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个
2025成都车展上,最吸睛的无疑是自主品牌。 继2024年首次以专馆形式亮相后,比亚迪再次以这一形式参加2025成都国际车展,旗下比亚迪(含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四大品牌全阵容亮相,并新增“天神之眼”智能驾驶动态演示与“兆瓦闪充”技术专区。新车方面,比亚迪秦LEV上市,新增545KM云辇版;2026款海豹07DM-i、腾势D9新车型等也同步亮相或上市。此外,比亚迪还在展馆外设置了智能化体验街区。 “目前公司在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市场表现)表现非常亮眼。”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以亚太为例,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比亚迪销量迅猛增长,其中在新加坡成为所有品牌(包括燃油车、电动车)中销量第一。新加坡因为“拥车证”政策,尽管产品售价高达90万至120万元人民币,客户依然选择比亚迪。在中南美洲,公司在已在巴西投建工厂;在欧洲,三年前比亚迪在英法德意西主流市场单月销量不足百辆,目前月均可实现3000辆以上。“今年海外销量突破80万辆应该没有问题。” 同日,比亚迪发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2.8亿元,同比增长23.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1亿元,同比增长13.79%。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2025年上半年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51%、81.48%。销量方面,海外市场已成为比亚迪销量的重要增长点,上半年其海外市场销量超47万辆,同比增长130%,超过去年全年销量总和。 比亚迪方面预期,“以旧换新”政策和国家补贴将持续实施,将在7月及8月分别下达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中央资金,推动老旧燃油车淘汰和新能源车换购,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助力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稳健增长。 面对激烈的竞争,刚“升格”为央企不久的长安汽车集结长安、深蓝、阿维塔等自主品牌,及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合资品牌首次以“专馆”形式在10号馆亮相。按照长安汽车的规划,今年下半年将有多款新车型上市,全年计划300万辆年销量目标。此外,刚刚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冲刺港股的奇瑞汽车亦首次在大型车展中以“专馆”形式亮相,将旗下奇瑞、星途、捷途纵横、icar、捷途五大品牌集结于5号馆。 除上述三家“包馆”的自主品牌,吉利、长城、上汽、北汽等车企的展台面积也较往届明显扩容。其中,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正式亮相,首次搭载了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3方案,并全系标配FlymeAuto智能车机系统;上汽集团旗下MG品牌搭载半固体电池的全新MG4正式上市,9分37秒大定突破1万辆;推出3款车型开启预售的荣威M7DMH,入门即享长续航。同样开启预售的北京越野BJ30旅行家则推出六款车型,定位为10万级超大空间混动“方盒子”。 此外,长城汽车携旗下六大品牌参展,占据超4000平方米核心展区。此次参展,魏牌重点展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全新MPV车型“高山7”;哈弗品牌以“Hi4与全家共赴热爱”为主题,携哈弗猛龙2026款、二代哈弗枭龙MAX、以及哈弗大狗PLUS等全新车型亮相;坦克品牌全新坦克500Hi4-T/Hi4-Z智享版车型也正式亮相,该车型于8月27日在都江堰上市后,两小时内获得超过12000个大定订单。 自主品牌从车展“配角”到“主角”的变化,背后是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渗透率不断提升。中汽协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高位,今年1-7月市场份额为68.6%,较上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 “从下半年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绝对量会保持一定的水平。”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去年的“以旧换新”政策在9月之后开始发力,所以今年面临去年高基数的影响。“明年新能源汽车车购税按国家之前的部署将按照5%征收,所以今年下半年会出现一波提前消费高峰,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会保持高位。”
