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个
面向未来出行领域,Robotaxi正成为各方角逐的焦点。据财联社记者初步统计,进入9月后,包括特斯拉、Uber、地平线及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在内的八大头部玩家,接连发布七则自动驾驶领域的相关进展。 在9月11日召开的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哈啰正式对外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并携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Hello Robot1)全球首发亮相。据悉,该车型基于东风启辰VX6冗余底盘平台打造,搭载哈啰自研的全车规级软硬件架构,并配备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包括8个激光雷达、14个高分辨率相机、6个毫米波雷达及12个超声波雷达,能够实现对车身周边0-200米范围内的多模态冗余感知,核心算力超过2000TOPS。 “公司目标是在两年内实现Robotaxi业务规模化。”哈啰方面介绍,哈喽Robotaxi计划于今明两年每年推出一款Robotaxi车型,目前已在湖南株洲启动商业化试点运营,计划明年国内拓展超10座城市商业化运营和国际首城规模落地,2027年部署超5万辆Robotaxi车型。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发动机。”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认为,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目前几个板块内最有可能很快推广实用,并产生巨大商业价值的领域。“谁掌握了无人驾驶技术,也就掌握了未来的整个汽车产业。” 在对外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的同日,哈啰与地平线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就L4 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及技术展开合作,包括L4级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车规级域控制器及配套硬件,完成端到端的系统集成与量产验证。该方案将作为哈啰Robotaxi车队的核心软硬件系统。 新老玩家的齐聚,正加速Robotaxi商业化落地。9月11日,文远知行WeRide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落地比利时鲁汶市,该项目由文远知行与佛兰德(Flanders)公共交通公司De Lijn、鲁汶市政府(Leuven)及出行咨询机构Espaces-Mobilités合作开展。合作方De Lijn预计于2025年11月中旬至2026年1月底开展试运营,届时将成为比利时首次在混合复杂交通环境中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化部署。 这是进入9月后,业内传出的第五起有关Robotaxi赛道进展的消息。9月10日,亚马逊旗下无人驾驶企业Zoox在拉斯维加斯推出Robotaxi服务;此前二日,移动出行服务平台Uber智能驾驶公司与Momenta在2025慕尼黑车展期间宣布,德国慕尼黑将作为双方联合Robotaxi项目的首发城市,预计于2026年在当地正式启动运营服务。而在稍早前的9月1日和5日,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分别官宣了各自旗下Robotaxi在新加坡与卡塔尔落地的消息。 作为自动驾驶出行市场的重磅玩家,9月4日,特斯拉称其Robotaxi应用已向公众开放。此前。特斯拉已在德克萨斯州获得网约车牌照,为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根据该州自动驾驶汽车新规运营其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铺平道路。 聚焦于中国市场,国家和地方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自动驾驶产业发展,为Robotaxi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并向多个城市发放L3、L4级路测与商业牌照。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深圳等50多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高盛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10座城市投入运营5万辆Robotaxi,远期203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470亿美元。相比于现在500万美元的规模,五年内这一市场的增长速度堪称指数级。 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前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基本保障。华为智驾产品线总裁李文广近日在谈及自动驾驶研发投入时表示,随着技术向L3、L4自动驾驶发展,研发投入门槛也在快速提升,从L2到L4可能要增加3-5倍的投入,例如车端算力需要从几百TOPS提升到1500-2000TOPS,云端算力资源需从几十EFLOPS增长到近200 EFLOPS,年租用算力成本从几十亿元到超百亿元。
