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SMM7月30日讯,中国动力电池巨头欣旺达近期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审议通过了《关于子公司拟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厂一期项目的议案》,并同意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自筹或自有资金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工厂。 据了解,匈牙利动力电池工厂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9.6亿元,包括自有资金6.6亿元及银行贷款13亿元,目前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土地购置。建设工程,设备采购等,从公告来看,目前该项目实行主体为公司下属子公司匈牙利欣旺达。 据了解,近年来欣旺达在动力电池市场发展较为迅速,目前大众、沃尔沃、雷诺、日产等国际知名车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欣旺达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装机9.2Gwh,相较2021年同期大增253%,增速力压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一众友商,冠绝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榜单。 欣旺达表示,本次对外投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业务布局,服务国际客户,满足市场需求,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对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7月28日讯: 产 品价格对于企业的经营意义非凡,因为利润=收入-成本。成本的下降需要时间梯度,且相对可控。但收入和产品价格以及售出数量息息相关,且价格和数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回顾今年上半年六氟市场价格走势,一季度到二季度前期,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下跌,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对于终端需求的恢复预期比实际乐观,六氟前期在生产节奏上减量不到位,故而发生大量累库时,通过快速降价去库。到4月底行业库存降至低点后,六氟价格迅速反弹。价格反弹的原因之一在于其生产原料碳酸锂价格上涨,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深度去库后5月六氟供不应求。 2022年国补退坡透支了一部分2023年新能源车的销量需求,2023年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且2023年新能源车当中插混车的比例有一定提升,而插混车带电量较纯电车低。多原因导致动力电池2023年增速放缓。储能电芯虽然增速较动力高,但基数较动力小。整体而言上半年终端需求较清淡。六氟磷酸锂的涨势延续到6月初进入一段僵持期,6月底六氟价格再度开始下跌。 据SMM调研,7、8月行业需求增量有限,部分电芯项目甚至有些减量。需求转弱导致六氟价格下跌。六氟价格的下降给企业带来提示,控制生产节奏。六氟企业当前多以销定产,维持供需之间的平衡度。预期价格方面受原料降价影响,短期内以小幅度降价为主。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SMM 7月28日讯:本周钴市场终是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全线下调的窘境,不论是在上周便已经显露疲态的电解钴和硫酸钴,还是此前还维持上涨的四氧化三钴,在本周现货报价均迎来了不同程度的下跌。SMM整理了本周钴系主要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解钴 现货报价在周初短暂上涨后,后续跌去此前全部涨幅,截止7月28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暂稳于24.5~33.5万元/吨,均价报29万元/吨。 据SMM调研显示,本周电解钴现货市场成交清冷。从供给端来看,头部电解钴企业由于主供军工领域叠加海外需求向好,现货偏紧,报价仍坚挺。但是贸易商环节库存较大,挺价意愿下行。 需求面来看,由于对后市价格预期悲观,下游磁材及高温合金前期已有备库,下跌行情下采买意愿走弱。 对于后市电解钴价格,SMM预计,供需博弈下,预期下周电解钴价格或仍将下行。 硫酸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硫酸钴 现货报价跌幅较上周有所收窄,截止7月28日, 硫酸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4.2~4.3万元/吨,均价报4.25万元/吨,较7月21日下跌1000元/吨,跌幅达2.3%。 基本面来看,据SMM调研,供应端,由于市场成交价格重心下调,部分冶炼厂挺价意愿下降。且贸易商低价抛货意愿仍强,拉低市价,本周成交多集中在贸易商。 需求端,三元前驱方向总体需求较弱,部分前驱体企业由于钴原料供应暂时偏紧,刚需采买钴盐。此外,考虑中间品与钴盐价差,电解钴方向也存在一定量的采买。 后市SMM预计硫酸钴价格或仍继续下行。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陷入“跌跌不休”的态势,自7月21日以来,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连跌6个交易日,截止7月28日,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跌至17.6~17.9万元/吨,均价报17.75万元/吨,较7月21日跌去5500元/吨,跌幅达3.01%。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对于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持续走低的原因,SMM调研显示,成本端来看,由于钴盐价格仍在下调,四氧化三钴成本支撑走弱,四氧化三钴企业报价降低。 需求面来看,7、8月份为消费电子传统淡季,叠加下跌行情下游以保供为主,消化前期库存。 供需博弈下,SMM预计下周四氧化三钴价格或随钴盐价格走低而下行。 消息面上, 据韩媒方面报道,根据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议员李钟培从韩国光海矿业公团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金属在韩储备仅为5.8天份,而 另外一种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重要金属钴的储备量也只有12.4天份,其目标量是180天份。 对此,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官网25日做出回应说明,表示将积极扩大稀有金属的储备,以应对供应链危机。 考虑到钴和锂的价格波动及可用预算的规模,政府将通过分期购买等方式,分阶段积极扩大相应库存。计划到2031年实现锂储备量扩大到100天, 钴到 2029 年能保证 180 天的用量。 