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国家发改委:坚定不移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狠抓落实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坚定不移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项目建设。 【SQM短暂停产后重新开始生产】 全球第二大锂盐生产商SQM在上周六宣布,由于抗议者对重要交通道路的持续阻塞,公司已经决定暂时停止Atacama盐湖的开工。而Atacama原住民委员会在周六表示,在矿业部承诺智利总统将会来到当地后,抗议者已经结束了阻路活动。本周一在当地社区封锁的道路被清理后公司已经逐步恢复运营 【印度与阿根廷签署锂勘探协议】 印度联邦矿产部发布消息称,印度与阿根廷签署了锂勘探协议。消息说,印度国有公司Khanij Bidesh India Ltd (KABIL)与阿根廷国有矿业公司(CAMYEN)签署了一项20亿卢比(超过2400万美元)的锂勘探协议,将在阿根廷的五个区块进行勘探。 【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预计2024年上半年搭载装车】 宁德时代1月16日在互动平台上称,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并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推出以来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目前已经与广汽、奇瑞、阿维塔、哪吒、极狐、岚图等多家车企确定合作。预计2024年上半年搭载装车。 【南都电源:签署储能项目采购合同】 南都电源公告,子公司浙江南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康晟佳智慧能源(浙江)有限公司签署《采购合同》,供货内容主要为锂电池储能系统,合同金额约为2.12亿元。 【美国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部署】 美国环保署将于周三公布一项加快批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计划,这是拜登政府第二次采用同样的策略来加快充电站的部署。根据该计划,环保署将借用能源部制定的一份文件,即“绝对排除(categorical exclusion)”,以更快地批准由环保署资助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在已开发地区的安装、改造、运营或拆除。绝对排除是指其他机构对被认为对环境没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作出的决定。根据《国家环境政策法》,如果一个拟议的项目符合排除条件,它可以免于更广泛和更长时间的审查。 相关阅读: 碳酸锂连跌近3个月后“回温” 基本面反转还是另有原因?【SMM分析】 【SMM分析】12月储能中标规模13.79GWh 后续价格或仍有下降空间 【SMM分析】磷酸铁价格是否仍在下行? 15连冠!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首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 动力电池装车量近390GWh【2023年车市回顾】 年末备货陆续完成 供大于求电解钴价转跌 春节前钴盐市场有何预期?【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2023年磷酸铁锂产量总结:大幕落下 新舞台开启 【SMM分析】2023年12月国内锂矿产量保持下降 后续原料仍将高度依赖海外进口 【SMM分析】供需双弱下 短期内六氟及电解液价格弱势运行 【SMM分析】Plus Power位于夏威夷的565MWh BESS储能项目上线 【SMM分析】加拿大太阳能公司出售100MW南澳大利亚BESS项目,获得设备供应合同 【SMM分析】12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环降! 【SMM分析】成交清淡市场饱和 石墨化价格小幅下行 【SMM分析】巴新Ramu项目将进行升级 钴资源量或受影响? 【SMM分析】2023年12月国内废旧锂电回收3.14万吨 “冰层”之下仍有“暗流”
从枝江发布官微获悉,近日,湖北中源宏宇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光伏组件EVA胶膜项目投产。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该项目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2023年11月24日一期项目投料试产成功,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6000万㎡光伏组件用EVA胶膜,实现产值15亿元。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销量为729.7GWh。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616.3GWh,占比84.5%,累计同比增长32.4%;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13.4GWh,占比15.5%。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动力电池退役期逐渐到来,且目前在部分城市的“犄角旮旯”仍攒着大量报废、淘汰甚至曾经骗补用的初代电动车,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电池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近几年原材料价格的反复波动,也促使更多电池企业意识到,提高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继而加强对原材料的掌控权,保障企业的自供能力至关重要。 不过,当前我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在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加快废旧电池利用规模化、规范化迫在眉睫。 热度不减 争相布局 从本身属性而言,废旧电池回收产业就具备多种经济价值。比如高端电池退役后移居“二线”,进行梯次利用;亦或是报废拆解,提取具有战略性价值的稀有金属;不仅如此,在双碳目标下,废旧电池回收还具备能耗上的经济价值。 电池网注意到,近期,电池回收的相关项目动态及合作协议层出不穷,各路企业正加快电池回收赛道布局。 1月11日,江西江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6万吨/年锂电池回收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一期)全面投产。