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SMM6月7日讯,本周SMM三元电池粉镍钴锂系数均值为74%,三元极片粉镍钴锂系数为77%,铁锂极片粉锂点均价是4575元/锂点,铁锂电池粉锂点均价是4325元/锂点。 本周再生废料市场三元黑粉系数、钴酸锂黑粉系数价格维持暂稳,铁锂锂点开始下跌。供应端,本周硫酸镍、硫酸钴、碳酸锂价格均小幅下跌。供应端,随着产出产品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下跌,叠加部分小贸易商由于资金问题逐渐退出市场,现阶段多数打粉厂和贸易商对后市价格变化呈悲观情绪,因此很快随碳酸锂价格而下调铁锂锂点。随着镍钴价格的下跌,三元黑粉系数、钴酸锂黑粉系数后续也有小幅小调的预期。需求端,目前多数湿法厂仍延续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两级分化的情景,以自用或代工单为主的大型企业会根据需求少量多次采买黑粉,对高价黑粉接受力度较低。自负盈亏的小企业多数选择停产或者采用其他原料生产盐,且多数企业对六月份需求情况表现悲观,预计后续废料价格仍将随镍钴锂盐价格的小幅下跌而持续阴跌的状态。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林子雅 021-51666902
6月7日讯 : 2024年5月氢氧化锂产量为36,320吨,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45%。从分原料类型来看,5月当月冶炼氢氧化锂产量达3.24万吨,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60%。苛化法氢氧化锂产量达0.39万吨,环比下滑4%,同比下滑20%。 从供应端来看,5月时多数氢氧化锂企业排产依旧维持高位水平,主因5月初时,氢氧化锂行业库存水位依旧偏低,部分氢氧化锂厂商自身库存不足,交货压力较大,当前存在一定备货心态。从分材料供应来看,当月冶炼法和苛化法产量走势有所分化,冶炼段产量小幅上行,主要因为部分冶炼企业来自海外的代工订单有所增量叠加部分盐企产线持续爬坡所致。而苛化法产量当月有所下行,主因当前氢氧化锂与碳酸锂价格倒挂,生产经济性较差,使得部分苛化法企业被迫收紧排产,且部分苛化企业的代工订单存在向冶炼法转移的情况,多因素共振致使苛化法产量走低。而需求端,由于5月时,高镍正极厂商来自下游电池方面的客供氢氧化锂大幅增长,同时由于市场对后续高镍三元材料的需求预期转弱的进一步确定,电芯企业当月对三元企业的订单减量明显,导致部分高镍三元企业在需求减量且客供氢氧化锂大增的情况下,当前多倾向于执行原料去库策略,对氢氧化锂采买有所收紧。随着后续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进入淡季,预计氢氧化锂的需求仍将维持下行局面。SMM预计,6月氢氧化锂产量将达35,550吨,环比下滑2%,同比增长45%。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6月7日讯: 2024年5月, 中国负极材料产量164,000吨,环比上升4%,同比上升27%。 从本月需求来看,动力端,5月,在《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发布后,车企及经销商多推出优惠政策,带动消费者购车热情,新能源车销进一步提升,带动对动力电芯及主材负极需求;储能端,5月储能电池装机量较4月仍有提升,电芯厂对负极需求加大,同时大容量储能电芯的迭代也进一步带动储能企业对负极材料的测试与采买;消费端,618大促降至,终端企业多有提前备货,对电芯及主材负极需求有所增高。 6月,考虑到电芯企业前期多有库存储备,同时7月市场热度预计有所回落,电芯企业或有一定去库行为,对负极材料需求减少,预计负极产量将有所下行。 预计6月,中国负极材料产量161,110吨,环比下降2%,同比增高13%。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梁育朔 021-20707892
6月6日,在SMM于浙江宁波主办的 2024SMM压铸产业高峰论坛 上,教授级高工/汽车行业专家杨晓建表示,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智能化和高效化。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的若干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汽车产业的技术先驱孟少龙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造大车是小学生水平,造小车才是大学生水平。”毫无疑问,我们今天已经达到了大学生水平,是可以引以为自豪的。 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或成为主流方向 目前的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主流产品仍然是液态锂电池。大家都知道这种电池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包括能量密度偏低和自燃问题。电视上曾有过报道,海南的一个废弃车辆停车场因自燃直接导致83辆汽车烧毁;在自媒体上关于新能源汽车自燃的事故也是屡见不鲜。今后的汽车电池发展将会是多元化的,其中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有可能成为主流方向。 汽车电机技术 汽车电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描述:电机是一个可以论斤卖的金属疙瘩,虽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改进之处,但是前一段时间美国举全国之力投资2800亿美金,在电机基础技术方面做了专项研究,其中的不少项研究成果将对汽车电机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矩形截面电缆便是其中的一项成果,它能够提升电机绕线槽截面积的使用率,从而提高电机的电流密度。据了解,某公司也对电机技术做了重大的改进,仅这一项改进成果就可以让电机的成本直接降低到30%左右。 