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

  • 英国或提高“奢侈税”门槛以促进电动汽车销量

    据外媒报道,随着电动汽车面临日益严峻的财税环境,英国政府释放信号称,可能上调4万英镑的“高价汽车附加费”(ECS)起征点。此举若实施,将为电动车车主带来税收优惠,并有望提振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 英国政府拟调整影响电动车普及的ECS现行政策规定,售价超过4万英镑的车辆需在五年内每年额外缴纳425英镑的车辆消费税(VED),叠加195英镑的标准年费,让电动汽车在六年内累计增加了3,100英镑税费负担,这一政策严重削弱了消费者转向零排放车辆的动力。 此前,电动汽车在英国可免征ECS与VED。但是自2025年4月1日起,这两项税费政策均开始适用于电动汽车。在ECS与VED对电动汽车生效之前,英国电动汽车销量曾迎来大涨,2025年3月销量同比暴涨41.7%,市场份额达25.3%的峰值。而次月该政策实施后,即便制造商大幅降价以规避税费门槛,市场份额仍骤降至20.4%。 英国媒体称,由于英国电动车均价约5万英镑,较同级别内燃机(ICE)车型高出约1万英镑,ECS政策正在与政府的电动化战略背道而驰。英国《零排放汽车(ZEV)法案》规定,2025年车企电动车型销量占比须达到28%,2030年需提升至80%。但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纯电动车(BEV)仅占新车注册量的20.4%,远低于目标值。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零售买家对电动汽车尤其持观望态度,在私人买家中,电动车销量占比仅维持在10.7%。ECS被视作阻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起售价远超4万英镑的宝马i4、大众ID.7等车型影响尤甚。由于公司购车可享受更低的福利税(BIK)税率,私人车主成为了附加费的主要承担群体。 英国道路事务大臣Lilian Greenwood在致议员信函中承认,政府正在重新评估零排放车辆的ECS政策。她写道:“我们考虑在未来的财政活动中仅上调零排放汽车的起征点,以降低电动车的购买门槛。”她还指出,当前的政策对市场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响。 除了消费者之外,汽车行业也对英国现行的政策表达了不满。Stellantis与福特均就现行税制提出了批评。福特警告称,该政策“恐在行业关键期延缓电气化进程”。与此同时,Stellantis、雷诺及大众等品牌的新一代平价电动车预计两年内登陆英国市场,若财税环境支持,这些车型或将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

  • 泰国4月国内汽车销量实现近两年来的首次增长

    泰国工业联合会表示,今年4月份,尽管泰国汽车产量和出口量持续下滑,但泰国国内汽车销量仍实现了23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 泰国工业联合会称,泰国4月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0.97%至47,193辆,而泰国3月国内汽车销量则同比下降0.54%至55,798辆。泰国工业联合会汽车工业部门发言人Surapong Paisitpattanapong表示:“上述增长主要来自泰国国内乘用车销量的增长,但由于融资环境仍然紧张,皮卡在泰国国内的销量仍有所下降。” 就具体车型而言,今年4月份,丰田Hilux仍以4,997辆的销量成为泰国当月最畅销的车型,尽管销量同比下降了18.8%;五十铃D-Max的销量也同比下跌了21.4%至4,681辆,但仍为泰国当月新车销量亚军;丰田Yaris ATIV的销量同比增长10.9%至4,212辆,成为泰国当月新车销量季军;而丰田Yaris Cross的销量则同比下降9.9%至2,754辆,位列泰国当月车型畅销榜第四名;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Sealion 6,销量达2,640辆。 数据显示,泰国4月汽车产量同比下降0.4%至104,250辆,这是继今年3月份同比下降6.09%至129,909辆后,连续第21个月下滑。Surapong Paisitpattanapong补充道:“泰国4月卡车产量同比下降了33%,这明显反映出泰国国内经济的疲软。” 另外,泰国4月整车出口量尽管从去年同期的70,160辆降至65,730辆,同比下降6.31%,不过较3月14.91%的同比降幅仍有所收窄。据悉,今年3月份,泰国整车出口量从去年同期的95,089辆降至80,914辆。 今年前4个月,泰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8%至200,386辆;泰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12.0%至456,749辆;泰国整车出口量同比下降14.8%至290,288辆。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中心,也是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和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等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的出口基地。

