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

  • 光伏“卖铲人”订单放量 宇晶股份扭亏为盈 10GW项目预计一季度投产

    光伏产业"卖铲子"生意火了,宇晶股份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生产应用于光伏行业的多线切割机市场需求旺盛,设备订单大幅增加。一期10GW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投产。 1月29日,宇晶股份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9000万元-1.1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4800万元-6000万元。上年公司亏损676.58万元,2021 年亏损原因,主要是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应收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公司官网显示,其生产的大尺寸硅片切割光伏专机921系列市场销量总量首次突破1000台。此前,公司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目前线切割机在手订单充足,因订单在陆续签订,预计2023年公司线切割机的销量将进一步提升。 硅片大尺寸、薄片化趋势加速,带动光伏切割设备需求放量。切割机需求分为新增产能需求和存量替代需求,新增需求是看老玩家扩产进度,存量替代是设备5年本身的更新换代,若硅片切片厚度持续向130μm、120μm方向减薄,市场上现有的切片设备将难以完全满足加工需求,需要进行切片设备技术改造或更换新设备。据了解,以210mm尺寸的硅片切割为例,单GW需要配备10台左右线切割机。 另一方面,随着硅片技术进步,如166mm以下设备转182mm、210mm,不能转的则直接更新换代掉。去年大尺寸产能紧俏导致许多拉晶产能来不及配备切片产能,转而选择和有切片能力的代工厂家合作。 记者注意到,宇晶股份合作双良节能,打造25GW硅片代工项目。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双晶在江苏盐城的硅片切片项目尚在建设中,其主要是给双良公司做配套。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期10GW预计在2023年一季度实现投产,然后逐步实现产能爬坡,公司正在加班加点赶工。 此前,从公司方面获悉,硅片代工指的是公司为客户配套硅棒机械加工及硅片切割产能一般业务,代工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为收取加工服务费与切片交付后,剩余的硅片与硅泥的销售利润,硅片价格和切片的出片率越高,则代工的利润越大。 伴随硅料下行,坚挺的硅片价格同步下调,是否会给公司线切割机带来影响?宇晶股份相关负责人认为,光伏行业发展中肯定会有波折,但长期需求前景看好。即使硅料价格下行,但客户对硅片进一步薄片化、切片高良率的追求是持续的。 目前,光伏切割设备主要公司包括宇晶股份、高测股份(688556.SH)、连城数控(835368.BJ)、晶盛机电(300316.SZ)、上机数控(603185.SH)等。市占率高的高测股份2022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加340.09%到374.83%, 主因是公司设备订单大幅增加,光伏切割设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增长较快。 国盛证券研报分析称,切片环节先进产能不足,龙头硅片厂扩产利好设备商。2023年硅料价格下跌,硅片环节非硅成本占比提升,硅片厂技术降本动力增强,切片环节设备更新替代逻辑将进一步强化。

  • 逆变器厂商业绩爆棚!2022年净利普遍倍增 各方加速推进产能建设

    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国内逆变器厂商业绩再度爆发式增长。昱能科技、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公司近日披露的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超100%。 不过,相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产能或成为制约企业业绩发展的重要瓶颈。除了定增融资外,禾迈股份、德业股份等通过收购或竞拍土地等方式加速产能建设。 昱能科技董秘邱志华表示,通过对客户及经销商的调研,市场反馈的信息还是比较乐观的,对明年的发展预期比较大。 产能是主要发展瓶颈 1月19日晚间,国内微逆龙头昱能科技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230.00%~269.00%,扣非归母净利润3.3亿元~3.7亿元,同比增加242.00%~284.00%。 而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等逆变器厂商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亦在100%~200%。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上述厂家均表示主要受益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内外销售需求旺盛。相对而言,产能或成为制约公司业绩发展的重要瓶颈。 阳光电源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市场需求还是比较旺盛,公司正在加速扩产中,扩产的产能是足够投入使用。” 固德威方面称,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光伏逆变器主要生产基地,国内各家企业目前均处于扩产进程,以应对下游急剧增长的市场容量,抢占市场份额。 据悉,在光伏并网逆变器方面,阳光电源将从现有8.45GW扩充至70GW,固德威将从现有的10.78GW扩充至30GW;储能逆变器方面,阳光电源将从0.08GW扩充至15GW,固德威将从4.92GW扩充至10GW。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光伏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弱的趋势。公司产能主要基于对未来需求的预判来扩产。” 固德威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20.55亿元,同比增长221.78%。逆变器产量54.35万台,同比增长35.95%。 注:固德威订单和产量情况 组串逆变器龙头锦浪科技亦存在出货量及产能利用率高企的问题。 截至2022年9月末,锦浪科技光伏逆变器产量78.94万台,同比增长47.75%,产能利用率达209.12%。公司在手未交货订单数量约为19.15万台,订单金额约为18亿元。 禾迈股份在调研中透露,“现在依然是供不应求的态势,我们排产情况今年一季度订单基本上锁定了,现在是在签二季度的订单 。一季度订单上比去年四季度还多一些,且四季度还受到产能的限制。” “前段时间公司董事长在欧美地区跑客户、经销商调研,市场反馈的信息还是比较乐观的,对明年的发展预期比较大。” 昱能科技董秘邱志华提到。 厂商加速产能建设 产能建设方面,固德威、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等厂商先后通过定增募资扩产。其中, 锦浪科技定增已落地,固德威和德业股份分别处于已注册、申请获受理阶段。 锦浪科技近日披露的定增发行材料显示,公司以150元/股价格发行1950万股股票,合计募资29.25亿元。本次定增共有14家投资机构获配,包括UBS、高盛、广发基金、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机构。 此外, 为了解决生产土地问题,禾迈股份和德业股份通过收购或竞拍土地等方式加速产能建设。近日,禾迈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5500万元超募资金向全资子公司恒明电子借款用于产能建设。 其中,恒明电子以2886万元收购杭州杭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杭开环境”)持有的杭州杭开绿兴环境有限公司(以下称“绿兴环境”)100%的股权;恒明电子拟使用资金2614万元用于绿兴环境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康中路151号的厂房的续建。 据悉,绿兴环境的主要资产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康中路151号的相关土地及厂房,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目前已初步建成厂房。禾迈股份对厂房的续建,主要是用于扩大逆变器产品的生产产能。 “本次收购的土地厂房和公司IPO募投项目及去年9月份竞拍获得的在建工业厂房彼此毗邻,未来将共同构成一个土地使用面积约4.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31万平方米的一体化工业园区。不仅能较好地提升公司逆变器业务产能规模,而且极大地方便公司进行一体化建设与管理。” 禾迈股份方面解释称。 微逆同行厂商昱能科技也提前做好了产能安排。邱志华表示:“公司生产运营采用外包代工模式,前期已经和代工厂商充分沟通并增加产线,能够满足公司2023年生产规模的扩大。” 对于自建产能的问题,邱志华坦言: “公司目前产品的出货分布基本上还是国外为主,基于生产的安全性和灵活性等因素考量,还是选择以代工的模式生产。若后续国内的出货量达到一定比例,公司会考虑在国内自建或者并购产线,以降低成本、提升生产能力。” 相对而言,不少厂商在加速扩产的同时,通过排班安排等方式提升产量。 “目前来看产能没有问题,公司通过两班、三班倒等方式来调节生产。 ”阳光电源相关人士解释称,公司订单有排期,客户也不会要求立刻交货。

