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东方电热:2万吨募投项目预镀镍工序已建成并试车成功

    2月24日,东方电热表示,锂电池材料方面,主要产品是预镀镍材料。2万吨募投项目预镀镍工序已建成并试车成功。 2023年,公司出货量内部目标为1.5-2万吨,具体出货量需要看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 预镀镍材料性能优越,是圆柱电池的首选外壳及结构件材料。面对潜在的大圆柱电池市场需求,公司有后续的扩产规划,相关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审批,条件具备公司会及时履行审批程序并公开披露。预镀镍需求放量的总体方向是明确的,并且国外供应商在短期内暂无明显的扩产计划,公司目标是抢占市场先机。

  • 2月24日,东方电热表示,锂电池材料方面,主要产品是预镀镍材料。2万吨募投项目预镀镍工序已建成并试车成功。 2023年,公司出货量内部目标为1.5-2万吨,具体出货量需要看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 预镀镍材料性能优越,是圆柱电池的首选外壳及结构件材料。面对潜在的大圆柱电池市场需求,公司有后续的扩产规划,相关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审批,条件具备公司会及时履行审批程序并公开披露。预镀镍需求放量的总体方向是明确的,并且国外供应商在短期内暂无明显的扩产计划,公司目标是抢占市场先机。

  • 上海:建设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溯源和管理回收利用网络 拓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应用

