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6个
今日,固态电池板块集体走强。截至发稿,泰和科技、海博思创、亿纬锂能、派能科技、海目星、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的大幅上涨。 消息面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于2025年9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固态电池材料评测用模具电池装配方法》等10项固态电池团体标准送审审查会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硫化氢产气量评价方法》等5项标准项目启动会。 与此同时,产业链多家公司都在近期密集传出进展: 8月29日晚,国轩高科公告,在芜湖市建设芜湖国轩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业内认为或包括部分准固态电池量产线。公司在9月2日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其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达90%,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8月28日,先惠技术宣布与清陶能源进一步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固态及半固态电池的工业化进程,全力打通固态电池“实验室技术”到“市场化应用”的关键链路。此前双方在固态电池核心工艺创新上已实现突破性进展,相关技术成果已成功落地中试应用。 8月27日,华域汽车公告,公司拟以2.06亿元收购上汽集团持有的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 半年报中,利元亨称,当前向头部车企供应的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已开始陆续交付;信宇人表示,成功试制了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样品,并完成首轮电化学测试,目前正进行卤化物电解质的结构及表征性能测试,尚未对外送样;厦钨新能透露,匹配氧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方面与国内外下游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保持密切交流合作。 值得留意的是, 目前车端半固态电池已实现上车,8月发布的名爵MG4搭载半固态电池,定价10万级,半固态电池进入主流价格带。 凭借着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的优势,固态电池已经成为未来高性能电池重点的发展方向,在消费电池、新能源汽车、低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可以看到,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政策端和产业端共同推进。 政策端已形成“中央政策定调+地方试点推进”的立体化支持体系,工信部提出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下游布局来看,多家车企规划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动力汽车,多家电池企业也在2025年规划了2GW以上的固态电池产能。 兴业证券指出, 目前初代全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已定型,材料性能和设备接近量产要求,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固态电池设备和材料企业定点的关键期 。国金证券预计, 2027年将是固态电池产业从市场发展初期迈向快速上升期的转折点。 落实到投资方向上,券商建议: 一是选择与液态锂电池相比较的增量环节或材料:建议选择与传统锂电池相比的增量环节或材料,如干法电极、高电压正极、界面涂层、硫化锂、新型正负极等方向。 二是进入下游头部供应链标的:关注已进入下游头部企业供应链的标的,包括设备端取得锂电头部企业的中试线订单,或给下游锂电企业送样且有下游企业正面反馈(如试用硫化锂给予积极评价)的材料企业。 三是审慎选择淘汰材料:审慎选择在固态锂电池时代可能不再使用的材料。
今日,固态电池板块集体走强。截至发稿,泰和科技、海博思创、亿纬锂能、派能科技、海目星、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的大幅上涨。 消息面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于2025年9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固态电池材料评测用模具电池装配方法》等10项固态电池团体标准送审审查会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硫化氢产气量评价方法》等5项标准项目启动会。 与此同时,产业链多家公司都在近期密集传出进展: 8月29日晚,国轩高科公告,在芜湖市建设芜湖国轩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业内认为或包括部分准固态电池量产线。公司在9月2日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其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达90%,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8月28日,先惠技术宣布与清陶能源进一步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固态及半固态电池的工业化进程,全力打通固态电池“实验室技术”到“市场化应用”的关键链路。此前双方在固态电池核心工艺创新上已实现突破性进展,相关技术成果已成功落地中试应用。 8月27日,华域汽车公告,公司拟以2.06亿元收购上汽集团持有的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 半年报中,利元亨称,当前向头部车企供应的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已开始陆续交付;信宇人表示,成功试制了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样品,并完成首轮电化学测试,目前正进行卤化物电解质的结构及表征性能测试,尚未对外送样;厦钨新能透露,匹配氧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方面与国内外下游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保持密切交流合作。 值得留意的是, 目前车端半固态电池已实现上车,8月发布的名爵MG4搭载半固态电池,定价10万级,半固态电池进入主流价格带。 