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

  • 地方政府接续、主机厂“兜底” 2025“双新”补贴过渡期车市“不寂寞”

    2025新年伊始,在去年“双新”补贴国家政策到期后,政府、车企纷纷自发“续补”,以稳定春节前销售旺季的市场走势。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6日,已有山西、湖北、海南及南京、福州、西安市等十余个省市相继出台地方性“双新”补贴接续过渡政策;同时,包括奇瑞、广汽传祺、吉利银河及理想、蔚来等在内的逾十家车企、品牌,也先后官宣了各自的“兜底”政策。 1月5日,山西省、福州市各自发布公告称,将持续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汽车“以旧换新”方面,山西省政策显示,从2025年1月1日起至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出台前,山西省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条件、标准等按2024年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政策执行。据福州市商务局信息,2025年1月1日起,福州市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补贴陆续开启。 同日,多家整车厂也先后推出“兜底”政策。其中,奇瑞汽车官方宣布,奇瑞集团四大品牌(奇瑞、星途、捷途、iCAR)若因购车时间导致后续发布的国地补无法获取,奇瑞按照同等标准补贴;吉利银河则推出补贴“兜底”活动,限时为1月1日-2月8日;广汽传全系“兜底”,政策对象为2025年1月31日前购买传祺品牌车型的置换用户。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度国家汽车“双新”补贴已于2024年12月31日结束,而各省市推出的地方性置换补贴活动同步截止。 “这些(过渡)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观望情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跟踪数据来看,2024年12月最后一周车市销量数据较预期低。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担心下单后由于物流时效、开票时间等因素,无法获得国家和地方补贴。“正是车企看到消费者存在这些顾虑,才相应推出补贴兜底措施。”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两新”工作进行全面系统部署。4月底,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了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政策。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8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 “2024年下半年的‘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力度超强,预计将推动2024年车市零售达2294万辆,同比增5.7%。”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4年,各地“以旧换新”政策对车市销量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如果2025年保持2024年的“以旧换新”补贴力度,预计“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的总体补贴资金需求将超过2000亿元,这将远超历史补贴峰值。“2025年国内车市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将达1330万辆,同比增长21%,渗透率将达57%。”崔东树预计。 郎学红表示,按照此前数据,12月和次年1月是全年消费高点。据乘联会统计,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乘用车市场销量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2024年1月同比增长幅度超过57%。“目前置换补贴政策还没出具体细则和指导意见,我们认为会在近期公布。”郎学红判断。

  • 一个月内三次合作 车企自建补能网络进入“大融合”时代

    随着新能源产销规模的进一步提升,与之相匹配补能领域的“基建”变得愈发重要。岁末年初,主机厂进一步加快了充电桩的自建进程,“开放、合作”成为最核心的方式之一。 1月6日,小鹏汽车、大众中国在国内超快充网络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相互开放其专有的超快充网络,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网络。小鹏汽车、大众中国合作的超快充网络将拥有20000多充电终端、覆盖中国420个城市。此外,双方还将探讨共同合作建设联合品牌的超快充站。 十余天前,小米汽车宣布携手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开启充电网络合作。“14000+蔚来充电桩、9000+小鹏充电桩、6000+理想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支持在充电地图中实时查看动态数据。小米汽车APP可扫码充电,小鹏充电桩还支持即插即充服务。”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更早些时候的12月5日,宝马中国与国家电网升级合作,自2025年起将大幅提升现有绿电充电的覆盖区域和充电量,计划到2027年BMW、MINI车型在国网充电桩实现100%绿色充电。 “自建充电桩已是大势所趋,车企想要更好、更大规模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此为必经之路。”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车企自建充电桩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合作”成为加速该进程的重要手段。“车企与车企之间的开放合作将成为主流方式,其将可以很好的解决自建充电网络需要面对的重资产、进度慢等问题。” 进入2025年,多家车企发布了各自充电网络布局进展。1月3日,鸿蒙智行表示,旗下充电枪、超充站分别突破百万个、500座。其中充电枪为105万个、华为充电站525座、华为超充已覆盖31个省份及122个城市。同日,理想汽车在“理想超充站2024年用户充电报告”中称,2024年1727座理想超充站累计为用户提供440多万次充电服务,补能超1亿度电。 根据乘联会整理的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分析,2024年11月的公桩总量达到346万个,公桩数量较上月增长6.9万个,慢于去年同期31%;2024年公桩年累增量73.4万个,同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11%。“从充电企业运营看,头部的运营商表现较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大型车企集团自建充电网络已成为我国充电桩运营商的主要类型之一。 临近春节,新能源车辆充电问题再次成为业界、用户关注的焦点。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总体方案》中提到,强化新能源车辆充电服务保障。要在春运前组织开展充换电设施设备专项检查,确保设施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在繁忙服务区增设充电设施,安排专人引导,规范车辆停车和充电秩序,探索实施快速服务,做到随充随走。合理布设移动充电设备,加强与城市侧共享共用,提供灵活充电服务。加强充换电设施设备运行监测巡查,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安排抢修,避免因故障影响充电效率。