    2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级。推动冶炼废渣、脱硫石膏、焚烧灰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高水平全量利用。加快发展废钢短流程炼钢,推动废钢等废金属在本地资源化利用,搭建全国领先的废钢铁产业供应链平台。 建设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溯源和管理回收利用网络,落实汽车生产厂商和动力电池供应商主体责任;拓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应用,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工艺、装备、产业聚集发展。 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量实现零增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 具体原文如下: 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一种先进的城市环境管理理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根据生态环境部等十八部委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上海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城市发展与固废管理,加快推进固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本市固废产生强度稳步下降,资源化利用体系显著优化,无害化处置能力持续夯实,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数字化全面赋能固废全域治理,“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统筹协调、高效安全的固废治理体系。到2025年,静安区、长宁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基本建成“无废城市”,其他各区完成相应的“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开展重点园区、行业企业“无废”示范,全市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城镇污水厂污泥零填埋。到2030年,全市固废资源化利用充分,实现固废近零填埋,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稳居全国前列。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不断完善约束为主、激励为辅的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开展街镇垃圾分类综合考评,将垃圾分类纳入各级政府行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化平台,建立全程计量体系。巩固优化“两网融合”回收体系,持续推进点站场标准化改造提升,实施低价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提高主体企业集聚度和服务能力。规范有害垃圾管理。坚持水陆统筹,加强江河湖泊水面日常保洁,强化海塘管理范围内垃圾、漂浮物清理。到2025年,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和全程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5%、45%以上,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保持全国领先。 推动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工作。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深入推进规模化菜场湿垃圾就近就地源头减量,加大净菜上市力度。倡导光盘行动、适度点餐,实施餐厨垃圾收费阶梯导向措施。加快推进商品包装和邮件快件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到2025年,全市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快递包装回收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 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按照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并举的原则,继续推进宝山、浦东海滨等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和老港二期、宝山湿垃圾项目建设,在老港、闵行、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崇明等区域再新建一批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试点存量垃圾焚烧处置。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稳定在2.8万吨/日、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1万吨/日,充分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需求。 (二)强化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高效利用 推动产业绿色升级。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动态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进化工、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清洁生产全覆盖,到2025年,累计完成1000家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制定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支持企业采用固废减量化工艺技术。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创建200家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打造一批国家级示范企业。 深化产业园区循环化内涵。深化产业园区循环化补链改造。建立在产业发展规划或项目准入落地园区时的配套固废利用处置设施或路径。鼓励上下游产业链协作紧密、规模大的产业园区试点建设“无废园区”,2023年底前,上海化工区制定实施“无废园区”建设方案,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级。推动冶炼废渣、脱硫石膏、焚烧灰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高水平全量利用。加快发展废钢短流程炼钢,推动废钢等废金属在本地资源化利用,搭建全国领先的废钢铁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溯源和管理回收利用网络,落实汽车生产厂商和动力电池供应商主体责任;拓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应用,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工艺、装备、产业聚集发展。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量实现零增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 (三)推动建筑垃圾全量利用 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绿色建造技术有关要求,推进节约型工地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均应按照规定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全面推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标准,本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基本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其他5000平方米以上政府投资项目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超高层建筑和“五大新城”内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按照“中心城区统筹、郊区自行消纳”的原则,加快推动老港基地和浦东、普陀、嘉定、金山、崇明、松江等区拆房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优化补强,到2025年,全市拆房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1420万吨/年,资源化处理率达到75%左右。按照“市场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推进废弃混凝土全量利用。持续推进工程泥浆源头干化、末端规范消纳。按照“立足本市、水陆并济”的原则,完善工程土方消纳利用体系,建设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等项目作为市级工程土方综合利用和消纳场所,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土地整理等途径增加郊区工程土方消纳空间。到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左右。 (四)强化危废医废处置能力 优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加强学校、科研机构等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推进收集转运贮存专业化,提升汽修行业、小微企业等产生的危险废物收运服务能力。推进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无机类危险废物多途径的利用处置,加快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建设。到2025年,力争将生活垃圾焚烧二次污染物填埋率控制在2%以下。巩固提升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能力,确保全市焚烧处置能力适当富余。深化危险废物“点对点”利用等豁免管理。 完善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统筹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持续完善医疗废物分级分类收运体系,畅通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最后一公里”。完善医疗废物应急收运处置体系,将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纳入本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市、区两级应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领导指挥体系,保障所需的人员、车辆、设备、物资、场地、处置设施等。加强医塑、玻璃瓶等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 (五)推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市政污泥规范处置 加强农业废弃物多元化利用。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因地制宜配置农业废弃物就地就近处理设施。拓展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方式,到202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左右。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业薄膜回收处理,基本实现全量回收。强化粪污还田利用过程监管,提档升级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全覆盖。 妥善处理处置污泥。结合污水厂新建、扩建工程,完成浦东、嘉定、青浦等区污泥干化焚烧设施建设,推进燃煤电厂和垃圾焚烧厂污泥掺烧,到2025年,实现全市污水厂污泥零填埋。新建一批通沟污泥处理设施,新增处理能力共计约10.5万吨/年。开展疏浚底泥的全过程、全覆盖跟踪监管,严格规范河道疏浚底泥消纳处置。 (六)实现固废监管协同高效 推进固废智慧协同监管。拓宽线索发现渠道,提高固废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现和联动处置能力,形成固废污染“高效处置一件事”。依托“一网统管”城运系统,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各部门固废管理系统,实现固废领域“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在线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等科技手段应用,提升固废污染环境防治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长三角区域固废联防联治。推动固废跨区域转移合作,完善长三角区域固废利用处置设施白名单机制。加大长三角区域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协同力度。全面实施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电子联单制度,推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信息实时共享。探索建立长三角工程渣土消纳共享机制,有序、规范推进工程渣土跨区域消纳。 (七)建设利用处置能力体系 推动设施布局节约集约。在中心城区加强各类固废的集中中转体系建设,推进全市各类固废利用、处置设施园区化集聚布局,实现各类设施统筹谋划、共享共用。 推动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处置。提升废塑料、废玻璃等固废利用企业服务能级,培育固废分类回收与粗加工平台型企业。以技术可行、环境污染和风险可控为原则,鼓励各产业主体协同利用处置固废。落实燃煤电厂、生活垃圾焚烧机构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工业固废、建筑垃圾残渣等。探索钢铁、电力等工业炉窑的固废协同利用处置。 推动设施水平持续提质增效。动态遴选发布上海市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名单。研究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绩效评估,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资源循环利用再生产品。及时修订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材产品应用标准。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扶持政策,推动工程项目使用符合标准的资源化利用建材产品。 (八)统筹推动“无废细胞”建设 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引领示范。2023年底前,宝武集团制定“绿色无废城市钢厂”实施方案,加大宝山基地固废返生产和产品化委外利用力度,提升冶金炉窑协同处理固废能力,废钢利用比力争达到15%以上;上海石化制定“无废企业”实施方案,打造石化行业“无废”标杆;城投集团制定“无废集团”实施方案,进一步夯实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动生活垃圾和污水厂污泥焚烧灰渣等二次废物的近零填埋。 强化信息公开。全面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制度。依法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研究完善固废相关信息披露制度。 厚植“无废文化”。结合绿色创建、低碳创建、美丽街区等行动,研究制定相关“无废细胞”建设指标和评估细则,有序推进无废机关、无废社区、无废校园、无废商场、无废餐馆、无废酒店、无废景区、无废医院等“无废细胞”建设,以点带面营造“无废城市”建设浓厚文化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协调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各区和相关管委会(以下合称“各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及协调机制,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责任落实 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内容。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相关区,对标本市和各区方案,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应在每年1月底前,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无废城市”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三)加强用地保障 将固废分类收集、中转贮存、集中利用处置设施纳入环境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对产业发展类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各区应至少将本区域1%规划产业用地专门用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企业。 (四)加强资金保障 加强资源配置与统筹,保障“无废城市”建设重点支出,加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绿色金融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拓宽融资渠道。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五)强化科技支撑 持续推进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攻关。在固废利用处置领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相关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六)强化法治保障 推动制定“无废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开展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调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全面立体的“无废城市”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典型案例等宣传与培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相关稿件: 《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政策图解                   官方喊话刻不容缓!报废高峰将至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尽快尽完善!【SMM专题】  

