元,意味着其四季度单季经常性净利润为35亿-75亿元,以中间值55亿元测算,低于预期。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赣锋锂业2022年三季度净利润为75.41亿元。以此计算,赣锋锂业2022年四季度净利润区间为32.05亿元-72.05亿元,环比三季度下降4%-57%。若按下限32.05亿元计算,2022年四季度盈利则低于去年前3个季度,同比增速仅为4.8%。 1月新能源车预期悲观,锂价行情持续低迷 产业层面,国内锂盐价格自2022年11月开始出现持续下跌。据上海有色网的数据,截至1月30日,电池级碳酸锂跌5000元/吨,均价报47.55万元/吨,较去年11月的高点累计下跌幅度超过20%。 据东证期货此前研究显示,供增需减下,2023年一季度锂盐过剩压力较为显著,价格回落压力较大。下半年或有望逐步由过剩转为紧平衡。预计2023年国内碳酸锂价格或回调至42-47万元/吨区间。 此外,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也有走软迹象,或进一步引发市场对锂电需求的担忧。 国金证券此前便指出,锂价持续走低主要反映一季度新能源车悲观预期,数据显示2022年12月-2023年1月,中游车企排产已出现下降。 根据乘联会的最新预测,占总体市场八成左右的厂商1月销量同比降幅达到两位数,初步推算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在136.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34.6%。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36.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8%,渗透率约26.5%。
1月29日晚间,赣锋锂业(01772.HK)(002460.SZ)公告,预计2022年盈利180亿-220亿元,同比增长244.27%-320.78%。 但市场对这份大幅预增的盈喜公告反应冷淡,截至1月30日收盘,赣锋锂业H股收跌5.18%,报72.3港元,午后跌速有所加快。 去年四季度盈利边际走弱 消息面上,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指出,公告显示赣锋锂业2022年全年经常性净利润为174亿元-214亿元,意味着其四季度单季经常性净利润为35亿-75亿元,以中间值55亿元测算,低于预期。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赣锋锂业2022年三季度净利润为75.41亿元。以此计算,赣锋锂业2022年四季度净利润区间为32.05亿元-72.05亿元,环比三季度下降4%-57%。若按下限32.05亿元计算,2022年四季度盈利则低于去年前3个季度,同比增速仅为4.8%。 1月新能源车预期悲观,锂价行情持续低迷 产业层面,国内锂盐价格自2022年11月开始出现持续下跌。据上海有色网的数据,截至1月30日,电池级碳酸锂跌5000元/吨,均价报47.55万元/吨,较去年11月的高点累计下跌幅度超过20%。 据东证期货此前研究显示,供增需减下,2023年一季度锂盐过剩压力较为显著,价格回落压力较大。下半年或有望逐步由过剩转为紧平衡。预计2023年国内碳酸锂价格或回调至42-47万元/吨区间。 此外,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也有走软迹象,或进一步引发市场对锂电需求的担忧。 国金证券此前便指出,锂价持续走低主要反映一季度新能源车悲观预期,数据显示2022年12月-2023年1月,中游车企排产已出现下降。 根据乘联会的最新预测,占总体市场八成左右的厂商1月销量同比降幅达到两位数,初步推算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在136.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34.6%。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36.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8%,渗透率约26.5%。
光伏产业"卖铲子"生意火了,宇晶股份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生产应用于光伏行业的多线切割机市场需求旺盛,设备订单大幅增加。一期10GW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投产。 1月29日,宇晶股份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9000万元-1.1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4800万元-6000万元。上年公司亏损676.58万元,2021 年亏损原因,主要是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应收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公司官网显示,其生产的大尺寸硅片切割光伏专机921系列市场销量总量首次突破1000台。此前,公司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目前线切割机在手订单充足,因订单在陆续签订,预计2023年公司线切割机的销量将进一步提升。 硅片大尺寸、薄片化趋势加速,带动光伏切割设备需求放量。切割机需求分为新增产能需求和存量替代需求,新增需求是看老玩家扩产进度,存量替代是设备5年本身的更新换代,若硅片切片厚度持续向130μm、120μm方向减薄,市场上现有的切片设备将难以完全满足加工需求,需要进行切片设备技术改造或更换新设备。据了解,以210mm尺寸的硅片切割为例,单GW需要配备10台左右线切割机。 另一方面,随着硅片技术进步,如166mm以下设备转182mm、210mm,不能转的则直接更新换代掉。去年大尺寸产能紧俏导致许多拉晶产能来不及配备切片产能,转而选择和有切片能力的代工厂家合作。 记者注意到,宇晶股份合作双良节能,打造25GW硅片代工项目。