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08

  • 厦钨新能与欣旺达动力签署固态电池合作协议 公司回应相关进展

    12月12日盘后,厦钨新能公告,公司与欣旺达动力于2024年12月11日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厦钨新能证券部,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的固态电池材料还在研发阶段, 目前双方处于互相‘琢磨’技术的交流阶段,具体项目合作内容需要再签具体协议,商业化相关布局则取决于今后的合作契机。 ” 据悉,双方合作内容包括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电解质及其相关材料的开发,以及固态电池合作开发。该协议为双方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 欣旺达动力将基于厦钨新能提供的新型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等原料,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固态电池。具体包括复合正极离子、电子导电网络构建、高稳定电解质薄膜开发、无锂枝晶高库仑效率锂金属负极开发等,以满足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需求。 正极材料方面,在宜宾锂宝副主任工程师周宇环看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几何外形和尺寸应该根据所用电解质形态进行个性化设计,实现与电解质的紧密配合。 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需要朝着更加致密、无裂纹、零应变方向开发。正极材料表面包覆需要更加精准的控制,要求包覆均匀且厚度可控、需要开发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新型包覆工艺。 就该方面,厦钨新能工作人员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新款NL结构材料更适合用在固态电池上,各项性能都相对较好。” 据介绍,该公司NL结构材料的结构比较稳定,层间距更宽,锂离子脱放过程中,形变较小,使得固态电池固-固界面不容易被破坏,且该全新结构正极材料在能量密度、倍率、循环等主要性能上都显著优于传统的钴酸锂、三元材料等正极产品。 有关NL结构正极材料的成本,厦钨新能方面表示, 其目前处于产业化初期,成本较高,但由于其结构更稳定,可用廉价金属元素逐渐替代贵重金属,未来有较大的降本空间。 固态电解质方面,厦钨新能在氧化物路线和硫化物路线均有布局。据悉,氧化物路线技术工艺与钴酸锂及三元材料相似。硫化物技术路线部分痛点主要在于硫化锂,由于其合成工艺比较复杂,价格昂贵。该公司已开发出新的硫化锂合成工艺, 从目前小试、中试结果来看,技术指标良好,降本空间较大。

  • 联合开发固态电池 欣旺达牵手厦钨新能

    为联合开发固态电池用系列新能源电池材料,欣旺达(300207.SZ)牵手厦钨新能 (688778.SH),将聚焦于固态电池电解质及其相关材料的研发等。 欣旺达晚间公告,子公司欣旺达动力与厦钨新能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各自发展战略,就固态电池用系列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量产、市场开发等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内容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开发、 固态电池用电解质及其相关材料的开发、固态电池合作开发及产业化合作。 其中,公告中提到,欣旺达动力将依托其在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方面的深厚研发和制造技术积累, 基于厦钨新能提供的新型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等原料,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固态电池 。 具体包括复合正极离子、电子导电网络构建、高稳定电解质薄膜开发、无锂枝晶高库仑效率锂金属负极开发等,以 满足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需求 。 从目前欣旺达固态电池的开发进展来看,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动力类固态电池已经处于实验室阶段 ,正在积极对接相关领域的客户。目前已经通过负极使用锂金属进一步 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 ,目前已经有实验室原型样品。 预计2027年完成能量密度大于700Wh/kg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制作 。 欣旺达还在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具备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相关的技术储备 。而在固态电解质方面, 厦钨新能有氧化物和硫化物两个技术路线的布局 。据悉,目前固态电解质材料以氧化物路线为主,硫化物则是未来主流方向。 厦钨新能11月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氧化物路线技术工艺与钴酸锂及三元材料相似。 硫化物技术路线部分痛点主要在于硫化锂 ,由于其合成工艺比较复杂,价格昂贵。公司 开发出新的硫化锂合成工艺,目前从小试、中试结果来看,技术指标良好,降本空间较大 。 正极材料方面,厦钨新能表示, 匹配氧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 ;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方面,公司与知名电池企业合作研发的 NL全新结构正极材料 ,其结构比较稳定,层间距更宽,锂离子脱放过程中,形变很小,使得固态电池固-固界面不容易被破坏,且该全新结构正极材料在能量密度、倍率、循环等主要性能上都显著优于传统的钴酸锂、三元材料等正极产品,是比较适合用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正极材料。 从固态电池行业来看,尽管业界对固态电池前景充满期待,但其大规模商业化进程仍遭遇多重挑战。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导电性能、界面稳定性以及成本效益是目前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有业内专家指出,固态电池的生产需要对现有锂电池生产线进行大幅度改造,同时还需解决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界面的兼容性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