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99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八批)拟发布内容予以公示。 本批申请新产品准入的车辆生产企业共计626户,其中汽车生产企业464户、摩托车生产企业162户。以上企业申报的新产品共计1794个,其中汽车产品1335个、摩托车产品459个。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共有223户企业的528个型号,其中纯电动产品共169户企业420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39户企业83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15户企业25个型号。 本批申请产品变更扩展的车辆生产企业共计871户,其中汽车生产企业685户、摩托车生产企业185户、三轮汽车生产企业1户。以上企业申报的变更扩展产品共计7981个,其中汽车产品7234个、摩托车产品741个、三轮汽车产品6个。本批有32户汽车生产企业的54个汽车产品申请整改。 附件: 1.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99批)拟发布的新准入车辆生产企业及已准入企业变更信息清单 2. 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99批)的车辆新产品公示清单 3. 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99批)的车辆变更扩展产品公示清单 4. 《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八批)拟发布的车型清单
9月11日,中汽协发布8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数据显示,8月,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水平总体继续保持扩张,当月汽车产销同比保持10%以上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继续呈现良好态势,传统燃料汽车市场企稳。 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7%和10.1%,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 1-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产量增速较1-7月持平,销量增速扩大0.6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方面 ,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万辆和13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8%,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8%。 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5%。 国内销量方面 ,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17.1万辆,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18.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110.6万辆,环比增长13.4%,同比增长16.5%;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6.6万辆,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58.6%。 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2.2%;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5.1%;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7.6%。 1-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08.8万辆,同比增长30.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760.7万辆,同比增长28.6%;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48.1万辆,同比增长59%。 1-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8%;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1.6%;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3%。 销量排名方面 ,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五位的集团销量合计为914.6万辆,同比增长39%,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95.1%,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 ,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2.4万辆,环比下降0.6%,同比增长1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2万辆环比下降0.2%,同比增长1.1倍;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4万辆,环比下降15.8%,同比增长9.5%。 8月,纯电动汽车出口14.3万辆,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63.4%;插混汽车出口8.1万辆,环比下降4.7%,同比增长2.7倍。 1-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7.3万辆,同比增长85.1%;新能源商用车出口5.8万辆,同比增长1.7倍。 1-8月,纯电动汽车出口97.6万辆,同比增长52%;插混汽车出口55.6万辆,同比增长2.2倍。