  • 负极产业一周要点速览【SMM现货评论】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2月24日讯: 原料端: 【石油焦价格继续上调】2023年2月18日起,锦西石化石油焦价格上调250元/吨,执行5650元/吨。 石墨化环节: 【节后石墨化价格持续下行 临近触底】据SMM调研,节后石墨化代工订单恢复缓慢,且石墨化价格因成本支撑不足、石墨化产能过剩等因素,目前已下行至1.2-1.3万元/吨,部分新进石墨化厂家报价至1万元/吨左右。 负极环节: 【特斯拉与澳洲马格尼斯能源公司达成石墨供应协议】据科创板日报,澳大利亚石墨生产商马格尼斯能源公司(MagnisEnergy)周二宣布,已与特斯拉公司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承购协议,从2025年2月开始为特斯拉提供电池阳极材料,为期至少三年。 【投资50亿 又一硅基项目开工!】2月21日,位于宁波市的杉杉锂电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于2022年6月28日签订,项目投资约50亿元,从原料加工、反应合成、中间品加工、表面改性到成品加工,集全工序于一体。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规划年产能1万吨,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二期项目规划年产能3万吨,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项目完全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年税收超10亿元,亩均税收可达400万元,将成为杉杉科技第一个纯品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也是最大的硅基一体化基地。 据宁波杉杉硅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介绍,该项目是杉杉股份第一个纯品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将为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补链强链。项目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实现部分设备调试,2024年部分投产,2026年全面建成投产。 【索通发展旗下的内蒙欣源千吨级硬碳负极产线预计24年年初建成】近日,索通发展旗下的内蒙欣源在采访中表示:硬碳前驱体选择方面,生物质、无烟煤、酚醛树脂三种前驱体公司均有布局,目前以无烟煤和树脂为主,生物质处于研发阶段。在比例上,因为索通完成了对欣源的并购,公司在炭素相关的供应商里面可选的比较多一些,能获取优质的无烟煤,因此,无烟煤基的硬碳负极的占比较大。硬碳负极性能方面,公司硬碳负极现在克容量在280到310 mAh/g之间,首效在85%-88%;价格方面,国内基本上量产之后的成本可能在8万以下;硬碳负极规划方面,因为欣源的客户有鹏辉,还有一些小动力的厂商。他们有相应的钠电的开发和储备,所以公司前期就先上一个体量稍微小一点的产线。预计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先上一条1000吨-1200吨的硬碳负极产线,后期根据客户的需求量再进行规划。 【硬碳负极前驱体介绍】硬碳负极前驱体材料复杂多样,包括生物质、树脂基、沥青等。其核心制造工艺是碳化,受工艺限制,在选材时要求成本低、供应量大、易获取及储存,同时还强调容量损失少、效率较高、循环性较好,对于纯化过程也有要求。 1、树脂基:前驱体虽然纯度高,结构易调控,但是成本较高;2、沥青基:前驱体虽然来源较广泛,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烟气,此外还需要在造孔技术方面做进一步研发,且容量较低;3、生物质:前驱体来源广泛,大多是工农业生产中的副产物,容量也较高。 所以硬碳负极目前应用较多的材料是生物质前驱体。但是生物质也有其缺点。首先,生物质来源虽然广泛,但是由于品种繁多,且具有季节性等问题、不能保证一致性。而不同的品种对应不同的生产处理工艺,增加了工艺与设备选型的复杂性。因此,虽然生物质前驱体是一种很好的过渡期选择,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要不断提升沥青基负极材料研发技术,实现沥青基与树 脂基材料降本,以便其规模化应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 证监会出手了!奥联电子被立案调查 股民欲维权索赔