  • 特斯拉投资约1亿美元购置土地 以建设墨西哥超级工厂

    据外媒报道,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特斯拉以大约9,870万美元的价格,从前新莱昂州州长Lázaro Garza González的孙辈那里,收购了墨西哥新莱昂州Santa Catarina市Rancho El Carvajal的四块土地,总共1,194公顷。 其中,最大的一块土地占地面积为644公顷,价格为53,210,703美元;另一块较大的土地有544公顷,价格为44,906,243美元;余下两块较小土地的占地面积分别是6公顷和0.15公顷,价格分别为576,024美元和13,002美元。 Milenio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些土地是特斯拉通过Ecological Project Mario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的,该公司合伙人和经理是特斯拉前高管Eugenio Grandio de la Torre。 这笔交易于2023年3月9日正式登记,当地公证员和登记员办理了必要的法律手续。此次收购交易由Armour Secure Insurance提供担保,而该保险公司则由劳合社(Lloyd’s)作为其后盾支持。 尽管目前特斯拉搁置了其墨西哥超级工厂的项目,但对特斯拉来说,收购这些土地仍然是一笔可观的投资。这也凸显了该公司扩大制造能力的意图。 特斯拉最初计划在其墨西哥超级工厂生产低成本汽车。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发布的成本最低的汽车是其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这款车型是在2024年10月份的“We, Robot”活动上发布的。 然而,Cybercab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在特斯拉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进行首次生产。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该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Cybercab有望于2026年实现量产,特斯拉最初的目标是每年在全球至少生产200万辆Cybercab,最终可能达到400万辆,因此这或将需要一个专门的Cybercab生产设施。 马斯克还在该会议上重申,特斯拉未来所有的汽车都将是自动驾驶汽车,他希望特斯拉的其他车型也能实现自动驾驶。

  • 华为车BU新动向:业务装入引望 上汽有望入伙

    华为车BU业务于今年1月正式装入引望公司。多名员工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华为方承诺老员工仍保留华为的员工福利,包括华为内部股票和分红。 “目前是这个策略,可能也会有调整。” 有员工称。而华为车BU在2024年底引入的新员工,其签约的主体都是引望公司,没有华为的虚拟股以及分红。 2024年1月16日, 华为车BU成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当时,《科创板日报》获悉,引望公司将装载华为车BU的技术和资源,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随着更多伙伴加入,将成为一个股权多元的技术开放平台。同年3月,引望公司在上海、苏州、东莞、南京、杭州五地成立了子公司。 2024年以来,引望公司已宣布了两轮车企入股,赛力斯汽车和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科技分别出手115亿元,各自占股10%。这意味着,引望一举融资230亿元,以此计算估值达1150亿元。 引望的融资之路仍在持续。余承东曾表示,除了长安汽车、赛力斯外,华为也向奇瑞、江淮、北汽等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更有实力的如一汽等车厂来共建、来参与智能车汽车解决方案的产品。 对于引望后续投资者的引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24年9月的采访中透露:“用了引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车企肯定是优先考虑的对象。引望引入的对象是车企,不是财务投资者。引望引入的投资者必须是战略投资者,投资者与引望紧密结合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随着引望更多投资者的进入,华为的持股将逐步减少。不过,根据华为与赛力斯签订的竞业协议,华为承诺在八年内,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引望股权比例不低于5%,并且华为也不会开展与引望类似的业务。 华为车BU曾定下在2025年要实现盈利的目标。目前看来,此目标已经实现。 根据公开数据,华为车BU在2022年、2023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98亿元、47亿元,2024年1~6月营业收入则为104.35亿元。在净利润方面,在2022年和2023年,引望分别亏损了75.87亿元和55.97亿元,2024年1~6月则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2.31亿元。 “华为车BU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00多亿元,智能驾驶软件工程师达到4000多人。最艰难的时期,我们一年亏损有80多亿元。但是经过努力,2024年华为车BU可以实现盈利。” 徐直军此前表示。 2025年1月1日,鸿蒙智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累计交付新车44.5万辆。其中,在已开启交付的“三界”品牌中,问界新M7系列累计交付新车19.7万辆,问界M9发布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智界R7累计交付2.9万辆;享界S9系列交付7494辆。 华为的汽车朋友圈还在逐步扩大。近日有消息称,华为与上汽集团深化合作,将重点支持上汽在主流车型上的产品定义和营销策略。双方计划于2025年1月正式公布具体合作细节。作为合作的一部分,首款车型飞凡RC7将接入华为的销售渠道,并预计在2025年中期推出市场。未来,合作模式不仅限于自主品牌,还包括合资品牌,涉及全新车型的开发。 对于双方的合作,华为与上汽集团方面均未有官方信息透露。不过,《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华为与上汽集团的合作仍在推进中,具体合作细节尚未公开。