由于马斯克今年一系列政治行为持续引发欧洲消费者反感,特斯拉在过去大半年里始终未能走出在欧销量大幅下滑的泥潭。而与此同时,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电动车企则正在持续发力……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周四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比亚迪车型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了206.4%,达到9698辆。而如果算上英国、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这五个非欧盟市场,比亚迪7月新车注册量则更是达到了13503辆,同比上升225.3%。新车注册量通常能反映销量表现。 作为对比,特斯拉车型7月在欧盟的注册量则萎缩了逾42%,至6600辆,在涵盖英国等五国的更广泛欧洲市场上新车注册量也大降了40%,至8837辆,延续了该公司今年在欧洲市场上令人失望的月度销售颓势。 这也意味着,7月比亚迪在上述欧洲市场上的新车注册量,比特斯拉多出了52.8%。7月,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为1.2%,特斯拉则仅为0.8%。 根据消费者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的统计,比亚迪的销量今年4月首次在欧洲市场上超越了特斯拉,而眼下的优势似乎正变得更为巨大。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当前正凭借着更为具有竞争力的售价,以及丰富的产品线优势,不断在欧洲市场积极扩张,从全球竞争对手手中抢占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时间8月25日,比亚迪汽车(泰国)有限公司也已宣布,其泰国工厂生产的电动车首次出口至欧洲市场,共计超过900辆,目的地包括英国、德国和比利时。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7月上汽集团旗下车型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也达到了23316辆,同比增长13.1%。 整体来看,7月份欧盟乘用车总注册量增长了7.4%,至914680辆。按国别区分,德国销量增长了11%,但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下降7.7%和5.1%。 在当月,欧盟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实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注册量分别增长了39.1%、56.9%和14.3%,合计占欧盟汽车注册量的59.8%,高于2024年7月的51.1%。 然而,即便在此情形下,特斯拉旗下车型7月在欧盟的销量仍出现了严重下滑。对此,业内人士指出,除了面临更为激烈的全球竞争外,特斯拉数月来也在应对马斯克此前参与特朗普政府所带来的影响。投资者担心,这位亿万富翁在华盛顿任职期间没有在公司上投入足够的时间。 根据特斯拉早先公布的财报,其第二财季净利润下降16%。该公司最近已在调整产品线,以试图吸引更多买家。
“金九银十”前的首个国内A级车展——2025成都车展行将拉开大幕。与往届不同,包括BBA等一线豪华品牌在内的众多合资车企虽悉数参展,但却缺席了品牌与新车的发布。在成都车展销售属性变得更加强烈的同时,也折射出市场格局的巨变。 据组委会官方信息,2025成都车展展览规模扩大至22万平方米,共吸引近120个汽车品牌参展,展车数量超过1600辆。其中,自主品牌以“包馆”形式集结,成为本届成都车展最大亮点之一。 作为今年前7个月国内车市“销冠”的比亚迪,不仅强势霸馆9号馆,且这一展区恰位于整个西博会展馆的C位。据公开信息,比亚迪旗下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等品系、品牌将全阵容亮相,同时新增“天神之眼”系统动态演示与“兆瓦闪充”技术专区。此外,比亚迪还将于室外展区打造智能化街区,带来仰望U8应急浮水、天神之眼领航辅助、方程豹豹力体验区,以及腾势“易三方”、“云辇Z”体验及灵鸢车载无人机互动等全场景互动体验。 数据显示,今年1-7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近250万辆,虽同比增长27.35%,但7月销量仅同比微增0.56%;在剔除海外市场销量后,其国内市场已连续四个月环比下滑,承受着一定的市场压力。 与比亚迪庞大的参展阵容相仿,鸿蒙智行在本届成都车展于3号馆实现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五界”聚首。稍早前的8月25日,鸿蒙智行在成都完成了二小时连发六款新车,其中与上汽集团联合打造的第五界——“尚界”品牌首款新车开启预售。 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透露,尽管定位于20万元以下B级SUV,但尚界H5依旧会搭载192线激光雷达、ADS 4、鸿蒙座舱等。尚界H5定于9月23日上市,距上汽集团与华为终端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仅过去七个多月。 除比亚迪、鸿蒙智行,奇瑞是本届成都车展另一家“包馆”的主机厂;而以这一形式亮相,似乎是为“献礼”即将到来的港股IPO。 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据该通知书,奇瑞拟发行不超过698,922,8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18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2,015,999,074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在完成备案的翌日,市场有消息称,奇瑞汽车计划最快于下个月在香港进行15亿美元的IPO。不过奇瑞方面未对这一传闻作出任何回应。 与上述三家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豪横包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散落于各个展馆的合资品牌。