  • 明冠新材:铝塑膜已在固态电池客户处获得应用 BC组件封装用胶膜完成小批量试制

    12月10日,明冠新材举办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 今年以来,由于太阳能电池背板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明冠新材太阳能电池背板业务量价齐跌,前三季度利润亏损较为严重。该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约7.61亿元,同比减少34.72%;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398万元;同比减少135.64%。 明冠新材董事长兼总经理闫洪嘉在业绩会上表示,“光伏自律公约的签订,将对光伏行业及公司光伏组件封装材料业务有正面的影响,利于行业尽快走出调整周期。” 从降本增效路径上,在光伏“少银化/无银化”的降本趋势下,明冠新材亦有所布局。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叶勇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新开发的0BB智能网栅膜,搭配无主栅组件中SmartWire技术和IFC(覆膜)技术使用,取代传统的金属焊接串片技术,能够实现电池表面无主栅线, 大幅度降低银浆的使用量。 ” BC电池方面,据悉,该公司根据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市场需求,增加N型高效组件封装胶膜新品研发。其中, N型BC组件封装用EPE胶膜完成小批量试制; 异质结组件高功率光转换封装胶膜方面,光转EPE持续批量出货,处于量产导入阶段;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互联用承载薄膜完成大批量试制,客户端已实现批量稳定应用。 除光伏业务外,明冠新材同样也在布局锂电池封装材料业务。叶勇透露,“预计应用于软包锂电池的铝塑膜未来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公司对固态电池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明冠新材董事长兼总经理闫洪嘉在业绩会上表示。 就目前产业化进展方面,闫洪嘉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的锂电池铝塑膜客户有赣峰电池、孚能科技、清陶能源、骆驼股份、超威电池、GY电池等, 已在固态电池客户处获得应用。 ” 募集项目进度和整体产能方面,闫洪嘉表示,2024年,因受行业供应量增加和价格竞争因素导致光伏组件封装材料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 定增项目年产1亿平米建设进度已完成60%,年产2亿平米铝塑膜项目建设进度相对滞后。 该公司越南明冠年产1亿平米光伏组件封装胶膜项目于2024年1月实现全面投产。据介绍,截至目前,其具备年产2.2亿平米胶膜产能。同时,该公司合肥基地年产2亿平米胶膜项目已启动建设,相关建设计划正常推进。