国内方面,钴产业链知名企业之一的寒锐钴业近日披露其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共实现22.99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17.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5.08万元,同比下降78.39%。 对于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告中提到,主要是受经济周期、供需情况的影响,钴金属价格下降所致。2023 年上半年铜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 3.25%,系本报告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 公开资料显示,寒锐钴业主要从事金属钴粉及其他钴产品、铜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并具有自主国际品牌,形成了从原材料钴矿石的开发、收购,到钴矿石的加工、冶炼,直至钴中间产品和钴粉的完整产业流程,是国内少数拥有有色金属钴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 也因此,钴产品的价格变动对公司业绩影响明显。以电解钴价格为例,据SMM现货报价显示,2023年上半年, 电解钴 价格较2022年同期下跌明显,2022年同期 电解钴 现货均价为512538.46元/吨,而2023年上半年电解钴现货均价报284838.98元/吨,同比跌幅高达44.43%。
近日,梅耶博格对外宣称,计划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建设一家2GW异质结电池工厂。 梅耶博格表示,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让该电池工厂投入生产,新工厂生产的光伏电池将专门用于公司自己的组件生产,生产出的光伏组件将在北美市场进行销售。
自2021年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以来,钠电池产业被按下“加速键”,产业链项目布局、研发储备、开工投产如火如荼,特别是在今年,钠电池领域利好消息不断。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电池网梳理了2023年以来钠电池产业链布局动态以及融资情况,剖析钠电产业发展脉络。 量产启动 技术待解 截至2023年7月24日,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73家公司在钠电池制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相关领域均脚踏实地布局,且多家产品预计在年内实现量产。 2023年以来,钠离子电池在产品研发、产能建设、产业链培养、客户验证、良品率的提升以及示范项目的推广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池网注意到,今年以来钠电池应用正在提速: 在新能源车领域 ,消息人士称,比亚迪钠离子电池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上车,搭载车型或为海鸥,新车将率先采用钠离子和铁锂电池混装的方案;今年2月,江淮汽车与中科海钠合作推出的钠电池A00级车型思皓花仙子亮相;6月,江铃汽车与孚能科技共同合作的钠电池A0级车型羿驰牌玉兔、奇瑞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的钠电池A00级车型奇瑞牌QQ冰淇淋在工信部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公示;7月24日,传艺科技控股子公司传艺钠电于近日进入某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并获得其子公司的订单,为其提供应用于乘用车领域的钠离子电池产品…… 在两轮电动车领域 ,雅迪与华宇能源成立新公司,发布“极钠1号”钠离子电池,并配套整车雅迪极钠S9装车生产,搭载雅迪华宇钠电池的电动车预计下半年会在杭州、无锡等试点城市率先上市销售;台铃发布长续航电动车,搭载钠离子电池;爱玛科技已与钠创新能源联合发布了钠离子电池驱动双轮电动车;新日正式进入钠电池领域,并与中科海钠签约;小牛电动也计划推出首款配备钠离子电池的电动两轮;天能新一代钠离子电池天钠T1正式发布,已具备300MWh的钠离子电池电芯和模组产品的专线生产供货能力;超威集团携手璞钠能源,钠离子新型电池全球首fa;星恒电源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超钠F1”;蔚蓝锂芯联手中科海钠,入局圆柱钠离子电池领域…… 在储能领域 ,钠电池已有MWh级别储能电站投入运营;比亚迪储能钠电魔方柜储能系统已在广西南宁投入试运行;7月14日,鹏辉能源与青岛北岸控股集团签订5MW/1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华阳集团推进实施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储能示范项目,利用公司关停电厂的输电线路和场地布局,建设钠离子电池加飞轮储能、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建设规模为100兆瓦时、200兆瓦时的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此外,推进实施钠离子电池煤矿应急电源示范项目,前期首先会在华阳集团在建的5座煤矿中应用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与此同时,各地政策也在加紧钠电池在储能领域推广,广西、深圳、山西、河南等地的能源领域规划性文件中均提及要开展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示范…… 此外,近日,电池网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梳理了2023年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开工奠基、试产投产及订单情况发现,上半年钠电池领域项目建设大干快上“掀热浪”,125个开工奠基项目中,东驰新能源年产20GWh新型钠离子电池项目、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年产能14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景创锂能景创锂钠动力储能系统智能装备项目、青钠科技10GWh钠离子大圆柱电池项目、维科技术钠电二期项目、为方能源年产10万吨锰基钠电池材料项目、华阳集团万吨级钠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传艺科技钠电正负极材料量产线8个钠电池领域项目开工奠基,7个公布投资金额,涉及投资总金额约238.82亿元。 62个投产试产项目中,维科技术钠电一期项目、中伟股份首期年产8000吨钠电项目、容钠新能源年产1万吨硬炭负极前驱体项目3个钠电池领域项目投产试产,其中,维科技术钠电一期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总投资6.82亿元。 另外,在上半年电池订单统计中,孚能科技、中比新能源已经获得钠电池订单,且一个应用于动力电池、一个应用于储能电池领域。