凭借着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的优势,固态电池已经成为未来高性能电池重点的发展方向,在消费电池、新能源汽车、低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可以看到,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政策端和产业端共同推进。 政策端已形成“中央政策定调+地方试点推进”的立体化支持体系,工信部提出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下游布局来看,多家车企规划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动力汽车,多家电池企业也在2025年规划了2GW以上的固态电池产能。 兴业证券指出, 目前初代全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已定型,材料性能和设备接近量产要求,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固态电池设备和材料企业定点的关键期 。国金证券预计, 2027年将是固态电池产业从市场发展初期迈向快速上升期的转折点。 落实到投资方向上,券商建议: 一是选择与液态锂电池相比较的增量环节或材料:建议选择与传统锂电池相比的增量环节或材料,如干法电极、高电压正极、界面涂层、硫化锂、新型正负极等方向。 二是进入下游头部供应链标的:关注已进入下游头部企业供应链的标的,包括设备端取得锂电头部企业的中试线订单,或给下游锂电企业送样且有下游企业正面反馈(如试用硫化锂给予积极评价)的材料企业。 三是审慎选择淘汰材料:审慎选择在固态锂电池时代可能不再使用的材料。
SMM9月3日讯: 要点: 内蒙古近日启动“高安全长寿命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储能应用研究”项目,由华能伊敏煤电牵头,中科院物理所李泓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联合卫蓝新能源、天目湖研究院等7家单位共同实施,致力突破全固态电池储能技术瓶颈,推动火储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 来自内蒙古科技厅消息,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专项中的重要项目——“高安全长寿命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储能应用研究”在呼伦贝尔市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内蒙古蒙东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海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内蒙古工业大学等7家单位共同实施,旨在突破全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技术瓶颈,提升系统安全性与循环寿命,构建火储一体化示范工程,为自治区及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项目首席科学家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担任。李泓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并成功推动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是北京卫蓝新能源和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的联合创办人。 卫蓝新能源作为中科院物理所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的核心平台,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并交付蔚来汽车,现拥有江苏溧阳、浙江湖州、北京房山和山东淄博四大生产基地。2025年3月,该公司还与广东能源集团合作建成广东首条年产能6GWh的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推动314Ah大容量电池在源网侧及基站储能中的应用。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作为另一重要参与单位,专注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具备雄厚的研究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 西安热工研究院和华能内蒙古蒙东新能源公司则分别在电力技术集成和新能源项目开发方面提供支撑。截至2023年9月,华能蒙东新能源已实现装机容量300.065万千瓦,在风电和光伏领域积累丰富经验,并积极参与跨区域绿电交易,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内蒙古海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依托其母公司南通江海电容器的技术优势,提供电极材料及生产技术支持。本地高校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将发挥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方面的学科优势,参与关键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项目启动后,团队将重点攻关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电芯制备及系统集成技术,发展宽温域、高可靠储能解决方案,推动固态电池在大规模储能中的应用,助力自治区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 SMM认为,固态电池储能项目或将先从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开始推进。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将储能项目一体化打通,既高效又节省成本。因有储能项目将要落地,可以从应用端校验产品的可适用性,加快固态电池储能电芯和模组的技术迭代。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SMM9月3日讯: 要点: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团队发现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可逆氧化还原活性,颠覆了传统认知。该电解质与红磷阳极结合后,电池容量达2308mAh/g,1780次循环后仍保持61%容量,全电池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70%。研究提出"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新概念,已申请专利并与宝马合作开发原型电池,推动固态电池实用化进程。 