  • 海目星:固态电池处于发展初期但毛利率可观 3C业务订单稳定增长

    “在手订单方面,截至9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75亿左右,其中锂电占80%,其余为3C和光伏。分来源看,50%以上的在手订单来自于今年,其余是去年之前获得的订单。分进度看,50%的在手订单已发送至客户处,50%处于设计或生产阶段。”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海目星董事长、总经理赵盛宇表示。 赵盛宇表示,新签订单方面,前三季度,该公司新签订单加上中标未签的订单已超过去年全年订单总额,其中锂电订单占比超过60%,光伏与3C各占约15%。 今年前三季度,海目星增收不增利。其实现营收为36.27亿元,同比增长7.9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67亿元,同比减少46.38%。 对于多位投资者问及的固态电池进展,赵盛宇表示,该公司在2023年开始布局固态电池技术,主要围绕在电池结构和材料的革新方面,在前制程中的电池前段极片的激光设备、电池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特种叠片、控制层的负极制程等几款关键设备上具有独特的技术和创新实力。 今年8月,海目星公告称已与欣界能源签署了2GWh固态电池,价值4亿左右的量产订单。 “ 这是行业内首家锂金属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设备的量产订单,目前已处于技术方案最后确认阶段 。”赵盛宇表示。 其进一步表示,目前设备所生产的固态电池主要应用在低空飞行领域和消费电子领域。目前来看,固态电池的销售毛利率高于传统液态电池,但考虑到研发成本及其他费用,预计最终销售毛利率仍会有所下降。 目前固态电池处于技术发展初期,公司相关业务毛利率高于传统技术约10个点。 3C业务上,赵盛宇表示,产品研发方面开发出钢壳电池全自动组装线,整线效率15PPM,节省人力的同时提升良率与稳定性,获得头部客户的好评;在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车载摄像头领域,成功开发了铝壳摄像头焊接工艺和装备,已经与头部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赵盛宇表示,目前,该公司3C业务聚焦的主要板块是3C电池,脆性材料、摄像头模组(VCM)等,以及汽车电子,3C业务在几个产品线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呈现出增长趋势。 “3C业务的整体订单今明两年都有稳定的增长。” “从行业产能情况以及目前与客户跟进情况来看,2024年新签订单预计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在光伏领域。”赵盛宇说道。 他表示,该公司在BC电池路线的技术储备已有两年,目前设备已在部分头部企业完成了产品技术验证。”公司耗费两年时间,以上百人的研发团队实现了光伏高功率超快倍频激光器的自研自产,在精度控制、能量控制上可实现芯片级的运算速度,在稳定性和精度上为BC的应用带来一定的技术优势,各项指标方面一定程度上优于进口激光器。“ “TOPCon+双面合计价值量约2000万元/GW;铜替银的光伏激光设备预计为500-600万/GW;BC激光设备约5000万元/GW。综合毛利率预计在40%左右。”赵盛宇表示。 新业务方面,今年5月20日,海目星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近期在中红外飞秒激光关键技术及其医疗领域应用中取得重大突破。 赵盛宇表示,在医疗激光领域,目前公司正在有序推进相关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申领,获得许可证后可具备快速商业化条件。 “应用于皮肤治疗、检测及诊断相关的二类医疗资格证,预计明年上半年会陆续拿证。关于毛发再生类治疗产品和胶原蛋白再生类产品,则需要拿三类医疗资格证。生发方面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临床数据会出来,目前临床表明生发效果较明显。”其表示。 海外市场方面,赵盛宇表示, 公司在海外动力电池设备市场拓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海外订单占比约五成。其中8月取得海外头部车企的锂电设备订单,对应金额为12.5亿元。 “公司面对行业新形势新机遇,公司一方面通过与国内优秀企业合作、与日韩系电池企业合作以及为海外客户提供一体化设备解决方案的’三步走‘策略,稳健推进海外市场拓展;另一方面加速在海外进行战略布局。目前合作的海外客户,包括:大众、奔驰、Sumsung、LG、Acc、Tesla、One、Kore Power、本田、Agratas、Northvolt等众多车企及电池厂商。”海目星董事、副总经理、首席资本运营官、董事会秘书罗筱溪表示。