  • 17家车企12月新能源销量:“涨声一片”中 唯有一家下滑

    在油电价格趋同市场环境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1235万辆,同比增长37.7%,市场渗透率攀升至45%,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在这波新能源浪潮中,中国品牌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众多本土车企新能源销量频创新高,其中比亚迪表现极为突出——在2024年最后两个月连续突破单月50万辆的销售里程碑。新势力也展现出强劲实力,蔚来汽车跻身月销3万辆俱乐部。 仅一家销量下滑 盖世汽车整理了16家本土车企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上汽集团呈现出同比、环比双双下滑的态势。 具体来看,上汽集团当月新能源销量为15.4万辆,较去年同期的22万辆大幅下降29.8%,环比降幅也达到11.9%。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一表现背后反映了上汽集团当前的转型阵痛:一方面合资业务板块正处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期,另一方面自主板块也在进行资源整合。随着合资板块加强本土化创新发展,以及自主板块研发资源的集中整合和效率优化,上汽集团新能源业务今明两年有望迎来转机。 在整体市场中,比亚迪依然保持着领先优势。其12月新能源销量达到51.5万辆,同比劲增51%。从全年来看,其累计销量达到427.3万辆,同比增长41.3%,符合市场预期。 这一成绩背后,是比亚迪在稳固销量基本盘的同时,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的成果。其王朝和海洋两大系列产品在0-30万元大众市场持续蚕食燃油车份额,而方程豹、腾势和仰望三大高端品牌的销量也在稳步提升,共同推动着比亚迪实现量价齐升。 2024年堪称吉利汽车新能源业务的爆发之年,12月创下11.1万辆的历史新高,同比大增93%,全年销量更是达到88.8万辆,超额完成80万辆的年度目标。目前,吉利汽车新能源渗透率已接近50%,在传统车企阵营中处于领先地位。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吉利汽车通过打造极氪、领克、吉利银河等多品牌矩阵,成功覆盖了从高端性能到经济实用型的全系产品,并通过持续的新品投放和产品升级巩固市场竞争力。 紧随其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同样表现不俗,全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63%,突破80万辆大关,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0%。这一成绩源于两大原因:一是持续丰富产品矩阵,2024年共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二是新车型如缤星光S等上市后获得市场认可,有效拉动整体销量增长。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12月销量突破9万辆,全年累计达到73万辆。其中,深蓝、启源和阿维塔三大品牌贡献了约七成销量,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过与吉利汽车相比,长安汽车新能源渗透率不到三成,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4年,也是奇瑞集团新能源全面爆发的一年,全年销量达到58.4万辆,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12月销量为10.3万辆,刷新单月新高。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奇瑞汽车通过布局风云、星途星纪元、捷途山海和iCAR四大新能源系列,借助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丰富的产品线,广泛覆盖了各个细分市场和价格区间。加上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五大品牌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 传统车企中,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在新能源市场还有极大提升空间。作为广汽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核心力量,埃安品牌今年整体表现平平,全年销量为41.3万辆,同比下滑14%。不过随着埃安RT上市,该品牌12月销量已现回暖迹象,达到4.7万辆,实现同比和环比双增长。 长城汽车新能源业务也保持增长态势,12月销量达到4.2万辆,同比增长41.6%,从自身维度看,长城汽车新能源销量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甚至放眼整个车市,其表现中规中矩。 2024年,长城汽车新能源全年销量为32.2万辆,同比增长22.8%,不仅低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在公司总销量中的占比也未突破三成。 业内分析师指出,作为拥有哈弗、魏牌(WEY)、欧拉、坦克等多个品牌的老牌车企,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产品布局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以及产品更新换代节奏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新势力销量3万+队伍持续扩容 新能源车市竞争格局持续深化,月交付量超3万辆的新势力阵营不断壮大。根据最新数据显示,12月实现4万辆以上交付的品牌已达5家,3万-4万辆和1万-3万辆两大价格区间的品牌分别有4家。仅智己汽车一家月销量未能突破万辆关口。 吉利银河延续强势表现,以6.9万辆再度摘得新势力月销量冠军,同比增长达1.3倍。这主要得益于银河E5和星愿两款新车上市和交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较11月7.6万辆的成绩,其销量出现7.7%的环比下滑。这或与吉利汽车年末加大终端优惠力度,提前透支部分消费需求有关。 事实上,还有其他一些车企在12月出现销量增速放缓或下滑的现象。有市场人士指出,这可能是销量业绩完成度较好的车企在年底采取的“藏量“策略,“这也算是车企的常规操作了,合资品牌沿袭过来的。” 理想汽车在12月创下5.8万辆的月度交付新纪录,同比增长16.2%,全年销量突破50万辆大关,保持20%的同比增长。这与其11月推出的全系3年0息购车政策(四款车型首付低至6.98万-15.98万元)密切相关,“变相”降价措施有效刺激了市场需求。 鸿蒙智行12月销量逼近5万辆,全年累计达到44.5万辆。除了问界系列的稳定发力外,智界品牌的快速崛起功不可没。据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去年11月透露,智界R7上市后订单量表现亮眼,“哪怕让出奇瑞产能,也要确保智界交付”。智界品牌12月销量已攀升至1.8万辆,全年达5.8万辆。 零跑汽车再度跻身月销4万辆梯队,全年销量接近30万辆,超额完成25万辆的年度目标。 在MONA M03交付量持续攀升的带动下,小鹏汽车12月总销量达到3.7万辆,实现同比82%、环比18.8%的双增长。另一款主力车型P7+月交付量也再度破万辆大关。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第四季度累计交付量达9.2万辆,超出既定交付指引上限。从市场表现来看,M03和P7+的销量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蔚来汽车和小米汽车也跻身月销3万辆俱乐部。蔚来12月销量突破3.1万辆,同比和环比增幅均超过50%。其中,蔚来和乐道两大品牌各贡献约5000辆环比增量,助力整体销量实现从2万辆到3万辆的跨越。根据规划,乐道品牌将在明年3月起将月交付量提升至2万辆水平。 小米汽车随着产能规模扩大,月交付量已接近或达到3万辆,全年累计销量为13.5万辆,达成13万辆的年度目标。 在此之外,极狐汽车和岚图汽车的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且仍在持续攀升。然而,智己汽车则因年末市场竞争加剧,销量骤降23%至0.8万辆。 2025,大家已“摩拳擦掌” 2025年已至,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迎来历史性时刻——销量规模首次超越燃油车。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有望实现27%的增长,销量达到1570万辆,市场份额跃升至56%。 在这一乐观前景下,中国本土车企对2025年新能源市场展现出强烈信心。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显示,至少有10家车企公布2025年销量目标,其中近半数车企更是喊出“销量要翻番”的口号。 