这些合资品牌或随中方母公司共同参展,或直面蔚来、理想、小米等新造车企业的“夹击”,其背后恰折射出当下国内车市的格局演变。 据乘联分会数据,7月自主品牌零售121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10%。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5.9%,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1-7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6.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下降12%。豪华车7月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9%,当月零售份额9.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较合资压力更大。 “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更多的新挑战。”8月28日,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资品牌在2020年前后尚保持约60%的市场份额,但五年后的2025年,这一份额萎缩至一半,目前仅约30%。“在外部环境变化下,合资车企的确是需要缩减规模、降低成本等一系列举措,所以对于车展来说可能会更加挑选,这也是一个正常的动作。”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8月28日讯: 铝制光伏型材: 本周光伏边框样本企业开工延续分化格局,但据SMM调研了解湖南、河南、安徽等地中小型企业新订单承接量逐步提升。安徽、河北地区头部光伏边框企业保持高开工率状态,据河北地区某头部企业透露,其光伏订单排产已排至9月中旬。安徽地区某头部企业反馈,其光伏边框生产超过其年初制定计划,但是加工费节节下滑,盈利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 周期内(2025.8.25-2025.8.28)电解铝均价重心上行,SMM A00周均价在20782.5元/吨,较上期周均价上涨0.96%。综合来看,宏观面上,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中国政策加码内需释放,整体营造利多氛围,有望提振铝消费前景,但国内政策托底传导至实际消费仍需时间。基本面来看,供应端随着少量置换产能投产,运行产能稳中小增,产量微幅增长,9月铝水比例存回升预期。9月传统旺季铝价表现整体易涨难跌,但顶部压力仍然存在,后续铝价若希望有效突破21000元/吨的重要压力位,需等待“金九银十”铝消费旺季预期兑现,并通过后续国内铝锭去库拐点的出现和下游开工表现的持续走强得到验证。SMM预计近期铝价仍以偏强震荡为主,下周沪铝运行区间为 20500-21000元/吨,伦铝运行区间为 2580-2660美元/吨。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欧洲两大汽车协会最新表示,欧盟设定的车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已经不再可行。 当地时间周三(8月27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和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在官网发布了两家协会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公开信。 冯德莱恩将于9月12日与汽车行业高管会面,讨论该行业的未来。当前,欧洲汽车产业正面临来自外国电动车的激烈竞争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双重威胁。 来源:ACEA官网 在公开信中,ACEA主席、梅赛德斯-奔驰CEO康林松(Ola Kaellenius)和CLEPA主席、舍弗勒集团高管马迪斯·青克(Matthias Zink)表示,他们仍然在推进实现欧盟2050年气候中和的长期目标。 但两位汽车高管指出,欧盟汽车制造商如今几乎完全依赖来自亚洲的电池供应,同时还面临充电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制造成本(包括电价)高企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压力。 他们认为,欧盟仅在新车供应方面对制造商进行管控,却未能创造有利于转型的条件,“我们被要求转型,却被‘绑住了手脚’。我们也希望转型成功,但对缺乏全面且务实的汽车产业转型政策感到沮丧。” 2023年,欧盟理事会批准一项法规,决定从2035年起禁售碳排放燃油小汽车。这项法规还要求,从2030年到2034年,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的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分别减少55%和50%。 对此,公开信写道,欧洲的汽车产业转型计划“必须走出理想主义,正视当前的产业与地缘政治现实。在当今世界,轿车与货车的减排刚性目标已不再可行。” 两大协会强调,道路交通减排路径必须重新校准,既要确保实现欧盟气候目标,又要维护欧洲的产业竞争力、社会凝聚力以及供应链的战略韧性。 公开信提到,欧洲电池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仍远低于目标:轿车约15%,厢式货车约9%,卡车仅3.5%。一些成员国的市场有所进展,但仍有大部分消费者对更换动力系统持谨慎态度。 协会指出,单靠法律要求和罚款并不能推动转型。要让欧洲的消费者和企业更容易做出转向选择,就必须出台更具雄心、长期且一致的需求端激励措施——降低充电电价、提供购车补贴、减税等。 公开信还表示,多种动力技术的并行也能加速市场接受度——其他国家也在采用这种做法。两大协会表示,技术中立应成为核心监管原则,确保所有技术都能为减碳做出贡献。 “电动车将是主力,但也必须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增程式、超高效内燃机、氢能和脱碳燃料留出空间。”