该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设计1条全自动生产线。一期投产后,年可处理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可生产电池级碳酸锂1万吨/年,副产磷酸铁约2万吨/年,硫酸钠约2万吨/年。 1月10日下午,兰钧新能源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锂盐或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与三元材料等创新项目研究,共同探索全球范围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共同推动磷酸铁锂、三元前驱体与三元材料的技术进步。 1月9日,浙江英联锂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瑞诺司汽车集团锂电池全产业链循环项目签约。项目立足建德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通产业链前后端资源闭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内容包含锂盐生产加工、锂电回收利用等方面。 1月6日,东风汽车旗下东风鸿泰公司与湖北襄阳市襄城区政府、广东金晟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三方将启动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动力电池回收项目。项目将建立并完善东风废旧电池回收体系以及电池材料循环技术研发能力,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闭环。 此外,在项目建设方面,近日,吉利集团旗下安徽吉枫车辆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物理再生项目(一期)环评获相关部门批复;国轩高科旗下合肥辕鑫循环科技有限公司50GWh电池回收项目环评获批,安徽省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对作出的审批决定情况予以公告...... 2024年开局不过两个多周,电池回收赛道就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且布局电池回收的企业迅速增加,包括电池企业、材料企业、整车企业、传统节能环保企业等多种类别企业主体纷纷布局该赛道。 据EVTank预计,到2030年,随着大量的汽车动力电池进入到回收利用环节,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602.8万吨,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2年期间,由于电池原材料的价格持续走高,让处于电池产业链末端的电池回收热度迅速增长,继而吸引大量企业入局。但在2022年年末创出超60万元/吨的历史高点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路震荡下跌,价格传导至终端后,电池回收业务正迎来变局。 一般来说,磷酸铁锂废旧电池大多进行梯次利用,通过筛选分类继续发挥余热;而三元锂电池由于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则主要用于拆解回收,获取原材料。不过,锂价的大幅下跌,自然也让部分入局电池回收的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该赛道的经济性,例如部分传统湿法回收企业已经开始搁置相关项目的进行。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现在不敢收废料,货还没到价格就又跌了,还没到手就开始亏钱。” 当然,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跌,短期来看对于电池回收行业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影响并不大。 首先,电池回收赛道目前处于一个不断扩大,持续增长的过程,即便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下游应用需求还不那么强烈,但市场规模是持续上升的状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抛开经济性而言,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核心材料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话语权,电池回收业务也是相关企业必须要做的,尤其是电池企业以及材料企业。 最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跌,有助于加快行业洗牌。目前电池回收赛道仍然乱象横生,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涨之后涌入一大批想要“捞快钱”的相关企业,多方势力争夺,导致电池回收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而原材料价格下跌,可以迫使只为捞钱的企业加速退场。 EVTank预计,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回收率的不断提升,行业的逐步规范,市场上可供回收的废旧电池量的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经济效益将逐步改善,并且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成本的降低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乱象丛生 危机四伏 “高价收购废旧锂电池,全国各地可上门”、“入局电池回收,轻松年入百万”、“电池回收,又一个创业暴富窗口”....... 打开手机社交媒体APP,只需要搜索电池回收,就能够看到大量关于电池回收业务的相关词条和视频,而内容大多都是一些小厂家、中间商、培训机构,甚至还有很多资质并不齐全的小作坊在从事电池回收业务,暴力破碎拆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电池回收市场前景广阔,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困扰行业许久的回收渠道混乱,废旧锂电池溯源难,小作坊中间商等问题依然存在。 据悉,目前电池回收市场主要分为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以厂家为主的端口,电池厂、整车厂包括整车拆解厂,将淘汰的电池输送到相关的第三方回收公司进行处理;或者是通过责任划分继而输送回生产企业进行回收利用;第二种则是针对消费者的端口,也就是to C的小作坊,数量大、分布广、技术乱。 