可以看出的是,随着钠电池产业化的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钠电池产品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从上述汇总信息来看,钠电池市场应用推广进展提速、项目动态更新,为未来大规模量产奠定基础,但是由于钠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培养和理论低成本水平达成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其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仍需要等到2025年。基于此,EVTank在白皮书中判断,产业链企业规划的超过270GWh的产能大部分将停止或推迟。 不容忽视的是,钠电池产业发展应用也存在诸多挑战,能量密度偏低,迁移率低导致容易产生损耗、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低等技术难题。 资本涌入 政策加持 从市场表现来看,钠离子电池量产愈发临近,资本市场对产业链企业追逐更甚。 截至2023年7月24日,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3家企业进行70轮融资,其中,佰思格融资11轮,中科海钠、众钠能源各融资6轮,柔创纳科融资5轮,立方新能源、为方能源、乐普钠电、钠创新能源各融资4轮,寒暑科技、超钠新能源、珈钠能源、容钠新能源各融资3轮,启钠新能源、华钠新材、碳什科技各融资2轮,翔鹰新能源、钠科能源、钠壹新能源、国科炭美、浩钠新能源、中钠时代、盘古钠祥、英钠新能源各融资1轮。 从融资时间来看,2022年钠电池领域融资明显升温:2014年、2016年各融资1次,2017年融资2次,2018年融资3次,2019年、2020年各融资2次,2021年融资7次,2022年融资18次,2023年至今已融资34次。 量产启动,资本涌入,与国家政府推动钠电池产业发展不无关系。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储氢、储热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2021年8月,工信部答复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15号(工交邮电类523号)的提案时表示,将适时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并在标准立项、标准报批等环节予以支持。 2021年10月,工信部曾表示,将在“十四五”相关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加强布局,从促进前沿技术攻关、完善配套政策、开拓市场应用等多方面着手,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产业政策,统筹引导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并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列为子任务,以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低成本化,提升综合性能。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钠离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2022年4月,国家能源局和科学技术部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研发钠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新——代高性能储能技术,开发储热蓄冷、储氢、机械储能等储能技术。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资本和政策的助力,钠电池产业化的速度还与锂电池的成本挂钩。 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大幅度回落,且近日,碳酸锂期货、期权上市,后市原材料价格有望回归理性。碳酸锂降价带动锂电池性价比回归,那发展钠电池产业是否还有价值? 针对钠电池是否还有成本优势,光大证券假设,按照2025年碳酸锂价格回落到15万元/吨测算,磷酸铁锂材料成本为391.2元/KWH;假设2025年层状氧化物+硬碳路线的钠电池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材料价格降至4万元/吨、3万元/吨、4万元/吨,对应钠电材料成本为293.2元/KWH,较磷酸铁锂低25.1%,因而长期看钠电材料成本或具有性价比。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更新了年初发布的《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现有钠离子电池企业的合计规划产能已经达到275.8GWh,按照各企业的规划进度,全行业实现这一产能的时间节点将是在2025年年底。 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培养上,EVTank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全产业链企业已经超过80家,涵盖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及电池企业。 EVTank表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全国已经投产的钠离子电池专用产能达到10GWh,相比2022年年底增长了8GWh,主要增量产能来自于传艺科技、多氟多、维科技术等。 EVTank在白皮书中预计,到2023年年底全国或将形成39.7GWh的钠离子电池专用量产线,主要增加产能来自于宁德时代、湖南立方、海四达、兴储世纪等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并进行设备招标的企业。
业绩预告密集披露期,多家汽车整车行业净利润政府超100%, 汽车板块上市公司经营韧性明显提升。 当前汽车板块约处于过去5年历史的41%分位点。预计2023年汽车需求呈现弱复苏。结构上看,新能源车有望保持30%以上增速。受下半年市场特征推动,新能源销量走高、AI(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具身智能)持续催化仍是关键事件。机构建议关注汽车板块的反弹行情。 进入业绩预告披露期,汽车板块上市公司经营韧性明显提升 市场进入业绩预告的密集披露期,截止7月22日,中信行业分类下共有93家汽车上市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净利润预增的有74家,净利润平均增幅超过100%的有32家。细分来看,受益于商用车市场复苏,宇通客车、福田汽车、一汽解放、中通客车、金龙客车的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00%;乘用车方面,新能源龙头比亚迪净利润破百亿,利润增幅超过200%,其余发布业绩预告的乘用车主机厂受到新能源转型阵痛及上半年价格战影响,业绩有所承压;零部件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分化程度较高,下游客户销量坚挺、在手订单充裕、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公司更易取得良好业绩表现,综合来看,尽管上半年车市面临2022年底补贴退出的销量透支效应和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引发的价格战的双重负面影响,但具备核心竞争壁垒的本土企业仍能表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伴随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本土整车厂与零部件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强。 