  • 嘉元科技:全固态及半固态电池所用铜箔已小批量供应 部分锂电铜箔加工费已有所回升

    SMM11月28日讯: 嘉元科技11月28日股价出现上涨,截至28日13:17分,嘉元科技股价涨5.22%,报15.12元/股。 被问及“嘉元科技已掌握抗拉强度500MPa-700MPa的超高强度6m锂电铜箔,可应用于下游客户制造高能量密度硅负极锂电池所用集流体。华为公开《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专利,主要解决硅基材料因膨胀效应过大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低的问题,提高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请问:嘉元科技研发产品与华为专利技术应用是否属于同一电池领域?高能量密度硅负极锂电池是否属于固态电池?嘉元科技有何新进展?”嘉元科技11月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 嘉元科技研发的产品可作为硅基负极锂电池的负极集流体,华为公开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专利为研究硅基负极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所指硅基负极锂电池非固态电池。嘉元科技正踊跃投身到复合铜箔、微孔铜箔、单晶铜箔、载体铜箔和新型特种铜箔等前沿新技术研发,并时刻关注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变化,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固态电池和低空经济等所需新型负极集流体产品的相关研究及送样工作,其中全固态及半固态电池所用铜箔已小批量供应。 对于“公司曾表示,根据公司目前了解的情况,用于新一代AI加速器的是HVLP铜箔,不是HDI铜箔。请问:嘉元科技是否有用于新一代AI加速器的HVLP铜箔产品?目前是否量产?”嘉元科技11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近年来,我司为加强在高端电子电路铜箔领域布局,推动高端电子电路铜箔的国产替代进程,取得了对HVLP铜箔研究的技术突破。目前并未量产。 被问及“固态电池目前发展迅速,也符合电池发展趋势,而且应用和市场前景广大,公司是否有相关产品或是布局,如果已经研发,固态电池技术方面到了什么阶段?”嘉元科技回应:嘉元科技时刻关注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变化,目前已经开展包固态电池所需新型负极集流体产品的相关研究及送样工作。 被问及“公司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近期宁德时代提出“零碳电网”,并预测零碳电网对电池的需求可能比汽车大十倍,公司产品是否可应用于零碳电网建设?”嘉元科技回应: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嘉元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元时代”)部分生产线已于2023年9月28日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正在推动嘉元时代基地一期建设项目收尾完善工作,促进生产经营正常化,后续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推进该项目建设进度。公司主营产品为铜箔,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覆铜板和印制线路板行业,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3C数码类电子产品等领域。 对于“请问公司目前的产能为多少?与宁德时代合资的工厂开工了吗?”嘉元科技11月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产能达10万吨以上。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嘉元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部分生产线已于2023年9月28日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正在推动嘉元时代基地一期建设项目收尾完善工作,促进生产经营正常化,后续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推进该项目建设进度。 被问及“公司官方网站显示,公司产品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请问公司产品在机器人、无人机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有何技术特点?”嘉元科技11月27日回应: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电解铜箔,主要用于机器人和无人机中柔性电路板(FPC)、动力电池及信号传输等核心部件。我们将持续优化产品和技术,为智能制造和无人设备领域提供可靠支持。 嘉元科技此前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39亿元,同比增长17.10%;归母净利润亏损1.4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131.99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7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05.9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亿元,上年同期为4.84亿元;报告期内,嘉元科技基本每股收益为-0.3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3%。 嘉元科技表示:主要系受市场竞争加剧、供需关系变化、加工费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整体经济形势变化及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公司毛利率出现下降所致。 被问及“公司业绩营收增长,净利润下降有哪些原因?”,嘉元科技在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公司业绩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主要系加工费下降、铜价大幅上涨、客户结算账期延长导致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增加及受客户订单影响产能利用率较上年同期下降造成单位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 谈及“公司有何办法应对毛利率下滑的风险?”嘉元科技在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深入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行动,在工程建设、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优化改进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细化工作,优化内部管理,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适时迎合客户需求推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此外,公司将不断强化市场营销,持续深化现有客户商务合作,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优质客户资源,提高高端铜箔市场产品影响,并加强国际市场开发,积极拓展潜在客户和海外市场。 被问及“请问各位领导对锂电铜箔加工费未来价格走势如何判断,贵司有哪些措施应对加工费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嘉元科技在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回应: 目前锂电铜箔加工费已经进入底部,部分产品加工费已有所回升。下游客户对铜箔产品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供高抗拉高延等高技术产品,价格高于市场普通铜箔产品,从而提升整体加工费水平; 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客户,推进与海外知名头部客户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区港联动”“海铁联运”模式出口铜箔,进一步推动铜箔产品的国际化销售。 》点击查看SMM铜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回顾SMM锂电铜箔加工费6μm(周)的均价历史价格走势可以看到:锂电铜箔加工费6μm(周)今年前三季度的均价为17397.44元/吨,与2023年前三季度锂电铜箔加工费6μm(周)的均价为27512.82元/吨相比,下降了10115.38元/吨,同比降幅为36.77%。锂电铜箔加工费6μm(周)如此明显的跌幅使得不少锂电铜箔生产企业经营业绩承压。 SMM锂电铜箔加工费6μm(周)11月22日当周的报价为17500元/吨,较前一交易周上涨1000元/吨,涨幅为6.06%。供过于求一直压制着锂电铜箔加工费的市场表现。据SMM了解,近来不少锂电铜箔生产企业为了改变经营亏损的现状,不愿低价出货,降低产能利用率,带动锂电铜箔加工费出现了回升。预计锂电铜箔加工费重心短期或将在成本线上方运行。