最后,电控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也不容忽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于车辆的能源管理、安全控制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未来的电控技术需要更大的端子能量密度、更高的智能化以及网络化,以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智能化和高效化。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欧美等发达国家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是2060年,印度则是承诺在2070年实现碳中和。汽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应该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领先者。正因如此,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正积极主动地展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美国通用、德国奔驰等公司承诺将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其他主流汽车厂都会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种要求也自然地传递到了汽车零部件公司,传递到汽车三电产品上。下面我们从一个材料视角来看产品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足迹的。 大家都知道铝是通过电解得来的,所有的电解铝公司都是耗能大户,一公斤铝的二氧化碳当量是22.4公斤,一公斤铜是3.3公斤,一公斤铁则只有2.3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我们能够使用低二氧化碳当量的材料,来替代高二氧化碳当量的材料,那么产品就一定能够变得更绿色一些。 欧美电车市场与我国的区别 欧美电车市场与中国有所不同,从下面几点可以看得出其中的差异:欧洲电车普遍比同档次的油车贵9000欧左右,大约是六万多人民币。贵在什么地方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主要体现在更高的法律法规和绿色环保要求上。欧洲的老百姓普遍不愿多花这么多钱去买一辆同等档次的电车,因此他们一般只有在买第二辆车,并且在有政府补贴的前提下,才会考虑电车。 另外欧洲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要求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车企必须把生命周期结束的电池运回中国处理。这对大部分中国车企而言都是一个巨大挑战,成本和风险会大幅度提高。美国加州通过了一项法规,即向每个电车司机每三公里征税一美元,以补贴流失的燃油税,这也更好地保证了油车和电车的公平竞争。 从这几点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欧美的电车市场和中国市场是有显著区别的,电车在欧洲远没有中国火热也是可以理解的。 汽车技术和汽车零部件系统 汽车技术和汽车零部件系统飞速发展让“快速技术迭代”成为当代热词,但很多时候“快速迭代”也成了试错模式的代用词,这是有问题的。要想做好高质量的产品研发,必须要有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从救火模式和工作量前置模式谈起,由于快速应变市场,很多公司在产品成熟度不足时就投放市场,此后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遇到N个问题,就解决N 个问题,这种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典型的救火模式,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大家都知道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分别为:产品概念形成阶段、产品研发和样件验证阶段、生产准备和量产批准阶段、投放市场和使用阶段,直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 如果把一个问题在概念形成阶段发现并解决的成本作为一个基数,那么进入产品研发和样件验证阶段之后,其成本将升高到10倍;如果继续进入生产准备和量产批准阶段,其成本将高达100倍。而直至流落批量投放市场和广泛使用阶段,如果问题还没有被发现,此时解决问题的成本超过1000倍的案例比比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必须把我们的工作模式从救火模式改变成工作量前置模式。也就是尽可能地在早期发现问题,并在早期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日本高田公司安全气囊系统中的气体发生器案例。据纽约时报2016年4月的报道,当时已经发现有2800万个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点火器存在安全隐患,14家汽车制造商已经召回了2400万例;美国彭博社报道的其召回费用大概是240亿美金。到了2016年1月,德国商报报道的是已经召回并更换了1亿个气体发生器,其中有7000万例是在美国。做一个简单的推算即可得出,此时的召回费用肯定超过了1,000亿美金,而且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毫无疑问,高田公司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用,早早就宣布破产了。 这个案例中的安全隐患究其原因是使用了不当的助推气体发生剂。这种气体发生器有一个特点,其表面积越大,爆破力越强,而当发生器受潮变成粉末状态时,其爆发力会大幅度增加,有可能会损坏气体发生器的充气盖,使得金属碎片飞出气体发生器,从而导致乘员受伤甚至死亡。到2018年底为止,已经至少有21个人因此死亡,150多人受伤,事故主要发生在美国。 如果这个气体发生剂的问题能早发现,并且早解决的话,那么产生的费用一定会低很多很多! 