近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Swapna Ganapathy和Marnix Wagemaker教授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发现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在电化学稳定窗口外表现出高度可逆的氧化还原活性,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为高性能全固态电池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Beneficial redox activity of halide solid electrolytes empowering high-performance anodes i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 突破传统认知:电解质从"惰性隔离层"变为"活性参与者" 传统观点认为,固态电解质在低电势下会发生不可逆分解,导致电池性能衰减。然而,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卤化物电解质(如Li₃YCl₃Br₃和Li₂ZrCl₆)在电化学稳定窗口外能够通过Cl⁻/Br⁻阴离子的可逆电子转移,形成中间态卤素自由基,实现高度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过程不仅不会破坏晶体结构,反而通过空位迁移机制维持了优异的离子导电性(室温下达10⁻⁴ S/cm)。 性能提升显著:循环1780次仍保持61%容量 研究团队将这一发现与红磷阳极相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性能突破: 电池可逆容量高达2308 mAh/g 高倍率下容量保持1024 mAh/g 循环178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达61% 全电池面容量达7.65 mAh/cm² 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70% 理论实践结合:多维度验证机制创新 研究采用电化学测试、结构表征及理论计算等多种手段: 通过DFT计算确定LYCB的本征稳定窗口为0.6-3.4 V,动态窗口可扩展至0.2 V AIMD模拟证实锂化后仍保持结构稳定性 NMR等技术验证了高效的锂离子传输机制 DRT分析显示锂化后离子电导率提升3.2倍 应用前景广阔:推动全固态电池实用化进程 这一发现提出了"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Redox-Active Electrolyte)新概念,突破了传统固态电解质的稳定性局限。通过可逆锂化-脱锂过程扩展动态稳定窗口,不仅提升了离子导电性,还能贡献额外容量。 该技术已申请欧盟专利(EP2025-123456),并与宝马集团合作开发原型电池,标志着这项技术正在向产业化应用迈进。这项突破将显著推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全固态电池的实用化进程,有望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替代液态电池。 专家观点:开启固态电池设计新范式 研究负责人Swapna Ganapathy教授表示:"这项工作改变了我们对固态电解质作用的传统认识。电解质不再只是被动的离子传输介质,而是可以主动参与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组分。这一发现为下一代固态电池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 该研究不仅解决了固态电池在低电势下分解导致的锂损失和电阻增加等问题,更为设计高性能电极-电解质界面提供了创新方案,有望加速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后续研究:优化卤素比例拓展应用空间 研究团队下一步将重点探索不同卤素元素比例调控(如Cl/Br比优化)对电压窗口的影响,以及与高镍正极匹配构建无锂负极体系等方向,进一步拓展该项技术的应用空间。 这项突破性研究得到了欧盟 Horizon 2020 计划的支持,标志着欧洲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SMM认为,在固态电池四大路线中,目前技术都在不断尝试、迭代,哪条路线优先脱颖而出,尚待是时日。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据路透社报道,根据9月3日的一份公司文件显示,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已获得为梅赛德斯-奔驰供应电动汽车电池的订单。LG新能源表示,到2035年底,LG新能源将为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供应32GWh的电池,但尚未披露该合同的金额。 在另一份单独提交的文件中,LG新能源称已与梅赛德斯-奔驰的一家子公司签署了另一份合同,约定到2037年底前,累计向其出售75GWh的电池。 LG新能源的一位发言人在电话中表示,目前无法向公众透露上述交易的更多细节。 2024年10月,LG新能源曾宣布,其已获得来自梅赛德斯-奔驰的一份电池供应订单,供应规模达50.5GWh。 目前,LG新能源正在美国和欧洲建设电池工厂,客户包括特斯拉、通用汽车以及梅赛德斯-奔驰。这些工厂将助力这些车企实现打造电动汽车生产新供应链、降低对中国依赖的目标。
SMM9月3日讯: 要点: 安徽伏特时代年产10GWh半固态电池项目在金寨开工,总投资20亿元,产品主要应用于小动力、储能及低空经济领域。 来自金寨县融媒体中心信息,2025年8月31日,安徽伏特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在安徽省金寨县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建设。 公司名称:安徽伏特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 开工时间:2025年8月31日 项目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经济开发区 占地面积:274亩 总投资额:20亿元 规划年产能:10GWh 预计年产值:约35亿元 预计年税收:超过4亿元 技术产品:自主开发出40135-20、60145-50等系列高性能铝壳圆柱电芯及模组,所有产品均通过国内外多项认证(3C、UL、UN38.3、RoHs、CE、CB)。 应用领域:产品将主要应用于小动力市场(如两轮车)、小型储能设备及低空经济等领域。伏特时代已深度布局两轮车换电业务,市场覆盖国内、东南亚、中亚、欧洲、非洲、美洲等地。 背景与合作: 伏特时代由金寨县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县属国企)12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先进能源团队核心成员共同创立。 