  • 杭可科技:半固态电池领域已陆续交付设备 拟在马来西亚建厂

    “目前锂电设备行业竞争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公司作为锂电后道设备龙头企业,在国内外一二线电池厂中都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与日韩电池厂如LG、SK、三星、AESC、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珠海冠宇等公司有紧密合作。”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杭可科技董事、总经理俞平广提到。 杭可科技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业绩同比情况持续下滑。今年前三季度,杭可科技实现营收26.71亿元,同步减少19.27%;实现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减少47.34%。 业绩会上,杭可科技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傅风华表示,公司2024年收入下降,主要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锂电池扩产需求下降,同时验收周期延长导致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利润方面,因收入规模下降,同时2023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订单毛利率有所下降,另外,期间费用方面前三季度受外币汇率波动影响导致公司汇损损失相比同期增加,以上因素共同导致本期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业务方面,杭可科技董事、总经理俞平广表示,近年来,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公司也在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并寻求新的技术转型,包括在循环测试设备、大圆柱电池设备、小钢壳电池设备、固态电池设备等方面。 “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出售的存量设备已有较大规模,近年来也产生了较多的维保和改造需求,公司已成立专门团队负责对存量设备的维保工作,随着维保和改造需求的不断增加,预计将来将带来较多的服务业务。”俞平广表示。 其中,对于投资者关注的固态电池领域,杭可科技董事长严蕾表示,固态电池具体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点,是未来电池发展的主要方向,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是锂电池技术迭代的一种体现,而这种迭代升级有利于设备需求的增加和行业格局的持续优化。 其表示,杭可科技2024年在研项目中就有“固态电池大压力夹具机”项目,针对固态电池需要高强度压力的工艺特点进行预研,做好技术储备。“ 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外多家相关厂商就半固态电池的实验线或中试线展开合作并已陆续交付设备。 ” 从海外市场来看,严蕾表示,2023年度美国和欧洲的市场需求开始增长,以日韩电池厂为主导的全球扩产带来了较多的设备需求,同时,整车厂自建电池工厂的趋势更加凸显,从中长期来看,海外市场还有着广阔和长期的市场需求。 “中国锂电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已成为其全球布局的必经之路。未来中国锂电产品的国际化发展,将逐渐由出口转变为出海,逐步由贸易为主转变为海外投资本地化发展为主。因此,未来的锂电池设备需求的重心将不断的外移,海外市场将成为行业新的推动力。”其表示。 具体布局来看,杭可科技董事长严蕾表示,该公司已在日韩市场深耕多年,同时,今年取得大众的大额订单,取得欧洲市场的重大突破,另外,印度市场也开始发力,诸如塔塔汽车、信实集团等印度大型企业也开始布局锂电池行业,预计带来新的设备需求。 今年8月,杭可科技公告,收到大众西班牙和大众加拿大通过竞标系统生成的合同,合同总金额超过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5%。 “公司下半年与大众签订的合同是公司有史以来接到过的金额最大的单笔订单,该订单是大众集团在西班牙和加拿大生产电池所需要采购的锂电池后道设备,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因该订单金额较大, 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开始陆续交付 。”严蕾表示,这是公司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公司在欧洲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客户群体从传统电池厂部分过渡到整车厂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海外产能建设方面,其提到, 公司目前已有韩国、日本两个海外工厂,同时计划在马来西亚新建大型制造工厂 ,以应对未来的海外需求及市场政策变化。