我们汽车产业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遗憾,汽车产业当前的状态是“生产工艺水平的发展快于产品研发技术的发展”“逆向工程能力”高于“正向开发能力”,这是一种不太好的状态,会影响到汽车产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状态与“工程思维”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工程思维就是从工程视角,或者说从产品研发角度来认知产品。从用户视角看待一个产品,它有三大属性,分别是产品功能、功能的安全性和功能的耐久性。也就是说产品在它的生命周期之内,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是好用的。人们目前普遍更注重的是产品的功能,而在功能的安全性和功能的耐久性上的研究是不到位的,也可以说是很不到位。回到工程思维主题,应该从产品研发的视角认知产品,它包含产品开发广度,产品开发深度和产品研发体系三大要素。从用户视角认知产品和从产品研发角度认知产品,这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比如说汽车产品15年的耐久性是客户和市场的要求,而八百七十个温度循环等则是产品耐久性的设计目标。要想研发出一个好的产品,必须从产品研发角度定量地认知产品。 产品研发广度、深度和体系 下面我们用三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产品研发广度、深度和体系。大家都知道FMEA(失效模式分析与评估)是用于产品失效模式分析与评估的,是汽车行业要求的流程性和规范性文件,也是产品研发的工具和产品研发的工作之一。由于工作原因,我已接触过若干汽车零部件公司的FMEA(失效模式分析与评估)。FMEA的长度有几页的、几十页的,上百页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更不要说是超过一千页的。但是大家都知道FMEA(失效模式分析与评估)是一项防止产品失效的预防性工作,做好了就等于挖掘出了技术问题的全集,而技术问题都解决以后,产品失效的概率就会小;FMEA(失效模式分析与评估)做不好的话,那只能是挖掘到其子集,产品的质量就会打折扣。 失效模式分析与评估要求对RPN大于120的技术问题必须要有应对措施,直至将此技术问题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即小于36。显然FMEA(失效模式分析与评估)是否到位,与产品质量有直接关系。一个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FMEA(失效模式分析与评估)完成得好的话,最后形成的技术文件可高达上万页,打印成A4纸摞起来有半人高。这一百多页和一万多页相比就是差距,也是逆向开发与正向开发的差距之一,毫无疑问会直接反应在产品质量上。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能够把FEMA,也就是失效模式分析与评估做好,产品质量一定会上一个大的台阶。 现在让我们看看什么是产品研发深度。可能大家都知道,自从PCB板焊接上电子元器件那一刻开始,就会生长金须,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须会变的越来越长,长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ECU内部短路,最终导致产品失效。遗憾的是当把失效产品从车上拆下来,放到回收箱运回供应商处,由于磕碰、振动等原因,金须就会断裂,失效问题就消失不见了,也就无法再现。供应商和主机厂之间就会产生分歧,到底谁对谁错谁也说不清楚。这种事情大家都有经验,因为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尺寸大概在分米级别,它使用的芯片和被动元器件可以在厘米和毫米上度量,但是金须的研究必须从微米级别起步。需要在微米级别理解金须生长机理,从而得出金须生长的速度、长度与相关材料及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在后续的PCB设计和电路设计中规避因金须产生的短路,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有些技术问题研究一到两个深度就可以了,有些则需要挖掘到更深的深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也是我们经常要问到五个以上“为什么?”的原因。因此,DRBFM(基于失效模式的设计评审)是提高产品研发深度的有效措施。 类似问题多之又多,所以单靠一两个方法措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要有一个好的产品研发体系来保障。博世产品研发体系包含诸多的内容,主要有5大元素,它们是:如何做好创新,如何做好产品研发,如何做好知识管理和能力水平的提升,如何做好产品研发的组织管理,最后是产品研发的领导力。刚才谈的广度和深度主要都包含在“如何做好产品研发”这个模块之中,此外模块还包括需求工程、产品架构、系统工程、耐久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安防性设计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博世产品研发体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需要多年的产品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形成。 现在从产品研发文化和领导视角解释一下对“产品的安全性”的认知和实践。产品的安全性是产品不可或缺的属性,博世要求研发的产品必须是足够安全的;如果不能做到足够安全的话,就必须把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足够低,以至于在生命周期之内,这种安全风险不会发生;如果这一点也做不到,就必须把产品的耐久性设计得足够高,以至于产品设计寿命结束前这个风险不会发生;如果这三点都做不到的话,产品设计概念必须推倒重来。这需要在研发团队里形成良好的研发文化,也需要从流程和研发制度上提供保障,让每个工程师都自觉地从安全性上把产品设计得足够好。回想一下当前的汽车产品状态,有些产品的安全性是不尽如人意的。 