不过,现实情况下,反而越是这些小作坊,更容易拿到废旧电池,因为它们本身投入的成本就少,再加上拆解过程中的步骤也无需在意标不标准、规不规范,所以相比于正规企业,这些小作坊最大的优势就是竞价能力高,可以更好地拿货。 电池网注意到,自2018年工信部发布第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白名单”企业以来,截至目前,工信部公布的“白名单”企业数量已扩容至156家,但实际上,“白名单”企业虽得到官方认可,但并非强制性政策,因此并没有完全得到市场的选择。 另外,由于早些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大多都没有电池溯源系统,对于电池的全周期应用也无法做到全过程溯源,也使得小作坊依然层出不穷,不好监管。 当前,电池回收已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规范产业发展,工信部也多次强调,将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回收比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下一步将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政策利好 未来可期 目前,随着全球新能源浪潮持续推进,部分国家地区已相继出台“绿色贸易壁垒”,诸如美国、欧洲等地的新能源产业准入门槛正在不断提高。 根据欧盟最新电池法案,自2024年7月起,出口到欧洲的大部分电池需提供碳足迹声明及标签;电池出口厂商需披露从上游矿产、材料到电池生产、回收及再利用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此外,新电池法要求电池制造商在生产阶段之外,承担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责任,包括回收和处理废弃电池;该法规要求在其生效8年后,欧洲区销售的新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应至少使用回收钴、铅、锂、镍的比例分别为16%、85%、6%、6%。 为此,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亟需推动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以达成更严苛的碳足迹水平。与此同时,欧洲新电池法也将为国内企业在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相关标准与法规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国内电池产业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 EVTank指出,美国和欧盟颁布的《通胀削减法案》《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等均激励企业布局电池回收业务,为中国电池回收企业海外布局提供了新的机遇。 当前,政策规范仍是促进电池回收行业走向有序发展的核心。2023年1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安排,进一步优化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责任分工。 具体来看,原则上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装机的动力电池回收主体责任,电池生产企业承担直接销售至市场的动力电池回收责任,梯次利用企业承担生产的梯次利用产品回收责任;电池租赁运营机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回收服务网点、回收经营者、综合利用企业及其他产生废旧动力电池的单位应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考虑到电池制造的碳足迹、原材料等问题,即便是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电池企业、车企、第三方回收企业也必须要持续加码动力电池回收生意。 电池网注意到,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一众电池厂商已通过多种方式入局电池回收领域;整车厂方面,蔚来汽车、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特斯拉等汽车制造商也陆续均展开了电池回收相关布局。此外,华友钴业及格林美等电池回收头部企业也已经和多家车企及电池厂建立了闭环的回收循环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EVTank还指出,在ESG浪潮下,电池回收与ESG理念天然契合,其在环境议题上有行业特性赋予的独特优势,利用电池回收业务的环保性提高企业ESG得分也是应对碳关税壁垒的重要措施。 结语: 在政策标准不完善、技术路线不确定的情况下,电池回收市场所表现出来的无序,也是产业初期难以避免的发展阶段。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跌,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小作坊也势必将加速淘汰,未来更多电池回收量也将流向正规军,有利于规范行业的发展。 从布局企业方面传出的信息来看,未来电池回收产业竞争也将非常残酷,当然,这不仅仅是对各企业之间的挑战,也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
SMM1月16日讯, 要点一: 磷酸铁锂材料的性能对前驱体磷酸铁依赖性极大。 如同一把钥匙,本身商品价值并不大,但其实用价值极大,磷酸铁就是磷酸铁锂材料的钥匙。 要点二: 产能过剩、需求萎缩、成本支撑、电池质量问题的溯源 ,这几点影响磷酸铁的价格趋势,同样影响磷酸铁行业的发展和磷酸铁锂产业的未来。 在诸多不利因素下,磷酸铁是不是还有下行空间?是否可以持续下行为磷酸铁锂材料输血? 一、有价可砍仅仅是短期的市场行为 2024年1月16日,SMM磷酸铁报价为9800-10700元/吨,均价10250元/吨。截止到1月16日,2024年1月均价区间为10036-10809元/吨,均价为10423元/吨。如下图,磷酸铁近期的价格趋势。 图1:短期内磷酸铁价格变化 近期价格下行由两大原因导致: 一是铁锂材料过低的招标价格迅速向上游传导,二是在需求收窄的赛道上低价可抢先卡位占据市场的情绪面影响, 引发短时间内价格倾轧现象发生。 2023年底,下游磷酸铁锂企业在年度谈单过程中,为抢占市场份额而下压加工费的价格,低价接单的铁锂企业把内卷的压力向上游前驱体企业传导。另外,比亚迪弗迪电池旗下的铁锂材料厂亦通过招标方式获得部分企业低价原料磷酸铁,虽然招标的数量不足行业总量的1%,磷酸铁企业低价竞标使得整个磷酸铁市场看空情绪较浓。 