具体来看,长安汽车的新能源销量目标是相对谨慎的,力争达到100万辆,较去年增长37%,预计占比将提升至33%左右。 然而,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和阿维塔两大品牌却设定了颇具挑战性的目标:深蓝汽车瞄准50万辆,意味着要实现76%的同比增长;阿维塔更是定下22万辆的目标,需保持2倍同比增速。 阿维塔这份信心主要源自不断扩充的产品矩阵,特别是在增程市场的布局。阿维塔总裁陈卓曾表示,“增程就是销量增长密码,阿维塔未来产品都将提供双动力选择。”阿维塔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阿维塔06,将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双动力形式,有望成为重要增量来源。 理想汽车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160万辆下调至70万辆,较去年增加20万辆,增幅为40%。开源证券分析师认为,基于量价平稳为2025年预留潜力,且其纯电平台仍在低调改良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爆品惊喜。不过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相对保守,预计理想汽车2025年销量为57万辆。 吉利汽车则设定了更具雄心的目标——150万辆,这意味着需要实现69%的高速增长。其中,极氪品牌的目标为32万辆,较去年增加10万辆。 在整合之后,吉利新能源版图已更趋清晰,旗下银河、极氪(含领克)品牌分别瞄准主流消费市场和科技豪华领域。民生证券分析师认为,吉利汽车2025年产品周期强劲,有望强化其在10万-20万元新能源市场的“龙二”地位。 奇瑞集团则表示,2025年销量目标是“整体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新能源销量目标或在80万-86万辆之间,较今年增长超过20万辆。 比亚迪尚未对外披露2025年具体销量目标。但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随着唐L、夏、豹3等新品陆续上市注入新鲜血液,加上插混车型逐步升级至DM5.0版本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以及补齐智能化短板,其预测比亚迪2025年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大关,达到514万辆。 在新势力中,除理想汽车外,蔚来、小鹏、零跑等头部玩家也相继公布了2025年销量目标,普遍展现出“翻倍”雄心。 其中,蔚来明确提出要实现销量翻番至44万辆;小鹏则瞄准35万辆,同比增长超80%。这两家车企的共同特点是都将依靠子品牌驱动增长,特别是蔚来,将在2025年形成“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矩阵,覆盖10万-80万元价格带。 零跑汽车则制定了50万辆的年度目标。2025年,该公司将发布LEAP 3.5架构,并基于此推出全新B系列产品。这三款B系列新车将成为品牌销量增长的核心引擎。同时,零跑在海外市场的销量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小米汽车在第二款车型YU7即将上市的背景下,定下了30万辆全年目标。创始人雷军表示,“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持续扩充产能,保障交付。”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重点看好华为系和小米汽车的发展前景。分析师认为,这两大品牌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生态体系,还有颠覆性的营销创意,叠加不亚于传统车企的产品竞争力,这些优势将支撑其销量持续突破。“长远来看,华为系和小米有望成长为百万量级的车企品牌”。 然而,市场并非一片繁荣。哪吒汽车已数月未发布月度交付数据,在元旦发布了写有“重启,向上”的新年海报。最新消息显示,受销量下滑和经营亏损加剧影响,该公司已启动大规模裁员计划,部分岗位裁员比例甚至超过70%。 今年,车市竞争将更激烈 尽管车企普遍对2025年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也预见到车市竞争将更趋白热化。这意味着,车市竞争马太效应将愈发显著。对于这一局面,业内早已有所预判。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内部信中提到,极致的成本控制和配置的同质化,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他预测,“价格战甚至会从2025年1月点燃,而2025年至2027年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淘汰赛阶段。”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内部信中同样强调,未来三年至关重要。他认为零跑汽车已经进入行业的“决赛圈”,当前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新势力,还涵盖真正的世界级主流品牌。“市场环境的变化依旧剧烈,只有更强的自身能力和更敏捷的反应速度,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指出,当前正处于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的最激烈阶段,竞争无比残酷。他预计,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够存活。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表示,随着政策红利逐步消退,2025年1月可能成为新一轮车企价格战的起点。巩旻认为,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可能会采取更为温和的应对策略,比如延长刺激政策或推出其他优惠措施,以缓解市场波动。 比如,上海市政府已明确表示,“2025年本市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将在2025年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出台后另行发布实施。” 实际上,2025年车市“内卷”信号已经显现。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初,多家车企陆续发布了多款新车型,为今年一季度市场竞争做准备。仅今年1月,就有坦克500 Hi4-Z、焕新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夏等多款车型上市。 价格战也已拉开序幕。去年年底,部分车企已要求供应商降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为今年的大规模价格战做准备。近期,理想汽车、广汽埃安、北汽极狐等车企相继推出各种补贴政策,甚至有企业承诺“补贴兜底”,以刺激购车需求。 然而,价格战只是无奈之举。要想在这轮新能源市场的决胜战中脱颖而出,核心仍需依靠技术创新,进一步“卷价值”“卷技术”。 部分车企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竞争策略。例如,零跑汽车提出,将从四大方向突围:提升品牌价值、推进技术创新与降本、打造爆款车型、加速国际化发展。朱江明表示,“保持技术领先性是零跑安身立命之本。” 蔚来汽车也强调,未来将面临更高维度的竞争,不能有任何短板,更不可能速战速胜。 李斌透露,蔚来将持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同时提升运营效率。今年,蔚来品牌旗下车型将逐步切换至新一代(NT3)平台,并推出新品ET9。此外,乐道品牌将发布两款家用SUV,而子品牌萤火虫也将迎来大批量交付。在智能驾驶领域也将迎来突破。有消息称,蔚来汽车计划在1月推出引入端到端大模型架构的智能系统Banyan 3.1.0版本。 小鹏汽车计划启用XPD2.0(小鹏开发体系),以实现产品从无序向有序转变,推动可复制的产品商业成功。同时推出多款搭载小鹏AI体系技术的新车型。何小鹏称,其中几款新品是小鹏汽车数年磨一剑的“杀手锏”。他相信,新产品结合小鹏汽车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将成为“杀出淘汰赛,进入晋级赛的坚强后盾”。 然而,非头部梯队的新能源车企生存环境或进一步恶化。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目前国内市场共有51个新能源品牌在售,其中近半数品牌月销量低于3000辆。 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2025年车市淘汰赛的加剧,低销量品牌的出局率将进一步上升,而头部车企之间的市场份额争夺将进入更加白热化的阶段。 但车市格局到底会如何变化,仍需拭目以待。