  • 新势力4月销量分析:“零小理”格局进一步巩固 小米依旧坚挺

    4月,汽车消费市场在上海车展的加热刺激下在逐渐活跃起来,新车密集亮相,消费政策持续加码,车企各式各样的促销策略也纷至沓来,跟着消费市场的浪潮,各大新势力车企的销量也水涨船高,总体上呈现出不错的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乘联会&车企官方 “零小理”格局进一步巩固,蔚来 持续回暖 去年12月份以来,新势力销量前三的位置就被零跑、小鹏、理想三家轮番占领,其中,自今年3月份以来,零跑已经蝉联了3个月的销量TOP 1,零跑“全域自研 + 成本控制”策略越来越被销量数据所验证 。4月,零跑共卖出4.1万辆车,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10.6%,是汽车新势力中唯一突破4万辆的品牌。 从销量来看,产品组成更加完善的C系列车型仍然是零跑的销量主力,T03和新上市的B10的数据表现也较为客观,分别贡献了9000和6648的销量数据。值得一提的是,B10上市16天就实现了量产下线破万。 零跑C10则凭借“低价高配”的策略打入15万级SUV市场,成为15万级SUV标杆,自去年3月上市以来,一年时间突破10万销量大关。 小鹏汽车近半年来的销量较为稳定,是唯一一个连续6个月交付量稳定在3万以上的新势力车企,4月共交付新车3.5万辆,同比增长273.1%,环比增长5.5%,其中,主力车型小鹏MONA M03销量为1.42万辆,小鹏P7+销量为7391辆。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MONA M03自去年8月上市以来,已经累计交付超10万台,小鹏P7+上市5个月也实现了5万台的新车下线。 蔚来4月销量为2.39万辆,同比增长53.01%,环比增长58.9%,其中,蔚来1.93万辆,乐道4,400辆。主力车型依旧是蔚来ES6和ET5T,分别占去了蔚来4月总销量的35.6%和31.2%。 和前三者相比,理想的销量增长则出现滞缓,4月,理想交付3.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1.61%,但环比下滑7.5%,其中,理想L6的销量占总体销量接近一半,其次是理想L7,卖出了8102辆。 显而易见,理想的主要问题在于增程车型增长乏力,纯电车型布局滞后,一方面,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整体增程车型市场面临纯电车型挤压,另一方面,性价比更高的“半价理想”对理想进行穷追猛打。 对理想而言,加速纯电市场布局迫在眉睫,在度过MAGE带来的纯电静默期后,理想已经在加快纯电市场的节奏,预计7月份推出纯电中大型SUV理想i8,10月左右推出理想i6。 2025年5月21日,多方信源消息称理想的年销量目标从年初定下了70万辆调整至64万辆,其中增程L系列目标52万辆,纯电产品目标12万辆。目前来看,理想1-4月累计销量为12.68万,完成了目标销量的19.8%。在2025年剩下的日子里,虽然增程车市场将会继续受纯电车市场进一步挤压,但短期内仍是理想的主销力量,纯电车方面,理想目前只有MEGA一款车型在售,想要完成全年12万的纯电销量目标,后续的i8和i6担子不小。 目前,零跑产品序列涵盖从T03小车到C系列车型,再加上今年将陆续上新,面向年轻一代消费者的B系列,零跑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占有率。 此外,零跑海外销量成绩也可圈可点,根据乘联会相关数据,零跑汽车 2025 年1- 4月累计出口销量超 1.36 万台,居中国新势力品牌 No.1。 与此同时,零跑和Stellantis双方即将启动马来西亚本土组装项目,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开始C10本地化生产,伴随着深度全球化的布局,零跑未来的产销量预计将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零跑今年的销量目标为50-60万,就目前来讲,零跑今年累计销量为12.86万辆,如果按照50万的年销量来算,零跑已经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的25.7%。 今年,B系列车型布局有3款车型,除开B10之外,还会有紧凑型轿车B01和两厢掀背车型B05,分别于7月和11月亮相,C系列车也将全面焕新,此外,全尺寸旗舰车型D系列也预计在年底亮相。 新车够了,海外步子也大了起来,完成50-60万销量目标对于零跑来说并不算难。 李斌此前预计蔚来2025年销量将实现翻倍,也就是年销量目标为44.4万,今年以来,蔚来总体销量累计为6.6万,和目标销量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李斌的规划里,乐道品牌应该用来提振销量,但乐道上市以来月均5千的销量表现和他的预期相去甚远。第三品牌firefly萤火虫已于4月19日上市,后续的销量表现还有待进一步考量。 同样作为第二品牌车型,小鹏MONA M03却给小鹏汽车带来了不小的销量贡献,今年1-4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12.9万辆,其中,MONA M03占比47.5%。 在去年年末,小鹏方面披露出的2025销量目标是35万辆,但鉴于今年一季度的销量表现,何小鹏在今年3月份的财报电话会上称:“今年的销量将比2024年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按照38万辆的最新目标来算,小鹏汽车1-4月份已经完成了33.9%的销量目标。 小米依旧坚挺,问界 M8大定破8万 和“零小理”、蔚来等过的相对风平浪静的车企相比,小米汽车的4月可以用“乌云密布"来比喻了。 自3月底SU7安徽高速事故开始,小米汽车就进入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舆论漩涡和宣传静默期,此外,跟在SU7安徽高速事件之后的还有“锁马力”争议、碳纤维盖虚假宣传争议等等诸如此类事件。 尽管近期的至暗舆论对小米的销量带来一定影响,但小米4月的销量依然坚挺,单凭SU7一己之力拿下了2.8万辆的销量,环比微降3.4%,小米SU7也成了4月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 阿维塔的4月,虽不及小米那般阴郁,但也因风阻争议事件登上热搜榜,成了公众口中的谈资,但于消费者而言,谈资归谈资,并没影响他们选择阿维塔。 