9月11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7%和10.1%,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产量增速较1-7月持平,销量增速扩大0.6个百分点。 乘用车内销方面,8月乘用车国内销量200.7万辆,环比增长12.3%,同比增长15.1%。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90.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10.7万辆,环比增长10.9%,同比增长13.5%;1-8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474.7万辆,同比增长13.6%。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71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7.5万辆,同比增长1.1%。 “8月,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水平总体继续保持扩张,当月汽车产销同比保持10%以上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继续呈现良好态势,传统燃料汽车市场企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及时出台,企业新车型投放热情较高,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工作继续显效,汽车总体运行平稳。” 记者在梳理主流合资品牌8月终端表现时发现,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回暖”背景下,各自表现“冷热不均”。日产中国公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8月销量为58,756辆,同比增长19.41%。其中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54,628辆,同比增程17.53%。1-8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395,586辆,同比跌幅收窄至10%以下。日产在华上个月的反弹表现,N7的热销功不可没。数据显示,东风日产N7在8月交付10,148辆,环比增长57%,成为首个“单月交付破万”的合资纯电车型。 相比日产的反弹,本田在华销量承压依旧明显。8月本田在华终端汽车销量53,339辆,同比下滑6.36%;1-8月累计销量413,310辆,尽管同比跌幅明显收窄,但仍在两位数以上。具体到合资公司,广汽本田8月销量20,417辆,同比跌幅降至37.83%,1-8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超三成;东风本田8月销量26,351辆,同比表现实现转正,1-8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7.6%。 身处传统意义上的车市淡季,“南北丰田”亦出现销量波动——一汽丰田同比下降2.72%、广汽丰田同比增长14.29%。今年1-8月,两家合资公司累计销量均保持同比正增长。 德系品牌中,一汽-大众依旧延续正增长。8月,一汽-大众实现整车销售135,772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4.2%。其中,大众、奥迪、捷达三个品牌分别销售79,003辆、45,768辆(含进口车)及11,001辆。记者近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将引入地方投资的捷达新合资公司计划于今年四季度成立。 上汽集团旗下两家合资公司表现不一。8月最新产销公告显示,上汽大众单月销量86,593辆,同比增长1.87%,今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92%;上汽通用单月销量同比增幅达176.87%,通过近几个月的良好表现,上汽通用在1-7月累计销量同比增幅已至近三成。 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8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2%。8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4.2%,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6%,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韩系和其他欧系品牌零售份额均有所微增。 “2023、2024年9月销量占比全年达9.3%,2024年下半年月度销量随着政策推动而大幅走高,由此导致今年9月的销量基数会相对较高,同时部分地区的补贴资金到位又会有节奏地进行控制,显然9月的增速会放缓。”展望“金九”,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表示。
电动汽车正在美国市场热销,唯独行业龙头特斯拉是个例外。 据汽车咨询公司Cox Automotive的数据,8月份美国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4.6万辆,占汽车市场份额的9.9%,创下新高。美国消费者纷纷在9月底电动汽车补贴终结前购买,推动了电动汽车销量增长。 2022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IRA),该法案规定,如果消费者在美国购买的电动汽车中有一定比例的关键电池矿物来自美国或其自由贸易伙伴,就可以获得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今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法案中规定,美国联邦政府从今年9月30日起将不再为电动汽车提供税收抵免。 然而,在“补贴到期前”买车的潮流带动了福特、通用和现代在8月销量大幅增长,但特斯拉却未能受益。 