  • 近20股涨停!固态电池板块再度爆发掀“涨停潮”多方机构密集评论!【热股】

    SMM 11月25日讯:11月25日电池以及固态电池板块盘中一同拉升,电池板块盘中一度涨超4%,个股方面,令牌科技、盟固利盘中20CM涨停。固态电池方面个股方面更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涨停潮。殷图网联、灵鸽科技30CM涨停,领湃科技、盟固利同样20CM涨停。高乐股份、湘潭电化、有研新材、圣阳股份、传艺科技、东方锆业等15股纷纷封死涨停板! 消息面上,近期固态电池概念十分火热,招商策略研报表示,目前传统液态锂电技术迭代已达瓶颈,而固态电池在兼顾高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性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固态电池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被众多车企与能源企业视为未来相关产业链发生变革的核心;率先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势必将改变现有的市场发展格局,成为能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巨头。 兴业证券发布的研报则强调了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积极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固态电池有望逐步取代现有的锂电池。此外,低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eVTOL等新产品对锂电池能量密度的高要求,为固态电池创造了新的需求空间。 中信证券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或将达到643GWh,2024年—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133%。 此外,招商证券更是坦言,目前传统液态锂电技术迭代已达瓶颈,而固态电池在兼顾高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性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固态电池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被众多车企与能源企业视为未来相关产业链发生变革的核心;率先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势必将改变现有的市场发展格局,成为能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巨头。 近期,固态电池板块持续活跃,凭借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安全性两大突出优势,固态电池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重点。而近期,在行业火爆的背景下,一众企业也纷纷站出来介绍自己在固态电池的布局。其中于今日录得涨停板的东方锆业便于11月22日表示,目前公司提供的样品已获得部分固态电池材料厂家研发试用初步认可,后续将进行大样实验;同样涨停的华丰股份此前也提到,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发新型储能电池,研发主要路线是锂金属固态电池,研发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甚至今日股价大涨逾8%的汽车整车企业上汽集团,也在此前透露,上汽全新一代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超过 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 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 75Ah;安全性能更好,在针刺以及 200℃热箱的场景下,能够确保电芯不起火不爆炸;适用范围更广,固态电池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90%。 而此前接连涨停并发布股价异常波动公告的有研新材,今日依旧未能“逃过”再度涨停的命运,截至今日收盘,有研新材已经录得13天8板的成绩,如今25.72元/股的单价距离11月7日涨停收盘的13.29元/股涨幅高达93.53%。不过公司也在此前发布的股票异常波动公告中提到,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复合肥、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等,无固态电池产品,本公司亦无打造固态电池的计划和意愿。 汽车整车板块今日也一同上涨,指数盘中一度涨近2%。北汽蓝谷涨逾7%,东风股份、ST曙光、中通客车等多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乘联分会此前发布11月销量预测数据,预计该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量将达到约24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5.4%,环比上月增长6.1%,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128万辆,渗透率约53.3%。其表示,11月车市仍延续10月以来的较高景气度,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效果持续释放,稳定拉动车市;各车企也开始借助“双十一“宣传以及月中广州车展提升消费者关注度,多重有利因素加持,预计11月车市热度进一步提升。 而近期,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再度引发市场热议。据上观新闻23日援引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的报道称,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表示,欧盟仍与中方就电动汽车进行谈判,并即将与中国达成取消关税的解决方案。 出口方面,以10月为例,2024年10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20万台,同比增速1%,环比上月增速10%;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172万台,同比增长15%。 SMM评价称,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向发达国家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的局面,主要是出口西欧和东南亚市场,近两年西欧和南欧的比利时、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持续成为出口亮点,10月稍有回落,而今年对巴西等美洲国出口走强。自主品牌的上汽乘用车、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表现较顽强。