市场上不乏成本支撑、有(低)价无市的提醒,但短时间内低价“抢”单仍然频发。 市场给磷酸铁企业开了个玩笑,下游不少铁锂企业拿着为数不多的小单或者空单向上游磷酸铁企业询价,大有趁人之危、人人都可砍两刀之势。 回顾全年的价格,磷酸铁一直外于下行态势,无怪乎下游顺其自然地拿刀砍价,有价可砍仅仅是短期的市场行为。 图2:2023-2024磷酸铁价格趋势 二、销售价格下行速度高于原料价格下行速度 磷酸铁的主原料磷源(包括磷酸、工业级磷酸一铵)有下行趋势,但速度远低于磷酸铁的下行速度。铁锂企业试图通过和磷化工企业的磷酸铁工厂合作,压出磷源中的部分利润。 图3:磷源的价格变化 2024年磷矿资源供需相对平稳,受影响因素则是磷化工主要下游农业化肥的影响。 图4:磷酸铁和磷源价格对比 磷酸铁的下行速度远高于原料价格下行速度,磷酸和工业级一铵全年有价格变化有涨有跌,磷酸铁全年处于单边下行。 三、高成本的支撑去了哪里? 磷酸铁的高成本从2023年中旬就不断被提及,但高成本压力仍由磷酸铁企业独自承受。 2024年1月,磷酸铁企业的开工率不足20%,大量企业停产观望。 以开工率50%计,全行业在种主要工艺的完全生产成本如下。 图5:2024年1月磷酸铁生产成本(分工艺) 在高成本、高亏损情况下,磷酸铁企业为占市场份额而弃短时效益,对于低价压力选择了默默承受。 随着有价无市、有低价无大单态势的蔓延,许多企业开始在某个价格点位驻守: 突破此某价格点(如万元大关)即停产! 磷酸铁就是磷酸铁锂材料的钥匙,是关键原料, 铁锂企业有必要建起安全的供应链体系:使得磷酸铁企业稳定供货,共同提升产品品质。 四、危机:产品质量问题的溯源倒逼铁锂企业优先选择稳定的磷酸铁原料 近期,市场上有诸多产品质量问题溯源事件发生。电池或电池设备出现问题后,终端向上游追溯:从电池、电芯、四大主材等等,势必追溯到前驱体磷酸铁身上。为获得短时的小利、大量选择价有质量隐患的前驱体磷酸铁,可能带来较大的风险或损失。一旦产品出问题,小则订单取消、被退货,大则面临数亿元的罚款。 综合来看, 产能过剩、需求萎缩,价格下行;成本支撑、有价无市、质量问题溯源,价格支撑 。 短期,磷酸铁价格暂稳, 博弈会在价格之外的层面上升级。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注:本文中的“海外市场”均指“除中国市场以外的全球其它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在除中国市场以外的全球其它市场(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82.9GWh,同比增长48.8%。 当期海外市场装机量TOP10企业中,中国企业整体市占率进一步扩大。其中,排名第二的宁德时代与排名第一的LG新能源的市占率差距不到0.1个百分点,相较2022年同期相差7%,目前双方差距甚微。 凭借同比增长率超LG新能源2倍,预计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将很快超越LG新能源;同时,多家中国企业增速较快。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持续提高海外市场份额的同时,随着海外主要汽车市场新政落地,又给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格局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单位:GWh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 当期海外市场,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远景动力和亿纬锂能这5家中国企业上榜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 同时上榜的还有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这3家韩国企业,以及松下、PPES这2家日本企业。其中部分企业装机量和市占率等发生较大变化,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表现抢眼 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的中国企业中,比亚迪和孚能科技装机量保持三位数的爆炸性增长,其在海外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也保持稳步增长。 其中,宁德时代以78.4GWh的装机量排名第二,同比增长86.5%,市占率从2022年同期的22.1%提升到27.7%。 反观LG新能源当期同比增长41.7%,市占率27.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随着宁德时代与LG新能源的市占率差距不断缩小,LG新能源第一的排名岌岌可危。 在海外市场,宁德时代已配套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沃尔沃等欧美车企主要电动车型,现代、起亚等韩国主机厂也开始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将有助于持续提升宁德时代海外装机量。 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增长率最高的比亚迪,当期装机5.3GWh,同比高增448.7%,排名从2022年年末的第十升至第六。 比亚迪海外装机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其电池自供和整车制造等垂直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已经完善,具有技术、产能、价格竞争力等优势。 二是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持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有报道称,比亚迪去年11月份在欧洲的销量同比暴增近500%。作为海外市场旗舰车型,比亚迪Atto 3在欧洲和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进一步助力其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提升。 排名第七的孚能科技当期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4.4GWh,同比增长166.4%,市占率从2022年年末的0.9%提升至1.5%,排名第七。这主要由于搭载孚能科技软包动力电池的梅赛德斯等主机厂部分车型,在欧洲和北美市场销量强劲。 除奔驰外,孚能科技还为雷诺Mobilize Limo、土耳其TOGG以及Zero、Polaris、ARC、Volta、Joby等海外高端电动车、电动游艇、电动飞机等品类的企业提供高性能电池,已成为客户结构全球化的中国电池企业之一。 作为国内软包动力电池龙头,孚能科技已在中国市场软包动力电池排行榜实现“六连冠”。