中国汽车产业周期与全球同步性增强,但市场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全球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及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经济周期运行也将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趋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与全球增速的裂口逐渐收敛,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将增加汽车产业周期与全球的趋同性。但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仍有望继续高于全球,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速仍将高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这将有利于增加新购车辆的需求;第二,2022年我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为226辆,尚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增购车需求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第三,由于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不断增高,电车换购需求基数将越来越大,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市场进一步增长。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据乘联会发布的广义乘用车及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数据,2023.1-5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提升至31.1%,较2022年提升3.4pct。2023.4-5月连续两个月渗透率在33%以上。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仍然明显高于行业,但有所放缓。据乘联会发布的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数据,2023年1-5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78万辆,同比增长46.6%,较2021-2022年增速明显放缓(分别为181.2%、96.5%),这与新能源汽车整体规模较大以及2023年行业需求复苏偏弱有关。 中国汽车出口或将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311.1万辆,同比+54.4%,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出口国;2023年前六个月,我国汽车出口已达214.0万辆(同比+75.7%),全年大概率将超过400万辆,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我国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正不断增强,上汽、奇瑞、长安、比亚迪等品牌愈发受到海外消费者的青睐,我国正由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2022年我国汽车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仅为31.8%,对比其他成熟工业品如光伏组件产量(84.8%)、动力电池出货量(70.6%)、冰箱冷柜产量(53.4%)等尚处于不高的水平。基于我国制造业的强劲竞争力及整车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汽车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持续快速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将辐射至全球市场,进一步推升我们国家的汽车出口。 智能化和一体化压铸的全球竞争力正在形成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整车还是产业链中关键的零部件企业,我国均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较大的优势和较强的议价能力。我国自主品牌比亚迪自2021年开始新能源车业务快速增长,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86.4万辆,同比+208.6%,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企业中,我国独占六席,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仅宁德时代一家就占据全球37.0%的市场份额。 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 根据对过往产量数据的整理,发现全球汽车产业周期约为10年,上行时间一般为8年左右,下行时间为2年左右。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周期与朱格拉周期高度同步,上一轮周期为2010-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自2009年触底后,2010年开始快速增长至7770.4万辆(同比+25.8%),并于2017年见顶达到9730.3万辆,随后开始回落;2020年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汽车产量下降至7765.0万辆,同比-15.4%。2021-2022年全球疫情影响时断时续,但汽车产量开始处于复苏过程当中,同比分别+3.3%和+6.0%。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新一轮中长期上升周期当中。 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基本确立,中国乘用车电动智能化的渗透率明显领先于全球,有望成为智能汽车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在涉及汽车智能化的关键系统和零部件领域,我国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集中精力加强技术研发,解决相关卡脖子难题,获得全球竞争力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在有利于降成本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上,由于压铸及冲压件企业具备转型优势,我国不少企业均开始转型布局一体化压铸业务,或将在该领域快速获得竞争优势,带动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来源:银河证券、山西证券、东兴证券、上海证券)