4月,阿维塔销量为1.17万辆,同比增长122.6%。主力车型为阿维塔06和阿维塔07,尤其是4月19日才上市的阿维塔06,上市48小时就获大定1.25万辆,4月销量占了总销量的47.04%。 相比于小米、阿维塔,哪吒更是不好过,5月13日,全国企业破产重组案件信息网披露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 新能源 被一家广告公司申请破产审查。自去年10月开始,哪吒汽车官方就停止更新月销量数据,根据乘联会相关数据,今年1-2月,哪吒销量为1200辆,此前,哪吒也多次被曝资不抵债,市场份额萎缩至不足2%,业内普遍认为,若哪吒汽车无法获得新融资,破产、整合是迟早的事。 同样处于舆论喧嚣中的还有问界,今年2月,鸿蒙智行公布了问界销量数据,M9交付1.25万辆,M7交付8443辆,赛力斯官方1月产销快报上公布的 新能源汽车 销量为1.8万,存在一定差距。 赛力斯官方对此回应称:“销量数据不同主要是因为赛力斯和鸿蒙智行统计的路径不一样”,并表示对鸿蒙智行公布的销量数据“不做出反应”。 3、4月份,鸿蒙智行官方没有再披露问界相关销量数据,根据乘联会相关数据,问界4月销量为2.7万辆,同比增长7.34%,其中,问界M9销量为1.31万辆,占据了总体销量的48.6%。 关于问界2025销量目标,没有确切说法,但鸿蒙智行“四界”总体年销量目标是冲刺百万,今年1-4月份,问界累计销量为7.23万辆。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问界具备一定销量潜力,问界M8自4月16日上市以来,大定屡创新高,截止到5月20日,问界M8大定已经突破8万台,但当前面临 产能 和交付问题,2025年5月5-5月11,问界M8交付了1200辆,2025年5月12-5月18交付量为1400辆。 如若解决产能问题,问界的销量前景还是可观的,而鸿蒙智行能否冲刺百万销量,单单问界说了不算,还需要其他“三界”打配合战。 今年,小米汽车的年销量目标为30万辆,平均每月2.5万。目前,小米汽车1-4月累计销量为10.45万辆,已经实现了月均2.6万的月平均销量。 而且,和其他产品布局较为完整的新势力相比,小米目前只有SU7一款车型在售。小米第二款车小米YU7定位中大型SUV,直接对标Model Y,预计在今年6、7月份上市,定价依旧会延续小米“高配低价”战略来获得价格优势,如若小米YU7如期上市,小米将有很大的可能性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 这也得益于小米在渠道上的拓展能力,今年4月,小米汽车新增34家门店,全国门店扩张至74个城市、269家,服务网点也新增了5家。从去年5月份以来,小米门店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和小米一样,阿维塔的目标达成率也较为可观,阿维塔2025年定下的销量目标是22万,截止到目前,阿维塔一共交付了2.95万辆,占年度销量目标13.39%,除开上市即成为主力的阿维塔06之外,阿维塔11和阿维塔12也分别于4、5月焕新上市,未来几个月,阿维塔的销量预计会有不错的收获,但想要达成年销量目标,阿维塔还得努努力。 自主品牌新势力 , 有喜有悲 极氪与领克整合后,极氪科技集团总销量4.13万辆,但极氪4月销量只有1.37万辆,同比下降14.7%,表现相对疲软。目前,极氪缺乏一款销量能稳定破万的车型,曾经的主力车型极氪001,今年以来销量持续低迷,不见往日风采。 极氪007GT已于4月15日上市,于5月15日就已实现1万辆下线,后续的销量值得期待。 岚图汽车4月销量为1.002万辆,同比增长150%,主销车型是岚图梦想家,其次是岚图FREE,2月19日,岚图汽车正式发布了全新岚图梦想家四驱卓越乾崑版与四驱尊贵乾崑版两大版型,新车型的上市将岚图梦想家的月销量提升了一半以上。 另外,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岚图FREE + 也迎来焕新升级,搭载“ 华为 乾崑智驾ADS 4.0+鸿蒙座舱5”智能组合,并在6月开启预售,作为岚图品牌第二销量车型FREE的升级版本,岚图FREE +后续销量表现值得期待。 2025年以来,岚图累计销量为3.61万辆,已经完成年销量目标20万的18%,根据全新岚图梦想家现如今销量表现和FREE + 的产品力来看,年销量实现情况较为乐观。 深蓝汽车4月全系交付量达到2.01万辆,同比增长58%,环比下降17.4%,曾经的主力车型SL03持续颓态,今年4月销量尚未过千,同比暴跌79%。另外,S07今年以来的销量表现也未达预期。 今年1-4月,深蓝汽车累计销量为8.78万辆,而深蓝定下 的2025年深蓝年销量目标是50万辆,目前已经完成了目标销量的17.6%。但深蓝SL03、L07、S07等2025款上新车型对总体销量没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025年,深蓝汽车能否实现年销量50万要打上个问号。 另外,深蓝汽车还处于亏损当中,两年累计亏损45.7亿元,长期以来依赖长安技术输血,若后续销量不能持续增长并突破盈利线,亏损局面难以扭转。有分析师如此警告:“深蓝若无法在2025年减亏,或面临战略收缩”。 极氪汽车2025年目标销量为32万辆,目前累计销量为5.51万辆,已经完成18.4%的销量目标。 极氪和领克整合的目的在于消除内耗,极氪主攻豪华市场,领克覆盖中高端,形成技术协同。目前,极氪和领克的整合还处于初期可阶段,存在磨合问题。另外,吉利已经发布公告,建议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倘若私有化建议落实并完成,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此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 从长远来看,吉利集团的技术协同和资源共享将有望提升极氪的竞争力,极氪整合红利释放后,有望发挥豪华市场定位和技术资产的优势,实现销量增长。 对于车企而言,销量就像一面镜子,能对他们过往的动作进行反馈,也映照出各自如今的现状,甚至是未来的发展态势。在二季度的首月,大部分新势力车企已经交出了不错的销量答卷,也为未来几个月的销量增长做了储备工作,期待第二季度汽车市场的欣欣向荣。