  • 光伏型材淡季氛围更甚   原材料价格或将偏弱震荡【SMM分析】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  1月3日讯 进入 1 月,光伏铝型材进入淡季,头部光伏边框供应商也出现明显减产迹象,叠加下游组件厂短期排产计划难有起色,预计 1 月光伏型材开工率将持续下滑。同时,临近春节假期,各地陆续传来企业截单与放假计划,这将导致行业整体开工率下滑趋势更加明显, SMM 将持续跟踪并做梳理。 原材料价格: 周期内( 2024.12.30-2025.01.03 )电解铝现货均价震荡运行, SMM A00 周均价在 19798 元 / 吨,较上周周均价下跌 10 元 / 吨,跌幅 0.05% 。综合来看,宏观方面偏向利空,美元及美债收益率使得铝价上方承压;基本面看海外氧化铝复产、国内新产能投放,氧化铝供给紧张趋势正慢慢转变,电解铝成本端压力或逐步减轻。下周随着部分加工材企业陆续进入春节假期节奏中,库存去库节奏放缓,甚至将开启新一轮的累库周期,预计短期铝价或将维持偏弱震荡为主。重点关注几内亚矿发运节奏,目前国内港口库存较为充裕,短期内对供应端影响甚微,但对资金面情绪仍有提振。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 工信部发布第13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等目录公告

    2024年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90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九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三批)。其中在第十三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比亚迪、广汽埃安、奇瑞新能源等多款车型在列。 以下是具体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24年第4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节能 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4年第10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17年第172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3年第32号)等有关规定,现将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90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九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三批)予以公告。 附件: 1.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90批).doc 2.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九批).doc 3.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三批).doc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年12月30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90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九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三批)

  • 2024新能源车市放榜!多家车企直言:2025年销量翻倍!