Cox Automotive数据显示,特斯拉上个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降6.7%,其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也降至38%,创下八年来新低,即便其车辆价格同比下降了约5.5%。 今年以来,特斯拉因其CEO埃隆·马斯克的政治立场而遭遇舆论反弹,公司汽车甚至成为破坏和抗议的对象。马斯克多次公开支持欧洲极右翼政党,让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受到冲击。 特斯拉今年二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近14%,一季度也出现了类似跌幅。 作为美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卖家,特斯拉近年来未推出新车型,如今正面临雪佛兰、福特和现代等品牌日益激烈的竞争。 上月底,特斯拉面向欧洲市场发布了新款Model Y高性能版(Model Y Performance),试图借此提振在该地区的销量。特斯拉在欧洲地区的销量跌势更为明显。 特斯拉还在中国市场推出了Model YL,这是一款加长、可容纳6人的版本。 至于美国市场,马斯克此前表示,一款更便宜的Model Y即将上市,预计造型与现款类似,但配置有所精简,发布时间可能会在政府电动汽车补贴被取缔之后。
为期三个月,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即将开始。 9月10日,盖世汽车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此消息公布,最开心的无疑是车企们。 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车企间层出不穷的“花式竞争策略”正陷入“合理性”与“边界感”的模糊地带。谁是规则的“破坏者”,谁又是被动的“防御者”?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加害者与受害者的身份往往在利益博中相互转换,难以用非黑即白的逻辑简单定论。唯一可以确定的共识是,守住底线共筑繁荣才是上策。 车企“受害者联盟”齐发声 车企苦“恶意抹黑”久矣,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跟据业内相关统计,仅2023年就有特斯拉、比亚迪、长城汽车、蔚来、小鹏、零跑等车企,纷纷以负面的评论灌水、恶意抹黑,严重损害企业社会评价和商业信誉及用户合法权益的名义,起诉了一批大V、自媒体账号并进行索赔。 为此,极氪、蔚来、小鹏、深蓝等车企还于当年在社交平台开通“法务部账号”,用以对恶意抹黑、造谣重拳出击。此外,长城、蔚来、鸿蒙智行、比亚迪等企业还接连发布“悬赏令”以打击网络水军。 于此,上述《通知》发布之后,不少车企随即表态应援。与此同时,不少被车企打击到的“黑水军”也浮出水面。 其中,9月11日,理想汽车表示,近期,该公司发现部分网络黑公关、黑水军通过恶意抹黑、编造虚假信息等手段,恶意诋毁理想汽车品牌形象、产品质量,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及行业健康发展。 经查证,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13个MCN机构的332个账号,通过搬运洗稿、批量炮制虚假信息等方式,恶意诋毁理想汽车产品质量及经营状况。某科技中心、某设备有限公司控制的多个MCN机构及旗下账号,针对尚未上市的理想i6车型捏造投诉占线、月销量腰斩、价格低廉等不实信息,抹黑理想i6车型市场表现,破坏市场环境。此外,自媒体账号“曹椿的电车”、“大林子爱加电”等长期发布贬损理想汽车的侵权内容,通过捏造事实、歪曲解读等方式误导公众,严重侵害理想汽车品牌及产品声誉。公司现已固定相关证据,将采取不限于刑事报案、行政投诉、民事诉讼等手段追究其法律责任。 无独有偶,蔚来法务部发文公布近期维权进展如下: 网络账号“2018护甲神龙”持有人相挺无视国家法律,近一年内在多个平台发布数千条言论,攻击、诋毁、谩骂蔚来及蔚来用户,严重损害了蔚来及用户的合法权益及网络清朗环境。法院已于近日作出一审判决,判令相挺立即删除全部侵权内容,公开向蔚来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蔚来法务部表示:“近期,随着全场景科技旗舰SUV蔚来全新ES8发布及智能大空间旗舰SUV乐道L90热销,我们也关注到疑似黑公关和水军有组织地对蔚来及旗下产品进行抹黑、攻击,对此我们已持续监控、固定证据并掌握了部分MCN机构的信息,已对部分账号采取了报警、诉讼等法律措施,将适时向公众公布案件进展。今年以来,我们已对数百个侵权账号采取各类法律行动,涉及数以百万计针对蔚来的诋毁、抹黑、谩骂等违法侵权信息传播。” 此外,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发微博表示:坚决支持和拥护。卢放在发文中提到,一些网络乱象严重扰乱了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对民族汽车品牌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损害的是行业的未来。这次专项整治行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也转发了工信部官微的内容,并评论道:“好事!支持!拥护!” 鸿蒙智行公众号发布消息称,鸿蒙智行依法维权,打击恶意造谣、抹黑、诋毁、攻击鸿蒙智行的网络黑公关、网络水军。 谁在“当局者迷”? 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整治行动并非首次。 今年5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黑嘴’专项行动”,“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明确将汽车行业纳入治理范畴,重点打击诋毁攻击企业产品质量、捏造虚假信息抹黑企业声誉、恶意投诉企业,以及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联动发布涉企负面的信息、恶意攻击企业或企业家等行为,从舆论源头遏制乱象蔓延。 