  • 张翔:固态电池与钠电池可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备选方案 未来动力电池技术呈多元化发展

    作为深耕中国汽车行业逾二十载的观察家,张翔自2002年起便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先后服务于四家汽车行业上市企业,足迹遍布美、欧、日、韩以及港澳台等国内外汽车市场,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因其广泛调研了众多城市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应用实况,被业界同仁亲切地誉为“新能源汽车界的徐霞客”。在回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他系统梳理了当前市场主流的动力电池技术路径,并对未来车用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前瞻性的预判。 尽管新能源汽车仅在过去十几年间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但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更早时期,电动汽车的登场实际上早于燃油车。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电机早于发动机被人类发明,且在一个多世纪前,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然超越了蒸汽机所依赖的燃料煤。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街道上行驶的电动汽车数量一度超越了汽油机车。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以及发动机的革新,汽油机车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取代了电动汽车的辉煌。据美国洛杉矶彼得森汽车博物馆的记载,1896年的Riker Electric Roadster便是现存最古老的电动汽车之一,见证了这一历史的变迁。 直至20世纪5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的爆发重新激发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关注。此时的电动汽车,依旧沿用着铅酸电池技术。1959年问世的Kilowatt电动汽车,采用了雷诺Dauphine的车身设计,并配备了铅酸电池驱动的电动传动系统。其初代版本的续航里程仅为64公里,而后续改进版本则将这一数字提升至96公里。进入1996年,通用汽车推出了EV1电动汽车,这款车型同样搭载了铅酸电池,但续航里程相对有限,仅在80至120公里之间。由于高昂的成本以及不尽如人意的续航能力,通用汽车最终仅生产了1117辆EV1,未能实现大规模的市场推广。 上世纪末叶,镍氢电池逐步取代了铅酸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地位。1997年,丰田公司率先在其第一代普锐斯混合动力轿车上应用了镍氢电池技术。至2000年,普锐斯已成功进军全球市场。紧随其后,本田亦在Insight混合动力车型上搭载了镍氢电池,并早于丰田一年,即1999年,率先抢滩美国市场。此后,多款混合动力汽车纷纷采用镍氢电池技术,包括福特的Ford Escape、雪佛兰的Chevrolet Malibu以及本田的Honda Civic Hybrid等车型。通用汽车的第二代EV1电动汽车亦进行了技术升级,搭载了镍氢电池,续航里程显著提升至120至208公里。 镍氢电池相对于铅酸电池,其能量密度可以提高50%以上。镍氢电池寿命相对铅酸电池更长。它们的充放电次数可以达到几百次甚至上千次,而铅酸电池的寿命在200次左右。在低温环境下,镍氢电池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具备快速充电与放电的能力。其低温快充型产品能在零下40℃的条件下进行充电,而在零下30℃以上的环境中,能以1C的速度快速充电;当温度高于零下20℃时,充电速率更是可达2C至3C。相比较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的环保性更好,不含有重金属污染物质。镍氢电池的材料可以在回收中得到二次利用。 而锂电池的广泛应用则始于2010年左右的电动汽车行业。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搭载锂电池的车型并非特斯拉,而是日产于1996年推出的Prairie Joy,它成为了全球首款采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汽车,比特斯拉的Roadster早了整整12年。2010年12月,日产推出了聆风(Leaf),其锂离子电池在EPA测试中展现出了117公里的续航能力。聆风一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之一,在一段时间内,全球每售出的两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是日产聆风。截至2023年7月,即聆风上市12年后,日产宣布其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已突破100万辆的里程碑。 2007年,特斯拉推出了其首款电动跑车——Roadster,该车搭载了松下NC R18 650A三元锂电池,实现了393公里的卓越续航里程。次年,菲斯克公司亦不甘示弱,发布了Fisker Karma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该车型配备了美国A123公司的三元锂电池,其动力系统集成了通用汽车提供的涡轮增压2.0升发动机,纯电动模式下可行驶51公里。 在中国市场,比亚迪率先引领了锂电池应用的潮流。