8月27日消息,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微博和网友互动时,回应了YU7准车主的一些疑问。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有准车主表示,“自己的小米yu7被要求下线7天内付尾款,在路上5天,验车付款的时间只有2天。”该准车主还称,问了别人都是到店7天内付款。而且他那两天没有空,交付威胁他不付款的话,取消订单,打了400也不给换交付,请求李总满足一下他车子到店7天内付款的诉求。 对此,李肖爽回应:“我们会认真对待,核实情况”。 此前,有用户称被“小米汽车要求提前支付尾款”,“车都没下线,小米(汽车)员工让 7 日内补齐尾款,不补齐定金直接作废。” 彼时,多位北京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回应称,要求提前交尾款仅针对部分有特殊情况的准车主。“只是针对提出过延迟交付,或评估有较高提车风险的用户 —— 比如办理金融分期时配合度较低,或表达过不想提车想法的。” 据悉,小米汽车拥有多款在售车型,包括小米SU7、小米SU7 Ultra和小米YU7。今年7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3万辆,环比增长20%,同比增长121%。为加快交付速度,小米汽车在全力以赴抓紧生产的同时,还在拓建生产基地。小米汽车现有的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15万辆,月产能已飙升至2.4万辆左右,设备连轴转逼近极限。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同样规划年产能15万辆。据悉,若设备调试顺利,二期工厂预计7月底将全面投产并开始产能爬坡,8月实现稳定量产,初期月产能目标8000台。同时,三期工厂建设已提上日程。
8月25日,奇瑞集团对外发布消息,8月22日至23日,工信部来到奇瑞汽车调研生产经营、反对非理性竞争相关工作情况。 在此次调研中,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重点介绍了企业在供应链付款优化方面的实践——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奇瑞认真落实国家及相关部委要求,坚决优化供应链付款,通过“四大组合拳”兑现高效支付: 以账期规范化将“≤60天账期”固化为统一硬性规定; 以执行全链化推进各部门高效协同,畅通全链条审核体系; 以审批数字化实现全流程在线化操作; 以预付款机制化对中小企业提前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破解前期生产启动资金不足问题。 奇瑞透露,通过实施“四大组合拳”,集团将供应商平均支付账期压缩至47天,切实缓解了供应商资金压力,促进供应链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车企积极响应政策,多举措落实60天账期承诺 奇瑞的积极行动,并非孤立存在的行业案例,而是当前车企响应国家政策、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 回溯今年6月,国务院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落地,全国17家重点车企迅速响应,纷纷公开作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承诺,拉开了行业规范供应链付款秩序的序幕。为了推动承诺从“纸面”走向“落地”,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为供应商提供了直接反馈问题的渠道,也对车企的执行情况形成了有效监督。 近日,随着60天已过,车企账期承诺情况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盖世汽车注意到,近日,工信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发布了一篇名为“车企承诺60天支付账期,进展怎样?”的文章。内容中公开点名表扬了一汽集团、广汽集团和赛力斯集团,三家车企的执行情况。 具体来看,为落实“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中国一汽组建财务、供应链、法务跨部门专项工作组,从流程到监督形成闭环管理。在落实账期承诺中,中国一汽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专项支持。2025年6月起,对经认定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全部执行100%现金支付,改变此前“现金+银行承兑汇票”的混合支付模式。 广汽集团除统一的60天账期外,还针对原材料生产周期长、资金占比大、短期内资金紧张的供应商,建立协商机制,将支付周期压缩至30天以内或预付货款,以缓解其资金压力。 按照广汽集团的说法,自成立至今,其始终将现金转账作为主要结算方式。尽管从2023年起,引入了由广汽集团贴息的银行承兑方式,但截至目前,通过该方式结算的占比仅为5%左右。且据透露,对于银行承兑,广汽承担全额贴息,对供应商而言,选择银行承兑和现金转账没有区别。 赛力斯在行业内首创“厂中厂”模式,从空间布局和流程重构入手,为60天账期的顺畅执行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据悉,所谓“厂中厂”模式,是将合作伙伴的产线集聚到赛力斯超级工厂中。这种“嵌入式”布局让零部件从生产到装配的距离缩短至数百米。