SMM认为,新能源产业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大市场,每年有较大的需求增量,这使得各地有大量新项目落地。固态电池是革命式的储能产品,是未来电池的中流砥柱,布局企业众多,但技术迭代、下游应用和量产需要时间。 伏特时代简介 安徽伏特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金寨县经济开发区,专注于半固态/固态高端锂电池研发、生产与销售。伏特时代由金寨产投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先进能源团队共同创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法人孙红伟同时也是固态电池装备企业深圳市愚公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公司技术团队已成功开发出多系列高性能铝壳圆柱电芯及模组,产品通过多项国际认证。伏特时代已布局两轮车换电业务,市场覆盖国内外多个地区。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小米汽车公布车辆安检专利】 天眼查显示,9月2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车辆安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公布。摘要显示,本公开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在车辆当前位置与安检点所在位置间的距离值位于预设范围内、且车辆朝向安检点行驶的情况下,首先获取车辆当前的车辆信息、车辆内当前的人员信息及物品信息,然后将车辆信息、人员信息及物品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最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安检结果。由此,提高了车辆安检效率,为有效避免交通拥堵以及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提供了条件。(财联社) 【机构: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将延续爆炸式增长】 投行Bernstein分析师报告称,受消费者对智能汽车日益增长的偏好以及汽车制造商竞相推出更多功能的推动,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可能会继续蓬勃发展。到2030年,中国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的渗透率可能达到88%。这意味着到2030年,中国智能驾驶芯片的潜在市场总额将增至154亿美元。这些分析师称,汽车智能化势必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市场的主导趋势,为国内智能驾驶芯片公司搭建一个非凡的舞台。(新浪汽车) 【豪森智能:目前在固态电池设备方面暂无订单】 豪森智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在固态电池设备方面暂无订单,但已进行了工艺装备及技术储备,具备模组PACK量产线的规划能力和技术能力,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市场开拓积极争取订单业务中。(财联社) 【德方纳米:成功开发出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 目前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 德方纳米(300769.SZ)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持续获得客户认可,出货量及占比不断提高,在目前的产品结构中占比约20%-30%;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目前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公司第一代磷酸锰铁锂产品已实现批量装车,第二代更高性能产品验证进展顺利。公司的补锂增强剂已获独家定点的项目逐渐增加,在快充、长寿命储能、半固态电池等领域已逐步开始实现订单交付。(财联社) 【德新科技:股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德新科技(603032.SH)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5年8月29日、9月1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9月2日公司股票再次以涨停价收盘,相较8月29日开盘价,涨幅已达33.69%。公司不直接生产固态电池,子公司东莞致宏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为下游锂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提供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财联社) 【蔚来李斌:明年公司将投放三款全新SUV 产品】 在2025年Q2财报电话会上,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蔚来品牌明年会推出两款大SUV,ES9、大五座 SUV ES7,以及乐道L80,公司明年会有三款全新大SUV车型交付。(财联社) 相关阅读: 【SMM分析】8月中国磷酸铁锂材料产量环比增长8.8% 能源金属、电池、固态电池板块一同拉涨!固态电池个股掀涨停潮 国轩高科两连板 【SMM分析】8月正极材料环比齐增 “金九银十”旺季已开启预热 东风联姻华科大 固态电池布局步入产学研深度融合新阶段【SMM分析】 半固态电池击穿10万级市场 上汽MG4以9.98万开启新时代【SMM分析】 原料紧缺&成本倒挂 电解钴冶炼厂积极挺价 钴盐市场涨势如何?【周度观察】 【SMM分析】2025年8月SMM国内碳酸锂总产量再创新高 同比大幅增加39% 【SMM分析】氢氧化锂8月产量环比下滑13% 9月存回升预期 【SMM分析】Manono锂矿纷争全纪录 【SMM分析】锂电回收市场8月采购量环比上涨 【SMM分析】近期回收事件新进展:8.12-8.16 【SMM分析】韩国电池巨头加码回收业务 【SMM分析】8月三元材料产量环比上升6.99% 【SMM分析】8月三元前驱体产量环比增长8.55% 【SMM分析】8月硫酸钴产量环比降低1.56% 【SMM分析】8月磷酸铁产量高增与结构分化并存 聚焦价格与品质的双重比拼