    近日,乘联会发文表示,2024年12月车市开局表现强劲,随着年末临近,各企业发力冲击年度目标,汽车市场不断升温,即将在2024年12月底截止的“双新”补贴对车市也会在到期前对车市带来一波强力拉动。 由于春节时间在2025年1月底,一部分春节前购车需求也会在2024年12月提前释放,以上各因素叠加,共同促进2024年12月购车需求增加。 乘联会预计,2024年1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270.0万辆左右,同比去年增长14.8%,环比上月增长11.4%,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140.0万辆,渗透率约51.9%。 电池网注意到,2025年伊始,各大新能源车企相继交出2024年12月及全年“成绩单”,整体来看,绝大部分车企新能源表现都同比大幅提升,理想、零跑、蔚来等新势力车企创下交付新高;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突破400万辆销量的新能源车企;一众老牌车企及“新能源二代”品牌表现也持续向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能够一帆风顺,在新能源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下,也有部分车企及新能源品牌只能对2024年遗憾挥手。 理想年交付突破50万辆 零跑交付翻倍增长成黑马 2024年12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58,513辆,同比增长16.2%。2024年全年,理想汽车共交付500,508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133,872辆。 2024年12月,零跑汽车交付达42,517辆,同比增长128%,连续两个月交付突破4万台,连续七个月创月交付历史新高;2024年全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近30万辆,同比增长超100%,成为超额完成2024年销量目标的车企。 2024年12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6,695辆,同比增长82%,环比增长19%。2024年四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达91,507辆,创下单季度交付量历史新高,超过四季度交付指引上限。2024年全年小鹏汽车销量190,068辆,同比增长34.2%。 2024年12月,蔚来交付新车31,138辆,单月交付量超3万辆创新高,环比增长51.3%,同比增长72.9%。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20,610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10,528辆。2024年全年,蔚来公司共交付新车221,970辆,同比增长38.7%。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201,209辆,同比增长25.7%;乐道品牌交付新车20,761辆。截至2024年12月31日,蔚来品牌累计交付新车650,803辆;乐道品牌累计交付新车20,761辆;蔚来公司已累计交付新车671,564辆。 2024年12月,小米汽车交付超过2.5万辆。在2024年12月31日晚上的直播中,雷军透露,2024年小米汽车实际交付已超过13.5万辆,超额完成全年13万辆的交付目标,2025年小米汽车的年交付目标为30万辆。 2024年以来,主流新势力车企交付量方面全部实现大幅度提升,而作为首个达成50万辆交付量的新势力品牌,理想汽车无疑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时刻。 其中,2024年伊始,因为首款纯电产品的失利,理想汽车果断延迟推出纯电车型计划,且调整成效显著。根据此前公布的消息,理想汽车将于2025年再次推出纯电车型。此外,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理想汽车未来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零跑汽车则是2024年新势力当中名副其实的黑马,连续7个月创下历史新高,并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且销量来源不依赖便宜的T03车型。随着与Stellantis的合作持续加深,未来零跑的全球化表现或许会继续亮眼。 此外,小鹏和蔚来的表现也令人瞩目,连续刷新交付记录。其中,小鹏汽车主要是靠MONAM03以及后来推出的小鹏P7+车型,拉动了整年的交付表现;而蔚来整体稳扎稳打,新出的乐道品牌表现虽不够亮眼,但出色的性价比还是拉动了不少人为此下单,因此蔚来整体月交付也成功进入了3万辆,后续随着第三品牌萤火虫的上市,蔚来初步完成车型战略布局,或将进一步拉动销量表现。 作为2024年备受瞩目的新兴汽车品牌,小米汽车的表现足够让人佩服。小米SU7上市9个月交付量达到13.5万辆,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和实力。而2025年即将推出的SUV车型小米YU7,更是让人充满期待。可以预见,2025年,小米汽车将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汽车已经连续3个月未披露交付数据,全年交付总量也不得而知。有消息称,哪吒汽车正在启动人事调整和小规模复工,或许将在近期开启部分交付。 鸿蒙智行“四界”持续拉升 多个品牌年销实现翻倍 2024年12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49,474辆,创月交付量新高,连续8个月蝉联中国车市成交均价Top1。2024年全年,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新车444,956辆,登顶中国新势力30万以上年销量第一。 2024年12月,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6,851辆,同环比持续正增长,环比增长10.8%,同比增长2%。2024年全年,广汽埃安销量为412,943辆,同比下降14%。 2024年12月,深蓝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6,577辆,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99.5%。2024年,深蓝汽车全年销量243,884辆,同比增长78.1%。近日,深蓝汽车宣布,2025年该公司全球销量目标为50万辆,其中国内市场目标为40万辆;2025年深蓝汽车将投放更多全球化产品,预计覆盖81个国家,海外销量目标为10万辆。 2024年12月,极氪累计交付27,190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2%。2024年,极氪全年交付222,123辆,同比增长87%。2025年,极氪挑战32万辆交付目标。 2024年12月,岚图汽车新能源汽车交付为12,136辆,环比增长11.8%,同比增长21.2%,连续四个月月交付破万辆。2024年,岚图全年销量85,697辆,同比增长69.5%。2025年,岚图汽车将全力冲刺全年20万辆的销量目标。 2024年12月,北汽极狐销量12,032辆。2024年,极狐汽车全年销量81,017辆,同比增长169.91%。 2024年12月,阿维塔销量11,067辆,连续三个月破万。2024年,阿维塔全年销量达73,606辆,同比增长140%。2025年,阿维塔销量目标为22万辆。 2024年12月,经测算,智己汽车销量为6267辆,环比下滑;2024年,智己汽车全年累计销售65,505辆,同比上涨71%,增势强劲。 