    奥联电子2月23日晚间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打假”事件始末 此次奥联电子遭证监会调查,与公司此前的资本宣传密不可分。而其背后,亦与A股经久不衰的题材炒作之风有关。近来钙钛矿电池在二级市场被热炒,理由是市场上主流的晶硅电池已接近材料理论极限,而钙钛矿电池因其更优异的提效降本等性能特性,而被业内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有力候选者。 在此基础上,奥联电子在2022年12月9日公告,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奥联投资近期与自然人胥明军共同出资设立南京奥联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并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奥联光能主要从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装备的研发、生产、制备、销售等。奥联光能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 奥联投资 以货币方式出资4750万元,占比95%; 胥明军 以货币方式出资250万元,占比5%。 而在合作方基本情况介绍中,公司表示 胥明军“长期从事军工/科技型企业运营管理,专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装备的国产化、自主化和体系化,对钙钛矿电池研发进程和产业化过程有独到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据统计,自去年12月23日至2月10日的30个交易日里,钙钛矿板块涨幅达到33.54%。而奥联电子更是“公告既出,谁与争锋”,其股价从12月9日启动到最高点的涨幅逼近200%,成为今年A股题材个股中的“造富翘楚”。 而随着华能清能院2月21日的一纸声明,奥联电子及胥明军的“打假门”也随之而来。 虽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合作方胥明军有过“指导完成华能清能院550×650mm钙钛矿电池组件中试线工艺设备设计”的工作经历,但毕竟属于空口无凭,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监管介入可谓正当时。 主力资金急切出逃 有股民欲维权索赔 有意思的是,据2月23日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卖1 广发证券广州黄埔大道营业部 净卖出1.36亿元,此前的2月21日该营业部同样净卖出约1亿元,或可认为前期介入的主力资金正急切出逃。而买2至买4为机构通道,分别净买入1000万至2000万元不等,意欲何为令人捉摸不透。 值得一提的是,2月17日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后,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随着证监会介入调查,若华能清能院发布的声明属实,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奥联电子可能面临证监会作出的警告或者罚款处罚;如导致投资者产生损失,亦可能面临投资者提起的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 有消息称,截至目前,奥联电子股民已成立多个维权群,准备向公司索赔。

  • 工信部:2022年锂离子电池行业快速增长 上游产品价格高位震荡

    2月23日,工信部公布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其中提到,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一是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行业应用加速拓展,助推双碳进程加快;三是技术进步加快步伐,先进产品层出不穷;四是行业投资热情高涨,全链加强协同合作。 具体原文如下: 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 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一是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及研究机构测算,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一阶材料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万吨,同比增长均达60%以上;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 二是行业应用加速拓展,助推双碳进程加快。2022年,锂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风光储能、通信储能、家用储能等储能领域加快兴起并迎来增长窗口期,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295GWh,储能锂电累计装机增速超过130%。2022年全国锂电出口总额3426.5亿元,同比增长86.7%,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全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技术进步加快步伐,先进产品层出不穷。骨干企业围绕高效系统集成、超大容量电芯等方向加快布局,先进电池产品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50GWh/kg;柔性、耐低温、防水性的新型电池产品在冬奥装备上成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储能产品进一步融合,智能液冷技术等显著增强储能系统热管理水平,降低系统安全隐患。 四是行业投资热情高涨,全链加强协同合作。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仅电芯环节规划项目40余个,规划总产能超1.2TWh,规划投资4300亿元。上游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锂电二阶材料价格反复冲高回落,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微粉级)2022年均价分别达48.1万元/吨、46.4万元/吨。锂电企业通过投资参股、签订长单、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