  • 固态电池利好频频!龙头四连板 产业链市值弹性超200%A股上市公司名单及业务一览

    本月以来固态电池利好不断,相关概念股持续活跃。投资参股的公司主要生产半固态电池的 众源新材收盘四连板 ,固态电解质材料PEO尚处于应用开发阶段的 奥克股份20CM涨停 ,布局了适用于固态电池的硅基负极材料研发的 滨海能源 、第四代硅基负极可以应用在固态电池中的 石大胜华均涨停 。 消息面上中信证券吴威辰等人11月6日研报指出,除近期整车厂主导固态电池领域进展外, 航空领域正逐步成为固态电池的重要落地场景,锂电设备厂商有望在固态电池领域开拓第二成长曲线。 布局固态电池业务的电池厂、固态电解质公司,以及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环节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据财联社VIP盘中宝•数据栏目此前梳理, 固态电池产业链中市值弹性超200% 的上市公司包括 纳科诺尔、厦钨新能、容百科技、有研新材和天奈科技 ,涉及产业链环节包括设备、固态电解质/正极和导电剂,具体情况详见下图: 具体而言,设备环节中, 纳科诺尔的固态产品为干池电极,公司市值弹性高达290.93% 。纳科诺尔11月19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是 国内最早布局干法电极设备的企业之一,具有先发优势 。为加快干法电极设备从研发到量产化的步伐,2023年7月公司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清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清研纳科智能装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深圳清研电子在材料研究上的优势和公司在锂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专业能力, 共同开发干法电极新工艺、新产品 。本次的深度合作,加深对干法电极技术相关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理解,能够加快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产业化需求,并根据客户测试后的反馈意见快速改进和升级设备。 固态电解质/正极环节中, 厦钨新能和容百科技的固态产品均为正极和电解质(自供硫化锂),市值弹性分别为261.22%和208.02% 。中原证券牟国洪4月23日研报指出,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厦钨新能聚焦于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匹配问题, 在卤化物和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均实现初期量产 ,积极配合国内外客户开发适用于硫化物全固态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在低应变掺杂和均匀化离子导体包覆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实现百公斤级样品供货 ;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通过结构改善, 成功开发出第二代低残碱、高比表的锂镧锆氧LLZO,应用在正极材料包覆、正负极添加剂。 容百科技10月31日披露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向⼀直处于⾏业领先位置,包括半固态和全固态两种⽅向。 前三季度,公司半固态电池⽤超⾼镍三元正极材料保持稳定出货 ,同时公司也在和下游客户、⾼校等合作相关项⽬,持续开发下⼀代更⾼能量密度的半固态电池相关的正极材料及关键材料。除了半固态⽅向,公司在全固态⽅向的投⼊更⼤, 包括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以及电解质关键原料等都在进⾏同步开发。 其中全固态电池⽤超⾼镍三元正极材料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得到多家海内外客户的认证,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与循环性能保持领先,前三季度持续稳定出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化物固态电解质及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在国内外多家整⻋及电芯客户的测试中均呈现性能领先。 有研新材的固态产品为硫化锂,市值弹性达215.65%。 有研新材11月13日公告,公司 小批量向客户供应动力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材料,该产品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小,预计占比不足1% ,对公司短期业绩影响有限。公司曾于9月互动易回复,参与了多种路线的固态电解质用原材料研发。 导电剂环节中, 天奈科技的固态产品为CNT,市值弹性是274.27%。 天奈科技11月2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 已经向市场多家知名固态电池厂家供货,如清陶、卫蓝、太蓝等,目前,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CNT供货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天奈科技11月13日披露机构调研时称,由于目前固态电池研发的特点之一是在电池里加了更多的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和较低的电子导电性,因此在目前固态电池的研发体系中对公司 CNT 产品的要求是更高的,对 CNT 的需求量也是上升的, 目前市场上研究及开发类固态、半固态、全固态的电池厂家绝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客户。