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双晶在江苏盐城的硅片切片项目尚在建设中,其主要是给双良公司做配套。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期10GW预计在2023年一季度实现投产,然后逐步实现产能爬坡,公司正在加班加点赶工。 此前,从公司方面获悉,硅片代工指的是公司为客户配套硅棒机械加工及硅片切割产能一般业务,代工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为收取加工服务费与切片交付后,剩余的硅片与硅泥的销售利润,硅片价格和切片的出片率越高,则代工的利润越大。 伴随硅料下行,坚挺的硅片价格同步下调,是否会给公司线切割机带来影响?宇晶股份相关负责人认为,光伏行业发展中肯定会有波折,但长期需求前景看好。即使硅料价格下行,但客户对硅片进一步薄片化、切片高良率的追求是持续的。 目前,光伏切割设备主要公司包括宇晶股份、高测股份(688556.SH)、连城数控(835368.BJ)、晶盛机电(300316.SZ)、上机数控(603185.SH)等。市占率高的高测股份2022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加340.09%到374.83%, 主因是公司设备订单大幅增加,光伏切割设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增长较快。 国盛证券研报分析称,切片环节先进产能不足,龙头硅片厂扩产利好设备商。2023年硅料价格下跌,硅片环节非硅成本占比提升,硅片厂技术降本动力增强,切片环节设备更新替代逻辑将进一步强化。
亨通光电近期在接受调研时指出,目前海底电缆业务没有分拆的相关计划。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拥有跨洋通信业务在手订单约65亿元。亨通光电介绍,公司已在江苏射阳布局新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第一期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据悉,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6.52亿元,同比增长16.24%;主要基于光通信行业量价齐升、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及国家电网建设的稳步推进,带动相关业务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剔除公司持有的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因素的影响,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34.07%。 亨通光电提到,2022年,公司持续中标国内外海上风电项目,在手订单充足。2022年11月中旬,公司又发布中标海洋能源项目的公告,确认中标了“龙源射阳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220kV海缆采购”“龙源射阳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35kV海缆采购”“绥中-锦州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海底电缆和附件采购及施工敷设(PC)”“泰国PEA乌龟岛33kV海电缆项目”等海上风电及海洋油气项目;此次中标总金额为31.37亿元人民币(含税), 预计主要将对公司2023年度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 展望全球海上风电发展,亨通光电认为, 全球新能源确定性需求持续抬升,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海上风电的信心不断增长。 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在《2022全球海上风电报告》中把到2030年的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预期上调了45.3GW,比上一年报告的预测数据上涨了16.7%。同时,预计2022-2030年间全球将新增260GW的海上风电容量,到2030年全球累计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将达到316GW。全球海上风电加速发展。海上风电开发正向着远海及深海区域探索和发展。
SMM1月30日讯: 美元方面,午前走势震荡,稍有上行。此前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支出下降和通胀降温,投资者等待本周的一系列央行会议。 内盘金属方面,超半数飘绿,仅沪锡、沪镍大幅飘红。沪镍盘中上行后涨幅扩大至2.85%居前。沪锡平稳运行,涨2.73%紧随其后。沪铜续跌,震荡下行跌至0.57%。沪铝、沪铅、沪锌持续下行,其中沪锌跌幅扩大至1.89%领跌。沪铝翻绿跌0.97%,沪铅微跌0.03%。 黑色系方面,品种走势各异,超半数飘红。铁矿石小幅波动,但仍以2.10%涨幅领涨,螺纹、热卷午前下行,涨幅分别收窄至1.03%、1.05%。不锈钢下挫后震荡,微跌0.03.%。双焦方面持续下行,午前稍有反弹,焦煤微跌0.42%,焦炭小幅涨0.71% 外盘金属方面,多数呈下行走势,近全线飘绿。伦铅冲高回落,微涨唯一飘红。伦锡低位运行,跌幅达2.77%领跌。伦铜、伦铝、伦锌持续下行翻绿,其中伦铝小幅跌0.59%,伦铜、伦锌微跌0.17%、0.28%。 原油方面,持续下行,午前翻绿微跌。但因伊朗出现无人机袭击事件,导致地缘政治紧张,且市场人士仍憧憬中国需求增加,限制跌幅。 贵金属方面,走势震荡持稳,投资者在等待美联储本周的利率决定。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把加息幅度从12月的50个基点缩减到25个基点。 截至午间收盘11点30分,金属及原油市场合约情况: 》点击查看更多SMM金属价格 现货市场一览: 铜 : 节后库存大增下游需求不佳畏高情绪浓厚 现货升水不断走低【SMM华南铜现货】 节后广东库存持续大幅增加,目前库存已经接近5万吨较节前增加了一倍。