  • 光伏百亿扩产潮再现!行业新一轮“厮杀”不断逼近

    进入2023年,光伏组件龙头的产能军备赛持续白热化,在17日隆基绿能(601012.SH)抛出452亿投资计划后,晶澳科技(002459.SZ)也不遑多让,19日晚间公告迅速放出400亿投资方案。 具体来看,晶澳科技1月19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当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鄂尔多斯市建设光伏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项目, 项目包括建设生产15万吨/10万吨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辅材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 晶澳科技称,本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电力资源和政策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能力,拓宽公司在光伏产业链中的布局,提升公司垂直一体化产能优势,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对高效优质光伏产品的需求,对公司后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在光伏产业链高景气度的背景下,晶澳科技就频频抛出扩产计划,其中不乏数百亿级规模投资。 最近的一次在2个月前,晶澳科技彼时公告,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与石家庄市政府、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公司拟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期建设光伏切片、电池、组件一体化智能工厂及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 据统计,2022年以来,晶澳科技已发布十次产能扩建及相关投资公告,合计投资金额超600亿元,包括在石家庄、宁晋、扬州、曲靖、合肥、义乌以及海外的越南等地兴建硅片、电池片、组件业务。 据晶澳科技此前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为27.1GW,已超2021年全年出货量。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64%,分销出货量占比约37%。而按照公司产能规划, 2022年底组件产能将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左右。在建和规划的产能明年将陆续投产,预计到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75GW。 此外,1月17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该公司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拟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项目总体投资金额452亿元。 根据项目投资进度,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均为2024年3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 据机构统计,隆基绿能2022年以超45GW的组件出货规模,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组件出货冠军。一体化布局上,公司去年在硅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产能持续扩张。根据机构统计,隆基绿能去年加快推进鄂尔多斯项目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在2022年底硅片和电池产能分别达到150GW和60GW。 组件环节,2022年底公司产能达到85GW,此外还有芜湖20GW光伏组件项目、鄂尔多斯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嘉兴10GW单晶组件等在建项目,建设完成后总产能预计超过120GW。 业绩方面,受益于一体化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下游需求持续放量,晶澳科技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亿元至56亿元,同比增长135.45%至174.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8.2亿元至56.2亿元,同比增长160.99%至204.31%。 谈及去年业绩的翻倍增长,晶澳科技总结了两大方面。2022年,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光伏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光伏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受益于公司技改升级及新产能释放,持续降本增效,叠加汇率变动等积极因素,共同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1月19日,隆基绿能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145亿元到155亿元,同比增加60%到71%;与2021年相比,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隆基绿能在公告中表示, 2022年行业需求持续向好 ,在面临因上游原材料紧缺及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交付和成本压力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2021年相比, 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 ,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 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的龙头企业业绩增速同样显著。 TCL中环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亿元-71亿元,同比增长63.79%-76.20%;阳光电源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102%-140%;晶盛机电则预计试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39亿元-30.81亿元,同比增长60%-80%。 经历了2019年的低谷期后,光伏行业近两年重回上升趋势,新增装机屡创新高。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对比2021年54.88GW的装机量,同比增长近六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8.7%,规模已刷新历年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历史纪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3.6亿千瓦。协会预测, 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亿千瓦。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升级背景下,光伏需求高景气有望持续,但从近两年企业扩产情况看,产业链各环节过剩的预期已经显现。组件方面,据机构此前不完全统计, 2022年行业新建组件扩产项目规模已超400GW,龙头大手笔扩产加上新秀跨界延伸,光伏组件总产能预计超过800GW,远超终端需求。 可以预见,光伏火爆的扩产潮之下,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市场过剩风险逐渐增大,由此带来的企业间竞争将进入白热化,新一轮的“厮杀”不断逼近。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