  • 利好频出!固态电池板块掀起“涨停潮”有研新材10天7板 企业密集回应!【热股】

    SMM 11月20日讯:近几个交易日,固态电池板块利好频出,引得板块反复活跃,11月20日固态电池板块盘中再度走强,指数一度涨逾3%。截至日间收盘,固态电池指数以3.28%的涨幅报1673.01%。个股方面,灵鸽科技30CM涨停,联创股份、德尔股份、蠡湖股份等多股纷纷拉涨20CM封死涨停板,东方锆业、众源新材、鼎龙科技、有研新材等10股也一同涨停。其中有研新材更是已经拿下走出10天7板的辉煌战绩。 消息面上,11月19日,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在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安徽芜湖。安瓦新能源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同打造的新型固态电池产业园一期工程占地约150亩,规划建设了5GWh产能的固态电池研发中心和高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此次落地的首条生产线设计产能1.25GWh,市场普遍认为,该生产线的启动,标志着新型固态电池进入量产阶段,为电动汽车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储存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11月20日,长阳科技还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物理所”)签署了《技术开发合同》,双方就共同参与固态电池复合膜开发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合同履行期限为2024年11月15日至2026年12月30日。太平洋证券研报对此评论称,此次长阳科技牵手中科院物理所,通过双方技术与资金互补的优势,有望深度参与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探索,并在最终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时拥有提前卡位的先发优势,前景十分广阔。 11月18日,太蓝新能源还曾宣布,该公司研发的 " 无隔膜半固态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项目 " 顺利通过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此举标志着我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固态电池持续火爆 企业密集回应公司布局进程 且在固态电池持续火热的当下,不少企业均被投资者问及其各自在固态电池板块的布局,亿纬锂能曾回应称,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进行技术布局,并做了相关产业规划。公司计划于2026年取得工艺突破,推出高功率、高环境内耐受性和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领域;于2028年实现技术突破,推出400Wh/Kg高比能全固态电池。公司在飞行汽车、无人机等低空领域已有相关电池产品的布局和应用。 德尔股份也表示,公司在日本生产的固态电池样品已经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针刺试验,目前正在上海建设固态电池试制产线,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 嘉元科技董事长廖平元则表示,公司时刻关注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变化,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不同技术路线、低空经济等所需新型负极集流体产品的相关研发及送样,并取得一些突破,全固态及半固态电池所用铜箔已小批量供应。 11月20日,欣界能源总裁孙立介绍称,公司固态电池采用锂金属负极和氧化物陶瓷固态电解质,已经经过亿航等低空飞行领域多家客户的专业测试,第一条(>450Wh/kg)固态电池200MWh中试线已于2023年年底稳定生产,正在规划建设(>450Wh/kg)固态电池2GWh产线,将于2025年Q2投产,预计总投资10亿元,用地70亩。 华正新材表示,华正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将紧跟固态、半固态电池发展趋势,与国内知名厂商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开发。 富临精工11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与客户技术创新升级趋势及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公司将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加大对新能源电池材料相关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投入,公司正极材料产品可以应用于固态电池。 南都电源表示,固态电池项目公司已经上报验收请求,但需排期,预计四季度验收完成。固态电池业务对2024 年度业绩不产生较大影响。 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而蠡湖股份也表示,公司与高能时代就固态电池项目已签订了投资协议,按照合同条款,双方将共同投资一家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国内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如后期高能时代研发的全固态电池达到量产条件(规模不低于500MW)、准备实施全固态电池量产时,公司具有优先选择权。 道氏技术表示,公司成立了固态电池研究院,聚焦固态电池领域,通过整合现有单壁碳纳米管、硅基负极、高镍三元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石墨负极等材料,以及固态电解质的研究成果,形成固态电池材料的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夯实电池材料工艺技术,推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发展。 至于创下10天7板的有研新材,也在其股票异常波动公告中提到,公司关注到近期固态电池概念受市场关注度较高。公司小批量向客户供应动力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材料,该产品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小,预计占比不足 1%,对公司短期业绩影响有限。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 SMM认为,固态电池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电池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尽管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寿命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固态电池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广泛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普及。 这些企业回应“无布局”! 不过也有部分并未涉及固态电池相关业务的企业被“带飞”,11月19日,已经录得9天8板的粤桂股份便发布股票异常波动公告辟谣道,市场传闻,公司硫铁矿可能为固态电池前端原材料。据查,公司目前暂无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业务及客户。 兴源环境也表示,公司目前未直接进行固态电池的研发。公司储能团队核心成员具有电化学电池方向及高端装备能源领域的研究背景,持续与相关单位进行包括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在储能场景应用项目的技术交流。今年8月,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推进储能领域固态电池新技术的商业应用。若相关内容达到信息披露要求,公司将及时发布公告。 作为模具和智能产线领域先进公司,瑞鹄模具11月19日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目前暂未做固态电池的相关配套。 麦格米特11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供应的产品为电力电子相关零部件,目前没有固态电池方面的投资和研究。 中原内配、鲁北化工也陆续回应称公司目前尚未涉及固态电池领域。 机构评论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固态电池逐步替代现有锂电池空间广阔。低空经济发展迅速,eVTOL等新产品对锂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升,为固态电池打开需求新空间。根据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增长至614.1GWh,到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增至200亿元。 财信证券表示,随着固态电池的加速发展,产业相关环节有望受益。电池环节,建议关注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宁德时代、金龙羽、鹏辉能源等。固态电解质环节,建议关注三祥新材、上海洗霸等。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 中信证券表示,变革持续积累,固态电池行业再迎催化;财信证券指出,随着固态电池的加速发展,产业相关环节有望受益;国元证券认为,电池企业和车企加快布局固态电池的研发,固态电池产业化不断提速。 国元证券表示,电池企业和车企加快布局固态电池的研发,固态电池产业化不断提速;电池端,建议关注半固态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蔚蓝锂芯、鹏辉能源、珠海冠宇、南都电源、孚能科技;材料端,建议关注氧化物电解质环节相关标的:上海洗霸、金龙羽;固态电解质上游金属原材料:三祥新材;半固态电池安全性高,常常匹配高镍三元和硅碳负极材料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建议关注高镍三元正极上市公司标的: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硅碳负极以及相关产业链:贝特瑞、元力股份、天奈科技。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