2008年,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横空出世,该车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纯电动续航里程达到100公里,被誉为全球首款无需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彼时,锂电池技术主要分为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两大流派,海外市场更倾向于采用起步较早的三元锂电池,而国内市场则更偏爱磷酸铁锂电池。然而,随着中国电池制造商对磷酸铁锂电池结构的持续创新设计,其能量密度已逐渐逼近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也因此超越了三元锂电池。 除了传统的锂电池之外,汽车制造商正斥巨资探索新型动力电池的研发之路,其中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成为了两大核心技术方向。在固态电池领域,仅有蔚来推出的ET7与ET9实现了量产,且它们搭载的是半固态电池,尚未达到全固态的标准,尽管如此,这两款车型的续航里程已突破1000公里大关。得益于蔚来独特的换电模式,电池包的维护工作由蔚来负责,这一模式相较于充电模式,为固态电池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固态电池并非新兴概念,丰田早在20多年前便已开始研发固态电池,早于锂电池。然而,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却迟迟未能实现,这主要归因于生产工艺上的难题尚未攻克,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居高不下,导致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成本难以达到预设目标。 钠离子电池则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另一项技术革新。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在2021年发布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及锂钠混搭电池包。在乘用车领域,钠离子电池已能满足400公里以下续航车型的需求。通过宁德时代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即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混合搭配方案,新的钠锂混搭方案有望将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拓展至500公里续航的车型。奇瑞iCAR品牌车型率先搭载了钠离子电池,吉利领克900车型也采用了宁德时代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目前这些新技术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仍然有限,其未来发展仍需进一步观察。 当下,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持续焕发创新活力,推动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攀升至新高度。最新亮相的小米汽车YU7纯电动SUV,搭载96.3kWh磷酸铁锂电池,实现了835公里的续航里程。与此同时,超充站日益普及,极大地缩短了车主的补能时间。换电站的数量亦在稳步增长,除蔚来外,宁德时代亦已大规模投身于换电站的建设之中。新技术的加持帮助传统锂电池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展望未来,尽管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被视为车用动力电池发展的潜在路径,但它们仅是众多备选方案中的一部分。 在过去十多年的岁月里,张翔博士已累计接受了国内外媒体近万次的采访,频繁亮相于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国之声、上海电台、中国汽车报、中国日报及中新经纬等众多权威媒体平台。他深入解读的话题广泛涵盖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征程、中欧进口关税动态、智能汽车交通事故的深度剖析、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详尽阐释、动力电池技术未来走向的前瞻预测、汽车公司IPO融资策略以及隐藏式门把手新法规等行业热点。鉴于其对于汽车领域各类问题的深刻见解与全面分析能力,张翔老师被媒体界亲切地誉为“汽车行业的活百科全书”。 张翔教授身兼数职,不仅是翔说汽车的创始人,还担任着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的秘书长、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等要职。同时,他还是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及工商管理MBA导师,黄河科技学院的客座教授,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的院长。此外,他在江苏谷峰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首席储能专家,在北京中质华兴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专家顾问,并在远大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担任新能源首席专家。中博联智库也特聘他为专家,他还是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的会员,以及二师兄说车的顾问。 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135 8583 6242 电子邮件:davidxzhang@qq.com