随后在7月,中央网信办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多种手段歪曲事实、专业领域信息不实等突出问题被列入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之列。 然而事实是,汽车行业恶意抹黑的现象仍然“屡治不止”。 图片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截图 聚焦本次整治行动的具体内容,除却外界“黑水军”“黑公关”维度,即: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 还需要关注的有三点: 其一,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二,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比如,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其三,恶意诋毁攻击问题。比如,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涉汽车企业及企业家的虚假、负面的信息,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等。 上述三个整治维度,不言自明。 毕竟一直以来,汽车行业的“友商”们仍需要加强团结意识。车企之间,也需要警惕“亦敌亦友”的关系。 结语: 汽车行业网络生态的净化,既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市场秩序回归理性的关键一步。 此次六部门联合整治,不仅剑指外部黑灰产的恶意牟利行为,更将企业自身的营销规范、高管言行纳入监管视野,这种“双向治理”思维恰恰切中了行业痛点 —— 当恶性竞争的“口水战”让位于技术创新的“实力赛”,当流量至上的“黑公关”让位于用户为先的“好服务”,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全球竞赛中,以清朗的舆论环境为底气,驶向更广阔的发展蓝海。 这场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或许只是行业生态重构的起点,但唯有以“零容忍”态度斩断乱象利益链,才能让汽车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品牌价值,在真实、透明、有序的网络空间中充分绽放。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9月11日讯: 铝制光伏型材: 近期光伏边框加工费整体呈现企稳态势,价格波动空间有限。据SMM调研显示,安徽、河北等地主流光伏边框生产企业目前保持较高开工率,产能释放较为稳定。安徽某头部企业透露将于9月启动产能置换计划,逐步淘汰落后产线,有望对其光伏型材开工率起到一定支撑。据SMM调研了解,部分光伏型材头部企业表示,其生产成本已基本触底,加工费进一步压缩空间有限,预计短期内光伏边框加工费波动幅度较小。 原材料价格: 周期内(2025.9.8-2025.9.11)电解铝重心上行,SMM A00周均价在20765,较上期周均价上涨0.47%。整体来看,当前铝市宏观面呈现多维度利多共振格局,为铝价提供有力支撑。国际方面,美国8月PPI四个月来首次下降,强化了美联储下周会议降息的预期,市场目前几乎完全消化了今年余下时间三次降息的预期。关税战不确定性仍存,但消极影响有所下降。国内方面,市场信心已有所恢复,正热切期待下半年有更多促消费促经济增长的实质性措施出台。基本面来看,9月正值传统旺季,铝水比例预计小幅回升,尽管成本端支撑继续弱化,但需求端表现迎来回暖。库存方面,据SMM统计,本周四国内主流消费地电解铝锭库存录得62.5万吨,较本周一去库0.6万吨,环比上周四去库0.1万吨。进入9月出库表现尽管有所起色,但升贴水仍然承压,且据悉近期在途货源虽有减少预期,但下降幅度仍不明显,去库拐点能否在9月中顺利出现仍需进一步观察。综合来看,国内外宏观向好叠加基本面整体表现回暖使铝价维持偏强震荡,预计下周沪铝将运行于20700-21200元/吨,伦铝将运行于2600-2680美元/吨。但在铝价逼近两万一大关后,下游的接受程度和表现仍待观察,SMM将持续跟踪各领域订单的实际落地情况。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了此前的回暖势头,其中新势力品牌零跑、小鹏、蔚来等头部企业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8月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榜单也同步揭晓,比亚迪继续稳居榜首,多家车企名次调整,小米汽车以超170%的同比增幅成为“增长王”。 整体市场来看, 据乘联分会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11.5万辆,同比增长8.8%,环比增长13.0%;今年1至8月累计销量757.0万辆,同比增长26.0%。乘联分会分析指出,多重隐形优惠措施的综合作用,激发了大众购车热情,预计今年总体车市朝着“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势发展。 具体品牌方面, 对比7月,8月新能源车企TOP10榜单中多家车企名次调整。此外,小米汽车成功跻身前十,小鹏汽车则遗憾掉出榜单。从榜单整体表现来看,7家上榜车企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小米、吉利、零跑等车企的同比增幅尤为突出,彰显出强劲的增长动能;而从环比维度观察,同样有7家上榜车企达成环比增长,整体增速呈现积极态势。 以下是8月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 从排名分布来看,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继续领跑。 比亚迪 以310200辆的8月零售销量蝉联冠军,尽管同比下滑18.3%,但环比增长12.9%,庞大的销量基数仍稳固了其龙头地位。 吉利汽车 以134405辆的成绩位居第二,同比大幅增长81.4%,环比增长10.7%,持续向头部阵营强势迈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长安汽车 8月零售销量达72338辆,同比增长38.2%,环比增长30.0%,同环比增速表现十分突出。 