2024年12月,欧拉汽车销售4,740辆;2024年,欧拉汽车全年累计销售63,272辆。 鸿蒙智行销量不断刷新自身表现,其背后是一种全新商业模式的成功,也是一众销量低迷车企“出头”的方法。据了解,鸿蒙智行“四界”未来将带来更多车型,共同带动鸿蒙智行整体销量稳步攀升。 埃安的增长仍相对乏力,高端品牌市场遇冷,同比去年来看依旧处于下降状态,新车型的上市为埃安拉回了部分销量,曾经的车界黑马在2025年是否能重回巅峰? 极氪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度目标完成率超96.5%,累计交付量近42万辆。近日,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极氪旗舰大型SUV将于2025年上市,预计基于浩瀚R架构打造,提供纯电、超级电混两种动力形式。这个全新研发的电混技术将集合纯电、插混和增程的技术优势。 深蓝汽车近期新车上市计划频现,后续交付量或将持续提升,并且,长安汽车已经全方面与华为进行智驾合作,引发不少关注。 岚图、极狐、阿维塔、智己汽车的交付量正在稳步上升,当然,从客观方面讲,这4个品牌也仅仅是刚过“交付及格线”。2025年,在固守的同时如何突围,将是摆在几家车企最大的考题。 值得注意的是,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极越在1-11月累计交付超过1.4万辆后,在12月11日,突然宣布倒闭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 比亚迪当之无愧“称王” 老牌车企发力新能源战略 2024年1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9,440辆,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49.8%;2024全年,比亚迪新能源销量4,250,370辆,同比增长41.1%。 2024年12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4,091辆,同比下降29.75%;2024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34,075辆,同比增长9.90%。 2024年12月,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为111,206辆,环比下降9.2%,同比增长93.1%,创历史新高。2024全年,吉利汽车累计新能源销量888,235辆,同比增长91.9%。2025年,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目标150万辆。 2024年12月,奇瑞集团新能源销量102,621辆,环比增长31.9%,单月新能源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2024年,奇瑞集团新能源全年销量为583,569辆,同比增长232.7%;增速位居主流车企首位。2025年,奇瑞集团目标是销量增长率再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 2024年12月,经测算,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预计在9万辆左右。2024年全年,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超73万辆,同比增长超50%。展望2025年,长安汽车制定了明确的“3311”目标,即总销量达到300万辆、收入实现3000亿元、自主新能源销量为100万辆、出口量达100万辆。 2024年12月,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2,265辆,环比增长17.4%,同比增长41.8%。2024年全年,长城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21,795辆,同比增长23%。 2024年12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37,319辆,同比下降9.57%。2024年全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26,885辆,同比增长182.84%。 2024年12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为16,408辆。2024年全年,北汽新能源销量达113,860辆,同比增长23.53%。 2024年,比亚迪凭借在电动化技术方面的多年沉淀和优势,为公司销量插上了“腾飞之翼”,不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年度销冠,还是全球首家年度销量超过4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资料显示,2019年比亚迪全年销量才45万辆,站在新能源的风口上,比亚迪只用了5年,销量增长近十倍。 另外,随着比亚迪中高端市场产品的逐步定型,2024年12月,继腾势品牌之后,方程豹品牌月销也首次破万,对于比亚迪而言,下一步的目标便是持续开拓中高端市场,抢占更多的市场。 上汽集团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低,但这其中包含了多个合资品牌,上汽乘用车本身新能源销量在一众车企当中并不占优势,旗下车型消费者并不是很买账,后续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应用,或许可以在中高端市场快速打出差异化。 吉利汽车、奇瑞汽车新能源销量正在快速增长。吉利汽车依旧秉承“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理念,旗下极氪、领克、银河针对不同的应用市场开发了多款车型,销量快速增长,而极氪、领克合并后如何继续打好新能源战略,2025年拭目以待。奇瑞汽车年内新能源累销已近59万辆,也算是符合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所言:“2024年奇瑞将不再客气,有信心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位置。” 细观长城汽车的车型布局,整体还是以油为主,即便是插混车型也是以发动机为主,电动机为辅,欧拉汽车产品销量不尽如人意,需要加快新能源转型步伐。 结语 由于2024年大部分车企新能源表现比较优秀,同比增长幅度提升,因此目前已经披露2025年销量/交付量年度目标的车企,普遍都设定为翻倍。例如,2025年,岚图汽车目标年交付超20万辆、阿维塔销量目标为22万辆、小米目标年交付30万辆、深蓝汽车目标年销售50万辆、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目标达150万辆...... 电池网注意到,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回顾2024年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习主席再次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央视新闻解读称,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行业公认,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方向,它们分别代表换道竞赛“上半场”和“下半场”,而智能化“下半场”又是以电动化“上半场”为基础和前提的。 展望2025年,开源证券认为,商务部提前谋划2025年以旧换新接续政策,叠加其他消费刺激政策,预计对销量有一定支撑。分结构看,新能源车预计继续渗透,高阶智驾有望迎来加速渗透。