  • 【2.24锂电快讯】工信部称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超130% | 业内人士预计3月车市将步入正轨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工信部: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超130%】 工信部发布数据,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及研究机构测算,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一阶材料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万吨,同比增长均达60%以上;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2022年全国锂电出口总额3426.5亿元,同比增长86.7%。 》点击查看详情 【雅化集团:公司锂盐产品生产和销售一切正常】 雅化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锂盐产品生产和销售一切正常。目前公司的海外客户销售占比较高,锂盐交易价格参考国际报价平台,较国内有一定优势。 【芳源股份:锂电回收项目料供应已有意向合作方】 芳源股份公告拟投入不超过20亿元用于年报废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等项目,公司人士今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关于此次锂电回收项目的回收料供应商,目前已经有一些意向合作的企业,但还没有确定。据了解,芳源股份2018年已与威立雅和贝特瑞合作进行电池回收拆解项目,预计威立雅2023年将成为公司电池回收料供应商之一。 【业内人士:消费者信心持续稳定恢复 预计3月车市将步入正轨】 “从2月开始,进店的客流量就多起来了,这周比上周有明显增多。”2月22日,北京海淀区一极狐直营店销售人员张逸(化名)表示。这成为车市回暖的一个缩影。受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退出和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1月车市遇冷,进入2月后逐渐回暖。乘联会预计2月乘用车零售销量环比增长4.3%。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信心持续稳定恢复,终端客流持续升温,叠加各地补贴持续发力,预计3月车市将步入正轨。 【业内人士:在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情况下 车企加速由“量”向“质”转型】 拓展中高端市场成为车企新能源战略重点。2月23日,吉利品牌发布新能源战略,将推出中高端新能源车系列“吉利银河”。此前,比亚迪、上汽集团等车企陆续推出了中高端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在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情况下,车企加速由“量”向“质”转型,通过高端化提升单车毛利,改善企业盈利。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传统车企,蔚来、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市场,并取得较好表现。 【上海:建设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溯源和管理回收利用网络 拓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应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级。推动冶炼废渣、脱硫石膏、焚烧灰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高水平全量利用。加快发展废钢短流程炼钢,推动废钢等废金属在本地资源化利用,搭建全国领先的废钢铁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溯源和管理回收利用网络,落实汽车生产厂商和动力电池供应商主体责任;拓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应用,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工艺、装备、产业聚集发展。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量实现零增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 相关阅读: 钠电池板块异动走强 多氟多盘中拉涨逾7% 企业争相入局【热股】 锂辉石常用选矿方法有哪些?【SMM分析】 分时电价改革 推动工商业储能需求进入狂飙时代?【SMM分析】 蔚来换电业务规模加速扩张 换电模式即将驶入“快车道”【SMM分析】 锂电产业一周要点速览【SMM分析】 溢价近400倍成交!国内再现“天价锂矿” 2月锂矿争夺风云再起【SMM专题】 宁王锂矿返利上下游如何应对?【SMM调研】 新能源锂电回收风口已至 梯次利用能否成为行业新风向?【SMM分析】 洛阳钼业TFM混合矿中区电力“大动脉”顺利打通【SMM分析】 SMM产业链分析:千字长文深度剖析钴产业链 一文了解钠电电解液材料(附相关企业布局形态)【SMM分析】 Pilbara锂矿销售方式转变【SMM分析】 钠电负极|硬碳或将成为首选材料(附相关企业布局形态)【SMM分析】 志存锂业子公司竞标锂矿成功【SMM分析】 华能30亿元盐穴储能项目落子山东肥城!【SMM分析】 钠电概念热 中欣高宝六氟磷酸钠项目正式开建【SMM分析】 至少480亿元锂电投资涌入佛山【SMM分析】 亿纬锂能2024年营收目标不低于1000亿元【SMM分析】 龙蟠科技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 电解液行业谁将受益【SMM分析】 SMM新能源大会来袭 看大咖们如何看后市! 伴随全球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能源体系转型成为全球共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革命已经到来。为响应国家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发展。SMM将于2023年5月9-1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本次大会主题“创新驱动发展 低碳引领未来”。大会由SMM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大会拟邀请政、产、学、研、融、介、媒等方面重要嘉宾出席大会,大会设立高质量开幕式、新能源企业家鸡尾酒会、融通高科之夜、商务考察活动、投资促进交流会、主论坛、12个分论坛、3大闭门会、5大理事会、展览会、CLNB友谊赛、健康乐跑等重大活动。 在此,SMM诚挚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与行业大咖一起,共同把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打造成为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平台、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全球共襄的世界级盛会,为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点击了解并在线报名: 》 202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 七部门:到2025年汽车行业实现动力电池等环节智能检测