该模式减少了中间流程,降低了运输费用,在缩短结算周期的同时,也减少了供应商的库存,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除了上述被工信部点名表扬的企业外,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新势力车企也在7月相继推进账期调整工作。 7月下旬,理想汽车表示,公司已于7月中旬完成对所有直采供应商的账期调整,合同账期为60天,按月度支付,每月有两次统一支付期。在结算形式上,绝大部分采用电汇,仅有少量使用银行承兑。 同样在7月,有媒体报道称,其从小鹏汽车供应链方面获得了一份来自小鹏汽车的通知邮件。邮件显示,小鹏汽车宣布将原本的付款周期统一调整为60天内。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随后确认了这一消息,称“经过近一个月的内部反复讨论,小鹏制定了账期调整和执行的相关步骤,并在最近开始推动向前。” 图片来源:@XP-何小鹏 微博截图 无论是奇瑞的“四大组合拳”,还是一汽、广汽、赛力斯等企业的差异化实践,这些车企的积极行动都得到了工信部的高度评价,也为行业树立了正面标杆。 行业账期执行现两极分化,车企需主动构建健康供应链生态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行业内60天账期执行不佳的车企可能仍占多数,盖世汽车近期开展的一项调研便揭示了这一现状。此次调研共收集到近200份有效反馈,涉及汽车紧固件、汽车电子、汽车玻璃、车身内外饰、汽车动力系统、汽车底盘系统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供应商。 从调研数据来看,超六成供应商表示,截至目前尚未与合作车企签署明确约定“60天账期”的补充协议或新合同;仅有三成供应商透露,仅与个别车企客户签署了相关协议或合同。这意味着,大部分车企的“60天账期”承诺仍停留在口头或公开声明层面,尚未转化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条款,供应商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更值得警惕的是,即便在少数已签署相关协议的供应商中,“变相延长账期”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调研结果显示,超七成供应商表示近60天内曾遭遇车企变相延长账期的情况。 从奇瑞等企业的主动破局,到一些车企的执行滞后,当前车企在60天账期承诺上的“两极分化”,折射出行业供应链生态建设的复杂性。 对车企而言,缩短账期、优化付款流程或许会在短期内增加自身的资金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是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增强供应商合作信心的关键举措——只有让供应商能够安心生产、无后顾之忧,车企才能获得更优质的零部件供应,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反之,若车企一味通过变相延长账期、转嫁成本等方式“压榨”供应商,不仅会破坏双方的合作信任,还可能导致供应商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正常供货,最终影响车企自身的生产节奏。 随着工信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供应商维权意识的逐步提升,未来行业对车企账期承诺的执行要求必将更加严格。 对于尚未落实账期承诺的车企而言,与其被动应对监管,不如主动向奇瑞、一汽、广汽等企业学习,从制度、流程、技术等多个层面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将“60天账期”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唯有如此,才能构建起健康、稳定、协同发展的供应链生态,推动整个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8月22日,比亚迪汽车公司在马来西亚举办了新款海豹车型的发布会。活动期间,比亚迪宣布将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丹戎马林市的KLK科技园(KLK TechPark)建设一座全散件组装(CKD)工厂,预计明年启动生产。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表示:“马来西亚一直是比亚迪在东南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马来西亚组装工厂的建设与全新比亚迪海豹的发布,不仅开启了比亚迪在马来西亚发展的新篇章,也彰显了比亚迪深耕本地市场的信心。比亚迪的承诺不仅体现在持续交付创新产品,更在于对马来西亚电动生态的全面投入,包括本地组装、人才培养,以及电动出行的推广。” 比亚迪此次投资仅用三个月便成功落地,这得益于马来西亚“慕亚林快速通道(Muallim Speed-Lane)”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推出,旨在推动慕亚林地区成为国际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马来西亚汽车经销商及分销商森那美汽车(Sime Darby Motors)东南亚董事总经理Jeffrey Gan表示:“比亚迪已连续三年蝉联马来西亚纯电市场销冠,同时,比亚迪海豹也是2024年马来西亚最畅销的纯电动轿车。目前,比亚迪在马来西亚已开设36家门店”。 吉隆坡Kuala Lumpur Kepong Bhd旗下房地产子公司 KLK Land Sdn Bhd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比亚迪组装厂在霹雳州的落地,有望成为马来西亚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该公司进一步指出:“比亚迪新建组装厂不仅将创造就业机会,还将助力技术转移,提升本地电动汽车制造专业能力,并推动配套产业发展。这些溢出效应将使本地企业有机会融入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进一步巩固马来西亚在区域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KLK科技园由KLK Land公司开发,占地1,500英亩(约合607公顷),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产业生态,以吸引比亚迪等企业的高价值投资项目,推动霹雳州制造业增长。比亚迪将成为该科技园的核心入驻企业,首期将占用园区150英亩(约60.7公顷)土地。