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工程思维,即为:挖掘出产品技术问题的全集,换句话说是将产品的未知技术问题转化为已知技术问题,并在足够的深度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问题,或者把技术问题的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技术“迭代” 下面我们谈一谈“迭代”的真正含义,是在硬件上要做到足够安全可靠,尽可能避免迭代的发生。而在软件上应该是在安全的基础上实施快速迭代。大家记住,这一定是要在安全的基础上实施快速迭代,脱离了安全,什么都不是。这才是迭代的真正含义。 现在我们要转回到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个话题。 我们大家都在谈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实际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的水平和国际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是世界先进水平。所以说我们不应该满口空谈“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要脚踏实地地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说目标可以是“每年耗死三个竞争对手”。这样就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才能够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好一点;只要能够做到每年耗死三个竞争对手,我们的企业在几年以后就是中国一流水平,再过若干年就能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
2024年5月电解液产量环增1.3% 6月预期降幅2.0%。 2024 年 5 月,中国电解液产量达到 110,980 吨,环比增长 1.3% ,同比增长 20.5% 。尽管终端市场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需求依然处于高位,电解液工厂的开工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跌,电解液企业为了避免成品跌价损失,备库意愿不强,订单多为现销现产。与此同时,电芯企业的开工率与 4 月基本持平,电解液工厂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提高了开工率,导致产量略有增长。 5 月份,碳酸类原材料和氟化物的价格均有所下降,六氟磷酸锂价格也有所调整。虽然价格变化将逐步传导至电解液终端,但由于上下游处于价格谈判僵持阶段,电解液价格暂时保持稳定。 展望 6 月,预计终端需求将小幅减弱,电解液需求也将进一步放缓。预计 6 月中国电解液产量为 108,710 吨,环比下降约 2.0% ,但同比增长约 48.4% 。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据路透社报道,6月6日,摩洛哥政府表示,中国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Gotion High-Tech)将斥资128亿迪拉姆(总计13亿美元)建设摩洛哥首座电动汽车电池超级工厂。 据悉,摩洛哥政府和国轩高科已经签署了一项投资协议,新工厂的初始电池产能将达到20千兆瓦时(GWh)。国轩高科计划未来将该工厂的产能提高到100千兆瓦时,最终投资可能达到65亿美元。 由于摩洛哥靠近欧洲,并且与欧盟和美国等主要市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加上政府力图让现有不断发展的汽车工业适应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需求,使得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对摩洛哥很感兴趣。国轩高科是最新一家在摩洛哥投资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公司。 今年5月,中国铜箔生产商海亮集团(Hailiang)和锂电池负极材料制造商中科星城(Shinzoom)宣布计划在丹吉尔附近建设两个独立工厂,分别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部件:铜和阳极。一个月前,摩洛哥政府还批准中国电池材料制造商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丹吉尔附近建厂,生产电池关键部件阴极。 另一家中国制造商中伟新材料(CNGR Advanced Material)预计也将在摩洛哥建设一座电池阴极工厂,厂址位于卡萨布兰卡以南100公里(共计62英里)的Jorf Lasfar,摩洛哥政府在那里为电池行业分配了283公顷的土地。 2023年,汽车行业以140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摩洛哥工业出口之首,比上一年增长了27%。摩洛哥是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和雷诺的生产工厂所在地,年产能合计为70万辆,另外还有一批当地供应商。
据外媒报道,在市场对纯电动汽车的需求有所疲软之际,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尽管汽车行业正在朝着电气化的方向发展,但该公司的目标是在内燃机汽车领域站稳脚跟。 大众汽车集团放弃了此前宣布的全面拥抱电动汽车的战略,计划将其1800亿欧元资本配置中的三分之二投入电气化和数字化。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Arno Antlitz上月在慕尼黑举行的路透社活动上表示,三分之一的资金“仍将用于保持我们内燃机汽车的竞争力”。 “未来是电动的,但过去并没有结束,”Antlitz说道。“现在是三分之一,将来也会是三分之一。” 在电气化方面,在与雷诺的合作谈判破裂后,大众目前计划自行生产一款价格合理的小型纯电动汽车。 大众表示,得益于在欧洲的高度本地化,其入门级纯电动汽车售价将为2万欧元。 