技术领先的同时,其土耳其工厂已实现量产供货,在海外产能方面也领先于大部分中国电池企业。 远景动力当期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3.3GWh,排名第九。远景动力近年来在中国、法国、英国、日本、西班牙和美国等全球多地布局的新工厂都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其产能逐步释放,将助力其装机量增长。 客户方面,自2021年以来,远景动力已经和梅赛德斯奔驰、雷诺、日产、本田等全球顶级车企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签下长期配套订单。 当期,亿纬锂能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2.5GWh,同比增长36.2%,排名第十。近年来,亿纬锂能斩获多家国际顶级车企动力电池配套订单,分别与戴姆勒、宝马、现代起亚等德国、韩国主流车企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未来数年其供货量将达数十GWh。此外,亿纬锂能还收获了捷豹路虎的定点。 亿纬锂能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国家积极布局,去年11月28日,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透露,其匈牙利电池工厂已开工建设,未来所生产的大圆柱形电池将供应宝马汽车的德布勒森工厂。机构预计,2024年亿纬锂能装机量仍将稳定增长。 韩、日企业市场份额下降 分国别来看,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呈现“此消彼长”的格局。其中,5家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从2022年同期的26.5%升至33.2%,提高6.7个百分点;3家韩国电池企业的合计市占率48.4%,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2家日本电池企业合计15.7%的市占率,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 当期,LG新能源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78.5GWh,同比增长41.7%,其主要配套特斯拉Model 3/Y、大众ID.3/4 和福特野马Mach-E等车型。 SK On装机30.7GWh,同比增长13.7%,其主要配套现代汽车IONIQ 5、起亚EV6、梅赛德斯EQA/B、福特F-150 Lightning等车型。 三星SDI装机28.1GWh,同比增长39.8%,其凭借宝马i4/i7、奥迪Q8 e-tron、Rivian R1T/R1S/EDV和菲亚特500等的销量实现装机增长。 日本松下电池装机40.1GWh,同比增长14.2%,其主要配套北美市场特斯拉等车企主要车型。 PPES系丰田汽车公司和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共同设立的合资公司,聚焦方形锂离子电池等业务。2022年12月丰田汽车宣布计划到2030年将向全球销售350万辆纯电汽车,PPES社长好田博昭曾表示,希望PPES具备能承担大部分供货的实力。 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中国、韩国、日本这三个国家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已持续多年,随着市场、政策等变化影响,新的趋势开始显现。 2024年海外市场装机影响因素 市场方面,需求端,近两年市场倾向于更具竞争力的LFP电池,特斯拉、大众等全球汽车制造商纷纷提高LFP电池装机,LFP电池呈现席卷全球之势。 供应端,目前全球超90%的LFP电池都由中国企业所生产,随着市场的广泛认可,凭借领先于全球的技术、供应链等优势,中国企业出海意愿愈加强烈。 聚焦LFP电池使用率较低的海外市场,结合NCM等类型电池需求,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远景动力、瑞浦兰钧等中国企业的海外基地已投产或在规划、建设中,海外装机势将持续提升。 而从韩国车企、电池企业的布局亦可佐证中国LFP电池之影响力。即使其本国电池以NCM电池擅长,但越来越多的韩国车企却开始提高LFP电池装机,且韩国电池企业亦不得不追随中国企业的步伐布局相关研发和产能规划。 去年11月15日,韩国媒体《先驱经济》的文章称,对于LFP电池,韩国整车行业为了恢复停滞不前的电动汽车销量,正在搭载中国产LFP电池,扩大与中国电池企业的合作规模;韩国电池企业为了与中国电池企业竞争,则加快了对其开发和量产的速度。 据悉,韩国现代、起亚等车企部分车型已采用中国企业LFP电池。起亚 EV5、KG Mobility旗下首款电动汽车Torres EVX搭载了比亚迪的LFP电池。另外,业界认为现代汽车计划上市的Casper EV也将把重点放在LFP电池上。 同时,韩国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 SDI均已宣布计划将于2026年开始大规模生产LFP电池。 反观日本企业尚未宣布LFP电池规划,从目前装机情况看,更侧重于深度绑定特斯拉、丰田等车企,配套NCM电池。 从电池工厂建设周期看,韩国3家企业距离量产LFP电池还有约2年时间,在此期间,中国企业仍将大幅度领跑全球LFP电池装机。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相关法案的落地,中国电池企业受到种种限制,必将对国内产业链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有韩国媒体认为,这将给符合补贴政策的韩国电池企业带来机会,不过韩国目前在前驱体和矿物等主要电池材料方面非常依赖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如何打好2024年全球化之战,业界拭目以待!