  • 5月乘用车零售预计将达185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约52.9%

    今年5月,中国乘用车市场在政策刺激、厂商促销及消费需求释放的多重因素推动下,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分会)最新预测数据,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量预计达到约18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8.5%,较4月增长5.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预计达到约98万辆,渗透率维持在52.9%左右。 5月车市“前高后低” 回顾今年4月,“两新”政策的拉动叠加厂商补贴加码,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90.5万辆,同比增长33.9%,渗透率达51.5%,与3月基本持平。这一数据表明,市场在4月虽有所回落,但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 进入5月,“两新”政策的拉动效应持续显现。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全国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自2024年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对车市构成有力支撑。 乘联分会指出,面对急剧变化的复杂国际局势带来的观望情绪,中国汽车市场在“两新“政策驱动下仍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与此同时,地方车展与厂商促销的加码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悉,5月各地方车展集中展开,各企业也在黄金周期间积极推行“一口价”、“0息”购车金融方案等一系列终端促销政策。乘联分会终端调研结果显示,“五一”黄金周期间终端客流水平大幅冲高,消费者的需求集中释放。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假期结束后客流呈自然回落,整体车市热度趋于平缓,五月车市预计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 结合乘联分会数据观察5月周度市场走势,可以发现明显的节前节后分化特征。 5月第1周,受“五一”假期影响,终端以订单收集为主,实际交车较少,日均零售4.17万辆,同比下滑10.9%,但环比增长19.3%。 进入第2周,节后集中交付带动销量大幅回升,日均零售达6.09万辆,同比增长30.2%,环比增长44.2%,市场迎来短期高峰。 第3周,乘用车日均零售预计为5.12万辆,同比增长13.9%,环比持平,属节后正常回落;第4周预计日均零售5.71万辆,同比增长18.7%,环比下降13.4%,市场热度温和回落;5月最后一周共有5个工作日,预计日均零售8.64万辆,同比下滑6.2%,环比下降21.7%。 新能源 车市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据乘联分会数据,5月新能源乘用车预计零售98万辆,渗透率达52.9%,与4月基本持平。 这一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市场主流,消费者对电动化、智能化车型的接受度持续提升。 政策与产品的双重驱动是这一趋势的重要推手。“以旧换新”政策对新能源车置换提供额外补贴,叠加厂商的新车上市,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此外,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电池技术的进步,也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顾虑,为新能源车的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望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政策红利仍将持续释放。2025年是国家促消费政策的关键年,预计“以旧换新”和地方购车补贴政策将继续发力,推动下半年车市增长。 乘联分会还指出,今年春节后受政策短期拉动,3月渗透率基数较高,4月大量新产品密集上市但从上市到实际交付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此后车市渗透率增长幅度趋缓。近期新产品逐渐开始放量,新能源渗透率增速有望逐步回升。 当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将带来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在价格战和产品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部分弱势品牌可能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智能辅助驾驶等前沿技术将成为车企竞争的新焦点,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综合来看,5月中国乘用车市场在政策刺激和厂商促销的双重推动下,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新能源渗透率稳定在50%以上,显示出市场结构的深刻变革。 未来,随着政策持续加码、技术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升级,中国汽车市场将迈向更加电动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对车企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的步伐,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抓住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发展机遇,在产业变革的大潮中占据有利位置。

  • 因需求疲软 现代IONIQ 5、KONA电动汽车将再次停产

    据外媒报道,现代汽车宣布,因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该公司将在其蔚山工厂暂停生产IONIQ 5和KONA电动车型,而这已是该公司今年第三次采取停产措施。 5月20日,业内消息人士透露,现代汽车计划暂停蔚山第一工厂第二条生产线的运营,而该生产线负责生产面向国内外市场的IONIQ 5和KONA电动汽车。 消息人士表示:“关于暂停生产的内部通知已经分发到现代汽车蔚山工厂内部(包括工会),该公司目前正在等待工会的批准。”一旦最终确定,此次停产将从5月27日持续至5月30日,此前在今年2月份和今年4月份已经分别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停产。 现代汽车承认,尽管提供了约600万韩元的折扣(约合4,300美元,约占该款电动车型售价的15%)以及各种其他促销活动,IONIQ 5的销售仍然面临挑战。 不过,得益于上述举措,今年1月份至4月份,IONIQ 5和KONA电动汽车在韩国国内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1.4%和92.6%,分别达到4,125辆和1,198辆,尽管这些增长被这两款电动车型出口量的急剧下降所抵消。 今年前4个月,现代汽车蔚山工厂生产的IONIQ 5电动汽车的出口量同比大降64%,从2,7476辆降至9,663辆;KONA电动汽车的出口量也同比大跌42.1%至3,428辆。 为了管理不断增长的库存,现代汽车调整了上述这条生产线的生产速度,据悉,该条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多达27.5辆电动汽车。自今年3月份以来,该公司让传送带上的闲置率达到约33%(即每三个位置就有一个处于闲置状态),且未向该条生产线分配任何周末班次。 然而,Daelim University汽车工程教授Kim Pil-su认为,此次停产是现代汽车对其电动化战略的临时调整,而非长期规划。Kim Pil-su表示:“尽管全球竞争加剧,特别是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扩张,但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仍比预期的要慢。然而,向电动汽车的转型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当前的转型速度放缓不太可能成为永久现象。”