尽管节后铜价小幅回落,但下游已经复工的并不多,且对高铜价仍持观望态度,补货意愿不足。受此影响,今日持货商只能不断下调升水才能成交。截至到11点当月合约好铜报升水……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铜产品价格 铝 : 沪铝跌破一万九 节后市场成交氛围尚待恢复【SMM铝现货午评】 现货方面,今日华东现货较02合约贴水110元/吨,与上一交易日相比贴水扩大10元/吨。早间无锡地区较SMMA00铝锭贴水10元/吨左右成交。巩义地区今日现货较SMMA00铝价贴水170元/吨左右,较上一交易日贴水缩窄20元/吨,下游接货稀少,贴水较大,后续……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铝产品价格 铅 : 再生铅:铅价高开后回落 精废价差维持较低水平【SMM铅午评】 再生铅现货市场方面,早盘期间再生冶炼企业出货价格同步上调,总体较SMM1#铅锭贴水50元/吨附近出货,个别再生铅冶炼企业存在挺价意愿,较SMM1#铅锭平水出货,但市场上仍有部分再生铅炼厂未复工,市场成交较节前略微改善,但总体仍然……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铅产品价格 锌 : 上海锌:节后市场交投有所好转 部分下游刚需备货 【SMM午评】 今日0#锌主流成交价集中在24150~24250元/吨,1#锌主流成交价集中在24080~23180元/吨。今日贸易企业陆续复工,市场报价积极性开始好转,持货商报对2202合约贴水30~40元/吨,对网均价报价主要以平水为主,下游今日复工陆续备货,市场交投明显好转,另今日SMM调研……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锌产品价格 锡 : 沪锡走势高开回落 现货升水维持平稳【SMM锡午评】 今日早盘期间冶炼厂报价数量整体并未恢复至节前水平,厂家间报价分歧仍然存在,部分非交割牌贴水意向明显。根据贸易商反馈早盘 报价 升贴水价格较春节假期前变动不大,市场成交规模依旧偏小,部分商家因节后首个交易日开张意愿较强,会适当……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锡产品价格 镍 : 消费预期好转 纯镍现货价格抬升【SMM镍现货午评】 金川现货市场报价换月至沪镍2303合约,俄镍延续02合约。1月30日,金川升水报9000-12000元/吨,均价10500元/吨,价格较前一交易上调750元/吨。俄镍升水报价5500-6000元/吨,均价575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持平。受节后消费预期好转影响,沪镍早间迎来开门红,现货价格……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镍产品价格
1月30日早间,恩捷股份(002812)发布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亿元-43亿元,同比增长43.51%-58.23%。 恩捷股份表示,2022年,受益于公司湿法锂电池隔离膜产能持续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巩固,且公司紧抓锂电池隔离膜业务的行业发展机遇,持续开拓海内外市场,湿法锂电池隔离膜的产量和销量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公司不断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有效措施,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资料显示,2018年之前,恩捷股份主营业务为BOPP薄膜和特种纸,公司于2018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后,通过收购上海恩捷新增湿法隔膜业务。随后通过收购苏州捷力和纽米科技,将公司隔膜市场自动力电池领域拓展至消费电池领域,并布局干法隔膜、半固态以及固态电池领域。 电池网注意到,仅2022年12月,恩捷股份便与三家动力电池企业签订隔膜供货协议。 2022年12月,恩捷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与蜂巢能源无锡分公司签订《货物供应保证框架协议》,上海恩捷承诺2023年度按照协议约定向蜂巢能源供应锂电池隔离膜产品,不含税总金额不超过19亿元;与中创新航签订了《2023年保供框架协议》,为确保中创新航2023年度对高端湿法锂电池隔离膜的需求,中创新航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上海恩捷采购大部分的隔离膜产品,具体采购以订单为准;与国轩高科签订《年度采购合同》,为保证国轩高科2023年度对锂电池隔离膜产品的需求,上海恩捷向国轩高科交付不含税总金额约为人民币23亿元的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同日(1月30日),恩捷股份还发布公告称,近日相关部门已解除对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晓华的强制措施,目前,李晓华已在公司正常履行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职责,参与公司及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 据悉,2022年11月,恩捷股份披露《关于重大事项的公告》,公司董事长Paul Xiaoming Lee、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晓华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寻气”变成“寻锂”?德国总理朔尔茨率团访问南美三国】 德国总理朔尔茨周六前往阿根廷,这是他本次南美之行的首站。在为期三天的访问中,朔尔茨将依次访问该地区最大的三个经济体——阿根廷、智利和巴西。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周六透露,他和朔尔茨讨论了德国在阿根廷投资锂矿、页岩气以及绿氢的可能性。德国政府希望在能源转型的关键资产方面实现更多元的来源,因此将资源丰富的南美国家视为重要合作伙伴。 