【订单】每年不少于10万吨电解液!这一上市公司获宁德时代两年大单 1月9日晚,永太科技(002326)发布公告,公司与宁德时代(300750)签订了《物料采购补充协议》,基于市场变化,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公告显示,2021年7月31日,永太科技与宁德时代签订了《物料采购协议》,约定了双方就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和碳酸亚乙烯酯(VC)三种产品的交易计划、价格等事宜。 基于市场变化,宁德时代意向于2024年和2025年每年分别向永太科技采购不少于10万吨各型号电解液(含中标数量),具体采购量将视宁德时代业务情况变动。永太科技指定其下属子公司浙江永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向宁德时代提供电解液。(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动态】15亿元!红东方年产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开工 “建安政务”消息显示,近日,河南许昌建安区举行全省第十一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暨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开工仪式。 据悉,此次集中开工项目26个,涵盖先进制造业、农林水利、新型城镇化、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总投资117.4亿元。其中,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占地280亩,计划投资15亿元,投资强度达到每亩536万元。项目建成后,对于优化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也将成为建安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源:海融网) 【公司】立案调查!行政处罚!这一电解液上市公司涉嫌多项违规 1月10日晚间,新亚制程(002388)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同时,公司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告表示,因存在资金占用事项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准确等五大方面问题,浙江证监局决定对新亚制程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对六名相关责任人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新亚制程、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伟华、财务总监陈多佳、董事会秘书伍娜、时任董事长许雷宇、时任总经理胡大富、时任财务总监胡丹、原控股股东新力达集团、原实际控制人徐琦将受到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 据了解,2023年2月,新亚制程通过子公司新亚中宁完成了对新亚杉杉的收购交割,交割完成后,公司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制造业务”“化工材料-胶粘剂制造业务”及“电子制程配套服务业务”三大业务板块。(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动态】航盛新能源5万吨电解液项目环评公示 1月12日,江西省赣州龙南市人民政府发布《江西航盛新能源有限公司锂电池电解液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公示信息显示,航盛新能源5万吨电解液项目占地面积约70亩,拟建设新建厂房、仓库及辅助设施共29000平方米,拟采购原料罐、脱水罐、搅拌罐、混配釜等生产设备,主要生产锂电池电解液,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先将不同原料转移至储存罐中,分别脱水除杂,再各自转移储存在对应的原料罐中,再按照所需的比例混合搅拌,冷冻降温后得出成品,最后包装。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能力。(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公司】富祥药业:目前VC产品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列 1月11日,富祥药业在调研活动中介绍,公司于2021年切入到电解液添加剂领域,作为在后期进入新能源锂电添加剂行业的企业,目前公司VC产品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列。现阶段计划继续扩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从行业增长来看,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616.3GWh,累计同比增长32.4%。整个行业仍然在持续扩容。 就公司自身来讲,一方面,持续扩产能够提高公司大规模供货的能力,满足下游客户批量采购需求的同时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流程的优化、生产循环体系的完善以及技术的精进提升,公司的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公司作为能够保持较低成本的企业,优势较为明显。(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看点】联化科技:新能源业务产品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均按计划有序进行 1月12日,联化科技(002250)在调研活动中介绍,公司新能源业务产品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均按计划有序进行,目前正在进行试生产工作。公司目前还在积极做好包括电解液在内的新能源项目,整体来看,公司的新能源业务目前进展比较顺利。 联化科技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做好质量体系建设、提高技术生产能力、强化产品竞争力,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互动】天际股份:年产3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一期预计3月试产 1月13日,天际股份(002759)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扩建的六氟磷酸锂年产能3万吨项目,分成两期,一期的15,000吨,预计2024年3月试生产,二期规划到2025年建设完成。 此外,天际股份介绍,公司目前添加剂产品产能为500吨,包括双氟代磺酰亚胺锂、二氟磷酸锂、酸锂、双草酸硼酸锂等及氟化盐系列产品。(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互动】瑞泰新材:公司部分新型锂盐产品已在固态电池等批量销售 1月15日,瑞泰新材(301238)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将一如既往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进行研发与积累。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锂盐类添加剂为主,目前产能合计487.5吨,其中部分新型锂盐产品在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已形成批量销售。