  • 高合汽车“复活记”:将获10亿美元重组资金及三年海外大额订单承诺

    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已近10个月的高合汽车,或将“卷土重来”。 5月23日,财联社记者从业内权威人士处独家获悉,加拿大电动汽车公司EV Electra计划出资10亿美元参与华人运通(高合汽车)重组,并谋求控股。“对方同时承诺,未来三年不低于十万辆或不低于三十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该权威人士透露。 此前一日,据天眼查App显示,一家名为“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于5月22日在江苏省盐城市成立,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由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持股30.2%,EV Electra持股69.8%。值得注意的是,新公司董事长为Jihad Mohammad,而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并未出现在主要管理人员名单中。 “在花了一整天时间处理中国紧迫问题后,我希望在结束(上海之行)之前澄清以下几点:我们确认参与了HiPhi(高合)的重组。但是由于法律限制,目前无法披露具体细节。我们敦促各方仅参考来自(华人运通)重组管理人官方渠道的更新,以获取准确信息。”5月23日凌晨,Jihad Mohammad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发表了上述声明。声明同时包括了对Detroit Electric及其他欺诈指控的回应。 5月19日,Jihad Mohammad曾在前述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称,“我周三、周四直到周五都在上海”,并表示“车辆已经充满电,可以好好行驶了”,配图为高合汽车及充电桩。 公开信息显示,EV Electra于2017年由Jihad Mohammad创立,业务涉及加拿大、意大利、德国、土耳其和中国。其官网宣称,是“第一家阿拉伯裔加拿大电动汽车制造商”。2021年11月,EV Electra收购了Detroit Electric的大部分股权,其后由此引发前述声明中所提及的对Detroit Electric的指控。 据Jihad Mohammad个人社交账号,当地时间2025年4月30日,全球领先的投资公司 Silver Rock Group 宣布与EV Electra 签署4.5 亿美元股权信用额度 (ELOC)以加速后者“尖端电动汽车解决方案的开发、扩大制造能力并提升其全球市场份额”。根据这一协议,ELOC期限为36 个月,资金用途包括加速研发高效电池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扩建制造基地,以及加强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分销网络。 就在财联社记者获取前述EV Electra将投资10亿美元重组高合的同时,5月14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对“悦达起亚一工厂智能化绿色技术升级项目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公示,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 18 号,即高合汽车盐城工厂所在地。环评报告书显示,该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1796.07万元,技术升级改造预计2025年10月建成,建设项目设计生产规模为15万辆乘用车,产品包括高合汽车旗下的X车型(3.75万辆/年)、Y车型(3.75万/年)、Z车型(7.5万/年)。 除此之外,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的重整进度亦有新的进展。4月11日,盐城经开区法院裁定对华人运通江苏公司等五十二家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5月20日,“华人运通管理人”发布《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等五十二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债权申报及一债会公告》,提到“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定于2025年7月31日召开”。同时,管理人目前已初步完成第二批债权的初步审查工作。

  • 超越特斯拉!“迪王”AH股齐创新高 巴菲特踏空此轮近一倍涨幅

    今日比亚迪A股、H股双双走强,股价同步再创新高。截至午间收盘,比亚迪A股报收415.64元/股,涨4.22%,市值达1.26万亿元;H股报收474.2港元/股,涨3.95%,创历史新高。而今年初以来,比亚迪A股、H股累计涨幅分别达47.05%、77.87%。 消息面上, 比亚迪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首次超过特斯拉,超越了这个长期主导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美国品牌。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数据,比亚迪4月新增电动汽车登记销量7,231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9%,使比亚迪跻身电动汽车销量前十大品牌之列。特斯拉的登记销量则大跌49%,排名倒退一位。若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纳入统计,比亚迪相比特斯拉的销量优势更为明显。Jato数据显示,这家中国车企的总销量跃升了359%。 此外,据乘联分会5月22日最新调研,预计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总量将达到约185万辆,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5.4%。 比亚迪作为知名大白马,曾因巴菲特重仓而为大家所知。不过,巴菲特已减仓比亚迪港股,平均减持价格在250港元/股左右,明显低于现价,虽然已赚取几十倍利润,但仍踏空了近一倍涨幅。 公开信息显示,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斥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在港股认购比亚迪2.25亿股股票。自2022年8月首次减持以来,巴菲特已连续15次减持比亚迪,最近一次是2024年6月减持201.75万股,套现4.73亿港元。 截至2025年5月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持有比亚迪港股,市值约2.25亿港元。但相比最初2008年18亿港元的投资(持股比例19.92%), 目前持股比例已降至5.99% 。 值得一提的是,5月21日,花旗再次上调比亚迪目标价。花旗称,今年前四个月的中国乘用车出口格局进一步利好比亚迪。花旗称,比亚迪纯电动车出口市场份额从2024财年的23%大幅上升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38%,比亚迪2025财年出口80万至100万辆的目标进展顺利。 花旗分别上调比亚迪港股和A股目标价至727港元、669人民币。 此前花旗已于2月份上调该股目标价。 比亚迪大涨也带起了汽车板块,截至午间收盘,赛力斯涨停,股价报收145.87元/股,市值为2383亿元,成交额为76.71亿元。汉马科技涨停,江淮汽车、北汽蓝谷、东风股份、海马汽车、安凯客车、长安汽车、中通客车等跟涨。 此外,汽车零部件板块也随之大涨,截至午间收盘,德迈仕“20CM”涨停,雪龙集团涨停,欣锐科技、威孚高科、正强股份、西菱动力、浙江荣泰等跟涨。 对于汽车板块的提振,政策面上也消息不断,发改委在5月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新增长点。 而不仅5月21日,5月20日国家层面同样传出相关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利好消息,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 推动新能源汽车提质、降本、扩量,巩固和扩大产业发展优势。下一步要推动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同时,更加注重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零部件企业的协同配合,增强产业链韧性。 中信建投指出,各车企加大促销力度维持市占率,龙头车企在品牌势能和新车周期支撑下订单表现维持强势。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处于历年4月零售高位,同比增速为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最高,进一步削弱了汽车市场的季度周期波动特征。批发端4月销量219.0万辆,同比增长10.7% 。自主品牌进入强势新车周期,多款车型具备爆款潜质,有望从供给端改善内需,短期看中高端品牌势能或维持强势。 江海证券认为, 政策+资金双重因推动汽车板块持续走强 ;兴业证券认为, 汽车板块走强继续看好,尤其看好叠加减速器和智能驾驶题材的公司。