SMM7月28日讯,2020年四季度,正当特斯拉这条“鲶鱼”不断搅动中国新能源车市,推出的国产版Model 3连续垄断中国新能源车市月度销冠时,一代神车五菱宏光Mini横空出世,该车一经推出便凭借极其精确的产品定位、远低于竞品的售价、多渠道线上线下的国潮营销改装玩法火爆全网,销量迅速增长,上市仅3个月便将此前连续霸榜的Model 3挤下王座,在获得“人民的代步车”称号的同时,也开启了属于微型车的狂欢时代。 据数据显示,自2020年7月上市至今年年初,宏光Mini累计已销售111万辆,在连续28个月蝉联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冠的同时,也推动五菱新能源累计销量在2022年8月突破100万辆,成为全球最快达成新能源百万销量的车企之一。而除了宏光Mini之外,奇瑞、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厂商也纷纷推出了自身的A0级与A00级车型,包括奇瑞冰淇淋、欧拉、熊猫Mini,长安Lumin等,随着细分市场产品多样性的逐步完善,也进一步推动A00级车市的高速发展,甚至在某些月份的车型销量排行前15位中,A00级车型便占有7-8款上榜,一时间小微型电动车成为彼时新能源车市中最火爆的细分领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据SMM数据显示,在2022年初时,A00级车型销量仍然占当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26%,但至2023年的5月时,该数据已下滑17个百分点,下滑至9%,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为何此前火爆全网的A00级车型突然降速?市场份额持续缩水?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上游锂电原料价格大幅上行,A00级车型性价比不在。 据SMM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时,方形523动力电池与方形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仅为0.49元./wh与0.37元/wh,而随着终端需求的迅速起量,锂电市场多种主材供需出现错配,价格一路走高,至2022年年底时,上述两种电芯的制造成本已上行至1.03元/wh与0.85元/wh,累计增幅达110%与129%,而部分A00级车型由于主打极致性价比,利润毛利均极低,在原料上涨之时受限于自身利润被迫涨价,性价比大幅下滑,部分车型如长安奔奔甚至停止接单生产。 A0 级车型的冲击: 上游原料价格上行推动部分A00级车型被迫上调售价,逐步接近部分优质A0级、A级车型的价格区间,但由于A0与A级车型普遍在车型配置、续航里程,使用体验方面较A00级车型更具优势,使得终端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A0级与A级车型,A00级车型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 双积分变现能力降低: 部分车企除进行汽车销售之外,同样可以通过销售新能源汽车获取新能源积分,该积分除了自己与集团内部的燃油车积分进行抵消外,还可以与其他燃油车企进行交易以获得额外收入。但随着2020年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路走高,汽车电动化程度明显加速,越来越多的车企自身便能实现内部燃油积分与新能源积分的互相抵消,新能源积分供需紧张状况缓解,积分交易价格持续下滑,致使主要靠走量的A00级车型额外收益大幅下滑,优势不再,车企对该类型车型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积极性大幅下滑。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7月28日讯: 近日,危险物品和有害物品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Labelmaster与塑料外壳公司Endural宣布达成合作,两家公司将共同为汽车后市场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包装解决方案。 Labelmaster拥有优秀的大型锂电池包装和运输能力,通过与Endural提供的耐用塑料外壳相结合,两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创造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的、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包装,用于运输损坏、有缺陷或被召回的锂电池和其他危险品。 此前,Labelmaster生产的锂电池包装一直用的是木质和金属外壳,这次,他们首度将可回收塑料添加到其包装选项中。 Endural的可重复使用塑料容器采用回收材料制成,设计适用于所有电池,并声称比其木质和金属容器的对应物更轻。这些耐用的塑料外壳据称可以使用多年,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 此外,这些外壳可堆叠,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仓库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 Labelmaster总裁表示:“为了为汽车工业提供专业知识、技术解决方案、创新包装和端到端管理服务,以安全合规地运输大型锂电池和其他危险物品贯穿整个供应链,Labelmaster不断扩大其业务范围。与Endural这样的汽车后市场专家合作,使Labelmaster能够提供更广泛的包装解决方案,以满足汽车工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一合作伙伴关系还将使Endural的客户受益,因为他们将获得符合联合国危险品运输规定的外壳。 SMM认为此项新技术将锂电池的可回收塑料外壳投入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电池生产与循环、环保的规范,资源的可重复利用,以及节省电池运输过程中的空间,增强安全性。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辛鑫 021-51595829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SMM7月28日讯: 近日,时代中易储能及锂电池仓储综合利用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据了解,时代中易储能及锂电池仓储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该项目将打造电池物理破碎及电池极片打粉产线、梯次动力电池(储能)产线、2GWh换电车电池包(含共享电单车)产线。设立换电(共享)车整车厂、换电柜及换电设备生产厂,换电(共享)投放及平台建设,设立工业物联网及智慧物流配套服务基地,设立仓储中心、配送及分拨中心以及供应链金融中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8亿元。 广东时代中易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04月30日成立,公司主要经营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近期,公司将申请入选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名单及获得“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双资质企业。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