    2月21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针对汽车定制化、轻量化、智能化、电动化发展带来的检测需求,实现汽车底盘压铸件、传动系统、车身以及动力电池、整车总装等环节的智能检测。 提及制定本计划的原因,《通知》表示,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已成为稳定生产运行、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制造效率、确保服役安全的核心手段,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智能检测装备需求日益增加,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总体来看,我国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仍存在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供给不足、产业体系不完善和应用生态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的关键短板和重要制约,迫切需要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推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 奥联电子“打假门”之后:钙钛矿一级市场热度不减 但资金流向分化

    近日,奥联电子的钙钛矿专家“打假门”,无疑给概念先行的资本市场浇了一盆冷水。 有关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钙钛矿领域目前正处于实验室到中试阶段的产能验证转折点,“这正是资本市场进行主题炒作最常见的时间节点。” 目前,真正进入到小/中试环节的钙钛矿企业基本为非上市公司,这些已经具备较强确定性的项目,在一级市场也受到了来自VC/PE、CVC的热切关注。其中,钙钛矿组件厂商协鑫光电在去年完成两轮融资,集结了淡马锡、红杉中国、IDG以及腾讯等知名投资方,融资总额超5亿元;同样宣布进入百兆瓦级中试的纤纳光电,去年下半年完成的D轮融资,也吸引了招银国际资本等13个资方的参与。 上述投资人士进一步表示,头部项目估值较高,大多数机构因为资金实力、财务回报压力等原因,目前来说已较难参与进去, “未来一级市场资金将更多关注钙钛矿产业链环节的项目,包括镀膜设备、玻璃及其他封装材料等。”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共有21个钙钛矿领域项目在一级市场完成融资,2022年投融资事件数达到高点。 资本追逐有实力和稀缺性的项目 钙钛矿领域在资本市场受到热捧,而回归到产业本身,钙钛矿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有一级市场新能源投资研究团队对记者表示, “目前钙钛矿领域虽然有不少参与者,甚至不乏龙头公司,但是大部分都处于实验室阶段,小部分处于设备采购阶段,个别跑得比较快的厂商也只是处于百兆瓦级别量产线的设备调试阶段,要调通大面积产品的制备工艺,以及跑出有意义的数据,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另有新能源领域投资人士甚至告诉记者,钙钛矿领域目前存在项目质地参差不齐的情况,奥联电子技术大牛履历打假一事并非行业孤例。“从实际调研和与同业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现市面上其实有一些半路出家到钙钛矿领域的投机者。在有完整产线经验的领域,半路跳出来创业是可行的,但钙钛矿还处在从0到1的阶段,目前市面上跑到前面的项目,可以看到创始团队基本都是有长期技术积累的高校或大厂孵化团队。” 涌入钙钛矿领域的资本,都在追逐那些具备实力的稀缺项目。 2022年12月中旬,协鑫科技旗下协鑫光电宣布完成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创下了整个钙钛矿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融资金额,投资方集合了淡马锡、红杉中国、IDG、川流投资等知名机构。 协鑫光电也是钙钛矿领域目前完成融资轮次最多的项目,自2019年成立至今已完成6轮。有接近协鑫光电人士告诉记者,协鑫光电融资过程较顺利,“更多的是机构想投投不进来,这种情况下,项目方主要会考虑在产业上对自身有帮助的投资方,达成业务上的战略合作;财务投资机构方面,则会选择一些品牌知名度非常大的。” 业内另一家完成多轮融资的是更早成立的纤纳光电,自2015年成立至今,项目已累计完成8轮融资,集中了招银国际资本、三峡资本、长江证券等十数家投资机构。 目前,协鑫光电和纤纳光电光电均已实现百兆瓦级钙钛矿电池中试线落地试产。 某人民币基金新能源投资人林玮表示,尽管钙钛矿领域受到资本关注,但并非所有资方都有实力和条件押注这一赛道。 “钙钛矿项目估值较高,主要是因为设备、产线等固定资产投入就摆在那里。对于大多数投资机构来说,一方面是资金实力问题投不进去,另一方面是估值太高,而钙钛矿走向产业化的时间周期还较长,IRR(内部收益率)就会降低,有较大投资回报压力的投资机构,也不会选择进入。” 其进一步表示,规模较大的特殊策略基金,以及产业资本会更多参与到这一领域,“比如在这个领域投了多个项目的碧桂园创投,其主业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方面,可以给钙钛矿项目提供应用场景,形成产业上的协同性。” 资金接下来或流向细分环节 上述一级市场新能源投资研究团队表示,“在钙钛矿技术上,短期核心关注大面积基础上的转换效率,长期关注产品一致性与成本;在公司标的上,看好两类,一是具备底层实验研发以及量产等系统化能力的公司,二是核心环节突破的公司,包括行业底层核心材料、工艺、设备等带来核心突破的公司,以及上游各类核心材料的厂商。” 林玮亦表示,组件厂商目前受到资本关注,也已经跑出了一些具有产业化优势的行业领头羊,“财务投资机构未来会更多把重点放在钙钛矿的产业链环节,包括TCO导电玻璃、POE胶膜封装材料。” 今年以来宣布完成融资的几个项目,也验证了上述人士预测的趋势: 今年1月中旬完成B轮融资的理想晶延,属于钙钛矿电池镀膜设备这一细分赛道;更早前宣布完成融资的锌芯钛晶,则属于钙钛矿发光材料细分领域。 另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 一头部镀膜设备厂商近期受到众多投资机构关注,“很多机构都在对接拿额度,一些知名头部机构的投委会成员都去了,一般的意向机构连项目方都见不到。” 林玮表示,钙钛矿将继续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市场比较相信国内可以通过这种快速大规模的试错,实现迭代降本,加速产业化,因为全球光伏电池板最大产能就在中国,别的国家缺少了这个基础条件,就很难缩短钙钛矿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时间。” 公开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有14家企业宣布了已投资建设钙钛矿产线,包括协鑫光电、纤钠光电、极电光能、合特光电、众能光电、仁烁光能、无限光能、万度光能、大正微纳、鑫磊鑫半导体、奥联光能、宝馨科技、光晶能源、脉络能源。 其中,协鑫光电、纤钠光电、极电光能、仁烁光能、大正微纳、光晶能源等7家,进入小/中试环节。

  • 中宏科创储能项目在浙江淳安县开工 前两期投资15元

    从“杭州发改发布”获悉,2月21日,浙江省举行2023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杭州市参加本次全省集中开工项目共43个、总投资10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项目数、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额均居全省首位。 中宏科创储能项目在浙江淳安县开工,项目共分四期实施,2023年-2024年实施一、二期,总投资约15亿元,达产后总产值41亿元,年上缴各类税收不低于1.4亿元。2024年-2027年实施三、四期,总投资约35亿元,达产后总产值164亿元,年上缴各类税收不低于7亿元。项目建成后的储能系统工厂、储能电芯工厂及研发中心,6年内全面达产实现年工业销售产值不低于200亿元,年上缴各类税收不低于8亿元。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