  • 日本在对美贸易谈判中考虑将特斯拉充电站纳入补贴范围

    据外媒报道,近日,日本正考虑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将特斯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纳入补贴范围。 报道指出,日本政府目前仅对符合日本本土充电标准“CHAdeMO”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安装提供补贴,而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Supercharger)并不在补贴范围内。 CHAdeMO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系统,由东京电力公司联合五大日本车企成立的“CHAdeMO协会”于2010年制定推出。 CHAdeMO充电标准曾在日本及亚洲部分地区广泛使用,但在全球市场正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特斯拉车辆虽可通过适配器使用CHAdeMO充电桩,但其集成度和充电效率无法达到与特斯拉Supercharger同等的水平。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日本将特斯拉充电网络排除在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政策之外的做法表示不满。据悉,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敦促日本政府采取更具包容性的补贴方式,支持包括美国制造商所使用技术在内的多种充电技术。 近日,日本正寻求与美国进行第三轮贸易谈判,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Ryosei Akazawa)可能前往华盛顿。 另外,日本《日经新闻》报道称,日本谈判代表已释放信号,愿意讨论降低美国对日本商品加征的关税(包括25%的汽车及零部件关税和24%的其他商品关税),而非一味要求美方完全取消关税。此外,《日经新闻》上个月报道称,日本正考虑放宽进口汽车的安全规定,作为其与美国关税谈判的一部分。 此前,日本首相石破茂在采访中重申,将在日美贸易谈判中致力于实现全面取消关税的目标。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此前也多次表示,日本政府希望美国完全取消对日本的关税。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关税豁免始终是日本在谈判中的核心诉求。 汽车行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部分,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3%。同时,日本约有10%的就业岗位与汽车行业相关。另外,在2024年日本对美国21.3万亿日元(约合1,420亿美元)的出口额中,汽车约占三分之一。

  • 特斯拉有望实现2万亿市值?韦德布什看多:其将迈入“黄金时代”

    投行韦德布什(Wedbush Securities)董事总经理、特斯拉多头丹·艾夫斯(Dan Ives)认为,随着埃隆·马斯克承诺将把重心至于特斯拉品牌,这家电动汽车巨头正在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艾夫斯周三(5月21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相信,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特斯拉通往2万亿市值的道路已经摆在了面前。”目前特斯拉市值为1.08万亿美元。 这位分析师还声称,市场对这家电动汽车巨头的需求可能会出现短期下降,不过,他重申,这可能正是特斯拉“黄金时代”的开始。 艾夫斯解释道,市场并没有充分反映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机会,并表示特斯拉预计明年将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机器人出租车,并超越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 这呼应了马斯克上月关于未来将部署数百万辆机器人出租车的言论。 在今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披露了分阶段扩张计划:初期将以10至20辆搭载最新版全自动驾驶(FSD)软件的Model Y机器人出租车试水,到2026年底将车队规模扩张至数百万辆。为保障服务落地,特斯拉已在奥斯汀部署约300名测试操作员,其中部分人员已转为远程监控岗位。 “一个不同的马斯克” 此外,艾夫斯还点名称赞马斯克,称“这是一个与我们在过去三个月里看到的不同的马斯克。他专注于特斯拉,并积极推动下一个倡议。” 本周二(5月20日),马斯克以视频形式出席了卡塔尔多哈经济论坛,他在活动上承诺,未来五年他将继续领导特斯拉公司,并预计会削减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投入,以缓解部分投资者对这家电动汽车公司未来的担忧。这一说辞也让特斯拉股价开始飙升。 活动上,马斯克淡化了特斯拉目前面临的挑战,称“已经扭转局面”。当被问及特斯拉4月在欧洲主要市场销量下滑时,他表示,欧洲确实是特斯拉表现最差的市场,但在其他地方表现良好。 与此同时,这位首席执行官还重申了特斯拉6月份在奥斯汀推出机器人出租车的时间表,并暗示了特斯拉自动驾驶车队的潜在乘车平台。 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回应了媒体对于特斯拉收购 Uber 的提议,称特斯拉“没有必要”收购 Uber。 他指出,“我们拥有数百万辆将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这支车队由特斯拉自有车队和特斯拉车主共同组成的。特斯拉车主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车辆加入或移出这个车队。这样一来,现有特斯拉车主就能通过将自家车辆加入车队提供自动驾驶服务来赚钱。”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