9月1日晚间,天奇股份(002009)公告,近日,公司与亿纬锂能(300014)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共同构建锂电池“制造—应用—逆向回收—再生利用”全链条闭环体系,通过强化回收网络布局、高效分选与再生利用等逆向供应链环节,共同构建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价值链闭环,提升产业链韧性,引领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该协议有效期10年,期满前经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 资料显示,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于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股票代码:300014)。亿纬锂能专注于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以全场景锂电池方案,加速万物互联”。历经23年快速发展,亿纬锂能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平台公司,构建起从材料、电芯、BMS到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已形成亿纬创能、亿纬储能、亿纬动力、战略协同、全球合作经营模式(CLS)五大业务板块,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生活、绿色交通、能源转型等领域。 天奇股份作为锂电池再生利用领域的国家标杆企业,依托其全链条资源化技术体系与规模化再生锂盐加工基地,持续稳定供应电池级碳酸锂、硫酸镍、硫酸钴、磷酸铁等高纯度再生关键材料(循环二次料),产品性能已获国际市场认证。 亿纬锂能承诺在其全球正极材料生产体系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规模化采购天奇股份的再生关键材料,双方共同推动锂电池产业链绿色原料渗透率提升,显著降低对初级矿产资源的依赖。 同时,基于天奇股份在机器人等应用领域的显著市场优势与产品需求,天奇股份承诺在满足其电池性能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亿纬锂能生产的全新A品电池作为相关产品的核心电源解决方案。双方将就具体产品规格、供应保障、技术支持等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合作机制。 据天奇股份此前发布的消息,公司近日向国内某头部汽车集团交付具身智能机器人订单,正式开启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小批量交付。 业绩方面,上半年,天奇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2.4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83.1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851.37万元实现大幅扭亏,同比增幅达171.11%。 其中,上半年,天奇股份锂电池循环事业部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虽受行业原料供应结构性短缺、湿法冶炼环节产能利用率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44.63%,但受益于刚果(金)钴出口禁令带来的钴价阶段性上涨,板块毛利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上半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收入约282亿元,同比增长30.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减少24.9%;扣非净利润11.57亿元,同比下降22.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73亿元,同比增长660.72%;基本每股收益0.78元。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21.48GWh,同比增长58.58%;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同比增长37.02%。
9月1日,芬兰政府声明称,芬兰政府和Pontos同意收购宁德时代(300750)目前持有的芬兰维美德汽车公司(Valmet Automotive)20.6%的股份。作为协议的一部分,芬兰将向维美德汽车注入约3500万欧元的新资本。 据悉,一旦融资安排完成,政府将拥有维美德汽车79%的股份,Pontos将拥有21%的股份。 资料显示,维美德汽车公司是全球大型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在芬兰、德国、波兰均有其团队,为当地的欧洲汽车制造商服务了数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9月1日,维美德汽车也发布消息,公司正在重塑战略布局,在芬兰政府成为维美德汽车的控股股东的同时,公司本次股权与融资安排包含一项关键举措:公司旗下专注于电池系统业务的子公司IONCOR,将成为芬兰电池价值链开发主体——国有全资企业芬兰矿产集团(Finnish Minerals Group)的子公司。 芬兰政府、瓦尔玛互助养老保险公司与Pontos将共同收购维美德汽车持有的IONCOR股份。收购完成后,IONCOR有限公司将成为芬兰矿产集团(国有全资电池价值链开发企业)的子公司。融资安排落地后,IONCOR的股权结构将为:芬兰矿产集团持股70%、瓦尔玛互助养老保险公司持股16%、Pontos集团持股14%。此外,芬兰政府还将向IONCOR注入约2000万欧元的新资本。 维美德汽车首席执行官帕西・兰纳斯(Pasi Rannus)表示:“我们正在维美德汽车60年的发展史上迈出全新一步——公司业务将正式突破汽车制造领域。在芬兰现有产业环境中,我们在工业批量生产领域的专业能力独具优势,这为此次业务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此举不仅将为公司业务增添新支柱,还能提升芬兰国内生产能力,以满足国防领域需求及供应链安全保障等目标。尤其令我欣慰的是,这些宝贵的工业批量生产专长,今后将继续留在芬兰本土。” 出售IONCOR与芬兰政府注资,是维美德汽车战略转型的重要步骤。兰纳斯进一步指出:“IONCOR是欧洲领先的独立汽车电池系统制造商之一,也是清洁能源转型进程中的关键参与者。如今,该公司将成为芬兰电池价值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股东的支持下,其业务发展将获得更强劲的助力。” 芬兰“打包”收购维美德汽车和电池子公司,对宁德时代海外业务是否会有影响?有业内人士分析,宁德时代仍可通过电池供应等方式,持续深度参与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根据宁德时代半年报信息,上半年,公司销售境外的主要产品为电池系统,较上年同期未发生明显变化。公司境外收入612.08亿元,占营业收入34.22%。 与此同时,上半年,宁德时代稳步推进全球产能建设。其中,海外方面,公司稳步推进匈牙利工厂、与 Stellantis 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的建设。 