与此同时,大众承认将需要用更多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来平衡电动汽车销量的下降。 大众在其电气化战略上一直面临着艰难的挑战。 一方面,大众的各种电动汽车发布计划都有所调整或改变。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本土竞争,大众在中国也落后了。此外,大众也在应对中国竞争对手在欧洲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大众可能会限制电池工厂满负荷运转所需的时间。 Antlitz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大众将在2025年开始生产电池,但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满负荷生产。 同样,据彭博社报道,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继续生产内燃机汽车,而此前该公司计划到2030年只销售电动汽车。
今年电池行业整体扩产步伐放缓,项目终止风波不断。从电池网统计的信息来看,截至5月31日,今年已有华体科技、美利云、西藏珠峰、科翔股份、芳源股份、惠云钛业、华软科技、天力锂能、易成新能、宝明科技、安凯客车、江淮汽车、弗迪电池、浙储能源等公司宣布终止项目投资或定增募资。 经电池网梳理发现,上述终止投资项目公司中,跨界者身影频现,例如,主营道路照明的华体科技、主营造纸业务的美利云、主营印制电路板企业的科翔股份、主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华软科技、主营新型面板显示器件的宝明科技等。 进入6月,又一家跨界上市公司宣布拟终止储能电池项目。 6月6日晚间,国际实业(000159)公告,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控股子公司终止投资建设磷酸铁锂储能电池PACK集成生产线项目的议案》。 公告显示,2023年7月3日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子公司江苏中大杆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4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PACK集成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预计5.26亿元。 国际实业称,董事会通过后,中大杆塔积极开展项目投资前期准备工作,组织材料申报并通过项目备案,进行厂区规划布线,筹划项目融资工作,同时与多家大型央企进行了前期接洽,对产品需求进行探讨。为确保投资安全,中大杆塔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对磷酸铁锂储能市场状况及发展进行跟踪、调研分析。经调研,同期国内多家企业挤入锂电池赛道,预判未来市场将会出现供大于求,同时国际市场订单存在不确定性,经综合分析,中大杆塔拟终止该项目投资事宜。 国际实业表示,该项目尚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投入资金33.66万元,主要用于设计、咨询及厂区电缆设置等,终止该投资项目不会对公司现有业务及经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本项目终止的同时未产生债权债务,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资料显示,国际实业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油品及化工产品批发、油品储运业务、金属产品制造业务,房地产为主营业务补充。 近日,国际实业在回答投资者提问公司有没有开展新业务的想法时表示,公司将继续围绕主业,深化主营业务的发展,继续深耕油品批发、仓储及铁路运输业务,稳步推进光伏支架、电力铁塔等业务,加快镀锌生产线的投产。
SMM6月10日讯,2024年5月中国锂电隔膜产量达16.5亿平方米,环比上涨9%,同比增长38%。其中湿法隔膜产量达12.6亿平方米,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46%。而干法隔膜方面当月产量达3.91亿平方米,环比增长6%,同比增长18%。 从市场供需来看,5月时依旧处于下游动力、储能市场的年中冲量节点,多数隔膜厂商订单随下游增量而稳步上行,前排厂商当前依旧面临较大的交货压力,开工持续上调,市场整体排产上行明显。但从分类型产量看,当前湿法隔膜上行势头相对强劲,当月产量环比增长10%,表现优于干法环6%的环比增速。而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干法隔膜自身与314Ah电芯体系的兼容问题而导致其再大储市场逐渐失势,部分长期使用干法路线的电芯厂转投湿法路线。其二为当前基膜、涂覆整体价格已行至历史相对低位区间,在市场价格整体回撤之下,干法隔膜自身性价比优势受到削弱,需求增速有所放缓。此外,至5月中旬时,部分小动力、数码企业为去自身电芯库存,对干法隔膜采买量明显走弱亦致使干法基膜方面产量上行造成拖拽,增长乏力。SMM预计,6月时中国锂电隔膜产量将达16.2亿平方米,环比下滑2%,同比增长30%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据“遂宁发布”消息,6月6日,推进遂甘合作暨盛新锂能(射洪)锂电项目签约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 消息显示,活动中,四川遂宁射洪市政府与盛新锂能(002240)签订3000吨金属锂及型材深加工项目投资协议、基础锂盐二期增产扩能项目(4万吨)补充协议。 盛新锂能主要业务为锂矿采选、基础锂盐和金属锂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另外,公司还有少量林木业务。 近日,盛新锂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雅江县惠绒矿业52.2%股权。公司在印尼建设的年产6万吨锂盐项目正在加紧安装设备和调试,将于近期投入试生产。公司在津巴布韦的萨比星矿山还有部分矿权在勘探中,具有一定的资源前景,具体资源情况将根据最终勘探结果确定。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