上汽通用五菱 和 特斯拉中国 分别排名四五,上汽通用五菱8月零售销量为61351辆,特斯拉中国则为57152辆,两家车企均出现同比下滑,降幅分别为2.2%与9.9%。数据显示,8月特斯拉中国旗下Model Y销量为39413辆,Model 3为17739辆。值得关注的是,9月1日,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车型售价发生调整,由26.95万元下调至25.95万元。 零跑汽车 继续保持榜单第六,领跑新势力阵营。8月零售销量51162辆,同比大增82.7%,环比增长12.4%,增长动能强劲,在新势力竞争中表现出色。 鸿蒙智行 8月零售销量44561辆,同比增长32.2%,环比下滑5.9%,年内累计零售销量为295942辆,同比增幅8.8%。其构建的涵盖五大品牌的布局,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多元基础; 赛力斯汽车 8月零售销量40012辆,同比增长19.3%,环比微降1.8%,整体保持平稳发展。 小米汽车 成为8月最大“黑马”,36396辆的成绩单,带动零售销量同比飙升177.6%,成功登榜榜单第十。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小鹏、蔚来等新势力头部企业当月销量均突破自身历史峰值,展现出不俗的增长实力,但即便如此,它们仍未能跻身8月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榜单——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印证,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头部阵营的准入门槛正不断抬高。
当地时间9月9日,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All-In峰会上谈及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的最新情况。马斯克认为,Optimus机器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称目前正在设计的Optimus V3将解决手部灵活性、拥有AI大脑,并且有望实现量产。 开源证券认为,灵巧手正向着高度仿生、精细化方向升级,是Optimus V3迭代强确定性的重点。临近10月,Gen3机器人定型越来越近,后续订单落地的消息将给板块带来持续催化。Gen3机型定型后,特斯拉将进行大规模制造的测试,预期出货量预计3-5万台;并可能同步开发面向未来大规模量产的Gen4机型,同时对供应商产能建设、海外建厂等提出明确的要求。第四季度机器人板块有望在海内外共振下,开启面向2026年全年的大贝塔。特斯拉链聚焦“强确定性”,国产链把握“供应链卡位”与“应用场景放量”两个方向。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均胜电子 推出行业首创的“大小脑融合+供电+散热”一体化集成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域控制器”胸腔及底盘总成,为机器人域控提供新一代解决方案。 肇民科技 凭借在精密模具、PEEK、PPS等特种工程塑料领域多年的开发经验,积极响应客户需求,与客户共同成功开发多个人形机器人精密零部件新品。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汽车咨询公司DesRosiers Automotive Consultants(DAC)与加拿大汽车经销商协会(CADA)表示,受持续贸易战及整体经济放缓影响,加拿大汽车市场已显现压力迹象。 DAC估算,加拿大8月汽车销量约为16万辆,同比微降2.9%——这是自今年2月以来,加拿大汽车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需说明的是,月度销量数据为估算值,因为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在加拿大仅按季度公布销量,而福特汽车加拿大公司仅每年公布一次。 在8月之前,尽管面临美国关税及加拿大反制关税的双重压力,加拿大汽车市场表现仍相对稳健。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9%。 CADA首席执行官Tim Reuss表示:“今年上半年,加拿大汽车市场出乎意料地保持了韧性。基本上,汽车经销商都在与汽车制造商紧密合作,共同寻找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最佳方案。”不过,Tim Reuss预测,随着汽车价格看涨,今年第四季度加拿大汽车市场走势可能不会如此平稳。 Tim Reuss称:“关税对定价的影响如今才刚开始显现,因此我们对下半年加拿大汽车市场的预测会更为谨慎。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加拿大汽车销量增长将放缓,不一定会出现下滑,但增速必然会降低。” AutoForcast Solutions在最新月度报告中预测,2025年加拿大新车销量将达到181万辆(2024年销量为185万辆)。而CADA的预测则略为乐观,Tim Reuss表示,该协会预计加拿大2025全年新车销量将介于“190万辆至192万辆”之间。但DAC指出,今年8月份,加拿大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汽车年化销售速率(SAAR)仅为176万辆。 DAC管理合伙人Andrew King在一份声明中表示:“8月各车企在加拿大的销量表现明显分化——部分企业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而另一些企业则出现两位数下滑。但总体而言,加拿大汽车市场走势显然偏弱。” 加拿大全球汽车制造商协会代表海外车企在加拿大的利益,该协会首席执行官David Adams称,关税已逐渐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我认为,随着关税实施前的库存耗尽,车企已无法完全消化关税带来的全部冲击,关税的传导影响正开始在美加两国显现。这种迹象也反映在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