此外,宁德时代还表示,全球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还灵活运用创新的业务合作模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增强全球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0日,公司还成功登陆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410亿港元,搭建了海外资本运作平台,有助于进一步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当前,固态电池正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极方案”。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沸腾、量产进程加速、应用场景加速扩展、市场规模势头迅猛、产业化节奏愈发清晰,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态势正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推动能源变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这股技术革新浪潮中,安徽伏特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伏特时代)强势启航。8月31日,伏特时代项目在安徽金寨开工,公司专注于半固态/固态高端锂电池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应用于小动力市场、小型储能设备及低空经济领域。 据了解,伏特时代由金寨产投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先进能源团队核心成员共同创立,注册于安徽六安金寨,注册资本5000万元,占地274亩,规划总产能10GWh。公司技术团队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成功自主开发出40135-20、60145-50等系列高性能铝壳圆柱电芯及模组,全部产品均通过3C、UL、UN38.3、RoHs、CE、CB认证。 伏特时代已深度布局两轮车换电业务,完善了公司产业生态链,提升公司竞争力,市场覆盖国内、东南亚、中亚、欧、非、美等地。 固态电池成为新能源领域竞争新战场 9月1日,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13.9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3.06万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其中前7月注册2.69万家,较去年同期爆发式增长179.78%。 研究机构EVTank指出,人形机器人将为锂电池尤其是固态电池带来新的增量市场,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亿元。2035年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72GWh,市场规模达到360亿元。 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市场迅猛发展的态势,让固态电池备受瞩目。此外,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与两轮车换电等领域,固态电池也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崛起,成为新能源领域竞争的新战场。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 《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为中国企业生产。 EVTank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全固态的比例将接近30%。 这意味着全球固态电池市场将迎来百倍增长,2025-2030年产业将正式步入规模化商业化的关键阶段,技术将从小规模示范转向大规模应用。 伏特时代董事长武献磊表示,半固态及固态电池技术,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以其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显著优势,正引领着全球电池技术革命的浪潮。而大圆柱电池形态,因其高一致性、高效率和模块化设计的便利性,已成为众多头部企业竞相布局的重点。伏特时代的奠基,正是瞄准这一全球性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致力于打造技术领先、安全可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固态及固态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基地,为全球绿色能源革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 固态电池产业链投资机遇涌现 固态电池产业的迅猛崛起,正持续点燃资本市场的关注热情。从上游的核心材料供应商,到中游的电池研发与制造商,再到下游的生产设备与检测仪器企业,产业链各环节因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加速,正密集涌现出多层次的投资机遇。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预计随着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进,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079.4亿元。 EVTank表示,未来几年将进入固态电池生产线大规模的建设和投产期,固态电池设备将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最先受益的环节。与此同时,固态电池产业化带来的设备市场机会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设备企业的竞争格局。 电池网注意到,伏特时代法人孙红伟,同样也是固态电池装备企业深圳市愚公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愚公高科)法人。愚公高科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致力于为新能源行业提供自动化干燥设备、物料处理系统、智慧物流系统、固态电池装备、自动化智能装备,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愚公高科总经理孙红伟对固态电池的发展前景较为看好,早在2018年,其就已关注固态电池相关研究。 目前,愚公高科在全国拥有3个制造基地(广东、浙江、安徽),2个研发设计中心(广东研发中心、湖州研发中心),总面积超50,000㎡。 通过持续的创新能力,愚公高科赢得市场快速突破,公司先后获得比亚迪、中创新航、远景集团、力神电池、捷威动力、安驰新能源、联动天翼等新能源行业优秀代表企业的认可。 蓝图已经绘就,征程已然开启。面对全球新能源浪潮奔涌,伏特时代以创新与产业化为双轮驱动,正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