相关扩产项目尚在建设中。(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月15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川发改环资函〔2024〕9号)公布。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投资规模550000万元,建设工期为2024年1月至2025年10月。建设32条晶硅电池生产线,年产16吉瓦晶硅电池(N型)。项目建设生产车间、固/危废库、废水站、磷烷站、硅烷站、220千伏变电站、仓库、门卫等生产及公辅设施,总建筑面积287693.87平方米;购置安装氧化机、沉积设备、退火机、双塔一体炉、碱抛机、热水机、清洗机、单晶制绒机、烘干炉、冷水机组、空压机、风机、水泵等生产及公辅设备。 以下是具体原文: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川发改环资函〔2024〕9号) 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 你单位《关于报送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节能报告的请示》收悉,我委委托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对项目节能报告进行了评审,评审机构出具《关于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节能报告评审意见的报告》(川工咨成果〔2023〕950号)。经审查,现提出审查意见如下: 一、原则同意该项目节能报告(项目代码:2307-511400-04-01-262567)。 二、项目年能源消耗种类、数量:达产年耗电108795.68万千瓦时、天然气17.11万立方米;外购新水1271.17万立方米、氧气448.53万立方米、氮气8435.52万立方米、氢气83.4万立方米(耗能工质,不计入能源消费量);自产压缩空气54377.28 万立方米(耗能工质,计入电消费量)。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折合标煤当量值133917.6吨、等价值357057.60吨(电当量值、等价值分别按0.1229、0.328千克标准煤/千瓦时计算)。 三、能效水平。项目晶硅电池(N型)平均综合电耗、水耗分别为6.80万kW·h/MWp、794.48 t/MWp,均达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中晶硅电池平均综合电耗<8万kW·h/MWp、N型晶硅电池单位产品水耗<900t/MWp能耗指标值要求。 项目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价值分别为0.229、0.778tce/万元。 四、项目设计、建设单位在落实节能报告各项措施基础上,应改进和加强以下节能工作: (一)鉴于氧化机、沉积设备、退火机、双塔一体炉、碱抛机、热水机、清洗机、单晶制绒机、烘干炉、冷水机组、空压机、风机、水泵等主要设备耗能占总能耗比重大,建设单位在下阶段设备购置中,应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严格落实项目设备选型原则,使用符合节能水平要求的耗能设备,优先采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及其他相关目录中的节能技术、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 (二)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细化落实能源计量器具配置设计,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2018年15号令),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将能耗监测数据接入四川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省级平台。 五、项目用能工艺及设备、能耗品种、建设内容和规模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年实际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本审查意见规定水平10%以上时,项目建设单位应重新进行节能评估并报我委审查。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提请有权审查机关办理。 六、根据《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请项目建设单位在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前,开展项目节能审查验收工作,编制节能审查验收报告。通过节能审查验收的,将验收报告报省发展改革委存档。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七、请眉山市发展改革委依据本审查意见和项目节能报告,对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以及运营管理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及时报告本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和项目有关重大事项。要进一步优化能源要素配置,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推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管理,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 八、请省节能监管事务中心依据《节能监察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第33号令),对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节能监察。 九、本意见仅对项目节能报告出具审查意见,项目建设管理请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十、本审查意见自印发之日起2年内有效。逾期未开工建设或建成时间超过节能报告中预计建成时间2年以上的项目应重新进行节能审查。 