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即将在9月30日到期,这也促使美国消费者赶在补贴结束前抓紧时间订购电动汽车,特斯拉需求因此而猛增。 目前,特斯拉的Model Y车型在美国多个地区的库存都报告迅速减少。分析师预计就交付量而言,第三季度可能成为特斯拉近年来最好的一个季度。 而由于Model Y的需求越来越大,特斯拉正在考虑提高这款电动汽车的价格,并进一步提高产量。 特斯拉副总裁兼北美销售主管Raj Jegannathan表示,特斯拉正在努力加大产出,但未来几天仍可能对定价作出调整,公司并不希望上调价格,但具体决定仍需视后续发展而定。 此次提价可能有助于特斯拉的利润率,但该公司调整价格的想法并不会受到潜在购车者的欢迎,其也或许会促使一些买家提前下单,以避免新的更高价格。 利好 虽然税收抵免即将到期,但美国国税局放宽了政策,表示若消费者在9月30日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并支付少量首付,即使车辆在该日期之后交付,也仍可享受税收抵免。 此前,税收抵免即将结束将大量美国消费者的电动汽车需求提前到第三季度,而这种迫切心理被认为会耗尽大量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电动汽车库存。 国税局的这一更改无疑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更加充裕的交付时间,但也可能引发类似于特斯拉提价之类的问题。 另一方面,汽车制造商也可能利用这种预定模式开发出新的销售策略,比如将尚未发售的电动汽车列入预定名单,从而为新产品争取税收抵免。但这一想法相当冒险。 总体来说,今年剩余时间内,美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交付量将有望实现较大的反弹,这对特斯拉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全新Logo、新车改款、“第五界”预售……鸿蒙智行在2025成都车展前夕连发六款新车。 “截至8月25日,鸿蒙智行累计交付量已超90万辆。”8月25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0月,鸿蒙智行累计交付量预计将破百万辆。 经历了上市之初的挫折后,华为、奇瑞希望通过全新Logo、智界R7/S7改款,以及智界品牌事业部的独立实现当初立下的“爆款”目标。 “8月初,我和余总(余承东)在深圳签订了协议,智界由华为全面主导。奇瑞集团所有资源将向智界倾斜,所有产品线、品牌都要为智界让道。”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现场表示。彼时,奇瑞与华为就智界品牌战略2.0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协议,智界将投入超百亿元、增加至5000人研发团队,强化技术领先优势。同时,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实现产销服一体化独立运作。最新数据显示,智界“双7”新款车型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5000台。 “在行业内卷持续存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智界必须要破釜沉舟,从而为接下来的新车做好市场铺垫。”有长期关注鸿蒙智行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记者此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鸿蒙智行首款MPV将落地于智界品牌,新车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布。 除智界的“自我救赎”外,华为、上汽合作的“第五界”尚界首款车型成为现场的另一大看点。“尚界H5即刻开启预售,预售价16.98万元起。”余承东透露,尽管定位于20万元以下B级SUV,但尚界H5依旧会搭载192线激光雷达、ADS 4、鸿蒙座舱等。尚界H5定档于9月23日上市,距上汽集团与华为终端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仅过去七个多月。最新数据显示,尚界H5开启预售1小时小订突破2.5万台。 在六款新车中,还包括鸿蒙智行问界M8纯电版、全新问界M7、享界S9T等。 华为ADS 4是鸿蒙智行接下来的另一个推进重点,其中包含老款、在售车型升级与新款车型的上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近日宣布,9月将陆续推送华为ADS 4与Harmony Space5,华为乾崑发布的新技术正在快速推进。 “希望在法规允许情况下,明年具备高速L3能力以及城区L4试点能力,2027年无人干线物流进行试点,城区L4规模商用。我们认为2028年有望达到无人干线物流规模商用,希望能够加速推进L3、L4的技术进程,实现产业链快速赶超。”靳玉志表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