》点击查看详情 【宁德时代:拟不超238亿元投建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 宁德时代公告,为了推动公司锂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并保障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公司拟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省佛山市佛北战新产业园大塘新材料产业园投资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238亿元。建设具备50万吨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含兼容过程料)及相应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及负极再生石墨制造等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同日公告,为保障印度尼西亚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的顺利实施,宁波普勤时代拟通过股东同比例向其增资筹集资金25.67亿元人民币。 【天华超净:年产6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建设项目进入试生产】 天华超净公告,公司年产6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建设项目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竣工验收,主要设备安装、调试已完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整体进度符合公司项目建设安排。后续公司将按照产品生产工序及流程分阶段安排试生产工作,并对设备装置进行调整优化,逐步实现项目达产达标。 【乘联会:磷酸铁锂电池2022年市场份额达到55.6%】 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1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较上月增加12.1GWh。磷酸铁锂电池在短期内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市场份额超越三元达到55.6%。从外形上看,方形电池在国内市场地位依然稳固,2022年方形电池占据93.2%的市场份额。软包、圆柱形电池的市场呼声逐渐提高,但从销量份额上仍未见起色。 【浙江: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 率先开展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商业应用】 浙江省印发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2025年,产业集群化发展布局更加优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占全省汽车生产总量比重超过60%,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10%左右,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显著提升;公共领域用车新能源比例国内领先,率先开展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商业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脑,累计建设“未来工厂”20家,培育形成“十百千”创新型骨干企业梯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点击查看详情 【上海:到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 上海印发《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提到,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鼓励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推广,到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交车、巡游出租车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环卫、邮政等公共领域,以及市内包车有适配车型的,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到2035年,小客车纯电动车辆占比超过40%。 》点击查看详情 此外,上海、吉林、山西、湖南等地均发布相关促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SMM将于近期整理进入2023年国补退坡以来国家及各地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相关扶持措施,敬请关注! 相关阅读: 2022年碳酸锂价涨超23万 锂矿企业赚翻了!有矿企预增37倍【SMM专题】 电解液添加剂PS市场需求下降 或将逐步被替代?【SMM分析】 春节假期钴锂市回顾及节后走势展望 【SMM分析】 氢氧化钴售价大幅下跌 鹏欣资源2022年净亏损或超5亿元! 钴酸锂价格回顾及节后短期走势【SMM分析】 异质结(HJT)与Perc及Topcon等电池技术路径相比的竞争优劣势【SMM分析】 盐湖提锂技术突破 锂矿资源供应如何【SMM分析】 2022年国内废旧锂电回收30.03万吨 锂电回收市场经历机遇与挑战的一年【SMM分析】 2022年新能源行业持续稳增 电解液盈利同比上涨【SMM分析】 12月中国磷酸铁产量下降14% 次月产量恐将继续走低【SMM分析】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