附件: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基本概况表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1月5日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基本概况表  项目名称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 项目业主 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眉山市东坡区 建设性质 新建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32条晶硅电池生产线,年产16吉瓦晶硅电池(N型)。项目建设生产车间、固/危废库、废水站、磷烷站、硅烷站、220千伏变电站、仓库、门卫等生产及公辅设施,总建筑面积287693.87平方米;购置安装氧化机、沉积设备、退火机、双塔一体炉、碱抛机、热水机、清洗机、单晶制绒机、烘干炉、冷水机组、空压机、风机、水泵等生产及公辅设备。 投资规模 550000万元 建设工期 (年限) 2024年1月至2025年10月 行业类别 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C3825) 审核类型 备案(眉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备注 项目代码:2307-511400-04-01-262567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川发改环资函〔2024〕9号)
现代汽车宣布,将向在美国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高达7500美元的现金奖励,以保持其在美国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现代汽车的网站,这笔由现代汽车自掏腰包的现金奖励,将适用于现代旗下三款车型:IONIQ 5, IONIQ 6和Kona Electric,奖励为期一个月,将持续到今年1月31日。 根据美国拜登总统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部分汽车制造商的部分车型有资格获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该计划旨在鼓励电动汽车和零部件的生产转移至美国国内。而随着这一规定的条件越来越严格,符合抵免条件的车型名单可能会进一步缩小。 美国财政部2023年12月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详细说明了新的电池采购要求,缩小了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的可采购范围,将中国电池供应链产品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新规生效后,受到波及的车企包括日产、特斯拉、通用等。 现代汽车在美国没有电动汽车工厂,因此其生产的电动汽车目前并未满足IRA中税收抵免计划的要求。这次,现代汽车自掏腰包,同样提供类似的现金奖励,其实希望其产品价格方面能抵消掉没有补贴的不利因素。 不过现代汽车正在佐治亚州建设新的电动汽车工厂,预计最快将于2024年底开始组装汽车。 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及其子公司起亚汽车2023年在美国共售出69259辆电动汽车,是仅次于特斯拉公司的第二大电动汽车制造商。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了11月份的美国大型储能系统(大储)装机数据。根据数据显示,11月份的实际装机规模低于预期,仅为0.43GW,比上个月预测的1.5GW装机量大幅下滑。 在11月份,仅有8个储能项目完成了装机。其中,原本预计在10月份装机的5个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推迟到了11月份,但最终仅有加州Edwards Sanborn E4项目和加州Edwards Sanborn E1B项目在11月份完成了装机。另外,原本预期在10月份装机的加州Chestnut项目、德州Azure Sky Wind Project、加州LLC Hybrid项目和德州Revolution项目则继续推迟到了12月份进行装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项目在装机过程中出现了多次推迟的情况。例如,加州Chestnut项目最早预期在2023年9月装机,但已经推迟到了12月份。德州Azure Sky Wind Project项目原本预期在2023年3月份并网,但同样推迟到了12月份。 回顾今年前11个月的数据,美国大储合计装机总规模达到了5GW。
水系锌电池(AZBs)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替代品之一,后者目前在可再生能源和固定能源存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化学腐蚀,该技术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这严重限制了这种电池的充电能力。 据了解,水系锌电池拥有能量密集的锌金属阳极和水盐溶液电解质。而正是由于它们的不相容性,导致了电池阳极的化学腐蚀,并大幅降低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不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近期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可解决腐蚀问题的方案,可以将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5到20倍,相当于将其使用寿命从几个月延长到三年以上。 据悉,研究人员Yuan Shang、Priyank Kumar和Dipan Kundu博士说,他们花了三年时间研究这种解决方案,方法是向电池电解质中添加少量有机化合物。 他们发现,在电解液中加入1%浓度的1,2丁二醇可以解决腐蚀问题,并有效减少树枝状锌沉积,这种沉积会使电池短路。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先进材料》杂志上。他们证明,就算是在超出实验室规模的条件下,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提高了5到20倍。 研究小组表示,该解决方案保留了电解质的水性,也保持了AZB技术的成本和安全优势,并且结果接近锂离子电池的竞争对手。 Kundu表示,AZB技术可以为采矿、建筑和电信等行业提供“一种经济可靠的存储选择”。新南威尔士大学估计,一项完全开发的技术所花费的费用约为目前锂离子系统价格的1/3至1/4。 “AZB技术可以作为各种规模的储能系统来实施,从小型住宅/商业和中等规模的社区储能单元到大型电网级安装。”他们说。 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将继续致力于开发这项技术,着眼于开发电池原型,并正在寻求资金,以开发一个专注于商业方向的衍生产品。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