  • 赛力斯张兴海内部信:三年内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向全体员工发布题为《一个目标干到底》的内部信。张兴海提到,202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赛力斯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倍,超额完成计划。同时,问界进入豪华车阵营,问界M9持续蝉联中国市场售价50万元级豪华车型销冠,全年单车交付15万辆,M7单车交付20万辆。 张兴海表示,2025年,赛力斯将坚定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问界M9锚定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同时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 以下为张兴海内部信全文 赛力斯全体员工: 咱们一起跨越的2024,是具有里程碑意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是公司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取得实质性进展、昂首阔步跃上新高度的一年! 咱们因热爱而出发,为实现汽车强国梦不屈不挠、风雨兼程。2月,“汽车产业大脑”下的赛力斯超级工厂建成;4月,自主创新的魔方技术平台发布;8月,《赛力斯基本纲领》2.0版颁布实施;10月,问界M9、M7、M5从车间到车展,从重庆一路智驾到巴黎,途经12个国家,全程1.5万公里;11月,全新一代赛力斯超增系统发布……每一滴汗水都没被辜负,咱们员工奋进的故事讲不完! 2024年,公司还主要干了三件事——一是年初提出要实现倍增计划,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倍,超额完成计划;二是问界进入豪华车阵营;三是问界M9持续蝉联中国市场售价50万元级豪华车型销冠,全年单车交付15万辆,M7单车交付20万辆。 回顾这一年,咱们要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特别是重庆市的好政策和优良的营商环境!感谢用户的认可和喜爱!感谢产业链合作伙伴、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长期信任、理解和支持!感谢大股东央企东风公司的实力支撑!特别感谢跨界业务合作伙伴伟大的华为公司!公司成长的每一步,得力于公司全体员工的超级奋斗,是大家实打实干出来的! 公司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成长可喜,但要常思首创难、再创更难,咱们离用户的期望还有差距,须时刻居安思危,切不可居功自傲。 2025年,咱们继往开来,一切工作以《赛力斯基本纲领》为指引,牢记“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宗旨,牢记“用户自豪是公司价值,用户安全是公司生命”的使命;坚定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智慧重塑豪华;质量是桶底,绝不能破,切实夯实精品质量;营造“人人都是工程师,人人争当奋斗者”的氛围,一起把品质和服务想到极致、做到极致!始终牢记永远和用户站在一起,就是站到了胜利的一方。 公司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经营干效益,工作干效率,质量优于销量,地位先于规模。 公司明确了2025年的目标:问界锚定豪华车阵营,M9锚定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实现倍增计划!锚定目标干到底,稳扎稳打,泰山压顶绝不动摇!一切资源优先向该目标集中,一切激励向该目标倾斜! 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 咱们一定要让老用户觉得选择问界是正确的,越用越爱;要让新用户觉得问界靠谱。要让用户自豪、用户安全。 公司八年的持久战,打的是从传统汽车向智能电动汽车转型升级的突围战,2024年算是取得了突围战的阶段性胜利,但这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前方荆棘满路,道路坎坷,全是难打的硬仗。要超越自我,不进则退,咱们也无路可退,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意志,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战略支撑。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咱们要敢字当先、干字当头,敢探无人区,敢做不可能,敢攀新高峰!为中国汽车事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实现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迸发出赛力斯的光和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只争朝夕、顽强奋斗!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